江苏省新草桥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hopesteam270 文档编号:1203296 上传时间:2019-05-21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2.1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新草桥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江苏省新草桥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江苏省新草桥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江苏省新草桥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江苏省新草桥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1 -苏州新草桥中学 20182019 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历史期中考试卷一、选择题(共 30 小题,每题 2 分,总分 60 分)1.左传记载:“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庶人、工、商,各有分亲,皆有等衰。 ”材料说明当时形成了“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当时实行的分封制当时的社会是平等的、各有分工当时实行的宗法制A. B. C. D. 【答案】B【解析】【详解】西周时期实行分封制与宗法制,二者互为表里,是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西周时期实行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宗法制,形成了“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严格等级制度,故项正确。 材料中“天

2、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等说明当时周王室将土地和人民分封给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后代,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这是分封制的体现,故项正确。 宗法制下等级制度森严,社会地位不平等,故项错误。 从材料中“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庶人、工、商各有分亲”可以看出当时通过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是宗法制的重要特征,故项正确。综上所述,正确,错误,故排除 ACD,选 B。2.“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 ”近年,一些地方为弘扬传统文化推动经济发展,根据本地历史文化举办寻根祭祖活动。这种习俗源自A. 禅让制B. 宗法制C. 分封制- 2 -D. 郡县制【答案】B【解析

3、】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中“寻根祭祖”体现的是血缘宗法传统对现代社会的深远影响,所以答案选 B,A 是原始社会的部落联盟首领的选拔制度与血缘无关,CD 两项是中国古代的地方管理制度。考点: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宗法制3.战国前, “百姓”是对贵族的总称;战国以后, “百姓”成为民众的通称。导致这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 分封制的加强B. 宗法制的衰落C. 郡县制的实行D. 井田制的瓦解【答案】B【解析】【详解】 “百姓”原为贵族总称,战国之后成为普通民众的通称。由贵族专有到民众通称,表明贵族地位的下降,由此可以判断此现象涉及的是重视血缘关系的宗法制

4、的衰落,故本题选 B;分封制强调权力的分配,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 A;郡县制是地方行政管理制度,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 C;材料反映的是百姓称谓使用范围的变化,与井田制无关,排除D。4.嬴政的道一文中写道:“始皇帝嬴政比较黏糊,只要走进历史,不管你是否乐意,也无论你停在哪一段儿,他都将不请自来,躲不掉也避不开。 ”作者这样评价秦始皇,主要是基于他A. 开始实行郡县制加强对地方的管理B. 确定了后世 2000 多年的国家政治框架C. 确立了分封子弟的制度D. 开始用军功爵制代替世卿世禄制【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影响的理解能力。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专制统治的政- 3 -治

5、制度具有很大的开创性,它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与完善。5.根据下图所反映的现象,说明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是A. 中央机构与地方机构分设B. 秦律是统治的保证C. 皇权至高无上D. 统治结构职责分明【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相关知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图片反映了皇帝处于最高位置,这说明皇权至高无上,故 C 项正确;中央机构与地方机构分设,不是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故 A 项错误;秦律是皇帝巩固统治的根据,故 B 项错误;统治结构职责分明,也不是核心,故 D 项错误。故选 C。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

6、是紧扣题干关键词“核心” ,学生可联系皇帝制度的特征,即皇权至高无上,据此即可正确判断。6.据史书记载:秦朝某官吏“纠弹为之责,私言于始皇,百官甚畏之。 ”史籍称之为“风霜之吏” 。此官职应是A. 丞相B. 太尉C. 御史大夫D. 郡守【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材料中的“纠弹为之责,私言于始皇,百官甚畏之” ,可知该官职应该属于监察官员,按照秦朝的官制,只有御史大夫属于监察官员,负责监察百官,所以此官职应是御史大夫,故答案为 C 项。丞相为百官之首,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排除 A 项;太尉负责- 4 -管理全国军务,排除 B 项;郡守为地方行政长官,排除 D 项。7.汉朝实行的察举制度,

7、有各种名目,有的叫孝廉,有的叫茂才异等(才学出众) ,有的叫贤良方正,有的叫孝悌力田(孝父母,爱兄弟,勤恳种田) 。由此可见,察举制度选官的主要标准是A. 品行、才学B. 家庭背景C. 个人声望D. 考试成绩【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有的叫孝廉,有的叫茂才异等(才学出众),有的叫贤良方正,有的叫孝悌力田(孝父母,爱兄弟,勤恳种田) ”可以看出察举制的主要标准是品德和才学,故本题答案选 A 项。BCD 不符合题意。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察举制8.某选官制度“以试艺优劣为决定及第与否的主要标准,以进士科为主要科目” ,考试

8、内容大都不出儒学经义的范围。这一制度形成于A. 汉朝B. 隋朝C. 宋朝D. 明朝【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能力,旨在考查古代的科举制度,联系所学知识可知,以试艺优劣为决定及第与否的主要标准,以进士科为主要科目” ,考试内容大都不出儒学经义的范围,说明是科举制考查范围,科举制出现于隋朝。故 B 项正确。考点:古代中国政治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科举制度9.马克斯韦伯指出:“此一制度导致候补者互相竞争俸禄与官职,因而使他们无法连成一气地形成封建官吏贵族。获取官职的机会对任何人开放,只要他们能证明自己有足够的学养。”在他看来,该制度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 5 -保证官员文化素

9、养防止世家大族垄断官场公平公正选拔人才A. B. C. D. 【答案】D【解析】从材料信息“无法连成气地形成封建官吏贵族”可判断正确,从“他们能证明自己有足够的学养”可判断正确,从“对任何人开放”可判断正确,材料中无法体现。故 D 项正确。10.唐太宗时期,假设国家要在关中一带修建一项大型水利工程,这项工程的实施涉及众多机构,按制度规定其运作程序是A. 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工部B. 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C. 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工部D. 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工部【答案】B【解析】唐代三省六部体制的运行程序是先由中书省草拟正式意见,然后提交皇帝审批而后交由门下省负责审议,门下省负责审议过后由皇帝发布

10、诏令交由尚书省负责执行,尚书省根据事件属性交由下属六部具体执行,所以唐代兴修大型水利工程的运作程序是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故选 B;根据以上分析,ACD 项均错误。点睛:本题考查唐代三省六部体制,根据所学三省六部制的运行程序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分析解答即可。11.唐代和宋代都有谏官。唐代谏官由宰相荐举,主要评议皇帝得失;宋代谏官由皇帝选拔,主要评议宰相是非。这说明A. 唐代以谏官削弱宰相的权力B. 宋代君主专制逐渐加强- 6 -C. 宋代谏官对宰相和皇帝负责D. 唐代君主权力不受制约【答案】B【解析】“唐代谏官由宰相荐举,主要评议皇帝得失;宋代谏官由皇帝选拔,主要评议宰相是非。 ”可知材料

11、反映了君主专制不断加强。唐代谏官主要评议皇帝得失,可见君主的权力受到一定的制约,故排除 A;宋代的谏官由皇帝选拔,为皇帝服务,故 B 的说法符合史实;宋代谏官由皇帝选拔,应是向皇帝负责,故 C 错误;唐代以谏官制约君主的权力,故 D 错误。点睛:“有一份材料说一分话” ,这是历史学习最需要注意的一个问题。在选择题里往往存在这样的情况,我们很容易被题目中的某个信息所左右,就先入为主的认为这就是正确选项,但很有可能这只说到了材料中的一部分信息;殊不知,看全题干所反映的信息在对照答案进行比对,完全与材料原意相符的选项才是正确答案。这一题需要仔细推敲材料表达的唐宋两朝的谏官与皇帝、丞相之间的关系,才可

12、以准确作答。12.据南台备要记载:“江浙省调兵剿捕之际,行省官凡有轻重事务,若是一一咨禀,诚恐缓不及事(如今)凡有调遣军情重事及创动官钱,不须咨禀交他每(们)从便区处。 ”这段材料可以反映出元代的江浙行省A. 与中央权力之争难以调和B. 获得了紧急事务处置权C. 行政长官不再由朝廷任命D. 权力不再受到中央节制【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没有体现中央与地方的权力之争,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行省制下地方权力必须服从中央,故 A 错误;江浙行省在紧急情况下可以从便处理,即获得了紧急事务处置权,故B 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行政长官不再由朝廷任命,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元朝的行省长官均由朝廷任命,故 C 错误

13、;江浙行省只是在特殊情况下可以自作主张,权力依然受中央节制,故 D 项错误。13.元代行省的设置,无视历来与划界密切相关的几条最重要的山川边界秦岭、淮河、南岭、太行山等的存在,陕西行省越过秦岭而有汉中盆地,江西行省跨过南岭而有广东,江浙行省从江南平原逶迤直到福建山地。统治者这么划分的主要意图是- 7 -A. 便于中央直接管理B. 防止地方割据C. 推行贵族政治D. 实行民族分化政策【答案】B【解析】根据“元代无视历来与划界密切相关的几条最重要的山川边界秦岭、淮河、南岭、太行山的存在”可知,元朝行省疆界有意打破按山川边界划分地方行政区域的传统,人为地造成犬牙交错的局面,从而使各行省失去了扼险而守

14、、割据称雄的地理条件,以此防止地方割据,加强中央集权。故答案为 B 项。A 项不是主要意图,排除;C 项与行省制无关,排除;D 项材料信息不能反映,排除。14.明朝内阁对皇帝“不合理”的诏旨,可以拒绝草拟,封还执奏。皇帝不满内阁票拟发回重拟时,如内阁认为自己的意见正确,可以拒绝重拟,以原票封进。以上材料主要表明A. 明朝内阁的权力高于皇权B. 内阁事实上成为决策机构C. 明朝皇权较前代有所弱化D. 内阁对皇权存在一定制约【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我国古代的君主专制集权统治始终保证皇权至上,明朝内阁权力高于皇权不符合史实,故 A 项错误。明朝内阁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而非决策机构,决策

15、权最终归皇帝所有,内阁只为其提供建议,故 B 项错误。明朝皇权继续加强,明太祖废除丞相,仅设立内阁作为顾问机构,与题意不符,故 C 项错误。题中说明内阁可拒绝草拟皇帝“不合理”的诏旨,拒绝修改其认为意见正确的票拟,体现出内阁对皇权存在一定制约,故 D 项正确。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明朝创立内阁15.明神宗实录载:“我朝阁臣,只备论思顾问之职,原非宰相。中有一二权势稍重者,皆上窃君上之威灵。 ”这说明明朝内阁阁臣只是顾问,不是宰相,阁臣权力大小取决于皇帝明朝内阁的设置反映了中央集权的加强明朝内阁不是法定的中央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只是皇帝的内侍机构- 8 -明朝内阁是君主专

16、制强化的产物A. B. C. D. 【答案】C【解析】【详解】中央集权强调中央与地方的关系,而明代内阁的设置是为了方便皇权的执行而不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故错误;明代设立内阁是因为宰相制度被废除后,皇帝无法承担所有政务的处理,故设立内阁以作顾问机关,但它不是决策机构,明朝内阁反映了君主专制的强化,故符合,故排除 ABD,选 C。16.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提出“历史三峡论” ,将四千多年来中国政治形态变迁分为封建、帝制和民治三大阶段。下列选项中属于“封建”阶段我国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是A. 中央对地方控制不断强化B. 君主专制不断加强C. 分封制和宗法制互为表里D. 思想控制不断加强【答案】C【解析

17、】题干中的“封建”是指古代中国的分封制,据此可知封建阶段指的是西周时期,当时我国的政治制度特点主要是分封制和宗法制为主,二者互为表里、相辅相成,故选 C;ABD 均是题干中所提到的帝制阶段特征,故排除。17.“光荣革命”后,英国逐渐形成以责任内阁为中心的君主立宪制,首相成为政府首脑。下列英国首相产生的程序,正确的是A. 普遍选举国王批准议会任命B. 党内选举本党获议会多数国王任命C. 国王任命当选政党领袖本党获议会多数D. 议会提议党内同意国王任命【答案】B【解析】- 9 -试题分析:依据英国首相由议会多数党的领袖担任的规则,国王批准首相之前,要经过党内选举和议会选举两道程序,但都与议会任命无

18、关,故 A 项错误;依据所学,英国首相由议会多数党的领袖担任,一个政党成为多数党时就获得执政地位,党的领袖就会被国王任命为首相,故 B 项正确;在法律上,国王有选择和任命首相及其他内阁大臣的权力,但实际上,国王只能接受议会选举的结果,故 C 项错误;依据英国首相由议会多数党的领袖担任的规则,担任首相的前提是其所在的党通过选举成为议会中的多数党,与议会提议无关,故 D 项错误。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名师点睛】英国君主立宪制是考试的重点内容。常考的地方如君主立宪制的形成发展过程:1689 年权利法案的通过,君主立宪制确立;责任内阁制的出现,君主立宪制

19、发展;1832年议会改革,君主立宪制成熟。在英国责任内阁制下,内阁对议会负责。如果议会通过了对政府的不信任案,内阁就要下台,或者首相提请国王解散议会,重新选举。18.该图的卡通画在美国不同时期被赋予不同的含义。独立战争胜利后美国为改变漫画所反映的状况而采取的措施是A. 实行共和制B. 实行联邦制C. 推行两党制D. 确立三权分立制【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从图示和题干中“独立战争胜利后”的关键信息可知,美国为了改变图示中的局面,颁布了 1787 年宪法,建立一个强有力的联邦政府。故答案选 B。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法国共和制、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1785 年宪

20、法19.2016 年 9 月 28 日,美国国会参众两院先后以“97 对1” 和“348 对77” 压倒性的投票结果推翻了总统奥巴马此前做出的否决,强行通过允许“911”恐怖袭击事件幸存者和- 10 -遇难者亲属起诉沙特阿拉伯政府的法案。这表明美国政治体制中A. 总统没有实权B. 立法权与行政权相互制约C. 出现权力混乱现象D. 国会立法权独断专行【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中的“参众两院先后以 971 和 34877 压倒性的投票结果推翻了总统奥巴马此前做出的否决” ,说明之前美国总统行使了对法律的否决权,制约国会,而国会以 2/3 通过可以推翻总统的否决,体现了立法权与行政权的相互制约,故答

21、案为 B 项。根据所学知识,美国总统独掌行政大权,故 A 项错误;美国的政体是三权分立,既合作又相互制约,故 C 项错误;国会独立行使立法权,受总统和最高法院的制约,故 D 项错误。20. 美国 1787 年宪法规定:国会有权宣战,招募陆军,建立和维持一支海军,有权征召民兵,以执行联邦法律、镇压叛乱和击退入侵;总统是合众国陆军、海军和征调为合众国服役的各州民兵的总司令。这些规定体现了A. 军权高于行政权 B. 分权与相互制衡C. 总统权力至上 D. 国会处于权力中心【答案】B【解析】材料既强调了国会有招募和建立军队的权力,但没有指挥军队权力;又强调了总统有指挥军队的权力,但没有征召军队的权力。

22、他们各有自己的权利,但又彼此制约,这体现了分权与制衡的原则,故选 B。题干并没有强调军权和行政权的地位问题,排除 A。美国 1787 年宪法体现分权和制衡的原则,总统权力至上的说法与史实不符合,同时,国会也受到其他两个部门的制约,也不存在权力中心的说法,故排除 C、D。【考点定位】美国共和制的特点21.在 1787 年费城制宪会议上,有人声称:“他宁愿屈从君主,也不愿屈从大州支配的命运。”而反对方则扬言要用火与剑来解决问题。针对双方矛盾,1787 年宪法的协调结果是A. 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的联邦政府B. 国会参众两院议员产生办法不同C. 建立三权分立、相互制衡的机制- 11 -D. 总统可以对

23、国会立法行使否决权【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他宁愿屈从君主,也不愿屈从大州支配的命运”可知是美国大州与小州之间的矛盾,为了协调大州与小州之间的矛盾,1787 年宪法规定国会参众两院议员的不同产生办法,B 项正确。ACD 三项都是 1787 年宪法的主要内容,无法解决大州与小州之间的矛盾,排除。22.19 世纪法国思想家托克维尔对美国的体制称赞不已,说:“既像一个小国那样自由和幸福,又像一个大国那样光荣和强大。 ”其称赞的是A. 邦联制B. 联邦制C. 三权分立制D. 总统制【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既像一个小国那样自由和幸福,又像一个大国那样光荣和强大。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

24、了美国的联邦制提到,即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相结合,各州有一定的自主权,联邦政府有中央集权,故 B 项正确。邦联制被联邦制取代,故 A 项排除。三权分立制不涉及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故 C 项排除。总统制与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相结合无关,故 D项排除。考点: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联邦制23.“他们将 26 类 160 余种货物税率用两国协定的方式规定下来清政府从而在实际上丧失了单独改变税率的权力。 ”材料所评价的条款出自于A. 南京条约B. 北京条约C. 马关条约D. 辛丑条约【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他们将 26 类 160 余种货物税率用两国协定的方式规定下

25、来清政府从而在实际上丧失了单独改变税率的权力。 ”可知,1840-1842 年英国发动对中国的- 12 -鸦片战争,强迫中国签订南京条约 ,英国获得了协定关税的特权,A 项正确。 北京条约使中国主权和领土的权利进一步丧失,与材料不符,排除 B。 马关条约使日本获得巨大利益,刺激其侵略野心,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程度大大加深,与材料不符,排除 C。 辛丑条约进一步加强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全面控制和掠夺,标志着中国已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与材料不符,排除 D。【点睛】抓住题眼在解题中的关键作用,所谓“题眼” ,就是一道题中最核心的部分,本题的题眼是“他们将 26 类 160 余

26、种货物税率用两国协定的方式规定下来清政府从而在实际上丧失了单独改变税率的权力” ,根据对题眼的了解,结合南京条约的史实逐一分析材料和选项即可知道答案。24.洪仁玕在太平天国失败后的供词中说:“我朝祸害之源,即洋人助妖之事如洋人不是力抵我军,则吾人断可长久支持”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 没能全面认识到失败的原因B. 推卸失败责任C. 向清政府摇尾乞怜D. 正确总结了失败的原因【答案】A【解析】【详解】太平天国失败的主观原因也是根本原因是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失败的客观原因是中外势力的联合绞杀,材料认为太平天国运动失败是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的结果,这种分析并不全面,D 项错误,故 A 项正确;材料中是

27、分析太平天国运动失败原因,不是推卸责任,故 B 项错误;材料中体现不出太平天国运动对于清政府“摇尾乞怜”的信息,故 C 项错误。25.北京一次会试期间,台湾举人汪春源上书朝廷沉痛指出:“弃此数千百万生灵于仇雠之手,则天下人心必将瓦解,此后谁肯为皇上出力乎!”此上书的历史背景是A. 南京条约割香港岛给英国B. 马关条约割台湾给日本C. 胶澳租界条约的签订D. 辛丑条约划定东交民巷为“使馆界”【答案】B【解析】- 13 -【详解】 “弃此数千百万生灵于仇雠之手”是指马关条约签订中国割让台湾给日本,故B 项正确。 南京条约割香港岛给英国不符合材料中“台湾举人”的信息,故 A 项错误。胶澳租借条约 ,

28、将青岛“租借“德国 99 年,不符合题意,故 C 项错误。 辛丑条约不含有割让土地的信息,故 D 项错误。26.全球通史记载,西方列强维持着几支炮舰舰队,在从上海到重庆 1500 里长、横穿中国中心的长江中巡逻。实际上英国海军中有位军官还拥有“长江海军少将”的头衔。该现象发生在A. 南京条约签订后B. “二十一条”签订后C. 辛丑条约签订后D. 马关条约签订后【答案】D【解析】【详解】题干提到西方列强的炮舰舰队在上海到重庆的区域航行,结合所学可知,上海是在南京条约中被开放为通商口岸的,而重庆是在马关条约里被开辟为通商口岸的,故选 D 而排除 A;“二十一条”出现于马关条约之后,主要涉及中日关系

29、,而题干中说到的西方列强中有英国,故排除 B;辛丑条约中没有开放通商口岸的内容,故排除 C。【点睛】新课程的课标要求中,关于历史史实是最需要学生通过记忆来掌握的,其他的诸如历史事件发生的背景、意义、影响和经验教训、启示之类的东西都离不开史实,而这些东西都是史实推论或者概括总结得出的,所以在新课标的要求之下,识记的任务只有史实,结论性的东西都不用死记硬背了,等于减轻了考生的记忆负担,但是需要明确的是,历史学科其他能力的要求在新课标下等于提高了,需要考生提高到一定程度才可以从容应对高考。同时,即使是识记的知识,也不会考查直接的死记硬背,而是考查在新情境下能否灵活运用。27.下面是资产阶级革命家章炳

30、麟写的一副讽刺慈禧太后的对联:今日幸颐和,明日幸海子,几忘曾幸古长安,亿兆民膏血轻抛,只顾一人庆有;五旬割云南,六旬割台湾,七旬又割东三省,数千里版图尽弃,每逢万寿疆无。与对联中“几忘曾幸古长安”和“六旬割台湾”相关联的历史事件分别是A. 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天津条约签订B. 甲午中日战争和马关条约签订C. 八国联军侵华和辛丑条约签订- 14 -D. 八国联军侵华和马关条约签订【答案】D【解析】依据已学知识可知 1895 年,中日签订马关条约 。主要内容是:承认日本对朝鲜的控制;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和澎湖列岛,且当时慈禧太后庆贺六十大寿,因此可以直接排除天津条约 辛丑条约 ,故 AC 项排除;又据已

31、学知识可知 1900 年 8 月,八国联军侵华攻陷北京,慈溪太后携光绪帝仓皇逃亡西安,即材料中“古长安” ,据此可排除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故 B 项排除,D 项正确。28.光绪二十七年(1901 年) ,章太炎在东京国民报上发表正仇满论 ,指出:“夫今之人人切齿于满洲而思顺天以革命者,非仇视之谓也” ,1903 年又在苏报上发表康有为与觉罗君之关系 ,认为“载湉小丑,未辨菽麦” 。这说明章太炎A. 主张反清革命B. 反对民主共和C. 提倡保皇立宪D. 支持君主立宪【答案】A【解析】【详解】由题干中的“今之人人切齿于满洲而思顺天以革命” 、 “载湉小丑,未辨菽麦”(“载湉”是指光绪皇帝

32、)等信息可知,章太炎主张反清革命,故选 A;题干中没有关于民主共和的信息,故排除 B;由题干中的“革命”可知,CD 不符合题意,故排除。29.清皇室在某道诏书中宣布:“今全国人民心理多倾向共和,南中各省既倡议于前,北方诸将亦主张于后,人心所向,天命可知。予亦何忍因一姓之尊荣,拂兆民之好恶。 ”这表明A. 清政府面临的最主要的压力来自南京的革命政权B. 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把持了清政府的军政大权C. 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最终由革命势力和军阀均分D. 清王朝以和平退让的方式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帝制【答案】D【解析】【详解】由题干中的“全国人民心理多倾向共和” 、 “人心所向,天命可知”和“予亦何忍因一姓

33、之尊荣,拂兆民之好恶”等信息可知,清朝皇室在人心所向的大趋势下,被迫主张退位,- 15 -所以等于是以和平退让的方式顺应了时势,之后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帝制,故选 D;由题干可知,清政府面临的压力主要来自“全国人民心理多倾向共和” 、 “人心所向” ,故排除 A;B 在题干中没有体现,故排除;C 在题干中也没有提到,故排除。30.某同学对辛亥革命的主要史实通过画时间轴的方式呈现出来,图中分别为A. 湖北军政府成立;同盟会成立B. 同盟会成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C. 同盟会成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D.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答案】B【解析】【详解】湖北军政府成立于武昌起义后

34、,与材料时间轴不符,故 A 项错误;同盟会成立于1905 年,黄花岗起义时间是 1911 年 4 月,故是同盟会成立;武昌起义发生于 1911 年 10月,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于 1912 年元旦,清帝退位于 1912 年 2 月,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B 符合材料中的时间轴,故 B 项正确;清帝退位于 1912 年 2 月,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于 1912 年 3 月,与不符,故 C 错误;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于 1912 年元旦,在武昌起义后,与不符,故 D 项错误。二、判断题(正确的为正确,错误的为错误。共 5 小题,每小题 2 分,总分 10 分)31.红楼梦中对贾氏宗祠祭祖、宗族事

35、务管理、贾府爵位继承等的描述,真实地折射出古典社会宗法制下的生活。【答案】正确【解析】- 16 -【详解】材料关键信息“贾氏宗祠祭祖、宗族事务管理” 、 “爵位继承”等,结合所学知识, 题干的主题是宗法制的影响,故判断为正确。32.北宋初年,宋太祖通过军事、财政、文化等方面的措施,改变了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的局面,加强了中央集权。【答案】错误【解析】【详解】北宋初年,宋太祖通过兵权收归中央、财政上地方赋税归中央、行政上中央派文官担任地方官等措施,改变了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的局面,加强了中央集权。宋朝以文治国,文化氛围宽松。故判断为错误。33.1689 年,英国通过权利法案确立了君主立宪制,从此

36、国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答案】错误【解析】【详解】1689 年,英国通过权利法案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国王仍然掌握行政权,并非统而不治,随着责任内阁制的形成,内阁掌握行政权,国王逐渐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故本题的答案为:错误。34.中国近代史新编:“既占上海,又割台湾;胶州强立埠,国土欲瓜分。自古夷狄之横,未有甚于者。 ”材料中“又割台湾”所指事件为马关条约的签订。【答案】正确【解析】【详解】 “既占上海又割台湾” ,结合所学, “割台湾”是甲午中日战争后,日本胁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 ,条约中规定中国把台湾及其附属岛屿割让日本。故判断为正确。35.辛丑条约是帝国主义强加给中国的又一个不平等

37、条约。列强除了对中国敲诈勒索外,还迫使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答案】正确【解析】【详解】1901 年清政府同列强签订了辛丑条约,其中规定清政府保证严禁中国人民参加- 17 -反帝活动,充分表明清政府成为列强控制中国的工具,已沦为了“洋人的朝廷” ,故判断为正确。三、材料解析题(共 2 题,每题 10 分,总分 20 分)3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丞相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镇)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 ”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

38、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署诸侯不便。 ”史记秦始皇本纪材料二:汉兴之初,海内新定,同姓寡少,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剖裂疆土,立二等之爵。功臣侯者,百有余邑;尊王子弟,大启九国藩国大者,夸州兼郡,连城数十然诸侯原本以大,末流滥以致溢,小者淫荒盐法,大者睽孤横逆,以害身丧国。汉书诸侯王表序材料三:必烈进入中原,建立元朝,为加强对地方的控制,以中书省分驻地方,称行中书省,以便直接控制、处理政务各省还设有行枢密院和行御史台分管军事和监察。中国政治制度史材料四:材料五:军国大计,罔不总揽。自雍、乾后百八十年,威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盖隐然执政之府也。摘选自清史稿军机

39、大臣年表序请回答:(1)据材料一,指出秦统一后在“朝议”如何管辖地方的过程中存在着哪些意见?(2)材料二作者认为汉初实行了什么制度?其产生了什么影响?(3)根据材料三,概括元朝地方机构有哪些?简要说明元朝地方行政制度对后世的影响。(4)材料四、五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变化的什么趋势?- 18 -【答案】 (1)两种意见:行分封,还是行郡县。(2)制度:郡国并行制(郡国制) 。影响: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诸侯拥兵自重,地方割据、叛乱,影响中央集权。(3)地方机构有:行中书省;行枢密院;行御史台。影响:创立的行省制度,使得省的建制沿用至今。(4)君权不断加强,相权不

40、断削弱。【解析】【详解】 (1)由材料“ 不为置王,毋以填(镇)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 ”和 “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 ,可见秦统一后在“朝议”如何管辖地方上有分封制和郡县制的争论。(2)第一小问,由材料“于是剖裂疆土,立二等之爵。功臣侯者,百有余邑;尊王子弟,大启九国藩国大者,夸州兼郡”体现了郡国并行制。第二小问,要一分为二评价郡国并行制,肯定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但诸侯拥兵自重,容易分裂割据,不利中央集权。(3)由材料“为加强对地方的控制,以中书省分驻地方,称行中书省,以便直接控制、处理政务各省还设有行枢密院和

41、行御史台分管军事和监察”概括得出元朝的地方机构有行中书省、行枢密院、行御史台。结合所学知识得出,元朝地方行政机构的影响是加强了中央集权、省制影响深远等。(4)材料四的三项制度分别是三公九卿制、三省六部制和废丞相权分六部,材料五涉及的制度是清朝的军机处。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三公九卿、三省六部、废丞相权分六部、军机处的演变反映出古代政治变化的趋势是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3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美国 英国政体 总统制共和制 君主立宪制国家 名称 总统 国王- 19 -产生方式 选举 世袭任职 任期制 终身制元首权限 有实权 无实权首脑名称 总统 首相政府产生方式 总统

42、任命 议会产生材料二人类千万年的历史,最为珍贵的不是令人炫目的科技,不是浩瀚的大师们的经典著作,不是政客们天花乱坠的演讲,而是实现了对统治者的驯服,实现了把他们关在笼子里的梦想。因为只有驯服了他们,把他们关起来,才不会害人。我现在就是站在笼子里向你们讲话。美国前总统布什国庆日演说材料三“笼子白宫请回答:(1)材料一所反映美国和英国两种政体的形成,相关的重要法律文件分别是什么?美国在法律文件诞生之前,实行什么政治制度?英国在此法律文件之后,逐渐形成了什么政治制度?(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是怎样实现把总统“关在笼子里的梦想”的?从总统行使权力的角度,举一例加以说明。(3)综合

43、上述回答,归纳指出现代西方国家政治运转的总原则是什么?政治发展总趋势又是什么?【答案】 (1)美国宪法(1787 年宪法) , 权利法案 。邦联制,责任内阁制。- 20 -(2)实行三权分立;总统对宪法负责,有权否决国会通过的法律,但国会复议时若以三分之一多数通过,即为有效。/(或:总统有权与外国缔结条约,但须得到国会的批准方可有效)(3)分权与制衡;民主化、法律化。【解析】【详解】 (1)材料表明美国实行总统制共和制,相关法律是 1787 年宪法,在之前,美国采用邦联制。材料表明英国实行君主立宪制,相关法律是 1689 年的权利法案 ,英国在此法律文件之后,逐渐形成了责任内阁制。(2)第一小

44、问,把总统“关在笼子里的梦想”的是指通过分权制衡来限制“公权力” 。结合1787 年宪法的内容,可知美国实行三权分立。第二小问,从总统行使权力的角度,总统必须遵守宪法,除此之外,总统虽然有权否决国会通过的法律,但国会复议时若以三分之一多数通过,即为有效。(3)第一小问,以英国责任内阁制和美国 1787 年宪法来看,现代西方国家政治运转的总原则是分权与制衡,以防止损害资产阶级的整体利益。第二小问,由推动西方政治发展的相关文献与内容来看,近代西方国家政治发展总趋势是民主化、法律化。四、问答题(10 分)38.十九世纪中期(4060 年代) ,清政府面临内忧外患;十九世纪末,清政府面临更大的危机。二

45、十世纪一十年代,中国历史进入新阶段。回答下列问题:(1)十九世纪中期,英国经济生产完成了什么重大变革?最需要什么?(2)清政府的内忧、外患分别指什么?(3)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加大对中国的资本输入,对中国造成了什么深远的影响?(4) “中国历史进入新阶段”指什么?最直接的影响是什么?【答案】 (1)工业革命;原料产地、商品市场。(2)两次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3)严重阻碍中国民族主义的发展。(4)建立中华民国(或:进入民国) 。推翻清王朝,结束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解析】【详解】 (1)十九世纪中期,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头号资本主义强国,为了发展资本主义,需要广阔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倾销地。- 21 -(2)十九世纪中期(4060 年代) ,清政府面临内忧主要是农民起义和革命运动,如太平天国运动,外患主要是列强侵略,威胁清王朝统治。(3)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加大对中国的资本输入,逐渐控制了我国的经济命脉,加之民族资本主义先天不足,很难与列强直接竞争。(4)二十世纪一十年代,辛亥革命爆发,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两千余年的君主专制,建立了中华民国,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中国历史进入新阶段。【点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