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三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课题十一近代前期的列强侵华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doc

上传人:priceawful190 文档编号:1210362 上传时间:2019-05-29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4.0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三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课题十一近代前期的列强侵华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三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课题十一近代前期的列强侵华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三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课题十一近代前期的列强侵华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三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课题十一近代前期的列强侵华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三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课题十一近代前期的列强侵华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循框图理清主要史实1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悲凉四部曲”2中华民族的奋起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4抗日战争5解放战争2背术语规范答题用语(1)英国通过发动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大门,中国逐渐融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反映了近代中国和世界的碰撞与融合。(2)马关条约的签订标志着列强对华经济侵略进入了资本输出的新阶段。 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完全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清政府已完全沦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3)太平天国运动是清政府腐败统治与列强侵华下的产物。 天朝田亩制度反映了广大农民要求获得土地的强烈愿望,是几千年来我国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 资

2、政新篇提倡发展资本主义,顺应了社会发展潮流,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4)辛亥革命是中国民族危机加深、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的产物。因而辛亥革命是一次更具完全意义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5)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观念逐步深入人心。(6)五四运动是一次广大人民群众直接参与的、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7)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促使无产阶级先锋队中国共产党成立。(8)国共合作促成国民革命高潮的到来,北伐战争的胜利,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9)中国共产党吸取国民革命失败的教训,开始独立领导武装斗争,

3、创建人民军队;开创了“工农武装割据”的革命道路,从理论和实践上解决了中国革命的道路问题。(10)20世纪三四十年代,日本从局部侵华到全面侵华,中日民族矛盾逐渐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中华民族危机严重。日本侵华对中国人民犯下了滔天罪行。(11)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国共两党停止内战,国共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领导全国军民共同抗战,中华民族的全民族抗战局面形成。经过 14年艰苦抗战,中国人民终于取得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12)解放战争的胜利,结束了极少数剥削者统治广大劳动人民的历史,结束了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奴役中国各族人民的历史。(13)解放战争的胜利,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对比,对国际

4、局势和世界人民革命斗争的发展具有伟大而深远的影响。课题十一 近代前期的列强侵华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一、鸦片战争31原因(1)根本原因: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英国意图打开中国市场,将中国变成其原料产地和商品倾销市场。(2)重要原因:清政府经济落后,政治腐败,军备废弛,闭关锁国。(3)直接原因:1839 年 6月,林则徐虎门销烟。英国以此为借口发动侵略战争。2过程(1)爆发:1840 年 6月,英国舰队侵入广东海面挑衅。(2)北犯:英军进攻厦门,攻占浙江定海,最后到达天津白河口,威胁北京。(3)扩大:1841 年初强占香港岛,威逼广州;清军爱国将领海龄抗英殉国。3结果 :清政府屈辱求和, 1842年

5、8月被迫与英国签订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南京条约 南京条约附件(1)割香港岛给英国(2)赔款 2 100万银元(3)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4)协定关税列强取得了领事裁判权 、片面最惠国待遇 和在通商口岸租赁土地房屋居留等特权4.影响(1)政治:中国的领土主权遭到破坏,中国由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 国家,这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2)经济:自然经济逐步解体,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3)思想文化:一部分先进的知识分子开始抛弃陈腐观念,注目世界,探索新知,掀起了一股“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4)社会转型

6、:促使古老中国被迫向近代社会转型,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拓 近代前期,清政府“争所不当争,弃所不当弃”清政府国家主权意识淡薄,且对世界发展潮流不甚了解,所以在与列强就条约问题进行外交谈判时,其对于符合世界发展潮流且不涉及国家主权的问题一直耿耿于怀,如五口通商、公使进京等;对于列强涉及国家主权问题的要求,却轻易答应,如割地赔款、协定关税等。记 “五议港元”五(五口通商)、议(协定关税)、港(割香港岛)、元(赔款银元)。4记 不列颠人推开了门,美利坚人撞倒了墙,法兰西人扒了房。注 领事裁判权是一种司法特权,凡在中国享有此种特权的国家,其侨民不论发生何种违背中国法律的行为,中国司法机关无权

7、裁判,只能由该国领事或由其设在中国的司法机构依据其本国法律裁判,故也称“治外法权” 。注 最惠国待遇的取得必须有条约和根据,一般是相互的。片面最惠国待遇,就是外国要求中国给予最惠国待遇,但它们并不以最惠国待遇给予中国,因此是“片面”的,单方面的。拓 半殖民地半封建这一社会性质决定了中国近代面临的两大任务:一是民族独立,这是首要任务;二是社会进步,实现近代化,即政治民主化、法制化,经济工业化、市场化,思想理性化、科学化。二、第二次鸦片战争1原因(1)根本原因: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想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2)直接原因:英法等国提出修订条约的要求,遭到拒绝。2经过(1)1856年,英军进攻广州,战

8、争爆发。随后,法国也加入侵华战争。(2)1858年,英法联军攻陷广州,继而北上进逼天津,清政府被迫签订天津条约 。(3)1860年,英法联军攻陷天津、北京,洗劫并火烧圆明园 ,清政府被迫签订北京条约 。(4)美俄趁火打劫,强迫清政府与它们签订不平等条约。特别是俄国,乘机强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注由于自然经济的顽强抵制,鸦片战争后,英国并未真正打开中国市场。注万园之园,付之一炬!3.结果天津条约(1858 年) 北京条约(1860 年)割地 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赔款 赔偿英法巨额白银对英、法赔款各增至 800万两白银5开埠增开沿海沿江十处通商口岸,外国军舰和商船可在长江各口岸通航增开天津为商埠其

9、他权利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允许外国人到中国内地游历、经商和传教承认天津条约有效4.影响(1)使中国丧失大片领土,主权受到更加严重的侵害。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2)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共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三、甲午中日战争1背景(1)日本:明治维新后,资本主义发展,急需抢占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2)中国:封建统治腐朽,没有认真进行战争准备。(3)西方:西方列强进入帝国主义时期,资本输出和瓜分世界的愿望强烈,普遍支持或默许日本的侵略行为。(4)朝鲜:1894 年朝鲜爆发农民起义,为日本发动侵略战争提供了有利时机。2进程(1)丰岛海战:日本舰队在丰岛海面袭击清军运兵船,战争爆发。(

10、2)平壤战役:清军失利,退回国内。(3)黄海战役:中方损失略大,但主力尚存,由于李鸿章保船避战,日本控制黄海制海权。(4)辽东战役:日本占领大连、旅顺等地。(5)威海卫战役:1895 年初,日本攻占威海卫,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3结果:签订马关条约 。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条约内容 主要危害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使中国的领土和主权进一步遭受严重损失赔偿日本军费二亿两白银 巨额赔款,大大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 使列强的侵略势力深入中国内地日本可以在中国通商口岸投资设厂,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收内地税拓展了列强对华资本输出 的途径,严重阻碍了中

11、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4.影响(1)列强争相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 ,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6(2)为挽救统治危机,清政府开始军事改革,编练新军。(3)促进了中华民族的新觉醒,知识界和各阶层民众展开了多种形式的救亡图存斗争。补 不平等条约体系的客观作用(1)“不平等条约体系”客观上逼迫中国推进近代化。首先,不平等条约将中国卷入了全球化进程,经济上开始与世界经济接轨;其次,使中国外交从朝贡外交转向近代外交,互派外交使节、递交国书等方式符合了国际惯例;再次, “不平等条约体系”使中国有了谈判意识和条约意识。(2)不平等条约将中国推入近代化进程中,将先进的西方科学技术

12、、政治理念、经济习惯和文化思想带到了中国,也扩展了中国人的视野。拓1895年春,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 ,在祖国遭受蹂躏、国土被宰割的背景下,谭嗣同写下了这首诗:世间无物抵春愁,合向苍冥一哭休。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谭嗣同有感注资本输出是列强用过剩资本对其他国家进行投资或贷款,在中国具体表现为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利用中国廉价劳动力和原料,剥削中国人民,争做中国债主,抢夺修筑铁路权,争夺路矿和办厂权。联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的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得到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维新派、革命派政治团体成立,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从技术层面转向制度层面。四

13、、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义和团运动(1)背景根本原因: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华民族面临空前危机,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直接原因:山东外国教会势力的猖狂。(2)旗号:“扶清灭洋” 。它具有爱国主义性质 ,又具有盲目排外的落后性,丧失了对清王朝的警惕。标志着近代意义上的中国民族意识的觉醒。(3)败因7主观: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客观:中外反动势力联合力量的强大与共同镇压。(4)作用: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企图。2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原因甲午中日战争以后,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日益高涨。义和团运动打着“扶清灭洋”的旗号,在京津地区形成高潮。(2)过程:190

14、0 年八国联军进犯北京义和团与清军廊坊阻击战八国联军占领天津、攻陷北京。(3)结果:签订辛丑条约 。条约内容 主要危害清政府赔偿各国白银本息合计 9.8亿两,以关税、盐税作抵押加重了中国人民负担,使中国税收受到列强控制在东交民巷设立“使馆界” ,界内不许中国人居住,各国驻兵保护“使馆界”成为“国中之国” ,成为列强策划侵略中国的大本营拆毁北京至大沽炮台,准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战略要地清朝腹地京津至山海关广大地区,置于列强武装控制之下惩办义和团运动中参加反帝斗争的官员,永远禁止中国人成立或参加反帝性质的组织标志着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位居六部之上 列强

15、通过外交途径加强了对清政府的控制没有割地,不开新商埠,带有强烈的政治色彩,其直接目的就是控制清政府,征服中国人民。为了使清政府完全成为“洋人的朝廷” ,列强从经济、政治和军事等方面加强了对清政府的控制。 (4)影响:辛丑条约的签订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标志着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境地。五、列强掀起瓜分狂潮和美国“门户开放”方式 表现 危害争做中国债主控制中国经济命脉,扩张在华政治势力争夺路矿权 控制了铁路沿线的土地和资源开设工厂 严重阻碍民族工业发展资本输出开设银行 控制中国贸易和金融8强占租借地胶州湾(德)、旅顺和大连(俄)、广州湾(法)、新界和威海卫(英)划分势力范围德国:山东;

16、俄国:长城以北和新疆;法国:广东、广西和云南;英国:长江流域;日本:福建中华民族陷入从半殖民地沦为殖民地的严重危机之中美国“门户开放”承认各国在中国的势力范围和它们已经夺取的特权;要求各列强开放其势力范围,使美国有机会利益均沾;要求中国内地全部开放美国进入侵华的新阶段,扩大了在华影响;缓和了列强在华争夺激烈的矛盾,中国得以暂免被瓜分之祸,拓 列强侵华的五大趋向赔款数量 越来越多割地面积 越来越大通商口岸 由沿海延伸到内地经济侵略 由商品输出为主到资本输出为主侵华方式 由直接侵华到“以华治华”重难点一 两次鸦片战争 一 读 图 明 史 鸦 片 战 争 爆 发 前 中 英 实 力 对 比解读 图片

17、反映了清朝统治下的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远远落后于时代潮流;19 世纪 40年代,英国完成工业革命,急于开拓海外市场和掠夺生产原料,客观上表明英国要打开封闭的中国市场。具体国情对比如下:中国 英国政治 封建君主专制;朝政日益腐败 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经济 自然经济为主导;财政入不敷出 商品经济发达;开展工业革命9军事 装备陈旧,营务废弛 船坚炮利外交 闭关自守,愚昧无知 殖民扩张综合 封建统治危机四伏 资本主义强国,迅速崛起(二)读图明史从两次鸦片战争形势示意图看列强侵华特点解读 相对于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开放的通商口岸有了重大变化:由东南沿海地区扩展到整个沿海地区,并且深入到

18、长江中游;由远离清朝的统治中心到临近清朝统治的心脏地带北京。(三)史料探史两次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转型的影响史料 就一般而言,历史事件随着时光流逝而意义日减。鸦片战争则不然。它是中国历史的转折,提出了中国必须近代化的历史使命。中国的近代化一日未完成,鸦片战争的意义就一分不会减。生活在这一尚未近代化区域中的人们,体会现实,探索问题,免不了联系到那次灾难性的战争。屈辱、仇恨、自卑、希望种种情绪交织,民族感情油然而生。摘编自茅海建天朝的崩溃探究 根据史料概括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解读 (1)史料中有什么全面获取信息 鸦片战争的影响不会因时间的推移而日趋淡化 反映了鸦片战争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进

19、程 鸦片战争的意义伴随整个中国近代化进程 反映了鸦片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反映了鸦片战争促进了中国的民族觉醒(2)答题用什么针对筛选信息结合所获取的信息从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分析其影响。10提示 鸦片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客观上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系统认知两次鸦片战争推动中国传统观念转变工业革命期间,列强侵略的主要目的是用武力打开被侵略国的大门,倾销商品,掠夺原料,抢占市场,即进行商品输出。在此目的的推动下,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先后对华发动了鸦片战争和第二次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西方资本主义与中国封建主义激烈碰撞的结

20、果是,以“天朝上国”自居的清政府在“古今一大变局”中被迫妥协,开始了痛苦的转型。(1)面对严峻的内外形势,先进的中国人渐渐抛弃传统的主观主义和理想主义而转向现实主义。(2)在夷夏观方面,开始向近代民族主义转变,能够正视西方在军事、工业等方面的先进和中国的落后,并提出向西方学习先进技术的口号。(3)在本末观方面,开始抛弃工商末业的思想,鼓励发展工商业,希望以此解决民生问题,维护国家利益。(4)在义利观方面,虽然仍然提倡“义” ,但对于“利”并不盲目排斥,提倡义利并重、以义统利,鼓励个人合法的求利行为。(5)在人才观方面,为适应对外交涉、学习西方先进技术以及发展民生的需要,提倡重视实用人才的培养和

21、使用。重难点二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一 史 料 探 史 甲 午 中 日 战 争 中 国 战 败 的 原 因史料 旅顺陷后,海军提督丁汝昌褫职,仍统海军驻威海,兵舰既弱,坐守而已。日舰集大连湾,将袭威海,先攻登州,陷荣城。日舰二十五艘环威海口外。海军方新败,并匿不出。汝昌恐北炮台不能守,命卸巨炮机件以归,免资敌,戴宗骞持不可。无何北台陷,宗骞奔刘公岛。 日军踞炮台,以台之巨炮俯击澳内兵舰海军水手并登岸,噪出,鸣枪过市,声言向提督乞生路,刘公岛中大扰。诸洋员请姑许乞降,以安众心,汝昌不可。军士露刃挟汝昌,汝昌仰药死。诸将推洋员托汝昌之名,作降书。日军受降。探究 根据史料,概括指出威海之

22、战战场态势的特点,归纳北洋舰队失败的主观原因。解读 (1)史料中有什么全面获取信息 丁汝昌带兵坐守,未主动出击作战 日军兵临威海11 清海军鉴于“新败” ,并不出战 丁汝昌的主张未被采纳 北台沦陷,日军以中国炮台之炮俯击中国军队 将士贪生怕死 洋员鼓动投降 清军投降(2)答题用什么针对筛选信息结合所获取的信息从中日双方军事实力以及战略指挥等方面分析。提示 特点:敌攻我守(被动挨打);海陆交织(局处海嵎)。原因:北洋舰队避战不出;将士贪生怕死;洋员鼓动投降;主帅指挥不力。系统认知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1)准备上:日本在 19世纪 60年代“明治维新”以后,资本主义与封建的武士道精神结合在一

23、起,产生了军国主义怪胎,极具扩张性和掠夺性。在日本倾全国之力扩充军备,战争危险日益迫近的紧要关头,清政府反而放松了国防建设。(2)外部上:一味依靠外国调停,没有把立足点放在自身力量上来,是战争失败的外部原因。李鸿章等官员一直致力于争取欧美列强国家的调停,过分依赖外交斡旋而放松了军事努力。(3)思想上:信奉“武器决定论”是战争失败的思想原因。李鸿章把武器作用极端化、绝对化,由“武器决定论”导致悲观情绪和失败主义。(4)战略上:放弃和丧失制海权是战争失败的战略原因。清政府避战求和、消极防御的指导思想,突出表现在忽视和放弃制海权的战略失误上。 二 读 图 明 史 甲 午 中 日 战 争 后 列 强

24、的 野 心解读 漫画中的“大饼”代表中国,而围着大饼的是手持匕首的列强。列强们迫不及待地对着“大饼”下刀,唯恐落于人后, “大饼”的主人则只能振臂疾呼、望“饼”兴叹。漫画形象地揭示了 19世纪末列强在中国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掀起瓜分中国狂潮的现象。 三 史 料 探 史 近 代 西 方 列 强 侵 华 的 影 响12史料一 李鸿章 1895年 3月 19日在日本马关指出:“此次战争,实获两个良好结果。第一,日本利用欧洲式之海陆军组织,取得显著成功,足以证明黄色人种亦决不逊于白色人种;第二,由于此次战争,中国侥幸得以从长夜之梦中觉醒,此实为日本促成中国发愤图强。 ”摘编自蹇蹇录史料二 凡从直

25、接的影响来看,八国联军屠杀中国的人民,掠夺中国的财物,逼迫中国要战争赔款,还要中国开通商口岸以便它们长时期地在经济上压榨中国但从间接的影响来讲,八国联军的侵占行径也同时惊醒了中国这个东方睡狮。八国联军敲开了中国的国门,也让中国从此开始了现代化进程,开始参与全球化。探究 (1)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析李鸿章的观点。(2)据上述史料及所学知识,简要分析以上两次侵华战争对中国局势的影响。解读 (1)史料中有什么全面获取信息 反映出李鸿章认为甲午中日战争否定了种族歧视理论 反映出甲午中日战争促进了中国人的觉醒,促成了中国的发愤图强反映了直接影响:加剧了西方列强对中国的政治、经济侵略,给中国人民

26、带来深重的灾难反映了间接影响:进一步惊醒了中国人,推动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开始参与全球化(2)答题用什么针对筛选信息结合所获取的信息,从唯物史观的角度分析评价李鸿章的观点;结合的信息概括两次侵华战争的影响。提示 (1)其观点虽然说明了甲午中日战争对中国人警醒的一面,但是却掩盖了战争的侵略性质,没有看到战争给中华民族带来的巨大灾难,表现了其迎合日本侵略要求的一面和封建统治的腐朽。(2)清政府进一步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列强在华矛盾暂时缓和;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加深;进一步激发了中国人民的反帝反封建斗争。系统认知近代西方列强侵华的双重影响1破坏性(1)剥夺了中国无数人的基本生存权,疯狂地掠夺

27、中国人民的财产和国家财富。(2)政治上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攫取特权,使其侵略“合法化” ,中国领土、司法、海关等主权遭到严重破坏。(3)经济上控制中国经济命脉,使中国经济丧失了独立地位,造成中国近代贫困和落后,13阻碍了近代经济的发展。2建设性:西方列强把西方工业文明带入中国,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近代化进程。(1)冲击了中国的旧制度、旧观念。促使晚清政局发生重大变化,如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等;对外关系逐步近代化,同时扩大了中外交流的范畴和规模。(2)冲击了中国传统的经济秩序(自然经济趋向瓦解;中国被迫卷入世界经济一体化中),为中国近代经济的出现和发展创造了条件。(3)激起了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推动了

28、中华民族的觉醒;西方启蒙思想传入,儒家传统思想受到强力冲击。(4)人们的衣、食、住、行等开始与国际接轨。 四 纵 引 横 联 中 国 近 代 外 交 体 制 的 演 变(1)中国近代外交体制的演变始于南京条约签订后“五口通商大臣”的设立。 “五口通商大臣”实际上负责管理五处通商口岸的对外事务,是一个具有外交性质的职务。这里反映出中国近代外交体制改变的端倪,说明清政府的“蛮夷”观念没有改变:与外国打交道只限定在通商之内,而不是建立政治外交关系。(2)1861年咸丰帝迫于英法的压力,批准成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是清政府为办洋务及外交事务而特设的中央机构。后来随着通商口岸的扩展,又设置南洋通商大臣、北

29、洋通商大臣负责通商口岸的涉外通商事务。总理衙门和南、北洋通商大臣的设立,是中国近代外交体制的重大进步,不仅繁杂的外交事务有所专管,在与外国交往过程中逐渐改变了以“蛮夷”视人的外交态度,而且这些官员也在与外国人的交往中逐渐掌握了利用外交手段谋取本国利益的策略。(3)1901年外务部的设立标志近代中国外交体制的正式确立。它取消了若干传统礼仪手续,建立了领事制度,厘定了派外使节职制,制定了外交规章,重视职业外交官的培养等。这些改革使得清末外交人员的素质大为提高,改变了中国外交官员对世界形势、外交惯例懵懂无知的局面,较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五 家 国 情 怀 近 代 列 强 侵 华 对 我 们 的 启

30、 示(1)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清政府从“天朝上国”的美梦中惊醒,在“古今一大变局”中被迫一次次的妥协,开始了痛苦的转型。这启示我们要有忧患意识、居安思危、积极提高国家的综合国力,中国更要和平崛起。(2)在西方列强的侵略战争下,腐朽封建的清政府败的体无完肤,这就启示我们要顺应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国家的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3)闭关锁国没有出路。在当今世界政治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我们要大力深化改革开放,积极学习世界先进技术和文化,助推中国梦的实现。14随堂巩固训练一 、 高 考 题 变 客 观 为 主 观 , 思 维 更 广 更 透1(2018全国卷)甲午战争

31、时期,日本制定舆论宣传策略,把中国和日本分别“包装”成野蛮与文明的代表,并运用公关手段让许多欧美舆论倒向日方。一些西方媒体甚至宣称,清政府战败“将意味着数百万人从愚蒙、专制和独裁中得到解放” 。对此,清政府却无所作为。这反映了( )A欧美舆论宣传左右了战争进程B日本力图变更中国的君主政体C清朝政府昏庸不谙熟近代外交D西方媒体鼓动中国的民主革命读懂 甲午战争时期,日本极力争取西方舆论,而中国清政府对此却无所作为,这说明清政府对舆论在外交中的作用没有清醒的认识,反映了其昏聩,对近代外交不够熟悉。做对 选 C2(2018全国卷)19 世纪 70年代,针对日本阻止琉球国向中国进贡,有地方督抚在上奏中强

32、调:琉球向来是中国的藩属,日本“不应阻贡” ;中国使臣应邀请西方各国驻日公使, “按照万国公法与评直曲” 。这说明当时( )A日本借助西方列强侵害中国权益B传统朝贡体系已经解体C地方督抚干预朝廷外交事务决策D近代外交观念影响中国读懂 中国是在西方列强以武力强迫的情况下,签订不平等条约加入条约体系的,中国为了维持其原有的统治,不得已做出一系列改革,使之适应新的情况,由被动接受西方到主动学习西方,并逐渐学会使用西方的法律制度维系自身的权益,这体现了近代外交观念对中国的影响,体现了中国外交的转型。做对 选 D3(2016全国卷)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前夕,有些西方人士认为中国拥有一定的军备优势, “毫无疑

33、问的是日本必然最后被彻底粉碎” 。他们做出上述判断的主要依据应是,中国( )A已完成对军队的西式改革 B集权制度有利于作战指挥C近代化努力收到较大成效 D能获得更广泛的外部援助读懂 西方人士所讲的“军备优势”是指洋务运动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和军事,从欧洲购置了大量当时先进的军事装备,并建立了一支较为强大的北洋舰队。因此,洋务运动的积极意义得到普遍认同,被视为中国早期近代化的重要尝试。西方人士的认识正是他15们基于对中国近代化努力成果的认识。做对 选 C4(2013全国卷)1877 年,清政府采纳驻英公使郭嵩焘的建议,在新加坡设立领事馆。此后,又在美国旧金山,日本横滨、神户、大阪及南洋华侨聚居的商

34、埠设立了领事馆。这反映了清政府( )A力图摆脱不平等条约的约束B外交上开始出现制度性变化C逐步向近代外交转变D国际地位得到提高读懂 材料表明,清政府从 1877年在新加坡设领事馆,此后再到在美国、日本等多处设领事馆,这一变化体现出清政府在形式上已经向近代外交转变,但不足以说明出现制度性变化。做对 选 C二 、 模 拟 题 抓 题 眼 抓 关 键 , 解 题 更 快 更 准1(2019蚌埠模拟)1841 年,美国议员亚当斯发表演说:“一般的看法都以为鸦片战争不过是为了英国商人输入几箱鸦片,中国政府因其违法输入而予以查抄,但是我却认为这完全是错误的看法战争的原因是磕头!”亚当斯认为鸦片战争的本质原

35、因是( )A.中 英 双 方 关 于 外 交 礼 仪 之 争B.鸦 片 走 私 激 化 中 英 矛 盾 的 结 果C.东 西 方 文 化 价 值 观 念 的 冲 突D.中 英 两 国 关 于 双 边 贸 易 的 分 歧点 拨 : 天 朝 上 国 , 朝 贡 外 交 。解析:选 C 外交礼仪是表现而非本质,故 A项错误;鸦片走私是中英矛盾的表现,是推动鸦片战争爆发的直接原因而非本质原因,故 B项错误;“磕头”体现了中国外交是朝贡外交而西方拒绝磕头是条约外交,反映东西方文化价值观念的不同,故 C项正确;中英双边贸易的分歧是表现,故 D项错误。2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中指出:“1840 年以前是我们对人

36、家不公正,1840 年以后是人家对我们不公正。 ”对此理解不合理的是( )点 拨 : 此 题 为 逆 向 型 选 择 题 , 注 意 思 维 转 换 。A前一个“不公正”指中国自认是天朝上国,视外国为蛮夷B后一个“不公正”指列强发动侵略战争,签订不平等条约C西方对中国不公正的原因在于工业革命后商品输出需要D后一个“不公正”主要是前一个“不公正”引起的解析:选 D 后一个不公正是由于工业革命的推动以及资本主义的侵略性,只是与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有些关联,但绝不是中国的闭关锁国导致鸦片战争,故 D项错误,符合16题意。3第二次鸦片战争后,部分官员认为中外冲突的根源在于外国人的嗜利。因此,可以全免关税

37、,让列强放弃公使驻京、赔偿军费、长江通商等条款。这表明,当时清政府部分官员( ) A.华 夷 观 念 正 在 转 变B.缺 乏 近 代 国 家 主 权 意 识C.已 具 有 国 际 法 意 识D.主 张 自 由 贸 易 以 求 自 强点 拨 : 关 税 自 主 事 关 国 家 主 权 和 民 族 工 业 的 保 护 。 关 税 全 免 意 味 着 什 么 ?解析:选 B 题干材料反映的是清政府部分官员希望以全免关税为条件,让西方列强放弃公使常驻北京、赔偿军费、长江通商等条款,这说明他们没有认识到关税自主是国家主权,进而说明清朝部分官员的近代主权意识缺失,故 B项正确。4(2019太原期末)鸦片

38、战争以来,不平等条约多以割地、赔款、开埠通商为基本内容,而辛丑条约却不再有割地、开埠等,虽有赔款,也并非列强的主要目的所在。这一变化( ) A.反 映 了 中 国 国 际 地 位 的 提 高B.说 明 帝 国 主 义 侵 华 策 略 的 转 变C.说 明 中 国 已 被 列 强 瓜 分 完 毕D.沉 重 打 击 了 帝 国 主 义 在 华 势 力点 拨 : 八 国 联 军 侵 华 战 争 的 起 因 何 在 ? 目 的 何 在 ?解析:选 B 根据所学, 辛丑条约签订后,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故A项错误;根据所学,义和团运动沉重打击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转而扶植清政府作为代理人,故

39、B项正确;中国已被列强瓜分完毕,与近代列强侵略事实不符,故 C项错误;辛丑条约是列强侵华的进一步深入,故 D项错误。5(2019凉山检测)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由于中国人闭关自守、骄傲自满,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他们受到了巨大的刺激:第一次是 18391842 年同英国的战争,第二次是 18561858 年同英法的战争,第三次是 1895年同日本的战争,其结果是入侵和反入侵的连锁反应,它产生了一个新中国、产生了至今震撼着远东和全球的影响。 ”这说明了( )点 拨 : 应 从 “双 重 使 命 ”观 念 认 识 列 强 侵 华 的 客 观 作 用 。A没有近代西方国家的侵略就没有新中国B战争改变了远东和世界的格局C战争是推进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D战争促使中华民族反思与前进解析:选 D 材料反映了西方侵略给中国带来了很大影响,但并不能说没有西方侵略就没有新中国,故 A项错误;是“入侵和反入侵的连锁反应”改变了远东和世界的格局,而非战争本身,故 B项错误;人民群众是推进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故 C项错误;17三次战争刺激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在反思中中华民族不断进步,最终成为影响远东和世界格局的重要力量,故 D项正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 BS EN 1210-2005 Chemicals used for treatment of water intended for human consumption - Sodium tripolyphosphate《人类生活用水处理用化学制品 三聚磷酸钠》.pdf BS EN 1210-2005 Chemicals used for treatment of water intended for human consumption - Sodium tripolyphosphate《人类生活用水处理用化学制品 三聚磷酸钠》.pdf
  • BS EN 1211-2005 Chemicals used for treatment of water intended for human consumption - Potassium tripolyphosphate《人类生活用水处理用化学制品 三聚磷酸钾》.pdf BS EN 1211-2005 Chemicals used for treatment of water intended for human consumption - Potassium tripolyphosphate《人类生活用水处理用化学制品 三聚磷酸钾》.pdf
  • BS EN 1212-2005 Chemicals used for treatment of water intended for human consumption - Sodium polyphosphate《人类生活用水处理用化学制品 聚磷酸钠》.pdf BS EN 1212-2005 Chemicals used for treatment of water intended for human consumption - Sodium polyphosphate《人类生活用水处理用化学制品 聚磷酸钠》.pdf
  • BS EN 1213-2000 Building valves - Copper alloy stopvalves for potable water supply in buildings - Tests and requirements《建筑物阀门 建筑物内饮水供水用的铜合金断流阀 试验和要求》.pdf BS EN 1213-2000 Building valves - Copper alloy stopvalves for potable water supply in buildings - Tests and requirements《建筑物阀门 建筑物内饮水供水用的铜合金断流阀 试验和要求》.pdf
  • BS EN 1216-1999 Heat exchangers Forced circulation air-cooling and air-heating coils Test procedures for establishing the performance《热交换器 强制循环空气冷却和空气加热盘管 性能确定的试验规程》.pdf BS EN 1216-1999 Heat exchangers Forced circulation air-cooling and air-heating coils Test procedures for establishing the performance《热交换器 强制循环空气冷却和空气加热盘管 性能确定的试验规程》.pdf
  • BS EN 1217-1998 Materials and articles in contact with foodstuffs - Test methods for water absorption of ceramic articles《与食物接触的材料和器具 陶瓷器具的吸水性试验方法》.pdf BS EN 1217-1998 Materials and articles in contact with foodstuffs - Test methods for water absorption of ceramic articles《与食物接触的材料和器具 陶瓷器具的吸水性试验方法》.pdf
  • BS EN 1226-1996 Plastics piping systems - Glass-reinforced thermosetting plastics (GRP) pipes - Test method to prove the resistance to initial ring deflection《塑料管道系统 玻璃增强的热固性塑料(GRP.pdf BS EN 1226-1996 Plastics piping systems - Glass-reinforced thermosetting plastics (GRP) pipes - Test method to prove the resistance to initial ring deflection《塑料管道系统 玻璃增强的热固性塑料(GRP.pdf
  • BS EN 1228-1997 Plastics piping systems - Glass-reinforced thermosetting plastics (GRP) pipes - Determination of initial specific ring stiffness《塑料管道系统 玻璃纤维的增强热固塑料(GRP)管 特定初始环状刚性测定.pdf BS EN 1228-1997 Plastics piping systems - Glass-reinforced thermosetting plastics (GRP) pipes - Determination of initial specific ring stiffness《塑料管道系统 玻璃纤维的增强热固塑料(GRP)管 特定初始环状刚性测定.pdf
  • BS EN 1229-1997 Plastics piping systems - Glass-reinforced thermosetting plastics (GRP) pipes and fittings - Test methods to prove the leaktightness of the wall under short-term in.pdf BS EN 1229-1997 Plastics piping systems - Glass-reinforced thermosetting plastics (GRP) pipes and fittings - Test methods to prove the leaktightness of the wall under short-term in.pdf
  •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