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ICS 93.080 P 66 DB14 山西省 地方标准 DB 14/T 723 2012 配筋 水泥 混凝土路面 设计指南 2012 - 12 - 31 发布 2013 - 1 - 31 实施 山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 14/T 723 2012 I 目 次 前言 II 引言 . I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定义和符号 1 4 技术 要求 2 5 结构组合设计 2 6 配筋 及构造 设计 3 参考文献 . 7 DB 14/T 723 2012 II 前 言 本标准依据 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 1 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 给出 的规
2、则 起草 。 本 标准的提出、归口单位:山西省 交通运输厅 。 本 标准的起草单位:山西省交通科学研究院 。 本 标准的主要起草人: 张 翛 、 赵队家 、 刘少文 、 申俊敏 、 虞文景 、 张艳聪 、 刘建伟 、 刘 海 、 马 钢 、朱晓斌 、 唐 郢 。 DB 14/T 723 2012 III 引 言 我 省公路行驶的 运输 车辆以运输煤、矿石为主 , 特重车占有相当比例。 采用无配筋普通水泥混凝土路面易产生 接 缝渗水、 唧 浆、接缝错台 、 面板脱空、断裂,甚至破碎等病害。 为适应 我 省特定气候、交通条件,提高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水平,延长路面使用寿命,减少维修养护成本,提高公路
3、通行能力和运营效益,有必要根据近十年 我 省工程实践和科研成果并结合山西省气候、交通特征,制定 配筋水泥混凝土路面 设计指南 。 DB 14/T 723 2012 1 配筋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指南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 配筋水泥混凝土路面 设计 要求。 本 标准 适用于山西省 境内 新建和改建的 等级公路 配筋水泥 混凝土路面工程 ,包括 普通混凝土路面工程 、钢筋混凝土路面工程和 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工程。 市政、厂矿区及其他道路 可参照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 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
4、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1499.2 钢筋混凝土用钢第 2 部分:热轧带肋钢筋 JTG D40 2011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 3 术语 、 定义 和符号 下列术语 、 定义 和符号 适用于本 文件 。 3.1 术语和定义 3.1.1 配筋水泥混凝土路面 在路面 面层 中配置单层或双层钢筋网的水泥混凝土路面。 3.2 符号 下列符号适用于本文件。 纵向配筋率 L 平均 横向 裂缝间距 cw 路表裂缝宽度 ft 混凝土抗拉强度 c 混凝土线膨胀系数 s 钢筋线膨胀系数 d 钢筋直径 w 轮载应力 混凝土 28d干缩应变 hc 混凝土面层厚度 S 混凝土面层纵筋间距 DB 14/T
5、 723 2012 2 4 技术 要 求 4.1 交通荷载分级 配筋 水泥 混凝土路面设计基准期内所承受的累计作用次数分析方法和荷载分级标准应符合 JTG D40-2011的 要求 。 4.2 水泥混凝土 面层 弯拉强度 水泥混凝土 面层 的设计强度应采用 28d龄期的弯拉强度。各交通荷载等级的水泥混凝土 面层 弯拉强度标准值应符合表 1的 要求 。 表 1 水泥混凝土 面层 弯拉强度标准值 交通荷载等级 极重 特重 、 重 中等 、 轻 水泥混凝土 面层 弯拉强度标准值 ( MPa) 5.5 5.0 4.5 4.3 水泥混凝土面层厚度 水泥混凝土面层厚度取决于 公路等级和 交通荷载等级,其取
6、值应符合表 2的 要求 。 表 2 水泥混凝土 面层厚度 推荐值 交通荷载等级 极重 特重、重 中等、轻 公路等级 高速公路 一 级公路 二 级公路 二 级公路 三、四 级公路 混凝土面层厚度 (cm) 32 30 28 26 24 22 5 结构组合设计 5.1 一般 要求 依据公路等级、交通荷载、路基条件、当地温度和湿度状况以及使用性能要求, 应 选择与之相适应的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 。 5.2 垫层 垫层的设计应符合 JTG D40-2011的 要求 。 5.3 基层和底基层 5.3.1 基层和底基层应具有足够的抗冲刷能力和适当的刚度。 5.3.2 基层和底基层的材料 可 依据交通荷载等级
7、、结构层组合要求和材料供应条件, 分别 按照 表 3、和表 4 选用。 5.3.3 贫混凝土 基层上 应铺设沥青混凝土夹层,厚度不宜小于 40mm。 无机结合料 稳定碎石基层上应设封层,封层可采用单层 沥青 表面处治或适宜的膜层材料等。当采用单层沥青表面处治 时 ,层 厚 不宜小于6mm。 DB 14/T 723 2012 3 表 3 各交通荷载等级的基层材料选择 交通荷载等级 基层材料类型 极重、特重 贫混凝土 重、中等、轻 水泥稳定碎石 表 4 各交通荷载等级的底基层材料选择 交通荷载等级 底 基层材料类型 极重、特重 水泥稳定碎石、 二灰 稳定碎石 重、中等、轻 水泥稳定砂砾、 二灰稳定
8、砂砾 5.3.4 基层和底基层的材料类型确定后 , 相 关设计应符合 JTG D40-2011 的 要求 。 5.4 面层 5.4.1 水泥混凝土路面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耐久性。 5.4.2 面层类型可依据交通荷载等级, 按照 表 5 选用 。 表 5 各交通荷载等级的 面层类型 选择 交通荷载等级 面 层材料类型 极重、特重 连续 配筋混凝土面层 、钢筋混凝土面层 重、中等、轻 钢筋 混凝土面层 、普通混凝土面层 6 配筋 及构造 设计 6.1 钢筋(网) 6.1.1 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 、钢筋混凝土路面和 普通混凝土路面所用 钢筋 应 符合 GB1499.2 的要求。 6.1.2 连续配筋混
9、凝土路面钢筋网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a) 连续配筋混凝土面层纵筋最小间距 不 应小于混凝土集料最大粒径的 2.5 倍, 宜 取 10cm 15cm; b) 在满足各项要求的条件下,宜按 “ 细而密 ” 的原则选取合适的纵筋间距和 纵筋 直径的组合 ; c) 横向钢筋间距一般取 30cm 60cm 为宜,直径大时取大值 ; d) 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中横筋布置于纵筋下方,起连接纵向钢筋的构造钢筋和防止纵向开裂的功能 ; e) 钢筋网距路面边缘或纵缝宜为 10cm 15cm。 f) 钢筋网片搭接采用人工绑扎的平接头形式,搭接长度 不 应小于钢筋直径的 25 倍,并宜有一根纵(横)筋在接头上 ; g)
10、 横纵钢筋夹角宜取 90。 6.1.3 普通混凝土面层中的防裂钢筋网布置应符合下列 要求: a) 防裂钢筋网宜采用 150mm150mm 规格的 6mm 直径方格状螺纹钢筋焊网,钢筋用量 宜为 3kg 每m2; b) 路面中钢筋焊网横(纵)向可用两片焊网平搭接,搭接长度 宜 为 200mm,搭接方式应符合 本标准 6.1.2 的要求 。 DB 14/T 723 2012 4 6.2 连续配筋混凝土面层配筋 6.2.1 连续配筋混凝土面层中纵向钢筋具有承受温度应力及 控制 横向裂缝 分布的 功能,纵筋 截 面积 与相应面层横截面积之比为纵向配筋率 , 其范围 宜 为 0.6% 1.0%。 6.2
11、.2 连续配筋混凝土面层纵向配筋 率 应符合下述设计 指标要求 : a) 平均横向裂缝间距在 0.6m 1.8m 之间, 以 防止冲断破坏 ; b) 路表裂 缝宽度应小于 1.0mm,以防止渗水和剥落。 6.2.3 在 设计 平均横向 裂缝间距和 路表裂缝 宽度标准确定后 , 纵向配筋率由式( 1)和式( 2)分别确定。当裂缝间距已知时,纵向配筋率 由 式( 1)确定: 1 . 4 5 7 0 . 2 5 0 . 4 7 60 . 2 1 7 1 . 1 3 0 . 3 8 91 . 0 6 2 ( 1 / 6 8 9 4) ( 1 0 . 5 / ) ( 1 0 . 0 4 ) 1( 3 .
12、 2 7 8 ) ( 1 / 6 8 9 4) ( 1 1 0 0 0 )t s cwfdL ( 1) 式中: 纵向配筋率( %); L 平均 横向 裂缝间距 ( m), 按照设计标准选用; tf 混凝土抗拉 强度 ( kPa),可按 JTG D40 2011中表 E.0.3-1选用; c 混凝土线膨胀系数,可按 JTG D40 2011中表 E.0.3-2选用; s 钢筋线膨胀系数,一般 取 1210-6/ ; d 钢筋直径 ( mm); w 轮载应 力( kPa), 指路面早期由于工程车辆作用引起的应力 , 一般应取 0; 混凝 土 28d的干缩应变 (mm/mm),一般取 0.0002m
13、m/mm。 当裂缝宽度已知 时 ,纵向配筋率 由 式( 2) 确定 : 1 . 4 3 5 0 . 4 8 40 . 2 2 0 1 . 0 7 90 . 3 5 8 ( 1 / 6 8 9 4) ( 1 0 . 0 4 ) 1( 0 . 0 4 ) ( 1 / 6 8 9 4)t wfdcw ( 2) 式中: cw 路表裂缝宽度( mm)。 6.2.4 最小纵向配筋率 应 取最大允许 平均横向 裂缝间距( 1.8m)和最大允许 路表 裂缝宽度( 1mm)计算得到 的配筋率 较大值 ,最大纵向配筋率由最小裂缝间距( 0.6m) 确定 。设计配筋率宜取 二者平均值。 6.2.5 连续配筋混凝土面
14、层中纵筋间距可按 混凝土面层设计厚度、初拟纵向钢筋直径及纵向配筋率由式( 3) 确定 : 2( /10)4 cdS h ( 3) 式中: h c 混凝土面层厚度 ( cm) ; S 混凝土面层纵筋间距 ( cm) 。 6.2.6 连续配筋混凝土面层中横向配筋用量应满足 JTG D40-2011 中 6.3.2 条的规定。 6.2.7 隧道内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的纵向 配筋率较洞外可减少 0.1%;复合式路(桥)面的下层水泥混凝土铺装层,配筋率可较一般路段减少 0.2%; 非 冰冻地区 路面 纵向 配筋率可 较冰冻地区路段 减少 0.1%。 6.2.8 连续配筋混凝土面层钢筋网应设于距路表 1/3
15、 面层厚度位置。 6.3 钢筋混凝土面层配筋 6.3.1 钢筋混凝土面层的配筋率、钢筋的直径和间距应符合 JTG D40-2011 的要求。 DB 14/T 723 2012 5 6.3.2 钢筋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a) 纵向钢筋应设在距路表顶面 1/3 面层厚度位置 ; b) 横向钢筋应位于纵向钢筋之下; c) 边缘 钢筋至 纵缝 或自由边的距离 宜为 10cm 15cm; d) 钢筋搭接长度应不小于钢筋直径的 30 倍,并宜有一根纵(横)筋在接头上 ; e) 横纵钢筋夹角宜取 90。 6.4 普通混凝土面层配筋 6.4.1 普通混凝土面层中应布设防裂螺纹钢筋网 ,其技术要求 应符合 本标
16、准 6.1.3 的 要求 。 6.4.2 防裂螺纹钢筋网应设 于 距路表 顶面 1/3 面层厚度位置。 6.5 普通混凝土路面边缘补强钢筋 边缘补强钢筋,采用直径 14mm 螺纹钢筋绑扎在钢筋网上,用以补强混凝土板边缘,防裂钢筋网和边缘补强钢筋设置如图 1 所示。 6钢筋 网(150150)边部补强钢筋 (9800)10000100100铺筑宽度-200铺筑宽度100图 1 防裂钢筋网和边缘补强钢筋 示意图 6.6 接缝 设计 6.6.1 横缝分类与设置条件: a) 缩缝:连续配筋混凝土面层全程无需设置缩缝,普通混凝土路面需设置缩缝。 b) 胀缝:连续配筋混凝土面层在下 列 条件下需设置胀缝:
17、 1) 连续配筋面层两端与其他类型路面相接处; 2) 与构造物相接 处 ; 3) 半径小于 300m 竖曲 线底部。 c) 施工 缝:普通混凝土面层和连续配筋面层均必须设置工作缝。普通混凝土路面应采用设传力杆的平缝形式,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工作缝无需设置传力杆,但应在两根纵向钢筋间增设一根 与纵筋同直径的 钢筋补强。 单位为毫米 DB 14/T 723 2012 6 6.6.2 纵缝分类与设置条件: a) 一次 铺筑宽度小于路面宽度时,应设置纵向施工缝。纵向施工缝应采用设拉杆的平缝形式; b) 一次铺筑宽度大 于 4.5m时,应设 置纵向缩缝。普通混凝土路面纵向缩缝采用设置拉杆的假缝形式,连续配
18、筋混凝土面层的纵向缩缝无需专门设置拉杆 ,可由板内横向钢筋延伸穿过接缝代替 ; c) 行车道路面与纵向构造物间应设置无传力杆 胀缝; d) 行车道路面与硬路肩 之间 的纵缝必须设置拉杆。 DB 14/T 723 2012 7 参 考 文 献 1 AASHTO-1993 Guide for Design of Pavement Structures(路面结构设计指南) 2 NCHRP. Guide for mechanistic-empirical design of new and rehabilitated pavement structures(新建和改建路面力学经验法结构设计 指南 ) 3 日本道路公团 铺装设计便览 ( 2006)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