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ICS 65.020 B 61 DB34 安徽省地方标准 DB 34/T 14162011 紫花苜蓿季节性栽培技术规程 Technical rules for seasonal cultivation of Medicago sativa L. 文稿版次选择2011 - 05 - 10 发布 2011 - 06 - 10 实施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DB34/T 14162011 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安徽省畜牧技术推广总站提出。 本标准由安徽省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南京农业大学、安徽省畜牧技术推广总站、安徽农业
2、大学、安徽阜阳师范学院、安徽省畜牧兽医学会。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沈益新、刘信宝、谢俊龙、董召荣、李焰焰、姚淮平。 DB34/T 14162011 1 紫花苜蓿季节性栽培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在安徽省农田生态条件下,与玉米、花生、早中稻等秋收作物接茬播种、初夏收割后让茬的,季节性栽培紫花苜蓿所需的农田条件、品种类型和播种、施肥、田间管理、刈割利用等技术要求。 本标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3095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 4
3、285 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GB 5084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 6141 豆科草种子质量分级 GB/T 8321.1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一) GB/T 8321.2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二) GB/T 8321.3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三) GB/T 8321.4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四) GB/T 8321.5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五) GB 15618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秋眠级 根据紫花苜蓿秋季(株高)生长情况确定的秋季休眠等级。一般将紫花苜蓿品种的秋眠程度分成 9级,13 级品种称为强秋眠性品种;46 级品种称为中等秋眠性品种;79 级品种
4、称为弱秋眠性或非秋眠性品种。秋眠级低的品种抗寒性强,但秋季生长缓慢;秋眠级高的品种则相反。 3.2 季节性栽培 根据安徽省农田生态条件、耕作制度和紫花苜蓿的生长特性,将紫花苜蓿与秋收作物接茬播种,次年春季收割 23 茬后,6 月上中旬还田后种玉米、水稻等作物的种植模式称为季节性栽培。 DB34/T 14162011 2 3.3 根瘤菌接种 为加速根瘤形成和提高固氮能力, 在土壤中或豆科牧草种子上人工添加与该豆科牧草对应的根瘤菌的作业称为根瘤菌接种。常用的接种方法有商品根瘤菌制剂拌种、干根瘤或鲜根瘤播种。 3.4 初花期 当一株植株主茎上有花朵出现即称进入初花期。在实际生产中,以设定区域内有 2
5、5植株开始开花作为进入初花期的标准。 3.5 留茬高度 牧草收割时留在地表至刈割位置的茎、叶(残茬)高度。亦称刈割高度。 3.6 再生 牧草刈割后, 残茬上未受伤的生长点继续生长, 或休眠芽和不定芽萌动生长, 重建植株形态的过程。 4 播种准备 4.1 播种茬口 适合与 9 月下旬10 月上旬收获让茬的玉米、大豆、花生、瓜果类、水稻等作物接茬播种,也可在行距较宽的经济林内播种。 4.2 土壤 以耕层 20 cm 以上的壤土和粘壤土土壤为宜,粘土土壤需多施有机肥;pH 6.58.0,可溶性盐份 0.3以下的旱田、水田、岗坡地、滩涂等均可种植。 4.3 灌排水 有灌溉条件,排水良好的田块便于水分管
6、理,有利于高产。秋季至次年春季紫花苜蓿生长期间长期积水或渍水、无排水条件的田块不宜种植。 5 品种选择 5.1 品种的秋眠级 沿淮淮北地区选用 46 级,江淮地区选用 57 级,沿江江南地区选用 7 级以上的品种,可兼顾苗期生长、植株安全越冬,确保高产。 5.2 品种特性 DB34/T 14162011 3 耐湿性好、植株高大的品种适合本地农田生态条件,春季生长快,产量高。 6 播种 6.1 种子质量 种子质量符合豆科主要栽培牧草种子质量分级标准,纯度和净度不低于 95,发芽率不低于 90,种子无检疫性病虫。 6.2 根瘤菌接种 未种植过紫花苜蓿的土地上播种紫花苜蓿需要接种专用根瘤菌。 6.3
7、 耕翻与整地 适度深翻,有利于根系生长。精细整地,有利于出苗和小苗生长。水稻田或低洼地播种紫花苜蓿,还需要开好排水沟,确保紫花苜蓿生长期内 25 cm30 cm 耕层不渍水。 6.4 播种时间 沿淮淮北地区 9 月中旬10 月上旬播种,江淮地区和沿江江南地区 10 月上中旬播种,确保壮苗越冬。 6.5 播种方式 采用撒播或条播。条播行距 30 cm40 cm。播种后轻覆土或轻耙,种子入土 12 cm。 6.6 播种量 每 667 m2 播 1.0 kg1.5 k g 种子。撒播、尤其在水稻田撒播时,播种量增加 2050。 7 施肥 7.1 基肥 在土壤耕翻或整地前,每 667m2 施有机肥 5
8、000 kg8000 kg ,过磷酸钙 80 kg120 kg。施肥后通过耕翻和整地使土肥混合均匀。 7.2 追肥 春季紫花苜蓿生长旺盛时期适度追施氮肥,促进生长,提高产量。根据紫花苜蓿生长情况,返青后追施速效氮肥 5 kg10 kg/667m2;第一茬刈割后 10 d 追施氮磷钾复合肥 10 kg15 kg/667m2。 8 田间管理 8.1 除草 在越冬前需要除草 1 次2 次。化学除草宜在紫花苜蓿出 苗后 20 d 左右进行,需根据杂草种类谨慎选用除草剂,并按各类除草剂的用法和用量施用。 8.2 灌排水 DB34/T 14162011 4 播种后,如遇干旱应沟灌或喷灌 1 次,保持土 壤
9、湿润,确保出苗和幼苗生长。春季要清沟理墒,防土壤渍水。 8.3 病虫害防治 紫花苜蓿常见的病害有菌核病、霜霉病、白粉病、叶斑病等,常见的虫害有蚜虫、螟虫、盲椿象等。为减少病虫害发生,宜轮换种植紫花苜蓿。一旦发生病虫害,应及时喷洒杀菌剂和杀虫剂驱治。在紫花苜蓿收割前 7 d10 d 禁止施用农药。 9 收割 9.1 收割时间 初花期至盛花期收割。 9.2 收割方法 可采用人工收割或牧草收割机械收割。留茬高度 3 c m5 cm。低留茬刈割有利于提高产量,且不影响再生。 9.3 收割次数 秋播紫花苜蓿次年 6 月上旬前可刈割 23 茬。一般 4 月底第一次刈割,5 月底6 月上旬第二次刈割,饲草鲜草产量可达到 3000 kg400 0 kg/667m2。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