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6年河北省中考模拟化学 一、选择题 1.下列物质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 ) A.棉花 B.玻璃 C.塑料 D.水泥 解析: A、棉花属于天然材料, 答案 项错误 。 B、玻璃的主要成分是硅酸盐,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 答案 项错误 。 C、塑料属于三大合成材料之一, 答案 项正确 。 D、水泥的主要成分是硅酸盐,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 答案 项错误 。 答案 : C 2.下列符号表示两个分子的是 ( ) A.2O2 B.2O C.2O2 D. 解析: A、由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分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则 2O2可表示 2个氧分子, 答案 项正确 。
2、 B、由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 2O可表示 2个氧原子, 答案 项错误 。 C、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 1个电荷时, 1要省略 。 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2O2 可表示 2个氧离子, 答案 项错误 。 D、由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在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故可表示氧元素的化合价为 2价, 答案 项错误 。 答案 : A 3.通过下列化学反应不能达到目的是 ( ) A.制氯化铁: Fe2O3+
3、6HCl2FeCl 3+3H2O B.用稀硫酸除去炭粉中的少量氧化铜: Cu+H2SO4CuSO 4+H2 C.用硝酸钡溶液鉴别氢氧化钠溶液和硫酸钾溶液: K2SO4+Ba(NO3)2BaSO 4+2KNO 3 D.用氢氧化钙改良酸性土壤: Ca(OH)2+H2SO4CaSO 4+2H2O 解析: A、通过该化学反应能达到目的,且该化学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 答案 项错误 。 B、氧化铜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正确的化学方程式为 H2SO4+CuOCuSO 4+H2O, 答案 项正确 。 C、硫酸钾与硝酸钡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硝酸钡与氢氧化钠溶液不反应,通过该化学反应能达到目的,且
4、该化学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 答案 项错误 。 D、通过该化学反应能达到目的,且该化学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 答案 项错误 。 答案 : B 4.下列关于净水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煮沸可以软化硬水 B.净化水的方法有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 C.生活中常用活性炭吸附水中的杂志和异味 D.经过消毒,过滤后的水是纯净物 解析: A、煮沸可以将硬水软化为硬水,故正确; B、净化水的方法有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故正确; C、活性炭具有吸附性,生活中常用活性炭吸附水中的杂志和异味,故正确;D、经过消毒,过滤后的水中含有可溶性物质是混合物,不是纯净物,故错误 。 答案: D 5.下列基本实验操作
5、中正确的是 ( ) A. 熄灭酒精灯 B. 过滤 C. 点燃酒精灯 D. 取用固体药品 解析: A、熄灭酒精灯要用灯帽盖灭,不能用嘴吹灭,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过滤液体时,要注意 “ 一贴、二低、三靠 ” 的原则,图中缺少玻璃棒引流,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 “ 两查、两禁、一不可 ” ,点燃酒精灯要用火柴点燃,图中所示操作正确;D、取用药品要做到 “ 三不原则 ” :手不触,嘴不尝,鼻不闻,取用固体药品一般用药匙或镊子,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 答案 : C 6.以科学原理和实验事实为依据进行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但盲目类推又可能得出错误结论,以下类推正确的是 ( )
6、 A.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同种元素可以组成纯净物,则不同种元素也可以组成纯净物 B.金属锌能与氯化铜溶液发生置换反应,所以置换反应只能发生在金属与金属的化合物之间 C.原子和分子均是微观粒子,在化学变化中原子不能再分,则分子也不能再分 D.因为某物质的溶液呈酸性,所以该物质属于酸 解析: A、纯净物是指只含有一种物质的物质,它包括单质和化合物,所以纯净物既可能只含有一种元素,也可能含有多种元素, 故 A说法正确; B、置换反应是指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别外一种单质和另外一种化合物的反应,不一定都是金属单质与金属化合物之间的反应,故 B说法错误; C、化学变化中,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再重
7、新组合成新的分子,在化学反应中,原子不能再分,而分子可以再分,故 C说法错误; D、酸溶液呈酸性,但溶液呈酸性的物质不一定是酸,故 D说法错误 。 答案 : A 7.下列图象中,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 A. 加热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固体 B. 木炭在高温下和氧化铜反应 C. 向一定量的盐酸中加澄清石灰水 D. 20 时,向一定量接近饱和的氯化钠溶液中加入氯化钠固体 解析: A、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固体质量逐渐减小,所以锰元素的质量分数逐渐增大,然后不变,故 A错误; B、木炭和氧化铜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固体质量不会减小到零,故 B错误; C、氢
8、氧化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水的体积逐渐增大,故 C错误; D、 20 时,向一定量接近饱和的氯化钠溶液中加入氯化钠固体,质量分数逐渐增大,然后不变,故 D正确 。 答案 : D 8.下列有关资源与环境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用洗脸水冲厕所, 将废报纸、废旧金属等送到废品回收站 B.水在自然界中不断循环,淡水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C.未来的理想能源必须足够安全,清洁,可以保证不会严重影响环境 D.回收塑料制品既能节约石油资源,又能减少白色污染 E。 回收塑料制品既能节约石油资源,又能减少白色污染 解析: A、用洗脸水冲厕所,能节约用水;将废报纸、废旧金属等送到废品回收站,能节约资源
9、,故 A正确 。 B、水在自然界中不断循环,但淡水资源的分布不均匀,淡水资源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故 B错误 。 C、未来的理想能源必须足够安全,清洁,可以保证不会严重影响环境, 故 C正确 。 D、回收塑料制品既能节约石油资源,又能减少白色污染,故 D正确 。 答案 B 9.下列关于分子和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化学反应中,分子的种类一定发生变化 B.同种原子可以结合为分子,不同种原子不能结合为分子 C.混合物和纯净物的不同在于构成它们的原子不同 D.原子内电子数和中子数一定相等 解析: A、在化学变化中,分子是能够再分的,变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分子,即分子的种类一定发生
10、变化;故 A正确; B、水分子就是由氢、氧两种不同种原子结合而成;故B不正确; C、混合物与纯净物是由组成物质的种类不同决定的,它们组成的原子可能相同,如空气和氧气中就都含氧原子;故 C不正确; D、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原子,化合物中的原子就不会保持该物质的化学性质;故 D不正确 。 答案 A 10.下列过程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 A.铁棒磨成针 B.拔苗助长 C.百炼成钢 D.绳锯木断 解析: A、铁棒磨成针只是 形状的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 A错; B、拔苗助长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 B错; C、百炼成钢是将生铁中过量的碳通过化学变化除掉,发生了化学
11、变化,故 C正确; D、绳锯木断只是大小发生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 D错 。 答案 C 11.下列实验方案中,不能将蒸馏水和饱和食盐水区别开的是 ( ) A.测样品的密度,密度大的是饱和食盐水 B.继续加入食盐,能溶解食盐的为蒸馏水 C.测导电性,能导电的是饱和食盐水 D.加入肥皂水,产生大量泡沫的是蒸馏水 解析: A、蒸馏水和饱和食 盐水的密度不同,测样品的密度,密度大的是饱和食盐水,可以鉴别, 答案 项错误 。 B、继续加入食盐,能溶解食盐的为蒸馏水,不能溶解食盐的为饱和食盐水,可以鉴别, 答案 项错误 。 C、测导电性,能导电的是饱和食盐水,可以鉴别, 答案 项错误 。
12、 D、蒸馏水和饱和食盐水均不含可溶性钙镁化合物,加入肥皂水,均产生大量泡沫,不能鉴别, 答案 项正确 。 答案 : D 1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在烘焙面包时添加小苏打 B.小轿车的驾驶员和前排乘客必须系好安全带 C.稀释浓硫酸时将浓硫酸缓缓倒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D.汽车在结冰的路面上行驶时,为了减小摩擦在车轮上缠绕铁链 解析: A、馒头或者焙制面包时,在面中加入小苏打,它会和发酵时产生的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使馒头松软,故正确 。 B、轿车的驾驶员和前排乘客必须系好安全带,以防危险发生,故正确; C、稀释浓硫酸时将浓硫酸缓缓倒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故正确; D、汽车
13、在结冰的路面上行驶时,在车轮上缠绕铁链是增大摩擦,不是为了减小摩擦,故错误 。 答案: D 13.下列选项分类正确的是 ( ) 物质 有机高分子材料 能源 物体成的像 。 A.甲:空气 B.乙:棉花 C.丙:核能 D.丁:小孔成像 解析: A、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错误; B、棉花属于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故正确; C、核能不属于可再生能源,故错误; D、小孔成像成的是实像,故错误 。 答案 B 14.对如图所示实验或情景分析不正确的是 ( ) A. 扬声器发声时,放在其上的碎纸屑跳动起来,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B. 热水只起到提高温度的作用 C. 左右摆动金属棒 a
14、b,灵敏电流表指针会左右摆动,这是电磁感应现象 D. 通过观察导管口有气泡冒出,可以判断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解析: A、物体的振动产生声音,所以扬声器发声时,放在其上的碎纸屑跳动起来,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故 A正确; B、热水的作用除了起到提高温度的作用,还有隔绝空气的作用,故 B错误; C、切割磁力线会产生电流,所以左右摆动金属棒 ab,灵敏电流表指针会左右摆动,这是电磁感应现象,故 C正确; D、通过观察导管口有气泡冒出,可以判断装置的气密性良好,故 D正确 。 答案 : B 二、填空及简答题 15.原子反应堆放出的能量,称为 能;太阳能属于 (填 “ 可再生 ” 或 “ 不可再生
15、 ” )能源,某居民在楼顶上安装了一个太阳能热水器,把接收到的太阳能直接转换成水的内能,假如此热水器的有效接收面积为 1.4m2,太阳能转换成水的内能的效率为 50%,每 1m2的接收面积 1小时接收的太阳辐射能为 3.610 6J,则 1小时内该太阳能热水器可把 kg的水的温度升高 20 。 水的比热容是 4.210 3J/(kg 。 解析: 原子反应堆放出的能量,称为核能;太阳能属于不可再生能源,根据热量公式可知,设水的质量为 x,则 x 4.210 3J/(kg )20= 1.4m2 3.610 6J/sm250% , x=30kg; 答案 :核 不 可再生 30. 16.元宵节是我国的
16、传统节日,在许多地方有元宵节放孔明灯的习俗 。 (1)孔明灯升空原理和 相同,为了使它能飞得更高,更远,更安全,灯罩应选择 (填材料性质 )的材料 。 解析 : 孔明灯升空原理和热气球相同,要使孔明灯能飞得更高、更远、更安全,灯罩的材料轻且密度小、不易燃烧;燃料燃烧热值大且时间长 。 答案: 热气球 密度小、不易燃烧;燃料燃烧热值大且时间长 (2)近年来,一些城市明令禁止销售、燃放孔明灯,燃放孔明灯可能会有什么危害? (答出一条街即可 ) 解析: 孔明灯燃烧时温度可达 300 ,一旦其飘落到加油站、液化气站、油库等地,就会使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而引发火灾 。 答案:孔明灯在空气中漂浮不定,极
17、易引发火灾 。 17.生产、生活、科技、资源利用等都离不开化学 。 (1)多吃水果、蔬菜可补充人体需要的基本营养素中的 。 解析: 多吃水果、蔬菜可补充人体需要的基本营养素中的维生素 。 答案: 维生素 (2)泡茶时,为将茶叶与茶水分离,可在茶杯中装上纱网,该设计师利用的化学实验操作原理是 。 解析: 泡茶时,为将茶叶与茶水分离,可在茶杯中装上纱网,该设计师利用的化学实验操作原理是过滤 。 答案: 过滤 (3)分别点燃两根火柴,将一根火柴头竖直向上,另一根火柴头斜向下 (如图所示 ),火柴在火柴头斜向下的情况下更容易持续燃烧,原因是 。 解析: 当火柴头斜向下时,燃烧产生的热量能给火柴梗预热,
18、容易达到其着火点,所以更容易持续燃烧 。 答案: 当 火柴头斜向下时,燃烧产生的热量能给火柴梗预热,容易达到其着火点,所以更容易持续燃烧 (4)苹果中富含苹果酸等多种对人体健康有益的物质,可用 来测定苹果汁的酸碱度 。 解析: 用 pH 试纸来测定某种苹果汁的酸碱度 。 答案: pH试纸 (5)同学们骑的自行车在雨季很容易生锈,请你推荐一种自行车防锈的方法: 。 解析: 铁生锈的条件是与氧气和水接触,所以防锈的方法:在自行车链和易生锈的部位涂油 。 答案 :在自行车链和易生锈的部位涂油 18.近年来,空气污染严重,引起了人们对空气质量的关注,其中实验室污染也是环境污染中不容忽视的一个方面,以下
19、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实验,请你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如图所示实验不会造成空气污染的是 (填序号 )。 解析: 硫在空气中燃烧会生成二氧化硫,属于空气污染物;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在生成物中会有没有反应的一氧化碳,一氧化碳有毒,是大气污染物;电解水生成氧气和氢气;双氧水制取氧气,无污染 。 答案 : (2)写出图 所示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该装置存在的缺陷是 ,改进的方法是 。 解析: 根据图示可知中发生反应是: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在高温下生成铁和二氧化碳,故其化学方程式为: 3CO+Fe2O3 2Fe+3CO2;该装置存在的缺陷是没有处理尾气,改进的方法是用酒精灯点燃尾气 。 答案 : 3
20、CO+Fe2O3 2Fe+3CO2 没有处理尾气 用酒精灯点燃尾气 (3)图 中正极与负极产生的气体的质量比为 。 解析: 图 中正极与负极产生的气体分别为氧气、氢气,其质量比为 8: 1。 答案 : 8: 1 19.A H均是初中化学所学物质,各物质之间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 C为一种黑色粉末, D为两种元素组成的气体, F为可溶性碱, G为蓝色沉淀,试根据图中物质的转化关系及相关信息,填写下列空白: (1)B物质的化学式为 ; 解析: 根据 “ 蓝色沉淀 ” ,所以 G为氢氧化铜,根据 “F 为可溶性碱 ” ,则推测 F为氢氧化钠,结合图框推测 E溶液中含有铜离子,故 C中含有铜元素,根据
21、 “C 为一种黑色粉末 ” ,所以 C为氧化铜,根据 “D 为两种元素组成的气体 ” ,又能与氧化铜反应,所以 D是氢气或一氧化碳,氢气与氧化铜在加热的条件下生 成铜和水,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铜和二氧化碳,所以 A是铜,氢气或一氧化碳在点燃时生成水或二氧化碳,结合图框,则推测 A为铜, B为为二氧化碳, I为为稀硫酸, E为硫酸铜, H为硫酸钠,代入检验,符合题意 。 根据分析,推测 B 物质的化学式为 CO2。 答案: CO2 (2)写出 D物质的一种用途: ; 解析: 根据分析,推测 D物质为一氧化碳,因 为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可燃性,则其中一种用途:冶炼金属、作燃料 。 答
22、案: 冶炼金属、作燃料等 (3)反应 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 解析: 反应 为氢氧化钠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其基本反应类型是:复分解反应 。 答案: 复分解反应 (4)写出反应 的化学方程式: (任写一种即可 ) 解析: 反应 为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NaOH+CuSO4=Cu(OH)2+Na 2SO4. 答案 : 2NaOH+CuSO4=Cu(OH)2+Na 2SO4 三、实验探究题 20.某化学实验小组的同学为了探究实验室中久置氢氧化钠固体的成分,进行了有关实验,请你参与他们的探究活动: 【提出问题】 久置氢氧化钠固体的成分是什么
23、? 【查阅资料】碳酸钠溶液显碱性,氯化钠、氯化钡溶液显中性 。 【猜想与假设】 猜想 :全部是 NaOH; 猜想 :全部是 Na2CO3; 猜想 : 。 解析: 久置氢氧化钠固体的成分可能全部是 NaOH,也可能全部是 Na2CO3,也可能是 NaOH、Na2CO3. 答案 : NaOH、 Na2CO3 【实验与探究】 步骤一:取少量固体样品于试管中,加蒸馏水完全溶解,然后加入足量的稀盐酸 。 有气泡产生,证明猜想 不成立 。 步骤二:另取少量固体样品于试管中,加蒸馏水完全溶解,然后滴加足量的氢氧化钡溶液,实验过程中有 产生,此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步骤三:为了进一步验证猜想结果,
24、小明同学提出如下实验方案,继续步骤二的实验,过滤,然后向滤液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若溶液变红,则猜想 成立;若溶液不变红,则猜想 成立 。 小华同学立即对小明同学的方案提出了质疑,他的依据是 。 解析: 步骤一:取少量固体样品于试管中,加蒸馏水完全溶解,然后加入足量的稀盐酸 。 有气泡产生,碳酸钠可以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气体,证明猜想 不成立,步骤二:另取少量固体样品于试管中,加蒸馏水完全溶解,然后滴加足量的氢氧化钡溶液,实验过程中有白色沉淀产生,此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Ba(OH)2+Na2CO3=BaCO3+2NaOH ;步骤二中碳酸钠和氢氧 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钠,生成的氢氧
25、化钠也能使酚酞变红 。 答案: 白色沉淀; Ba(OH)2+Na2CO3=BaCO3+2NaOH 碳酸钠和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钠,生成的氢氧化钠也能使酚酞变红 【反思评价】为了避免对实验产生干扰,应将步骤二中的氢氧化钡溶液替换为 溶液 。 解析: 为了避免对实验产生干扰,应将步骤二中的氢氧化钡溶液替换为氯化钡溶液 。 答案: 氯化钡 【拓展应用】在检验某物质是否存在时,一定要注意 ,否则可能会使检验结果出现误差 。 解析: 在检验某物质是否存在时,一定要注意不能引入干扰物质,否则可能会使检验结果出现误差 。 答案:不能引入干扰物质 四、计算应用题 21.某学习小组取氯酸钾与二氧化
26、锰的混合物共 3.3g,加热该混合物 tmin后,冷却,称量剩余固体的质量,重复以上操作,依次称得 4次加热后剩余固体的质量,记录数据如下: 反应时间 t 2t 3t 4t 5t 剩余固体质量 /g 2.48 2.41 2.34 a 2.34 请仔细分析实验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表中 a值为 ,完全反应后产生氧气的质量为 g。 解析: 分析剩余固体随加热时间而变化的情况,当加热至 t3时剩余固体的质量不再减小,说明加热时间为 t3时氯酸钾已经完全分解,所以 a的值为 2.34;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至固体质量不再减小,放出氧气的质量 =3.3g 2.34g=0.96g。 答案: 2.34 0.96 (2)该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是多少? 解析: 设样品中氯酸钾的质量为 x。 2KClO3 2KCl+3O2 245 96 x 0.96g = x=2.45g 答:该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是 2.45g。 答案 :该样品中氯酸钾的质量为 2.45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