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河北省中考真题化学.docx

上传人:孙刚 文档编号:139555 上传时间:2019-07-06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70.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年河北省中考真题化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4年河北省中考真题化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4年河北省中考真题化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4年河北省中考真题化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4年河北省中考真题化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2014 年河北省中考真题化学 一、选择题 1.(2 分 )下列食物中富含维生素 C 的是 ( ) A.鸡蛋 B.西红柿 C.米饭 D.牛肉 解析 : A、鸡蛋中所含的主要营养素是蛋白质,所以错误 。 B、西红柿中所含的主要营养素是维生素,所以正确 。 C、米饭中所含的主要营养素是淀粉,淀粉属于糖类,所以错误 。 D、牛肉中所含的主要营养素是蛋白质,所以错误 。 答案: B 2.(2 分 )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空气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 B.空气中的氮气常用作保护气 C.空气中的稀有气体常用作灭火剂 D.空气中的氧气主要来自植物的光合作用 解析: A、空气是人类宝贵的自然

2、资源,故 A 说法正确; B、空气中的氮气化学性质稳定,可作保护气,故 B 说法正确; C、稀有气体不能作灭火剂,故 C 说法错误; D、植物的光合作用能产生氧气,空气中的氧气主要来自植物的光合作用,故 D 说法正确 。 答案: C. 3.(2 分 )下列化学用语书写正确的是 ( ) A.两个氮分子: 2N B.钙离子: Ca+2 C.两个氢原子: 2H2 D.氧化镁: MgO 解析: A、由化学式前边的数字表示分子的个数 。 所以 2 个氮分子表示为: 2N2,故错; B、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 1 个电荷时,

3、1 要省略,因此钙离子表示为: Ca2+,故错; C、由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 2 个氢原子表示为: 2H,故错; D、氧化镁中镁元素显 +2 价,氧元素显 2 价,其化学式为 MgO,故对 。 答案: D 4.(2 分 )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水可以溶解任何物质 B.物质溶于水时都放出热量 C.溶质可以是固体,也可以是液体或气体 D.饱和溶液就是不能再溶解任何物质的溶液 解析: A、水是常见的溶剂,但并不是只有水可作溶剂,如碘酒中的溶剂是酒精 。 说法错误; B、有些物质溶于水时吸热,如硝酸铵,说法错误

4、; C、溶质可以是气体、固体或是液体,如酒精溶液中的溶质酒精就是液体,而稀硫酸中的溶质硫酸是液体,故正确; D、某物质的饱和溶液仍可溶解其他物质,如一定温度下,氯化钠的饱和溶液,仍可继续溶解硝酸钾,故错误 。 答案: C 5.(2 分 )如图所示实验设计不能达到目的是 ( ) A. 鉴别碳酸钠和氢氧化钠溶液 B. 除去氢气中的氯化氢气体 C. 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 D. 验证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守恒 解析: A、碳酸钠和氢氧化钠溶液均显碱性,均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色,不能出现两种明显不同的现象,不能鉴别,该选项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 。 B、氯化氢气体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氢气不能,可使用

5、氢氧化钠溶液除去氢气中的氯化氢气体,且进气管与出气管的方向符合 “ 长进短出 ” ,该选项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 。 C、红磷能够在空气中燃烧,生成固体五氧化二磷,因此用红磷可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该选项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 。 D、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且该反应在密闭容器内进行,能直接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该选项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 。 答案: A 6.(2 分 )分析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 。 下列分析推理正确的是 ( ) A.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所以浓盐酸也具有吸水性 B.O2和 O3的分子构成不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不同 C.离子是带电荷的微粒,所以带电荷的微粒一定是离

6、子 D.酸雨的 pH 小于 7,所以 pH 小于 7 的雨水一定是酸雨 解析: A、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而浓盐酸不具有吸水性,故错误; B、 O3和 O2是不同的分子,它们的化学性质不同,因为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个正确; C、电子、质子等也带电荷,但不是离子,故错误 D、 pH 小于 5.6 的为酸雨,故错误; 答案: B 7.(2 分 )等质量的 X、 Y 两种金属分别和足量的同体积、同浓度的盐 酸反应,产生气体的质量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t1时,产生气体的质量: X Y B.t2时,消耗金属的质量: X Y C.t3时,消耗金属的质量: X=Y D

7、.t3时,消耗盐酸的质量: X=Y 解析: A、 t1时,产生气体的质量是 X Y,该选项说法正确; B、 t2时,虽然产生气体的质量是 X Y,但是由于不知道是那种金属,因此消耗金属的质量大小无法确定,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 t3时,虽然产生气体的质量是 X Y,但是由于不知道是那种金属,因此消耗金属的质量大小无法确定,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 t3时,产生气体的质量是 X Y,消耗盐酸的质量应该是 X Y,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 答案: BCD 10.(2 分 )下列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 A.给轮胎打气 B.粮食酿成酒 C.铁水铸成锅 D.过滤粗盐水 解析: A、给轮胎打气,只

8、是分子之间间隔变小,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 A 错; B、粮食酿成酒有新物质乙醇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 B 正确; C、铁水铸成锅只是状态发生了变化,没 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 C 错; D、过滤粗盐水只是将不溶于液体的固体和液体分离的一种方法,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 D 错 。 答案: B 二、填空及解答题 (本大题共 9 个小题;每空 1 分,共 31 分 ) 28.(3 分 )双能源 (汽油和天然气 )汽车以其经济、污染小等有点备受人们青睐 。 (已知汽油的热值为 3.210 7J/L、天然气的热值为 7.210 7J/L) (1)内燃机是汽车的 “ 心脏 ”

9、 ,它是把内能转化为 _的机器 。 解析: 内燃机是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机器 。 答案:机械能 (2)完全燃烧 9L 汽油放出的热量与完全燃烧 _m3的天然气放出的热量相等 。 解析: 设天然气的体积是 x,则有: 9L3.210 7J/L=x7.210 7J/L, x=4L=0.004m3。 答案: 0.004 (3)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 。 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_。 解析: 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 答案: CH4+2O2 CO2+2H2O 29.(5 分 )化学与生活、生产密切相关 。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生活中可用 _比较自来水煮沸前后的硬度 。 解析: 生活中可用肥皂

10、水来区分硬水和软水,泡沫多的是软水,泡沫少的是硬水 。 答案:肥皂水 (2)生活中常用 点燃 的方法来鉴别合成纤维和天然纤维 。 解析: 天然纤维燃烧时会有烧焦羽毛或无明显气味,合成纤维,燃烧时会有特殊的气味,并且纤维熔成小球 。 答案:点燃 (3)可用来制作糕点或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的物质是 _。 解析: 碳酸氢钠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制作糕点 。 答案:碳酸氢钠 (4)小明家新装修的房间中放有几包活性炭,其目的是: _。 解析: 放置活性炭的目的是吸附有毒 (或有异味 )的气体 。 答案: 吸附有毒 (或有异味 )的气体 (5)碘是人体必须的微量元素 。 如图示元素周期表中碘的一格,请写出从中获

11、取的一条信息:_。 解析: 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个小格所提供的信息,可知碘原子序数为 53。 元素符号为 I,元素名称碘 。 相对原子质量是 126.9 等 。 答案: 碘原子序数为 53。 元素符号为 I,元素名称碘 。 相对原子质量是 126.9 等 30.(5 分 )根据如图所示的实验回答问题: (1)甲是蒸发溶液的实验,仪器 a 的名称是 _,用玻璃棒不断搅拌的目的是_。 解析: 仪器 a 是铁架台,用玻璃棒不断搅拌的目的是使液体受热均匀,防止液滴飞溅 。 答案 :铁架台 防止液滴飞溅; (2)乙是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 。 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前,白磷不燃烧,而打开后,白磷燃烧 。比较打开

12、前后的现象,证明白磷燃烧需要 _。 烧杯中水的作用是 _。 解析: 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前,没有氧气,白磷不燃烧,而打开后,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产生了氧气 ,白磷燃烧,说明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烧杯中水是热水,可以提供热量使温度达到白磷的着火点 。 答案 :与氧气接触 提供热量使温度达到白磷的着火点 (3)丙是一组对比实验,实验目的是 _。 解析: 丙实验是将氯化钠加入等量的水和汽油中,该实验是想比较溶剂不同,物质的溶解性不同 。 答案 :证明影响固体物质的溶解性因素与溶剂的种类有关 31.(4 分 )A、 B、 C、 D、 E 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 1 所示,部

13、分反应条件、反应物及生成物已略去 。 图 2 所示的是 A、 B、 D、 E 的相关信息 (重叠部分表示两种物质的共同点 )。 请回答下列问题: (1)A 的化学式为 _。 解析: A、 B、 C、 D、 E 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 A、 B 组成元素相同,但是 A 是红色固体, B是黑色固体,结合常见的红色固体有:氧化铁、红磷、木炭等,猜想 A 是氧化铁, B 就是四氧化三铁,氧化铁转化成的 C 会生成四氧化三铁,属于 C 可以是铁, D 是固体单质, E 是气体单质,铁会生成 D 和 E,所以猜想 D 是铜,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 E 是氢气,铁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红色

14、的氧化 铁和一氧化碳在高温的条件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铁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黑色固体四氧化三铁,氧化铁和四氧化三铁含 有相同的元素,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铁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猜想的各种物质均满足题中的转化关系,猜想正确,所以 A 的化学式为: Fe2O3; 答案: Fe2O3 (2)反应 的基本反应类型为 _。 解析: 反应 是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满足置换反应的条件,所以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 答案:置换反应 (3)物质 E 的用途之一为 _。 解析: 通过推导可知, E 是氢气,氢气具有还原性,可以用来冶炼金属 。 答案:冶炼金属 (4)反应 的化

15、学方程式为 _。 解析: 反应 是铁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化学方程式为:3Fe+2O2 Fe3O4。 答案: 3Fe+2O2 Fe3O4 三、实验探究题 (本大题共 4 个小题;第 32 小题 4 分,第 33 小题 6 分,第 34、 35 小题各七分,共 24 分 ) 35.(7 分 )某兴趣小组对 “ 蜡烛燃烧的产物 ” 进行探究 。 【查阅资料】蜡烛的主要成分是石蜡,石蜡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 。 【作出猜想】蜡烛燃烧的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 。 【实验验证】 (1)用干冷的小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观察到 _,证明有水生成 。 解析: 用干冷的小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观察到烧杯

16、内壁有水雾,证明有水生成 。 答案 :烧杯内壁有水雾; (2)用涂有饱和石灰水的小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有二氧化碳生成 。 二氧化碳和石灰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 小明提出质疑:石灰水变浑浊不一定是生成了碳酸钙,还可能是饱和石灰水受热 后_,析出了氢氧化钙 。 同学们又用图 1 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 1 分钟后,提起锥形瓶,翻转后注入 20mL 饱和石灰水,加塞、振荡,观察到石灰水变浑浊,确定有二氧化碳生成 。 实验中小明观察到一个意外现象:锥形瓶内壁上有少量黑色物质 。 解析: 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 。 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可能是饱和石

17、灰水受热后溶解度变小,析出了氢氧化钙,故填:溶解度变小; 答案 : Ca(OH)2+CO2CaCO 3+H 2O 溶解度变小 【交流讨论】经分析,同学们一致认为黑色物质是石蜡不充分燃烧生成的 _。 由此他们猜想还可能生成一氧化碳 。 解析: 蜡烛中含有碳元素,不完全燃烧能生成炭黑 。 答案 :炭黑 为验证一氧化碳,他们设计了如图 2 所示的实验 。 【实验验证】 (1)实验前,先在玻璃管的中部放入一团棉花,其目的是 _。 解析: 由于生成的炭黑也能与氧化铜反应,故加入一团棉花的目的是阻挡生成的炭黑,防止生成的炭黑与氧化铜反应 。 答案 :阻挡生成的炭黑,防止生成的炭黑与氧化铜反应 (2)将 a

18、 端插入蜡烛的焰心 。 (3)用酒精灯加热 b 端的糊状物,一段时间后,观察到黑色物质变成红色,证明蜡烛不充分燃烧有一氧化碳生成 。 (4)为防止玻璃管中的红色物质又被氧化变成黑色,接下来的操作是: _。 解析: 为防止玻璃管中的红色物质又被氧化变成黑色,应该先撤酒精灯,然后再撤蜡烛 。 答案 :先撤酒精灯,稍后撤蜡烛; 【拓展应用】含碳燃料不充分燃烧会生成一氧化碳等物质,浪费资源,且污染空气 。 为使其充分燃烧,应采取的措施是 _(答一条即可 )。 解析: 促进燃烧可以增大氧气的浓度或增大可燃物于氧气的接触面积 。 答案 :增大氧气的浓度 四、计算应用题 36.(5 分 )某兴趣小组用如图所

19、示装置制取氧气,试管中固体的质量随时间变化的数据如下表 。 制取结束后,将剩余固体用适量水充分溶解后,过滤,回收二氧化锰固体,并得到氯化钾溶液 100g。 加热时间 /min 0 t1 t2 t3 固体质量 /g 28.0 23.2 18.4 18.4 (1)共制得氧气 _g。 解析: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生成氧气质量为: 28g 18.4g=9.6g。 答案: 9.6 (2)计算所得氯化钾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 设生成氯化钾的质量为 X。 2KClO3 2KCl+3O2 149 96 x 9.6g x=14.9g 所得氯化钾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14.9%; 答案 :所得氯化钾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14.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