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1年东北师范大学研究生入学考试(外国文学史)真题试卷及答案解析(总分:32.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名词解释题(总题数:8,分数:16.00)1.英雄史诗(分数:2.00)_2.七星诗社(分数:2.00)_3.狂飙突进运动(分数:2.00)_4.帕斯捷尔纳克事件(分数:2.00)_5.非个性化(分数:2.00)_6.全病帮(分数:2.00)_7.马尔都克(分数:2.00)_8.净琉璃(分数:2.00)_二、简答题(总题数:5,分数:10.00)9.结合亚里士多德诗学理论,谈谈伊利亚特情节结构的特点。(分数:2.00)_10.分析神曲对中世纪神学思想的继承和突破。(分数:2.00)
2、_11.以一部小说为例,简析狄更斯小说的戏剧性特征。(分数:2.00)_12.谈谈尤利西斯对古代史诗的继承与创新。(分数:2.00)_13.简述老人与海中海洋世界的象征意义。(分数:2.00)_三、论述题(总题数:3,分数:6.00)14.分析堂吉诃德与哈姆雷特人文主义思想的内在一致性。(分数:2.00)_15.根据艾布拉姆斯在镜与灯中对“表现说”的阐释,分析 19世纪欧洲浪漫主义文学的“创造性想象”特征。(分数:2.00)_16.以具体作品为例,分析泰戈尔创作中体现出的印度传统宗教哲学思想。(分数:2.00)_2011年东北师范大学研究生入学考试(外国文学史)真题试卷答案解析(总分:32.0
3、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名词解释题(总题数:8,分数:16.00)1.英雄史诗(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英雄史诗依据其内容和产生的时间,一般分为早期英雄史诗和后期英雄史诗两种。早期英雄史诗形成于中世纪初期,具有较多的神话因素。大多反映氏族社会末期牛活,歌颂部落英雄为民除害、为民造福的事迹,如盎格鲁-撒克逊族的贝奥武夫和芬兰的卡勒瓦拉(又译作英雄国),冰岛的埃达和萨迦等。后期的英雄史诗产生于中世纪中期,是封建国家形成时期的产物。史诗的主人公都是体现忠君、爱国、护教思想的英雄形象,主要作品有法国的罗兰之歌、西班牙的熙德之歌、俄国的伊戈尔远征记和德意志的尼伯龙根之歌等。)解析:
4、2.七星诗社(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七星诗社是指 16世纪出现在法国的一个诗人团体,它由 7位诗人组成,以研究古希腊罗马文学并从中受到教益为出发点,以革新法国诗歌形式,促进法兰西民族语言的统一为旨归。1549年,七星诗社的成员推举社长杜贝莱执笔发表了题为保卫与发扬法兰西语言的宣言,主张采用民族语言创作诗歌,抛弃拉丁文写诗的传统,其代表诗人是龙沙。)解析:3.狂飙突进运动(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又称“狂飙运动”,发生在 18世纪 70年代到 80年代中叶的德国,历时 15年。这是文艺形式从古典主义向浪漫主义过渡的阶段,也可以说是浪漫主义的幼稚时期。“狂飙突进”
5、这个名称,象征着一种力量,含有摧枯拉朽之意。当时的德国,有一批初登文坛具有反抗封建专制斗争精神的青年知识分子,他们受到启蒙思潮的影响与鼓动想在落后的德国掀起一场风暴,要求自己像狂飙一样冲破社会的黑暗,因而组织了一个同名的社团。他们以“天才、精力、自由、创造”为中心口号,要求摆脱封建传统偏见的束缚,主张个性解放,呼喊着民族意识的觉醒,并与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倡导的“返回自然”的观点相呼应。其名称来源于音乐家克林格尔的歌剧狂飙与突进,但其中心代表人物是歌德和席勒,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是其典型代表作品,表达的是人类内心感情的冲突和奋进精神。这个运动持续了 20年,从 1765年到 1795年,然后被成
6、熟的浪漫主义运动所取代。它是德国新兴资产阶级全国性的一次文学运动,也是启蒙运动在德国的延长与继续。启蒙运动的主要倾向,都在狂飙突进运动中得到发展与加强。狂飙突进运动在小说方面影响最大,对当时和以后的音乐和美术创作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解析:4.帕斯捷尔纳克事件(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1958 年 10月 23日帕斯捷尔纳克以其“在现代抒情诗和伟大的俄国小说的传统领域所取得的巨大成就”而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苏联当局立即要求其拒绝领奖否则就以叛国罪对作家发难。帕斯捷尔纳克断然拒绝了向他提出的这种可耻的做法,而报复接踵而至。文学报上发表了一篇题为国际反动势力的一次挑衅性偷袭的文章,
7、认定西方出版商们对小说关注是因为小说中的反人民性,以及对普通人的仇恨和藐视的情绪。莫斯科作家全体大会成为对诗人进行迫害的高潮,会上帕斯捷尔纳克被开除出苏联作协。在这种情况下,帕斯捷尔纳克被迫放弃诺贝尔文学奖。)解析:5.非个性化(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艾略特认为,19 世纪主观主义的一种表现就是使作品成为作者个人表现的东西。他指责浪漫主义把个人与外在现实割裂开来,无法与现实保持联系,主客观之间的巨大鸿沟使得诗人不能够认识自己,最终导致了唯我论。为了克服浪漫主义诗人的个性化倾向,他提出了非个性化理论。“非个性化”这个术语来源于法国批评家古尔蒙特使用过的一个化学催化剂的比喻,他把
8、诗人的心灵比喻为白丝金,当在一个装有氧气和二氧化碳的瓶中放入白丝金时,这些气体就化合成硫酸。从批评的领域来看,非个性化、非人格化的倡导都旨在截断作者与作品及读者的直接关系,使作品成为自足自在的审美文本,即艾略特所说的诗歌不再“纯粹是属于个人的新东西,它只是艺术品自身”。)解析:6.全病帮(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美国黑色幽默和后现代主义文学的优秀代表托马斯品钦的长篇处女作V中与主人公本尼特普鲁费恩关系密切的一群成员,他们被称为“全病帮”。他们的生活状态是战后美国一代人思想迷茫、精神压抑、苦闷的最好表征。全病帮成员的生活充满了无聊、乏味与堕落。正如其名所示,他们沉溺于一些病态的感
9、官刺激。比如,斯拉伯是一位“紧张症表现主义”画家,他称自己的绘画是“偶尔性的爆发”,他用大多数时间来画丹麦奶酪酥皮饼。还有其他成员埃丝特、鲁尼、梅菲亚等。它由各种各样的人组成,他们多数来自社会的最底层,如水手、公司小职员、酒吧女郎、体力劳动者、流浪汉等,他们不务正业,经常在一些酒吧、沙龙聚会,追求感官刺激。简言之,他们都是一些脱离了正统社会生存轨道的失败者、失意者。)解析:7.马尔都克(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古巴比伦王国保护之神。古巴比伦创世神话埃努玛埃立什写道,太初之始,只是一片水渊而无天地之别。那时,蒂阿玛特率群妖怪蛇、恶龙、狂犬和人蝎等向诸神进攻。大神安夏尔派遣自己的儿
10、子马尔都克率军应战。马尔都克用枪刺死蒂阿玛特,夺取其掌握的命运之册,又将其尸体一分为二,上为天,下为地,形成宇宙,然后又创造了人类和万物。神话以马尔都克受到众神赞美被尊为神王结束。马尔都克是春天、创造、太阳的象征,而蒂阿玛特则是水渊中黑暗、凶恶力量的代表。马尔都克杀死蒂阿玛特而创造世界,就是光明、幸福和秩序对邪恶的胜利。)解析:8.净琉璃(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盛行于 17世纪初,日本市井文学戏剧的一大剧种,是与歌舞伎同时产生的一种日本独特的木偶戏。原是用三弦伴唱的一种曲子,称为“净琉璃曲”。17 世纪初,盲艺人目贯三郎等人最初把净琉璃曲与木偶戏(人形芝剧)结合起来,创立了所
11、谓“木偶净琉璃”这样一个新剧种,受到广大市民阶层的欢迎。后又经过几个艺人对唱腔、舞台背景、剧本等不断改进,净琉璃进一步戏剧化了。剧作家近松门左卫门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他写了净琉璃剧本 110多部,是日本市井文学时代最大的剧作家,有人称之为“日本的莎士比亚”。)解析:二、简答题(总题数:5,分数:10.00)9.结合亚里士多德诗学理论,谈谈伊利亚特情节结构的特点。(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对古希腊文学进行了较为科学的分析和概括,他认为史诗和悲剧是相通的。而在论述情节如何安排时,亚里士多德认为情节要“完整”。他指出所谓的“完整”,即要“有头,有身,有尾”。他认为:
12、“所谓头,指事之不必然上承他事,但自然引起他事发生者;所谓尾,恰与此相反,指事之按照必然律或常规自然的上承某事者,但无他事继其后;所谓身,指事之承前启后者。” 伊利亚特是荷马史诗中的一部,以战争为主要题材,主要叙述了古希腊人和特洛伊人之间的战争,以双方持续长达 10年之久的战争结束前约 20天的战事为重点,描写双方战争的过程,再现了当时古希腊的社会生活。伊利亚特中的情节结构很有特点,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谈到情节时,常以之为例。伊利亚特全文只取特洛伊战争第十年中的一段故事,即“阿喀琉斯的愤怒及其后果”,以此作为核心,这个核心是整一的,然后在其中穿插十年战争中的其他故事,比如侦察敌情、决斗等,以此看
13、到十年战争的全貌。从亚里士多德关于“头”、“身”、“尾”的界定出发,情节的“头”指阿喀琉斯发怒,“身”指阿喀琉斯愤怒,“尾”指阿喀琉斯息怒。在“头”中,因为阿喀琉斯发怒,不必上承他事,又自然引起了阿喀琉斯的愤怒;在“身”中,阿喀琉斯愤怒,因愤怒而退出战场,又因为他事重上战场引出情节的“尾”,这样承前又启后;在“尾”中,阿喀琉斯息怒了,没有别的事继后。 伊利亚特是一部篇幅很长的史诗,虽然内容庞杂,情节却从头到尾围绕一个中心“阿喀琉斯的愤怒及其后果”来展开,环环相扣,让作品看起来井井有条,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解析:10.分析神曲对中世纪神学思想的继承和突破。(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
14、案:神曲是意大利诗人但丁的代表作。诗人采取中世纪流行的梦幻文学的形式,描写了一个幻游地狱、炼狱、天堂三界的故事。在神曲中地狱共分九层,越往下越小,有些分若干圈。罪人的灵魂依照生前罪孽的轻重,分别被放在不同的圈层中受到苦刑惩罚,罪行愈大者愈居于下层。但丁按照基督教的观点,把生前贪色、贪吃、易怒和邪教徒的亡灵放在地狱中受苦,但他更把社会上各种作恶的人放在地狱的下层。如第八层里受罪的是淫媒和诱奸者、阿谀者、贪官污吏、买卖圣职者、占卜者、高利贷者、伪君子、盗贼、诱人作恶者、挑拨离间者、诬告害人者、伪造者以及罗马教皇。在第九层受罪的则是叛国卖主的人,他们被冻在冰湖里,是但丁最痛恨的人。这种按照宗教道德原
15、则把所有灵魂按其罪行或德行分别放在地狱、炼狱和天堂的做法表现了中世纪基督教世界观的明显烙印。 诗中维吉尔的出现反映但丁对古希腊罗马文化的向往,更重要的是他象征着“理性和哲学”,在诗人看来中世纪占统治地位的基督教,其是非观、价值观并不能评判人间古往今来的一切是非,只有维吉尔才能引导但丁走过地狱和炼狱,标志着个人和人类在哲学的指导下凭借理性认识罪恶和功过的过程。而贝阿特丽采象征“信仰和神学”,她接替维吉尔做向导,引导但丁游历天堂,预示着个人和人类只有通过信仰和神学的启发才能到达天堂至善至美的境界。这种境界却不能依靠理性和哲学达到。这说明但丁认为“信仰和神学”高于“理性和哲学”,这又体现了他的中世纪
16、神学世界观。 总体上来看,他歌颂现世生活,但又把它看作来世生活的准备。他虽然揭露贪婪腐败的教皇和僧侣,但并不反对宗教本身,对神学也是看重的。他推崇古典文化,但又把古典文化的伟大代表们当作异教徒放在第一圈的候判所里。他是新旧交替时代的诗人,人文主义思想已经开始萌芽,神曲的神学思想并非空中楼阁,而是植根于中世纪基督教神学的沃土,并汲取了希伯来和希腊两种古老文学的精义,且融合了但丁对现实生活的思考和探索。他不是按照当时基督教会的教义,而是按照自己的标准,把形形色色的人或打人地狱,或放在炼狱,或升人天堂。这就使他的神学思想既具有中世纪神学的特色,又有文艺复兴前夕处于萌芽中的人文主义新思潮的气息。所以,
17、他被恩格斯称为“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解析:11.以一部小说为例,简析狄更斯小说的戏剧性特征。(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19 世纪英国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狄更斯在创作和安排小说情节时,经常会刻意地用各种巧合来表现人类生活中的幸运或不幸,小说体现了狄更斯对现实社会的认识与他所坚持的乐观主义人生哲学思想的矛盾冲突,而解决这一矛盾冲突的方法即是作者对巧合艺术手法的灵活运用,巧合让狄更斯找到了暂时的平衡点。巧合情节的设置让狄更斯的小说获得了独特的艺术效果,他一直追求古希腊悲剧中崇高、悲壮、庄严的艺术效果,巧合类似于戏剧中的“突转”和“发现”,从而产生戏剧
18、性效果,激起读者的怜悯和恐惧。受骑士传奇的影响,狄更斯的小说充满了传奇性因素,他让小说从平铺直叙地讲故事变成了一幕幕绘声绘色的戏剧性场景。 小说双城记是狄更斯晚年的力作,这部小说通过描写法国大革命前后发生在巴黎和伦敦的故事,反映了各种各样的人和所表现出来的人性。其中的很多故事情节是极富戏剧性的,不仅有许多独立的戏剧场面描写,而且还有出自天意的巧合和宿命倾向,以此表现出某种超乎人类的、决定人类命运的神秘力量。狄更斯把小说平铺直叙的“讲故事”演变成绘声绘色的“戏剧表演”,大大提高了小说的内涵和感染力。同时狄更斯特别喜欢利用生活中的巧合、相似来展现他的故事情节的戏剧化。双城记中存在很多戏剧性的巧合:
19、曼内特医生的女婿达尔内就是曾迫害过他的厄弗里蒙地侯爵的侄子,而且是侯爵家族唯一的继承人;德伐日太太曾参与营救医生的行动,而她正是受侯爵侮辱的农妇的妹妹;达尔内和卡尔顿同时爱上露西,而两人长相出奇地相像。这些人物和情节设置上的巧合,使小说情节趋于曲折,常使人有峰回路转、柳暗花明之感。在双城记中,狄更斯让事件尽量集中在少数重要人物身上,但也时常让一些次要人物重复出场,一些更次要的人物如酒店里没有名字的酒客们、法庭上的检察官等,成为整个故事的背景。这些都是类似于戏剧的创作手法。显然,传统的戏剧文学对狄更斯小说创作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其作品不时体现强烈的戏剧效果。)解析:12.谈谈尤利西斯对古代史
20、诗的继承与创新。(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神话为叙事作品的情节结构框架提供了丰富的原型资源。荷马史诗奥德赛取材自希腊神话,而乔伊斯的长篇小说尤利西斯以史诗奥德赛为原型,意在赋予看似平庸琐碎的现代城市生活以悲剧的深度,使之升华为一篇代表人类普遍经验的寓言。乔伊斯借用荷马史诗的原型意义和原型结构,超越了时空的限制,把神话与现实之间的关系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大胆地借鉴荷马史诗奥德赛的结构框架和父子小说的线索,是为了讲述一个现代人寻找精神家园的故事。 从标题就可以判断奥德赛对小说尤利西斯的影响是深层次的。尤利西斯是奥德修斯的罗马名字,因此,荷马史诗奥德赛又称尤利西斯。小说尤利西斯用了相当
21、大的篇幅十分详尽又生动地讲述了从 1904年6月 16日早晨 8点到次日凌晨 2点共 18个小时之内三个中产阶级的代表人物在都柏林的生活经历和精神感受。为了使尤利西斯获得广泛的象征意义和借古讽今的效果,乔伊斯在小说中有意采用与荷马史诗奥德赛的故事情节相对应的框架结构,使三位主要人物一天的生活经历与奥德修斯从战场返回家园途中漂流沦落、历尽艰险、九死一生,最终与妻子珀涅罗珀幸福团聚的故事相对应,并使其与大量的无聊、可鄙甚至荒诞的现实生活场面交织为一体,使历史与今天、神话与现实以及英雄与反英雄相互映照,产生一种强烈的反衬效果。不仅如此,乔伊斯在创作过程中还将奥德赛中的人名或地名作为小说各章的标题,以
22、便强化和渲染作品的主题。例如,小说尤利西斯和荷马史诗奥德赛都由三大部分构成,就连标题也相同,均为: 第一部分“特来默契亚特”; 第二部分“奥德修斯”或“尤利西斯的漂泊”; 第三部分“诺斯托斯”,即“还乡”。但小说尤利西斯在结构的安排上同奥德赛虽然遥相呼应,却并不完全雷同。奥德赛的卷数成循序渐进、逐步递增的趋势,共由 24卷组成。而小说尤利西斯的结构则呈中间大、两头小的格局。在以家庭、父子作为小说线索的对应中,小说尤利西斯在更深层次上使主人公代表了人类文明社会中的基本角色,即儿子、父亲和母亲。 尤利西斯在传统叙述方法外,采用了一种神话方法,荷马史诗中最精彩纷呈的场面和细节,由于乔伊斯出色地运用滑
23、稽模仿、夸张、幻象和梦境等手法而在小说中得到复现。小说表现了现代社会信仰崩溃、文明解体以及人性异化。小说中布鲁姆与斯蒂芬的相遇,是两个在现代社会里漂泊无依的现代人的相遇,虽然没有古代希腊英雄父子相遇的惊心动魄,却向我们展现了在信仰失落、道德沦丧的世界里,普通人心中所具有的爱和同情。精神上漂泊无根的现代人,终于依靠自身所具有的人性中的善良和同情,找到了精神上的父亲和儿子,构成精神栖居的家园。)解析:13.简述老人与海中海洋世界的象征意义。(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海明威在老人与海中运用其“冰山理论”的创作原则,处理人与自然斗争这一重大题材,赋予这一题材以丰富的象征意义,使小说表现
24、出的主题远远超出题材本身的内涵,表现了更广大的思想空间。小说以其独特的语言风格、精湛的写作技巧、生动的描写,把无限的意蕴寓于有限的表象形式中,使作品充满着对有限的超越和对无限的神往。 象征的基本含义是用某种知觉或想象的图像标示来暗示某种不可见的意蕴,它可以通过意象来诱发欣赏者的经验和情感的表现,使文学作品产生旺盛的生命力和永久的艺术魅力。海明威的老人与海中就有很多这样的象征,他通过局部修辞手段的象征手法赋予了这部小说象征性。主人公桑地亚哥是“生命英雄”的象征,他敢于向人生的种种磨难宣战,向人的生命的极限挑战并超越它。而海洋世界则象征着人生的搏斗场,是人类社会的剪影。海明威并没有只对大海作客观的
25、描写,许多地方是通过老人桑地亚哥带有倾向性的默想、回忆、自言自语等形式叙述出来的。那有毒的水母是海里最具欺诈性的生物,但却是海龟的美食。从海底到天空到处是强者的追逐、弱者的逃奔,无处不潜伏着杀机,它所展现的是自然界中真真切切、亘古永恒的弱肉强食生存斗争的景象。这象征当时的美国社会,人们靠强力确定自己的地位,等级分明,没有平等、公证可言。有势力者高高在上,为所欲为,而芸芸众生则在社会底层受愚弄,被鱼肉。大海暗示出只要出现本性同鲨鱼的统治者,哪里有他们,哪里就蒙受灾难。)解析:三、论述题(总题数:3,分数:6.00)14.分析堂吉诃德与哈姆雷特人文主义思想的内在一致性。(分数:2.00)_正确答案
26、:(正确答案:14 世纪至 17世纪初,欧洲出现了文艺复兴运动。它是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反教会、反神权的一场伟大的思想文化解放运动,它的核心思想是人文主义。人文主义主张用人性反对神权,用个性解放反对禁欲主义;它崇尚理性,重视人的聪明才智;它拥护中央集权,反对封建专制。西班牙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和英国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是文艺复兴时期文学作品中的经典之作。 堂吉诃德是一个性格复杂而矛盾的人物。一方面,他是一个脱离现实、耽于幻想、行动盲目的人。一切从主观出发,行为荒唐、鲁莽,不会吸取教训。如把风车想象成巨人,被风车摔倒在地,却说中了魔法师的诡计。另一方面,他的所作所为的出发点却有着高尚的一面,他要做一
27、个行侠仗义的骑士,锄强扶弱、伸张正义,并为此奋不顾身,具有自我牺牲的精神,是一个永不妥协的斗士。而哈姆雷特是一个处于理想与现实矛盾中的人文主义者的典型形象。他接受了人文主义思想的熏陶,对人有着美好的评价,但面对父死母嫁、王位被夺的严酷现实,痛苦与忧郁使他成了一个“忧郁的王子”,也击碎了昔日的梦幻,这意味着它的人文主义理想和信念的破灭。面对重重矛盾,他成了一个在行为上犹豫的“延宕的王子”。 堂吉诃德与哈姆雷特的人文主义思想具有内在的一致性。他们充满道德感,都对现实中的恶做出激烈反应。正因如此,他们在捍卫生命的尊严、不受恶俗践踏时,都表现出了一种非凡的胆识和勇气。在追求理想时,他们特立独行,与现实
28、格格不入,不被世人理解。在同社会斗争时,又都采取了“疯癫”的行为方式。与其说堂吉诃德是因为读“骑士小说”入迷而“疯癫”,不如说他是对自己理想中的“骑士精神”入迷而疯癫。哈姆雷特的“疯癫”是装出来的,所以当旁人看他“疯癫”的时候,他的内心是很痛苦的,因为他知道其实“没有人比自己更清醒”。他们二者都处在理想与现实不可调和的矛盾中,他们失败的悲剧深刻地体现出人文主义者要求冲破封建势力束缚的强烈愿望,同时也揭示出了人文主义者孤立群众的弱点。 这两个文艺复兴时期的典型人文主义者形象的性格又有不同程度的对立。堂吉诃德有明确的目标且坚定不移,而哈姆雷特则犹豫彷徨,但他们又极其相似。堂吉诃德的漂?白和游荡,他
29、那日渐衰竭的想要和强大的非人格敌人决一死战的愿望和哈姆雷特的犹疑是一脉相承的。这两个人物形象都在文学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解析:15.根据艾布拉姆斯在镜与灯中对“表现说”的阐释,分析 19世纪欧洲浪漫主义文学的“创造性想象”特征。(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艾布拉姆斯在镜与灯中提出的表现说认为,艺术作品的本质在于艺术家的内心世界,而艺术作品无非是艺术家内心图景的外化,“是激情支配下的创造,是诗人的感受、思想和情感的共同体现”。如此一来,再说诗歌是对外部世界的模仿便不足为训了相比于摹仿说所认为的诗歌产生的过程是“由外而内”的,表现说则认为是“由内而外”的。“诗的根本起因,不是像亚
30、里士多德所说的那种主要由所摹仿的人类活动和特性所决定的形式上的原因,也不是新古典主义批评所认为的那种意在打动欣赏者的终极原因,它是一种动因,是诗人的情感和愿望寻求表现的冲动,或者说是像造物主那样具有内在动力的创造性想象的驱使。” “创造性想象”即为了达到既定目的而展开的想象,它是以生活经验、思想观念、记忆表象及联想表象为材料,经过提炼、加工改造而形成的新的形象或新形象的组合体。19 世纪的欧洲浪漫主义文学着重表现作家的主观理想,抒发强烈的个人感情。这种主观性是浪漫主义文学的本质特征。它强调作家创作的绝对自由,并把情感和想象提到重要地位,从作家的主观出发来认识现实、反映现实。他们的创作具有“创造
31、性想象”的特征,这不仅表现在浪漫主义作家重视民间文学,以丰富的想象赋予民间文学以新的内涵,并表达真挚的情感;还表现在他们喜欢用夸张、对比的手法,追求强烈的艺术效果。此外,他们也喜欢写中世纪和异国题材,用曲折离奇的情节,塑造非凡的传奇性的人物形象,描绘奇幻神秘的景象和绚丽多姿、激动人心的场面,用以对抗平庸丑恶的现实。在镜与灯中,作品与艺术家(即其作者)的关系是艾布拉姆斯讨论的重点,因为这正是浪漫主义作家的创作特色,因此崇尚浪漫主义批评原则的批评家很容易在浪漫主义的作品中窥见其作者的身影、性格、文风和气质,也即我们中国古典文学批评中常说的“文如其人”。)解析:16.以具体作品为例,分析泰戈尔创作中
32、体现出的印度传统宗教哲学思想。(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泰戈尔的一生,可以说是对宗教问题不断进行思考和探索的一生,而吉檀迦利就是他通过艺术手法进行宗教哲学探索的一部具有代表性的诗集。吉檀迦利表现了“有限”与“无限”之间活生生的人格关系。神具有“无限”的性质,人是“有限”的,人与神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完美的爱的关系”。 印度传统宗教哲学流脉繁多,崇拜对象十分驳杂,然而,透过多神崇拜和祭祀万能的表象,不难发现构成其感情体验基点与信仰理念核心的精要所在,乃是梵我一如和灵魂解脱两种观念,这两点正是吉檀迦利诗歌意象的集中命题。 (1)梵我一如。泰戈尔执着求索、刻意寻觅的与神合一的理想正与印
33、度传统哲学中的人和自然交感、物质和精神通同的“梵我一如”境界类同。在吉檀迦利中所颂之神是具有诸般表象的宇宙精神。当其以人格出现时,诗人称其为国王、诗圣、父亲、兄弟、爱人以及陌路之人;当其显现为神格时,则又奉其为上帝、圣母、主宰神与创造主;另外,诗中还将其指代为太阳、月亮、清晨、黄昏以及自由、光明、生命的韵律、爱的圆圈等自然景观和抽象概念。在诗人笔下,神是万物的主宰,万物是神的分身。诗中的神一如传统信仰之梵,都是既内在于物质和精神,又不受物质和精神制约,超越自然、时空和人类思维的绝对存在,都是有限与无限的统一和无所不能、无所不在的精神本体。梵即是神,神即是梵,二者的内外在机制都是相同的。 (2)
34、灵魂解脱。通过灵魂解脱亲证梵我一如,是印度传统宗教哲学最基本的观念。所谓解脱,就是通过宗教修行,摆脱物质的桎梏,使自我意识得到自由解放。从而同宇宙精神合为一体,进入梵我一如的永恒境界。在吉檀迦利中,伴随着意识之波的流动,泰戈尔在灵界和尘俗两方面进行着精神解脱的追求,不同诗节的内容,无论是寄情于人生彼岸的冥思,还是执着于现实生活的认识,不同处只在于抒情层面的深浅及表达感受时审视角度的差异,诗集的整体思想指向一刻也未曾偏离过的对神奉献这一中心命题。奉献即是解脱,完全的解脱需以无条件的奉献为前提。 没有泰戈尔对印度文化的继承,就不会有吉檀迦利的成功,诗集那特有的宗教色彩和神秘主义氛围,盖源于印度民族崇尚神秘性情感体验的心理积淀。吉檀迦利与印度传统宗教哲学在整体精神走向方面是全然同一的。)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