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26及答案解析.doc

上传人:ideacase155 文档编号:1388588 上传时间:2019-12-03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26及答案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26及答案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26及答案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26及答案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26及答案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26 及答案解析(总分:33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45,分数:90.00)1.在教育活动中居于主导地位,对整个教育活动起定向作用的是 ( )(分数:2.00)A.教育内容B.教育方法C.教育目的D.教学组织形式2.学科的设置和安排是通过 _ 体现出来的。 ( )(分数:2.00)A.教学计划B.教学大纲C.教学内容D.教科书3.“文翁兴学”的旧址在现在的 ( )(分数:2.00)A.南京市B.北京市C.洛阳市D.成都市4.国民政府时期小学教育的发展总体上 ( )(分数:2.00)A.稳定B.均衡C.有所发展D.曲折起伏5.学记中的“

2、故君子之于学也,藏焉修焉,息焉游焉”指的是 ( )(分数:2.00)A.正课学习和业余爱好的关系B.主要学习内容和次要学习内容的关系C.理论和实践的关系D.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之间的关系6.卢梭重视 ( )(分数:2.00)A.儿童教育B.女子教育C.男子教育D.少年教育7.对遗忘原因的一种最古老的解释理论是 ( )(分数:2.00)A.消退说B.干扰说C.同化说D.动机说8.教师在教育工作中要做到循序渐进,这是因为 ( )(分数:2.00)A.学生只有机械记忆的能力B.教师的知识、能力是不一样的C.教育活动中要遵循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D.教育活动完全受制于人的遗传素质9.如果教学目标是程序性

3、知识,在有现成的文字教材条件下,对中学生而言,最适当的教学方法是 ( )A自学 D讲授法 C指导发现法 D精讲加变式练习(分数:2.00)A.B.C.D.10.教师罚学生抄写课后生字五遍,这时学生的抄写行为属于 ( )(分数:2.00)A.集中练习B.区组练习C.随机练D.不属于动作技能的练习11.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最早提出改书院为学堂的人是 ( )(分数:2.00)A.马建忠B.郑观应C.陈虬D.王韬12.在社会规范学习与道德品质发展的研究中,班杜拉(A.Bandura)等心理学家的研究重点是 ( )(分数:2.00)A.道德认识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D.道德行为13.俄国第一所中等的普

4、通教育学校是创设于 _ 年的俄国科学院附属文科中学。 ( )(分数:2.00)A.1526B.1626C.1826D.172614.统一劳动学校宣言是苏联 _ 教育改革中的一个重要文件。 ( )(分数:2.00)A.30 年代B.20 年代C.建国初期D.卫国战争时15.教师在书写板书时,要求尽量用白色粉笔,所依据的感知规律是 ( )(分数:2.00)A.强度律B.差异律C.活动律D.组合律16.世界上第一本教育心理学的作者是 ( )(分数:2.00)A.赫尔巴特B.霍普金斯C.卡普杰列夫D.桑代克17.下列适合用驱力说解释行为原因的例子是 ( )(分数:2.00)A.猫儿吃饱饭后找水喝B.诗

5、人常常一醉方休C.穷孩子如饥似渴读书D.青少年偷偷抽烟18.下列不属于早期改良派的教育主张的是 ( )(分数:2.00)A.主张废除科举制度B.提出建立近代学制C.倡导女子教育D.主张全面学习西方19.影响态度与品德学习的外部条件,不包括 ( )(分数:2.00)A.家庭教养方式B.道德认知C.社会风气D.同伴群体20.抗日根据地普通小学办学形式的“轮学”主要是举办于 ( )(分数:2.00)A.游击区和邻近敌占区B.敌占区或有敌人据点的地方C.山高路远、交通不便的地区D.人口稀少的地区21.“升舍”制度是哪个朝代创立的? ( )(分数:2.00)A.元代B.宋代C.唐代D.明代22.技能形成

6、过程中,练习的成绩时而上升,时而下降的现象在心理学上称为( )(分数:2.00)A.不平衡现象B.不协调现象C.停顿现象D.起伏现象23.下列能代表高成就需要的描述是 ( )(分数:2.00)A.他宁愿担任专业工作也不愿做企业家B.他总是为他的行为承担责任C.他很少依赖外界反馈D.他常常让别人提出问题24.小明原来见了陌生人就躲避,上幼儿园一个月后,小明的这种行为消失了。根据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这已过程中发生了 _ 的学习。 ( )(分数:2.00)A.言语信息B.智慧技能C.动作技能D.态度25.强调知识的内在逻辑和系统性,主张分科教学的是 ( )(分数:2.00)A.经验主义课程论B.学科

7、中心课程论C.存在主义课程论D.后现代主义课程论26.教学过程是以认识过程为基础 ( )(分数:2.00)A.促进教师教的过程B.促进学生学的过程C.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D.形成技能技巧的过程27.小明亲眼目睹欺负弱小的同学经常受到老师的严厉批评、处罚,而那些爱护弱小的同学则受到大家的喜爱。久而久之,他也变成了一个乐意助人、不欺负弱小的学生。这种学习属于 ( )(分数:2.00)A.亲历学习B.观察学习C.迁移学习D.试误学习28.美国宪法修订案第 10 条规定:“凡是宪法未曾给予联邦而又未曾限制给予各州的权力,都是保留给各州或人民的。”在此规定基础上确立的美国教育管理体制是 ( )(分数:2.

8、00)A.学区制B.中央集权制C.地方分权制D.混合制29.提出“教育即社会”、“教育无目的论”等教育主张的是 ( )(分数:2.00)A.杜威B.赫尔巴特C.布鲁纳D.夸美纽斯30.雅典的初等学校全由 _ 办理。 ( )(分数:2.00)A.私人B.企业C.国家D.私人和国家共同31.教育民主化的中心内容是 ( )(分数:2.00)A.实现教育平等B.实现全民教育C.提高教育效率D.提高教育效益32.桑代克曾做过一个实验:被试蒙上眼睛后练习画 4 寸长的线段,经过 3000 多次练习,毫无进步。其最适当的解释是 ( )(分数:2.00)A.被试缺乏学习动机B.练习过多导致疲劳C.被试不知练习

9、的结果D.缺乏适当的指导33.研究发现,策略应用的有效性自我评价是策略训练成败的关键,这一结果的教学含义是 ( )(分数:2.00)A.策略训练应与反省认知训练相结合B.策略训练应与具体学科领域相结合C.策略训练应使学生感到愉快D.策略训练应与价值观教育同步进行34.在苏区培养高级干部的学校中,1933 年 8 月成立的 _ 是培养各类干部的综合性大学。 ( )(分数:2.00)A.马克思共产主义大学B.红军大学C.延安大学D.苏维埃大学35.基佐法案是法国 _ 时期著名的教育法案。 ( )(分数:2.00)A.大革命B.七月王朝C.第二共和D.第二帝国36.对残疾儿童进行教育的重要依据之一是

10、 ( )(分数:2.00)A.儿童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B.儿童身心发展具有不平衡性C.儿童身心发展具有分化与互补的协调性D.儿童身心发展具有个别差异性37.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对突发性事件做出迅速、恰当的处理被称为“教育机智”。这反映了教师劳动的哪一特点? ( )(分数:2.00)A.复杂性B.示范性C.创造性D.主体性38.王安石改革太学,提高太学质量和地位的举措是 ( )(分数:2.00)A.三舍法B.苏湖教法C.改革科举考试D.加强考试39.以教育现象和教育规律为共同研究对象的各门教育学科总体,就是我们所称的 ( )(分数:2.00)A.教育学B.教育科学C.普通教育学D.教育原理40.下列

11、关于夸美纽斯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分数:2.00)A.夸美纽斯认为,国家应重视教育,普设学校,并设置督学,对全国的教育进行监督,以保证全国的教育得到统一的发展B.他把智慧、勇敢、仁慈、公正这四种品德称为主要的或基本的德行C.在他看来,德育比智育更重要D.教育适应自然的原则是贯串夸美纽斯整个教育体系的一条根本的指导性原则41.初步建立学校系统 _ 官学和私学是在 ( )(分数:2.00)A.汉代B.南北朝C.西周D.两晋42.“三艺”为 _ 所创设。 ( )(分数:2.00)A.柏拉图B.智者派C.亚里士多德D.毕达哥拉斯43.蒙台梭利的儿童发展观偏重了 ( )(分数:2.00)A.环境影

12、响B.教师影响C.学校影响D.内在生命力44.儿童遇到熟悉材料时能应用分类记忆策略,而在遇到陌生材料时,却不能应用该策略。这说明儿童的策略应用受 _ 制约。 ( )(分数:2.00)A.思维能力B.反省认知C.年龄D.相关知识45.司机在看见“减速慢行”的标志后马上放慢车速,这是 ( )(分数:2.00)A.第一信号系统B.第二信号系统C.操作性条件反射D.无条件反射二、辨析题(总题数:3,分数:30.00)46.不能把学生主体性等同于儿童中心论。(分数:10.00)_47.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主导作用。(分数:10.00)_48.学生考试作弊表明其品德存在问题。(分数:10.00)_三

13、、简答题(总题数:6,分数:90.00)49.学生掌握知识有哪几个阶段?(分数:15.00)_50.简述使人成为教育实践对象的必要基础和条件。(分数:15.00)_51.简述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体系的基本内容。(分数:15.00)_52.欧洲宗教改革运动中,宗教改革者提出了哪些教育主张?对西方教育的发展有何影响?(分数:15.00)_53.教育研究资料的定量分析的方法有哪些?(分数:15.00)_54.简要描述实验研究报告的基本结构。(分数:15.00)_四、分析论述题(总题数:3,分数:120.00)55.自 17 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提出“班级授课制”的理论后,班级授课制便逐渐为各国学校所

14、采用。然而,班级授课制也在教育实践中暴露出严重的划一化与同步化的局限性。你认为如何改进课堂教学组织形式来克服班级授课制的上述局限呢?(分数:30.00)_56.试比较进步主义和传统主义的教育观,并谈谈你的看法。(分数:30.00)_本题为必选题,请在、两道试题中选取一道作答。(分数:60.00)(1).一切事物都有其产生、发展和演变的过程。教育现象也同样如此。对某一教育现象的历史发展进行研究可以为教育研究者和其他广大教育工作者提供某些经验或教训,从而丰富和深化教育理论,推动教育实践的进行。请你根据历史研究法的相关知识谈一谈如何利用该研究方法来进行教育科学的理论研究。(分数:30.00)_(2)

15、.加涅提出:“把信息领域目标划分得过于详尽,以至于未能给其他领域目标留足够的时间的做法是错误的。相反,应当寻求或确定那些最有利于习得其他领域目标的信息。尽管受过良好教育的人应该在几年内掌握大量的信息,但这一目标也不应该影响智慧技能和问题解决策略等目标的获得。”请你根据所学知识谈一谈对这段话的理解。(分数:30.00)_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26 答案解析(总分:33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45,分数:90.00)1.在教育活动中居于主导地位,对整个教育活动起定向作用的是 ( )(分数:2.00)A.教育内容B.教育方法C.教育目的 D.教学组织形式解析:2

16、.学科的设置和安排是通过 _ 体现出来的。 ( )(分数:2.00)A.教学计划 B.教学大纲C.教学内容D.教科书解析:3.“文翁兴学”的旧址在现在的 ( )(分数:2.00)A.南京市B.北京市C.洛阳市D.成都市 解析:4.国民政府时期小学教育的发展总体上 ( )(分数:2.00)A.稳定B.均衡C.有所发展D.曲折起伏 解析:5.学记中的“故君子之于学也,藏焉修焉,息焉游焉”指的是 ( )(分数:2.00)A.正课学习和业余爱好的关系 B.主要学习内容和次要学习内容的关系C.理论和实践的关系D.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之间的关系解析:6.卢梭重视 ( )(分数:2.00)A.儿童教育 B.女

17、子教育C.男子教育D.少年教育解析:7.对遗忘原因的一种最古老的解释理论是 ( )(分数:2.00)A.消退说 B.干扰说C.同化说D.动机说解析:8.教师在教育工作中要做到循序渐进,这是因为 ( )(分数:2.00)A.学生只有机械记忆的能力B.教师的知识、能力是不一样的C.教育活动中要遵循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D.教育活动完全受制于人的遗传素质解析:9.如果教学目标是程序性知识,在有现成的文字教材条件下,对中学生而言,最适当的教学方法是 ( )A自学 D讲授法 C指导发现法 D精讲加变式练习(分数:2.00)A.B.C.D. 解析:10.教师罚学生抄写课后生字五遍,这时学生的抄写行为属于

18、 ( )(分数:2.00)A.集中练习B.区组练习C.随机练D.不属于动作技能的练习 解析:11.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最早提出改书院为学堂的人是 ( )(分数:2.00)A.马建忠B.郑观应 C.陈虬D.王韬解析:12.在社会规范学习与道德品质发展的研究中,班杜拉(A.Bandura)等心理学家的研究重点是 ( )(分数:2.00)A.道德认识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D.道德行为 解析:13.俄国第一所中等的普通教育学校是创设于 _ 年的俄国科学院附属文科中学。 ( )(分数:2.00)A.1526B.1626C.1826D.1726 解析:14.统一劳动学校宣言是苏联 _ 教育改革中的一个重

19、要文件。 ( )(分数:2.00)A.30 年代B.20 年代C.建国初期 D.卫国战争时解析:15.教师在书写板书时,要求尽量用白色粉笔,所依据的感知规律是 ( )(分数:2.00)A.强度律B.差异律 C.活动律D.组合律解析:16.世界上第一本教育心理学的作者是 ( )(分数:2.00)A.赫尔巴特B.霍普金斯C.卡普杰列夫 D.桑代克解析:17.下列适合用驱力说解释行为原因的例子是 ( )(分数:2.00)A.猫儿吃饱饭后找水喝 B.诗人常常一醉方休C.穷孩子如饥似渴读书D.青少年偷偷抽烟解析:18.下列不属于早期改良派的教育主张的是 ( )(分数:2.00)A.主张废除科举制度 B.

20、提出建立近代学制C.倡导女子教育D.主张全面学习西方解析:19.影响态度与品德学习的外部条件,不包括 ( )(分数:2.00)A.家庭教养方式B.道德认知 C.社会风气D.同伴群体解析:20.抗日根据地普通小学办学形式的“轮学”主要是举办于 ( )(分数:2.00)A.游击区和邻近敌占区B.敌占区或有敌人据点的地方C.山高路远、交通不便的地区 D.人口稀少的地区解析:21.“升舍”制度是哪个朝代创立的? ( )(分数:2.00)A.元代B.宋代 C.唐代D.明代解析:22.技能形成过程中,练习的成绩时而上升,时而下降的现象在心理学上称为( )(分数:2.00)A.不平衡现象B.不协调现象C.停

21、顿现象D.起伏现象 解析:23.下列能代表高成就需要的描述是 ( )(分数:2.00)A.他宁愿担任专业工作也不愿做企业家B.他总是为他的行为承担责任 C.他很少依赖外界反馈D.他常常让别人提出问题解析:24.小明原来见了陌生人就躲避,上幼儿园一个月后,小明的这种行为消失了。根据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这已过程中发生了 _ 的学习。 ( )(分数:2.00)A.言语信息B.智慧技能C.动作技能D.态度 解析:25.强调知识的内在逻辑和系统性,主张分科教学的是 ( )(分数:2.00)A.经验主义课程论B.学科中心课程论 C.存在主义课程论D.后现代主义课程论解析:26.教学过程是以认识过程为基础

22、( )(分数:2.00)A.促进教师教的过程B.促进学生学的过程C.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 D.形成技能技巧的过程解析:27.小明亲眼目睹欺负弱小的同学经常受到老师的严厉批评、处罚,而那些爱护弱小的同学则受到大家的喜爱。久而久之,他也变成了一个乐意助人、不欺负弱小的学生。这种学习属于 ( )(分数:2.00)A.亲历学习B.观察学习 C.迁移学习D.试误学习解析:28.美国宪法修订案第 10 条规定:“凡是宪法未曾给予联邦而又未曾限制给予各州的权力,都是保留给各州或人民的。”在此规定基础上确立的美国教育管理体制是 ( )(分数:2.00)A.学区制B.中央集权制C.地方分权制 D.混合制解析:29

23、.提出“教育即社会”、“教育无目的论”等教育主张的是 ( )(分数:2.00)A.杜威 B.赫尔巴特C.布鲁纳D.夸美纽斯解析:30.雅典的初等学校全由 _ 办理。 ( )(分数:2.00)A.私人 B.企业C.国家D.私人和国家共同解析:31.教育民主化的中心内容是 ( )(分数:2.00)A.实现教育平等 B.实现全民教育C.提高教育效率D.提高教育效益解析:32.桑代克曾做过一个实验:被试蒙上眼睛后练习画 4 寸长的线段,经过 3000 多次练习,毫无进步。其最适当的解释是 ( )(分数:2.00)A.被试缺乏学习动机B.练习过多导致疲劳C.被试不知练习的结果 D.缺乏适当的指导解析:3

24、3.研究发现,策略应用的有效性自我评价是策略训练成败的关键,这一结果的教学含义是 ( )(分数:2.00)A.策略训练应与反省认知训练相结合 B.策略训练应与具体学科领域相结合C.策略训练应使学生感到愉快D.策略训练应与价值观教育同步进行解析:34.在苏区培养高级干部的学校中,1933 年 8 月成立的 _ 是培养各类干部的综合性大学。 ( )(分数:2.00)A.马克思共产主义大学B.红军大学C.延安大学D.苏维埃大学 解析:35.基佐法案是法国 _ 时期著名的教育法案。 ( )(分数:2.00)A.大革命B.七月王朝 C.第二共和D.第二帝国解析:36.对残疾儿童进行教育的重要依据之一是

25、( )(分数:2.00)A.儿童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B.儿童身心发展具有不平衡性C.儿童身心发展具有分化与互补的协调性 D.儿童身心发展具有个别差异性解析:37.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对突发性事件做出迅速、恰当的处理被称为“教育机智”。这反映了教师劳动的哪一特点? ( )(分数:2.00)A.复杂性B.示范性C.创造性 D.主体性解析:38.王安石改革太学,提高太学质量和地位的举措是 ( )(分数:2.00)A.三舍法 B.苏湖教法C.改革科举考试D.加强考试解析:39.以教育现象和教育规律为共同研究对象的各门教育学科总体,就是我们所称的 ( )(分数:2.00)A.教育学B.教育科学C.普通教育学

26、D.教育原理 解析:40.下列关于夸美纽斯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分数:2.00)A.夸美纽斯认为,国家应重视教育,普设学校,并设置督学,对全国的教育进行监督,以保证全国的教育得到统一的发展B.他把智慧、勇敢、仁慈、公正这四种品德称为主要的或基本的德行 C.在他看来,德育比智育更重要D.教育适应自然的原则是贯串夸美纽斯整个教育体系的一条根本的指导性原则解析:41.初步建立学校系统 _ 官学和私学是在 ( )(分数:2.00)A.汉代 B.南北朝C.西周D.两晋解析:42.“三艺”为 _ 所创设。 ( )(分数:2.00)A.柏拉图B.智者派 C.亚里士多德D.毕达哥拉斯解析:43.蒙台梭利

27、的儿童发展观偏重了 ( )(分数:2.00)A.环境影响B.教师影响C.学校影响D.内在生命力 解析:44.儿童遇到熟悉材料时能应用分类记忆策略,而在遇到陌生材料时,却不能应用该策略。这说明儿童的策略应用受 _ 制约。 ( )(分数:2.00)A.思维能力B.反省认知C.年龄D.相关知识 解析:45.司机在看见“减速慢行”的标志后马上放慢车速,这是 ( )(分数:2.00)A.第一信号系统B.第二信号系统 C.操作性条件反射D.无条件反射解析:二、辨析题(总题数:3,分数:30.00)46.不能把学生主体性等同于儿童中心论。(分数:10.00)_正确答案:(这种观点是正确的。理由如下:(1)强

28、调学生的主体性就是要在教育教学中坚持主体性原则,即在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前提下,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周围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学会根据环境要求自主选择目标、自我调控、自我发展,以最终健康、积极地适应环境的原则。它要求教师善于创设适宜的人际情景,给学生以主动选择的空间,以使他们的主体性能得到发挥,以便学会选择,学会负责任。在教育活动中,学生的主体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学生对教师的主体性作用、属性、功能进行主体性的选择。学生对教师的主体性作用信息的破译与转化。学生对教师的主体性作用的借鉴、创造与超越。教育活动中,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并不仅仅是被动的主体性反映,而是具有其积极的、主观能动性的主体性反映

29、。(2)儿童中心论是与教师中心论相对立的一种观点,该观点强调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中心地位,强调学生的自主和主动,将教师置于辅助的地位。其主要代表人物是法国教育家卢梭和美国教育家杜威。儿童中心论的合理之处在于,它看到了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在教学中重视儿童的个体差异、原有经验,注重发挥儿童的主体性,使教育符合儿童的个性发展。这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型,激发起学习兴趣等。但是它过分强调学生的主动性,过分注重学生的经验,而忽视了教师应有的主导作用,因而,学生不能掌握系统的文化知识。这种观点的出现使师生关系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存在着很大的缺陷。综上所述,强调学生的主体性与儿童中心论是有本质区

30、别的,不能把学生主体性等同于儿童中心论。)解析:47.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主导作用。(分数:10.00)_正确答案:(这种观点是正确的。具体分析如下:学校教育对人的发展特别是对年轻一代的发展起着主导作用,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它规定着人的发展方向。教育不管是有组织的或是无组织的、系统的或是零散的、家庭的或是学校的、社会的,都是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它以教育人为主要目的。学校教育能排除和控制一些不良因素的影响,给人以更多的正面教育,使人按照一定的思想政治方向发展,使年青一代健康成长。(2)学校教育给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刻。学校教育是根据一定社会

31、的要求,按照一定的目的,选择适当的内容,利用集中的时间,有计划、有系统地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并进行一定的思想品德教育。而环境中其他方面的影响,往往是自发的、偶然的、片断的,是不能与学校教育相比拟的。(3)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教师。学校教育是通过专门培训过的教师来进行工作的,教师受国家的授权和社会的委托来教育学生。他们有明确的教育目的,熟悉教育内容,懂得教育的规律和方法,能自觉地促进学生的思想、学业、身心按照一定的方向发展。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日益进步,教育对人发展的主导作用表现得越来越明显。)解析:48.学生考试作弊表明其品德存在问题。(分数:10.00)_正确答案:(这种说法错

32、误。其理由如下:(1)品德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准则和规范行动时,对社会、对他人、对周围事物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它表现为稳定的道德行为。品德与道德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两种现象,品德是社会道德在个体身上的反映,具有稳定性和个体性。因此,只有稳定的某种道德行为,才能反映其品德状况,而不能凭偶然的一次或几次行为表现断定一个人的品德状况。(2)从道德行为的角度而言,学生考试作弊属于不良行为,但其品德是否存在问题不能一概而论。只有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都表现出来一贯的作弊行为,才能认为该学生确实存在品德问题,而学生偶尔一次的考试作弊可能由多种因素引起,并不一定就是品德问题,不能因此就将其一

33、棍子打死,必须联系以往行为表现深入分析。因此,“学生考试作弊表明其品德存在问题”的论断混淆了品德和道德的概念,误把道德行为等同于品德,是比较武断的。学生考试作弊并不能表明其一定存在品德问题,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解析:三、简答题(总题数:6,分数:90.00)49.学生掌握知识有哪几个阶段?(分数:15.00)_正确答案:(在教师引导下的学生掌握知识的活动是教学过程中最基本的活动。而学生掌握知识又是按一个课题(或单元)、一个课题周而复始地进行的。学生学习的每一个课题都需要经历一个掌握知识的过程。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过程,一般包括以下几个阶段:(1)引起求知欲教学应从激起求知欲开始,从做好学习的

34、心理准备开始。学习过程需要做好物质的、心理的、组织的和方法的准备。其中,主要是心理的准备,即引起学生的求知欲,使他们明确学习的课题、任务和要求。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及其活动,产生于对知识的需要与追求。学生认识上产生了知与不知的矛盾,出现了求知的内在动力,主动地看书、感知实物、听教师讲解,开展积极的认识活动,去寻求正确的答案、科学的结论。(2)感知教材教材是一种系统的书本知识,是他人的实践经验。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掌握书本知识。这种知识对学生来说是他人实践经验的总结。为了理解和掌握这种知识,必须有感性认识作基础。没有感性认识和大量的直接经验作为学习间接经验的基础,书本知识的学习就难以转化为学生自己的精神

35、财富。(3)理解教材理解教材是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为了使学生正确地进行思维,将书本知识与感性认识结合起来,转化为自己的精神财富,教师要善于运用比较、分析、综合等逻辑思维方法和归纳、演绎等逻辑推理形式,引导和组织学生的思维过程,并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4)巩固知识学生只有在理解的基础上市牢记住所学的基础知识,才能顺利地吸收新知识,自如地运用已有的知识。知识的巩固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学生对教材的感知、理解,对知识的实际运用,都对知识的巩固起着重要作用。但是,为了牢牢记住知识,防止遗忘,仍然需要做知识的巩固工作,这就是各种形式的复习。只有经过必要的复习,才能使知识在记忆中的痕迹得到强化,形成牢

36、固的联系。(5)运用知识教学要重视运用知识,培养学生的技能技巧。学生通过运用知识于实际,可以形成技能、技巧,还可以检验所学知识,丰富直接经验,使认识深化,这对于他们进一步理解知识,牢固地掌握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具有重要意义。理解知识和巩固知识是运用知识的基础,但是,理解不等于运用。牢固地掌握了知识不等于形成了运用知识的技能、技巧。要使学生从理解概念、掌握理论到运用知识于实际、形成技能技巧,单靠动脑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记忆不行,还要引导学生动口、动手,进行实际的练习或操作才能达到。因此,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运用知识,培养他们的基本技能和技巧。(6)检查知识、技能和技巧在教学中,学生

37、掌握知识、技能与技巧的质量怎样,只有通过检查才能确定。检查学生知识、技能和技巧的掌握情况,主要是由教师负责进行,一般采取课堂提问、检查课内外各种作业和进行各种测验来进行。为了使学生能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提高自学能力,培养学生及时对所学知识作自我检查的能力和习惯是非常必要的。)解析:50.简述使人成为教育实践对象的必要基础和条件。(分数:15.00)_正确答案:(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人是教育实践的对象。人成为教育实践的对象的必要基础和条件有以下几个方面:(1)社会的需要从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来看,任何社会要想存在和发展下去,都要从事物质生产。物质生产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物质生产首先是物质财富的生产

38、;其次是生产关系的生产;再次是一定劳动力的生产。没有一定合格的劳动力,生产也就不能进行。要生产一定合格的劳动力,生产一定社会条件下的社会成员,不仅要给他必要的物质生活条件,以促使他的身体发育成长,还要将生产经验、社会生活经验传递给他,以促使他的智力的发展。新生一代要能适应一定的社会生活,要能应用一定的生产力水平下的生产工具,要能在一定的生产关系中和社会关系中从事生产和生活,成为一个合格的社会成员,这就需要教育。教育是造就合格劳动力和一定社会合格成员的工具,是老一代与新一代之间的接续和联系的手段,是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得以延续和发展的手段。(2)人的可教育性人的可教育性,即人具有接受教育的天赋素质

39、和潜在能力。人之所以具有可教育性,主要在于人具有可塑性。人的可塑性表现为人的感觉器官和心理机能是“未特定化”的。与动物相比,人在本能方面是贫乏的,自然并没有规定人该做什么或不该做什么。正是这种“未特定化”,为人通过教育而获得发展敞开了无限多样的可能性。人的“未特定化”,能适应环境,不受特定的生活环境的限制,为了生存也无须改变自己的生物本性、生物结构,而只需变化自己的外在生活方式、生存环境。人的“未特定化”是人的可塑性的前提,而可塑性又是人的可教育性的前提。现代科学研究对人类潜能的揭示,为人的可教育性展示了令人欣喜、令人振奋的广阔前景。当然,人的可教育性也是有一定限度的。人的可教育性既区别于遗传

40、决定论,也区别于教育万能论。(3)人对教育的需要性人有对教育的需要性,这是因为人是“合群的动物”,作为个体的人只有在社会中才能生存。由于人类的婴儿生存本能匮乏,具有无助性,要得以生存和发展,就必须依赖教育,教育就是帮助儿童获得生存和发展的事业。人是“未完成”的动物,也就是说,个体的儿童期是未成熟的时期。教育能帮助儿童达到成熟,完成社会化的过程。个体获得生存能力需要教育,要成为一个社会认可的人,更需要教育。人具有十分丰富的潜能,开发人的潜能也离不开教育。现代脑生理学的研究表明,任何一个神经细胞都有一个生长、发展过程,而促进其生长、发展的动力是外部刺激,主要是系统的学习和训练。全球范围内,通过一定

41、的教育和训练,开掘出人的巨大潜能的事例不胜枚举,这从另一个角度证明了人对教育的需要性。)解析:51.简述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体系的基本内容。(分数:15.00)_正确答案:(黄炎培是中国近代著名的爱国主义者和民主主义教育家,是我国近代职业教育的创始人和理论家。他的职业教育思想是在吸取西方先进国家的教育经验,反思中国办新教育以来的问题和教训,不断探索中逐步形成的。在长期职业教育实践中,黄炎培逐步形成了完整的职业教育思想体系。其要点包括职业教育的地位、目的、办学方针、教学原则和职业道德教育的基本规范等。(1)职业教育的作用与地位黄炎培认为,职业是社会存在和发展所必须的分工的产物,而教育则是保持和发展

42、各行业的条件。从延续和促进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增进工作效能与激发工作者智能的需要出发,沟通职业与教育就是必需的。由于职业本身具有双重意义,与之相应的教育也具有双重功能。一方面,职业包含着对己谋生和对群服务的作用;另一方面,职业又适应了社会分工制度和人的发展差异的需要。对职业教育在整个教育体制中的地位,黄炎培认为,职业教育在学校教育制度上的地位应是一贯的、整个的和正统的。所谓一贯的,是指应建立起从初级到高级的职业教育系统。另一方面,职业教育应贯彻于全部教育过程和全部职业生涯,建立起职业陶冶职业指导职业教育职业补习和再补习的体系。所谓整个的,是指不仅在学校教育体系中应有一个独立的职业教育系统,而且

43、其他各级各类教育也要与职业教育相互沟通;不仅普通教育要适应职业需要,而且职业教育也要防止偏执实用的片面。所谓正统的,是指应破除以为升学作准备的普通教育为正统,而以为就业做准备的职业教育为偏系的传统观念,职业教育的地位应与普通教育等量齐观。(2)职业教育的目的黄炎培将职业教育的目的概括为“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所谓“使无业者有业”,是指通过职业教育为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造就适用人才。同时解决社会失业问题,使人才不至于浪费,使生计得以保障。所谓“使有业者乐业”,是指通过职业教育形成人的道德智能,使之能胜任所职、热爱所职,进而能有所创造发明,造福于社会人类。“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的职业教育目的论,包含了黄炎培所提倡的为个人谋生、为社会服务、促进实业发展、增长社会经济、稳定社会秩序诸多追求,表现了他的社会政治观和教育观。(3)职业教育的方针黄炎培在数十年实践中,形成了社会化、科学化的职业教育办学方针。黄炎培将社会化视为“职业教育机关惟一的生命”,强调的是职业教育须适应社会需要。黄炎培强调职业教育的社会化,是因为他看到了职业教育较之普通教育与社会的生产和生活的联系更为紧密,更多地受到生产和经济发展的制约,这种认识也揭示了伴随近代大工业生产的发展而产生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大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