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学原理)-试卷29及答案解析.doc

上传人:proposalcash356 文档编号:1388919 上传时间:2019-12-03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学原理)-试卷29及答案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学原理)-试卷29及答案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学原理)-试卷29及答案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学原理)-试卷29及答案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学原理)-试卷29及答案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学原理)-试卷 29及答案解析(总分:56.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8,分数:36.00)1.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分数:2.00)_2.教育学作为一门课程在大学讲授始于(分数:2.00)A.赫尔巴特B.康德C.洛克D.夸美纽斯3.我国第一部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著作是(分数:2.00)A.杨贤江的新教育大纲B.凯洛夫的教育学C.王道俊、王汉澜的教育学D.钱亦石的现代教育原理4.教育把个体从自然人转变成社会人,这主要体现了教育的(分数:2.00)A.个体功能B.社会功能C.正向功能D.显性功能5.

2、国际 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IESCO)提交的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指出在未来的“学习化社会”中,每个人学习知识的基础是(分数:2.00)A.家庭B.学校C.社会D.社区6.主张“教育的根本功能不是提高人的生产能力,而是造成人的不同品质,与现存的社会经济结构和等级秩序相适应”的是(分数:2.00)A.教育万能论B.人力资本论C.筛选假设理论D.劳动力市场理论7.人的发展具有顺序性、阶段性、不均衡性和个别差异性的特点,这主要是指(分数:2.00)A.身体的发展B.心理的发展C.身体和心理两方面的发展D.身体发展为主,心理发展为辅8.对“狼孩儿”进行的补救教育很难成功。这表明人的

3、发展具有(分数:2.00)A.顺序性B.可逆性C.模仿期D.关键期9.“发展个人天赋的内在力量,使其经过锻炼,使人能尽其才,能在社会上达到他应有的地位,这就是教育目的。”这一论断反映了教育目的的(分数:2.00)A.内在目的论B.个人本位论C.社会本位论D.外在目的论10.我国确定的 20世纪末教育发展的总目标可以概括为“两基”“两全”“两重”,其中“两全”是指(分数:2.00)A.全面普及义务教育,全面扫除青壮年文盲B.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C.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D.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11.下列不重视人文学科的是(分数:2.00)A.经验主

4、义课程论B.要素主义课程论C.永恒主义课程论D.存在主义课程论12.关于泰勒的课程原理,可以概括为(分数:2.00)A.确定教育目标、选择学习经验、组织学习经验、评价学习效果B.背景、投入、过程、成果C.确定课程标准、确定课程的成绩、比较成绩与标准、确定两者差距D.观察、探究、解释、评价13.在教学方法上倡导“发现法”的教学理论是(分数:2.00)A.行为主义教学理论B.存在主义教学理论C.人本主义教学理论D.认知主义教学理论14.教学的内容、方法、分量和进度要适合学生的身心发展,是他们能够接受的,但也要有一定的难度,需要经过努力才能掌握,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这条原则是(分数:2.00)A.

5、因材施教原则B.启发性原则C.巩固性原则D.量力性原则15.在教师指导下运用知识去反复完成一定的操作,以形成技能技巧的教学方法是(分数:2.00)A.练习法B.实验法C.实习作业法D.讨论法16.不属于我国学校德育基本内容的是(分数:2.00)A.道德教育B.思想教育C.政治教育D.价值观教育17.学校德育的基本途径是(分数:2.00)A.劳动B.课外活动C.校外活动D.教学18.能体现教师劳动具有专业性的是(分数:2.00)A.教师工作需要一定的文化基础B.教师具有较高的职业声望C.需要长期的专业教育D.教师劳动的成效具有滞后性二、辨析题(总题数:6,分数:12.00)19.辨析题首先判断正

6、误,然后说明理由。(分数:2.00)_20.教育是人类社会的“遗传基因”,对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促进作用。(分数:2.00)_21.美育就是艺术教育。(分数:2.00)_22.学校教育制度受生产力、社会等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可以不考虑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分数:2.00)_23.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分数:2.00)_24.教师是教学活动的合作者。(分数:2.00)_三、简答题(总题数:2,分数:4.00)25.简述人的身心发展的主要特点及对教育的制约。(分数:2.00)_26.简述德育过程的规律。(分数:2.00)_四、分析论述题(总题数:2,分数:4.00)27.必答题(分数:2.00)_28

7、.阅读下列材料,试运用教育的有关理论加以分析。 1996 年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中国城市独生子女人格发展现状与教育”大型调查发现,在 1014 岁之间的相当多的独生子女不干家务或很少干家务。在调查所列 5项劳动种类中,只有 155的孩子经常购物;116的孩子经常打扫卫生、整理房间等;80的孩子经常洗碗、洗菜等;66的孩子经常洗衣服;39的孩子经常做饭;另外,有 697的孩子明确表示从没做过或很少做饭;632的孩子表示从没洗过或很少洗过衣服;481的孩子表示从没做过或很少做洗碗、洗菜等简单家务劳动;386的孩子从没买过或很少买东西;31的孩子从没做过或很少打扫卫生、整理房间。(分数:2.00)_

8、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学原理)-试卷 29答案解析(总分:56.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8,分数:36.00)1.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分数:2.00)_解析:2.教育学作为一门课程在大学讲授始于(分数:2.00)A.赫尔巴特B.康德 C.洛克D.夸美纽斯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旨在考查考生对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基本常识的掌握程度。德国哲学家康德于 1776年在德国柯尼斯堡大学的哲学讲座中讲授了教育学,他是把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最早在大学讲授的人。赫尔巴特是继康德在大学开设教育学讲座之后,系统

9、讲授教育学这门学科的教育家。因此,正确答案为 B。3.我国第一部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著作是(分数:2.00)A.杨贤江的新教育大纲 B.凯洛夫的教育学C.王道俊、王汉澜的教育学D.钱亦石的现代教育原理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旨在考查考生对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基本常识的掌握程度。杨贤江是我国最早以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研究教育的教育理论家,他的新教育大纲是我国最早以马克思主义观点论述教育的著作。凯洛夫是前苏联教育家,他的教育学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对我国的教育建设和发展有很大影响。因此,正确答案为 A。4.教育把个体从自然人转变成社会人,这主要体现了教育的(分数:2.00)A.个体

10、功能 B.社会功能C.正向功能D.显性功能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的结构与功能”,旨在通过实例,考查考生对教育功能类型的掌握程度。从不同的角度可以把教育功能划分为多种类型。根据教育作用的对象,可以把教育功能分为个体功能和社会功能,根据教育作用的方向,可以把教育功能分为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根据教育作用的呈现形式,可以把教育功能分为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教育把个体从自然人转变成社会人,显然是从教育作用的对象考察的。因此,正确答案为 A。5.国际 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IESCO)提交的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指出在未来的“学习化社会”中,每个人学习知识的基础是(分数:2.00)

11、A.家庭B.学校 C.社会D.社区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的发展”,旨在考查考生对未来学习化社会情况的把握程度。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教育财富蕴藏其中的第 6章“从基础教育到大学”中指出:“贯穿每个人一生的教育这一概念,并没有导致委员会为了校外教育或非正规教育的利益而忽视正规教育的重要性。相反,委员会认为,那些保证每个人能继续学习的技能和能力,正是在教育系统内培养出来的。因此,正规教育和非正规教育远非相互对立,而是相互补充的。”文中所说的正规教育指的就是学校教育。这里需要注意的是,虽然终身教育理念、学习化社会等特别强调了人在接受完正规教育之后仍然要利用非正规教育形式不断学习,但这种学习的能力

12、是从他所接受的正规教育,即早期的学校教育中获得的,因此,终身教育和学习化社会并没有否认正规教育的重要性。因此,正确答案为 B。6.主张“教育的根本功能不是提高人的生产能力,而是造成人的不同品质,与现存的社会经济结构和等级秩序相适应”的是(分数:2.00)A.教育万能论B.人力资本论C.筛选假设理论 D.劳动力市场理论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关于教育与社会关系的主要理论”,旨在考查考生对教育与社会关系主要理论的理解与掌握情况。教育与社会关系的主要理论有教育独立论、教育万能论、劳动力市场理论、筛选假设理论和人力资本理论。筛选假设理论主张教育是一种筛选装置,以帮助雇主识别不同能力的求职者,将他们安

13、置到不同的职业岗位上;提出教育的作用主要不在于提高人的认知水平,而是对具有不同能力的人进行筛选。“教育的根本功能不是提高人的生产能力,而是造成人的不同品质,与现存的社会经济结构和等级秩序相适应。”这是筛选假设理论的观点。因此,正确答案为 C。7.人的发展具有顺序性、阶段性、不均衡性和个别差异性的特点,这主要是指(分数:2.00)A.身体的发展B.心理的发展C.身体和心理两方面的发展 D.身体发展为主,心理发展为辅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人的身心发展特点及其对教育的制约”,旨在考查考生对人的身心发展的主要特点的理解与掌握程度。人的发展,包括身体和心理两方面的发展。人的身体发展与心理发展是紧密相

14、连的,身体的发展是心理发展的物质基础,心理的发展也影响着身体的发展。因此,正确答案为 C。8.对“狼孩儿”进行的补救教育很难成功。这表明人的发展具有(分数:2.00)A.顺序性B.可逆性C.模仿期D.关键期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人的身心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旨在考查考生对人的身心发展特征的掌握程度。人的身心发展阶段具有顺序性、阶段性、差异性和不平衡性。在一个人的发展过程中,不同年龄阶段身心发展和同一年龄阶段不同方面的发展是不平衡的,有不同的侧重方面。具体而言,人的语言、思维、记忆等发展都存在不同的关键期,错过了发展的关键期,补救教育很难成功。因此,正确答案为 D。9.“发展个人天赋的内在

15、力量,使其经过锻炼,使人能尽其才,能在社会上达到他应有的地位,这就是教育目的。”这一论断反映了教育目的的(分数:2.00)A.内在目的论B.个人本位论 C.社会本位论D.外在目的论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目的”,旨在考查考生对教育目的的主要理论的理解与掌握程度。在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上,主要有两种对立的观点,即个人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个人本位论把人的价值看成高于社会价值,把人作为教育目的的根本所在。社会本位论则把满足社会需要视为教育的根本价值。“发展个人天赋的内在力量,使其经过锻炼,使人能尽其才”是个人本位论的代表卢梭的观点。从“发展个人天赋的内在力量”这一论断也可以确定这是个人本位论的观

16、点。因此,正确答案为 B。10.我国确定的 20世纪末教育发展的总目标可以概括为“两基”“两全”“两重”,其中“两全”是指(分数:2.00)A.全面普及义务教育,全面扫除青壮年文盲B.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C.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D.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学校教育制度”,旨在考查考生对 1949年以来我国学制的把握情况。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的教育发展总目标是: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建设好一批重点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因此,正确答案为C。11.下列不

17、重视人文学科的是(分数:2.00)A.经验主义课程论 B.要素主义课程论C.永恒主义课程论D.存在主义课程论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课程与课程理论”,旨在考查考生对课程理论及主要流派的掌握程度。要素主义课程论是美国 20世纪 30年代出现的一种教育思潮,也称传统主义或保守主义课程论,强调在民族生活、文化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基本的、永恒不变的、青年人必须学习的文化与知识要素,同时也坚决主张传统的教育、教学的基本内容、原则、方法等仍应是现代化教育必须保留并发扬的要素。在课程设置上强调应以文化要素而不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课程设置首先要考虑国家和民族的利益,强调以学科为中心和学习的系统性,主张恢复各门

18、学科在教学程中的地位,严格按照逻辑系统编写教材。永恒主义课程论是20世纪 20年代美国出现的教育思潮,永恒主义课程论从根本上否认世界是变化的说法,他们认为,变化只是表面现象,而控制世界的根本原则是永恒的、不变的,这就是他们自称为永恒主义的主要原因。他们认为永恒的学科就是历代伟大哲学家、思想家的伟大著作,尤其是古代伟大人物的著作。存在主义课程论认为,课程最终要由学生的需要决定,人文学科应该成为课程的重点,因为人文科学比其他学科更深刻、更直接地表现了人的本性及人与世界的关系,更能洞察和发展人存在的意义。可见,要素主义课程论、永恒主义课程论和存在主义课程论都是重视人文学科的。经验主义课程论是不重视人

19、文学科的,经验主义课程论主张学校课程应以学生的兴趣或生活为基础,它过分注重经验,强调心理逻辑,重视实用性,以至于对知识的系统性,学科自身的逻辑性、学术性照顾不够,具有浓重的实用主义和自然主义色彩。因此,正确答案为 A。12.关于泰勒的课程原理,可以概括为(分数:2.00)A.确定教育目标、选择学习经验、组织学习经验、评价学习效果 B.背景、投入、过程、成果C.确定课程标准、确定课程的成绩、比较成绩与标准、确定两者差距D.观察、探究、解释、评价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课程编制”,旨在考查考生对泰勒课程编制原理的把握程度。泰勒的课程原理以课程目标为核心,预先确定目标,根据目标选择和组织经验来反映

20、这些目标,然后通过评价确定这些目标是否已经达到。可以概括为确定教育目标、选择学习经验、组织学习经验、评价学习效果。因此,正确答案为 A。13.在教学方法上倡导“发现法”的教学理论是(分数:2.00)A.行为主义教学理论B.存在主义教学理论C.人本主义教学理论D.认知主义教学理论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学理论及主要流派”,旨在考查考生对不同的教学理论流派所主张的教学方法的理解与掌握程度。关于教学理论,主要有行为主义教学理论、认知主义教学理论和人本主义教学理论。认知主义教学理论倡导发现法,行为主义教学理论倡导程序教学法,人本主义教学理论倡导意义学习。因此,正确答案为 D。14.教学的内容、方

21、法、分量和进度要适合学生的身心发展,是他们能够接受的,但也要有一定的难度,需要经过努力才能掌握,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这条原则是(分数:2.00)A.因材施教原则B.启发性原则C.巩固性原则D.量力性原则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学原则”,旨在考查考生对不同教学原则的理解和把握情况。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的发展;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起学生的思维活动,使学生主动探求知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造力;巩固性原则是指教学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地掌握知识和技

22、能,长久地保持在记忆中,能根据需要迅速再现出来,以利于知识和技能的运用;量力性原则主要指教学的内容、分量和进度是学生能够接受的,但又要有一定的难度。本题的做法反映的是量力性原则。因此,正确答案为 D。15.在教师指导下运用知识去反复完成一定的操作,以形成技能技巧的教学方法是(分数:2.00)A.练习法 B.实验法C.实习作业法D.讨论法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旨在考查考生对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的理解与掌握程度。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有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演示法、练习法、参观法、自学辅导法。本题指的是练习法,即运用知识去反复完成一定的操作以形成

23、技能技巧。实验法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运用一定的仪器设备进行独立作业,观察事物和过程的发生和变化,探求事物的规律,以获得知识和技能的方法;实习作业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一定的实际活动以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方法;讨论法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为解决某个问题而进行探讨,辨明是非真伪以获取知识的方法。因此,正确答案为 A。16.不属于我国学校德育基本内容的是(分数:2.00)A.道德教育B.思想教育C.政治教育D.价值观教育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德育概述”,旨在考查考生对德育的基本内容的把握程度。我国学校德育的基本内容包括道德教育、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和法制教育四个组成部分。因此,正确答案为 D。1

24、7.学校德育的基本途径是(分数:2.00)A.劳动B.课外活动C.校外活动D.教学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德育途径”,旨在考查考生对德育途径的理解与把握程度。教学是学校实现教育目的基本途径,也是德育的基本途径。课外活动、校外活动、劳动对于德育也很重要,但不是基本的途径,只是必要的辅助途径。因此,正确答案为 D。18.能体现教师劳动具有专业性的是(分数:2.00)A.教师工作需要一定的文化基础B.教师具有较高的职业声望C.需要长期的专业教育 D.教师劳动的成效具有滞后性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师”,旨在考查考生对教师劳动的专业性内涵的掌握情况。1966 年在巴黎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

25、上通过的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指出:“应该把教师工作视为一项专门职业,教师必须要有专门的知识、技能、高度的责任感。教师的地位必须要和教育的地位及其重要性相符合。”“这种职业是一种要求教师具备经过严格而持续不断地研究才能获得并维持专业知识及专门技能的公共业务;它要求对所辖学生的教育和福利具有个人的及共同的责任感。”另外,利伯曼从以下八个方面给出了专门职业的定义:(1)范围明确,垄断地从事于社会不可缺少的工作;(2)运用高度的理智性技术;(3)需要长期的专业教育;(4)从事者无论个人、集体,均具有广泛的自律性;(5)在专业的自律性范围内,直接负有作出判断、采取行为的责任;(6)非营利,以服务为动机;(

26、7)形成了综合性的自治组织;(8)拥有应用方式具体化了的伦理纲领。因此,正确答案为 C。二、辨析题(总题数:6,分数:12.00)19.辨析题首先判断正误,然后说明理由。(分数:2.00)_解析:20.教育是人类社会的“遗传基因”,对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促进作用。(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正确。 教育的基本功能就是通过对人的培养实现文化的承传和创新,从而不断地促进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解析: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教育的文化功能的理解与掌握程度。教育的文化功能主要表现为:教育的文化传递、保存功能,教育的文化选择功能,教育的文化批判功能,教育的文化交流、融合功能,教育的文化更新与创造

27、功能。教育是传递文化和保存文化的有效手段,人类文化的保存不是靠种族遗传的,而是靠教育这个社会“遗传基因”的作用。21.美育就是艺术教育。(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错误。 美育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发展他们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艺术教育是美育的重要途径之一,艺术教育并不能等同于美育。)解析: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全面发展教育的理解与掌握程度,重点考查学生对美育的理解。全面发展教育的各组成部分包括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对于这五育的划分,只是为了学习与研究或者表述上的方便,事实上,并不存在所谓单独的德育、智育、体育或美育。在教学实践中,有教师常常将

28、自己所教的学科与全面发展教育中的某一要素对应起来,如认为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等是智育课,音乐、美术等是美育课,政治是德育课等,这种把某一门学科的教学同全面发展的五育一一对应的做法是错误的。任何一门学科的教学都可能与德育、智育、体育、或美育以及劳动技术教育有关,任何一门学科的教学都应着眼于这五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只不过因学科特点有所侧重而已。22.学校教育制度受生产力、社会等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可以不考虑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错误。 学制确立的依据有:(1)学校教育制度受生产力和科技发展水平的直接制约。(2)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是影响学制产生和

29、发展的重要因素。(3)学校教育制度受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直接制约。(4)学校教育制度的确立,还需要吸收原有学制的合理成分,借鉴外国学制建设中的有益经验。 学制的制定,不仅要适应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同时还必须考虑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人的成长是具有内在规律的,关系到人的身心成长的教育活动在规定入学年龄、修业年限以及确定教育的层次结构时,不可避免地要以人的身心成长的阶段性规律为依据。)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学制确立的依据。学制确立的依据有四个方面:(1)学校教育制度受生产力和科技发展水平的直接制约。(2)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是影响学制产生和发展的重要因素。(3)学校教育制度受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直接

30、制约。(4)学校教育制度的确立,还经常吸收原有学制的合理成分,借鉴外国学制建设中的有益经验。23.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正确。 教学是实施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各育的主要途径,是教师教书育人的最基本手段。任何教学都同时在完成对人的培养的任务。)解析: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教学过程中掌握知识与培养思想品德的关系的理解程度。关于教学的教育性问题,赫尔巴特主张教学过程必须具有教育的作用,甚至认为没有教学也就没有教育。他说:“我想不到有任何无教学的教育,正如在相反方面,我不承认有任何无教育的教学。”“教学如果没有进行道德教育,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道德教育

31、如果没有教学,就是一种失去了手段的目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一定要注重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并使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24.教师是教学活动的合作者。(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错误。 不论我们的教育观如何,在教学的过程中都要坚持教师的主导地位,而不是说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合作者。原因有:第一,现代教师均是受过专门训练的专业人员,他们能够胜任教育教学的工作。第二,相对于学生而言,教师有更丰富的学科知识,教师的经验更能对学生起引导作用。第三,学生是正在成长的人,他们自学能力较弱,教师在学习方向和方法上对他们进行帮助与引导是必要的。因此,教师是教学活动的合作者的观点是

32、错误的。)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在教育史上,关于教育过程中师生地位的问题一直争论不休,主要有两种不同的观点,即教师中心论和学生中心论。但这两种观点都有偏颇。“教师中心论”制约了学生主体性的发挥,使教育活动变得被动而僵化;“学生中心论”淡化、忽视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不利于学校教育优势的发挥。因此,在教育过程中,要坚持教师的主导地位。三、简答题(总题数:2,分数:4.00)25.简述人的身心发展的主要特点及对教育的制约。(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人的身心发展的特点及对教育的制约主要表现为: (1)发展的顺序性,要求教育要循序渐进地进行; (2)发展的阶段性,

33、要求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采取不同的内容和方法; (3)发展的不均衡性,要求教育要因材施教; (4)发展的差异性,要求教育要抓住儿童发展的关键期。)解析:解析:本题旨在综合考查考生对人的身心发展的特点以及根据人的身心发展的特点需要采取的教育对策的理解与掌握程度。人的身心发展具有一定的顺序,比如身体的发展遵循从上到下、从中间到四肢、从骨骼到肌肉的顺序;心理的发展总是由机械识记到意义识记,由具体思维到抽象思维等。人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的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当然,不同阶段之间是相关联的,所以人生的每一阶段对于人的发展来说,不仅具有本阶段的意义,而且具有人生的全过

34、程的意义。人的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表现为同一方面的发展速度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变化的不平衡,以及不同方面发展的不平衡。人的发展具有个别差异性,从身体的角度看,表现为男女性别的差异,它不仅是自然性上的差异还包括由性别带来的生理机能和社会地位、角色以及交往群体的差别。人的身心发展特点对教育具有重要的制约作用。如果人们能很好地利用这些特点,就可以使教育工作取得很好的效果。26.简述德育过程的规律。(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把握德育过程的规律应该基于对德育过程基本矛盾的认识,大致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从德育的依据来看,德育过程要依据社会对德育的要求和受教育者品德发展规律进行。 (2)

35、从德育的动力机制看,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思想矛盾转化的过程,是促进学生知、情、意、行等因素统一发展的过程。德育过程既是社会的道德内化为个体的思想品德的过程,又是个体品德外化为社会道德行为的过程。 (3)从德育的目的和结果来看,德育过程是促进思想品德形成并使受教育者形成自我教育能力的过程。学校德育只是学生品德发展的一个重要条件,而不是学生品德发展过程本身,它在诸要素中起主导作用,但必须有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才能转化为品德。)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德育过程规律。德育过程的规律有三个方面,即依据德育的要求和受教育者的品德发展规律进行、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思想转化的过程、德育目的和结果是促进学生形成自我教育

36、的能力。四、分析论述题(总题数:2,分数:4.00)27.必答题(分数:2.00)_解析:28.阅读下列材料,试运用教育的有关理论加以分析。 1996 年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中国城市独生子女人格发展现状与教育”大型调查发现,在 1014 岁之间的相当多的独生子女不干家务或很少干家务。在调查所列 5项劳动种类中,只有 155的孩子经常购物;116的孩子经常打扫卫生、整理房间等;80的孩子经常洗碗、洗菜等;66的孩子经常洗衣服;39的孩子经常做饭;另外,有 697的孩子明确表示从没做过或很少做饭;632的孩子表示从没洗过或很少洗过衣服;481的孩子表示从没做过或很少做洗碗、洗菜等简单家务劳动;38

37、6的孩子从没买过或很少买东西;31的孩子从没做过或很少打扫卫生、整理房间。(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材料中的数据显示,我国城市独生子女家庭儿童很少劳动。这与我国的教育目的,以及人才培养的途径是相违背的。 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人的全面发展首先是指人的劳动能力的全面发展。在马克思看来,人的全面发展,就其最基本的意义而言,是指人能够适应不同的劳动需求。马克思始终坚持在劳动发展史中考察人的发展问题,认为没有劳动,社会和个人都不可能存在,更谈不上人的发展。其次,人的发展是指人的体力和智力的全面发展。马克思从资本主义的劳动分工中分析了工人在生产劳动中体力和智

38、力两个方面的片面发展,进而提出,全面发展的人是将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相结合,在体力和智力上得到协调发展的人。 以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为基础,我国在教育目的的制定上历来重视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相结合,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宗旨。例如,1993 年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各级各类学校要认真贯彻“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方针。1995 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从培养什么样

39、的人来看,我国的教育目的明确提出培养学生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人。相应的,我国的全面教育也包括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其中,劳动技术教育是向学生传授基本的生产技术知识和生产技能,培养学生劳动观念和良好的劳动习惯的教育。 从如何培养人来看,我国的教育目的明确提出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案例中的数据显示,我国城市独生子女在家庭中的劳动参与不够,这表明独生子女家庭在子女教育方面忽视了培养儿童劳动观念和劳动习惯这一教育目标,更没有注意到在人的发展过程中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相结合这一重要途径。这与独生子女家庭对孩子的过分溺爱有关,也与当前我国的教育过分重视智育而忽视其他各育尤其是劳动技术教育的做法有关。 要改变这一现状,需要学校教师和家长转变观念,重视适当的劳动对儿童发展的重要作用。并从人的全面发展的角度,从生活中的一点一滴做起,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和劳动习惯。)解析: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以及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构成的理解与掌握程度,重点考查学生运用教育理论分析教育问题的能力。题中材料显示独生子女家庭儿童在家庭中很少劳动。对于此材料的分析应首先指出材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其次,分析为什么这一现象不合理。第三,分析出现这一问题的原因是什么。最后,对于这一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大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