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考研教育心理学-16 及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B单项选择题/B(总题数:10,分数:10.00)1.情绪的“认识一评估说”是由美国心理学家U /U提出的。 A.詹姆士 B.阿诺德 C.凯农 D.汤姆金斯(分数:1.00)A.B.C.D.2.善于控制和支配自己的情绪,约束自己言行的意志品质称为:U /U A.意志的自觉性 B.意志的果断性 C.意志的自制性 D.意志的坚韧性(分数:1.00)A.B.C.D.3.U /U是其他各种需要的基础。 A.自我实现需要 B.安全需要 C.生理需要 D.尊重需要(分数:1.00)A.B.C.D.4.下列属于间接收集资料的方法
2、有U /U。 A.观察法 B.测验法 C.调查法 D.个案研究法(分数:1.00)A.B.C.D.5.根据研究,记忆效果较好的学习程度是U /U。 A.33% B.75% C.100% D.150%(分数:1.00)A.B.C.D.6.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属于强、平衡、不灵活,与其对应的气质类型是U /U。 A.胆汁质 B.多血质 C.黏液质 D.抑郁质(分数:1.00)A.B.C.D.7.学生临考的怯场属于U /U。 A.心境 B.理智感 C.应激 D.激情(分数:1.00)A.B.C.D.8.研究者就事先拟好的问题向被调查者提问,并以一问一答的方式进行,藉以了解被试的某些心理特点的方法称为U
3、/U法。 A.问卷 B.产品分析 C.谈话 D.个案(分数:1.00)A.B.C.D.9.动机的本能理论的代表人物之一是U /U。 A.韦纳 B.弗洛伊德 C.赫尔 D.班杜拉(分数:1.00)A.B.C.D.10.U /U心理学反对把意识分解为元素,而强调心理作为一个整体、一种组织的意义。 A.精神分析 B.行为主义 C.格式塔 D.认知(分数:1.00)A.B.C.D.二、B填空题/B(总题数:10,分数:13.00)11.条件反射可以分为经典性条件反射和 1 条件反射。(分数:1.00)填空项 1:_12.巴甫洛夫学说以两种 1 活动来解释思维的生理机制。(分数:2.00)填空项 1:_
4、13.动物个体生活过程中为适应环境的变化而暂时建立起来的神经联系是 1。(分数:1.00)填空项 1:_14.在人的有意注意中起着决定作用的是大脑的 1。(分数:1.00)填空项 1:_15.新活动和旧活动的反应相同,而刺激不同时容易发生 1 迁移。(分数:2.00)填空项 1:_16.最早的投射测验是采用 1 的方法实施的。(分数:1.00)填空项 1:_17.艾森克发现,性格差异除表现为内外倾以外,还有另外两个维度,即稳定性和 1。(分数:1.00)填空项 1:_18.感受性通常用 1 来度量。(分数:1.00)填空项 1:_19.人在各种心理活动中,还伴随着一种心理状态,这就是 1。(分
5、数:1.00)填空项 1:_20.叶克斯道得生定律表明 1 与激奋水平的关系。(分数:2.00)填空项 1:_三、B名词解释/B(总题数:5,分数:12.00)21.思维定势:(分数:2.00)_22.似动知觉(分数:4.00)_23.信度:(分数:2.00)_24.技能的正迁移:(分数:2.00)_25.知觉的理解性(分数:2.00)_四、B简答题/B(总题数:5,分数:25.00)26.语言和言语的区别与联系。(分数:5.00)_27.简述情绪、情感的功能。(分数:5.00)_28.怎样才能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数:5.00)_29.简述工具性条件反射的形成。(分数:5.00)_30.简
6、述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分数:5.00)_五、B论述题/B(总题数:3,分数:40.00)31.分析动机冲突类型及在教育实践中解决学生动机冲突的办法。(分数:15.00)_32.根据图二所示阐述凯农的丘脑情绪理论。 (分数:15.00)_33.通过实例说明技能与习惯的区别。(分数:10.00)_考研教育心理学-16 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B单项选择题/B(总题数:10,分数:10.00)1.情绪的“认识一评估说”是由美国心理学家U /U提出的。 A.詹姆士 B.阿诺德 C.凯农 D.汤姆金斯(分数:1.00)A.B. C.D.解析:2.善于控制和支配自己的情绪
7、,约束自己言行的意志品质称为:U /U A.意志的自觉性 B.意志的果断性 C.意志的自制性 D.意志的坚韧性(分数:1.00)A.B.C. D.解析:3.U /U是其他各种需要的基础。 A.自我实现需要 B.安全需要 C.生理需要 D.尊重需要(分数:1.00)A.B.C. D.解析:4.下列属于间接收集资料的方法有U /U。 A.观察法 B.测验法 C.调查法 D.个案研究法(分数:1.00)A.B.C. D.解析:5.根据研究,记忆效果较好的学习程度是U /U。 A.33% B.75% C.100% D.150%(分数:1.00)A.B.C.D. 解析:6.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属于强、平衡、
8、不灵活,与其对应的气质类型是U /U。 A.胆汁质 B.多血质 C.黏液质 D.抑郁质(分数:1.00)A.B.C. D.解析:7.学生临考的怯场属于U /U。 A.心境 B.理智感 C.应激 D.激情(分数:1.00)A.B.C. D.解析:8.研究者就事先拟好的问题向被调查者提问,并以一问一答的方式进行,藉以了解被试的某些心理特点的方法称为U /U法。 A.问卷 B.产品分析 C.谈话 D.个案(分数:1.00)A.B.C. D.解析:9.动机的本能理论的代表人物之一是U /U。 A.韦纳 B.弗洛伊德 C.赫尔 D.班杜拉(分数:1.00)A.B. C.D.解析:10.U /U心理学反对
9、把意识分解为元素,而强调心理作为一个整体、一种组织的意义。 A.精神分析 B.行为主义 C.格式塔 D.认知(分数:1.00)A.B.C. D.解析:二、B填空题/B(总题数:10,分数:13.00)11.条件反射可以分为经典性条件反射和 1 条件反射。(分数:1.00)填空项 1:_ (正确答案:工具性)解析:12.巴甫洛夫学说以两种 1 活动来解释思维的生理机制。(分数:2.00)填空项 1:_ (正确答案:信号系统)解析:13.动物个体生活过程中为适应环境的变化而暂时建立起来的神经联系是 1。(分数:1.00)填空项 1:_ (正确答案:条件反射)解析:14.在人的有意注意中起着决定作用
10、的是大脑的 1。(分数:1.00)填空项 1:_ (正确答案:额叶)解析:15.新活动和旧活动的反应相同,而刺激不同时容易发生 1 迁移。(分数:2.00)填空项 1:_ (正确答案:正)解析:16.最早的投射测验是采用 1 的方法实施的。(分数:1.00)填空项 1:_ (正确答案:自由联想)解析:17.艾森克发现,性格差异除表现为内外倾以外,还有另外两个维度,即稳定性和 1。(分数:1.00)填空项 1:_ (正确答案:求实性)解析:18.感受性通常用 1 来度量。(分数:1.00)填空项 1:_ (正确答案:感觉阈限)解析:19.人在各种心理活动中,还伴随着一种心理状态,这就是 1。(分
11、数:1.00)填空项 1:_ (正确答案:注意)解析:20.叶克斯道得生定律表明 1 与激奋水平的关系。(分数:2.00)填空项 1:_ (正确答案:作业效率)解析:三、B名词解释/B(总题数:5,分数:12.00)21.思维定势:(分数:2.00)_正确答案:(先前思维活动形成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成为了解决当前问题的一种准备状态。)解析:22.似动知觉(分数:4.00)_正确答案:(指两个静态的物体,按一定时间依次呈现,使人觉得是一个动态物体的现象。)解析:23.信度:(分数:2.00)_正确答案:(是指测验多次测得结果的一致程度,也称为可靠度。)解析:24.技能的正迁移:(分数:2.00)_正
12、确答案:(是已掌握的技能、技巧对相类似的新技能的掌握产生积极影响。)解析:25.知觉的理解性(分数:2.00)_正确答案:(是指人在知觉一些事物或现象时,不仅能形成关于它的知觉形象,还能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对事物加以解释或判断,即从不同方面对它加以理解。)解析:四、B简答题/B(总题数:5,分数:25.00)26.语言和言语的区别与联系。(分数:5.00)_正确答案:(语言和言语的区别: (1)语言是由词汇(包括形、音、义)按一定的语法构成的复杂的符号系统,是人类所特有的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言语是个体借助语言传递信息的过程,也就是了解语言和运用语言表达思想的过程。 (2)语言是指某语言集团所
13、共有的抽象的语言材料和规则,言语指个休根据其所掌握知识产生和理解言语的行为。 (3)语言是社会现象,具有较大的稳定性,言语是心理现象,具有个别性和多变性。 (4)语言是交际和思维的工具,言语则是对这种工具的运用。 语言和言语的联系: 言语不能离开语言而进行,离开了语言,人不能通过言语进行交际或思维;语言也不能离开言语,离开人的言语活动,语言就不能发挥任何功用。)解析:27.简述情绪、情感的功能。(分数:5.00)_正确答案:(情绪情感的信号功能是指个体以体验方式表达出自己对周围事物意义的认识,并对他人施加一定的影响。 情绪、情感的信号功能包括以下几层含义: 第一,人的情绪、情感一旦和有关事物结
14、合起来,人就会在头脑中形成该事物的具有情感色彩的记忆映象; 其次,人一旦有了情绪、情感的记忆经验,不仅见到某类事物会引起相应的情绪,而且再度遇到某些表情也能领会它的含义,并对它作出积极的或消极的情绪反应及行为上的趋避动作; 第三,个体对各种信息的意义性的鉴别经常是通过共鸣和移情作用进行的。 情绪情感的调节功能:是指情绪或情感对行为活动具有支配的作用,并指引和维持活动的方向。)解析:28.怎样才能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数:5.00)_正确答案:(能否善于发现与提出问题,取决于以下几个条件: (1)人对活动的态度。 人对所从事活动的态度越积极,即人对活动的意义、价值与必要性认识越深刻,并对活动持
15、肯定态度,则人在活动中的主动性就会发挥得越充分,也就越容易发现活动中的问题。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教师应教育学生不断端正学习态度,培养他们善于发现问题的能力。 (2)人的求知欲和认识兴趣。 具有较强求知欲和认识兴趣的人,能在别人不能发现问题的地方发现问题,或在被人熟知、极为平常的现象中发现新的问题。强烈的学习动机是人发现问题的内部力量。教师应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在实践中发展他们的认识兴趣和求知欲。 (3)人的知识经验。 人能否善于并及时发现问题,与人的知识经验有密切关系。丰富的知识经验会使人从不同方面或角度去思考问题。因为丰富的知识经验会使人看到事物的复杂性,从而有利于发现问题。相反,知
16、识经验不足的人易把事物看得简单,因而不善于发现问题。但是,如果一个人知识经验不足但具有强烈的认识兴趣时,也会激发他去提出问题。)解析:29.简述工具性条件反射的形成。(分数:5.00)_正确答案:(1)工具性条件反射又称操作性条件反射,是指在一定刺激情境中,如果动物的某种反应的后果能满足其某种需要,则以后它的这种反应出现的几率就会提高。 (2)工具性条件反射是有机体在后天生活过程中经学习而形成的一种反应形式。 (3)经过多次尝试错误与偶然成功,情景与反应动作之间建立了联系,形成了条件反射。 (4)在这种反应过程中,有机体的行为作为获得奖赏(或逃避惩罚)的手段或工具。)解析:30.简述影响问题解
17、决的因素。(分数:5.00)_正确答案:(1)人的知觉特点; (2)定势; (3)已有知识经验与动机; (4)个性差异。)解析:五、B论述题/B(总题数:3,分数:40.00)31.分析动机冲突类型及在教育实践中解决学生动机冲突的办法。(分数:15.00)_正确答案:(动机冲突类型可分为三类: (1)双趋冲突:从两所爱者或两趋向中仅能择其一的矛盾心理状态,称为双趋冲突。如鱼和熊掌不可兼得。此时必须从两者中取一更加高尚的目标。 (2)双避冲突:从两所恶者或两躲避中必须选择其一的困扰心理状态,称为双避冲突。如品学均差的学生既怕学习上的困难又怕学习不好受到处分。 (3)趋避冲突:对同一目的兼具好恶的
18、矛盾心理状态,称为趋避冲突。如既想为社会做好事又怕别人不理解等。 解决上述动机冲突,主要看动机冲突的内容是否涉及个人愿望与社会道德标准相矛盾的问题。从动机冲突内容上看可分为原则性的和非原则性的动机冲突。 对于非原则性的动机冲突,即仅是个人兴趣爱好方面的动机冲突,例如周末是去看电影还是看小说?这种动机冲突一般来说内心斗争不那么激烈,持续时间也不长,可让学生自行解决。 对于原则性的动机冲突,即涉及个人愿望与社会道德标准相矛盾的动机冲突,例如:周末既有精彩的电影又有集体劳动,是去看电影还是参加集体劳动?这时教师要对学生讲清道理、树立榜样、加强管理,帮助学生以高级的动机战胜低级的动机,培养他们的意志,
19、从而使他们的行为服从于社会道德标准。)解析:32.根据图二所示阐述凯农的丘脑情绪理论。 (分数:15.00)_正确答案:(在 20 世纪 20 年代,美国生理学家凯农提出了丘脑是情绪中枢的看法。如图所示,此图表明情绪发生时,关键在于大脑皮层与丘脑之间神经冲动的往返传导。 此图表明,感受器(R)接受外周刺激后发生的兴奋,沿着神经通道 1 到达丘脑(Th),再通过 1达大脑皮层(C),引起大脑皮层兴奋,从而形成人们对外界对象的知觉。然后皮层的兴奋经过通路 3,使经常处于抑制状态的丘脑中心获得释放,引起一种情绪模式(P)。丘脑的神经冲动经通路 2 引起内脏(V)和横纹肌(SKM)的活动,从内脏和横纹
20、肌系统来的内部感觉回到丘脑,并经过通路 4 再回到大脑皮层,在皮层上和最初发生的知觉相结合,就使人们关于外界对象的知觉获得情绪色彩。)解析:33.通过实例说明技能与习惯的区别。(分数:10.00)_正确答案:(从表面上看,习惯和技能都是若干动作的组织体系,但两者有着根本的区别: 第一,技能是越来越向一定的标准动作体系靠近,而习惯则越来越保持原来的动作组织情况。这就是说,习惯是保守的,技能则不断向一个标准趋近。 第二,习惯没有水平高低之分,但有好坏之别。比如,一个人养成了良好的卫生习惯,每天早晨起来,不要别人提醒,也不要自己专门去想,就会去叠被子、扫地、刷牙、洗脸等等。而没有养成卫生习惯的人,则
21、往往做不到这些。有的人一坐下来就把一只脚踩在椅子上,或者随地吐痰,这些都是坏习惯,都是在无意中形成的。习惯是把某种动作的组织情况越来越固定化。所以,养成好习惯,不用动脑子就去做符合规范的好事;形成坏习惯,不知不觉就做了不符合规范的坏事。 第三,技能是既和一定的情境,又和一定的任务联系起来的;习惯则只和一定的情境而没有和一定的任务相联系。由于技能和一定的任务相联系,所以需要时才那样做,不需要时就不那么做。也就是说,技能是由任务始动的,所以它是主动的,需要时就出现,不需要时就不出现。习惯则只由一定情境而始动,所以习惯是被动的。有些动作既可能是技能,也可能是习惯。比如写字,如果当作一种技能,则由一定
22、任务所始动,所以需要时就写,不需要时就不写;如果某人养成了写字的坏习惯,一见到纸笔就乱画,这就是由一定情境来始动。两者显然是不同的。 第四,技能要与一定的客观标准作对照;而习惯则不是,它只和先前的动觉做对照,拿这一次动作的动觉和前一次动作的动觉作比较。给技能作对照的,一定是客观标准,或者是别人的示范,或者是动作的产品,或者是要求的指标。给习惯作对照的,则只是上次的动作。这就是说,技能形成中除自己的动觉反馈外,还需要别的反馈,如外受感觉(视、听觉等等)的反馈。只有这些外受感觉的反馈,才能使人拿自己的动作或动作产品,去与标准动作或标准动作的产品进行对照(因为标准动作或标准动作的产品需要靠外受感觉才能被感知)。习惯则不是这样,它只需要动作本身的动觉反馈。即只要觉得这次动作所产生的动觉,和以前动作所产生的动觉相同,就会感到舒服。如果觉得不相同,就感到不舒服。)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