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考研中国古代文学史分类真题 2及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填空题(总题数:5,分数:7.00)1.在汉代首写京都赋的作家是 1。 (分数:2.00)2.西汉时期为汉代散体大赋奠定基本体制的作品是 1。 (分数:2.00)3.汉初传授诗经的有四家,分别是 1。 (分数:1.00)4.司马相如赋的代表作是 1、 2。 (分数:1.00)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出自汉乐府 1。 (分数:1.00)二、简答题(总题数:15,分数:45.00)6.简述左传战争描写的成就。 (分数:3.00)_7.简论屈原对后世的影响。 (分数:3.00)_8.孟子的文学成就。 (分数
2、:3.00)_9.诗经中,重章叠句的形式有何作用? (分数:3.00)_10.简述四部古人关于诗经的著作。 (分数:3.00)_11.“夫诗者论功颂德之歌止僻防邪之训虽无为而自发乃有益于生灵六情静于中百物荡于外情缘物动物感情迁若政遇醇和则欢娱被于朝野时当惨黩亦怨刺形于咏歌作之者所以畅怀抒愤闻之者足以塞违从正发诸性情谐于律吕故曰感天地动鬼神莫近于诗此乃诗之为用其利大矣”为上文标点,并简述大意。 (分数:3.00)_12.庄子逍遥游的思想艺术特点。 (分数:3.00)_13.你是怎样看待庄子的思想特征的? (分数:3.00)_14.举例说明庄子散文中的寓言的特点。 (分数:3.00)_15.为何将
3、庄、骚并称? (分数:3.00)_16.和左传相比,战国策在文学方面有什么新的变化? (分数:3.00)_17.春秋战国时期散文有哪些主要特点? (分数:3.00)_18.简述文学的主要起源,并谈谈你的看法。 (分数:3.00)_19.举例说明韩非子寓言的特点。 (分数:3.00)_20.孟子散文的艺术特征 (分数:3.00)_三、论述题(总题数:16,分数:48.00)21.什么是神话历史化?简要论述并举例说明。 (分数:3.00)_22.论“诗三百”的抒情艺术。 (分数:3.00)_23.试比较诗经中风诗、雅诗之异同。 (分数:3.00)_24.诗经的艺术成就。 (分数:3.00)_25.
4、评价“献诗说、采诗说、孔子删诗说”。 (分数:3.00)_26.左传叙事特征。 (分数:3.00)_27.离骚的艺术特色。 (分数:3.00)_28.试论“诗骚”传统的确立。 (分数:3.00)_29.诗经、离骚比兴手法异同。 (分数:3.00)_30.庄子不同于先秦散文的原因。 (分数:3.00)_31.结合实例,谈谈庄子寓言的特点。 (分数:3.00)_32.谈谈庄子、韩非子中寓言的差异。 (分数:3.00)_33.试述先秦散文的概况。 (分数:3.00)_34.举例说明墨子、论语、孟子、庄子、老子、荀子、韩非子的语言特点。(分数:3.00)_35.简论论语、孟子、庄子、韩非子散文的不同风
5、格。 (分数:3.00)_36.分析“五经”在中国文化发展上的奠基作用。 (分数:3.00)_考研中国古代文学史分类真题 2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填空题(总题数:5,分数:7.00)1.在汉代首写京都赋的作家是 1。 (分数:2.00)解析:班固2.西汉时期为汉代散体大赋奠定基本体制的作品是 1。 (分数:2.00)解析:七发3.汉初传授诗经的有四家,分别是 1。 (分数:1.00)解析:鲁之申培,齐之辕固,燕之韩婴,鲁之毛亨、赵之毛苌4.司马相如赋的代表作是 1、 2。 (分数:1.00)解析:子虚赋、上林赋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出自汉乐府 1。 (
6、分数:1.00)解析:长歌行二、简答题(总题数:15,分数:45.00)6.简述左传战争描写的成就。 (分数:3.00)_正确答案:()解析:(1)左传不是一般地、简单地、泛泛地描写军事行动,而是把军事和政治结合起来,着重写战争的起因、酝酿过程及其战后情况,揭示出决定战争胜负的各种因素,而战场实况则一笔带过。如“桓公五年”写了周王与郑国在繻葛展开的战争。先交代了战争的原因。 (2)对于战场上刀光剑影的激烈争斗,对于一刀一枪的往来回合,作者不作从容委婉的细致描写,写得较为简单,往往选取决定战争进程的关键人物来刻画,以展示战争经过。常以人物在战场上的一句话或一个动作集中凝练地代表战场上战士们奋力厮
7、杀的姿态。如“成公二年”写的齐晋鞍之战,通过对战场上人物的语言、动作来描写这次战争的场面。 (3)对战争中外交辞令的描写,体现了言词或锋利或不卑不亢或似柔实刚或慷慨激昂的特点。 (4)在体例上,对于战争的描写顺序,左传采用的是编年体的顺序,这对后世史传文学的创作有直接启发。如史记纪传体的体例是在先秦编年史和国别史的基础上创新和发展的,而汉纪和资治通鉴则是对左传编年体史书的直接继承。7.简论屈原对后世的影响。 (分数:3.00)_正确答案:()解析:(1)从精神的层面来说,屈原是一位具有崇高人格的诗人。他关心国家和人民,直到今天仍作为坚定的爱国者受到高度评价。虽然他的爱国和忠君联系在一起,在这一
8、点上,他并不能背离所处时代和社会的基本道德原则,但同时也要看到,屈原又具有较为强烈的自我意识。他并不把自己看作君主的奴仆,而是以君主从而也是国家的引路人自居。他对自己的政治理想与人生理想有坚定的信念,为追求自己的理想不惜与自身所属社会集团的大多数人对抗,宁死不渝。这就在忠君爱国的公认道德前提下,保存了独立思考、忠于自身认识的权利。作为理想的殉难者,后人曾从他身上受到巨大感召;他立身处世的方式,也被后世正直的文人仿效。 (2)屈原的作品,以纵恣的文笔,表达了强烈而激荡的情感。屈原赞美自我的人格,是率性任情,真实袒露;咏唱神灵的恋爱,是热情洋溢、淋漓尽致;颂扬烈士的牺牲,是激昂慷慨、悲凉豪壮总之,
9、较之诗经总体上比较克制、显得温和蕴藉的情感表达,屈原的创作在相当程度上显示了情感的解放,从而形成了全新的、富于生气和强大感染力的诗歌风格。由于这种情感表达的需要,屈原不能满足于平实的写作手法,而大量借用楚地的神话材料,用绮丽的幻想,使诗歌的境界大为扩展,显示恢宏瑰丽的特征。这为中国古典诗歌的创作,开辟出一条新的道路。后代个性和情感强烈的诗人如李白、李贺等,都从中受到极大的启发。 他的诗篇,也喜欢大量铺陈华美的、色泽艳丽的辞藻。他还发展了诗经的比兴手法,赋予草木、鱼虫、鸟兽、云霓等种种自然界的事物以人的意志和生命,以寄托自身的思想感情,又增加了诗歌的美质。大体上可以说,中国古代文学中讲究文采,注
10、意华美的流派,最终都可以溯源于屈原。 在诗歌形式上,屈原打破了诗经那种以整齐的四言句为主、简短朴素的体制,创造出句式可长可短、篇幅宏大、内涵丰富复杂的“骚体诗”,这也具有极重要的意义。 总之,由屈原开创的楚辞,同诗经共同构成中国诗歌乃至整个中国文学的两大源头,对后世文学形成无穷的影响。而由于时代的发展,以及南北文化的区别,楚辞较之诗经,已有显著的进步。因之,它对后来文学的影响,更在诗经之上。8.孟子的文学成就。 (分数:3.00)_正确答案:()解析:(1)孟子是通过对话体展开论辩的说理散文,较之论语篇幅加长,议论增多,是语录体散文向专题性论文过渡的形式。有些篇章还保留着语录体的形式,是孟子语
11、录集结。但多数篇章是通过对话体展开论辩的说理散文。这种形式除了承载论辩观点之外,还有叙事的功能,使文章情节化、故事化。 (2)孟子散文最突出的成就在于高超的论辩艺术。首先,孟子散文比较注意论辩的逻辑性。孟子在当时以“好辩”著称,他自己说:“予岂好辩哉?予不得已也。”(滕文公下)其论证方式有立论、有驳论(有为神农之言者许行章),但无论是立论、驳论都比较注意逻辑论证,比较严密的逻辑性和透辟入微的辨析增强了论辩的力量。常常采用类比推理的方法,如鱼我所欲也章,以鱼、熊掌和生、义相类比。其次,善于揣摩对方心理,设置机巧,引人入彀,抓住要害,因势利导地进行论辩。如齐桓晋文之事章。第三,常运用巧妙的比喻和故
12、事以增强说服力。赵岐孟子章句题辞曰:“孟子长于譬喻。”在孟子的类比推理中就常常运用比喻,如鱼与熊掌和生与义就是喻体与喻义的关系。 (3)孟子散文观点鲜明,词锋犀利,感情强烈,气势磅礴,语言生动活泼,富于形象性、鼓动性,有纵横家、雄辩家的气概。孟子文章的气势和情感来自他内在的精神修养和人格气质:“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滕文公下)“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公孙丑下)“说大人则藐之,勿视其巍巍然也。”(尽心下)孟子文章常常使用大量的排比句、感叹句、诘问句,增强了文章的气势、加强情感色彩。9.诗经中,重章叠句的形式有何作用? (分数:3.00)_正确答案
13、:()解析:(1)重章叠句在诗经中运用得十分广泛,是一种表现手法,即各章的句法基本相同,中间只更换相应的几个字,反复咏唱。作用在于加深印象,渲染气氛,深化诗的主旨,增强诗的音乐性和节奏感,使感情得到尽情地抒发。如周南芣苢,三章如一,仅变换各章中的动词,分别用“采”、“有”、“掇”、“捋”等,反复咏唱采摘芣苢的劳动过程,这种形式既显示了以诗入乐的特点,也体现了民歌的艺术特征。 (2)叠句就是意义相同的句子前后呼应地重叠。它常常用于表现人物的一种回环往复的强烈感情,给人以“百转千回”、“绕梁三日”的感受。叠句运用得好,可以使作品产生强烈的艺术魅力。10.简述四部古人关于诗经的著作。 (分数:3.0
14、0)_正确答案:()解析:(1)汉毛诗传。相传为大毛公即毛亨所作。此书详于训诂而略于诗义,文辞简古,对名器物色、典章制度亦时有诠释。由于毛公去古未远,所言必有师承,所以历代古文派学者都奉毛传为圭臬。但毛传有关诗旨的解说,多从“诗教”出发,每每牵附史事,以史证诗,与诗篇实际不相符合。 (2)唐孔颖达毛诗正义。魏晋时期,王肃、王基,或申毛难郑,或申郑难毛,袒分左右,争论不休。南北朝时期,北朝兼崇毛、郑,南朝虽崇毛传,但仍争议郑、毛异同。至唐代孔颖达等作,调和毛、郑两家之说,持论归于一致。毛诗正义是唐初官修的五经正义之一,自唐代至宋初,明经取士,都以此书为准。 (3)宋朱熹诗集传。此书多就诗篇本身探
15、究立说,而在文字音义方面,则杂采毛、郑,间用“三家”,以己意为取舍,卓然成一家之学,其见解多有可取。朱熹解诗的方法,受孟子“知人论世”的影响很大,用道学家的思想观点推论作诗人的原始用意,歪曲附会,自所不免;但就全书而论,瑕不掩瑜,毕竟是宋代一部有代表性的专著,对后世影响深远。 (4)清方玉润诗经原始。方氏解诗,突破了诗大序和朱熹等前人的旧说,把诗经从牵于具体历史事件和“诗教”的旧说拉回到诗美学的道路上来。从文学角度论诗,取得了更大的成就。某些解释,用形象的语言描绘出原诗的意境,很有助于对诗歌的理解。但由于时代的限制,仍然受到一些观点的影响,对国风中一些男女言情之诗,作了不少歪曲的解释,如说召南
16、野有死麕的诗旨是“拒招隐”等,雅、颂部分也有不少地方因袭旧说。11.“夫诗者论功颂德之歌止僻防邪之训虽无为而自发乃有益于生灵六情静于中百物荡于外情缘物动物感情迁若政遇醇和则欢娱被于朝野时当惨黩亦怨刺形于咏歌作之者所以畅怀抒愤闻之者足以塞违从正发诸性情谐于律吕故曰感天地动鬼神莫近于诗此乃诗之为用其利大矣”为上文标点,并简述大意。 (分数:3.00)_正确答案:()解析:(1)标点:夫诗者,论功颂德之歌,止僻防邪之训,虽无为而自发,乃有益于生灵。六情静于中,百物荡于外,情缘物动,物感情迁。若政遇醇和,则欢娱被于朝野,时当惨黩,亦怨刺形于咏歌。作之者所以畅怀抒愤闻之者,足以塞违从正。发诸性情,谐于律
17、吕,故曰“感天地,动鬼神,莫近于诗”。此乃诗之为用,其利大矣。 (2)译文:诗是歌功颂德的诗歌,是防止邪僻的古训,虽然它是无意识的创作,但是于大地生灵却十分有益。情感蕴藏于人的五脏之内,天地万物弥漫于外部世界,情感的产生缘于物的变化,事物的变迁缘于情感的转移。如果政治清明,那么朝野上下政通人和,若是悲惨亵渎之事时有发生,那么怨愤的情绪也会在诗歌谣辞中体现出来。诗歌作者之所以要畅叙忧愤之情为天下所知,是因为他想要杜绝邪恶、发扬好的品德。诗正是这样内心真性情的抒发加上音乐旋律的和谐,无怪乎都说最能感天动地,撼动鬼神心灵的就是诗了。这就是诗的社会功用,其利处实在很大。12.庄子逍遥游的思想艺术特点。
18、 (分数:3.00)_正确答案:()解析:(1)逍遥游的思想是庄子学说的精华,也是庄子追求精神自由最高境界。文章从高远之志、厚积之力、大小之辩到无待之游的描述,给人的启示是远大的志向应当通向超凡脱俗的精神境界,而不应局限于“一官”、“一君”的现实功利,人应该有精神自由、个性解放的追求。逍遥游的思想是庄子的一种处世思想,他希望通过个人内心道德的修持来达到一种内在逍遥的理想境界。他鼓励人们开阔视野,充分张扬个性,培养不为物累,不随世迁的独立风骨。这种逍遥思想,其中蕴含着催人奋进、敢于问天的求索精神,引导人提升自身道德素养,以独立的人格寻求人生的不同答案。 (2)借用寓言说理。鲁迅评庄子的散文的特点
19、说:“著书十万余言,大抵寓言,人物土地,皆空无事实,而其文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逍遥游运用大量的寓言把“无所待”的思想寄托于生动的形象之中。例如本文中的鲲、鹏、学鸠、斥 13.你是怎样看待庄子的思想特征的? (分数:3.00)_正确答案:()解析:庄子为庄周及其后学所作。汉书艺文志著录有 52篇,今存 33篇,为西晋郭向整理编定。全书分为内篇(7)、外篇(15)、杂篇(11)三部分。一般认为内篇为庄周本人所作,外、杂篇为后学所作。 (1)庄子的思想学说与老子一脉相承,而又有变化。无论在哲学观、社会观、人生观方面都具有自己的特征,思想更为复杂。庄子认为生死齐一,无就是有,
20、有就是无,实则无所谓有,无所谓无,其意常超出生死有无之上。及其末流,以天下为浑浊不可与庄语,故称独与天地精神往来,因而有与世同波、安时处顺一说,老子认为天道无为,实则无为无不为并重。庄子继承了老子的道以及自然无为的思想。 (2)在哲学上。首先,其宇宙观和认识论。庄子没有专论宇宙观的文章,只在大宗师和齐物论两篇中涉及。庄子对道的解释,把“道法自然”的老子学说继承下来。他明确地阐述了道的本质作用:“道”是“有情有信”,但却“无为无形,可传而不可授,可得而不可见”,道的作用特别大,它无所不在,无所不能,可以主宰一切。他认为道的本质是物质的,是浑浊状态的“气”,而这“气”没有固定的形态,叫做“无”。这
21、种物质性的道,就是世界根源。庄周的道,实际上是指主观意识之外的,不受任何力量支配的宇宙精神。庄子还讲到“道”可生万物,对宇宙形成进行了探索。在天运篇中举出了天地运行,日月其争,云雨转换等自然现象,提出了大量的物与物的运行问题,但最后解释为物的产生归于道了。其次,庄子书中的辩证法思想极为深刻,这也是其哲学思想的精华之一。它认为事物的变化在于自身运动。庄子书中的对立统一观点,认为事物存在着矛盾的对立统一。在在宥、秋水、则阳、齐物论中均有揭示这种规律的论述。 (3)在人生观上,追求绝对的精神自由,也有全性保身的思想。庄子强调精神的自由,即无所待的逍遥游境界,超越形体,超越功名利禄。强调无为朴素。庄子
22、所说的“素朴”就是对人性的回答。其内容就是无知无欲的自然状态。同这种无知无欲的自然状态相对立的便是社会的法度、礼义、规范,这种对立的东西就是自然本性的桎梏,如同羁绊对烈马的束缚一样。于是他主张要消除对回归自然本性的干扰,复归到纯真无为的自然本性中来。14.举例说明庄子散文中的寓言的特点。 (分数:3.00)_正确答案:()解析:庄子散文的文学成就集中表现在他的寓言创作上。庄子寓言在先秦诸子中,不仅数量多而且艺术性强。庄子一书,“寓言十九”,全书有近二百多则寓言,而且都是以“谬幽之说、荒唐之言、无端崖之辞”写成的。庄子创作和运用语言的原因,正如他在天下篇中所说的“世之浑浊,不可与庄语(庄重正式的
23、话)”。因此大量使用“卮言”、“重言”、“寓言”。庄子寓言按内容大致分为三类: (1)揭露社会的黑暗,讽刺统治集团的虚伪,鞭挞对功名利禄的追求。如:曹商使楚,讽刺了不择手段,牟取利禄,追求荣华富贵的小人嘴脸。“儒以诗礼发冢”,讽刺儒家仁义施礼。 (2)表现庄子对理想人物的追求和礼赞,宣扬他关于“无所待”的自由思想。这类寓言带有浓厚的神话色彩。如:逍遥游中的“邈姑射之山”,这一形象是庄子超脱世俗的人生观的形象体现,也是绝对自由精神的外化形象。 (3)阐发庄子的处世哲学。如:“庖丁解牛”中庖丁的形象游刃有余,“以神遇不以目视”。表现了一种养生的思想。 庄子是文学史上第一位大量创作寓言的作家,也是先
24、秦诸子中寓言成就最高的作家。庄子之前的墨子,同时代的孟子,都喜欢用寓言来说明他们的理论,但他们的寓言多是扩大了的比喻,运用寓言的目的仅仅在于为自己的理论找到形象化的补充方式,在性质上属于有意识的文学创作。而庄子则注重以寓言本身来说明问题,以寓言特有的功能来寄托一种思想,使自己的理论以寓言的面貌呈现出来,而不仅仅把寓言作为抽象理论的附庸或论证,这是庄子寓言的突出成就。15.为何将庄、骚并称? (分数:3.00)_正确答案:()解析:作为浪漫主义珍品,庄、骚同受荆楚文化和古代神话的影响,都具有奇伟超拔的想象,都显示出一种独立不群的个体人格,另外,在艺术手法方面也有相似之处。因为这些相似点,因此庄、
25、骚合称。 (1)同样的文化土壤。先秦时期,南方民族地区人神杂糅,巫风不衰。巫术文化浸润着从楚辞到庄子等一系列作品,转化为这些作品里奇异的想象和炽烈的情感。屈原游历楚地山泽,深受楚地诸族文化的影响。他的九歌、招魂、天问、离骚等作品无论在题材、内容还是在语言、形式等方面,都吸收了楚地诸族神话、传说、民歌、祭词、咒语以至仪式、风俗的养料。庄子生于黄淮之间,那里正是苗族先民三苗活动之地。庄子所论所述的观念,所引所用的神话,渗进不少三苗等古族的文化,吸收了不少三苗等古族的作品。 (2)凸显独立不羁的个体人格。庄子和离骚中都塑造了一个独立不羁追求自由和理想的主人公形象,他们都在为自己的理想奋斗,但是最终没
26、有得到实现,并且都带有一定的怨恨。庄子对当时昏上乱相的黑暗现实和束缚人性的封建礼法制度也表现出强烈的愤恨。他揭露当时的社会是“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诸侯之门而仁义存焉”。深刻地揭露了统治阶级道德的虚伪性。离骚中,始终贯穿着世人改造现实、追求理想的顽强斗争精神。他“哀民生之多艰”,痛斥奸佞“靖进以贪婪”“竞周容以为度”。怨恨怀王“荃不察余之衷情兮”。他忠于理想,至死不渝,“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他注重内美,不断提升自己内在的品质,“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 (3)浪漫主义手法。浪漫的手法表现在庄子、离骚均构造了一个奇幻浪漫的神奇世界。如逍遥游中“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的鲲鹏
27、、“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的神女、“不知其几千里也”的鲲、南冥共同构成一个幻化的世界。“以寓言广之”,用寓言说理,是庄子的特色。而这些寓言的主角,无论是神祗先贤,还是鱼虫鸟兽,都是庄子那无与伦比的想象的产物,都是那个浊世形形色色的人的写照,都寄寓着他博大精深的哲学思想。离骚突出地表现在诗人驰骋想象,糅合神话传说、历史人物和自然现象编织幻想的境界。如关于神游一段的描写,诗人朝发苍梧,夕至县圃,他以望舒、飞廉、鸾皇、凤鸟、飘风、云霓为侍从仪仗,上叩天阍,下求佚女,想象丰富奇特,境界仿佛迷离,场面宏伟壮丽,有力地表现了诗人追求理想的精神。16.和左传相比,战国策在文学方面有什么新的变化? (分数:
28、3.00)_正确答案:()解析:战国策是继左传之后的又一部具有很高的文学成就的历史散文著作,其文学成就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战国策在选材和结构上,是围绕某一人物的游说、谋策、议论为中心来组织材料,结构篇章。战国策的篇章长短不一,且短篇较多,结构的组织自然不如左传完整。但每篇都有一个论说或记叙的中心议题或事题。多数篇章采用的是对话或问答的形式,因此战国策也是重在记言,但有些叙事也相当精彩。战国策的一些优秀篇章,情节起伏曲折,结构也比较完整,选材也体现着向中心人物集中的倾向,为纪传体的出现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2)战国策描绘了形形色色的具有鲜明个性的人物形象。如追名逐利的苏秦,善于讽谏的邹忌,
29、食客中的能士冯谖,以及荆轲、赵太后、鲁仲连等等。战国策主要也是靠人物言行的描写刻画性格和形象。其优秀篇章性格化的语言和传神的行为都表现得相当出色。战国策的优秀篇章在叙事写人时,开始注意以完整细致、生动曲折的情节,来展示人物的形象和内在精神。此外,战国策更注重人物的“奇策异智”(刘向战国策书录)和奇行异举,追求“奇”使之更注重人物个性的开掘,也使一些人物的描写往往带有夸张性的描写和传奇色彩,也不乏想象和虚构之词。战国策有许多精湛独到的表现手法。如场面描写、气氛的营造,都是他书所不及的。 (3)战国策最突出的是其语言艺术的高度成就。战国策运笔灵活自如,文辞活泼流畅,生动形象。战国策说理论事善于运用
30、铺排、夸张、渲染的修辞手法,善于运用寓言、故事、比喻来增强生动性和说服力。文章纵横驰骋,流畅明快,感情充沛,气势恢宏,体现了纵横家的语言特色。战国策对后代散文和辞赋的发展及文风都产生过重要影响。17.春秋战国时期散文有哪些主要特点? (分数:3.00)_正确答案:()解析:春秋战国时期散文的主要形式是历史散文和诸子散文。 (1)历史散文是史官文化传统的基础上渐进产生并成熟起来的。历史散文的发展大体上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以尚书和春秋为代表。尚书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汇编,在中国古代散文史上具有奠基的意义。此外,逸周书也是一部类似尚书的史籍。孔子编的春秋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断代史,是编年体史
31、书之祖,其体例和“笔法”对后世散文都产生了经典式的影响。二书体现了早期历史散文的特征。 第二阶段以左传和国语为代表。左传是我国第一部记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也是先秦历史散文中思想性和艺术性最为突出的著作。国语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国别体史书,是由各国的史料汇集而成。二书标志着历史散文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第三阶段以战国策为代表。战国策也是一部国别体史书,主要记叙的是战国时期谋臣策士们的言行。在语言艺术上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2)诸子散文是在先秦理性精神觉醒的背景下和百家争鸣的学术氛围中形成并繁荣起来的。诸子的主要流派:“九流十家”: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小说家。
32、诸子散文的共同特征: 第一,在思想内容上,诸子散文思想活跃,密切关注社会与人生,思考着社会存在发展和人的生存发展的道路,表现出强烈的理性精神,对现实的认识和反映都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 第二,在文风上,诸子散文虽然显示着独特的思想个性和文章风格,但也有共同之处。论语和老子都简练含蓄,富于形象性和哲理性。孟子和庄子都是恢弘开阔,潇洒自由,形象生动,富于气势。墨子、荀子、韩非子都擅长说理,逻辑谨严,组织严密。 第三,在语言上,诸子散文大都注意语言的表达技巧,体现了不同程度的对形式美的追求。大多注意比喻、排比、对偶等修辞方法的运用,以及使用生动形象的寓言故事来说理,富于形象性和感染力。 第四,在文体上
33、,诸子散文从最初的语录体散文,到对话论辩体散文,再到专题性论文,逐渐发展为成熟的论说文,奠定了中国古代论说文的体制。18.简述文学的主要起源,并谈谈你的看法。 (分数:3.00)_正确答案:()解析:先秦文学是中国文学发生和发展的最初阶段,是中国文学的源头。“先秦”指的是秦统一之前的历史时期,包括原始、奴隶、封建社会初期三个阶段。 (1)最早产生的两种文学样式是原始诗歌和原始神话。二者均是集体创作的口头文学,原始诗歌具有诗、乐、舞三位一体的特征。如吴越春秋卷九所载的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宍(宍古肉字)。”反映的是原始人制造弹弓和狩猎的过程,语言古朴,但已经具有韵律,显然是一首十分古老的歌
34、谣。吕氏春秋音初篇所载禹时涂山氏之女所歌的“候人兮猗”,虽只有一句,却是我们今天所能见到的比较可信的夏代诗歌的遗文。 (2)原始神话是我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开端,神话的创作具有集体性和口头性的特征,是集体意识的反映。上古神话反映的内容广泛,如反映的人与自然的关系的神话。如“鲧禹治水”、“女娲补天”;解释世界、人类民族起源的神话。如“盘古开天地”、“女娲造人”;反映战争的神话。如“黄帝擒蚩尤”、“炎黄之战”;发明创造的神话。如燧人氏钻燧取火、神农尝百草等。中国上古神话的情节一般都很简单,完整的故事不多,多是零散的片段式的叙述和描写。艺术形象的创造往往采用幻想化、夸张化、理想化和集中化的艺术手法,具有
35、不自觉的浪漫主义的特征。神的形象多是人兽合体,是自然的人化和人的自然化的结果,往往也渗透着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等意识观念。 (3)殷商甲骨卜辞、周易古经、殷商及西周铜器铭文,都是早期书面散文的萌芽,蕴涵着一定的文学因素。殷人用龟甲、兽骨占卜,占卜后把占卜日期、占卜人,所占之事,有的还包括日后吉凶应验情况,刻在甲骨之卜兆旁,此即甲骨卜辞。甲骨文清末被发现于河南安阳,是商王盘庚迁殷后至殷亡时的遗物,距今已三千多年。这些卜辞所记的内容相当丰富,包括祭祀、农业生产、田猎、风雨、战争、疾病等许多方面,真实朴素地反映了殷商时期社会生活各方面的状况。甲骨卜辞记事比较简单,不成系统,但未经后人加工,保持了商代记事文字的原貌。这些占卜之辞,短的只有几字,长的有百余字。同样未经后人加工的商周铜器铭文,反映了我国早期记事记言文字由简至繁的发展。商周时君王、公侯、臣子都可作铜器铭文,君王所作铜器被视为国之重宝。铜器铭文有长有短,广泛记述了社会生活。商代铭文记事简单,形式一样。19.举例说明韩非子寓言的特点。 (分数:3.00)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