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实验心理学)-试卷 5及答案解析(总分:52.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选题(总题数:12,分数:24.00)1.单项选择题(分数:2.00)_2.1885年心理学史上第一次对记忆进行实验研究的学者是( )。(分数:2.00)A.詹姆斯B.费希纳C.斯蒂文斯D.艾宾浩斯3.关于某种特殊条件可能产生某种特定结果的可检测的预测叫做( )。(分数:2.00)A.推论B.数据C.外化解释D.假设4.各种可以操纵量和质的变化的刺激,一般称为( )。(分数:2.00)A.课题变量B.环境变量C.被试变量D.暂时的被试变量5.通过双盲法来控制额外变量的方法属于( )
2、。(分数:2.00)A.匹配法B.平衡法C.排除法D.恒定法6.序列反应时任务应用哪种反应时技术推出内隐学习的发生?( )。(分数:2.00)A.减数法B.加因素法C.开窗实验D.速度一反应权衡7.斯腾伯格(SSterberg)揭示短时记忆信息提取方式时采用的研究方法是( )。(分数:2.00)A.加法反应时法B.减法反应时法C.简单反应时法D.选择反应时法8.在用最小变化测量阈限的实验中,当递增系列的阈限大于递减系列的阈限且差异显著时,可以判定被试存在( )。(分数:2.00)A.练习误差B.习惯误差C.期望误差D.疲劳误差9.有可能产生动作差误的心理物理学方法是( )。(分数:2.00)A
3、.最小变化法B.阶梯法C.恒定刺激法D.平均差误法10.用极限法测定差别阈限时,在每次渐增系列实验中,其阈限的下限值应取( )。(分数:2.00)A.第一次非正到正的对应值B.第一次非负到负的对应值C.最后一次正到非正的对应值D.最后一次负到非负的对应值11.在低亮度环境下的感受性缓慢提高的过程,称为( )。(分数:2.00)A.明适应B.觉察C.暗适应D.重现12.下列哪项不是听觉定位的双耳线索( )。(分数:2.00)A.强度差B.时间差C.周相差D.响度差二、多选题(总题数:9,分数:18.00)13.练习实验的主要作用是( )。(分数:2.00)A.帮助被试学习和掌握反应原则B.降低实
4、验误差C.提高被试反应精确性和可靠性D.练习实验没有什么作用14.内部效度的影响因素有( )。(分数:2.00)A.统计回归B.主试一被试的相互作用C.零结果D.测量工具的局限性15.在“识字量对不同年龄儿童阅读理解成绩的影响”一文中,自变量是指( )。(分数:2.00)A.识字量B.年龄C.阅读理解D.成绩16.内部效度的影响因素有( )。(分数:2.00)A.统计回归B.主试一被试的相互作用C.零结果D.测量工具的局限性17.内隐社会认知主要包括( )。(分数:2.00)A.刻板印象B.内隐态度C.内隐自尊D.内隐人格18.通过一系列实验,斯腾伯格从反应时变化上确定了对提取过程有独立作用的
5、因素分别是( )。(分数:2.00)A.测试项目的质量B.识记项目的数量C.反应类型D.反应类型相对频率19.人类被试在确定判断信号的标准时,受到( )因素的影响。(分数:2.00)A.判定结果的奖惩B.先验概率C.动机D.经验20.各混色光对视觉器官的作用是相加的过程,而且遵循相加混色定律。这一定律的具体内容是( )。(分数:2.00)A.效果律B.补色律C.居间律D.代替律21.心理学中的三大注意理论是( )。(分数:2.00)A.过滤器理论B.资源限制理论C.特征整合理论D.错觉结合理论三、简答题(总题数:4,分数:8.00)22.研究设计中被试选择应注意什么问题?(分数:2.00)_2
6、3.内部效度的影响因素有哪些?(分数:2.00)_24.简述反应时技术中的减数法与加数法。(分数:2.00)_25.辨别力指数 d“及接受者操作性曲线分别指的是什么?(分数:2.00)_四、综合题(总题数:1,分数:2.00)26.下表是 Blaxton1989年的一个记忆实验结果,该实验结果说明了记忆理论中的什么观点,为什么?该实验有何优越之处? (分数:2.00)_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实验心理学)-试卷 5答案解析(总分:52.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选题(总题数:12,分数:24.00)1.单项选择题(分数:2.00)_解析:2.1885年心理学史上第一次对记忆进
7、行实验研究的学者是( )。(分数:2.00)A.詹姆斯B.费希纳C.斯蒂文斯D.艾宾浩斯 解析:3.关于某种特殊条件可能产生某种特定结果的可检测的预测叫做( )。(分数:2.00)A.推论B.数据C.外化解释D.假设 解析:4.各种可以操纵量和质的变化的刺激,一般称为( )。(分数:2.00)A.课题变量 B.环境变量C.被试变量D.暂时的被试变量解析:5.通过双盲法来控制额外变量的方法属于( )。(分数:2.00)A.匹配法B.平衡法C.排除法 D.恒定法解析:6.序列反应时任务应用哪种反应时技术推出内隐学习的发生?( )。(分数:2.00)A.减数法 B.加因素法C.开窗实验D.速度一反应
8、权衡解析:7.斯腾伯格(SSterberg)揭示短时记忆信息提取方式时采用的研究方法是( )。(分数:2.00)A.加法反应时法 B.减法反应时法C.简单反应时法D.选择反应时法解析:8.在用最小变化测量阈限的实验中,当递增系列的阈限大于递减系列的阈限且差异显著时,可以判定被试存在( )。(分数:2.00)A.练习误差B.习惯误差 C.期望误差D.疲劳误差解析:9.有可能产生动作差误的心理物理学方法是( )。(分数:2.00)A.最小变化法B.阶梯法C.恒定刺激法D.平均差误法 解析:10.用极限法测定差别阈限时,在每次渐增系列实验中,其阈限的下限值应取( )。(分数:2.00)A.第一次非正
9、到正的对应值B.第一次非负到负的对应值C.最后一次正到非正的对应值D.最后一次负到非负的对应值 解析:11.在低亮度环境下的感受性缓慢提高的过程,称为( )。(分数:2.00)A.明适应B.觉察C.暗适应 D.重现解析:12.下列哪项不是听觉定位的双耳线索( )。(分数:2.00)A.强度差B.时间差C.周相差D.响度差 解析:二、多选题(总题数:9,分数:18.00)13.练习实验的主要作用是( )。(分数:2.00)A.帮助被试学习和掌握反应原则 B.降低实验误差 C.提高被试反应精确性和可靠性 D.练习实验没有什么作用解析:14.内部效度的影响因素有( )。(分数:2.00)A.统计回归
10、 B.主试一被试的相互作用 C.零结果D.测量工具的局限性解析:15.在“识字量对不同年龄儿童阅读理解成绩的影响”一文中,自变量是指( )。(分数:2.00)A.识字量 B.年龄 C.阅读理解D.成绩解析:16.内部效度的影响因素有( )。(分数:2.00)A.统计回归 B.主试一被试的相互作用 C.零结果D.测量工具的局限性解析:17.内隐社会认知主要包括( )。(分数:2.00)A.刻板印象 B.内隐态度 C.内隐自尊 D.内隐人格解析:18.通过一系列实验,斯腾伯格从反应时变化上确定了对提取过程有独立作用的因素分别是( )。(分数:2.00)A.测试项目的质量 B.识记项目的数量 C.反
11、应类型 D.反应类型相对频率 解析:19.人类被试在确定判断信号的标准时,受到( )因素的影响。(分数:2.00)A.判定结果的奖惩 B.先验概率C.动机 D.经验 解析:20.各混色光对视觉器官的作用是相加的过程,而且遵循相加混色定律。这一定律的具体内容是( )。(分数:2.00)A.效果律B.补色律 C.居间律 D.代替律 解析:21.心理学中的三大注意理论是( )。(分数:2.00)A.过滤器理论 B.资源限制理论 C.特征整合理论 D.错觉结合理论解析:三、简答题(总题数:4,分数:8.00)22.研究设计中被试选择应注意什么问题?(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研究设计中被
12、试选择的问题有: (1)是使用人类被试还是非人类被试? (2)被试应该具备哪些机体特征? (3)用哪一种取样方法才能使被试者样本代表总体? 这些问题的解答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 (1)依据问题的性质选择被试者; (2)依据研究结果的概括程度来选择被试者。 取样方法主要有随机取样和分层随机取样等。)解析:23.内部效度的影响因素有哪些?(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研究的内部效度是指在研究的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存在一定关系的明确程度。如果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关系并不会由于其他变量的存在而受到影响,从而变得模糊不清或复杂化,那么这项研究就具有内部效度。要是研究有内部效度,就必须控制各种外部变
13、量,消除它们对研究结论的影响。这些外部变量通常有成熟因素、历史因素、被试选择上的差异、被试缺失产生的效应、前测效应、实验程序不一致或处理扩散产生的效应、统计回归效应、多种研究条件与因素间的交互作用等。 实验中影响内部效度的因素有: (1)历史。指在实验过程中,与实验变量同时发生,并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的特定事件,当出现这种情况时,研究者往往无法判断实验结果是由处理引起的,还是由特定事件引出的。 (2)成熟或自然发展的影响。指在实验过程中随着时间的延续,被试身心发生变化,如变得较为成熟,变得疲倦,对实验失去兴趣或饥渴等。 (3)选择。在实验过程中,由于没有采用随机化的方法来选择被试和分配被试,因而
14、造成在实验处理前被试的组与组之间在很多方面并不相等。 (4)测验。在许多研究中,研究者为了取得实验前被试的初始状态,常对被试实施前测验,而这种前测验可能会积极或消极地影响实验处理实施后所进行的测验。 (5)被试的亡失。在实验过程中,由于许多原因使得实验组或控制组中有较多的被试中途退出实验或者被试中途死亡。由此,研究者便无法对实验结果做出正确的解释,从而影响到实验的内部效度。 (6)统计回归。指在实验处理前选择了在某一特征方面具有极端分数的被试,实验处理后的测验分数有回归到平均数的趋向。 (7)仪器的使用。指在实验过程中使用仪器不当或仪器失灵,测验材料出现问题或主试身心发生变化(更严格或疲劳等因
15、素)。 (8)被试选择和成熟的交互作用及其他。在实验设计中,如果研究者对变量缺乏精确的控制,那么上述因素之间就会产生交互作用。这一交互效应如果与实验处理产生的效应相混淆,那么就会使研究者无法确定实验结果的来源,而误认为实验结果就是来自于实验处理,从而忽视了上述的交互效应对实验结果的作用。在上述因素中,被试选择与成熟之间的交互作用最常见。 (9)霍桑效应、实验者效应、安慰剂效应和期望效应: 实验者效应:由实验者的期望、态度、情绪等因素造成的对实验结果的影响称之为实验安慰剂效应:临床某些研究中发现,医生开给病人的就算不是真正的药剂,比如糖衣片之类,也会有疗效。这称为安慰剂效应。这种疗效是因为病人对
16、医生比较信任,吃了所谓的“药剂”后心理上得到某种安慰,产生了比较积极的情绪和态度,由此导致机体免疫和抗 霍桑效应:被试因为参加某项研究工作,感到受到重视或关心,从而激发自身的热情和积极性,造成工作效率提高。这种现象称为霍桑效应。)解析:24.简述反应时技术中的减数法与加数法。(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反应时技术包括减因素法(又称减法法)与加因素法(又称加法法),是用反应时分析信息加工过程的技术方法。信息加工理论认为,信息在脑内要经过一系列操作加工,这些操作加工有明确的先后次序,在不同的加工阶段,信息处于不同的状态,而这些都是在时间上进行的,其特征必然能在反应时上表现出来。因此不
17、同的心理操作能按时间分布上的不同加以区分,反应时技术在认知心理学的研究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1)减法法: 减法法的基本逻辑思想是,在安排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反应时作业中,其中一个作业包含有另一个作业所没有的加工阶段,而其他方面则相同,从这两种作业的反应时差异即可判断那个特有的加工阶段所需要的时间,像简单反应时、分辨反应时和选择反应时的差异可归结为分辨过程、选择过程所需要的时间和基本的时间即简单反应时间三者都相同。 这种方法可从测得的总反应时间中,分析出研究者感兴趣的过程,这一过程可通过设计不同的任务,插入或删去一个加工阶段、不改变其他加工阶段来实现,原则上连续相减可获得每个加工阶段的持续时间。
18、 这种方法要求实验者对实验任务引起的刺激与反应之间的一系列心理过程有精确的认识,并要求在相减的两种反应时作业中有严格的相同或匹配的部分,只有满足上述两点,才能应用减法法对信息加工过程进行分析。 缺点:减法法的两个要求有时不能得到满足,复杂的信息加工过程难以区分出不同的加工阶段,有时不同作业的匹配也难以做到。减法法的上述弱点使其在心理学研究中的应用受到一定的限制。尽管如此,在认知心理学中,分析信息加工过程还是经常应用减法法来提出很多信息加工的过程分析和一些新的理论构思。 (2)加法法。加法法是加因素法的简称,由斯腾伯格提出的,该方法是减法法的发展和延伸,与减法法是同一个问题的两个不同侧面。 该方
19、法的逻辑是:如果两个因素的效应相互制约,即一个因素的效应可以改变另一个因素的效应,那么这两个因素只作用同一个信息加工阶段;如果两个因素的效应分别独立,那么这两个因素各自作用于不同的信息加工阶段,如果事先可以发现或观察到完成作业所需时间的一些因素,通过单独地或成对地应用这些因素进行试验,就可以将各因素所需要时间相加,从完成各阶段的时间变化来确定这一信息加工过程的各个阶段以及所需要的时间总和。 加法反应时是以信息的加工方式是系列加工而不是平行加工为前提的,如果这一前提不能得到满足,就不能应用加法法。另外,两个因素也许能以相加的方式对同一个加工阶段起作用,也许能对不同的加工阶段起作用,并且相互发生影
20、响,这两种情况目前尚不能排除,这也使加法法的应用受到限制。)解析:25.辨别力指数 d“及接受者操作性曲线分别指的是什么?(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信号检测理论的两个独立指标是反应偏向和敏感性指标。反应偏向可以有两种方法计算,一种是似然比值(,意指信号加噪音引起的特定感觉的条件概率与噪音引起的条件概率的比值。当 值偏高时,表示检测者的反应标准较严;当 值偏低时,表示检测者的反应标准较宽),一种是报告标准(包括两个指标:一个是感觉辨别力指标,以 d“值表示,不受情绪、期望、动机等变数的影响,d“值低表示刺激很接近或被试者再认不敏感;另一个是判断标准,即个体反应偏向,以 C值表示,
21、C 值高表示被试者判断的标准严格)。 (1)辨别力指数 d“。信号检测论的最主要贡献是在反应偏向与反映敏感性之间作出区分。击中概率 P可以因为检测者持严格的反应标准(高 )而降低;另一方面,即使观测者持宽松的反应标准(低 ),P 也可能因为敏感性的降低而降低。 敏感性可以表现为内部噪音分布与信号加噪音分布之间的分离程度。敏感性的值称为辨别力 d“,d“越大,表示敏感性越高,d“越小,表示敏感性越低。 (2)接受者操作性曲线(ROC)。在心理学上又称感受性曲线,就是说,曲线上的各点反映着相同的感受性,它们都是对同一信号刺激的反应,只是在几种不同的判定标准下所得的结果。接受者操作曲线以虚惊概率为横
22、坐标,以击中概率为纵坐标所组成的坐标图和被试者在特定刺激条件下由于采用不同的判断标准得出的不同结果划出的曲线。接受者操作曲线是严格地由给定阈的概率密度函数决定的。)解析:四、综合题(总题数:1,分数:2.00)26.下表是 Blaxton1989年的一个记忆实验结果,该实验结果说明了记忆理论中的什么观点,为什么?该实验有何优越之处? (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1)该表说明 虽然情景记忆与启动效应分属于不同的记忆系统,但是如果进行的测验时材料驱动测验的话,则阅读的作用总是大于产生作用(在情景记忆中 045034;在启动效应中 075146),原因是字母线索回忆与补笔都要求表明信息的加工。 虽然情景记忆与启动效应分属于不同的记忆系统,但如果进行的测验是概念驱动测验的话,则产生的作用总是大于阅读的作用(在情景记忆中 031019;在启动效应中 050034),原因是自由回忆与一般知识问题都要求概念加工。简单地说,实验性分离现象有规律地依赖于加工方式,但是实验性分离现象并不是有规律地依赖于记忆系统的。 (2)Blaxton 的实验是支持程序观点而否定多重记忆系统观点的。 (3)该实验的优点是能同时比较四项记忆测验结果,这样就有可能判断在同样实验条件下,实验结果是符合多重记忆系统观点的预测还是程序观点的预测。)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