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四川省攀枝花市中考真题地理.docx

上传人:李朗 文档编号:139184 上传时间:2019-07-06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453.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年四川省攀枝花市中考真题地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014年四川省攀枝花市中考真题地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2014年四川省攀枝花市中考真题地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2014年四川省攀枝花市中考真题地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2014年四川省攀枝花市中考真题地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4 年四川省攀枝花市中考真题地理 一、选择题 。 本大题共 3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60 分 。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精心选一选,看哪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 攀枝花市位于中国西南川滇交界部,金沙江与雅砻江汇合处,东经 10215 10808 ,北纬 2605 2721 。 据此回答 1 3 题 。 1.攀枝花市位于五带中的() A.热带 B.亚热带 C.暖温带 D.北温带 解析: 攀枝花是四川省重要的钢铁工业基地,位于地球五带中是北温带 。 攀枝花位于地球五带中的北温带,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位于四川省 。 答案: D。 2.攀枝花市的地形类型是() A.盆地 B.山地

2、C.高原 D.丘陵 解析: 攀枝花地处攀西裂谷中南段,属浸蚀、剥蚀中山丘陵、山原峡谷地貌,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山脉走向近于南北,是大雪山的南延部分 。 攀枝花是一个既有壮丽山河奇景,又有亚热带旖旎风光;既有现代人创造的伟业,又有遗存古朴风貌的理想的旅游胜地 。 攀枝花市的地形类型是山地 。 答案: B。 3.河流雅砻江建有著名的() A.二滩水电站 B.三峡水电站 C.三门峡水电站 D.葛洲坝水电站 解析: 长江流域水能资源丰富,有 “ 水能宝库 ” 之称 。 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占全国的 40%,可利用水能资源占全国的一半以上 。 二滩水电站地处中国四川省西南边陲攀枝花市盐边与米易两县交界处

3、,处于雅砻江下游,坝址距雅砻江与金沙江的交汇口 33 公里,距攀枝花市区 46 公里,系雅砻江水电基地梯级开发的第一个水电站,上游为官地水电站,下游为桐子林水电站 。 答案: A。 2014 年 5月 20 日,中俄 “ 海上联合 2014” 军事演习在上海正式拉开 帷幕 。 如图为地球公转示意图,据此回答 4 5 题 。 4.该日,地球公转位于图中的() A.甲乙之间 B.乙丙之间 C.丙丁之间 D.丁甲之间 解析: 读图可得,甲是冬至日即 12 月 22 日,乙是春分日即 3 月 21日,丙是夏至日即 6月22 日,丁是秋分日即 9 月 23 日 。 5 月 20 日,地球运行在春分日与夏

4、至日之间即乙和丙之间 。 答案: B。 5.上海市濒临的我国的边缘海是() A.渤海 B.黄海 C.东海 D.南海 解析: 上海简称 “ 沪 ” 或 “ 申 ” ,中国第一大城市,中华人民共和国直辖市,中国国家中心城市 。 上海位于中国大陆海岸线中部的长江口,拥有中国最大的外贸港口、最大的工业基地,是中国大陆第一大城市和四个中央直辖市之一 。 上海位于北纬 3023 3127 ,东经 12052 12145 ,处长江三角洲冲积平原前缘,东濒东海,北界长江,南临杭州湾,西与江苏省和浙江省接壤,北与江苏省南通市接壤,是中国海岸线的中心位置 。 答案: C。 台湾是我国神圣不可分割的领土,据此回答

5、6 7 题 。 6.我国爱国诗人余光中先生的乡愁诗中写到 “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 ” 诗中的 “ 海峡 ” 是指() A.渤海海峡 B.琼州海峡 C.朝鲜海峡 D.台湾海峡 解析: 台湾省位于中国东南沿海,北临东海,东临太平洋,南临南海,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省相望 。 台湾省的主体是台湾岛,还包括周围的澎湖列岛、钓鱼岛、赤尾屿、兰屿、绿岛等200 多个岛屿,陆地面积约 3.6 万千米 2。 台湾岛是中国第一大岛 。 台湾是我国神圣不可分割的领土,我国爱国诗人余光中先生的乡愁诗中写到的 “ 海峡 ”是指台湾海峡,台湾岛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省相望,全部位于大陆架上,

6、平均水深 60 米,北通东海,南接南海,是重要的海上交通航线 。 答案: D。 7.台湾外向型经济发展的有利因素有() 海岛多港口 岛内市场广阔 吸收外国资本 大量受过教育和培训的劳动力 。 A. B. C. D. 解析: 从 20 世纪 60 年代开始,台湾利用自身的一些优势条件,重点发展出口加工工业,形成了 “ 进口加工出口 ” 型的经济,工业产品在出口贸易中的比重稳步上升 。 工业的发展带动了台湾经济的快速发展 。 台湾出口导向型经济发展的有利因素是:有大量受过教育和培训的劳工,劳动力资源丰富,海岛多优良海港,大力建设出口加工区,交通运输便利,台湾岛内市场狭小 。 答案: C。 如图是世

7、界海陆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 8 11 题 。 8.四大洋中,面积最大的是() A.A B.B C.C D.D 解析: 地球上的海洋,被陆地穿插分割,形成彼此相连的四个大洋,按面积的大小依次是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 A 为太平洋; B 为印度洋; C 为大西洋; D 为北冰洋 。 世界上最大的大洋是太平洋 A,最小的大洋是北冰洋 D。 答案: A。 9.意为 “ 阳光灼热的大陆 ” 的大洲是() A. B. C. D. 解析: 赤道横穿非洲大陆中部,大部分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热带气候为主,以赤道为中心,南北对称 。 非洲的全称是阿非利加洲,意思是阳光灼热的地方 。 答案: B。 10

8、. 四个大洲中,面积最大的是() A. B. C. D. 解析: 地球上的海洋,被陆地穿插分割,形成彼此相连的四个大洋和七个大洲 。 读图可知: 为大洋洲、 为南极洲、 为北美洲、 为南美洲,其中面积最大的是 北美洲 。 答案: C。 11. 与 两大洲之间的分界线是() A.白令海峡 B.巴拿马运河 C.苏伊士运河 D.麦哲伦海峡 解析: 读图可得, 是欧洲, 是非洲, 是亚洲, 是大洋洲, 是南极洲, 是北美洲, 是南美洲 。 白令海峡是亚洲与北美洲的分界线,巴拿马运河是北美洲和南美洲的分界线,苏伊士运河是亚洲与非洲的分界线,麦哲伦海峡不是洲界线 。 答案: B。 如图是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示

9、意图,读图回答 12 15 题 。 12.划分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主要依据是() A.气候、地貌 B.气候、植被 C.植被、土壤 D.土壤、地貌 解析: 我国幅员辽阔,自然环境复杂多样,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理区域 。 在中国地图上,把秦岭淮河线、 400 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和青藏高原边缘线这三条重要的地理界线结合起来,并根据实际情况作一定的调整,就把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即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 400 毫米年等降水量线是西北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分界线,确定的主导因素是夏季风 。 秦岭淮河线是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分界线,该线与我国 1 月 0 等温线和 800 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基本

10、吻合,该线的南北在气温和降水方面存在明显差异,确定该线的主导因素是气候 。 青藏高原边缘线 是青藏地区与其他三个区域的分界线,该线与我国地势第一、二级阶梯界线基本吻合,由于青藏地区以高原为主,地势高,平均海拔在 4000 米以上,形成了独特的高原气候区,界线 c 确定的主导因素是地形 。 答案: A。 13.C 与 D 区域的界线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其地理意义表现有() A.为 7 月 0 等温线经过的地区 B.是长江水系和淮河水系的分水岭 C.为 1000 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区 D.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 解析: 秦岭、淮河一线的意义主要是:四大区域中南方与北方地区

11、的分界线;一月份 0 等温线通过的地方; 800mm 等降水线通过的地方;温度带中暖温带与亚热带分界线;干湿地区中湿润区与半湿润区分界线;河流有冰期与无冰期的分界线;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与温带落叶阔叶林的分界线;水田与旱地的分界线等 。 读图可得, A 是西北地区, B 是青藏地区, C 是北方地区, D 是南方地区,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的分界线是秦岭、淮河一线,该界线是一月份 0 等温线通过的地方,是 800mm 等降水线通过的地方,是长江水系与黄河水系的分水岭,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选项 ABC 叙述错误,不符合题意 。 答案: D。 14.“ 我 的家乡气候湿热,风光秀美,独

12、特的傣家文化,是全国著名的旅游区 。 ” 这是小明对家乡的描述 。 则小明的家乡位于四大地理区域的() A.A B.B C.C D.D 解析: 我国可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 读图可知: A 为西北地区,环境特征为干旱; B 为青藏地区,环境特征为高寒; C 为北方地区,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 D 为南方地区,夏季湿热,冬季温暖 。 答案: D。 15.“ 我的家乡地形平坦,一望无际,水草丰茂,以生产三河马和三河牛而闻名 。 ” 这是小敏对家乡的描述 。 则小敏的家乡位于四大地理区域的() A.A B.B C.C D.D 解析: 在中国地图上,把秦岭淮

13、河一线、 400 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和青藏高原边缘线(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脉)这三条重要的地理界线结合起来,并根据实际情况作一定的调整,就把我国划分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 读图可得, A 是西北地区, B是青藏地区, C 是北方地区, D 是南方地区 。 地形平坦,一望无际,水草丰茂,以生产三河马和三河牛而闻名描述的是内蒙古自治区的景观,该省区位于西北地区 。 答案: A。 如图是板块构造示意图,读图回答 16 17 题 。 16.有关 2008年 5月 12日 14时 28分,我国四川省汶川县发生里氏 8.0级特大地震的成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地处亚欧板块与非洲

14、板块交界地带 B.地处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地带 C.地处美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地带 D.地处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地带 解析: 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是地震的高发区 。 我国四川省汶川县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地带,故容易发生地震 。 答案: D。 17.南美洲有世界上最长的安第斯山脉,它是由() A.非洲板块与美洲板块 挤压而成 B.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挤压而成 C.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挤压而成 D.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挤压而成 解析: 地质学家经过长期的研究,提出了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全球由六大板块组成,一般来说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 。

15、六大板块的名称是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 。 南美洲有世界上最长的安第斯山脉,它是由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 。 答案: C。 如图 1 是黄河干流泥沙沿途的变化图,如图 2 是济南多年平均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图 。 读图回答 18 20 题 。 18.“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 ” 诗中的海是指() A.东海 B.南海 C.黄海 D.渤海 解析: 中国是世界上重要的海洋大国 。 大陆海岸线长达 1.8 万多千米,从北到南,濒临的海洋依次是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它们都是太平洋的边缘部分 。 台湾岛东海岸直接面临太平洋 。 黄河发源于巴

16、颜喀拉山,注入渤海 。 故诗句中的 “ 海 ” 是指渤海 。 答案: D。 19.黄河水有 “ 一碗水,半碗沙 ” 之说,其泥沙主要来自() A.青藏高原 B.华北平原 C.黄土高原 D.内蒙古高原 解析: 黄河以泥沙多而闻名 。 古籍中常以 “ 河水一石,其泥六斗 ” 及 “ 黄河斗水,泥居其七 ”等来描述黄河的多沙状况,民间也有 “ 跳进黄河洗不清 ” 的说法 。 黄河含沙量之高,在世界河流中是绝无仅有的 。 黄河中游穿行于土质疏松的黄土高原,有无定河、汾河、渭河等支流汇入,随着流量的不断增加,河水的含沙量也急剧上升 。 进入黄河的泥沙近 90%来自于中游流域 。 答案: C。 20.黄河

17、下游地区春旱严重,其自然原因是春季期间() 降水很少 气温回升快 水污染严重 作物需水量很大 。 A. B. C. D. 解析: 干旱是对我国农业生产影响最大、最常见且分布范围最广的一种自然灾害 。 在我国,不仅降水稀少的西北地区旱情严重,而且在东部季风区亦常出现旱灾 。 旱灾一年四季都可出现 。 春旱出现在北方广大地区和华南沿海、西南地区,以华北地区尤为严重 。 这是因为暖湿的夏季风尚未来临,降水稀少,同时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加剧了旱情 。 答案: A。 如图是塔里木盆地的绿洲、城镇和交通线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 21 23 题 。 21.影响该地区城市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A.交通、气候 B

18、.水源、地形 C.地形、气候 D.军事、水源 解析: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位于中国西北边陲,土地面积约 166 万千米 2,约占中国陆地总面积的 1/6,是中国陆地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区域单位 。 新疆气候干旱,缺少灌溉水源就不可能发展农业 。 在天山山麓及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的边缘地带,依靠高山冰雪融水的灌溉,分布着较多的绿洲农业区,新疆的城市、人口和交通主要分布在这里 。 答案: B。 22.图中有两条纵贯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公路,其修建的原因最可能是() A.地形平坦 B.水源充足 C.油气资源丰富 D.城市、人口分布多 解析: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位于中国西北边陲,土地面积约 166 万千米 2,

19、约占中国陆地总面积的 1/6,是中国陆地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区域单位 。 塔里木盆地之中有一个一望无际的大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面积达 33.76 万平方千米,降水极为稀少 。 沙漠地下蕴藏着相当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 。 有位科学家曾这样比喻过:塔克拉玛干表面是无边无际的流沙,地下是无穷无尽的油海 。 如今,有许多条公路深入大漠腹地,在沙漠中建成了我国新兴的石油工业基地 。 答案: C。 23.西气东输工程的实施为东部地区带来的好处有() 能够缓解能源供应紧张局面 可以优化能源结构,提高环境质量 能够使天然气资源得到大规模开发,增加财政收入 可以带动其他相关行业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 。 A. B

20、. C. D. 解析: 西气东输工的实施,为西部大开发、将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创造了条件,对推动和加快新疆及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 对东部地区的好处是缓解东部地区能源短缺问题;天然气是清洁能源,对东部地区环境改善十分有益 。 西气东输工程的实施为东部地区带来的好处有:能够缓解能源供应紧张局面,可以优化能源结构,提高环境质量,对西部地区的好处是能够使天然气资源得到大规模开发,增加财政收入,可以带动其他相关行业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 。 答案: A。 如图是我国某地地形剖面图,读图回答 24 26 题 。 24.四地对应的地形区,正确的是() A.甲 黄土高原 B.乙 太

21、行山 C.丙 华北平原 D.丁 长白山 解析: 会识图是解题的关键 。 通过图中的信息可知,该地为我国的东北地区,所以以上四个答案中,只有丁长白山是正确答案 。 答案: D。 25.甲地区的年降水量比丁地区少,其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A.海陆位置 B.纬度位置 C.经度位置 D.地形因素 解析: 读图可得,甲地区距离海洋较远,乙地区距离海洋较近,甲地区的年降水量比丁地区少,其主要的影响因素是海陆位置 。 甲地区的年降水量比丁地区少,其主要的影响因素是海陆位置,甲比乙距离海洋远 。 答案: A。 26.乙地区的积温比丙地区低,其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A.纬度位置 B.季风环流 C.地形因素 D.

22、海陆位置 解析: 影响气温高低的因素有纬度因素、地形因素、海陆分布等 。 乙地区的积温比丙地区低,其主要的影响因素是地形因素,乙地区海拔高,丙地区海拔低 。 答案: C。 如图 1、是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图中等高距为 50 米, AB 段为河流 。 读图 1、图 2 回答 2730 题 。 27.图中河流的大致流向为() A.由东向南流 B.由南向东流 C.由南向北再向东流 D.由东向西再向南流 解析: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则为山顶;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则为盆地;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山谷

23、容易形成河流 。 在没有特殊标记的地图上,根据 “ 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 判定方向,由图中等高线可判断,AB 段河流的流向大致为由南向北再向东流;结合选项 。 答案: C。 28.AB 河段的图上距离为 5 厘米,则实际距离是() A.50 米 B.100 米 C.250 米 D.500 米 解析: 根据比例尺的意义,知道在图上是 1 厘米的距离, 实际距离是 5000 厘米,现在知道图上距离是 5 厘米,根据整数乘法的意义,即可求出实际距离是多少 。 50005=25000 (厘米); 25000 厘米 =250 米 。 答案: C。 29.某观测者测得山顶的气温为 3 ,则图中最低气温接

24、近() A.0.9 B.1.7 C.2.2 D.3 解析: 气温是指大气的冷热程度 。 影响气温的因素主要有纬度因素、海陆因素和地形因素 。在山地,气温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降低 。 据观测,大致海拔每升高 100 米,气温约下降 0.6 。 根据在山地,大致海拔每升高 100 米,气温约下降 0.6 。 山顶的海拔最高,气温应最低,即图中最低气温接近 3 。 故选项 D 符合题意 。 答案: D。 30.图 2 是图 1 中 O 地一段等高线地形图,实线为等高线,虚线为泥石流路线,游客此时正好位于 O 地,则其正确的逃生路线是() A. B. C. D. 解析: 泥石流发生时,应沿着与泥石流运动大

25、致垂直的方向往高出爬 。 从图可以看出, 线与泥石流运动方向大致垂直,且向海拔高处延伸 。 故选项 B 符合题意 。 答案: B。 二、综合题 。 本大题共 5 小题,共 40 分 。 31.( 11 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 材料一 : 如图是 2013 年春我国部分地区发生严重干旱示意图 。 材料二 : 我国部分省区人口密度比较表 省 区 江苏 山东 新疆 西藏 人口密度(人 /平方千米) 740 600 12 2 (1)图示重旱的主要省(区)是 _。 A.陕西、广西、湖南 B.云南、贵州、四川 C.云南、贵州、湖南 D.陕西、四川、广西 (2)材料二说明我国的人口分布特点是 _。

26、(3)我国地域辽阔,自然环境复杂多样,自然灾害种类多、分布广 。 如江西因暴雨引发洪涝、台风 “ 海葵 ” 登陆浙江绍兴、寒潮入侵内蒙古呼伦贝尔、甘肃舟曲遭受泥石流重创 。 请把上述四省、区的简称,填在图 11 中对应的省、区位置 。 (注意:不能跨省、区界限,) 解析: 我国共有 34 个省级行政单位,包括 23 个省、 5 个自治区、 4 个直辖市和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 。 北京是我们伟大祖国的首都 。 (1)结合图例,可知图示重旱的主要省(区)是云南、贵州、四川 。 (2)中国人口地区分布不均 。 一般来说,以黑河腾冲线为界,东部地区人口多,西部地区人口少 。 (3)江西省简称赣、内

27、蒙古自治区简称内蒙古、甘肃省 简称甘或陇、浙江省简称浙 。 答案: (1)B (2)东多西少、分布很不均匀 (3) 32.( 6 分)如图中阴影部分为我国 “ 三江源自然保护区 ”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 (1)三江源地区是 _、 _、 _的源区, 被荣誉为 “ 中华水塔 ” 。 (2)从日照和温差等条件,分析雅鲁藏布江谷地农产品品质优良的原因 。 解析: (1)三江源地区被誉为 “ 中华水塔 ” ,它是长江、黄河和澜沧江上游最主要水涵养区; (2)青藏高原气候高寒,农业主要分布在地势较低的湟水谷地、雅鲁藏布江谷地也就是藏南谷地 。 它们相对青藏高原的其他地区来说,主要有晴天多、日照时间长、太

28、阳能丰富、地势平坦、水源较为充足等优势条件,单位面积产量较高 。 答案: (1)长江 黄河 澜沧江 (2)雅鲁藏布江谷地日照时间长,有利于作物的光合作用;气温低,作物的生长期长;昼夜温差大,有利于作物养分和糖分的积累 。 33.( 7 分)如图中的三个不同的区域是我国主要的商品粮基地 。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 (1)三地中建有著名水利工程都江堰的是 C 地,有 “ 鱼米之乡 ” 之称的是 B 地,分布着亚洲最大的淡水湿地的是 A 地 。 (2)简要分析三地农业生产共同的自然条件 。(提示:从地形、土壤、气候、水源等方面回答,) 解析: (1)读图可知, A 是三江平原; B 是长江中下游平原;

29、 C 是成都平原;我国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 都江堰,位于成都平原 C;长江中下游平原 B 地势低平、湖泊众多、河渠稠密、水田连片,是我国著名的 “ 鱼米之乡 ” 和 “ 水乡 ” ;三江平原 A 因河流纵横,沼泽遍布,林木茂密,被列入国际湿地保护名录; (2)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势平坦;气候高温多雨,有利于作物生长;降水多,水源充足;土壤肥沃;三江平原地形平坦、平原面积广,黑土广布且肥 沃;温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土地后备资源丰富,大量湿地分布 。 成都平原地形平坦、热量充足 冬季北部秦岭的阻挡,冬季风影响较弱,同时盆地不利于散热;雨热同期(亚热带季风气候);土壤肥沃 紫色土; 故三

30、地农业生产共同的自然条件是: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气候湿润,雨热同期;水源充足,灌溉便利 。 答案: (1)C B A (2)三地均为冲积平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气候湿润,雨热同期;水源充足,灌溉便利 。 34.( 6 分)如图中两条经纬线之间的间距相等,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 (1)写出甲地的纬度 _,丁地的经度 _。 (2)丙地位于乙地的 _方向 。 (3)乙、丁两地之间的距离大约是 _千米 。 (4)地球自转一周,甲、乙、丙三地中经过距离最长的是 _。 (5)甲、乙、丙三地中,既位于西半球又位于热带的是 _。 解析: (1)根据图中 10E (东经)与 10W (西经)可知,乙所在地经度是

31、 0 ,以西为西经,以东为东经,且面向东时,左是北,右是南,由此判定方向(如图): 因此可判断,甲位于赤道以南,是南纬,用符号 S 表示,丁地位于 0 经线以西,是西经,用符号 W 表示,故甲地的纬度是 60S ,丁地的经度是 20W 。 (2)根据 (1)题判断方向的方法,读图可知,图中丙地位于乙地的西南方向 。 (3)读图可知,乙、丁两地所跨经度为 20 (占 360 的 ),且乙、丁两地位于赤道( 0纬线),赤道的长度是 40000 千米,因此乙、丁两地之间的距离等于: 40000 千米 2222千米 。 (4)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从赤道向两极,纬线逐渐缩短,因此,地球自转一周,从赤道向

32、两极经过距离越来越短,故 地球自转一周,甲、乙、丙三地中经过距离最长的是乙地 。 (5)东西半球分界线是 20W 和 160E 组成的经线圈, 20W 以东、 160E 以西为东半球,20W 以西、 160E 以东为西半球,读图可知,位于西半球的是丙地;热带的纬度范围是23.5N 23.5S ,位于热带的有乙、丙、丁 。 答案: (1)60S 20W (2)西南 (3)2222 (4)乙 (5)丙 35.( 10 分)读表格及如图,回答下列问题 。 地点 海拔( m) 4 2895 l288 1302 2261 23 12 年降水量( mm) 559 966 61 1536 372 2045

33、975 年均温( ) 12.2 6.6 11.7 17.2 5.5 24.1 24.3 (1)说出 、 两地年均温的差异,并分析原因 _。 (2) 、 两地纬度接近,但年降水量差异较大,请分析原因_。 (3) 地的年降水量、年均温都远高于 地,请分析原因_。 (4) 、 两地海拔、年均温都接近,但降水量差异较大,请分析原因 。 解析: 影响气候的因素有纬度因素、地形因素、海陆因素和人类的活动等,其中纬度因素是亚洲气候最主要的因素 。 (1)图中 地的年均温大于 地,其原因是:虽然 地纬度较 地稍低,但其地势较高,故 地年均温低于 地 。 (2) 、 两地纬度接近,但年降 水量差异较大,其原因是

34、 地地处我国西北内陆,远离海洋,水汽来源少,故年降水量小于 地 。 (3) 地的年降水量、年均温都远高于 地,其原因是: 地地处我国西南,由于季风和位置、地形的影响,既可接受东南季风带来的太平洋水汽,也可接受西南季风带来的印度洋水汽, 地位于内陆,水汽来源少,所以 地年降水量远高于 地; 地的纬度较 地低,获得的太阳光热多,所以 地年均温远高于 地 。 (4) 、 两地海拔、年均温都接近,但降水量差异较大,其原因是: 地位于面向太平洋的山地的迎风坡,降水量较大, 地位于山地的背风坡,故降水量大大降低 。 答案: (1) 地的年均温大于 地;虽然 地纬度较 地稍低,但其地势较高,故 地年均温低于 地 (2) 地地处我国西北内陆,远离海洋,水汽来源少,故年降水量小于 地 (3) 地地处我国西南,由于季风和位置、地形的影响,既可接受东南季风带来的太平洋水汽,也可接受西南季风带来的印度洋水汽, 地位于内陆,水汽来源少,所以 地年降水量远高于 地; 地的纬度较 地低,获得的太阳光热多,所以 地年均温远高于 地 (4) 地位于面向太平洋的山地的迎风坡,降水量较大, 地位于山地的背风坡,故降水量大大降低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