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154及答案解析.doc

上传人:bonesoil321 文档编号:1391931 上传时间:2019-12-03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154及答案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154及答案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154及答案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154及答案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154及答案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考研政治-154 及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21,分数:52.50)1.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_(分数:2.50)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B.哲学基本问题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问题D.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2.在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唯心主义在哲学的各个领域都曾受到过致命的批判和打击,唯独在历史观方面一直处于统治地位。唯物史观的创立最终将唯心主义从它的“最后避难所”中驱逐出去,其根本的原因是唯物史观承认_(分数:2.50)A.社会内部矛盾推动社会发展B.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C.社会历史发展是有规律的D.社会历史规律是可知的3.判断唯物史观和

2、唯心主义的分水岭是_(分数:2.50)A.把实践当作物质性的活动B.是否强调人的主体性C.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上D.从实践出发去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4.社会存在中决定性的力量是_(分数:2.50)A.生产方式B.人口因素C.生产力D.生产关系5.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最突出的表现是_(分数:2.50)A.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平衡性B.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的反作用C.社会意识内部各种形式之间的相互影响及其各自具有的历史继承性D.社会意识可以自成体系6.人类发展的基本规律是_(分数:2.50)A.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B.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关系问题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

3、运动的规律D.社会运动与社会形态关系问题7.马克思说:“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这一论断所揭示的是_(分数:2.50)A.生产工具是决定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B.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C.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D.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8.判断一种生产关系是否优越的标准,在于这种生产关系_(分数:2.50)A.是否适合上层建筑的需要B.是否适合经济基础的要求C.是否符合人民的意愿D.是否适合生产力发展9.在生产关系中,最基本的是_(分数:2.50)A.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B.人们在再生产的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C.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关系D.产品分配关系10.经济基础与上

4、层建筑矛盾运动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另一个基本规律。经济基础是指_(分数:2.50)A.生产关系的总和B.生产力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D.物质资料生产方式11.上层建筑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以及相应的制度、组织和设施。上层建筑_(分数:2.50)A.属于社会意识B.属于社会存在C.属于生产关系D.既有属于社会意识的部分,也有属于社会存在的部分12.在上层建筑中,居于主导地位的是_(分数:2.50)A.社会意识形态B.生产力C.人民群众D.政治上层建筑13.在上层建筑中,核心是_(分数:2.50)A.社会意识形态B.政党C.暴力机关D.国家政权14.恩格斯说:“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

5、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纷繁芜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这句话所揭示的哲理是_(分数:2.50)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B.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C.生产方式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D.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15.在社会基本矛盾中,最基本的矛盾是_(分数:2.50)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B.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C.观念上层建筑与政治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D.阶级斗争16.列宁指出:“世界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不仅

6、丝毫不排斥个别发展阶段在发展的形式和顺序上表现的特殊性,反而是以此为前提的。”该论断揭示了_(分数:2.50)A.社会形态的更替是必然性和人们的历史选择性的统一B.社会形态的更替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C.社会形态的更替是统一性和多样性的统一D.社会形态的更替是主观性和客观性的统一17.列宁说:“设想世界历史会一帆风顺、按部就班地向前发展,不会有时出现大幅度的跃退,那是不辩证的,不科学的,在理论上是不正确的。”该论断表明_(分数:2.50)A.社会形态的更替是必然性和人们的历史选择性的统一B.社会形态的更替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C.社会形态的更替是统一性和多样性的统一D.社会形态的更替是主观性和

7、客观性的统一18.社会发展的主体选择是在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决定论意义下的选择,即每一时代的历史主体都是在既定的生产力情况下进行进一步的历史创造的。历史主体选择的可能性空间并不是随意性现象,也并不只是单纯必然性或单纯偶然性的重要作用,一个民族进行历史选择的直接动机是_(分数:2.50)A.民族利益B.民族交往C.对历史必然性的把握D.对本民族特点的把握19.对立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是_(分数:2.50)A.阶级斗争B.生产力C.生产关系D.社会基本矛盾20.群众观点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观点,其理论基础是_(分数:2.50)A.唯物论B.辩证法C.认识论D.唯物史观21.人的现实本质是_(分数:2.5

8、0)A.劳动B.具有意识C.自然属性D.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二、多项选择题(总题数:17,分数:47.50)22.恩格斯说:“人们的意识决定于人们的存在而不是相反,这个原理看来很简单,但是仔细考察一下也会立即发现,这个原理的最初结论就给一切唯心主义,甚至给最隐蔽的唯心主义当头一棒。关于一切历史的东西的全部传统的和习惯的观点都被这个原理否定了。”以上论断告诉我们_(分数:2.50)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或者相反,其实是一件简单的事情B.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C.对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的看法不同,是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根本分歧D.在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唯心史观占据

9、历史观领域的统治地位23.社会存在也称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主要包括_(分数:2.50)A.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及生产方式B.人口因素C.地理环境D.上层建筑24.下列事物中,属于马克思主义“社会存在”范畴的有_(分数:2.50)A.人们的物质生产实践活动B.人们在实践活动中所利用的自然资源C.人们在物质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生产关系D.从事社会实践的人25.社会意识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意识具有复杂的结构,可以从不同角度将其划分为_(分数:2.50)A.个人意识和群体意识B.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式C.社会意识形态和非上层建筑意识形式D.正确的社会意识和错误的社

10、会意识26.属于上层建筑的社会意识形式称为社会意识形态,主要包括_(分数:2.50)A.语言学B.宗教C.道德D.政治法律思想27.社会意识以理论、观念、心理等形式反映社会存在。这是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依赖性,但社会意识又有其相对独立性,即它在反映社会存在的同时,还有自己特有的发展形式和规律,表现在_(分数:2.50)A.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平衡性B.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的反作用C.社会意识内部各种形式之间的相互影响及其各自具有的历史继承性D.社会意识可以自成体系28.“经济上落后的国家在哲学上仍然能够演奏第一小提琴。”18 世纪的法国对英国来说是如此,后来的德国对英法两国来说也是如

11、此。这表明_(分数:2.50)A.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B.社会意识的发展不依赖于社会经济的发展C.社会意识的发展同经济的发展并不是完全对应的D.社会意识的发展同经济的发展水平具有不平衡性29.生产力具有复杂的系统结构。其基本要素包括_(分数:2.50)A.劳动资料B.劳动对象C.劳动者D.科学技术30.生产关系是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政治关系、家庭关系、宗教关系等其他社会关系,都受生产关系的支配和制约。狭义的生产关系包括_(分数:2.50)A.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B.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C.产品分配关系D.阶级关系31.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既有依赖性,也有

12、相对独立性。二者之间的矛盾具体表现在_(分数:2.50)A.新建立起来的上层建筑不能完全适应经济基础的要求B.已经建立起来的上层建筑会产生脱离经济基础的倾向C.上层建筑的变化会落后于经济基础的变化D.上层建筑会无视生产力发展的要求而维护陈旧的经济基础32.社会形态是关于社会运动的具体形式,是指_(分数:2.50)A.社会制度B.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体C.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统一体D.社会的经济形态、政治形态和意识形态33.矛盾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动力,社会领域也不例外。在社会生活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矛盾,其地位和作用各不相同。从社会领域中矛盾的地位和作用来看,社会矛盾有基本矛盾和非基本矛盾之分。

13、社会基本矛盾是指_(分数:2.50)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B.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的矛盾C.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D.社会形态和社会制度的矛盾34.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规定并反映了社会的基本结构的性质和 基本面貌,涉及社会的基本领域,囊括社会结构的主要方面。社会基本结构包括_(分数:3.50)A.经济结构B.政治结构C.文化结构D.观念结构35.科学技术特别是科学技术革命是“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力量”,表现在_(分数:3.50)A.对生产方式产生了深刻的影响B.改变了生产力的构成要素C.对生活方式产生了巨大影响D.促进了思维方式的变革36.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创

14、造历史,是因为_(分数:3.50)A.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B.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C.人民群众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D.人民群众是社会发展的动力37.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就是说_(分数:3.50)A.人的本质不是天生就具有的B.人的本质不是从所有个体身上抽象出来的共性C.人的本质是具体的、历史的D.人的本质是永恒不变的38.主张人民群众创造历史,并不否认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但是要区分普通个人和历史人物,这是因为_(分数:3.50)A.人人都是历史的创造者B.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存在着差别C.历史人物对社会历史发展有巨

15、大的推动作用D.历史人物对历史发展有深刻的影响考研政治-154 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21,分数:52.50)1.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_(分数:2.50)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B.哲学基本问题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问题D.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解析:解析 考查的知识点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属于知识再现型试题。 A、B 两项是同一个意思,哲学的基本问题就是思维(物质)和存在(意识)的关系问题,表现在社会历史领域,就是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2.在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唯心主义在哲学的各个领域都曾受到过致命的批判和打击,唯独在

16、历史观方面一直处于统治地位。唯物史观的创立最终将唯心主义从它的“最后避难所”中驱逐出去,其根本的原因是唯物史观承认_(分数:2.50)A.社会内部矛盾推动社会发展B.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C.社会历史发展是有规律的D.社会历史规律是可知的解析:解析 考查的知识点是:区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依据。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历史观的基本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深刻地揭示了社会生活的实践本质,从而唯物地、辩证地解决了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B 选项。3.判断唯物史观和唯心主义的分水岭是_(分数:2.50)A.把实践当作物质性的活动B.是否强调人的主体性C.是否始终站在

17、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上 D.从实践出发去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解析:解析 考查的知识点是:马克思主义的鲜明政治立场。 “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上,是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4.社会存在中决定性的力量是_(分数:2.50)A.生产方式 B.人口因素C.生产力D.生产关系解析:解析 考查的知识点是:社会存在的决定性力量。 社会存在包括生产方式、人口因素和地理环境,其中物质生产活动及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人类其他一切活动的首要前提,它决定着社会的结构、性质和面貌,制约着人们的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等全部社会生活,也决定了整个社会历史的变化发展。生产方式包

18、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不能单独选 C,或单独选 D。5.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最突出的表现是_(分数:2.50)A.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平衡性B.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的反作用 C.社会意识内部各种形式之间的相互影响及其各自具有的历史继承性D.社会意识可以自成体系解析:解析 考查的知识点是:社会意识独立性的表现。 A、B、C 三项都是表现,最突出的表现是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的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反映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对社会发展起着积极的推进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不符合社会发展的规律,对社会发展起着阻碍的作用。6.人类发展的基本规律是_(分数:2.50)A.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

19、题B.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关系问题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 D.社会运动与社会形态关系问题解析:解析 考查的知识点是:人类发展的基本规律,属于知识再现型试题。7.马克思说:“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这一论断所揭示的是_(分数:2.50)A.生产工具是决定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B.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C.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D.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解析:解析 考查的知识点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在题干中,“手推磨”“蒸汽磨”实际上是指两种生产力;“封建主的社会”“工业资本家的社会”是指两种生产关系,连起来的意思是:有什么样的生产力,就有什么样的生产关

20、系。故 B 项符合题意。决定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社会基本矛盾,故 A 项本身为错误的表述。CD 项本身为正确,但与题干设问无关。8.判断一种生产关系是否优越的标准,在于这种生产关系_(分数:2.50)A.是否适合上层建筑的需要B.是否适合经济基础的要求C.是否符合人民的意愿D.是否适合生产力发展 解析:解析 考查的知识点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辩证统一关系。其中生产力是生产方式的内容,生产关系是生产方式的形式。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归根到底由生产力决定。所以,判断一种生产关系是否优越的标准,在于这种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是否适合、是否能够推动生产力发展。这也就是所谓的“生产力

21、标准”。9.在生产关系中,最基本的是_(分数:2.50)A.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B.人们在再生产的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C.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关系 D.产品分配关系解析:解析 考查的知识点是:生产关系中的最基本关系。 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关系是最基本的,它是人们进行物质资料生产的前提,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关系在很大程度上是由这种前提决定的,它是区分不同生产方式、判定社会经济结构性质的客观依据。10.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另一个基本规律。经济基础是指_(分数:2.50)A.生产关系的总和 B.生产力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D.物质资料生产方式解析:解析 考查的知识点是:经济基础的

22、含义。 经济基础是指由社会一定发展阶段的生产力所决定的生产关系的总和,所以经济基础是生产关系不是生产力,也不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结合,所以 B、C 都是错误的,D 项物质资料生产方式和 C 项是一个意思,物质资料生产方式就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需要注意的是在一定社会内部往往存在多种生产关系,只有与当时生产力相匹配的生产关系总和才是经济基础,经济基础决定一个社会的性质。11.上层建筑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以及相应的制度、组织和设施。上层建筑_(分数:2.50)A.属于社会意识B.属于社会存在C.属于生产关系D.既有属于社会意识的部分,也有属于社会存在的部分 解析:解析 考查的知识点是:

23、上层建筑的性质。 上层建筑中的观念上层建筑,又称社会意识形态,属于社会意识,而政治上层建筑中国家政权机构、政党、军队、警察、法庭、监狱等又属于社会存在,所以 D 项正确。12.在上层建筑中,居于主导地位的是_(分数:2.50)A.社会意识形态B.生产力C.人民群众D.政治上层建筑 解析:解析 考查的知识点是:上层建筑的主导。 政治上层建筑是在一定意识形态指导下建立起来的,但它一旦形成,就成为一种现实的力量,影响并制约人们的思想理论观点,成为主导。13.在上层建筑中,核心是_(分数:2.50)A.社会意识形态B.政党C.暴力机关D.国家政权 解析:解析 考查的知识点是:上层建筑的核心,核心是国家

24、政权。14.恩格斯说:“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纷繁芜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这句话所揭示的哲理是_(分数:2.50)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B.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C.生产方式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D.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解析:解析 考查的知识点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生产方式即物质生产活动,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体。它是构成社会存在的决定性因素,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是人类社会

25、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人类其他一切活动如政治、科学、艺术、宗教活动的前提。ABD 项本身均为正确论断,但与题干的设问无关。15.在社会基本矛盾中,最基本的矛盾是_(分数:2.50)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B.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C.观念上层建筑与政治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D.阶级斗争解析:解析 考查的知识点是:社会基本矛盾。 在社会基本矛盾中,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更为基本。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当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时,生产力就要求变革或改变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实际上就是占据支配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所以经济基础就会随之变化,就会同原有的上层建筑发生矛盾,并要求改变旧的上层建筑。所以最

26、基本的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16.列宁指出:“世界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不仅丝毫不排斥个别发展阶段在发展的形式和顺序上表现的特殊性,反而是以此为前提的。”该论断揭示了_(分数:2.50)A.社会形态的更替是必然性和人们的历史选择性的统一B.社会形态的更替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C.社会形态的更替是统一性和多样性的统一 D.社会形态的更替是主观性和客观性的统一解析:解析 考查的知识点是:社会形态更替的一般规律及特殊形式。 包括统一性和多样性、必然性和历史选择性、前进性和曲折性等方面。由题目中的“一般规律”和“特殊性”可知,要说明的是统一性和多样性的关系,因此 C 项符合。AB 选项虽然是正确

27、表述,但与题目无关。D 项不是马克思主义的观点。17.列宁说:“设想世界历史会一帆风顺、按部就班地向前发展,不会有时出现大幅度的跃退,那是不辩证的,不科学的,在理论上是不正确的。”该论断表明_(分数:2.50)A.社会形态的更替是必然性和人们的历史选择性的统一B.社会形态的更替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C.社会形态的更替是统一性和多样性的统一D.社会形态的更替是主观性和客观性的统一解析:解析 考查的知识点是:社会形态更替的前进性和曲折性。 题干中的“发展”,是前进性的意思;题干中的“跃退”,是曲折性的意思。故 B 项切合题干的设问。18.社会发展的主体选择是在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决定论意义下的选择,

28、即每一时代的历史主体都是在既定的生产力情况下进行进一步的历史创造的。历史主体选择的可能性空间并不是随意性现象,也并不只是单纯必然性或单纯偶然性的重要作用,一个民族进行历史选择的直接动机是_(分数:2.50)A.民族利益 B.民族交往C.对历史必然性的把握D.对本民族特点的把握解析:解析 考查的知识点是:社会发展过程中主体选择性。 一个民族之所以作出这种或那种选择,有其特定的原因:一是取决于民族利益。二是取决于交往。三是取决于对历史必然性以及本民族特点的把握程度。这其中民族利益是一个民族进行历史选择的直接动机。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A 选项。19.对立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是_(分数:2.50)A

29、.阶级斗争 B.生产力C.生产关系D.社会基本矛盾解析:解析 考查的知识点是:对立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社会基本矛盾是所有社会发展的动力,对立社会就是阶级社会,其发展的直接动力是阶级斗争,阶级斗争是社会基本矛盾在阶级社会中的表现。20.群众观点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观点,其理论基础是_(分数:2.50)A.唯物论B.辩证法C.认识论D.唯物史观 解析:解析 考查的知识点是:群众观点的理论基础。 唯物史观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原理,是无产阶级政党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理论基础。因此选项D 唯物史观是正确的答案。21.人的现实本质是_(分数:2.50)A.劳动B.具有意识C.自然属性D.一切社会关

30、系的总和 解析:解析 考查的知识点是:人的现实本质。 人的现实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劳动是人类的本质活动,不是人的现实本质。人的本质属性是社会属性,不是自然属性。二、多项选择题(总题数:17,分数:47.50)22.恩格斯说:“人们的意识决定于人们的存在而不是相反,这个原理看来很简单,但是仔细考察一下也会立即发现,这个原理的最初结论就给一切唯心主义,甚至给最隐蔽的唯心主义当头一棒。关于一切历史的东西的全部传统的和习惯的观点都被这个原理否定了。”以上论断告诉我们_(分数:2.50)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或者相反,其实是一件简单的事情B.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31、C.对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的看法不同,是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根本分歧 D.在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唯心史观占据历史观领域的统治地位 解析:解析 考查的知识点是: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关系问题。 对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关系的不同回答是区分二者的标准,决定了对历史观其他问题的看法,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因此 B、C 项是正确的。题目中“关于一切历史的东西的全部传统的和习惯的观点”这一表述,说明唯心史观曾经占据统治地位,因此 D 项可选。A 项本身是错误的表述,也违背题干的意思。因此本题的答案是 BCD。23.社会存在也称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主要包括_(分数:2.50)A.物质生活

32、资料的生产及生产方式 B.人口因素 C.地理环境 D.上层建筑解析:解析 考查的知识点是:社会存在的构成,属于知识再现型试题。 D 项错误,上层建筑中有一部分属于社会意识,即作为观念上层建筑的意识形式,也叫社会意识形态,包括政治、法律、思想、道德、艺术、宗教、哲学等。24.下列事物中,属于马克思主义“社会存在”范畴的有_(分数:2.50)A.人们的物质生产实践活动 B.人们在实践活动中所利用的自然资源 C.人们在物质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生产关系 D.从事社会实践的人 解析:解析 考查的知识点是:社会存在的内涵。 社会存在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主要包括人的物质生产活动,以及在这一活动中所形成的生产

33、力、生产关系,还包括人口因素和自然环境等。因此,本题的 ABCD 都是正确选项。25.社会意识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意识具有复杂的结构,可以从不同角度将其划分为_(分数:2.50)A.个人意识和群体意识 B.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式 C.社会意识形态和非上层建筑意识形式 D.正确的社会意识和错误的社会意识解析:解析 考查的知识点是:社会意识的划分,属于知识再现型试题。 C 项中的社会意识形态就是作为上层建筑的意识形式。D 项错误,没有这种划分方式。26.属于上层建筑的社会意识形式称为社会意识形态,主要包括_(分数:2.50)A.语言学B.宗教 C.道德 D.政治法律思想 解

34、析:解析 考查的知识点是:社会意识形态的构成。 A 项不属于,语言学与上层建筑无关,属于中性的学术。政治、法律、思想是随着阶级和国家的出现而产生的,是最直接、最集中反映经济基础的意识形态,在意识形态中居于核心地位。道德是一定生产方式的产物,是对经济基础比较直接的反映。宗教本质上是一种“颠倒的世界观”,是自然压迫和社会压迫的产物。27.社会意识以理论、观念、心理等形式反映社会存在。这是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依赖性,但社会意识又有其相对独立性,即它在反映社会存在的同时,还有自己特有的发展形式和规律,表现在_(分数:2.50)A.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平衡性 B.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的反作用

35、C.社会意识内部各种形式之间的相互影响及其各自具有的历史继承性 D.社会意识可以自成体系解析:解析 考查的知识点是: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 D 项错误,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但还是依赖社会存在,反映社会存在,不可能自成体系。28.“经济上落后的国家在哲学上仍然能够演奏第一小提琴。”18 世纪的法国对英国来说是如此,后来的德国对英法两国来说也是如此。这表明_(分数:2.50)A.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B.社会意识的发展不依赖于社会经济的发展C.社会意识的发展同经济的发展并不是完全对应的 D.社会意识的发展同经济的发展水平具有不平衡性 解析:解析 考查的知识点是: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 选项

36、ACD 都是符合这一原理的。选项 B 夸大了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否认了社会存在对社会意识的决定性,是错误的。29.生产力具有复杂的系统结构。其基本要素包括_(分数:2.50)A.劳动资料 B.劳动对象 C.劳动者 D.科学技术 解析:解析 考查的知识点是:生产力的构成。 生产力的构成包括劳动资料,也称为劳动手段,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生产工具。生产力要素还包括劳动对象,一切自然物质都是可能的劳动对象,其中引入生产过程的部分则是现实的劳动对象。生产力的构成还包括劳动者,劳动者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只有与劳动者的创造活动结合起来,才能获得自身的生产力意义,才能变成现实的生产力。科学

37、技术也是生产力基本要素,科学技术能够应用于生产过程、渗透在生产力诸基本要素之中而转化为实际生产能力。30.生产关系是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政治关系、家庭关系、宗教关系等其他社会关系,都受生产关系的支配和制约。狭义的生产关系包括_(分数:2.50)A.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 B.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 C.产品分配关系 D.阶级关系解析:解析 考查的知识点是:狭义生产关系的组成。 D 项阶级斗争不属于狭义生产关系。31.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既有依赖性,也有相对独立性。二者之间的矛盾具体表现在_(分数:2.50)A.新建立起来的上层建筑不能完全适应经济基础的要求 B

38、.已经建立起来的上层建筑会产生脱离经济基础的倾向 C.上层建筑的变化会落后于经济基础的变化 D.上层建筑会无视生产力发展的要求而维护陈旧的经济基础 解析:解析 考查的知识点是: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是辩证统一关系。一方面,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另一方面,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尽管上层建筑归根到底由经济基础决定,但这种决定不是机械的,而是充满了复杂性。四个选项所揭示的,就是在依赖于经济基础这个大前提下,上层建筑所具有的相对独立性的具体内容。32.社会形态是关于社会运动的具体形式,是指_(分数:2.50)A.社会制度 B.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体C.经济基础与上

39、层建筑的统一体 D.社会的经济形态、政治形态和意识形态 解析:解析 考查的知识点是:社会形态的含义。 社会形态是指同生产力发展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统一体。包括经济形态、政治形态和意识形态,是三者的历史的、具体的统一。因为一定的社会形态总要以一定的社会制度形式呈现出来,所以社会制度也被视为社会形态的同义词。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体是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所以 B 项不选。33.矛盾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动力,社会领域也不例外。在社会生活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矛盾,其地位和作用各不相同。从社会领域中矛盾的地位和作用来看,社会矛盾有基本矛盾和非基本矛盾之分。社会基本矛盾是指_(分数:2.50)A

40、.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B.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的矛盾C.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D.社会形态和社会制度的矛盾解析:解析 考查的知识点是:社会基本矛盾的内容。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社会基本矛盾。这两对矛盾贯穿于人类社会发展过程的始终,并规定了社会发展过程中各种社会形态、社会制度的基本性质;制约着社会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决定社会历史的一般进程,推动社会向前发展。34.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规定并反映了社会的基本结构的性质和 基本面貌,涉及社会的基本领域,囊括社会结构的主要方面。社会基本结构包括_(分数:3.50)A.经济结构 B.政治结构

41、C.文化结构D.观念结构 解析:解析 考查的知识点是:社会基本结构的构成。 社会基本结构包括经济结构、政治结构和观念结构。经济结构是指经济关系或经济制度。政治结构是指政治上层建筑,即政治法律制度及设施和政治组织,观念结构就是观念上层建筑,也就是社会意识形态,没有文化结构这样的提法。35.科学技术特别是科学技术革命是“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力量”,表现在_(分数:3.50)A.对生产方式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B.改变了生产力的构成要素 C.对生活方式产生了巨大影响 D.促进了思维方式的变革 解析:解析 考查的知识点是:科学技术的作用。 科学技术对生产方式产生了深刻影响,最突出的表现就是改变了生产力

42、的构成要素,科技发展使生产过程自动化程度提高,使劳动者的智能迅速提高,大大改变了体力劳动者与脑力劳动者的比例,使劳动力结构向着智能化趋势发展。科学技术对生活方式产生了巨大影响,现代化的交通、通讯等手段,为人们的交往提供了方便。科学技术还促进了思维方式的变革,它扩大了人们的交往,开阔了人们的视野。36.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创造历史,是因为_(分数:3.50)A.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B.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C.人民群众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D.人民群众是社会发展的动力解析:解析 考查的知识点是:人民群众创造历史。 D 项错误,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动力。37.马克思指出:“人的本

43、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就是说_(分数:3.50)A.人的本质不是天生就具有的 B.人的本质不是从所有个体身上抽象出来的共性 C.人的本质是具体的、历史的 D.人的本质是永恒不变的解析:解析 考查的知识点是:人的本质。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属性由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构成;社会属性是人的本质即根本属性。题干中的“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与 AB 项直接对应,故可选。人的社会属性的具体内容,取决于具体的社会关系;由于社会关系是具体的历史的,因此人的本质也是具体的历史的。故 C 项可选。D 项表达了与题干相反的意思,是唯心史观的观点。38.主张人民群众创造历史,并不否认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但是要区分普通个人和历史人物,这是因为_(分数:3.50)A.人人都是历史的创造者B.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存在着差别 C.历史人物对社会历史发展有巨大的推动作用D.历史人物对历史发展有深刻的影响 解析:解析 考查的知识点是:历史人物和普通个人在历史中的作用。 A 项错误,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人既包括人民群众,也包括阶级敌人。C 项错误,对社会历史起巨大推动作用的不是历史人物,而是杰出人物,历史人物也有可能是起反面作用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大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