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考研政治-394 及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41,分数:82.00)1.人类进入 21 世纪,英国广播公司(BBC)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千年思想家”网评,名列榜首的是(分数:2.00)A.马克思B.爱因斯坦C.达尔文D.牛顿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是(分数:2.00)A.资本主义的剥削和压迫B.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C.工人罢工和起义D.工人运动得到了“农民的合唱”3.在 19 世纪三大工人运动中,集中反映工人政治要求的是(分数:2.00)A.法国里昂工人起义B.英同宪章运动C.芝加哥工人起义D.德同西里西亚
2、纺织工人起义4.提出价值规律是“一只看不见的手”是(分数:2.00)A.马克思B.亚当斯密C.大卫李嘉图D.威廉配第5.马克思恩格斯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英国古典经济学理论,这指的是(分数:2.00)A.辩证法B.历史观C.劳动价值论D.剩余价值论6.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根源在于(分数:2.00)A.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B.与时俱进C.科学性与阶级性的统一D.科学性7.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成为东西方矛盾焦点和帝国主义政治体系最薄弱环节的国家是(分数:2.00)A.德同B.奥地利C.中国D.俄国8.“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这个论断的含义
3、是(分数:2.00)A.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B.哲学的存在方式是物质C.无产阶级的存在方式是精神D.无产阶级掌握哲学就由自为阶级转变为自在阶级9.马克思把黑格尔的辩证法称为(分数:2.00)A.合理内核B.基本内核C.精髓D.核心10.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分数:2.00)A.吐故纳新B.科学严谨C.博大精深D.与时俱进1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问题”,是人们认识世界的出发点,它是指(分数:2.00)A.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B.主体与客体的关系问题C.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D.物质与运动的关系问题12.思维和存在或意识和物质、精神和自然界的关系问
4、题,包括许多相互联系的方面,恩格斯特别突出了两个重要方面,其中第一方面即思维和存在或意识和物质或精神和物质何者为第一性、何者为第二性的问题是最重要的方面。它是(分数:2.00)A.区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标准B.区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标准C.区分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标准D.区分一元论与二元论的标准13.唯物主义作为一个哲学派别,在哲学史上经历了三种形态,它们是(分数:2.00)A.古代原子论、近代原子论、现代原子论B.庸俗唯物主义、自然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C.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现代唯物主义D.朴素辩证法、唯心辩证法、唯物辩证法14.一切唯心主义都认为精神是世界的本原,而根
5、据这个精神本原是什么不同而划分为(分数:2.00)A.朴素的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唯心主义B.辩证的唯心主义和历史的唯心主义C.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D.可知论唯心主义和不可知论唯心主义15.否认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的哲学是(分数:2.00)A.唯心主义B.经验主义C.不可知论D.二元论16.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说:“世界不是任何神创造的,也不是任何人创造的,它过去、现在和将来永远是一团永恒的活火”,中国古代的史伯说:“故先王以土与金、木、水、火杂,以成百物”,管子写道:“水者,何也?万物之本原也”。这些观点是(分数:2.00)A.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B.庸俗唯物主义观点C.近代唯物主义观
6、点D.宗教哲学观点17.“忧心忡忡的穷人甚至对最美丽的风景都没有什么感觉;贩卖矿物的商人只看矿物的商业价值,他没有矿物学的感觉”。这是(分数:2.00)A.先验论观点B.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C.说明人的感觉具有主体性D.经验论的观点18.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之前没有的哲学问题是(分数:2.00)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B.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对立C.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D.唯理论和经验论的对立19.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哲学史上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实现了哲学上的伟大变革,其关键是(分数:2.00)A.发现了阶级斗争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B.肯定了人民群众在历史上的
7、作用C.探讨了人与自然的关系D.把实践理解为对象性活动20.列宁说:“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这说明观念的东西与物质的东西的关系是(分数:2.00)A.观念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B.两者是根本对立互不相容的C.观念是现实事物的创造主D.观念的东西就是物质的东西21.时间“不仅是人的生命的尺度,而且是人的发展的空间”。这种看法是(分数:2.00)A.唯心主义的观点B.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C.形而上学的观点D.科学主义的观点22.南北朝人任昉的述异记中有这样一段故事:晋朝人王质入山砍柴,看到几个小孩下棋。他看完一局,砍柴斧子的木把已经烂掉了;回
8、到村里一看,所有的人都不认识。原来他在山上不到一天的时间,山下已经过去一百年了。这一神话故事表明的哲理是(分数:2.00)A.时间是人的主观感觉B.时间随人的感觉的变化而变化C.时间的具体特性是可变的D.人的时间观念具有相对性23.列宁说:“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感觉到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列宁的物质定义是通过(分数:2.00)A.物质与意识的关系界定的B.个别与一般的关系界定的C.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界定的D.认识与实践的关系界定的24.中国古人曰:“飞鸟之影未尝动也”,是指(分数:2.00)A.静中有动B.动中有静C.绝对
9、运动D.绝对静止25.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实践是指(分数:2.00)A.人们社会生活中的一切自觉活动B.人们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C.人们能动地认识世界的精神活动D.人们适应外界环境的本能活动26.列宁说,实践具有高于理论的品格,揭示了实践最本质的特点是(分数:2.00)A.自觉能动性B.社会制约性C.直接现实性D.客观实在性27.中国古代哲学家荀子说:“心不使焉,则白黑在前而目不见,雷鼓在侧而耳不闻。”这段话表明人的意识具有(分数:2.00)A.客观性B.能动性C.对象性D.任意性28.列宁说,“当然,物质和意识的对立,也只是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绝对的意义。超出这个范围,物质和意识的
10、对立无疑是相对的”。列宁在这里讲的“有限的范围内”是指(分数:2.00)A.物质能否为意识所正确反映B.物质和意识是否相互作用C.意识能否反作用于物质D.物质第一性和意识第二性29.马克思说:“蜘蛛的活动与织工的活动相似,蜜蜂建筑蜂房的本领使人间的许多建筑师感到惭愧。但是,最蹩脚的建筑师从一开始就比最灵巧的蜜蜂高明的地方,是他在用蜂蜡建筑蜂房以前,已经在自己的头脑中把它建成了”,这一论述说明(分数:2.00)A.意识产生物质B.意识转化为物质C.意识决定物质D.意识创造物质30.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人化自然和自然人化的过程,所谓人化自然是指(分数:2.00)A.自在之物B.被
11、人完全占有的自然C.人本身D.被打上社会烙印的自然31.自然和社会进化的过程说明,“一切物质都具有在本质上跟感觉相近的反映特性”,这是(分数:2.00)A.合乎逻辑的B.唯心论C.形而上学D.诡辩论32.自从地球上出现了最美的花朵“思维着的精神”以来,我们周围世界的面貌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大至山河土地,小至生产和生活用具,到处都有劳动的双手加工制作的东西。地球的各个角落,遍布着人类的足迹。今天,人类活动的范围已开始冲出地球,飞向遥远的天体,在日益广阔的宇宙空间显示出自己的威力。所有这一切都表明人的意识的能动作用,而意识能动作用最突出地表现在(分数:2.00)A.意识活动的目的性B.意识活动的
12、主动创造性C.意识活动对客观世界的改造作用D.意识活动对人体生理活动的控制33.人的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是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这一命题是指(分数:2.00)A.意识是主体和客体连结和转化的中介B.意识是主观精神的主观映象C.意识的形式和内容是客观的D.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34.“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说法是指(分数:2.00)A.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所见所思各不相同B.意识是主体的自由创造物C.意识不受认识客体的制约D.意识的内容和形式是主观的35.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分数:2.00)A.它的存在性B.它的物质性C.它的运动性D.它的结构性36.唯物辩证法
13、的总特征是(分数:2.00)A.运动的观点和静止的观点B.全面的观点和重点的观点C.同一观点和斗争观点D.联系观点和发展观点37.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本质是(分数:2.00)A.事物量的变化B.一切变化和过程C.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是前进性变化D.共性与个性的关系38.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联系是指(分数:2.00)A.对立面之间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B.事物内部的本质联系C.事物之间的必然联系D.事物之间和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和相互影响39.“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这是(分数:2.00)A.唯物辩证法的思想B.形而上学的思想C.诡
14、辩论的思想D.相对主义的思想40.唯物辩证法包括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它们各自在唯物辩证法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同,其中对立统一规律是最重要的规律,因为它揭示了(分数:2.00)A.事物发展的道路和方向B.事物发展的状态和形式C.事物的普遍联系D.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41.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整个客观世界大到广阔的宇宙,小到微观粒子,包括自然、社会和人的思维,其运动和发展都按照一定的规律运行,事物发展的规律是(分数:2.00)A.思维对事物本质的概括和反映B.用来整理感性材料的思维形式C.事物内在的本质的稳固的联系D.事物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二、多项选择题(总题数:9,分数:9.
15、00)42.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与革命性可以概括为(分数:1.00)A.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B.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C.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D.实现共产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43.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直接理论渊源是(分数:1.00)A.德国古典哲学B.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C.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D.法国启蒙思想44.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的实践标志是(分数:1.00)A.巴黎公社B.1831 年和 1834 年法国里昂工
16、人两次起义C.1838 年在英国爆发的延续十余年的宪章运动D.1844 年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45.作为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是(分数:1.00)A.马克思主义政治学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C.科学社会主义D.马克思主义哲学46.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直接理论来源的典型代表人物是(分数:1.00)A.康德B.黑格尔C.费尔巴哈D.笛卡尔47.空想社会主义最杰出的代表是(分数:1.00)A.昂利圣西门B.沙尔傅立叶C.罗伯特欧文D.托马斯莫尔48.马克思恩格斯最重要的理论贡献是(分数:1.00)A.辩证法B.劳动价值论C.唯物史观D.剩余价值学说49.资产阶级
17、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代表人物包括(分数:1.00)A.亚当斯密B.大卫李嘉图C.马尔萨斯D.西斯蒙第50.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是(分数:1.00)A.李大钊的理论B.毛泽东思想C.邓小平理论D.“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分析题(总题数:1,分数:9.00)51.阅读材料: 材料 1 英国著名历史学家、英国学术院院士霍布斯鲍姆指出,给确定某一具体思想方式或观点是否能被看作马克思主义的标准作依据的,“是在 19 世纪末大致定型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美国著名学者海尔布隆纳在标准问题上有着与霍布斯鲍姆相近的看法。他认为,马克思主义思想有一个可以得到“公认的共同点”,这个共同点来源于“同一套前提”
18、,它是规定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前提。“凡是包含有这类前提的分析,都可以正当地将其分类为马克思主义的分析,即使作者本人并不如此认定”。这“同一套前提”是:对待认识本身的辩证态度,唯物主义历史观,依据马克思的社会分析而得出的关于资本主义的总看法,以某种形式规定的对社会主义的信奉。 材料 2 1934 年,当德国共产党的理论家卡尔科尔施还没有彻底脱离马克思主义的时候,他写了一篇题为我为什么是马克思主义者的文章。在这篇文章中,科尔施力图通过他对马克思主义的所谓的特殊看法来表明他是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这些看法的要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全部原理,包括那些表面上具有普遍性的原理,都带有特殊性;马克思主义不是
19、实证的,而是批判的;马克思主义的主题不是现在处于肯定状态的资本主义社会,而是显得日益分崩离析的腐朽的正在衰亡的资本主义社会;马克思主义的主要目的不是观赏现存的世界,而是对它进行积极的改造。 材料 3 匈牙利思想家卢卡奇在历史与阶级意识一书中认为:“我们姑且假定新的研究完全驳倒了马克思的每一个个别的论点。即使这点得到证明,每个严肃的正统马克思主义者仍然可以毫无保留地接受这种新结论,放弃马克思的所有全部论点,而无须片刻放弃他的马克思主义正统。所以,正统马克思主义并不意味着无批判地接受马克思研究的结果。它不是对这个或那个论点的信仰,也不是对某本圣书的注解。恰恰相反,马克思主义问题中的正统仅仅是指方法
20、。” 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分数:9.00)_考研政治-394 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41,分数:82.00)1.人类进入 21 世纪,英国广播公司(BBC)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千年思想家”网评,名列榜首的是(分数:2.00)A.马克思 B.爱因斯坦C.达尔文D.牛顿解析:解析 本题是最基本的考点,一般考生都能把握,没有任何难点和误点,正确答案为 A 项。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是(分数:2.00)A.资本主义的剥削和压迫B.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 C.工人罢工和起义D.工人运动得到了“农
21、民的合唱”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无产阶级虽然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但是由于没有革命理论的指导和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工人运动均以失败告终,这就迫切需要总结和升华无产阶级在长期斗争实践中积累的丰富经验,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对现存社会进行革命改造的系统理论,用以指导无产阶级的解放斗争,这就成为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题中 ACD 明显是干扰项。3.在 19 世纪三大工人运动中,集中反映工人政治要求的是(分数:2.00)A.法国里昂工人起义B.英同宪章运动 C.芝加哥工人起义D.德同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对三大工人运
22、动的历史意义的理解。发生在法国、英国、德国的三大工人运动表明了无产阶级高度的政治觉悟与勇敢精神,显示了工人阶级在政治斗争上的威力,标志着现代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已经登上了历史舞台。A 项法国里昂工人起义明确提出了推翻富人政权,争取民主共和国的政治口号,使起义具有鲜明的政治性质。B 项英国宪章运动是英国无产阶级第一次独立的政治斗争,也是世界上第一次群众性的政治性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D 项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是为了反对封建主、资本家的剥削和压迫。因此 B 项最符合题干要求,C 项是干扰项。4.提出价值规律是“一只看不见的手”是(分数:2.00)A.马克思B.亚当斯密 C.大卫李嘉图D.威
23、廉配第解析:解析 本题是最基本的考点,一般考生都能把握,没有任何难点和误点,正确答案为 B 项。5.马克思恩格斯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英国古典经济学理论,这指的是(分数:2.00)A.辩证法B.历史观C.劳动价值论 D.剩余价值论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马克思恩格斯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们提出价值是由劳动创造的,并对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但是,一涉及资本主义历史命运问题,他们的“公正性”就荡然无存。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了他们的观点,所以,C 项正确。6.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根源在于(分数:2.00)A.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B.与时俱进C.科学性
24、与阶级性的统一D.科学性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对马克思主义顽强生命力的把握。马克思主义从产生到发展,表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这种强大生命力的根源在于它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因此,选项 A 为正确选项,BCD 为干扰选项。7.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成为东西方矛盾焦点和帝国主义政治体系最薄弱环节的国家是(分数:2.00)A.德同B.奥地利C.中国D.俄国 解析:解析 本题是最基本的考点,一般考生都能把握,没有任何难点和误点,正确答案为 D 项。8.“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这个论断的含义是(分数:2.00)A.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世界
25、观和方法论 B.哲学的存在方式是物质C.无产阶级的存在方式是精神D.无产阶级掌握哲学就由自为阶级转变为自在阶级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立场的理论表现,是无产阶级解放条件的理论概括,它使无产阶级真正意识到自己的历史地位与作用,从而为使无产阶级由自在的阶级发展为自由阶级,自觉组织起来为本阶级和人类的解放而奋斗。BCD 项均是错误选项,所以 A 项为正确答案。9.马克思把黑格尔的辩证法称为(分数:2.00)A.合理内核 B.基本内核C.精髓D.核心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马克思对德国古典哲学家代表黑格尔的辩证法的批判与继承。黑格尔在他的哲学体系中第一次试图把整个自然界、历史
26、和精神的世界描述为是运动和发展的,并努力揭示这种运动和发展的内在联系。这种辩证法思想是黑格尔哲学体系的“合理内核”。因此,A 项正确,此题一般考生都能把握。10.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分数:2.00)A.吐故纳新B.科学严谨C.博大精深D.与时俱进 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品质的把握。一般考生都能把握,没有任何难点和误点,用排除法很容易就能选出正确答案。1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问题”,是人们认识世界的出发点,它是指(分数:2.00)A.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B.主体与客体的关系问题C.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D.物质与运动的关系问题解析:解析 本
27、题考查的是对哲学基本问题的确认。恩格斯在总结哲学史的基础上明确指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因为思维和存在不仅是人和世界关系的两个最本质的方面,也是两个哲学上最高的范畴。哲学基本问题是一个重要考点,但由于难度不大,大多数考生都应作出正确选择。12.思维和存在或意识和物质、精神和自然界的关系问题,包括许多相互联系的方面,恩格斯特别突出了两个重要方面,其中第一方面即思维和存在或意识和物质或精神和物质何者为第一性、何者为第二性的问题是最重要的方面。它是(分数:2.00)A.区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标准 B.区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标准C.区分辩证法与形而上
28、学的标准D.区分一元论与二元论的标准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哲学基本问题两个方面各自的作用。哲学基本问题即物质和精神、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方面是物质和精神、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即谁是世界的本原问题,第二方面是物质和精神、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即人的思维能否认识世界的问题。这两个方面的作用不同。其中第一方面即物质和精神、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是“区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第二方面即物质和精神、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是“区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所以 A项是正确答案。该知识点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考点,答案是非常确定的,独一无二。考生必须把握。13.唯物主义
29、作为一个哲学派别,在哲学史上经历了三种形态,它们是(分数:2.00)A.古代原子论、近代原子论、现代原子论B.庸俗唯物主义、自然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C.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现代唯物主义 D.朴素辩证法、唯心辩证法、唯物辩证法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对唯物主义的历史形态的把握和确认。唯物主义在其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三种形态,即“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现代辩证唯物主义”。三种唯物主义的共同原则是都把物质作为世界的本原,都坚持物质第一性,精神第二性,但在解释“物质本原”是什么的问题上产生了分歧。无论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还是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它们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30、都把具体的物质形态作为世界的本原,因此都不能从根本上战胜唯心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在实践的基础上,科学地规定了物质范畴,并将社会历史现象也纳入这一范畴,是彻底完备的唯物主义。14.一切唯心主义都认为精神是世界的本原,而根据这个精神本原是什么不同而划分为(分数:2.00)A.朴素的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唯心主义B.辩证的唯心主义和历史的唯心主义C.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D.可知论唯心主义和不可知论唯心主义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唯心主义派别基本形态的确认。唯心主义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精神。但是在解释、理解“精神”本原是什么的问题上,在唯心主义哲学派别内部又有了分歧。有的认为世界的“精神本原”是人的
31、“主观感觉”、人的“心”、人的“理性”、人的“意志”,这种凡是把“人的精神”作为世界本原的,就叫做主观唯心主义;还有的唯心主义把根本不存在、虚无缥缈的东西黑格尔称之为“绝对精神”,柏拉图称之为“理念世界”等,作为世界的本原,这种唯心主义称为客观唯心主义。所以 C 项是正确答案。此考点也属于哲学常识,一般考生都应掌握。15.否认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的哲学是(分数:2.00)A.唯心主义B.经验主义C.不可知论 D.二元论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个方面的内容,即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及其作用的把握。对于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个方面,即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及其作用,是考生所熟悉的知
32、识点。而对哲学基本问题所包含的第二个方面的内容,特别是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是在哲学认识论上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这一知识点,有一部分考生是陌生的,也正因此会误选 A 项或 D 项。16.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说:“世界不是任何神创造的,也不是任何人创造的,它过去、现在和将来永远是一团永恒的活火”,中国古代的史伯说:“故先王以土与金、木、水、火杂,以成百物”,管子写道:“水者,何也?万物之本原也”。这些观点是(分数:2.00)A.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B.庸俗唯物主义观点C.近代唯物主义观点D.宗教哲学观点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对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在解释物质本原问题上具体观点的确认。古代朴
33、素唯物主义坚持物质本原这一唯物主义的共同原则。但是它们在解释物质本原是什么的问题上,陷入了直观性和猜测性,即把具体的物质形态“水”、“火”等作为世界的本原。所以 A 项是正确的。本题有一定的难度,一般考生很难复习到这个层次。17.“忧心忡忡的穷人甚至对最美丽的风景都没有什么感觉;贩卖矿物的商人只看矿物的商业价值,他没有矿物学的感觉”。这是(分数:2.00)A.先验论观点B.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C.说明人的感觉具有主体性 D.经验论的观点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人的主体性即能动性的理解和掌握。人与动物不同,动物被动机械地对外界作出反应,而人则是积极主动地感觉、反映外界事物,即人具有主体性。集中表
34、现在,不同的主体对同一事物由于不同的目的,在观察、感觉、反映时指向是不同的,因此所获得的认识也是不同的。题干中马克思这段话就是说明了“人的感觉具有主体性”即能动性的特点。本题没有难点,只要明白题干这段话是正确的,就应该能找到正确答案。题中的四个选项,其中 ABD 三项明显不合题意,所以凭直觉都应选出 C项为正确答案。18.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之前没有的哲学问题是(分数:2.00)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B.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对立 C.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D.唯理论和经验论的对立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马克思主义哲学贡献的确认和掌握。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之前,在自然观上有唯物论与
35、唯心论的对立,而在历史观上,虽然也有个别哲学家表述过某些唯物主义观点,但在总体上没有完整科学的历史观,即无论是自然观上的唯物主义还是唯心主义,其历史观都是唯心的,历史唯心主义长期占居统治地位。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实践为基础去解决哲学的基本问题,把思维和存在的统一理解为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现实的历史过程,揭示了自然和社会的相互渗透和相互转化,形成社会的自然和自然的社会,说明了自然史和人类史是密不可分的。这就把唯物主义原则贯彻到社会历史领域,实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进而实现了哲学上的伟大革命。所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之前没有的哲学是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对立,所以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
36、哲学的贡献。19.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哲学史上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实现了哲学上的伟大变革,其关键是(分数:2.00)A.发现了阶级斗争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B.肯定了人民群众在历史上的作用C.探讨了人与自然的关系D.把实践理解为对象性活动 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实践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地位的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以往旧哲学在哲学内容上的不同就在于,它实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引起了哲学上的伟大变革。而实现这两个“统一”的关键就是实践。本题虽然很重要,但一般考生只要懂得实践是全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和核心这一观点,就应轻松选出正确
37、答案。20.列宁说:“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这说明观念的东西与物质的东西的关系是(分数:2.00)A.观念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B.两者是根本对立互不相容的C.观念是现实事物的创造主D.观念的东西就是物质的东西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对意识本质的确认和理解。关于意识的本质是重要考点之一,考生在复习中是必须要把握的。关于意识的本质必须从意识和物质的关系中来理解和把握。因为意识、观念的东西不是人脑凭空产生的,是从客观世界中来的,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是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这是非常确定的基本原理。题中的四个选项中,B 项和 C 项是明显的错误观点,D 项是庸
38、俗唯物主义的特点。只有 A 项才正确揭示了意识的本质,是正确答案。21.时间“不仅是人的生命的尺度,而且是人的发展的空间”。这种看法是(分数:2.00)A.唯心主义的观点B.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 C.形而上学的观点D.科学主义的观点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对时间、空间的特点及意义的理解和掌握。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时间和空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时间是物质运动过程的持续性、顺序性,时间具有一去不复返的性质。空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伸张性、广延性,空间具有三维性的特点。时间和空间与物质运动是不可分割的关系。时间一维性的特点,要求人们珍惜时间、热爱时间,因为时间“不仅是人的生命的尺度,而且
39、是人的发展的空间”。这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也是学习时空观最主要的意义。所以 B 项是正确选项。22.南北朝人任昉的述异记中有这样一段故事:晋朝人王质入山砍柴,看到几个小孩下棋。他看完一局,砍柴斧子的木把已经烂掉了;回到村里一看,所有的人都不认识。原来他在山上不到一天的时间,山下已经过去一百年了。这一神话故事表明的哲理是(分数:2.00)A.时间是人的主观感觉B.时间随人的感觉的变化而变化C.时间的具体特性是可变的D.人的时间观念具有相对性 解析:解析 本题是一道事实说明选择题,考查考生对时间观念相对性的理解和把握。时间和空间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是绝对和相对的统一。时空的
40、相对性是指时空特性的具体性、可变性。人们关于时空的观念也是可变的、发展的。通常人们的心情愉快,就会感到时间过得很快,而当心情抑郁时,则感到时间过得很慢,这正表明了“人的时间观念具有相对性”这一原理。像这样的知识点,如果考生在复习时不仔细认真的话,也是难以选对的。23.列宁说:“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感觉到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列宁的物质定义是通过(分数:2.00)A.物质与意识的关系界定的 B.个别与一般的关系界定的C.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界定的D.认识与实践的关系界定的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列宁给物质下定义的方法论原则。本
41、题有一定的深度,它需要考生对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根本缺陷,即没有从物质和意识这一最基本关系给物质加以规定要有准确把握,而且还必须深化理解,列宁正是克服了这一根本缺陷,紧紧围绕物质和意识这一最基本的关系,给“物质”本原进行科学规定的,因此同马克思主义哲学之前的一切旧唯物主义物质观区别开来。如果考生不全面掌握这些知识点,选对本题是困难的:有一大部分考生很有可能误选 B 或 C 项。24.中国古人曰:“飞鸟之影未尝动也”,是指(分数:2.00)A.静中有动B.动中有静 C.绝对运动D.绝对静止解析:解析 本题是一道事实辨析选择题,是考查对运动和静止统一关系的确认和理解。运动和静止首先是对立的
42、有区别的: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而静止则是相对的、有条件的。运动和静止又是统一的、相互联系的:相对静止中包含着绝对运动,静中有动;绝对运动中也包含着相对静止的状态,动中有静。“飞鸟之影未尝动也”这句古语,正是表达了“动中有静”的哲理。25.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实践是指(分数:2.00)A.人们社会生活中的一切自觉活动B.人们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 C.人们能动地认识世界的精神活动D.人们适应外界环境的本能活动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对实践概念的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是人们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它既不是“人们社会生活中的一切自觉活动”,也不是“人们能动地认识世界的精神活
43、动”,当然更不是动物式的“适应外界环境的本能活动”。考生只要稍动脑筋就可以选对本题。26.列宁说,实践具有高于理论的品格,揭示了实践最本质的特点是(分数:2.00)A.自觉能动性B.社会制约性C.直接现实性 D.客观实在性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实践的本质特征。人的实践活动具有四个基本特征:客观实在性、自觉能动性、社会制约性、直接现实性。而实践与理论相比较之所以具有高于理论的品格和特点,就是因为只有通过实践活动才能把想的东西对象化为现实,即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而理论则不能。本题有一定的难度。大多数考生对实践的几个特征都能把握,但作为单项选择,要求对实践的本质特征作出准确定位,有的考生可能会
44、模糊不清,多数会选择 D 项。27.中国古代哲学家荀子说:“心不使焉,则白黑在前而目不见,雷鼓在侧而耳不闻。”这段话表明人的意识具有(分数:2.00)A.客观性B.能动性 C.对象性D.任意性解析:解析 本题通过中国古代哲学家荀子的一段话考查考生对意识能动性的理解。本题难点在于对这段古汉语所包含的哲学道理的理解上。荀子说的是如果人不用心进行思考,黑白颜色摆在人眼前也看不见,雷声鼓声在你耳边响着也听不见,它表达了人的意识具有能动作用的思想。所以,很显然荀子这段话不是说意识具有“客观性”,也不是说意识具有“对象性”和“任意性”,因此,干扰项是 ACD,将其排除,正确答案就是 B 项了。如果有的考生
45、对题干中的古汉语没有明白而不知选何项的话,那么完全可以根据荀子是中国古代唯物主义哲学家这一已知知识做对本题。28.列宁说,“当然,物质和意识的对立,也只是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绝对的意义。超出这个范围,物质和意识的对立无疑是相对的”。列宁在这里讲的“有限的范围内”是指(分数:2.00)A.物质能否为意识所正确反映B.物质和意识是否相互作用C.意识能否反作用于物质D.物质第一性和意识第二性 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物质和意识对立统一关系中的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理解。题干是列宁对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这一最基本关系的概括。解答本题的难度在于对这段话意思的正确理解。列宁说物质和意识是对立的、有
46、区别的,这种对立和区别也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只有在“物质第一性和意识第二性”这一条件下,即这一有限的范围内,才具有绝对的意义,超出这一范围,二者的对立也是相对的。29.马克思说:“蜘蛛的活动与织工的活动相似,蜜蜂建筑蜂房的本领使人间的许多建筑师感到惭愧。但是,最蹩脚的建筑师从一开始就比最灵巧的蜜蜂高明的地方,是他在用蜂蜡建筑蜂房以前,已经在自己的头脑中把它建成了”,这一论述说明(分数:2.00)A.意识产生物质B.意识转化为物质 C.意识决定物质D.意识创造物质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物质和意识的相互转化。对于题干中的论述,考生不会不理解。但如果考生没有真正理解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的话,要判断
47、这一观点蕴含的哲学道理也有一定的难度。在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几乎不会有考生选择 A 和 C。选择 D 项的考生,多半是因为对列宁的“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并且可以创造客观世界”的误解和类推。实际上,只要考生对题干中的理论观点稍加分析就可以明确,建筑师是通过施工这一条件而转化为“大厦”这一物质现象的,而不是意识本身创造的物质。所以在 B和 D 项中再排除 D 项,正确答案只能是 B。30.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人化自然和自然人化的过程,所谓人化自然是指(分数:2.00)A.自在之物B.被人完全占有的自然C.人本身D.被打上社会烙印的自然 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人化自然”概念
48、内涵的确认。所谓“人化自然”,亦即“为我之物”是相对于天然自然,即“自在之物”而言的,是指被人的实践改造过并打上了人的目的和意志烙印的自然。人们通过生产实践使天然自然发生形态的改变,并且把人的目的性因素注入其中,从而改变物质的自在存在形式,使天然自然这个“自在之物”转化为体现人的目的,满足人的需要的“为我之物”,这就是自然“人化”的过程。所以,人化自然既不是“自在之物”,也不是“人本身”,更不是“被人完全占有的自然”,而是“被打上社会烙印的自然”。一般考生选择本题,难度可能会出在对概念本身的陌生上,但只要考生在复习中将这些不常见的概念、范畴一一复习到位,选择本题也应该不成问题。31.自然和社会
49、进化的过程说明,“一切物质都具有在本质上跟感觉相近的反映特性”,这是(分数:2.00)A.合乎逻辑的 B.唯心论C.形而上学D.诡辩论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意识起源的理解和掌握。意识是自然界的产物,意识是社会的产物。随着自然界的发展,人的意识产生经历了三个环节,即从无机界的物理化学反应到植物、低级动物的刺激感应性,由植物、低级动物的刺激感应性到高级动物的感觉心理,再由高级动物的感觉心理到人类意识的产生,这是一个逻辑过程。正是从这个意义上,列宁得出结论说:“一切物质在本质上都具有类似感觉的反映特性”,这是合乎逻辑的。选对本题,必须对列宁这一命题及其所讲述的哲学原理理解清楚,否则考生会由于对题干的不理解,而盲目地选择 B 或 D。32.自从地球上出现了最美的花朵“思维着的精神”以来,我们周围世界的面貌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大至山河土地,小至生产和生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