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试卷80及答案解析.doc

上传人:eastlab115 文档编号:1392484 上传时间:2019-12-03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8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试卷80及答案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试卷80及答案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试卷80及答案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试卷80及答案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试卷80及答案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考研政治-试卷 80 及答案解析(总分:8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6,分数:32.00)1.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分数:2.00)_2.中国唐代哲学家刘禹锡提出:“天,有形之大者也;人,动物之尤者也。”这种观点是(分数:2.00)A.唯心主义观点B.主观唯心主义观点C.辩证唯物主义观点D.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3.“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说明(分数:2.00)A.物质和运动的统一B.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C.有限和无限的统一D.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4.时间和空间是(分数:2.00)A.物质的两种属性B.运动着的物

2、质存在形式C.离开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D.独立存在的精神实体5.决定其他一切活动的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分数:2.00)A.生产实践B.各类行业的分工C.科学实验D.处理人与人之间社会关系的实践6.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分数:2.00)A.绝对和相对的观点B.共性和个性的观点C.同一和斗争的观点D.联系和发展的观点7.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既对社会发展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又可能对国家安全构成威胁。从哲学上分析,体现了(分数:2.00)A.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观点B.矛盾普遍性的观点C.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的观点D.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观点8.矛盾问题的精髓是(分数:2.00)A.主要矛盾和次要矛

3、盾的关系B.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C.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D.对抗性矛盾和非对抗性矛盾的关系9.辩证否定体现了事物发展的(分数:2.00)A.绝对性与相对性的统一B.有限性和无限性的统一C.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D.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10.马克思说:“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为首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为首的社会。”这句话揭示了(分数:2.00)A.生产工具是衡量生产力水平的重要尺度B.科学技术在生产工具变革中具有重要作用C.社会形态的变革有一定的顺序D.生产力的性质和变革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和变革11.社会意识形态诸形式或思想上层建筑中起核心作用的是(分数:2.00)A.哲学思想

4、B.道德规范C.政治法律思想D.文学艺术12.人民群众之所以是历史的创造者,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人民群众(分数:2.00)A.占人口大多数B.是生产力的体现者C.通晓历史发展规律D.具有先进思想13.下列判断哪一个是正确的(分数:2.00)A.主张世界是可知的哲学家必是唯物主义者B.主张世界是可知的哲学家不一定是唯物主义者C.唯心主义者都是可知论者D.可知论者必是辩证论者14.时间的一维性是指(分数:2.00)A.时间均匀流逝,具有不变的持续性B.时间从过去到现在,从现在到将来,它是不可逆的C.时间既无开端又无终结,具有无限性D.时间和空间是不可分的15.发展的实质是(分数:2.00)A.事物不断

5、地运动和变化B.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C.各种运动形式之间的互相联系和转化D.一切质变16.从个别上升到一般的思维方法是(分数:2.00)A.归纳方法B.分析方法C.综合方法D.演绎方法二、多项选择题(总题数:18,分数:36.00)17.多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分数:2.00)_18.唯物主义的共同特点(分数:2.00)A.一元论哲学B.坚持物质第一性C.决定论哲学D.能动的反映论19.现代西方哲学中的两大基本流派是(分数:2.00)A.人本主义B.结构主义C.科学主义D.存在主义20.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是与时俱进的,

6、是因为(分数:2.00)A.马克思主义哲学立足于实践B.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质上是革命的批判的C.马克思主义哲学以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目的D.理论与实践的统一21.“此亦彼也,彼亦此也”,这种说法(分数:2.00)A.符合事物普遍联系的观点B.是一种诡辩论的现点C.是一种辩证法的观点D.是一种相对主义的现点22.党的群众路线提出的哲学依据是(分数:2.00)A.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的原理B.人民群众和杰出人物共同创造历史的原理C.从个别到一般,再从一般到个别的认识过程原理D.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的人类认识总规律原理23.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动力系统”,其中

7、(分数:2.00)A.社会基本矛盾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B.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C.科技革命是推动历史前进的有力杠杆D.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24.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自由和必然的关系是(分数:2.00)A.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B.必然既是“自由”的限度,也是自由的根据C.在实践中驾驭了客观必然性,才能获得实实在在的自由D.从必然到自由是一个历史发展过程25.人类社会的发展是(分数:2.00)A.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B.自然历史过程与人的自觉创造过程的统一C.主体的选择性和社会发展的决定性的统一D.统一性和多样性的统一

8、、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26.人的自觉活动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表现在(分数:2.00)A.社会历史是人们自己创造的B.人们创造历史的活动可以摆脱既定历史条件的制约C.人们可以认识、利用社会规律D.人们可以对社会发展的具体途径进行历史选择,通过不同的具体道路实现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27.个人对于历史的发展(分数:2.00)A.都是起作用的B.杰出人物起作用,普通个人不起作用C.正面人物起作用,反面人物不起作用D.不起决定作用。28.所有社会意识形态的共同点在于它们(分数:2.00)A.都为社会存在所决定B.都具有相对独立性C.都反映经济基础,属于思想上层建筑D.在任何社会中都具有阶级性29.经济基础在

9、一切社会的社会关系中都属于(分数:2.00)A.经济关系B.物质关系C.思想关系D.阶级关系30.自然科学与其他社会意识形式相比,它的独特之处是(分数:2.00)A.它是知识形态的生产力B.它具有历史继承性C.它是以抽象理论形式出现的社会意识D.它是在社会实践基础上探索自然界的活动31.社会之所以要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是因为(分数:2.00)A.地理环境是社会发展的必要条件B.地理环境的好坏,可使劳动生产率的高低发生变化C.地理环境可以直接推动社会的变革D.地理环境可以加速或延缓社会的发展32.鲁迅先生曾把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称为勇士,并说:“螃蟹有人吃,蜘蛛一定也有人吃过,不过不好吃

10、,所以后人不吃了。”这说明(分数:2.00)A.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是勇士,因为他给我们提供了螃蟹好吃这一信息B.第一个吃蜘蛛的人也是勇士,因为他给我们提供了蜘蛛不好吃这一信息C.无论何时何地,无论在何种情况下,犯错误都是一种有价值的认识行为D.真理不可能远离错误孤立发展33.一位诗人曾用生动的语言表述了错误的自白:“我不是魔鬼,不是恶棍,每个喜欢探索和追求的人都是我终身相许、棒打不散的情人。我总是先给他们一分荒谬,两分不幸,再给他们三分收获,四分欢欣,我总是在阵痛中分娩着聪明。”从这一自白应得出的结论是(分数:2.00)A.真理与错误既对立又统一,错误从反面推动真理的发展B.对每一个认识个体来说

11、,犯的错误越多,所获得的真理就越多C.找出所犯错误的原因,意味着接近了真理D.错误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转化为真理34.人们把握真理的能力,要受到(分数:2.00)A.人们所处的历史条件的制约B.实践水平的制约C.人们认识结构的制约D.客观事物暴露程度的制约三、分析题三、分析题(总题数:4,分数:8.00)35.分析题。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回答问题,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分数:2.00)_36.江泽民在七一讲话中说: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我们要在发展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基础上不断推进人类的全面发展”。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的

12、发展与社会发展关系的原理,分析这一论断及其重要意义。(分数:2.00)_37.下列是有关我国国情的部分材料: “我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 22%,而耕地只占世界耕地的 7%。从1980 年到 1996 年,粮食产量增长 52.9%,但由于人口增长 24%,人均占有粮食只增长 23%,近几年每年净减少耕地面积在 300 万至 500 万亩左右,据有关部门测算,目前受水土流失危害的耕地占耕地总面积的1/3,过去 10 年沙化土地占国土面积的 15.9%;由于过度采伐,现有森林覆盖面积占全国面积的 13.4%;由于水资源短缺,部分城市缺水现象严重。在全国 500 个城市中,有 300 多个城市缺水,其中

13、 40 多个城市严重缺水。在资源相对不足的情况下,又存在着大量的使用浪费,而且对资源的再生利用又不重视,废钢铁和废有色金属回收利用率只有 30%,大大低于经济发达国家 60%-80%的水平。” 请回答: (1)结合上述材料,说明历史唯物论关于自然环境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的原理。 (2)结合上述材料,说明历史唯物论关于人口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的原理。 (3)综合上述材料,说明我国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实施什么样的战略。(分数:2.00)_3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1 正如在社会中,每个人的能力总是在动荡的情况下而不是在其他情况下发挥出来,所以同样隐蔽在自然中的事情,只是在技术的挑衅下,

14、而不是在任其自行游荡下,才会暴露出来。 摘自培根新工具 我们有三种主要的方法:对自然的观察、思考和实验。观察搜集事实;思考把它们组合起来;实验则证来组合的结果。 摘自狄德罗对自然的解释 理论所不能解决的那些疑难,实践会给你解决。直至今天,犹大人不会改变其特性。他们的原则,他们的上帝,仍是最实践的处世原则。摘自费尔巴哈哲学著作选读 材料 2 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 一念发动处,便是行了。 摘自王守仁答友人问传习录下 自我设定自身,自我设定非我,自我设定自身和非我。 理智是一种行动,绝对不再是什么。 摘自费希特“知识学”引论 实践理念比以前考察过的认识的理念更高,因为它不仅具

15、有普遍的资格,而且具有绝对现实的资格。实践的理念即行动。摘自黑格尔逻辑学下卷 材料 3 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的一致,只能被看做是并合理地理解为变革的实践。 摘自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1 卷 (主体和客体、主现和客观)交错点人和人类历史的实践。 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东西。 摘自毛泽东选集第 2 卷 请回答: (1)分析材料 1 关于实践的观点。 (2)分析材料 2 关于知行关系的观点。 (3)谈谈对材料 3 关于实践观的理解。(分数:2.00)_四、选做题(总题数:2,分数:4.00)39.选做题本题满分。请在 I、II 两道试题中任选一道作答。若两道都回答,则只按第 I 道试题的成绩计入总分。

16、(分数:2.00)_40.选做题 江泽民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共产党深深扎根于中华民族之中。党从成立那一天起,就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庄严使命。” 请根据这段科学论述,来分析说明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既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又是全民族的先锋队。选做题 近年来,农民收入增长减缓,中西部一些地区特别是粮食生产区甚至出现负增长。这种状况不改变,农民的积极性势必受到严重损害,农业这个基础就有动摇的危险,不仅会影响农业和农村的稳定和发展,而且会影响国民经济全局。因此,2002 年 3 月,朱镕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

17、:“要把加强农业和农民收入,作为整个经济工作的突出任务,把农民是否增加收入和减轻负担,作为检验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重要标准。” 请结合马克思关于扩大再生产的前提理论条件,分析论述加强农业基础地位,提高农民收入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分数:2.00)_考研政治-试卷 80 答案解析(总分:8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6,分数:32.00)1.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分数:2.00)_解析:2.中国唐代哲学家刘禹锡提出:“天,有形之大者也;人,动物之尤者也。”这种观点是(分数:2.00)A.唯心主义观点B.主观唯心主义观点C.辩

18、证唯物主义观点 D.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解析:解析:考查对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理解。本题翻译成白话文是:宇宙是物质世界发展的最大东西,人是动物界发展的最高产物。刘禹锡强调的是世界的物质性,人是自然发展的产物,完全符合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唯物主义观点。所以,C 项是正确选项。3.“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说明(分数:2.00)A.物质和运动的统一B.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C.有限和无限的统一D.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解析:解析:考查的知识点是运动和静止的关系。题干是中国古代哲学家对运动和静止辩证关系的概括。“动中有静,静中有动”是指运动和静止的统一关系。因此,B 项是最符合题干要求的正确选项。

19、A、C、D 项不符合题干要求,属干扰项。4.时间和空间是(分数:2.00)A.物质的两种属性B.运动着的物质存在形式 C.离开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D.独立存在的精神实体解析:解析:考查对时间空间和物质运动的关系的掌握。时间空间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东西,它们和物质运动也是不可分割的关系。时间空间离不开运动,因为时间空间的测量必须以一定的物质运动为标准,物质运动也离不开时间空间,因为时间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物质运动只有在时间空间中才能存在。因此,离开时间空间的物质运动和离开物质运动的时间空间都是不存在的。A、C、D 项是错误的选项,B项正确反映了时间空间和物质运动的关系,是正确的选项。5.决定其

20、他一切活动的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分数:2.00)A.生产实践 B.各类行业的分工C.科学实验D.处理人与人之间社会关系的实践解析:解析:考查的知识点是生产实践是决定其他一切活动的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实践活动的主要类型有三种:生产实践、科学实验和处理人与人之间社会关系的实践,其中生产实践是最主要的决定其他活动的实践活动。所以,A 项是正确的选项。6.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分数:2.00)A.绝对和相对的观点B.共性和个性的观点C.同一和斗争的观点D.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解析:解析:考查考生对唯物辩证法总特征的确认。唯物辩证法是关于普遍联系的科学,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个基本观点和总特征。唯物辩证

21、法不仅是关于世界普遍联系的科学,也是关系世界永恒发展的科学,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又一个基本观点和总特征。所以,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D 项是正确选项。7.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既对社会发展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又可能对国家安全构成威胁。从哲学上分析,体现了(分数:2.00)A.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观点B.矛盾普遍性的观点C.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的观点 D.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观点解析:解析:这是一道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试题,考查对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观点的理解。唯物辩证法认为,任何事情都有其两面性。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也不例外,一方面,对社会发展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另一

22、方面,也存在信息共享、泄密的问题。但它代表着社会发展的一个基本趋向,因此只要运用得当,是利大于弊的。所以,C 项是正确选项。8.矛盾问题的精髓是(分数:2.00)A.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B.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C.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D.对抗性矛盾和非对抗性矛盾的关系解析:解析:考查考生对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矛盾问题中的地位的把握。矛盾学说包括: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它们各自在矛盾学说中的地位不同,其中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是矛盾问题的精髓。所以,C 项是符合题干要求的正确选项。9.辩证否定体现了事

23、物发展的(分数:2.00)A.绝对性与相对性的统一B.有限性和无限性的统一C.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D.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解析:解析:考查考生对辩证否定的实质的确认。辩证法的否定观认为,否定不是一次完成的,而是经历两次否定、三个阶段有规律的过程,即“肯定一否定一否定之否定”的过程。事物的这种否定之否定过程,从内容上看,是自己发展自己、自己完善自己的过程,从形式上看,是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前进的过程,方向是前进上升的,道路是迂回曲折的,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所以,C 项是正确选项。10.马克思说:“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为首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为首的社会。”这句话揭示了(分数:2.0

24、0)A.生产工具是衡量生产力水平的重要尺度B.科学技术在生产工具变革中具有重要作用C.社会形态的变革有一定的顺序D.生产力的性质和变革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和变革 解析:解析:考查对生产力性质和变革决定生产关系性质和变革的掌握。A、B、C 选项在一定意义上反映了这句话的意义,但都不合题意。手推磨和蒸汽机是不同社会产生的基础和原因,所以,D 项是最佳选项。11.社会意识形态诸形式或思想上层建筑中起核心作用的是(分数:2.00)A.哲学思想B.道德规范C.政治法律思想 D.文学艺术解析:解析:考查政治法律思想在社会意识形态或思想上层建筑中的地位。社会意识形态也就是思想上层建筑包括政治法律思想、哲学思想

25、、道德规范、文学艺术、宗教等观点体系。其中政治法律思想是经济基础最集中最直接的反映,并直接反作用于经济基础,所以,它在社会意识形态诸形式中起核心作用,C 项是正确的选项。12.人民群众之所以是历史的创造者,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人民群众(分数:2.00)A.占人口大多数B.是生产力的体现者 C.通晓历史发展规律D.具有先进思想解析:解析:考查对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理解和掌握。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最根本的原因是由于人民群众是生产力的体现者,因为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而生产力的主要载体、主体就是人民群众。所以,B 项是正确答案,A、C、D 项是不符合题干要求的错误选项

26、。13.下列判断哪一个是正确的(分数:2.00)A.主张世界是可知的哲学家必是唯物主义者B.主张世界是可知的哲学家不一定是唯物主义者 C.唯心主义者都是可知论者D.可知论者必是辩证论者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的关系。从哲学史上说,唯物主义者一般是可知论者,但唯心主义者则有些主张可知论,有些主张不可知论。另外,可知论者未必都是辩证论者。如果认为人的认识可以一次完成,可以获得纯粹意义上的绝对真理,则虽然坚持了可知论,却是一种形而上学的观点。据此,B 为应选项,A、C、D 为淘汰项。14.时间的一维性是指(分数:2.00)A.时

27、间均匀流逝,具有不变的持续性B.时间从过去到现在,从现在到将来,它是不可逆的 C.时间既无开端又无终结,具有无限性D.时间和空间是不可分的解析:解析:考查时间一维性的含义。时间的一维性有其特定的含义,就是指时间的不可逆性。据此,B为应选项。A 所表述的观点是形而上学的,因而为淘汰项。C、D 分别表述的观点本身不错误,但它们不是时间一维性的含义,因而也是淘汰项。15.发展的实质是(分数:2.00)A.事物不断地运动和变化B.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C.各种运动形式之间的互相联系和转化D.一切质变解析:解析:考查点是发展的实质。和运动、变化等概念相比较,发展是最深刻的概念。其所以如此,就是因为

28、发展的实质是指前进性的质变,即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据此,B 为应选项。A、C 之所以为淘汰项,是因为它们所表述的并不必然包含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的观点。D 之所以为淘汰项,是因为一切质变包括了倒退性的质变。16.从个别上升到一般的思维方法是(分数:2.00)A.归纳方法 B.分析方法C.综合方法D.演绎方法解析:解析:考查点是归纳法及其与其他思维方法的区别。归纳方法是指从个别到一般;演绎方法是指从一般到个别;分析方法是指从整体到部分;综合方法是指从部分到整体。据此,A 为应选项,B、C、D 为淘汰项。二、多项选择题(总题数:18,分数:36.00)17.多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

29、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分数:2.00)_解析:18.唯物主义的共同特点(分数:2.00)A.一元论哲学 B.坚持物质第一性 C.决定论哲学 D.能动的反映论解析:解析:考查考生对唯物主义的共同特点的掌握。能动的反映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特点,不是所有唯物主义哲学的特点。因为所有唯物主义哲学都坚持反映论,但是反映论有消极的被动的反映论与积极的能动的反映论的区别。唯物主义的共同特点是一元论哲学,决定论哲学,坚持物质第一性,所以,A、B、C 项是正确选项。19.现代西方哲学中的两大基本流派是(分数:2.00)A.人本主义 B.结构主义C.科学主义 D.存在主

30、义解析:解析:考查考生对现代西方哲学流派的确认。在现代西方哲学发展中,学派林立、观点繁杂,但是基本上可以分为两大流派,即人本主义(A 项)和科学主义(C 项)。结构主义(B 项)属于科学主义流派,存在主义(D 项)则属于人本主义流派,因此,A、C 项是正确答案。20.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是与时俱进的,是因为(分数:2.00)A.马克思主义哲学立足于实践 B.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质上是革命的批判的 C.马克思主义哲学以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目的 D.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解析:解析:考查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时俱进品质的理解和掌握。题干中所需要的不是回答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时俱进的内容,而是为什么马克思主义

31、哲学具有与时俱进的品质。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与时俱进的品质,是由其自身本质特点所决定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立足于实践”(A 项),它在实践基础上产生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变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质上是革命的批判的”(B 项),它批判地继承发展了人类优秀的文化遗产,它宣布没有终极真理,而只是为发展真理开辟了前进的道路;“马克思主义哲学以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目的”(C 项),因为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基础,因此它必须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马克思主义哲学坚持“理论与实践的统一”(D 项)。总之,马克思主义哲学自身的本质特点决定了它的与时俱进的品格。所以 A、B、C、D 是

32、正确选项。21.“此亦彼也,彼亦此也”,这种说法(分数:2.00)A.符合事物普遍联系的观点B.是一种诡辩论的现点 C.是一种辩证法的观点D.是一种相对主义的现点 解析:解析:考查对相对主义观点的掌握。在哲学史上形而上学有多种形式表现,其中有一种形而上学就是诡辩论。诡辩论有两种理论形态,一是夸大事物的绝对性否认相对性的绝对主义;二是夸大了事物、现象的相对性否认其绝对性的相对主义。而题中“此亦彼也,彼亦此也”,是说此与彼没有什么区别,此就是彼,彼也就是此。这一思想正好是夸大了事物的相对性,是典型的相对主义诡辩论的观点。因此,B、D 是应选项。本题有一定难度,它需要对形而上学的不同表现形式及其相互

33、关系有全面的把握。22.党的群众路线提出的哲学依据是(分数:2.00)A.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的原理 B.人民群众和杰出人物共同创造历史的原理C.从个别到一般,再从一般到个别的认识过程原理 D.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的人类认识总规律原理 解析:解析:考查对党的群众路线提出的哲学基础的把握。党的群众路线即“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从哲学理论上党的群众路线提出的依据是,“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的原理”(A 项);“从个别到一般,再从一般到个别的认识过程原理”(C 项),因为“从群众中来”的过程就是从“个别到一般”的认识过程,“到群众中

34、去”的过程也就是“再从一般到个别”的认识过程;还有“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的人类认识总规律原理”(D 项),因为党的群众路线正好体现了人类认识的总规律。所以 A、C、D 是正确选项。B 项是二元史观的观点,应排除。考生选择此题难点会出在 C 项和 D 项上,如果根本不理解党的群众路线的提出和 C、D 项的内在联系,那么 C 项和D 项是最容易被漏选的两个选项。类似综合性很强的选择题,需要考生在复习时要特别引起重视和注意。23.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动力系统”,其中(分数:2.00)A.社会基本矛盾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B.阶级斗争是

35、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C.科技革命是推动历史前进的有力杠杆 D.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解析:解析:考查对社会历史发展动力的把握,这是一道综合性选择题。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是一个多种动力“合力”的结果。其中,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A 项);在阶级社会阶级斗争是推动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B 项);“科技革命是推动历史前进的有力杠杆”(C 项);而社会历史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是生产力(D 项)。在社会发展中每个人都有作用,或大或小,或正或负,历史就是无数个个人的意志相互交错的“合力”的结果。A、B、C、D 项是该题所要求的正确选项。24.马克思主义

36、哲学认为,自由和必然的关系是(分数:2.00)A.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 B.必然既是“自由”的限度,也是自由的根据 C.在实践中驾驭了客观必然性,才能获得实实在在的自由 D.从必然到自由是一个历史发展过程 解析:解析:考查对自由和必然的关系的掌握。自由和必然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一对重要范畴。用实践的观点看待自由和必然的关系,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A 项);自由是建立在必然性的基础上的,必然既是“自由”的限度,也是自由的根据(B 项);自由是对世界的改造,包括对客观世界的改造和对主观世界的改造两个方面,这是人的行动自由,也就是在实践中驾驭了客观必然性的自由(C 项);

37、而且从必然到自由是一个历史发展过程(D 项),而不是一蹴而就的。所以,A、B、C、D 项是正确选项。自由和必然这对范畴是大多数考生所不熟悉又往往被忽视的一个考点,因此考生在复习时对类似的情况一定要引起注意。25.人类社会的发展是(分数:2.00)A.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 B.自然历史过程与人的自觉创造过程的统一 C.主体的选择性和社会发展的决定性的统一 D.统一性和多样性的统一、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解析:解析:本题是一道综合性的选择题,考查考生对整个人类社会发展所呈现出来的具体而又复杂的过程的把握。此题非常重要。题中所给出的四个备选项的内容都构成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复杂过程,所以A、B、C、

38、D 项都是正确选项。26.人的自觉活动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表现在(分数:2.00)A.社会历史是人们自己创造的 B.人们创造历史的活动可以摆脱既定历史条件的制约C.人们可以认识、利用社会规律 D.人们可以对社会发展的具体途径进行历史选择,通过不同的具体道路实现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解析:解析:考查点是人的自觉活动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A、C、D 从不同的角度论证了人的自觉活动对于社会发展的作用,均为应选项。B 之所以是淘汰项,是因为人的活动必然要受历史条件的制约。人们只能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创造历史。27.个人对于历史的发展(分数:2.00)A.都是起作用的 B.杰出人物起作用,普通个人不起作用C.正

39、面人物起作用,反面人物不起作用D.不起决定作用。 解析:解析:考查点是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任何个人对于历史的发展都起作用。从质上说,个人的作用有好、坏之分,由此划分个人为正面人物与反面人物;从量上说,个人的作用有大小之别,由此划分个人为历史人物与普通个人。但个人的作用不是决定作用。一方面,人民群众是历史的真正创造者;另一方面,个人作用能否实现,取决于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规律。据此,A、D 为应选项,B、C 为淘汰项。28.所有社会意识形态的共同点在于它们(分数:2.00)A.都为社会存在所决定 B.都具有相对独立性 C.都反映经济基础,属于思想上层建筑 D.在任何社会中都具有阶级性解析:解析:考

40、查点是社会意识形态的特点及其与社会存在的关系。任何社会意识都由社会存在决定,同时具有相对独立性。社会意识形态作为社会意识的一种,当然也不例外。据此,A、B 为应选项。社会意识形态是指属于思想上层建筑,反映经济基础并为经济基础服务的社会意识形式。据此,C 为应选项。D之所以是淘汰项,是因为在无阶级社会中,任何社会意识包括社会意识形态在内,都没有阶级性。29.经济基础在一切社会的社会关系中都属于(分数:2.00)A.经济关系 B.物质关系 C.思想关系D.阶级关系解析:解析:考查点是经济基础的含义。经济基础是指一定社会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它所体现的是一种经济关系即物质关系,并非思想关系。上

41、层建筑才体现思想关系。据此,A、B 为应选项,C 为淘汰项。D 之所以为淘汰项,是因为在无阶级社会中,经济基础并不体现阶级关系。30.自然科学与其他社会意识形式相比,它的独特之处是(分数:2.00)A.它是知识形态的生产力 B.它具有历史继承性C.它是以抽象理论形式出现的社会意识D.它是在社会实践基础上探索自然界的活动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自然科学独特之处。A、D 表述了这一独特之处,故而为应选项。B、C 之所以为淘汰项,是因为其他社会意识形式也具有继承性,许多社会意识形式也以抽象理论的形式出现,它们不是自然科学的独特之处。31.社会之所以要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是因为(分数:2.0

42、0)A.地理环境是社会发展的必要条件 B.地理环境的好坏,可使劳动生产率的高低发生变化 C.地理环境可以直接推动社会的变革D.地理环境可以加速或延缓社会的发展 解析:解析:考查点是地理环境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A、B、D 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地理环境的作用,均为应选项。C 之所以为淘汰项,是因为地理环境不能直接推动社会发展。地理环境对于社会的作用必须通过生产方式。C 表述的命题犯有地理环境决定论的错误。32.鲁迅先生曾把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称为勇士,并说:“螃蟹有人吃,蜘蛛一定也有人吃过,不过不好吃,所以后人不吃了。”这说明(分数:2.00)A.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是勇士,因为他给我们提供了螃蟹好吃这一信

43、息 B.第一个吃蜘蛛的人也是勇士,因为他给我们提供了蜘蛛不好吃这一信息 C.无论何时何地,无论在何种情况下,犯错误都是一种有价值的认识行为D.真理不可能远离错误孤立发展 解析:解析:考查点是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以及真理与谬误的关系。A 之所以是应选项,是因为它表达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的观点。B、D 之所以是应选项,是因为它们分别地表达了真理的发展不能远离谬误,而批判谬误正是发展真理的必要条件。C 之所以是淘汰项,是因为并非所有的错误都有价值。已为人们多次犯的完全可以避免的错误的再犯,是一种愚蠢的行为。33.一位诗人曾用生动的语言表述了错误的自白:“我不是魔鬼,不是恶棍,每个喜欢探索和追求的人都是我终

44、身相许、棒打不散的情人。我总是先给他们一分荒谬,两分不幸,再给他们三分收获,四分欢欣,我总是在阵痛中分娩着聪明。”从这一自白应得出的结论是(分数:2.00)A.真理与错误既对立又统一,错误从反面推动真理的发展 B.对每一个认识个体来说,犯的错误越多,所获得的真理就越多C.找出所犯错误的原因,意味着接近了真理 D.错误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转化为真理 解析:解析:考查点是真理与谬误的关系。真理与错误是一对矛盾。真理的发展不能远离错误,而是和错误相斗争发展起来的。找到了错误的原因,有助于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这体现着谬误向真理的转化。然而,对于认识的个体来说,并非所犯的错误愈多愈好。人们常犯的可以避免的

45、错误的再犯,对于真理的发展不再有积极的意义。据此,A、C、D 为应选项,B 为淘汰项。34.人们把握真理的能力,要受到(分数:2.00)A.人们所处的历史条件的制约 B.实践水平的制约 C.人们认识结构的制约 D.客观事物暴露程度的制约三、分析题 解析:解析:考查点是认识的制约性。人是认识真理的主体。对于一代人或者认识的个体来说,其认识真理具有有限性,表现为受各种条件的制约。A、B、C、D 所表述的都是制约认识主体的条件,包括客观条件和主观条件。因此,它们都是应选项。三、分析题(总题数:4,分数:8.00)35.分析题。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回答问题,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分数:

46、2.00)_解析:36.江泽民在七一讲话中说: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我们要在发展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基础上不断推进人类的全面发展”。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关系的原理,分析这一论断及其重要意义。(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 (1)人的发展是指社会的每一个成员的发展,包括人的体力、智力、个性和交往能力的发展等。人的发展可从人的全面发展、自由发展、充分发展三个方面来衡量。 (2)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是一致的,它们是互为前提和基础的。人的发展不能脱离社会的发展。社会发展必须通过人的发展表现出来。人的发展是社会进步的重要内容,人的发展的程度是社会进步的最重要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 DIN VDE 0404-1-2002 Testing and measuring equipment for checking the electric safety of electric devices - Part 1 General requirements《检验电气装置电气安全性的测试设备 第1部分 一般要求》.pdf DIN VDE 0404-1-2002 Testing and measuring equipment for checking the electric safety of electric devices - Part 1 General requirements《检验电气装置电气安全性的测试设备 第1部分 一般要求》.pdf
  • DIN VDE 0404-2-2002 Testing and measuring equipment for checking the electric safety of electric devices - Part 2 Testing equipment for tests after repair change or in case of repe.pdf DIN VDE 0404-2-2002 Testing and measuring equipment for checking the electric safety of electric devices - Part 2 Testing equipment for tests after repair change or in case of repe.pdf
  • DIN VDE 0404-3-2005 Testing and measuring equipment for testing the electrical safety of electrical devices - Part 3 Equipment for periodical tests and tests prior to commissioning.pdf DIN VDE 0404-3-2005 Testing and measuring equipment for testing the electrical safety of electrical devices - Part 3 Equipment for periodical tests and tests prior to commissioning.pdf
  • DIN VDE 0404-4-2005 Testing and measuring equipment for testing the electrical safety of electrical devices - Part 4 Handheld and manually operated current clamps sensors for measu.pdf DIN VDE 0404-4-2005 Testing and measuring equipment for testing the electrical safety of electrical devices - Part 4 Handheld and manually operated current clamps sensors for measu.pdf
  • DIN VDE 0418-2-1966 Specifications for electric integrating meters Var-hour (reactive energy) meters《电度表规范 第2部分 无功(反应能)电度表》.pdf DIN VDE 0418-2-1966 Specifications for electric integrating meters Var-hour (reactive energy) meters《电度表规范 第2部分 无功(反应能)电度表》.pdf
  • DIN VDE 0418-3-1965 Specifications for electric integrating meters Direct-current meters《电度表规范 第3部分 直流电表》.pdf DIN VDE 0418-3-1965 Specifications for electric integrating meters Direct-current meters《电度表规范 第3部分 直流电表》.pdf
  • DIN VDE 0441-1-1985 Tests on insulators of organic material for systems with nominal alternating voltages greater than 1000 V tests on materials《公称交流电压大于 1 kV 的有机材料绝缘子的试验 第1部分 材料试验.pdf DIN VDE 0441-1-1985 Tests on insulators of organic material for systems with nominal alternating voltages greater than 1000 V tests on materials《公称交流电压大于 1 kV 的有机材料绝缘子的试验 第1部分 材料试验.pdf
  • DIN VDE 0472-1-1987 Testing of cables wires and flexible cords general《绝缘导线和电缆的试验导则 概论》.pdf DIN VDE 0472-1-1987 Testing of cables wires and flexible cords general《绝缘导线和电缆的试验导则 概论》.pdf
  • DIN VDE 0472-509-1986 Testing of cables wires and flexible cords dielectric strenght on cables wires and cords for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s《电缆、电线和软线试验 电信系统用电缆、导线和心线的介电强度》.pdf DIN VDE 0472-509-1986 Testing of cables wires and flexible cords dielectric strenght on cables wires and cords for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s《电缆、电线和软线试验 电信系统用电缆、导线和心线的介电强度》.pdf
  •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大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