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考研语言学概论-9及答案解析.doc

上传人:proposalcash356 文档编号:1400058 上传时间:2019-12-04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6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研类试卷】考研语言学概论-9及答案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语言学概论-9及答案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语言学概论-9及答案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语言学概论-9及答案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语言学概论-9及答案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考研语言学概论-9 及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判断题(总题数:10,分数:10.00)1.语法规则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因此也比较稳固,比如汉语的语序自古以来没有发生变动。 (分数:1.00)A.正确B.错误2.语言发展的不平衡性主要是指语言的各个组成部分及其成分的发展速度是不相同的,其中语音的变化是最快的。 (分数:1.00)A.正确B.错误3.语言融合的过程大体上先是出现双语现象,最后导致一种语言排挤、替代另一种语言而完成语言的统一。(分数:1.00)A.正确B.错误4.洋泾浜语是一定社会条件下的产物,只有口头形式,没有人把它作为母语或第一语言。 (分数:1.0

2、0)A.正确B.错误5.从历史上看,语言的融合在巩固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促进人民的未来发展等方面都有积极的作用。(分数:1.00)A.正确B.错误6.语言的接触有不同的类型,其中最常见的是结构规则的借用。 (分数:1.00)A.正确B.错误7.人们平常所说的“官腔”、“干部腔”、“学生腔”等的“腔”,是一种社会方言。 (分数:1.00)A.正确B.错误8.语言中各种因素的相互影响是语言发展的基本条件和强大动力。 (分数:1.00)A.正确B.错误9.语言的演变只能采取渐变的方式,不允许突变。 (分数:1.00)A.正确B.错误10.语音演变有时效。 (分数:1.00)A.正确B.错误二、简

3、答题(总题数:20,分数:90.00)11.为什么说劳动决定了产生语言的需要和可能? (分数:4.50)_12.怎样正确理解马克思关于语言起源的理论? (分数:4.50)_13.简要说明语言发展的历史进程。 (分数:4.50)_14.语言的分化主要分哪两个阶段? (分数:4.50)_15.地域方言和社会方言是怎样形成的?它们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分数:4.50)_16.地域方言和亲属语言的差异表现在哪些方面? (分数:4.50)_17.怎样理解语言统一的过程? (分数:4.50)_18.语言融合的条件和方式有哪些? (分数:4.50)_19.举例说明共同语和方言的关系。 (分数:4.50)_2

4、0.双语现象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分数:4.50)_21.语言的接触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分数:4.50)_22.什么是皮钦语?什么是克里奥耳语?它们是怎么形成的? (分数:4.50)_23.洋泾浜语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分数:4.50)_24.为什么说社会的发展变化是语言发展变化的基本条件? (分数:4.50)_25.语言发展的内部原因主要有哪些? (分数:4.50)_26.语言发展的一般规律是什么? (分数:4.50)_27.语言发展的不平衡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分数:4.50)_28.举例说明语言发展的特殊内部规律。 (分数:4.50)_29.语言发展的普遍内部规律有哪些? (分数

5、:4.50)_30.举例说明语言中的类推作用。 (分数:4.50)_考研语言学概论-9 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判断题(总题数:10,分数:10.00)1.语法规则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因此也比较稳固,比如汉语的语序自古以来没有发生变动。 (分数:1.00)A.正确B.错误 解析:2.语言发展的不平衡性主要是指语言的各个组成部分及其成分的发展速度是不相同的,其中语音的变化是最快的。 (分数:1.00)A.正确B.错误 解析:3.语言融合的过程大体上先是出现双语现象,最后导致一种语言排挤、替代另一种语言而完成语言的统一。(分数:1.00)A.正确 B.错误解析:4.洋

6、泾浜语是一定社会条件下的产物,只有口头形式,没有人把它作为母语或第一语言。 (分数:1.00)A.正确 B.错误解析:5.从历史上看,语言的融合在巩固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促进人民的未来发展等方面都有积极的作用。(分数:1.00)A.正确 B.错误解析:6.语言的接触有不同的类型,其中最常见的是结构规则的借用。 (分数:1.00)A.正确B.错误 解析:7.人们平常所说的“官腔”、“干部腔”、“学生腔”等的“腔”,是一种社会方言。 (分数:1.00)A.正确 B.错误解析:8.语言中各种因素的相互影响是语言发展的基本条件和强大动力。 (分数:1.00)A.正确B.错误 解析:9.语言的演变只

7、能采取渐变的方式,不允许突变。 (分数:1.00)A.正确 B.错误解析:10.语音演变有时效。 (分数:1.00)A.正确 B.错误解析:二、简答题(总题数:20,分数:90.00)11.为什么说劳动决定了产生语言的需要和可能? (分数:4.50)_正确答案:()解析:劳动决定了产生语言的需要和可能,劳动创造了语言,这就是马克思主义关于语言起源的基本观点。恩格斯进一步指出,语言是人类形成时,在集体劳动中为了适应交际的需要而产生的。人类的祖先在集体的劳动生活中,为了协调动作,互相呼应,交换经验,越来越感到彼此问有什么东西非说不可了,这时语言的产生是必然的。因此,劳动决定了产生语言的需要。 劳动

8、不仅决定了产生语言的需要,而且还决定了产生语言的可能。 首先,劳动促进了人类发音器官的演化,使原始人能逐渐发出许多清晰的声音,为语言符号提供必要的声音材料。 其次,劳动促进了人类思维的发展,使语言所必需的意义要素得以形成。语言的意义来自思维,人的思维特别是抽象思维也是在劳动过程中产生和发展的。抽象思维的发展使猿人能够把劳动生活中获得的感觉、知觉、表象等概括成概念。有了声音和概念,表达客观世界中各类事物和各种关系的词语的产生就成为可能。12.怎样正确理解马克思关于语言起源的理论? (分数:4.50)_正确答案:()解析: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把语言起源问题作为人类起源问题的一部分来研究。恩格斯进一步指

9、出语言乃是人类形成时,在集体劳动中为了适应交际的需要而产生的。 劳动的发展,必然使社会成员更紧密地互相结合起来,因为它使互相帮助和共同协作的场合增多了,并且使每个人都清楚地意识到这种共同协作的好处。人类的祖先在集体的劳动生活中,为了协调动作,互相呼应,交换经验,越来越感到彼此问有什么东西非说不可了。因此,劳动决定了产生语言的需要和可能,劳动创造了语言,这就是马克思主义关于语言起源的基本观点。 劳动不仅决定了产生语言的需要,而且还决定了产生语言的可能。 首先,劳动促进了人类发音器官的演化,使原始人能逐渐发出许多清晰的声音,为语言符号提供必要的声音材料。 其次,劳动促进了人类思维的发展,使语言所必

10、需的意义要素得以形成。语言的意义来自思维,人的思维特别是抽象思维也是在劳动过程中产生和发展的。由于直立行走,猿人的视野扩大了,感觉丰富了。抽象思维的发展使猿人能够把劳动生活中获得的感觉、知觉、表象等概括成概念。有了声音和概念,表达客观世界中各类事物和各种关系的词语的产生就成为可能。 恩格斯把语言的起源与人类的起源联系起来,从劳动的角度对语言产生的原因和条件作了科学的解释,劳动创造语言的观点是非常正确的。不过,人最早发出的声音是怎样与一定的意义相结合的?语法规则是怎样产生的?最早的语言是什么样的?这一系列更具体的问题恩格斯没有作进一步的探讨。恩格斯的著作讨论的主要问题是人类的起源而不是语言的起源

11、,他事实上只是解释了产生语言的先决条件而没有回答语言是怎样产生的,因此,语言的起源仍是一个值得进一步探讨的课题。13.简要说明语言发展的历史进程。 (分数:4.50)_正确答案:()解析:语言的发展受到社会发展的制约,因此语言发展的历史进程跟人类社会组成单位的发展过程基本上是一致的,人类社会组织单位的发展是从氏族到部落,从部落到部族,从部族到民族,最后是民族差别的消亡;语言的发展是从氏族语言到部落语言,从部落语言到部族语言,从部族语言到民族语言。 氏族语言是在原始公社制的基层组织氏族范围内通用的语言。氏族是人类社会中最小的单位,所以氏族语言也是通用范围最小的语言。在氏族语言里没有方言。 部落语

12、言部落是由若干血缘关系相近的氏族组成的较大的社会单位,在部落范围内通用的语言称为部落语言。部落语言通用的范围也宽得多,在部落语言里,可能开始出现方言的差异。 部族语言是在由若干部落合并而成的更大的社会单位部族范围内通用的语言。部落语言不仅比氏族语言、部族语言通用的范围广,而且由于一个部族里往往包括若干部落,方言的分歧可能比较明显,共同语和文学语言也开始形成。 民族语言在现阶段是语言发展的最高形式,它是经济、文化发达的标志。由于通用的范围很广,方言的分歧也可能很严重,为了交际的需要,各个民族语言都有自己的民族共同语并以文学语言作为统一的民族语言的最高形式。 人类语言由比较简单的氏族语言发展到今天

13、高度发达的民族语言,其间经历了极为漫长的历史过程。总的说,语言是朝着日益丰富、日益精密的方向发展的。14.语言的分化主要分哪两个阶段? (分数:4.50)_正确答案:()解析:语言的分化指的是由一种语言分化成两种或多种半独立的方言或独立的亲属语言的过程和结果。一种语言由于社会方面的原因可以分化成几种方言,如果分化继续下去,也可能发展成为几种独立的亲属语言。这种分化常是由社会的分化或不完全统一引起的。语言的分化大体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方言的形成。一个统一的社会由于生产力水平的低下以及封建割据、交通阻隔等原因在全民范围内形成若干半独立的地方性社会群体,而在各个社会群体之间没有完全割断联系

14、的情况下,原来统一的语言就可能分化成若干半独立的专为某一地区的人民服务的方言。 第二阶段是亲属语言的形成。一个社会由于国家解体、国家分治等原因,分化为几个独立的社会单位。相互间的交际断绝,语言便在不同方言的基础上继续分化为独立的亲属语言。 一种语言分化的结果是形成不同的方言,还是形成不同的亲属语言,主要取决于社会分化的程度以及共同语是否继续存在。15.地域方言和社会方言是怎样形成的?它们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分数:4.50)_正确答案:()解析:社会的发展往往造成社会内部进一步的分工,这样,同一分工的人群在语言交际上就具有某一社团的特征,产生了语言分支或者语言变体,这就是社会方言。社会的发展往

15、往还伴随着人群生活地域的扩展或者迁移,这样,原来使用同一种语言的语言群落,由于地域的变更,某一地域的语言变体就会跟原来的语言逐渐有了差距,各地域之间的语言变体有了自己的稳定性,就产生了地域方言。方言差异是语言演变不平衡性的重要体现,这种不平衡是指在不同语言社团中进展速度快慢的不同。 地域方言和社会方言都是随着社会分化而分化,是社会分化的伴随现象。 二者的主要区别在于: (1)范围不同。 社会方言是适应社会分工需要而产生的全民语言的分支,是全民语言的社会变体。而地域方言则是全民语言在不同地域所产生的分支,是语言发展不平衡性在地域上的反映,虽然都叫方言,但划分的角度是不同的。 (2)内部差异不同。

16、 地域方言之间的主要差别表现在语音上,同时也反映在词汇系统和语法系统方面,而社会方言的主要差别则在一般词汇方面。 (3)发展趋势不同。 地域方言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展为独立的语言,或在社会高度统一融合的情况下消失;社会方言没有自己的基本词汇、语音系统、语法结构,在任何条件下都不可能发展成为独立的语言。16.地域方言和亲属语言的差异表现在哪些方面? (分数:4.50)_正确答案:()解析:地域方言和亲属语言都与单一社会在地域上的分化相关,都是单一语言分化而成的。但二者存在明显的差异: (1)从社会分化看,地域方言是单一社会在地域上分化不完全的结果,而亲属语言则是单一社会在地域上分化进一步加剧而完全

17、分化的结果。 (2)从语言分化看,地域方言随着共同语分化发展,逐步形成了自身的特点,但地域方言的新词、语法格式等与共同语有相当大的共同点;而亲属语言中的词语、语法格式等不断扩大自身的特点,并向不同方向加速分化发展,最终形成了独立的语言系统。 一种语言分化的结果是形成不同的方言还是不同的亲属语言,主要取决于社会分化的程度以及共同语是否继续存在。17.怎样理解语言统一的过程? (分数:4.50)_正确答案:()解析:语言的统一是指亲属方言之间的差异逐渐缩小以至消失而统一成民族共同语的过程和结果。 一种方言长期作为某一地区人民的交际工具和思维的工具,在体系上往往具有相当稳固的特点。因而,方言差异的消

18、失将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在方言区往往形成方言与共同语并存并用的双语现象。在这个过程中,一方面方言差异不断消磨,各方言逐渐向共同语靠拢,另一方面共同语不断吸收一些方言的成分来丰富自己,最终将所有的方言融合在共同语之中,形成高度统一的民族共同语。 共同语是在某一地域方言的基础上形成的,哪一种方言能成为共同语的基础方言决定于经济、政治、文化的条件。18.语言融合的条件和方式有哪些? (分数:4.50)_正确答案:()解析:语言的融合是多种语言逐渐统一成一种语言,就是某一个或几个民族逐步放弃自己的语言而选用他族语言。融合的过程也就是某种语言战胜或将别的语言排挤出具体社会的过程。 语言融合的条件: (1)

19、不同民族必须在同一地区有较长时期的杂居生活。魏晋南北朝时期,汉、匈奴、羯、氐、鲜卑、羌等各族统治阶级在华北、西北一带相互征伐,各族人民大迁移,经济文化互相交流,这些少数民族逐渐放弃本族语言,各族语言融合为一种语言汉语。 (2)一种语言能否替代其他语言而成为全社会的交际工具,并不取决于政治上的统治地位,通常是一个经济文化地位高的民族成为“胜利者”。 语言融合的方式: (1)自愿融合(合作方式):顺乎历史发展规律,自觉地放弃使用自己的语言,如北魏孝文帝拓跋珪禁讲鲜卑语,选用汉语作为共同的交际工具,“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使鲜卑语融入汉语之中。 (2)被迫融合(斗争方式):为保持本民族语言进行斗

20、争,但迫于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最终放弃本族语言。如金世宗采取强硬措施,要求使用女真语,但不能阻止女真族及其语言融入汉族、汉语。19.举例说明共同语和方言的关系。 (分数:4.50)_正确答案:()解析:共同语是社会打破地域隔阂、走向统一时出现的一种语言形式,是在一种方言基础上形成的一个民族或一个国家通用的语言。 共同语和方言的关系。 (1)共同语是在某一地域方言的基础上形成的,是方言的一种高级形式。 但哪一种方言能成为共同语的基础方言则取决于客观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的条件。如现代汉语选择北方方言作基础方言,主要是因为几千年来,北方方言区域一直是汉民族政治、经济、文化活动的中心,在全国

21、影响非常大,而且北方方言通行地域广,使用人口多,这些优势条件都是其他方言所不具备的。 (2)推广民族共同语是为了消除方言之间的隔阂,而不是为了禁止和消灭方言。方言是不能用人为的力量消灭的,它只能随着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而逐步缩小自己的作用,最后趋向消亡。共同语作为方言的高级形式,它只能引导方言的发展,吸引方言向自己靠拢,准备最后取代方言。 (3)方言的语言材料不断丰富和充实共同语。如现代汉民族共同语词汇在以北方话词汇为基础的前提下吸收了其他方言的许多词语。如“名堂、瘪三”等词就是分别从湘方言和吴方言中吸收过来的。 由此可见,方言和共同语还将在较长一段时间内共存,但共同语最终将取代方言而完

22、成语言的统一。20.双语现象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分数:4.50)_正确答案:()解析:双语现象指一个社会群体同时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语言,不同民族语言共存。 (1)使用不同语言的人杂居在一处,在交往需求的作用下就产生了双语现象。如我国许多民族同汉族杂居,这使得少数民族中的不少成员除了讲本族语之外,还会讲汉语。 (2)外语教育也会促使双语现象的产生。不少人通过外语教学可以在本族语言之外学会一种或几种其他民族的语言,从而获得双语能力。当然教育只能使人具有双语能力,真正要产生双语行为,从而产生双语现象,还得有同异族交往的实际需要和机会。21.语言的接触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分数:4.50)_

23、正确答案:()解析:语言的接触指的是不同语言间的交往和相互影响。不同社会之间的贸易往来、文化交流、移民杂居、战争征服等各种形式的接触必然导致不同语言的相互接触和相互影响。一种语言对另一种语言最直接的影响就是词语的“借贷”。只要有文化交流,就可能把有关的词语也借过来。在汉语的发展史上,外来的文化浪潮一次又一次地推波助澜,结果是大量借词丰富和充实了汉语词汇。借用外语词,不但是丰富词汇的一种主要的方式与途径,而且大量借词进入特定的语言,必然引起词汇(语义)内部相互关系的调整,促使词汇系统、语义系统(甚至语音、语法)发生变化。借用并不只是机械地把某种语言的词语掺人另一种语言,借词进入新的系统,它的词汇

24、意义、语音、形态等方面都会发生一定变化。 一种语言对另一种语言的影响,有时可能超越词汇范围。它们的语音语法特点也可能渗入借方语言,导致借方语言出现新的音位、音节结构、构词规则及至句法规则等。比如,20 世纪 50 年代后国内有的少数民族语言因受汉语的影响而产生了新的音位、新的语法成分和结构规则等。相对说来,语言的接触对词汇(语义)的影响比较大也比较直接,对语音、语法的影响往往不那么明显也不那么直接。22.什么是皮钦语?什么是克里奥耳语?它们是怎么形成的? (分数:4.50)_正确答案:()解析:皮钦语亦称为洋泾浜语,指在语言频繁接触的地区,由不同的自然语言成分混杂而成的语言。克里奥耳语是在皮钦

25、语的基础上形成的包含不同语言成分的混合语。皮钦语和克里奥耳语是在互相不能交际的人之间起交际媒介作用的语言。 洋泾浜语是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在当地语言和外语的接触中逐渐形成的混合语言。它的使用范围比较窄,只有口头形式,人们并没有把它作为母语,因此它可能随着社会条件的变化而失去交际作用,直至消亡。如果当某种皮钦语最终成为一群人的母语时,这种混合语就被称为克里奥耳语,人们就说它已经“克里奥耳化”了。作为克里奥耳语,它的词语必定不断增加,以满足使用者的日常需求,逐渐完善和具备自然语言的功能。 皮钦语和克里奥耳语都是在长期的混合使用过程中,由两种或多种语言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并放弃某些特点而形成的混合语。但

26、皮钦语的混合,体系性不强,缺少稳固性,使用范围狭窄,而克里奥耳语经过混合后逐渐形成比较稳定的体系,已被社会多数成员接受并成为新一代(孩子们)学习使用的语言。23.洋泾浜语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分数:4.50)_正确答案:()解析:洋泾浜语具有以下一些特征: (1)在语音上往往为了适应当地语言的语音系统而有较大的改动。如中国的洋泾浜英语,往往根据汉语的语音系统而对英语词的发音加以改造。 (2)词汇的成分比较贫乏,主要来自外来语言,有时也夹杂一些当地语言的词汇成分。如中国的洋泾浜英语词汇成分主要来自英语,且数量极少,有时还夹杂一些汉语的词语,例如以“chin-chin”表示“请”,以“chow-c

27、how”表示“吃”等。 (3)语法则是不同语言的混合,且尽可能简化,形态变化基本消失。如中国的洋泾浜英语将“两本书”说成“two piece book”,“我不能”被说成“My no can”,等等。 (4)洋泾浜语一般只用于口头交际,所以只有口语形式而没有书面语形式;使用范围狭窄,一般只用于同外国人交往的场合,没有人把它作为母语或第一语言来学习或使用。 洋泾浜语的前途只有两个: 一个是随着社会条件和交际环境的变迁而消亡,如一些第三世界的国家获得独立之后,随着教育的普及和标准外语的学习和推广,已废弃了洋泾浜语。在中国洋泾浜英语已成为一种历史现象。另一个是进一步发展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通用的交际工

28、具,即克里奥尔语。24.为什么说社会的发展变化是语言发展变化的基本条件? (分数:4.50)_正确答案:()解析:社会发展是语言发展变化的首要原因。首先,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其发展变化必然要受到社会发展变化的影响。其次,语言作为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的工具,社会成员之间相互联系的纽带,必须适应因社会的发展而产生的新的交际需要,与社会的发展保持一致,语言的交际职能与社会需求之间既相适应又不相适应的矛盾推动语言的不断发展,因此社会的任何变化都会在语言中反映出来。社会的分化、统一、接触直接影响语言。社会的发展是语言发展的基本条件,而语言的发展同时也促进了社会的发展。 具体表现:(1)社会进步推动

29、语言的发展:新词产生,旧词消亡。 (2)社会的相互接触推动语言的发展:丰富扩充词汇一促使词汇发展。 (3)社会的分化和统一影响语言的发展。 (4)社会的变动影响语言的发展。 (5)社会的发展推动思维的发展。 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既不属于经济基础也不属于上层建筑),所以社会的发展并非语言发展的必要条件,它是影响语言发展的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语言内部的矛盾运动)发挥作用。25.语言发展的内部原因主要有哪些? (分数:4.50)_正确答案:()解析:导致语言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语言结构内部的矛盾性。社会的发展固然是语言发展的基本条件和强大的推动力,但语言如何发展,是由语言结构内部的矛盾运动来实现

30、的。 一个语言系统的各种因素处于对立统一关系之中,呈现平衡状态,但如果其中某一种因素发生变化,破坏了原有的平衡,那么系统内的有关部分就会重新调整相互间的关系,达到新的平衡。促使语言发展的内因主要有: (1)形式与内容的矛盾。 语言的形式与内容之间的矛盾是语言结构内部最主要的一对矛盾,因为形式与内容是语言发展过程中永远对立又相互依存的两个方面。音义结合的任意性决定了语言成分的形式与内容永远存在既相互适应又不相适应的矛盾,而矛盾的结果是形式与内容的暂时统一。这种矛盾使形式与内容之间的关系发生变化,使语言成分(整个符号)发生变化。 (2)语音、语义、词汇、语法的矛盾。 语言是一种多层次的结构体系,语

31、音、语义、词汇、语法各部分之间关系密切,互相影响,互相制约,当某一分支系统发生变化时,就可能导致相互间的关系的调整,促使别的系统发生相应变化。 (3)体系内相关成分的矛盾。 语言各分支系统中的所有成员都处在特定的关系中,互相依存互相制约,既对立又统一。如果其中某一成员因为要满足新的需要或者由于其他原因发生变化,或新的成员出现,或某一成员消失,都会引起体系内的相关成员重新调整关系。 (4)口语与书面语的矛盾。 口语是口头交际使用的语言形式,书面语是书面交际使用的语言形式。口语是语言存在的基本形式,是书面语的基础和源泉,一切书面语都是在口语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只有以口语为基础,书面语才能不断

32、发展。在语言的发展中,书面语对口语的发展与规范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语言的发展又要求书面语与口语保持基本一致。如果书面语严重脱离口语,就会僵化而丧失生命力。 书面语和口语作为语言的两种存在形式是相辅相成的,在语言的发展中二者相互制约、相互促进。 (5)方言与共同语的矛盾。 在语言的发展过程中,一直伴随着方言与共同语的对立,语言的分化与统一与它们密切相关。方言与共同语之间的相互影响,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语言的发展。26.语言发展的一般规律是什么? (分数:4.50)_正确答案:()解析:一般规律是语言发展受社会发展直接制约的规律,主要有: (1)语言发展的不平衡性。 这种不平衡性主要是指语言的

33、各个组成部分及其成分的发展速度是不相同的。语言体系中各个组成部分与社会发展的联系很不相同。联系比较直接的是词汇和语义,而语音、语法与社会发展的联系则是间接的。词汇对社会发展的反应最灵敏,变化也最快。相比之下,语音和语法就稳固得多。社会生活中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消失,人们观念的改变,等等,这些都随时在语言的词汇中得到反映,表现为旧词的消亡、新词的产生和词义的演变,语言的词汇几乎处在不断变化的状态中。而词汇体系的变化自然相应地引起语义系统的变化。 (2)语言发展的渐变性。 所谓语言发展的渐变性,是指语言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变化,但语言的发展变化又不像社会变革那样产生突变,不是消灭现存语言和创造新

34、的语言,而是通过语言中新的要素逐渐积累、旧的要素逐渐死亡来实现的。 语言发展之所以具有渐变性特点,这是由语言的社会功能所决定的。语言作为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作为社会成员相互联系的桥梁和纽带,无时无刻不被人们使用。同时作为社会成员共同的交际工具,它也需要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不允许一下子发生大的变化。但是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的发展,日益增长的交际需要又不断促使语言发生变化以满足社会成员新的交际需要。 语言发展正是因为具有渐变性和不平衡性的特点,才使作为人类最重要交际工具的语言既能满足人们新的交际需求,又能维持稳固的基础,使语言既不断发展,又保证交际的顺利进行。 (3)语言发展的社会制约性。 语

35、言依存于社会,语言的发展受到社会发展的制约。或者说语言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这是从一切语言发展中概括出来的一条规律。27.语言发展的不平衡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分数:4.50)_正确答案:()解析:(1)语言系统内部各个组成部分发展变化的速度不一样,有的发展变化快,有的发展变化慢,即使是同一组成部分各要素之间发展也是不平衡的。在语言的三个要素中,词汇发展变化最快,而语音和语法发展变化则相对较慢,具有较强的稳定性。这是因为语言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与社会发展的联系是不一样的,词汇与社会的联系最为紧密,最为直接,对社会的反应也最为灵敏。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消失,人们观念的改变,随时都在词汇中反映

36、出来,表现为新词的产生、旧词的消亡和词义的发展变化等。 (2)不同语言的发展也是不平衡的,同一种语言的各个方言的发展也是不平衡的。 语言在不同地域的发展速度和发展方向不一样。同一种语言现象,由于所处条件不同,其发展变化也是不同的,在有的地区是这样变化,在有的地区则是那样变化,在有的地区则不发生变化,其结果是形成地域方言或亲属语言。如汉语中的塞音韵尾,在北京话中就完全消失了,而在粤方言、吴方言中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这是语音发展的不平衡性在不同地区的表现。28.举例说明语言发展的特殊内部规律。 (分数:4.50)_正确答案:()解析:这是属于某一语言或方言独有的结构本身的发展规律。汉语发展的特殊内

37、部规律主要有以下几点: (1)腭化。中古舌面后音“见组” 和舌尖前音“精组” 29.语言发展的普遍内部规律有哪些? (分数:4.50)_正确答案:()解析:这是人类一切语言或多种语言所共有的语言结构本身的发展规律。它是在各种特殊内部规律的基础上概括而成的。 (1)语音演变的无限性规律。 任何一种语言或方言某一时点上的语音系统都是历史的产物,都是历史演变的结果,而且它也不可能保持不变。而单个词语的语音形式,在人们的不断使用中也会发生变化。不论是整个音系还是某个音位都得变化,而且这种变化是没有止境的,只要那种语言还活着。 (2)语音演变的一致性规律。 在一定的时间地点和相同的语音条件下,语言中国样

38、的音会发生同样的变化,语言中具体的语音规律虽然只在一定的历史时期、一定的地域范围和一定的条件下起作用,但在限定的范围内却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凡是时间、地域、条件都相同的某一类音都发生相应的变化。 (3)类推作用。 类推也叫类化。指的是在某种规则模式的影响下,语法和词汇形式发生变化的过程或结果,即促使一些语言成分跟另外一些语言成分协调一致的作用。这是一种十分普遍的现象,它在所有语言的一切发展时期都起作用。在一种语言体系中,同类现象达到一定数量就可以归纳出规则,这种规则再扩大开来推及其他语言事实,将原来不规则的少数现象类推成多数现象,就是类推作用。 (4)语法化规律。 在语言的发展过程中,语法成分是由词汇成分虚化而形成的。通常是由一些较为具体的语言成分转化为抽象的成分,以至抽象程度不断增强。语言中的虚词都是由实词转化而来的。实词虚化也就是抽象化规律作用的结果。 普遍内部规律与特殊内部规律的关系是一般与个别的关系,一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 BS EN 45545-4-2013 Railway applications Fire protection on railway vehicles Fire safety requirements for rolling stock design《轨道交通 铁路车辆消防 轨道车辆设计的消防安全性要求》.pdf BS EN 45545-4-2013 Railway applications Fire protection on railway vehicles Fire safety requirements for rolling stock design《轨道交通 铁路车辆消防 轨道车辆设计的消防安全性要求》.pdf
  • BS EN 45545-5-2013 Railway applications Fire protection on railway vehicles Fire safety requirements for electrical equipment including that of trolley buses track guided buses and.pdf BS EN 45545-5-2013 Railway applications Fire protection on railway vehicles Fire safety requirements for electrical equipment including that of trolley buses track guided buses and.pdf
  • BS EN 45545-6-2013 Railway applications Fire protection on railway vehicles Fire control and management systems《轨道交通 铁路车辆消防 火灾控制和管理系统》.pdf BS EN 45545-6-2013 Railway applications Fire protection on railway vehicles Fire control and management systems《轨道交通 铁路车辆消防 火灾控制和管理系统》.pdf
  • BS EN 45545-7-2013 Railway applications Fire protection on railway vehicles Fire safety requirements for flammable liquid and flammable gas installations《轨道交通 铁路车辆消防 易燃液体和易燃气体装置的消防.pdf BS EN 45545-7-2013 Railway applications Fire protection on railway vehicles Fire safety requirements for flammable liquid and flammable gas installations《轨道交通 铁路车辆消防 易燃液体和易燃气体装置的消防.pdf
  • BS EN 50049-1-1998 Domestic and similar electronic equipment interconnection requirements - Peritelevision connector《家用及类似用途电子设备互连要求 辅助电视连接器》.pdf BS EN 50049-1-1998 Domestic and similar electronic equipment interconnection requirements - Peritelevision connector《家用及类似用途电子设备互连要求 辅助电视连接器》.pdf
  • BS EN 50050-1-2013 Electrostatic hand-held spraying equipment Safety requirements Hand-held spraying equipment for ignitable liquid coating materials《手持式静电喷涂设备 安全要求 手持式可燃性的液体涂料喷涂设备.pdf BS EN 50050-1-2013 Electrostatic hand-held spraying equipment Safety requirements Hand-held spraying equipment for ignitable liquid coating materials《手持式静电喷涂设备 安全要求 手持式可燃性的液体涂料喷涂设备.pdf
  • BS EN 50050-2-2013 Electrostatic hand-held spraying equipment Safety requirements Hand-held spraying equipment for ignitable coating powder《手持式静电喷涂设备 安全要求 手持式可燃性的粉末涂料喷涂设备》.pdf BS EN 50050-2-2013 Electrostatic hand-held spraying equipment Safety requirements Hand-held spraying equipment for ignitable coating powder《手持式静电喷涂设备 安全要求 手持式可燃性的粉末涂料喷涂设备》.pdf
  • BS EN 50050-3-2013 Electrostatic hand-held spraying equipment Safety requirements Hand-held spraying equipment for ignitable flock《手持式静电喷涂设备 安全要求 手持式可燃性的植绒喷涂设备》.pdf BS EN 50050-3-2013 Electrostatic hand-held spraying equipment Safety requirements Hand-held spraying equipment for ignitable flock《手持式静电喷涂设备 安全要求 手持式可燃性的植绒喷涂设备》.pdf
  • BS EN 50052-2016 High-voltage switchgear and controlgear Gas-filled cast aluminium alloy enclosures《高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 充气铸造铝合金外壳》.pdf BS EN 50052-2016 High-voltage switchgear and controlgear Gas-filled cast aluminium alloy enclosures《高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 充气铸造铝合金外壳》.pdf
  •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大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