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程(一)及答案解析(总分:308.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64,分数:128.00)1.( )主张,学生应尽可能多地参与到社会中去(分数:2.00)A.学科中心主义课程论B.存在主义课程论C.经验主义课程论D.社会改造主义课程论2.提出了目标游离评价模式的是( )(分数:2.00)A.斯克里文B.泰勒C.斯塔克D.奈勒3.政治因素对课程变革的影响包括( )(分数:2.00)A.课程目标的厘定B.课程变革的内容选择C.制约着课程的编制过程D.课程实施的态度4.评价重点从课程的预期效果转向了课程的实际效果,强调评价者不应当受到预期课程目标的影响的评价模式是( )(分数
2、:2.00)A.CIPP 评价模式B.外观评价模式C.目的游离评价模式D.目标评价模式5.后现代主义课程论的主要代表人物多尔提出了后现代课程的标准,其循环性是旨在( )(分数:2.00)A.发展能力B.使课程避免滑人“不能控制的相对主义”以及情感上的唯我主义的怪圈C.扩大范围D.便于复习和理解6.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教育背景,最为重要的是( )(分数:2.00)A.素质教育的实施B.科教兴国的要求C.中小学教育改革的呼求D.教育理念的转变7.“公认的课程定义,已从学程的内容、科目及学程表,变为在学校领导或指导下给学习者提供的一切经验。”这一课程观倾向于认为课程是( )(分数:2.00)
3、A.学科B.文化C.目标D.体验8.有关课程相互适应取向的观点,正确的是( )(分数:2.00)A.衡量课程实施成功与否的根本标准是课程实施过程实现预定的课程计划的程度B.课程实施过程是课程计划与班级或学校实践情境在课程目标、内容、方法、组织模式诸方面相互调整、改变与适应的过程C.这种取向认为,真正的课程是教师与学生联合创造的教育经验,课程实施本质上是在具体教育情境中创生新的教育经验的过程D.以上三项都不正确9.我国当前教学改革的重心是( )(分数:2.00)A.教学改革和实验B.建立合理的课程结构C.实施素质教育D.个性发展10.突破了学科界限,体现某类知识体系之间内在联系的课程是( )(分
4、数:2.00)A.综合课程B.选修课程C.活动课程D.学科课程11.制定课程计划的首要问题是( )(分数:2.00)A.课程设置B.学科顺序C.课时分配D.学年编制12.取消了课程问题的独特性的是( )(分数:2.00)A.学科中心主义课程论B.经验主义课程论C.社会改造主义课程论D.存在主义课程论13.欧洲中世纪的宗教神学课程和工业革命后的以自然科学为基础的课程属于课程类别中的( )(分数:2.00)A.学科课程B.活动课程C.综合课程D.隐性课程14.后现代主义课程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学者( )(分数:2.00)A.奈勒B.多尔C.杜威D.巴格莱15.课程的一般结构是( )(分数:2.0
5、0)A.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科书B.课程总目标领域目标学科目标C.课程目的课程评价课程实施D.知识经验活动16.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分数:2.00)A.CIPP 评价模式比较周到地考虑了课程计划的各个方面和各种要素,与其他评价模式相比也就比较全面B.外观评价模式注重课程实施过程的动态方面,并且将与课程有关的各种信息纳入评价之中C.目标游离评价模式强调评价者应当受到预期课程目标的影响,并应当注意收集有关课程实际结果的各种信息D.差距评价目的在于将设计的课程标准与实际的课程表现加以比较,找出彼此之间的差距,找出造成差距的原因17.下列有关课程评价的功能不恰当的是( )(分数:2.00)A.促进发
6、展B.鉴定水平C.选拔淘汰D.借鉴吸收18.学科的设置和安排是通过( )体现出来的(分数:2.00)A.课程计划B.课程标准C.教学内容D.教科书19.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基础教育建立新的课程体系,试行( )(分数:2.00)A.国家课程B.地方课程C.校本课程D.以上三项都正确20.下列有关课程评价的意义不正确的是( )(分数:2.00)A.课程评价是对课程进行研究和分析,以判断其价值和适宜性的B.它是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通过收集系统全面的有关资料,对教育的各个环节进行科学客观的分析、比较,判断其价值和效果C.是为调整、改善、选择、推广、提高教育质
7、量提供科学的、客观的依据D.以上三项都不正确21.美国各门课程中多样化的实践活动,日本的综合实践活动反映出对( )在课程中地位的重视(分数:2.00)A.知识B.能力C.直接经验D.间接经验22.布卢姆把教育目标分为三个领域,其中不包括( )(分数:2.00)A.认知B.情感C.思维D.动作技能23.对外观评价模式分析错误的是( )(分数:2.00)A.这种模式注重课程实施过程的动态方面B.将与课程有关的各种信息纳入评价之中C.在观察、描述和判断中容易带有主观性D.评价结果可靠、可信24.根据评价所发挥作用的不同可分为三种,其中不包括( )(分数:2.00)A.决策性评价B.研究性评价C.工作
8、性评价D.应用性评价25.学科中心主义课程论主要观点不包括( )(分数:2.00)A.知识课程的核心B.学科专家在课程开发中起重要作用C.以学科基本结构的掌握为目标D.课程知识应该有助于学生的社会反思26.以下课程理论流派取消了课程问题特殊性的是( )(分数:2.00)A.存在主义课程论B.经验主义课程论C.学科中心主义课程论D.社会改造主义课程论27.我国新一轮基础课程改革的微观背景是( )(分数:2.00)A.多元文化时代的到来B.素质教育的实施C.知识经济的出现D.政治的民主化28.布鲁纳指出无论我们选择何种学科,都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据此而建立的课程理论是( )(分数:2.
9、00)A.存在主义课程论B.学科中心主义课程论C.社会改造主义课程论D.后现代主义课程论29.国家对某一学科的教学内容及进度作出规定的指导性文件称为( )(分数:2.00)A.教学计划B.课程计划C.教科书D.课程标准30.下列不属于影响课程变革的主要因素的是( )(分数:2.00)A.政治经济因素B.教师发展C.科技进步D.文化因素31.国家课程的基本纲领性文件,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要求指的是( )(分数:2.00)A.课程计划B.课程标准C.课程内容D.教学大纲32.课程评价的范围不包括( )(分数:2.00)A.课程计划B.课程内容C.教材D.教学时段33.不属于课程实施取向
10、的是( )(分数:2.00)A.课程的忠实取向B.课程的相互适应取向C.课程的创新取向D.课程的原则取向34.通过课程评价可以找出课程计划的优点和不足,从而为其进一步完善提供建议,这体现了课程评价的什么功能?( )(分数:2.00)A.判断成效B.比较与选择课程C.诊断与修订D.了解目标达成程度35.主要目的在于改进课程与教学的效果,在于搜集课程编制或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优缺点的资料,作为进一步修订和完善的依据的评价是( )(分数:2.00)A.形成性评价B.诊断性评价C.总结性评价D.内部评价36.研究“隐性课程”对学生有怎样影响的课程价值取向的是( )(分数:2.00)A.课程实施的取向B.相
11、互适应取向C.课程创生取向D.以上三项都不正确37.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培养学生的三个目标是( )(分数:2.00)A.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B.知识、情感、意志C.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D.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38.后现代课程的标准不包括( )(分数:2.00)A.丰富性B.循环性C.逻辑性D.严密性39.学校课程改革中主要是改革( )(分数:2.00)A.课程设计B.课程制订C.教材编制D.课程设置40.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人们已不再满足于对课程计划制定的重视,纷纷开始重视课程变革过程中的( )(分数:2.00)A.课程内容的选择B.课程内容的组织C.课程实
12、施D.课程评价41.以下有关课程与教学的关系,不正确的是( )(分数:2.00)A.课程包含教学B.课程与教学并列C.教学包含课程D.以上三项都不正确42.我国中小学课程(教学)计划的最基本部分是( )(分数:2.00)A.课程设置B.课时分配C.学科顺序D.学周安排43.具有结构性、系统性、简约性等特点的是( )(分数:2.00)A.学科课程B.活动课程C.分科课程D.显性课程44.学科课程又称( )(分数:2.00)A.综合课程B.分科课程C.活动课程D.核心课程45.目的在于将设计的课程标准与实际的课程表现加以比较,找出彼此之间的差距,找出造成差距的原因,作为改进课程的依据,并且决定是继
13、续课程计划,还是重复或终止课程计划的评价模式是( )(分数:2.00)A.CIPP 评价模式B.差距评价C.外观评价模式D.目标评价模式46.以下对经验主义课程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分数:2.00)A.经验主义课程看到了学科中心主义的不足B.对于知识的系统性,学科自身的逻辑性、学术性照顾不够C.看到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作用,对于现代课程的改造起到了重要的理论指导作用D.看到了现代社会知识剧增所带来的社会知识增长的无限性与个体知识增长的有限性之间的矛盾47.目前在我国高中及部分小学、初中所开设的研究性学习课程就其主要性质而言是一种( )(分数:2.00)A.学科课程B.活动课程C.综合课程D.研究
14、课程48.后现代主义课程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分数:2.00)A.奈勒B.布拉梅尔德C.弗莱雷D.多尔49.于 1967 年提出目标游离评价模式的是( )(分数:2.00)A.斯塔克B.斯塔佛尔比姆C.斯克里文D.普洛沃斯50.社会改造主义课程论的代表人物是( )(分数:2.00)A.杜威B.多尔C.布拉梅尔德D.奈勒51.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努力使课程计划与班级或学校实践情境在课程目标、内容、方法、组织模式诸方面相互调整、改变,以促使双方彼此协调,这是课程实施的( )(分数:2.00)A.忠实取向B.相互适应取向C.课程创生取向D.课程创新取向52.指出“无论我们选教何种学科,都必须使学生
15、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的是( )(分数:2.00)A.布鲁纳B.克伯屈C.赞可夫D.怀特海53.课程评价可分为内部评价与外部评价,其划分的依据是( )(分数:2.00)A.评价实施阶段的不同B.评价主体的不同C.评价对象的不同D.评价所发挥作用的不同54.“学校课程中相关的真正中心,不是科学,不是文学,不是历史,不是地理,而是儿童本身的社会活动。”这一观点反映的课程理论是( )(分数:2.00)A.后现代主义课程论B.经验主义课程论C.学科中心主义课程论D.存在主义课程论55.综合课程不包括( )(分数:2.00)A.融合课程B.核心课程C.广域课程D.潜在课程56.现代学科课程的奠基人是(
16、)(分数:2.00)A.赫尔巴特B.夸美纽斯C.杜威D.布鲁纳57.构成课的核心部分是( )(分数:2.00)A.组织教学B.检查复习C.讲授新课D.布置作业58.存在主义课程论的代表人物是( )(分数:2.00)A.杜威B.多尔C.布拉梅尔德D.奈勒59.由中央政府负责编制、实施和评价的课程是( )(分数:2.00)A.综合课程B.隐性课程C.国家课程D.校本课程60.综合课程论把合并数门相邻学科内容形成的综合课称为( )(分数:2.00)A.融合课程B.广域课程C.核心课程D.合并课程61.学科中心主义课程论的代表人物是( )(分数:2.00)A.杜威B.怀特海C.布鲁纳D.克伯屈62.目
17、的在于改进课程与教学的效果,在于搜集课程编制或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优缺点的资料,作为进一步修订和完善的依据的评价是( )(分数:2.00)A.诊断性评价B.形成性评价C.总结性评价D.以上三项都不正确63.在教育史上真正为课程论建立起心理学基础的教育家是( )(分数:2.00)A.亚里士多德B.桑代克C.赫尔巴特D.夸美纽斯64.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不包括( )(分数:2.00)A.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B.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C.为了学生的生理发展D.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二、简答题(总题数:6,分数:90.00)65.影响课程变革的因素有哪些?(分数:15.00)_66.简述课程理论流派。(分数
18、:15.00)_67.简述课程实施的几种价值取向。(分数:15.00)_68.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内容包括哪几个方面?(分数:15.00)_69.简述课程评价的主要类型。(分数:15.00)_70.简要评述泰勒原理。(分数:15.00)_三、分析论述题(总题数:3,分数:90.00)71.试述课程评价的主要模式。(分数:30.00)_72.联系实际,分析影响课程实施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分数:30.00)_73.试述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理论。(分数:30.00)_课程(一)答案解析(总分:308.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64,分数:128.00)1.( )主张
19、,学生应尽可能多地参与到社会中去(分数:2.00)A.学科中心主义课程论B.存在主义课程论C.经验主义课程论D.社会改造主义课程论 解析:解析 社会改造主义课程论这一课程流派的主要观点包括:社会改造是课程的核心;学校课程应以建造新的社会秩序为方向;应该把学生看做社会的一员;课程知识应该有助于学生的社会反思,吸收不同社会群体参与到课程开发中来。社会问题而非知识问题才是课程的核心问题。2.提出了目标游离评价模式的是( )(分数:2.00)A.斯克里文 B.泰勒C.斯塔克D.奈勒解析:解析 识记性知识。3.政治因素对课程变革的影响包括( )(分数:2.00)A.课程目标的厘定B.课程变革的内容选择C
20、.制约着课程的编制过程D.课程实施的态度 解析:解析 政治因素对课程变革的影响包括:课程目标的厘定;课程变革的内容选择;制约着课程的编制过程。4.评价重点从课程的预期效果转向了课程的实际效果,强调评价者不应当受到预期课程目标的影响的评价模式是( )(分数:2.00)A.CIPP 评价模式B.外观评价模式C.目的游离评价模式 D.目标评价模式解析:解析 理解性知识。5.后现代主义课程论的主要代表人物多尔提出了后现代课程的标准,其循环性是旨在( )(分数:2.00)A.发展能力 B.使课程避免滑人“不能控制的相对主义”以及情感上的唯我主义的怪圈C.扩大范围D.便于复习和理解解析:解析 识记性知识。
21、6.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教育背景,最为重要的是( )(分数:2.00)A.素质教育的实施 B.科教兴国的要求C.中小学教育改革的呼求D.教育理念的转变解析:解析 常识性知识。7.“公认的课程定义,已从学程的内容、科目及学程表,变为在学校领导或指导下给学习者提供的一切经验。”这一课程观倾向于认为课程是( )(分数:2.00)A.学科B.文化C.目标D.体验 解析:解析 这是一种后现代主义课程观,它强调的是人的体验。8.有关课程相互适应取向的观点,正确的是( )(分数:2.00)A.衡量课程实施成功与否的根本标准是课程实施过程实现预定的课程计划的程度B.课程实施过程是课程计划与班级或学校实
22、践情境在课程目标、内容、方法、组织模式诸方面相互调整、改变与适应的过程 C.这种取向认为,真正的课程是教师与学生联合创造的教育经验,课程实施本质上是在具体教育情境中创生新的教育经验的过程D.以上三项都不正确解析:解析 A 是课程的忠实取向,C 是课程的创生取向。9.我国当前教学改革的重心是( )(分数:2.00)A.教学改革和实验B.建立合理的课程结构 C.实施素质教育D.个性发展解析:解析 我国当前教学改革的重心是建立合理的课程结构。10.突破了学科界限,体现某类知识体系之间内在联系的课程是( )(分数:2.00)A.综合课程 B.选修课程C.活动课程D.学科课程解析:解析 综合课程是指突破
23、了学科界限,体现某类知识体系之间内在联系的课程。11.制定课程计划的首要问题是( )(分数:2.00)A.课程设置 B.学科顺序C.课时分配D.学年编制解析:解析 制定课程计划的首要问题是课程设置。12.取消了课程问题的独特性的是( )(分数:2.00)A.学科中心主义课程论B.经验主义课程论C.社会改造主义课程论 D.存在主义课程论解析:解析 社会改造主义树立了一种新的课程观念,开辟了课程研究的新方向。但它取消了课程问题的独特性。13.欧洲中世纪的宗教神学课程和工业革命后的以自然科学为基础的课程属于课程类别中的( )(分数:2.00)A.学科课程 B.活动课程C.综合课程D.隐性课程解析:解
24、析 理解性知识。14.后现代主义课程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学者( )(分数:2.00)A.奈勒B.多尔 C.杜威D.巴格莱解析:解析 识记性知识。15.课程的一般结构是( )(分数:2.00)A.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科书 B.课程总目标领域目标学科目标C.课程目的课程评价课程实施D.知识经验活动解析:解析 课程的结构是指课程的组成部分及其相互关系。16.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分数:2.00)A.CIPP 评价模式比较周到地考虑了课程计划的各个方面和各种要素,与其他评价模式相比也就比较全面B.外观评价模式注重课程实施过程的动态方面,并且将与课程有关的各种信息纳入评价之中C.目标游离评价模式强调评
25、价者应当受到预期课程目标的影响,并应当注意收集有关课程实际结果的各种信息 D.差距评价目的在于将设计的课程标准与实际的课程表现加以比较,找出彼此之间的差距,找出造成差距的原因解析:解析 目标游离评价模式强调评价者不应当受到预期课程目标的影响,而应当注意收集有关课程实际结果的各种信息。17.下列有关课程评价的功能不恰当的是( )(分数:2.00)A.促进发展B.鉴定水平C.选拔淘汰 D.借鉴吸收解析:解析 课程评价的功能包括:需要评估;诊断与修订课程;比较与选择课程;判断成效;了解目标达成程度。18.学科的设置和安排是通过( )体现出来的(分数:2.00)A.课程计划 B.课程标准C.教学内容D
26、.教科书解析:解析 课程计划具体规定了学校应设置的学科、学科开设的顺序及课时分配,并对学期、学年、假期进行划分。19.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基础教育建立新的课程体系,试行( )(分数:2.00)A.国家课程B.地方课程C.校本课程 D.以上三项都正确解析:解析 常识性知识。20.下列有关课程评价的意义不正确的是( )(分数:2.00)A.课程评价是对课程进行研究和分析,以判断其价值和适宜性的B.它是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通过收集系统全面的有关资料,对教育的各个环节进行科学客观的分析、比较,判断其价值和效果C.是为调整、改善、选择、推广、提高教育质量提供科
27、学的、客观的依据D.以上三项都不正确 解析:解析 以上三项都是有关课程评价的意义。21.美国各门课程中多样化的实践活动,日本的综合实践活动反映出对( )在课程中地位的重视(分数:2.00)A.知识B.能力C.直接经验 D.间接经验解析:解析 理解性知识。直接经验强调活动者亲身参与,是获得知识、培养能力的有效途径。22.布卢姆把教育目标分为三个领域,其中不包括( )(分数:2.00)A.认知B.情感C.思维 D.动作技能解析:解析 布卢姆把教育目标的领域分为: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三类。23.对外观评价模式分析错误的是( )(分数:2.00)A.这种模式注重课程实施过程的动态方面B.将与课程有关的
28、各种信息纳入评价之中C.在观察、描述和判断中容易带有主观性D.评价结果可靠、可信 解析:解析 这种评价模式会影响到评价结果的可信和可靠。24.根据评价所发挥作用的不同可分为三种,其中不包括( )(分数:2.00)A.决策性评价B.研究性评价C.工作性评价D.应用性评价 解析:解析 根据评价所发挥作用的不同可分为三种:决策性评价、研究性评价、工作性评价。25.学科中心主义课程论主要观点不包括( )(分数:2.00)A.知识课程的核心B.学科专家在课程开发中起重要作用C.以学科基本结构的掌握为目标D.课程知识应该有助于学生的社会反思 解析:解析 学科中心主义课程论主要观点包括:知识课程的核心学校课
29、程应以学科分类为基础;学校教学以分科教学为核心;以学科基本结构的掌握为目标;学科专家在课程开发中起重要作用。26.以下课程理论流派取消了课程问题特殊性的是( )(分数:2.00)A.存在主义课程论B.经验主义课程论C.学科中心主义课程论D.社会改造主义课程论 解析:解析 社会改造主义课程论树立了一种新的课程观念,开辟了课程研究的新方向。但它取消了课程问题的独特性。27.我国新一轮基础课程改革的微观背景是( )(分数:2.00)A.多元文化时代的到来B.素质教育的实施 C.知识经济的出现D.政治的民主化解析:解析 多元文化、知识经济及民主政治都是新课改的背景,但它们是一种宏观,背景,只有素质教育
30、的实施才是其微观层面的背景。28.布鲁纳指出无论我们选择何种学科,都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据此而建立的课程理论是( )(分数:2.00)A.存在主义课程论B.学科中心主义课程论 C.社会改造主义课程论D.后现代主义课程论解析:解析 结构中心主义课程论也可称作学科中心主义课程论。29.国家对某一学科的教学内容及进度作出规定的指导性文件称为( )(分数:2.00)A.教学计划B.课程计划C.教科书D.课程标准 解析:解析 课程标准是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定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30.下列不属于影响课程变革的主要因素的是( )(分数:2.00)A.政治经济因素B.教师
31、发展 C.科技进步D.文化因素解析:解析 影响课程变革的主要因素有:政治因素与课程变革;经济因素与课程改革;文化因素与课程变革;科技革新与课程变革;学生发展与课程变革。31.国家课程的基本纲领性文件,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要求指的是( )(分数:2.00)A.课程计划B.课程标准 C.课程内容D.教学大纲解析:解析 理解性知识。32.课程评价的范围不包括( )(分数:2.00)A.课程计划B.课程内容C.教材D.教学时段 解析:解析 课程评价的范围一般包括课程计划、内容以及教材和过程的评价。不包括教学时段。33.不属于课程实施取向的是( )(分数:2.00)A.课程的忠实取向B.课程
32、的相互适应取向C.课程的创新取向D.课程的原则取向 解析:解析 课程实施取向包括:课程的忠实取向、课程的相互适应取向、课程的创新取向。34.通过课程评价可以找出课程计划的优点和不足,从而为其进一步完善提供建议,这体现了课程评价的什么功能?( )(分数:2.00)A.判断成效B.比较与选择课程C.诊断与修订 D.了解目标达成程度解析:解析 诊断与修订课程功能表现为对正在形成中的课程计划,可以通过评价有效地找出其优越点及成因,为修订提供建议。这种反复的过程可使课程达到尽可能完善的程度。35.主要目的在于改进课程与教学的效果,在于搜集课程编制或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优缺点的资料,作为进一步修订和完善的依据
33、的评价是( )(分数:2.00)A.形成性评价 B.诊断性评价C.总结性评价D.内部评价解析:解析 总结性评价主要目的在于搜集资料和信息,整体判断,从而决定推广或修订完善课程计划。诊断性评价目的是考察课程开发和实施的准备状况,从而使课程计划及实施具有针对性和可行性。36.研究“隐性课程”对学生有怎样影响的课程价值取向的是( )(分数:2.00)A.课程实施的取向B.相互适应取向C.课程创生取向 D.以上三项都不正确解析:解析 理解性知识。37.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培养学生的三个目标是( )(分数:2.00)A.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B.知识、情感、意志C.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
34、向现代化D.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解析:解析 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培养学生的三个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8.后现代课程的标准不包括( )(分数:2.00)A.丰富性B.循环性C.逻辑性 D.严密性解析:解析 后现代课程的标准:丰富性、循环性、关联性、严密性。39.学校课程改革中主要是改革( )(分数:2.00)A.课程设计B.课程制订C.教材编制D.课程设置 解析:解析 学校课程改革中主要是改革课程设置。40.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人们已不再满足于对课程计划制定的重视,纷纷开始重视课程变革过程中的( )(分数:2.00)A.课程内容的选择B.课程内容的组织C.课程实
35、施D.课程评价 解析:解析 理解性知识。41.以下有关课程与教学的关系,不正确的是( )(分数:2.00)A.课程包含教学B.课程与教学并列C.教学包含课程D.以上三项都不正确 解析:解析 课程与教学的关系一般来说包括前三种。42.我国中小学课程(教学)计划的最基本部分是( )(分数:2.00)A.课程设置 B.课时分配C.学科顺序D.学周安排解析:解析 理解性知识。43.具有结构性、系统性、简约性等特点的是( )(分数:2.00)A.学科课程 B.活动课程C.分科课程D.显性课程解析:解析 学科课程具有结构性、系统性、简约性等特点。44.学科课程又称( )(分数:2.00)A.综合课程B.分
36、科课程 C.活动课程D.核心课程解析:解析 理解性知识。分科课程是指以分门别类的学科知识体系为基础的课程。45.目的在于将设计的课程标准与实际的课程表现加以比较,找出彼此之间的差距,找出造成差距的原因,作为改进课程的依据,并且决定是继续课程计划,还是重复或终止课程计划的评价模式是( )(分数:2.00)A.CIPP 评价模式B.差距评价 C.外观评价模式D.目标评价模式解析:解析 理解性知识。46.以下对经验主义课程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分数:2.00)A.经验主义课程看到了学科中心主义的不足B.对于知识的系统性,学科自身的逻辑性、学术性照顾不够C.看到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作用,对于现代课程的改
37、造起到了重要的理论指导作用D.看到了现代社会知识剧增所带来的社会知识增长的无限性与个体知识增长的有限性之间的矛盾 解析:解析 它是学科中心课程的特点。47.目前在我国高中及部分小学、初中所开设的研究性学习课程就其主要性质而言是一种( )(分数:2.00)A.学科课程B.活动课程 C.综合课程D.研究课程解析:解析 活动课程又称经验课程或儿童中心课程,它是以学生的兴趣或需要为基础、根据心理逻辑而编排的课程。具有生活性、实用性、开放性(因为学生的需要和兴趣没有边界,所以课程也没有边界,是开放的)等特点。48.后现代主义课程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分数:2.00)A.奈勒B.布拉梅尔德C.弗莱雷D
38、.多尔 解析:解析 识记性知识。49.于 1967 年提出目标游离评价模式的是( )(分数:2.00)A.斯塔克B.斯塔佛尔比姆C.斯克里文 D.普洛沃斯解析:解析 识记性知识。50.社会改造主义课程论的代表人物是( )(分数:2.00)A.杜威B.多尔C.布拉梅尔德 D.奈勒解析:解析 识记性知识。51.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努力使课程计划与班级或学校实践情境在课程目标、内容、方法、组织模式诸方面相互调整、改变,以促使双方彼此协调,这是课程实施的( )(分数:2.00)A.忠实取向B.相互适应取向 C.课程创生取向D.课程创新取向解析:解析 课程实施的相互适应取向认为,课程实施过程是课程计划与班
39、级或学校实践情境在课程目标、内容、方法、组织模式诸方面相互调整、改变与适应的过程。52.指出“无论我们选教何种学科,都必须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的是( )(分数:2.00)A.布鲁纳 B.克伯屈C.赞可夫D.怀特海解析:解析 布鲁纳强调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53.课程评价可分为内部评价与外部评价,其划分的依据是( )(分数:2.00)A.评价实施阶段的不同B.评价主体的不同 C.评价对象的不同D.评价所发挥作用的不同解析:解析 根据评价的主体来划分的。54.“学校课程中相关的真正中心,不是科学,不是文学,不是历史,不是地理,而是儿童本身的社会活动。”这一观点反映的课程理论是( )(分数:2
40、.00)A.后现代主义课程论B.经验主义课程论 C.学科中心主义课程论D.存在主义课程论解析:解析 经验主义课程论的主要观点包括了以下几个方面:学生是课程的核心;学校课程应以学生的兴趣或生活为基础;学校教学应以活动和问题反思为核心;学生在课程开发中起重要作用。这一论点正是来自经验主义课程论的典型代表人物杜威。55.综合课程不包括( )(分数:2.00)A.融合课程B.核心课程C.广域课程D.潜在课程 解析:解析 综合课程包括:融合课程、核心课程、广域课程。56.现代学科课程的奠基人是( )(分数:2.00)A.赫尔巴特B.夸美纽斯 C.杜威D.布鲁纳解析:解析 现代学科课程的奠基人是夸美纽斯。
41、57.构成课的核心部分是( )(分数:2.00)A.组织教学B.检查复习C.讲授新课 D.布置作业解析:解析 识记性知识。58.存在主义课程论的代表人物是( )(分数:2.00)A.杜威B.多尔C.布拉梅尔德D.奈勒 解析:解析 识记性知识。59.由中央政府负责编制、实施和评价的课程是( )(分数:2.00)A.综合课程B.隐性课程C.国家课程 D.校本课程解析:解析 国家课程是由国家根据自身利益及公民的基本素质要求而开发设计的课程,是一个国家课程的主体,大多体现为核心课程。60.综合课程论把合并数门相邻学科内容形成的综合课称为( )(分数:2.00)A.融合课程B.广域课程 C.核心课程D.
42、合并课程解析:解析 综合课程论把合并数门相邻学科内容形成的综合课称为广域课程。61.学科中心主义课程论的代表人物是( )(分数:2.00)A.杜威B.怀特海C.布鲁纳 D.克伯屈解析:解析 识记性知识。62.目的在于改进课程与教学的效果,在于搜集课程编制或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优缺点的资料,作为进一步修订和完善的依据的评价是( )(分数:2.00)A.诊断性评价B.形成性评价 C.总结性评价D.以上三项都不正确解析:解析 形成性评价目的在于改进课程与教学的效果,在于搜集课程编制或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优缺点的资料,作为进一步修订和完善的依据。63.在教育史上真正为课程论建立起心理学基础的教育家是( )(分
43、数:2.00)A.亚里士多德B.桑代克C.赫尔巴特 D.夸美纽斯解析:解析 识记性知识。64.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不包括( )(分数:2.00)A.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B.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C.为了学生的生理发展 D.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解析:解析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包括: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为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二、简答题(总题数:6,分数:90.00)65.影响课程变革的因素有哪些?(分数:15.00)_正确答案:(影响课程变革的因素多种多样,其中主要有:(1)政治因素对课程变革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政治因素影响课程目标的厘定;政治因素影响课
44、程变革的内容选择;政治因素制约着课程的编制过程。(2)经济因素对课程变革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经济领域劳动力素质提高的要求制约课程目标;经济的地区差异性制约课程变革;市场经济与课程变革:课程价值取向的变化、课程目标综合性、课程结构的优化。(3)文化因素与课程变革的关系主要表现在:文化模式与课程变革,文化模式通常是指民族各部分文化内容之间彼此交错联系而形成的一种系统的文化结构。它是一个民族文化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本特征。文化变迁与课程变革,文化变迁是指文化内容或结构的变化,通常表现为新文化的增加和旧文化的改变,亦即文化与文化之间的传播或文化自身的创造。文化多元与课程改革,文化多元(Cultural P
45、1uralism)或多元文化(Multi Culture)是指社会内部多种文化并存的状态。(4)科技革新是影响课程变革的一个重要因素,主要表现在:科技革新制约着课程变革的目标;科技革新推动课程结构的变革;科技革新影响着课程变革的速度。(5)课程变革必须适应并促进学生的发展,主要表现在:课程变革必须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课程变革要能满足学生需要;课程变革着眼点:“最近发展区”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提出在进行教学时必须注意学生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学生现有的发展水平,指由一定的已经完成的系统所形成的儿童心理机能的水平;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他把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称为“最近发展区(Zone Proximate Development)”,它表现为“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凭借成人的帮助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在独立活动中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之间的差异”。)解析:66.简述课程理论流派。(分数:15.00)_正确答案:(1)经验主义课程论又称学生中心主义课程论。主要代表人物有杜威、罗杰斯等。主要观点包括:学生是课程的核心;学校课程应以学生的兴趣或生活为基础;学校教学应以活动和问题反思为核心;学生在课程开发中起重要作用。从其基本观点可以看出,经验主义课程论看到了学科中心主义课程论的不足,看到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作用,对于现代课程的改造起到了重要的理论指导作用。但是,由于它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