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文学理论-2及答案解析.doc

上传人:bowdiet140 文档编号:1403703 上传时间:2019-12-04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研类试卷】文学理论-2及答案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考研类试卷】文学理论-2及答案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考研类试卷】文学理论-2及答案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考研类试卷】文学理论-2及答案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考研类试卷】文学理论-2及答案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文学理论-2 及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名词解释(总题数:36,分数:100.00)1.以人为本 (分数:1.00)_2.继承与创新 (分数:1.00)_3.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分数:1.00)_4.精神生产 (分数:1.00)_5.艺术生产 (分数:3.00)_6.文学创造的客体 (分数:3.00)_7.文学创造的主体 (分数:3.00)_8.文学创造的客体“主体化” (分数:3.00)_9.文学创造的主体“客体化” (分数:3.00)_10.审美体验 (分数:3.00)_11.文学的主体性 (分数:3.00)_12.灵感 (分数:3.00)_13.陌生化

2、(分数:3.00)_14.艺术直觉 (分数:3.00)_15.形象思维 (分数:3.00)_16.艺术发现 (分数:3.00)_17.“熟参” (分数:3.00)_18.创作家与白日梦 (分数:3.00)_19.创作动机 (分数:3.00)_20.形式创造 (分数:3.00)_21.形象大于思想 (分数:3.00)_22.艺术真实 (分数:3.00)_23.“按照美的规律造型” (分数:3.00)_24.艺术形式 (分数:3.00)_25.通感 (分数:3.00)_26.“现代小说是忙书,不是闲书” (分数:3.00)_27.诗为活物 (分数:3.00)_28.折中义文学 (分数:3.00)_

3、29.报告文学 (分数:3.00)_30.四分法 (分数:3.00)_31.诗无达诂 (分数:3.00)_32.有我之境、无我之境 (分数:3.00)_33.文学语言 (分数:3.00)_34.特征化 (分数:3.00)_35.意境 (分数:3.00)_36.文学形象的间接性 (分数:3.00)_文学理论-2 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名词解释(总题数:36,分数:100.00)1.以人为本 (分数:1.00)_正确答案:()解析: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也是社会主义文艺大发展、大繁荣的总纲和灵魂。以人为本就是以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本。对社会主义文艺来讲

4、,就是以最大限度的满足人民群众的审美需要、提高人民群众的审美素养和培养自由的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为本。以人为本是社会主义文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最高价值和目的。 坚持以人为本是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最高的价值目标。科学发展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内在的必然的联系,在建设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应始终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的道路,促进人们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2.继承与创新 (分数:1.00)_正确答案:()解析:继承与革新的关系:各民族文学都有一个继承、借鉴与革新、创造的历史过程。文学活动的历史

5、继承性,不仅表现在优秀文学传统直接影响作家的审美理想和审美方式方面,而且表现在文学作品的内容与形式的发展上。因此要批判地继承优秀文化遗产,弃之糟粕、取其精华。另外,由于文学传统本身是一个动态的、开放的、不断发展的系统,这又要求我们要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创造革新。3.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分数:1.00)_正确答案:()解析:按照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推陈出新、古为今用的方针,发展社会主义新文学:文学活动是一种最具个人创造性的精神活动,它最忌千篇一律、模式化、概念化,同时,文学活动又需要一个有利于充分发挥作家、艺术家的积极性与创造性的自由民主的文化氛围和社会环境。因此,毛泽东提出了著名的“双百”方针

6、。 百花齐放、推陈出新:1951 年,针对民族戏曲改革发展问题,毛泽东明确提出“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方针。1956 年,又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理论,即著名的“双百”方针,旨在营造自由民主的文化氛围,避免文学创作千篇一律、模式化、概念化。这是发展和繁荣社会主义时期科学文化和文艺事业的一个根本性方针。4.精神生产 (分数:1.00)_正确答案:()解析:精神生产:精神生产作为与物质生产相对的人类社会生产活动的两种基本形式之一,指的是人类为了取得精神生活所需要的精神资料而进行的对于自然、社会的观念活动。科学、哲学、政治、法律、道德、宗教和艺术等活动都属于精神生产。5.艺术生产 (分数:3.

7、00)_正确答案:()解析:艺术生产: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恩格斯就把艺术活动称作“艺术劳动”,后来马克思又在导言中称之为“艺术生产”。从社会生产活动的角度看,将艺术活动称作“艺术生产”,这是马克思主义创造人的科学创见。艺术生产指艺术创造、艺术接受的活动,从经济学的角度来分析文学活动,把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看着一个循环的生产过程,从而揭示文学的价值生成过程。6.文学创造的客体 (分数:3.00)_正确答案:()解析:文学创造的客体:关于文学创造的客体,即文学的反映对象,文学史上有两种影响较大的观点:客体即“自然”说和客体即“情感”说。两者都未能完满而科学地阐释这一问题。科学的解释为:首

8、先,社会生活是文学创造的客体和唯一源泉。其次,作为文学创造客体的社会生活具有三个特殊性:文学创造的客体是整体性的社会生活;文学创造的客体是具有审美价值的或经过审美提炼而具有审美价值的社会生活;文学创造的客体是作家体验过的社会生活。7.文学创造的主体 (分数:3.00)_正确答案:()解析:文学创造的主体:文学创造的主体是作家、诗人,关于这一问题,文学史上出现过许多观点,例如主体即“模仿者”、“创造者”、“旁观者”与“移情者”,但这些观点都具有不同程度的片面性,较为全面的解释为:文学创造的主体是存在于艺术生产活动中的艺术生产者,是美的体验者、评价者和创造者,是具体的社会人。8.文学创造的客体“主

9、体化” (分数:3.00)_正确答案:()解析:文学创造的客体“主体化”:文学创造中主体能动地审美地反映客体,即主动地选择客体和加工处理客体的有关信息;并通过情感体验,把自我的意识、情感对象化,即将客体“主体化”,在观念中创造出源于客体又超越客体的审美形象。9.文学创造的主体“客体化” (分数:3.00)_正确答案:()解析:文学创造的主体“客体化”:文学创造中客体虽然处于非主导、被动的地位。但是,主体从选择具体客体开始到对具体客体的重塑整个过程中,都要从生活出发,以生活为依据,也就是说,始终受到客体的规定和制约。从这个角度说,文学创造中,客体也使主体“客体化”了。10.审美体验 (分数:3.

10、00)_正确答案:()解析:审美体验:文学活动属于价值判断的活动,更具体地说,属于审美价值判断的领域。在文学活动中,主体对客体的活动是一种观念活动,但与科学认识不同,他主要通过对具有审美价值的客观事物即审美客体(包括物质客体和观念客体)的直观感受、情感体验,对对象作出审美判断和评价,并在这个基础上运用文学话语创造出具有审美价值的艺术世界。因此文学创造的主体是美的体验者、评价者和创造者。11.文学的主体性 (分数:3.00)_正确答案:()解析:“文学主体性”理论产生于 20 世纪 80 年代,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刘再复最先阐发。其主要内容为:人的主体性分为实践主体和精神主体两个方面,前者是指

11、人在实践过程中与实践对象建立主客体的关系,是作为一种主体而存在的,是按照自己的方式去行动的,此时的人是实践的主体;后者则是人在认识过程中与认识对象建立主客体关系,人作为主体而存在,是按照自己的方式去思考和认识的,此时的人是精神主体。 总之,文学创造是一种主客体的双向运动,一方面是客体的“主体化”,另一方面是主体的“客体化”,这两个方面的统一就实现了主客体的统一,文学作品就是创作主体与创作客体的统一并对主客体双重超越的产品。12.灵感 (分数:3.00)_正确答案:()解析:灵感:是指创造性思维过程中认识发生飞跃的心理现象,它是作家在内心长期积累、比较、分析材料并艰苦地思索之后,突然在无意之间获

12、得的对所思主题(意念或形象)的一种顿悟,其来临时的突出特征是非预期性和转瞬即逝性。13.陌生化 (分数:3.00)_正确答案:()解析:陌生化:陌生化是指在观察描写事物时,摆脱日常生活中的“自动化”、“习惯化”,用事物给人的第一次新奇反应为基础来展开描写,以此调动、激发读者的想象力的一种构思方式。14.艺术直觉 (分数:3.00)_正确答案:()解析:艺术直觉:在艺术构思中,直觉是指作家凭借过去的知识积累,过去的经验,已有的、炉火纯青的判断能力和推理能力,并与目前所专注的思想趋向、情绪趋向等相结合,对某种事物(或现象)做出的突破性顿悟。15.形象思维 (分数:3.00)_正确答案:()解析:形

13、象思维:简单地说,就是借助形象来思维。它是指在艺术构思中,以想象为中心环节,综合运用联想、感情、理智、回忆等多种心理机制,以创造具有丰富审美意义的形象或意念为目的思维方式,由于形象思维主要体现在艺术创造中,因此它又叫艺术思维。在文学创造中,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相辅相成,相互为用,而总体上,形象思维包容抽象思维。16.艺术发现 (分数:3.00)_正确答案:()解析:艺术发现:艺术发现是指作家在内心积累了相当多的感性材料的基础上,无意识地依据自己认识生活和评价生活的思想原则和审美趋向,对外在事物进行观察和审视时所得到的一种独特的领悟。17.“熟参” (分数:3.00)_正确答案:()解析:古代诗学

14、概念。语见宋严羽沧浪诗话诗辨。“参”谓玄思冥想,明悟道理。原指“参禅”,是佛教禅宗的修行方法。文学批评术语“熟参”从佛学中移借过来,强调对作品熟读深思,以领悟其奥妙。(参考孙伟论诗与禅之集点熟参)18.创作家与白日梦 (分数:3.00)_正确答案:()解析: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弗洛伊德在叔本华和尼采的唯意主义哲学影响下,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精神分析学理论。梦的解析一书,被西方评论界认定为一把火炬照亮了人类心理生活的深穴,他随后发表的创作家与白日梦,更将利剑直指传统文学观念和文艺学方法。弗洛伊德在创作家与白日梦中,对艺术、儿童游戏、白日梦和夜梦作分析比较,认为艺术以幻想形式创造出一个虚幻世界

15、,在此意义上,艺术与梦幻相似;儿童通过游戏直接表达自己的愿望,成人则以梦幻形式表达愿望,艺术就是一种白日梦,但不是赤裸裸的梦,而是一种经过艺术形式与艺术技巧伪装、变形和修饰的白日梦。在具体阐述中,弗洛伊德首先将作家划分为两人类别,一类是靠“接收现成材料”写作的;一类是靠“创造他们自己的材料”写作的。前者人体可以看作以一种客观的态度从事的现实主义创作,他们的作品并非独创,其相对独立性主要体现为对神话、传说等素材的精心选择与变化上;后者则是以一种主观的态度从事的现代主义的创作。从心理学的理论出发,弗洛伊德的兴趣显然是后者。在弗洛伊德看来,创作家的文学创作与白日梦有三个明显的相似之处:自我中心、理想

16、化倾向、相同的程式愿望贯穿其中、与三种时间的关系相同。(参考李娜、董敬畏浅析创作与白日梦的异同)19.创作动机 (分数:3.00)_正确答案:()解析:创作动机:是驱使作家投入文学创造活动的一股内在动力,它是与一定的主观愿望或目的相联系的。它是由作家强烈的内在需要促成的。创作动机可分为远景动机、近景动机、主导动机、非主导动机、高尚动机、卑下动机、有意识动机和无意识动机等。20.形式创造 (分数:3.00)_正确答案:()解析:形式创造:是文学审美价值追求的最后完成,是一个内容形式化与形式内容化的互动过程。它体现为对艺术内容内在结构的组织和构成,又体现为运用语言材料及艺术手段(表层结构、体裁样式

17、、韵律节奏、表现手法)生成内容并使之呈现的外在形态的创造。21.形象大于思想 (分数:3.00)_正确答案:()解析: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一是说文学形象内涵的丰富、复杂、多义、含蓄,不是几个简单的概念即可把握的;另一方面则是说,由于文学形象在显示思想感情上有上述的特点,读者可能、也可以在接受过程中补充、发挥和丰富文学形象的内涵,从而获得与作家本意不尽一致的思想认识。古语“诗无达诂”,西谚“说不尽的莎士比亚”就是这个意思。22.艺术真实 (分数:3.00)_正确答案:()解析:艺术真实:指作家在假定性情境中,以主观性感知与诗艺性创造,达到对社会生活的内蕴特别是那些规律性的东西的把握,体现着作家

18、的认识和感悟。艺术真实是一种审美意义上的真实。它的主要特征:内蕴的真实、假定的真实、主观的真实、诗艺的真实。23.“按照美的规律造型” (分数:3.00)_正确答案:()解析:马克思说:“动物只按照他所属的那个物种的标准和需要去制造,而人却知道怎样按照每个物种的标准来生产,而且知道怎样把本身固有的(内在的)标准运用到对象上来制造,因此。人还按照美的规律来制造。”这就是著名的关于人类按照美的规律造形的经典论断。在这里,马克思表述了两个方面的理论内涵:马克思严格区分了人的劳动与动物的劳动的质的不同,强调人的生产是有目的、有意识的,并且在劳动中体验到包括情感、智慧、意志等在内的人的本质力量;而动物则

19、不能意识到劳动的目的,动物只是在直接的肉体需要的支配下生产,是一种受自然法则制约的本能行为;马克思第一次提出了人还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揭示了精神追求在生产活动中的作用。其实,人在实现目的的整个劳动过程中都在努力寻找并积极体现一种示差关系来强调劳动产品以及劳动本身的审美价值。这两方面的内容构成了马克思关于人类劳动的基本观点:人是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的。24.艺术形式 (分数:3.00)_正确答案:()解析:艺术形式:它是语言材料及各种艺术手段的有机组合,是艺术内容的组织、生成与呈示,是艺术文本的存在形态,是文学审美价值的实现方式。25.通感 (分数:3.00)_正确答案:()解析:人们通过视觉、听

20、觉、触觉、味觉、嗅觉等各种器官感知外界事物,在一般情况下彼此不能相互交错。但在特殊情况下,五官功能感觉到的效果却能够互相转化,彼此沟通,不分界限,把某种感官上的感觉转移到另一种感官上,这就叫做“通感”或“移觉”。如:“风来花底鸟语香”,是将听觉的声音转化为嗅觉的气味;“风随柳转声皆绿”,是将听觉的声音转化为视觉的颜色;“鸟抛软语丸丸落”,这是将听觉的声音转化为视觉的形象。26.“现代小说是忙书,不是闲书” (分数:3.00)_正确答案:()解析:出自作家汪曾祺的说短与友人书一文。文章表达了作家的小说文体观。他认为:短,是现代小说的特征之一。短,是出于对读者的尊重。小说写得长,主要原因是情节过于

21、曲折。现代小说不要太多的情节。小说长,另一个原因是描写过多、对话多、议论抒情多、句子长。短,才有风格。现代小说的风格,几乎就等于短。短,也是为了自己。27.诗为活物 (分数:3.00)_正确答案:()解析:明代后期曾经风靡文坛一时的“竟陵派”,在我国文学批评史上首次提出了诗为“活物”的全新命题,这标志着我国古代的文学鉴赏理论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钟惺的重要文学批评论文诗论是它的杰出代表。28.折中义文学 (分数:3.00)_正确答案:()解析:介乎广义文学和狭义文学之间而又难以归类的口头或书面语言作品,如诸子散文、史传文学、现代杂文等等。具有侠义文学的某些特点但又超出了侠义文学的范畴,同时还具有

22、广义文学的一些特点,如史记等。三种文学含义分别通向三种文学观念:即文化、审美、惯例。29.报告文学 (分数:3.00)_正确答案:()解析:报告文学:是一种在真人真事基础上塑造艺术形象,及时反映现实生活的文学体裁。其基本特征是及时性、纪实性、文学性。30.四分法 (分数:3.00)_正确答案:()解析:我国古典目录分类法的主流,这种分类法把图书分为经、史、子、集四大部类。起源于魏晋之际,成熟于东晋时的李充,正始确立于随书经籍志。31.诗无达诂 (分数:3.00)_正确答案:()解析:“诗无达诂”,原作“诗无达诂”,最早见于西汉董仲舒春秋繁露精华篇。“达”是明白、晓畅之意;“诂”指以今言释古语。

23、其本意是“寻章”、“摘句”的意思,其比较广泛的解释是指诗歌乃至其他文学作品,没有什么确定不变、唯一正确的意义,寻找这个意义既不可能,也没有必要,读者完全可以“随其性情浅深高下,各有会心”。32.有我之境、无我之境 (分数:3.00)_正确答案:()解析:有我之境:是指那种感情比较直露,倾向比较鲜明的意境。 无我之境:是指那种情感比较含蓄,不动声色的意境画面。33.文学语言 (分数:3.00)_正确答案:()解析:广义的文学语言是指在人们口语基础上规范化了的全民语言,狭义的文学语言则专指作家用以塑造艺术形象的文学作品的语言。文学语言的主要特征:音乐性、形象性、含蓄性与情感性。在叙事作品中,文学语

24、言可分为人物语言和叙述人语言。抒情作品中,分为景语和情语。与普通语言相比,文学言语具有内指性、心理蕴含性和阻拒性。34.特征化 (分数:3.00)_正确答案:()解析:特征化是写实性作品中最基本的表现方法,即作家抓住生活中最富有特征的东西,加以艺术强化、生发的过程。“特征”,可以是一句话,一个细节,一个场景,一个事件,一个人物或一种人物关系,高明的作家可以通过特征化使之变为传世之作。35.意境 (分数:3.00)_正确答案:()解析:意境是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是指抒情型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系统及其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意象的空间。它是我国古典文论独创的一个审美范畴,也是我们民族抒情文学审美理想的集中体现。36.文学形象的间接性 (分数:3.00)_正确答案:()解析:文学作品中的形象具有间接性,不具有直接的现实性,它只能通过接受者的想象和联想才有可能间接地被感知。具体可感性为一切艺术形象所共有,但是不同种类的艺术却因为媒介的差异而使这种形象感有了区别,进而形成了各种艺术形象独具的特点。诉诸想象的文学形象也因此使文学拥有了一个极为开阔的世界,使文学在把握社会、展示人生上有了近乎无限的可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大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