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语言学概论-词义(三)及答案解析.doc

上传人:testyield361 文档编号:1407749 上传时间:2019-12-05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研类试卷】语言学概论-词义(三)及答案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考研类试卷】语言学概论-词义(三)及答案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考研类试卷】语言学概论-词义(三)及答案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考研类试卷】语言学概论-词义(三)及答案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考研类试卷】语言学概论-词义(三)及答案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语言学概论-词义(三)及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B简答题/B(总题数:22,分数:66.00)1.词义是概括性的,如何在交际中实现对个别、特殊现象的指称?(分数:3.00)_2.一种方言成为共同语的基础方言是由什么因素决定的?请举例说明。(分数:3.00)_3.语义的内容。(分数:3.00)_4.简答词义的构成。(分数:3.00)_5.举例说明,词的本义和中心意义之间的关系。(分数:3.00)_6.词义的基本特点。(分数:3.00)_7.举例说明固定用语的特点。(分数:3.00)_8.歧义产生的原因有哪些,可以有哪些方法分化?举例描述。(分数:3.00)_9.举

2、例说明什么是评价意义。(分数:3.00)_10.举例说明什么是指示语。(分数:3.00)_11.下列句子通过隐喻产生的派生意义是哪些?通过换喻(转喻)产生的派生意义是哪些? 你不要背着这么沉重的思想包袱。 他正处于事业的巅峰状态。 由于家里穷,他没有念过一天书。 三十而立,四十不惑。 对于语言学研究,我才刚刚入门。(分数:3.00)_12.举例说明什么是语义指向。(分数:3.00)_13.举例说明指示语的两个基本特征。(分数:3.00)_14.举例分析隐喻常见的类型。(分数:3.00)_15.什么是词义的模糊性、全民性?(分数:3.00)_16.举例说明词语搭配受哪些方面的影响。(分数:3.0

3、0)_17.熟语按其性质和词的结合程度分为哪几类,举例说明。(分数:3.00)_18.论述词义的基本特征。(分数:3.00)_19.举例说明词的派生意义产生的途径。(分数:3.00)_20.等义词产生的原因以及它在具体语言中发展的趋势。(分数:3.00)_21.比较词缀和词尾的异同。(分数:3.00)_22.举例说明多义词的本义和引申义,并指出引申的途径。(分数:3.00)_二、B论述题/B(总题数:6,分数:34.00)23.词汇意义为什么会有模糊性?这种模糊性为什么不会影响正常的言语交际?(分数:6.00)_24.结合实例论述句子的意义是由哪些内容构成的。(分数:4.00)_25.论述义素

4、分析法。(分数:6.00)_26.简述语义场理论的基本内容,语义场理论的意义和局限性是什么?(分数:6.00)_27.商务印书馆新近出版的新华新词语词典收录了“包二奶”、“泡妞”、“三陪”等一批新词语。有人认为,辞典收录这些明显带有负面信息的词语是不严肃、不恰当的。请就这一问题谈谈你的看法。下面是质疑者的主要观点。 其一,我们确实无法将代表负面现象的词汇“从人们口中除去”,但不能“从口中除去”的词汇,是否都有理由收入词典?如这种说法能够成立,“狗日的”等污言秽语,不都可以进词典了吗? 其二,语言是人类思维、表达思想、传递文明的手段;词典,是汇集语言中的词汇,向人们提供释义与相关信息的工具书,既

5、然知道有些词汇传递的是负面信息,怎能说在编撰词典时,不需要对入选词汇承担社会导向和道德评判责任?语言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词汇则是语言中最活跃的因素,社会变革、科技发展、人们思维的活跃和观念的更新,都会通过新词汇反映出来,历史上每一次大的社会变革,都会涌现出一大批新词汇,在改革开放,中外文化交流激荡的过程中更是这样。丁克族、互联网、涨停板、克隆等就是与时俱进中产生的新词语。(分数:6.00)_28.分析并论述语言中的歧义状况。(分数:6.00)_语言学概论-词义(三)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B简答题/B(总题数:22,分数:66.00)1.词义是概括性的,如

6、何在交际中实现对个别、特殊现象的指称?(分数:3.00)_正确答案:(词义是对客观现实现象的概括反映,它不是反映个别的具体的事物的特征,而是反映同一类事物现象的共同特征。词义的概括性是人类抽象思维活动的成果,也是认识活动的必然要求,是语言作为人类交际工具的必然要求,是作为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这一本质特点所决定的。由于词义经过了高度的概括,反映了事物的本质特征,所以我们可以用一个词指称同类事物中的任何一个,例如“苹果”,我们舍弃了它的具体特征,如它的色彩、味道、形状等等,这些在交际中都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它能同“梨子、桃子、李子、杏子”等水果区别开来,这就可以了。所以词义的概括性把纷繁的客观现

7、实现象化简了,获得了以简驭繁的功效。而当我们要在交际中实现对个别、特殊现象的指称时,要描述一个对象的具体特征时,我们可以使用修饰限制语,使其指称的范围缩小,例如“大苹果、甜苹果、酸苹果、新摘的苹果、别人送的苹果”等。)解析:2.一种方言成为共同语的基础方言是由什么因素决定的?请举例说明。(分数:3.00)_正确答案:(一种语言的共同语都是在某一方言的基础上形成的,作为共同语的基础的方言就叫做基础方言。哪一种语言能够成为共同语的基础方言取决于经济、政治、文化的条件。例如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基础方言是北方方言,这主要是由于政治的原因决定的:其代表北京,近千年来一直是政治中心,同时又是经济和文化的中心,

8、以北京话为代表的北方方言在全国具有很大的影响,所以就成为了现代汉语共同语的基础方言。)解析:3.语义的内容。(分数:3.00)_正确答案:(语义包括词义、语法结构关系义、语义结构关系义、语调义和语境义五部分。 词义是指词的语音形式所表达的内容。词义包括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两部分。语法结构关系义是各语法单位组合之后的关系意义,如主谓结构关系表达的陈述义,偏正结构关系表达的修饰限制义等。语义结构关系义是指词与词组合形成的语义,如施事和受事的关系,结果和原因的关系等。语调义是指语调表达的意义,如陈述语气、疑问语气、祈使语气和感叹语气。语境义是一句话的语境所赋予它的额外的意义,也就是言外之意。)解析:4

9、.简答词义的构成。(分数:3.00)_正确答案:(词义是指词的语音形式所表达的内容。词的意义包括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两部分。词义可以说是由理性意义和非理性意义两部分构成的。 词的理性意义是通过人的抽象思维对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各种对象的概括的反映而形成的。词的理性意义是词义的基本的和核心的部分。词的非理性意义是附着在词的理性意义之上的,因而又叫做词义的附加意义。词的非理性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感情色彩。感情色彩中最主要的是“褒义色彩”和“贬义色彩”。褒义色彩表现的是对词义反映对象的肯定、赞许、喜爱的态度;贬义色彩表现的是对词义反映对象的否定、贬斥、厌恶的态度。没有感情色彩的词是中性词,这样

10、的词在语言的词汇中占大多数。语体色彩。由交际环境的不同而导致的语言变体就是“语体”。口语语体和书面语语体是语言中两种最基本的语体。如果一个词语只用于或经常用于某种语体之中,就会带上这种语体色彩,这就是词的“语体色彩”。词的语体色彩分为口语色彩和书面语色彩两种基本类型。不带任何语体色彩的词语是通用词语,它们通用于口语和书面语。形象色彩。词的形象色彩是指由词内部的组成成分所引起的对事物视觉形象或听觉形象的联想。)解析:5.举例说明,词的本义和中心意义之间的关系。(分数:3.00)_正确答案:(一个词在其产生之初一般只有一个意义,称为“本义”,它是产生其他意义的基础。由本义衍生出来的意义叫做“派生意

11、义”。在语言的发展过程中,本义可能逐渐退居次要位置,让某一个派生意义占据中心的地位,这种意义叫做“中心意义”。本义是从历史渊源说的,中心意义是就多义词在某个时代的各个意义的关系说的。 (1)中心意义和本义在多数词中是一致的,例如“日”的本义和中心意义都是太阳,“铁”的本义和中心意义都是指一种金属。“浅”的本义和中心意义都是指“从上到下或从外到内的距离小”。 (2)中心意义和本义有时不一致。如“兵”的本义“兵器”在现代汉语中一般已经不用或很少使用,而“兵士”的意义成了“兵”这个词的中心意义。)解析:6.词义的基本特点。(分数:3.00)_正确答案:(词义是人们对现实现象的反映以及由此带来的人们对

12、现实现象的主观评价。它与语法意义相对,共同构成语言意义。“概括性”是词义的一个重要的特点。词义反映现实,不是像我们照镜子那样直接反映客观事物,而是经过对同类事物的特征的分析、综合、归纳把形形色色的客观事物的本质特点和事物与事物之间的区别特征抽象概括出来,进行归类,形成慨念,再结合一定的语音形式反映出来,形成词义。例如“苹果”这个词的意义,不是表示具体的红苹果、黄苹果、绿苹果、甜苹果、酸苹果、大苹果、小苹果,而是对各种各样类别(各种颜色、各种色彩、各种形状、各种味道、各个品种、各个产地)的苹果的共同特征的概括,尽管现实世界中绝没有两个苹果是完全一样的。词义的概括性具体表现在一般性、模糊性、全民性

13、三个方面。 词义的一般性。词义的一般性就是指词义是从特殊的具体的对象事物中抽象出来的,舍弃了个别的具体事物的特点,反映的是同类事物的共同特征,一般性的特点。比如我们说“灯”,它指的是照明用具,没有具体指明什么灯,这里反映的是就是事物的共性。 词义的模糊性。词义是概括反映客观对象的,不是对客观现实的细致反映,而是大致反映,因此这就决定了词义具有模糊性特点。词义的模糊性指人们认识中产生的关于客观事物的边界、状态的不确定性。词义的模糊性特征尤其突出地反映在形容词和副词上,很多词,我们可以描述它的词义,可是我们无法给它和另外一个相对立的词划定一个分明的界限,例如“大小、高低、多少、轻重、咸淡、好坏、早

14、晚、快慢、冷温热、老中青”等词的意义,它们的义界是模糊的,不清晰的,没有一个可以遵循的客观标准,这些词的外延是不确定的,因而反映这些概念的词也就具有了模糊性。 词义的全民性。词义的全民性指词义反映的现实现象是一个社会集团的全体成员共同认知的,没有阶级、阶层之分,没有阶级性,全民共同理解,都可以使用来表达思想。词义具有全民性特点,这是由语言作为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这一社会职能本身决定的。语言没有阶级性,一视同仁地为社会全体成员服务,词义作为语言的构成要素,反映的是普遍性的东西,是全社会的成员所认可的,自然也就没有阶级性可言。比如“爸爸、妈妈”这样的词的意义,地主、资本家和农民、工人阶级都可以理解

15、。)解析:7.举例说明固定用语的特点。(分数:3.00)_正确答案:(固定用语是词跟词的固定组合,一般不能任意增减、改换其中的词语。包括:专名,如专门词语,国名:中华人民共和国,机关名:北京大学;术语,如法律术语:地方性法规,医学术语:病理切片;行业语,如摄影用语:曝光量、防红眼;熟语,也叫固定结构,固定词组。包括成语、谚语、歇后语、惯用语等,是汉语词汇的组成部分,构造比词复杂,一般是短语或句子结构,但格式和构成成分比较固定,意义往往有整体性,一般也作语言建筑材料使用。 与之相对的是自由短语,词与词按表达需要的临时组合。固定短语是相对于自由短语而言的,自由短语在使用时常常是临时组合、成分可以变

16、更,固定短语在结构上相当于一个短语,运用上却总是整体使用,不能随便更动其中的成分,作用相当于一个词。)解析:8.歧义产生的原因有哪些,可以有哪些方法分化?举例描述。(分数:3.00)_正确答案:(产生歧义的原因: (1)组合层次不同造成歧义。如 a“我们三个人一组”,可理解为“我们/三个人一组”或“我们三个人/一组”。b“这份报告,我写不好”,可理解为“这份报告,我/写不好(能力有限)”,也可理解为“这份报告,我写/不好(可能由于身份等因素)”。 (2)结构关系不同造成歧义。如 a“进口彩电”,可理解为动宾关系,也可理解为偏正关系。b“学生家长”,可理解为并列关系,也可理解为偏正关系。 (3)

17、语义不明造成歧义。如 a“开刀的是她父亲”,可理解为她父亲是开刀的医生,也可理解为她父亲有病,医生给她父亲做了手术。b“妇女理发店”,可能是由妇女开办的理发店,也可能是以妇女为服务对象的理发店。c“诗人的风度”,所说的可能是诗人,也可能不是诗人。 (4)词类不同造成歧义。如 a“我要炒肉丝”,“炒”可理解为动词或形容词。b“饭不热了”,“热”可以是动词,意即不用热饭了,凉的也可以吃;也可以是形容词,意即饭凉了。c“他原来住在这里”,“原来”可以做名词,意即他以前曾住在这里;也可以做副词,意即没想到他就住在这里。 (5)词语含义多解造成歧义。如 a“躺在床上没多久,他想起来了”,可理解为他想起了

18、什么事,也可理解为他要起床。b“请吃菜”,“菜”既可指蔬菜,也可指菜肴。c“贸易部已向华北东北调拨物资”,“向”可理解为“从”,也可理解为“给”,表意大不相同。 (6)句子成分残缺造成歧义。如 a“大家对护林员揭发林业局带头偷运木料的问题,普遍感到非常气愤。”因为在“揭发”后省去一个“的”字,使文章中心可以前移,造成歧义。即可理解为大家对林业局带头偷运木料一事气愤,也可理解为对护林员揭发这个问题的行为气愤。加上这个“的”字,中心限制在“林业局带头偷运木料的问题”上,文意就明确了。b“买车、买船、饭票在服务台。”此句在“车”后、“船”后丢掉“票”字造成歧义。可理解为车票、船票和饭票,也可理解为买

19、车、买船和买饭票。 (7)在口语中由于轻重音不同也可造成歧义。如“他一个早晨就写了三封信”,“就”轻读,是说他写信写得快;重读则说他工作效率低,只写了三封信。 消除歧义的方法: (1)设置具体语境。如“你为什么打他?”可具体表述为“你为什么打他?应该好好教育嘛。”或者“你为什么打他?该打的应该是我。” (2)增加必要词语。如“我去上课”,可说成“我去给学生上课”或“我去听老师上课”。“我去医院”可说成“我去医院上班”或“我去医院看病”。 (3)改变词语或调整语序。如“两个球队的教练”,可分别改为“两位球队的教练”或者“球队的两个教练”;“几个饭店的服务员”可改为“几家饭店的服务员”或“几名饭店

20、的服务员”。 (4)改变句子结构。如“围剿土匪的部队”,可改为“土匪的部队被围剿”或“部队围剿土匪”。 (5)增加(改变)标点符号。如“电视机不要退回”,可改为“电视机不要,(可)退回”,或“电视机?不要退回”。)解析:9.举例说明什么是评价意义。(分数:3.00)_正确答案:(评价意义是一种主观意义,它同语言中的描述性意义相对立,表达说话人的主观态度或意见。它是词语所反映出来的,说话人对所指对象的肯定或否定的感情态度。评价意义内部又可分为价值评价意义和非价值评价意义。价值评价的核心意义为好/坏,非价值评价意义包括词语的附加语义色彩、修辞色彩以及通过语境对比等所表现出来种种主观意义因素。前者在

21、形容词、副词体现得较为典型,后者主要通过语气词,感叹词,词汇一语法形式或对比语境等手段来表达。)解析:10.举例说明什么是指示语。(分数:3.00)_正确答案:(话语中跟语境相联系的表示指示信息的词语,就叫做指示语。指示是语用研究中一个重要概念,涉及一些词语,如代词、称谓、时间处所词语等。这些词语的具体或确切的指称意义,必须结合具体的语境,才能准确理解。 指示语主要有: (1)人称指示。人称指示是话语中关于人物人称的指示。最典型的是人称代词,又分第一人称指示、第二人称指示、第三人称指示。 (2)时间指示。时间指示是话语中关于时间的指示。时间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人们只能人为地选定一些参照点。在言语

22、交际中,时间指示是以说话时刻作为参照点来计算和理解的。 (3)空间指示。空间指示是话语中关于处所、方位的指示。空间指示主要有:表示方位和处所的名词、副词、指示代词,具有位移意义的动词如“来”“去”“走”“离开”“到达”等。 (4)话语指示。话语指示又称语段指示、上下文指示,是用来指明话语中部分与部分之间关系的。由于言语交际是在一定的时间、空间中展开的,所以话语指示与时间指示、空间指示有密切关系,有些时间指示、空间指示同时也是话语指示。 (5)社交指示。社交指示是用来指明发话人和受话人之间,或发话人跟所谈及的人(第三方)之间的社会关系的词语。)解析:11.下列句子通过隐喻产生的派生意义是哪些?通

23、过换喻(转喻)产生的派生意义是哪些? 你不要背着这么沉重的思想包袱。 他正处于事业的巅峰状态。 由于家里穷,他没有念过一天书。 三十而立,四十不惑。 对于语言学研究,我才刚刚入门。(分数:3.00)_正确答案:(你不要背着这么沉重的思想包袱。 他正处于事业的巅峰状态。 由于家里穷,他没有念过一天书。 三十而立,四十不惑。 对于语言学研究,我才刚刚入门。 通过隐喻产生派生意义的是: 通过换喻(转喻)产生派生意义的是:)解析:12.举例说明什么是语义指向。(分数:3.00)_正确答案:(语义指向是句子中词语之间的语义关系,主要指非连续成分之间的语义关系。例如: (1)他浓浓的泡了一杯茶。 (2)小

24、王扭伤了腰。 (3)老李死了一头猪。 例(1)中“浓浓的”从结构上看,是句子的状语,可是从语义上看,是指向宾语“茶”的,即“浓浓的”是描写“茶”的性状的,二者有事物一性状关系。例(2)中“腰”与“小王”“扭”“伤”三个词语都有语义关系。“腰”与“小王”有领属关系,即是“小王的腰”,“腰”与“扭”、“伤”都有施事一动作关系,即“腰扭了”“腰伤了”。所以“腰”的语义既指向“小王”,又指向“扭”和“伤”。例(3)中“死”和“一头猪”有施事一动作关系,“老李”和“一头猪”也有领属关系,即“老李的一头猪死了”。所以“猪”的语义既指向“老李”,又指向“死”。)解析:13.举例说明指示语的两个基本特征。(分

25、数:3.00)_正确答案:(一是指示语的具体所指随语境变化,在不知其语境时是无从确定其所指的,包含指示语的命题,只有确定了指示语的具体所指,才能断定其真假。如: a鲁迅是祥林嫂的作者。b我是祥林嫂的作者。 b 中“我”就是指示语。“我”具体指谁,取决于说话人是谁。当说活人是鲁迅时,命题 b 为真,否则 b 为假。而 a 的真假与说话人无关,无论谁说 a,都不影响 a 的真假。 二是指示语必须有一个确定的参照点,当没有确定的参照点或参照点为假时,指示语就没有意义了。如芝麻糊上注明保质期为 3 个月,保质期的具体时间取决于参照点生产的日期。如果没有标明生产日期,或者生产日期是假的,保质期就是无意义

26、的。)解析:14.举例分析隐喻常见的类型。(分数:3.00)_正确答案:(隐喻反映的是不同现实现象之间的相似关系。常见的相似关系有形状相似和结构相似两种结构类型,一般是以较具体的意义为基础来构建较抽象的意义,在不同的意义领域之间建立起相似关系。例如,针的窟窿像人眼,因而“眼”可以通过隐喻指针的窟窿,这是形状的相似;汉语“入门”的原义是“进门”(而未登堂入室),从这个意义引申出“学习的初步阶段”(还不是深造阶段)的意义,这是因为“读书学习”可以分为若干阶段,这和进入家居的行进阶段有相似的地方。这反映的是“进入家居”和“读书学习”这两个不同意义领域之间的相似关系,这两个领域在内在结构上相似。)解析

27、:15.什么是词义的模糊性、全民性?(分数:3.00)_正确答案:(词义的模糊性指人们认识中产生的关于客观事物的边界、状态的不确定性。词义是概括反映客观对象的,不是对客观现实的细致反映,而是大致反映,因此这就决定了词义具有模糊性特点。词义的模糊性特征尤其突出地反映在形容词和副词上,很多词,我们可以描述它的词义,可是我们无法给它和另外一个相对立的词划定一个分明的界限,例如“大小、高低、多少、轻重、咸淡、好坏、早晚、快慢、冷温热、老中青”等词的意义,它们的义界是模糊的,不清晰的,没有一个可以遵循的客观标准,这些词的外延是不确定的,因而反映这些概念的词也就具有了模糊性。 词义的全民性指词义反映的现实

28、现象是一个社会集团的全体成员共同认知的,没有阶级、阶层之分,没有阶级性,全民共同理解,都可以使用来表达思想。相反,如果词义具有阶级性,同样一个词的意义不同阶级有不同理解不同解释,那么交际中必然要造成理解上的偏差,不同阶级的人之间是不可能有效沟通的,语言也不可能成为社会大众的交际工具。说词义具有阶级性,就等于说语言具有阶级性,这是十分荒谬的。比如“爸爸、妈妈”这样的词的意义,地主资本家有一种理解,农民和工人阶级又是另一种理解,人与人之间便无法沟通。)解析:16.举例说明词语搭配受哪些方面的影响。(分数:3.00)_正确答案:(1)词语的搭配首先要受语法规则的支配。比如只能说“我买书”,而不能在“

29、我”的位置上换上“种”,在“买”的位置上换上“花儿”,在“书”的位置上换上“低”,变成“种花儿低”。 (2)词语的搭配也要受到语义条件的限制。a 符合词的理性意义在义素上的匹配要求。比如“Colorless green ideas sleeps furiously.”在语义上就不能搭配。b 色彩意义相匹配。比如“他是个伟大的叛国者。”色彩意义不能搭配,而只能说“他是个伟大的爱国者。”c 合乎语义系列中其他成员的影响和制约的要求:如“吃、喝、吸”在北京话中各有自己的匹配领域,而在上海话中却只有“吃”来代表三个词的共同领域。 (3)词语的搭配还要考虑社会的使用习惯。比如我们一般说“一匹马”,而不说

30、“一匹牛”、“一头马”。)解析:17.熟语按其性质和词的结合程度分为哪几类,举例说明。(分数:3.00)_正确答案:(熟语可分为惯用语、成语、谚语、歇后语、格言等几类。 惯用语:是口语中一种短小定型,意义有所引申的习用性短语。汉语中的惯用语一般为三字格式,多为动宾结构,如:打白条、拍马屁等;也有偏正结构,如:替罪羊、一刀切等。 成语:是一种人们长期使用,具有书面语色彩的固定短语。汉语的成语一般是四字格式,但也有少量的三字或五字以上格式的。如:深入浅出、厚积薄发。 谚语:是人民群众口头流传的通俗而含义深刻的固定语句。谚语一般是人们对生活经验的精辟总结,一般都能揭示客观事理,富于教育意义。但有些谚

31、语却是消极的,如“有钱能使鬼推磨”等。 歇后语:由前后两部分构成的固定性口语。前一部分是比喻或隐语;后一部分是对前一部分的说明解释,是表达意义的重要部分。两部分之间有间歇,间歇之后的一部分常常不说出来,好让人猜想它的含义,所以人们将之叫作“歇后语”或“俏皮话”。如:孔夫子搬家尽是输(书)。 格言是具有教育意义的警句。一般出于名人之手,而在群众中广泛流传的句子。如:行动是成功的阶梯。)解析:18.论述词义的基本特征。(分数:3.00)_正确答案:(词义具有全民性、概括性、模糊性三个特点。 词义的全民性是指词义所反映的现实现象是全社会成员共同认知的,没有阶级性的。在阶级社会里,许多现象带有阶级性,

32、但是反映这些现象的词义却是全民的,无阶级性的,所以我们要把语言和语言所表达的东西区别开来。 词义的概括性是对现实现象的概括反映,它不是反映个别的具体事物的特征,而是反映同类事物现象的共同特征,即内涵是固定不变的。例如“苹果”这个词的意义,就概括了世界上所有不同色彩、形状、味道等的苹果的共同特征。 词义的模糊性是指词义反映的概念,其外延往往是不固定的,没有明确的界限。词义产生模糊性的根本原因在于人的主观认识与客观事物之间的矛盾。虽然词义具有模糊性,但词义所概括反映的现实现象的中心和典型是比较清楚的。例如我们不会怀疑 20 岁属于青年,40 岁属于中年。)解析:19.举例说明词的派生意义产生的途径

33、。(分数:3.00)_正确答案:(派生意义产生的途径就是一般所说的引申,大体上可以分成隐喻和换喻两种方式。 (1)隐喻建立在两个意义所反映的现实现象的某种相似的基础上。隐喻产生的意义,实际上是从一个词长期的比喻用法获得的。例如“包袱”,本义指用布等包起来的包裹,因为包裹压在身上都比较沉重,人们就用它比喻某种负担,所以后来就产生了一项新的意义,指思想或行为上的负担。 (2)换喻的基础不是现实现象的相似,而是两类现象之间存在着某种相关联系,这种关系在人们心目中经常出现而固定化,因而可以用指称甲类现象的词去指称乙类现象。例如,“巾帼”本指古代妇女戴的头巾和发饰,后来引中为“妇女”的意义。)解析:20

34、.等义词产生的原因以及它在具体语言中发展的趋势。(分数:3.00)_正确答案:(等义词产生的原因:大多是借用方言词或外语词的结果,例如“公尺”和“米”,“扩音器”和“麦克风”,“知道”和“晓得”等等。 其发展趋势:等义词在语言中多半不能长期存在,因为语言要求经济,容不得可有可无、重复臃肿的东西。等义词多了,会增加人们交际中的麻烦,因此在语言的使用中或者是等义词发生分化,产生细微的意义差别,例如“大夫”多用于口语,“医生”多用于书面语;或者是淘汰一个,保留一个,例如现在多用“扩音器”、“电话”而不用“麦克风”、“德律风”。语言中的等义词是很少的,多半是意义基本相同的词。)解析:21.比较词缀和词

35、尾的异同。(分数:3.00)_正确答案:(词缀是只能粘附在词根上构成新词的语素,它本身不能单独构成词。粘附在词根前面的词缀称为前缀,粘附在词根后面的词缀称为后缀,插入词根中间的词缀称为中缀。词尾是指加在词的末尾,只能改变一个词的形式,而不能构成新词的语素。如英语 book 加上 s 以后成为 books,walk 加上s,ing,ed,之后而成为 walks,walking,walkeD. (2)词缀是词汇词或词位词的构成成分,是构词法的概念,与词根相对;词尾是构形法的概念,与词干相对,是语法词的构成成分。 (3)词缀本身不一定有意义,但附加在词根上之后可以使构成的词在体上增加一些新的词汇意义。比如“尖尖子”。词尾本身就含有语法意义,添加在词干之后构成的语法词增加了特定的语法范畴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大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