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ICS65.020.20B 31DB14山西省地方标准DB 14/T5552010无公害食品香菇生产技术规程2010-01-20 发布2010-02-20 实施山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 布DB14/T5552010I目 次前言.II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14栽培条件.25栽培技术.36病虫害防治.4DB14/T5552010II前 言为全面推进香菇无公害生产,规范生产技术,特制定本标准。本标准根据山西省香菇种植、管理、采收等生产环节的实际情况制定。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编写。本标准由山西省农业厅提出并归口。本标准
2、起草单位:山西省农业厅。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冀俊强、张福元、陆桂莲、孟丽君、李跃先、贾彬良、张君慧、武少东、王太生。DB14/T55520101无公害食品香菇生产技术规程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无公害香菇生产的术语和定义、栽培条件、栽培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本标准适用于山西省境内无公害香菇的生产。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4285农药安全使用标准GB 5749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8321(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GB 15618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
3、 19170香菇菌种NY/T 496肥料合理使用准则通则NY/T 528食用菌菌种生产技术规程NY 5095无公害食品食用菌NY 5099无公害食品食用菌栽培基质安全技术要求NY/T 5333无公害食品食用菌生产技术规范NY 5358无公害食品食用菌产地环境条件3术语和定义GB/T 12728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菌种生长在适宜基质上具结实性的菌丝培养物,包括母种、原种和栽培种。选自GB/T 127282006食用菌术语3.2播种发酵料或生料栽培的接种方式。选自GB/T 127282006食用菌术语3.3基质DB14/T55520102微生物赖以生存的物质,由主料和辅料组
4、成,亦称为培养料。3.4消毒采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消除有害微生物的方法。选自GB/T 127282006食用菌术语3.5灭菌采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杀灭一切微生物的方法。选自GB/T 127282006食用菌术语3.6菇房具备栽培菇类条件的各类建筑物。选自GB/T 127282006食用菌术语3.7转色香菇菌丝在培养料内生长到一定阶段,由代谢产生色素而使表层变为褐色的过程。选自GB/T 127282006食用菌术语3.8催蕾采取保温、保湿、通风、振动及适当光照等方法促进菇蕾形成的技术措施。选自GB/T 127282006食用菌术语4栽培条件4.1生产场地应符合NY 5358 规定。4.2栽培场所栽培
5、场所主要有日光温室、塑料大棚等菇房设施。建造菇房要选择背风、向阳、卫生、干燥、水源较近的场所。菇房具备门、通风口等装置和防虫设施,能遮光、保温、保湿。菇床以竹、木、钢材为骨架搭设的支架,用来摆放菌袋。4.3栽培菇房的前处理4.3.1清洁整理菇房使用前要清洁整理,清除杂物、杂草等,平整地面,充分通风日晒。4.3.2灭虫和消毒DB14/T55520103清洁整理后进行灭虫和消毒,应符合GB 4285和GB 8321规定。4.4基质应符合NY 5095规定。主料主要有木屑、棉籽壳、玉米芯等,辅料主要有麦麸、米糠、白糖、石膏等。4.5菌种应符合NY/T 528规定。5栽培技术5.1生产技术流程播期确定
6、料袋制作灭菌播种发菌脱袋和转色催蕾和出菇采收采后管理。5.2播期晋中地区秋播:8月中旬9月下旬;春播:12月初翌年4月初。晋北地区秋播适当提早,春播适当推后;晋南地区秋播适当推后,春播适当提早。如有控温设施,播期可延长。5.3料袋制作5.3.1常用配方根据当地原料资源情况,因地制宜选用配方。常用配方有:木屑 78%,麦麸或米糠 20%,石膏粉 1%,白糖 1%;玉米芯 68%;棉籽壳 15%;麸皮 15%;石膏 1%;白糖 1%;棉籽壳 60%、木屑 20%、麸皮 15%、玉米粉 3%、石膏 1%,白糖 1%。5.3.2培养料制备准确称量原料,搅拌均匀后,用适量的水将白糖化开,倒入料内搅匀。含
7、水量在55%65%之间,pH值77.5。拌料用水应符合GB 5749规定,5.3.3装袋塑料袋内袋常用1552550.05mm的聚丙烯袋或低压高密度聚乙烯袋,外袋1755600.01mm低压高密度聚乙烯袋,用装袋机或手工装袋。填料要紧实、均匀,袋壁不破损,料袋湿重1.41.8,拌料至装袋结束不超过4h。5.4灭菌将料袋合理摆入常压灭菌锅仓内,旺火加温,4h锅仓温度达到98100,保持14h16h;高压蒸气灭菌,0.11 MPa/m2压力维持1.5h2h。达标后待锅仓内的温度降至5060时,将料袋运入无菌室冷却至28以下。5.5播种在接种箱(室)或超净工作台上进行。DB14/T555201045
8、.6发菌5.6.1培养场所要求温暖、干燥、洁净、通风,避光。5.6.2培养条件5.6.2.1温度:培养室温度在 2225,料温不超过 28。恒温养菌,菌袋堆叠发菌。每隔 7d10d 翻堆一次。5.6.2.2湿度:保持培养场所干燥,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 60%70%。5.6.2.3通风:培养室要定时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新鲜。菌袋采用定期刺孔增氧。5.6.2.4避光:发菌期间室内保持黑暗。5.7脱袋和转色5.7.1脱袋菌袋达到生理成熟后,用干净的刀片将菌袋纵向划开数刀,剥去料袋,气温保持在1822之间。5.7.2转色脱袋后通过温度、温度和光照控制等措施,约两周时间,菌袋表面颜色由浅变深,菌被棕褐色
9、、均匀、富有弹性即可。5.8催蕾及出菇5.8.1催蕾:菌棒转色后,拉大温差和干湿差,促进菇蕾形成,适宜条件下 4d5d 形成大量菇蕾。有些菌棒采取常规催蕾不能出菇或转潮,可采取机械振动或电击刺激协助催蕾。对于转色较深或翻动次数过多,形成硬、厚菌皮的菌棒,可通过增加菇棚内湿度和提高温度,软化菌皮,促进催蕾。5.8.2出菇:当菇蕾形成并长出后,保持温暖、湿润、平稳的环境条件。勤喷轻喷雾状水,空间相对湿度维持在 85%90%,给予一定的散射光;勤通风,直至菇体成熟。5.9采收5.9.1采收时期香菇子实体长至5分8分成熟时,即可采收。干菇应在菇体5分6分成熟时采收;鲜菇应在菇体7分8分成熟时采收,鲜菇
10、远销时,应在菇体6分7分成熟时采收。5.9.2采收方法采菇时一手压住菌柄基部的菌棒处,一手捏住菇柄基部,先左右旋转摇动,再向上轻轻拔起。要采大留小,不碰伤周围小菇蕾。采下的鲜菇要防止相互挤压损伤,以免影响外观和质量。5.10采后管理5.10.1清理菌棒采菇后要对老菌膜、污染处和孢子粉等及时除去,停水3d7d,让菌棒表面稍干燥,促使菌棒内部的菌丝恢复生长,积累营养,为下潮菇生产奠定基础。5.10.2补水DB14/T55520105菌棒停水结束后,及时进行补水,常用补水方法有注入补水和浸泡补水两种。6病虫害防治6.1防治原则坚持以防为主,综合防治。重点抓好菇房消毒、器具消毒、科学管理。药剂防治贯彻
11、执行GB 4285和GB/T 8321(所有部分)的规定。6.2防治方法6.2.1农业防治选用抗病虫性好、抗逆性强、适应性好的菌种;选择新鲜培养料,使用前在露天曝晒2 d3d消毒杀菌,并采用科学的培养料配方;科学确定播期,适时栽培;栽培中加强通风,控制料面无积水,避免杂菌产生的环境条件。6.2.2物理防治6.2.2.1人工捕捉害虫,除去病斑或带病子实体。6.2.2.2搞好菇棚及周围环境卫生,清除棚室周围及内部杂草、杂物,特别是种菇后的菌渣,必须及早运出远离菇房处,减少虫卵隐藏场所。6.2.2.3安装防虫网,栽培场所出入口及通风窗口安设 60 目纱门、窗,防治螨类、菇蝇、跳虫等害虫迁入。6.2.
12、2.4用荧光灯等光源诱杀害虫。6.2.3化学防治6.2.3.1严格执行 GB 4285 和 GB/T 8321(所有部分)的规定。6.2.3.2科学使用农药,注意不同作用机理的农药交替使用和合理使用,以延缓病菌和害虫的抗药性,提高防效。允许使用的低毒农药,每种每茬最多使用 2 次。6.2.4生物防治提倡使用生物防治病虫方法,如用200mg/L的链霉素防治革兰氏阳性细菌引起的病害,用200mg/L的金霉素防治细菌性腐烂病。6.3具体防治措施6.3.1器具消毒菌种瓶瓶身、瓶口及接种人员的手套等均应用0.1%高锰酸钾或100倍300倍农尔乐液洗涤消毒。6.3.2主要病害防治挖除染有杂菌的培养料,再撒
13、生石灰粉覆盖病区。挖掉的培养料要远离菇房深埋。6.3.2.1木霉防治DB14/T55520106在菌丝培养、转色和出菇阶袋均应防止高温高湿,创造通风干燥的生态环境。在非出菇时,用50%的多菌灵8001000倍液,或70%的甲基托布津10001500倍液,或70%的代森锰锌600800倍液喷洒,每15药液可喷2500个3000个菌袋。6.3.2.2链孢霉防治培养场所温度在2325,空气相对湿度在60%70%。发现感染及时隔离,并用湿报纸包裹后拿出填埋处理。6.3.2.3青霉、毛霉、曲霉防治感染时及时挖除发病部位后撒上一层 0.20.3厚的石灰或草木灰,也可用0.1%的多菌灵喷雾。6.3.3虫害防治香菇的主要虫害有菇蚊、菇蝇、螨类、线虫、跳虫等。农药使用按GB 4285执行,不许直接向菇体喷撒杀虫剂。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