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江苏扬州邗江区初一下期期末考试语文卷(带解析).doc

上传人:eastlab115 文档编号:289000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24.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2013学年江苏扬州邗江区初一下期期末考试语文卷(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12-2013学年江苏扬州邗江区初一下期期末考试语文卷(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12-2013学年江苏扬州邗江区初一下期期末考试语文卷(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12-2013学年江苏扬州邗江区初一下期期末考试语文卷(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12-2013学年江苏扬州邗江区初一下期期末考试语文卷(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2-2013学年江苏扬州邗江区初一下期期末考试语文卷(带解析) 其他 综合实践活动。( 8分) 扬州,物产丰富,小吃众多,自古就有 “食在扬州 ”的美誉,是中国四大菜系淮扬菜的发源地。现在学校要开展 “赏美食,品文化 ”的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下面的任务。 【小题 1】【享美食,品文化】 本报讯 淮扬美食文化是扬州的一张 “城市名片 ”。 2012年第五届扬州淮扬菜美食节昨晚在迎宾馆拉开帷幕。淮扬菜文化节从 2008 年至今,已经成功举办了五届,正成为扬州特色品牌,每年一度的美食节,促进了淮扬菜与时俱进。相信融合传统扬州烹饪工艺与现代西餐组配、高雅而新颖的淮扬风味,定会让大家更深地体验到扬

2、州文化的精致和扬州人民的热情。 扬州日报 2012 4 18 ( 1)给上面新闻拟一个标题(不超过 17字)( 2分) ( 2)高邮是著名的莲藕之乡,请结合荷专题所学内容,向来参加美食节的游客介绍我们的土特产 莲藕汁,共享美食带来的健康与欢乐。( 3分) 【小题 2】【赏佳文,悟情感】 还有一个风俗,是端午节的午饭要吃 “十二红 ”,就是十二道红颜色的菜。十二红里我只记得有炒红苋菜、油爆虾、咸鸭蛋,其余的都记不清,数不出了。也许十二红只是一个名目,不一定真凑足十二样。不过午饭的菜都是红的,这一点是我没有记错的 汪曾祺端午的鸭蛋 链接材料:中国人一直喜欢红色,喜庆吉利,有节日的气氛。至于端午的菜

3、品,为何一定要十二红,而不是十一红,或是十三红。这是有说法的,这个数字代表每年的十二个月,再者它也兼顾了每年的四时八节。 结合链接资料,说说扬州人过端午吃十二红的习俗表达扬州人民怎样的愿望?( 3分 ) 答案: 【小题 1】( 1)( 2分)第五届扬州淮扬菜美食节在迎宾馆举办。( 2)略(评分标准:称谓 1分,结合荷专题答出莲藕的功用 1分,语言流畅 1分) 【小题 2】( 3) 人们都希望日子过得红红火火的,事业发展得顺顺当当的; 凡事年年吉利,月月喜庆。(评分标准:答出 1 点得 2 分,答出 2 点得满分) 试题分析: 【小题 1】( 1)结合这则新闻的导语部分即开头一、二句话来概括即可

4、。拟写的标语为:第五届扬州淮扬菜美食节在迎宾馆举办。 (2)在介绍的时候,要有称谓,好药结合莲藕的功用。示例:各位来宾:莲藕是我们高邮的特产,不仅可以入药,长期服用还能延年益寿,高邮特产的莲藕汁更能消暑败火,美容养颜,欢迎大家品尝。 【小题 2】结合 “红 ”的文化内涵来分析人们的良好愿望即可。示例: 人们都希望日子过得红红火火的,事业发展得顺顺当当的; 凡事年年吉利,月月喜庆。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综合实践的能力。 点评: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的能力,体现了课标的 “语文课程应根植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

5、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 语文综合能力 ”的精神。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和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为同学们构建了开放的答题环境,能够多层面、多角度地展示语文能力、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选择题 下列词语中加线的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 2分) A翩 跹 ( qin)确 凿 ( zo)牌 坊 ( fng)扑 朔 迷离( shu) B脑 髓 ( su)发 绺 ( li)温 驯 ( xn)断 垣 颓壁( yun) C 解 数( xi) 晕 船( yn) 悭 吝( qin)自怨自 艾

6、( i ) D粗 犷 ( gung)苔 藓 ( xin) 参 天( cn)憨态可 掬 ( j) 答案: D 试题分析: A、翩跹( xin), B、脑髓( su ), C、自怨自艾( y)。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汉字的认读能力,主要是字音。 点评:要做到正确地读写词语,首先应注意从汉字的音、形、义三方面入手,读准字音,辨明字形,弄清字义。其次要适当拓宽阅读面,多积累词语,丰富自己的词汇量。并且在积累的过程中,要做到准确无误,这样在读写的过程中就可以避免读错写错了。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扬州城东新区的建设工作刚刚启动 时,许多市民都纷纷打听广陵大桥在哪里建?居民

7、小区的住房质量能不能得到保证? B语言,是人们用来抒情达意的;文字,是人们用来记言记事的。 C为了提高基层公务员待遇,国务院最近颁布了 “公务员工资制度改革实施办法 ”。 D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的诗句,出自晋代诗人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一诗。 答案: B 试题分析: A、扬州城东新区的建设工作刚刚启动时,许多市民都纷纷打听广陵大桥在哪里建,居民小区的住房质量能不能得到保证。 C、为了提高基层公务员待遇,国务院最近颁布了公务员工资制度改革实施办法。 D、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的诗句,出自晋代诗人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一诗。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标点符号的运用能力。 点评:常用的点号有顿号、

8、逗号、分号、句号、问号、冒号、叹号;常用的标号有引号、省略号、破折号、书名号、括号等。对于标点符号的考查有选择题、加标点题、修改题所以平时的学习中,我们要用心体会标点符号的用法,书写过程中也要做到尽可能正确的使用标点符号另外对于一些标点符号的特殊用法要加以积累。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2分) A莫言成为有史以来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第一位中国籍作家。 B瘦西湖隧道的开通,有助于解决文昌阁的交通拥堵问题。 C随着黄浦江死猪事件的曝光,引起了人们对病死动物如何善后这个重要话题的热议。 D国家队能否在短时间内消除惨败泰国带来的严重影响,依赖于科学的训练和正确的领导。 答案: B 试题分析

9、: A、用词重复,去掉 “首位 ”。 C、缺少主语,去掉 “引起 ”。 D、前后矛盾,去掉 “能否 ”。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修改病句的能力。 点评:了解常见病句类型及修改方法,是基本的应对策略。常见病因有成分残缺、成分赘余、搭配不当、用词不当、语序不当、结构混乱等。平时要注意正确表述,避免语病的发生;还可以与同学多交流,尤其是作文互评中,要按以上病因把句子加以衡量,给彼此寻找病句。这样语感会逐渐增强。如果在考试中凭语感一眼找不出来,就要静下心来按以上常见病因一一加以衡量,只要多读几遍,相信一定能找到正确答案:的。 下面句子中加线的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中国合伙人热播后,观众对

10、佟大为 栩栩如生 的表演赞不绝口。 B刚上初一,部 分同学经常抱怨:文言文太深奥, 不可理喻 。 C习近平主席在莫斯科演讲时,彰显出平静、睿智、大气的气魄,令俄罗斯学生 目不暇接 。 D他这几天心事重重,无论谁询问,他都不说,看他一定有 难言之隐 。 答案: D 试题分析: A、栩栩如生:指艺术形象非常逼真,如同活的一样。 B、不可理喻:固执己见、一意孤行、顽固不化。 C、目不暇接:形容东西多,来不及观看。 D、难言之隐:形容有难言的苦衷。经分析,答案: D用法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成语的能力。 点评:所学学习和生活中常见的、出现较多的词语、成语、俗语,要做到知其意,善运用。 还要注意

11、能结合语境,正确理解成语的意思,并能加相近的词语、成语等加以比较。 下列关于文学作品内容及常识的表述,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童年的朋友作者高尔基,苏联作家。本文通过几件具体事情的记叙,表现了外祖母乐观、坚毅的性格,抒发了 “我 ”对外祖母的热爱、感激之情。 B松鼠是法国作家法布尔写的一篇说明文,本文用细致的描述,文艺的笔调,准确生动地说明了松鼠漂亮、驯良、乖巧的特点,表现松鼠是一种 “很讨人喜欢 ”的动物。 C三个太阳是一篇以表现一位向往南极的女画家和我国南极考察队员的生活为内容,以女画家的切身感受这一强烈感情为线索 ,以歌颂 “南极精神 ”为主题的文艺通讯。 D木兰诗选自宋朝人

12、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是一首南北朝时南朝的民歌,叙述的是花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的传奇故事。 答案: C 试题分析: A、童年的朋友作者高尔基,苏联作家。本文通过几件具体 事情的记叙,表现了外祖母乐观、坚毅的性格,抒发了 “我 ”对外祖母的热爱、感激、怀念之情。 B、松鼠是法国作家布丰写的一篇说明文,本文用细致的描述,文艺的笔调,准确生动地说明了松鼠漂亮、驯良、乖巧的特点,表现松鼠是一种 “很讨人喜欢 ”的动物。 D、木兰诗选自北宋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是一首南北朝时南朝的民歌,叙述的是花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的传奇故事。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常识的掌握情况。 点评:对于课本上的课文涉及到的名

13、著,尤其是所收录的名作家的文章、作品,不仅要知道文章的作者、出处、作者的相关常识, 还要对文章(名著)的内容、主题等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而且要懂得通过课内的文章学到相关的语文知识的道理。 现代文阅读 假想金箍棒 麦笛 西游记中孙悟空从东海龙王那里借了一根 “定海神针 ”,又称 “如意金箍棒 ”,重 6250千克,可大可小,变化多端,实在是一件不可多得的宝贝兵器。那么从现代科学的观点来看,金箍棒可能是什么材料制成的呢 从密度来看,金属密度最大的是锇。西游记中说孙悟空把那绣花针从耳朵里取出来,迎风一晃,变得 “碗来粗细 ”。估计那碗指的不是大海碗,应该类似于现在的酒杯,也就是说直径在 3 5厘米的样

14、子。以金箍棒长两米来计算,体积最大在 3900立方厘米左右。因此,如果金箍棒的材料是锇,其质量大约为 88千克,一个臂力超群的人完全可以挥舞得动。关羽能舞动重 41千克的青龙偃月刀,鲁智深能舞动重 32千克的水磨禅杖,以猴哥那山都压不死的体质而论,挥舞 88千克的兵器更不是难事。有人说,不是 6250千克吗 想必那是随着体积变化而变化吧,不过这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了。 金箍棒的硬度还应该特别大,猴哥大大小小跟妖魔鬼怪或者神仙星宿干了几百仗,连哪吒、二郎神都拿他毫无办法。哪吒的乾坤圈和二郎神的三尖刀据说都是宝 器,但叮叮当当一交击,金箍棒毫发无损,可见金箍棒硬度特别大。金属中硬度最大的是铬, 铬的

15、硬度和天然物质硬度之王金刚石不相上下,一般的兵刃应该是奈何不了它的。 从这个意义上,金箍棒用铬或者那些更为强韧的铬合金来铸造显得非常合适。 金箍棒的抗腐蚀能力也非常不一般。金角大王那个紫金红葫芦连 “大罗金仙都能化成血水 ”,里面应该盛有腐蚀性非常强烈的液体,比如王水之类。但猴哥和棍子被收进去都毫发无损。猴哥在太上老君的炼丹炉内炼就了一身铜皮铁骨,再加上会七十二变,变成小苍蝇之类的趴在葫芦口,不被腐蚀是可能的。但金箍棒如果 用的不是很特别的材料,想要逃过浩劫可就有点难度了。因此从耐蚀性这个角度讲,金箍棒材料又像铱。铱的硬度、密度都很大,抗腐蚀能力在金属中首屈一指,连王水对它也无可奈何。 再从伸

16、缩性上来考虑。地球上常见的材料不管金属还是非金属恐怕都没有金箍棒那么强的伸缩性。所以说,一根本来几个人不能合抱的柱子变成 “碗来粗细 ”进而变成绣花针大小,大概纯属小说家的杜撰。 西游记中老龙王说 :“那本是大禹治水之时,定江河浅深的一个定子,是一块神铁 !”像大禹这样的神人很可能从外星球采集了这么一块材料,密度特别大,又有很多特殊属 性,用于测量江河的浅深,可长可短,能随时调整,实在是太方便了。猴哥成佛之后,金箍棒自然回归原位,现在不知躺在哪处幽深的海底,期待着我们再度去发掘它的传奇呢。 【小题 1】根据文章内容填写表格。( 3分) 金属名称 金属属性 金箍棒可能用它来制作的理由 锇 ( 1

17、) 小说中孙悟空作为神人,臂力超群,能舞动较重兵器,而用锇制成的金箍棒单位体积质量最大。 铬 硬度最大 ( 2) 铱 ( 3) 小说中金箍棒在紫金葫芦中未被腐蚀,说明它抗腐蚀性极强。 【小题 2】文章第 段写金箍棒的抗腐蚀能力,为什么要介绍孙悟空在炼丹炉内灯炼就一身铜皮铁骨以及会七十二变的情况?( 3分) 【小题 3】文章第 段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对说明有何作用?( 3 分) 【小题 4】文章第 段中 “地球上常见的材料不管金属还是非金属恐怕都没有金箍棒那么强的伸缩性 ”中加点词语 “常见的 ”能否去掉,为什么?( 3分) 【小题 5】毛主席曾评价孙悟空 “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里

18、埃 ”,孙悟空是很多同学儿时的偶像,请结合西游记中具体章节的内容,谈谈你喜欢孙悟空的理由。( 4分) 答案: 【小题 1】( 1)密度最大 ( 2)小说中金箍棒与其它宝器交击后毫发无损,说明它硬度很大。 ( 3)抗腐蚀能力首屈一指(每空 1分,共 3分) 【小题 2】 (3分 )说明孙悟空不被腐蚀是有特殊原因的( 1分),这与金箍棒形成对比( 1分),突出金箍棒本身的抗腐蚀能力特别强。( 1分) 【小题 3】 (3分 )采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1分),拿铬的硬度和金刚石的硬度作比较,鲜明而突出( 1分)地说明铬的硬度之大,用来制造金箍棒非常合适( 1分),便于读者理解。 【小题 4】( 3分)

19、不能, “常见的 ”是常规的意思,说明 “地球上常见的材料 ”是常规材料,不包括特 殊材料( 1分),如果去掉则变为所有材料都没有这种伸展性,太过绝对,与文意不符,( 1分)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1分) 【小题 5】略 试题分析: 【小题 1】根据文章的 2、 3、 4小节来概括即可。锇 -密度最大 -小说中孙悟空作为神人,臂力超群,能舞动较重兵器,而用锇制成的金箍棒单位体积质量最大。铬 -硬度最大 -小说中金箍棒与其它宝器交击后毫发无损,说明它硬度很大。铱 -抗腐蚀能力首屈一指 -小说中金箍棒在紫金葫芦中未被腐蚀,说明它抗腐蚀性极强。 【小题 2】为了 “说明孙悟空不被腐蚀是有 特殊原

20、因的 ”,突出金箍棒本身的抗腐蚀能力特别强 ”,作者通过介绍孙悟空在炼丹炉内灯炼就一身铜皮铁骨以及会七十二变的情况来表现的。 【小题 3】作者为了说明铬的硬度之大,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拿铬的硬度和金刚石的硬度作比较,鲜明的突出了铬的特征。 【小题 4】为了表现说明文的语言准确,作者在文中多用一些表修饰、表限制、表程度、表范围等的副词,如本句话中,作者用 “常见的 ”一词来表范围,因为还有许多特殊材料,这就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小题 5】结合章节内容,说出喜欢理由,可从孙悟空人物形象入手,言之成理即可。 考 点:本题考查学生阅读说明文的能力。 点评:本题中涉及到概括内容、说明文的语言、

21、说明方法等类型。概括内容做到 “在审清题的基础上,找到相应的语段,从前向后寻找关键语句,并根据这些关键语句,概括出它们的特点。提倡分条作答,但要注意分数的设置,一般一分对应一点 ”。说明文语言以及说明方法做到 “说明文语言一般考查准确性和生动性两个方面。对于说明文的说明方法,首先要知道有哪些,即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分类别、下定义。其次要知道其特征及作用。在平时的阅读中,我们要不断加强练习。另外,说明方法的作用是由效果的关键词 和其内容上的作用两部分组成的。效果关键词如准确、具体、形象生动、条理清晰的说明了等,内容上一般说明运用说明方法的句子之前的句子 ”。 香椿 张晓风 香椿芽刚冒

22、上来的时候,是暗红色,仿佛可以看见一股地液喷上来,把每片嫩叶都充了血。 每次回屏东娘家,我总要摘一大抱香椿芽回来,孩子们都不在家,老爸老妈坐对四棵前后院的香椿,当然是来不及吃的。 记忆里妈妈不种什么树,七个孩子已经够排成一列树栽子了,她总是说 “都发了人了,就发不了树啦! ”可是现在,大家都走了,爸妈倒是弄了前前后后满庭的花,满庭的树。 我踮起脚来, 摘那最高的尖芽。 为什么,椿树是传统文学里被看作一种象征父亲的树。 对我而言,椿树是父亲,椿树也是母亲 ,而我是站在树下摘树芽的小孩。那样坦然的摘着,那样心安理得的摘,仿佛做一棵香椿树就该给出这些嫩芽似的。 不知年复一年我摘取,年复一年,那棵树给

23、予。 我的手指已习惯于接触那柔软潮湿的初生叶子的感觉,那种攀摘令人惊讶浩叹,那不胜柔弱的嫩芽上竟仍把得出大地的脉动,所有的树都是大地单向而流的血管,而香椿芽,是大地最细致的微血管。 我把主干拉弯,那树忍着,我把支干扯低,那树忍着,我把树芽采下,那树默无一语。我撇 下树回头走了,那树的伤痕上也自己努力结了疤,并且再长新芽,以供我下次攀摘。 我把树芽带回台北,放在冰箱里,不时取出几枝,切碎,和蛋,炒得喷香的放在餐桌上,我的丈夫和孩子争着嚷着炒得太少了。 我把香椿夹进嘴里,急急地品味那奇异的芳烈的气味,世界仿佛一刹时凝止下来,浮士德的魔鬼给予的种种尘世欢乐之后仍然迟迟说不出口的那句话,我觉得我是能说

24、的。 “太完美了,让时间在这一瞬间停止吧! ” 不纯是为了那树芽的美味,而是为了那背后种种因缘,岛上最南端的小城,城里的老宅,老宅的故园,园中的树,象征父亲也象征母亲的树。 万物于人原来可以如此亲和的。吃,原来也可以像宗教一般庄严肃穆的。 (选自意林,未来出版社 2010版) 【小题 1】作者描写景物语言细致,请赏析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3分) 香椿芽刚冒上来的时候,是暗红色,仿佛可以看见一股地液喷上来,把每片嫩叶都充了血。 【小题 2】第 自然段作者写到 “对我而言,椿树是父亲,椿树也是母亲 ”,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4分) 【小题 3】第 自然段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简要分

25、析其表达效果。( 3分) 【小题 4】结合全文主旨,联系自己的切身体验,谈谈你阅读本文的感受或启示。( 80-100字, 6分) 答案: 【小题 1】一个 “喷 ”字,有动感,与前面的 “冒 字相照应( 1分),形象地写出了香椿芽生长速度极快的特点( 1分),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嫩香椿芽的喜爱之情( 1分)。 【小题 2】( 4分)香椿只是给予,从不索取。( 1分)父母默默奉献,勇于担当,椿树的品格与父母是相同的( 2分),所以作者说: “椿树是父亲,椿树也是母亲。 ” 【小题 3】( 3分)运用动作描写( 1分)连用一系列动词,形象生动的写出了作者对椿芽的珍惜( 1分)和家人对椿芽的喜爱之情(

26、 1分)。 【小题 4】略 试题分析: 【小题 1】作者为了表现自己对香椿芽的喜爱之情,用了一个 “喷 ”字,形象的写出了香椿芽生长速度极快的特点,把对香椿芽的情感体现的淋漓尽致。 【小题 2】结合文章的内容,从 “香椿的给予特点与父母情感的特点 ”的相似之处来分析 “对我而言,椿树是父亲,椿树也是母亲 ”这句话的理解。 【小题 3】第 9 段主要讲的是我以及我的家人对香椿的喜爱之情,作者用了 “放、取、炒 ”等动词来表现这种情感。 【小题 4】结合文章的内容、联系文章的主题并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来谈即可。示例一:香椿的嫩芽被掐了又长,长了又掐,父母如同香椿一样,默默忍受,无私奉献, 可怜天下父

27、母心!父爱,母爱是世界上最纯洁、最崇高、最伟大的爱。示例二:父母为子女的成长默默担当,无私奉献,他们对子女的不断索取无怨无悔,我们要常怀感恩之心,敬畏之情,努力学习,长大后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材,回报父母,回报社会。示例三:父母对子女的爱是博大无私的,而我们很多时候太不珍惜这种爱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把父母对儿女的奉献看做是应尽的义务,是理所当然的,思想上不上进,学习不努力,辜负了父母的一片好心。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托物言志的散文的能力。 点评:怎样读懂一篇托物言志的记事散文呢?一、认真阅读全文 ,找准所托之物。 即是 “托物言志 ”,首先要找到所托之物。一般来说,这类散文的标题会提示象征物

28、。二、分析外形特征,展示内在品质。作者对生活中的某些事物有所感触必须要借助于描写所托之物的外形特征来抒发,这类事物往往外形特征比较鲜明,只要找准对其外在形象的描写,就可分析出它的内在品质。三、仔细品读课文,提示所言之志。一般说来,作者所描绘的事物并非最终所赞美的对象,真正赞美的对象常常隐含其中,这就需要我们认真品读文章,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领会作者的情感脉搏,找出所托之物与所赞美的对象之间的相似点。当然,在具体的阅读 过程中,各个步骤是密不可分的,这里一步步展示阅读步骤,是让你有依据可寻,有方法可求。希望这点技巧对你阅读此类散文有所帮助。 文言文阅读 【甲】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

29、,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 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已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 驴不胜怒,蹄之。 虎因喜,计之曰, “技止此耳! ”因跳踉大口阚,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乙】赵人患鼠,乞猫于中山 ,中山人予 之。猫善扑鼠及鸡。月余,鼠尽而鸡亦尽。其子患之,告其父曰: “盍 去诸? ”其父曰: “是非若所知也。吾之患在鼠,不在乎于鸡。夫有鼠,则窃吾食,毁吾衣,穿吾垣墉 ,坏伤吾器用。吾将饥寒焉,不病于无鸡乎?无鸡者,弗食鸡则已耳,去饥寒犹远。若之何 而去夫猫也? 【注释】

30、 中山:地名 盍:何不 垣墉:墙壁 若之何:为什么 【小题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线的实词。( 4分) ( 1)以为 且 噬已 ( 2) 益 习其声 ( 3) 乞 猫于中山 ( 4) 去 饥寒犹远 【小题 2】下列加线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2分) A吾 之 患在鼠放 之 山下 B船载 以 入我 以 日始初时去人近 C 然 颓 然 碧窈 D至 则 无可用弗食鸡 则 已耳 【小题 3】翻译句子。( 6分) ( 1)稍近益狎,荡倚冲冒。 ( 2)中山人予之。善扑鼠及鸡。 ( 3)尝驾黄鹤返憩于此,遂以名楼。 【小题 4】从【甲】【乙】两文中,你分别领悟到了什么道理?( 4分) 答案: 【

31、小题 1】( 1)将要 ( 2)渐渐 逐渐 ( 3)求,讨 ( 4)距离 (每空 1分,共4分) 【小题 2】 C 【小题 3】( 1)老虎又渐渐靠近驴子,进一步戏弄它,碰撞、倚靠、冲撞、冒犯它。( 2)中山国的人给了他(猫),猫善于捕捉老鼠和鸡。( 3)费 曾经乘着黄鹤返回到这里休息,于是就用黄鹤来命名这座楼。(评分标准:重要的词语解释,一点 1分,扣完为止,如 “益 ”“予 ”“善 ”“名 ”等) 【小题 4】【甲】不要被貌似强大的对手吓到,只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就一定会获得胜利。【乙】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凡事有利亦有弊。做事要善于抓住主要矛盾,解决主要问题,不能患得患失,因小失大。(评分

32、标准:意对即可,每点 2分,共 4分) 试题分析: 【小题 1】( 1) “且 ”不能理解为 “连词 ”,意思为 “将要 ”;( 2) “益 ”在此不能理解 为 “利益 ”等意思,应该理解为 “渐渐 ”;( 3) “乞 ”的古今义的意思一样,都是“讨要 ”的意思;( 4) “去 ”在此不能理解为 “动词 ”,应该理解为 “名词,距离 ”的意思。 【小题 2】 A、无意义 代词; B、相当于 “而 ” 认为; C、 -的样子 -的样子;D、却 就。经分析,应该选 C项。 【小题 3】( 1)稍是渐渐的意思,益是更加的意思,狎是亲近而不庄重的意思;( 2)予是给予的意思,善是擅长的意思;( 3)尝

33、是曾经的意思,于是在的意思,遂是于是的意思,以是用的意思,名是命名的意思。除了这些关键词语的意思,还要注意 整个句子翻译的完整性与流畅性。 【小题 4】甲文的道理从 “老虎 ”以及 “驴子 ”最终的命运来分析;乙文的道理从赵人对问题的看法这个角度来分析即可。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并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点评:理解课外文言文,一定要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根据所学文言文知识,理解文章大意,题目涉及到的部分再精读,然后根据理解概括出切题的答案:即可。 诗歌鉴赏 【甲】归园田居 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乙】溪居 柳

34、宗元 久为簪组 累,幸此南夷 谪。闲依农圃邻,偶似山林客。 晓耕翻露草,夜榜 响溪石。来往不逢人,长歌楚天碧。 【注释】这首诗是柳宗元贬官永州居处冉溪之畔时的作品。 簪组:这里是做官的意思。 南夷:这里指当时南方的少数民族地区。 夜榜:夜航。 【小题 1】解释甲诗中画线句子的意思,并写出乙诗中与此句意境相似的一句( 2分) 【小题 2】这两首诗意境相似,但流露的情感却不同,试简要分析。( 4分) 答案: 【小题 1】早晨起来到地里清除杂草,傍晚顶着月色扛着锄头回家。( 1分)晓耕翻露草,夜榜响溪石。( 1分) 【小题 2】( 2)甲诗写出了诗人摆脱 了官场的束缚而愉快、超脱,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

35、的情感。乙诗表面上似乎写溪居生活的闲适,然而字里行间隐含着孤独的忧愤。(评分标准:意对即可,每点 2分,共 4分) 试题分析: 【小题 1】交代了劳作的时间:一整天;写出了劳作的时间之长。 “带月荷锄归 ”写出劳作归来虽独自一人,却有一轮明月相伴,也觉得很惬意。月下,诗人扛着锄头,行进在野草茂盛的小道上:一幅美丽的 “月下归耕图 ”展现在我们眼前。 【小题 2】分析这两首诗歌情感的异同,关键结合二人的人生追求。陶渊明: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柳宗元:贬谪生涯所经受的种种迫害和磨难,并 未能动摇柳宗元的政治理想。根据这两点,很容易分析出二者在诗歌中流露出来的不同的思想感情。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并

36、分析诗歌内容的能力。 点评:理解诗句的大致内容,找到体现情感的关键语句,借助这些语句,在理解的基础上,揣摩出诗人的情感。有直接抒情的句子,一定要善于利用,如果没有直抒胸臆的句子,则要根据所写景物的特点、所叙事件的性质,体会诗人的情感。 默写 默写。(每空 1分,共 9分) 【小题 1】 ,但余钟磬音。 【小题 2】相呼相应湘江阔, 。 【小题 3】 ,雨中留得盖鸳鸯。 【小题 4】了却君王天下事, 。 【小题 5】 ,背灼炎天光。 【小题 6】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 【小题 7】晴川历历汉阳树, 。 【小题 8】沁园春 雪中采用化静为动写法的一句是 , 。 答案: 【小题 1】万籁此俱寂

37、 【小题 2】苦竹丛深日向西 【小题 3】多谢浣纱人未折 【小题 4】赢得生前身后名 【小题 5】足蒸暑土气 【小题 6】濯清涟而不妖 【小题 7】芳草萋萋鹦鹉洲 【小题 8】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试题分析:在默写时,注意 “籁、俱、丛、浣纱、生、身、暑、濯、涟、萋萋、驰、蜡 ”等易错字,同时还要使整个默写句子保持准确性,有时还要注意一些提示 性的语言。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古诗文及现代诗文名句的背诵默写的能力。 点评:复习古诗文名句,首先是要熟练背诵古诗文名篇、名段和名句;其次是要字字落实,默写中不能出现错别字、更不能丢字添字;第三是要正确理解古诗文篇段和名句的基本内容。现代诗文的考查要求与古诗

38、文相同。 书写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根据拼音写汉字。(用正楷依次填写在田字格, 4分) 循着诗人的笔墨探去,过往在记忆里 pin然起舞:一茬一茬的落叶,袅袅的chu烟,碎格花布衬衫的月月年年,天真无邪的笑脸 都在记忆深处留下深深的 lo印。任春去秋来,任细雨敲窗,一直 yng绕在梦里的始终是那些遥远的曾经。 答案:翩 炊 烙 萦 试题分析:本段文字讲的是那记忆犹新的回忆。其中涉及到 “翩然、炊烟、烙印、萦绕 ”这四个词语,在书写这个词语的时候,除了要结合具体的语境,还要注意一些字的基本笔画的书写,要保证所有汉字的正确性。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汉字的认读能力,主要是字音和字形。 点评:要做到正确地

39、读写词语,首先应注意从汉字的音、形、义三方面入手,读准字音,辨明字形,弄清字义。其次要适当拓宽阅读面,多积累词语,丰富自己的词汇量。并且在积累的过程中,要做到准确无误,这样在读写的过程中就可以避免读错写错了。 作文 题目:播一粒温暖的种子 要求:( 1)自选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 600字的文章。 ( 2)感情真挚,不得抄袭。 ( 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 4)书写分 3分,请认真书写。 答案:略 试题分析:第一:明白题中暗含的喻义,清楚题目主旨。本题中的 “种子 ”,既指实实在在的植物的种子,又可以理解为比喻性的意义,即人的 “奉献 ”“爱心 ”“关爱 ”“诚实

40、”等美好的精神品德。因此,审题时先要弄清楚题目的本义及比喻义,然后选材、立意、结构、语言等就可以根据采用本义还是比喻义来具体选择。 “播一粒温暖的种子 ”中的 “种子 ”显然不是指实实在在的种子,而是比喻为一种美好的精神与品德,即:某人用行动播种 “爱心 ”“奉献 ”“诚实 ”等感动人的事迹。所以,文章应该表现一种积极向上,知恩感恩的主题。第二:抓住题眼,确定好写作思路 。题眼就是题中的关键词语,本题来看,一定要抓住“播 ”“温暖 ”来思考。 “播 ”为动词,在这里理解为 “做 ”,即某人做的有意义的事情,其精神品德是从事情中体现出来的,因此,详写怎样 “播 ”的经过就很重要,否则就无法体现出

41、其精神品德。 “温暖 ”用来修饰 “种子 ”,显示出 “种子 ”在这里是一种精神品德。因此,从题目来说,写作到这里还不是文章的重点,更重要的在于, “播 ”下去的 “种子 ”有什么样的行动来回报。即 “我 ”或者别人播下去的 “种子 ”给人怎么样的影响, “他(她) ”用怎样的行动来回馈与人或者社会,这样文章的思路就把握好了。第三: 选材要从生活中选取,注重 “精神 ”的展现。从本题来说,很容易编造一些假大空的事迹来表现主题,这是老师最反感的东西。因此,我们一定要从生活中挖掘材料,尤其是那些平时看似细小的、平淡的事件,这样才能以情动人,写出真情实感。具体来说,可以写老师的帮助某人,然后某人积极

42、帮助人,表现知恩感恩的主题;可以写亲情相互关爱、相互传递,表现家人的体贴,理解,家庭的幸福温馨;可以写同学之间的相互帮助,表现团结互助,集体的巨大力量;还可以从社会中选材,公交车或者其它地方中见到的帮助事迹感染人,涌现一股爱的力量;可以写给自己心中的意 志,帮助自己度过人生的苦难,扬起生命的旗帜。总之,本文要从生活中选材,重在体现精神,这样才能让人感动,才能抒发出真情实感。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点评:本题是一个暗含喻意的作文题目,很好地切合了当前中考作文命题的趋势,符合新课标对学生写作能力的要求。写作好这类作文,关键在于如何审好题,把隐含的喻意挖掘出来,成为显性的、学生熟知的信息,把题目审清楚。然后就要抓住题眼,即对题目中心信息的指向,特别要明白题目中定语所透露出来的信息,这样才能全面把握题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