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2-2013学年江苏泰州永安初级中学七年级 12月练习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其他 根据拼音用正楷在田字格里内写汉字。 ( 4分) 春光明媚的瘦西湖 pn( ),闻名遐迩的五亭桥旁,一群群踏青的少女从我们身边走过。飘扬的黑发,清 ch( )的目光,花一般清新的红晕,鹿一般轻yng ( )的脚步,仿佛整个世界都洋 y( )着她们的歌声和笑声。 答案:畔 澈 盈 溢 试题分析: “畔 澈 盈 溢 ”四个字都不难写,但是 “澈 ”左中右结构,右边易写错,即少写一笔。 “盈 ”上边的 “又 ”易写成 “X”。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汉字的认读能力,主要是字音和字形。 点评:学习和复习的过程中可以
2、进行适当分类整理,误读积累,阶段总结等,尤其是误读误写字的积累。同时接近考试时要适当做一些强化训练,以及时查漏补缺。 选择题 下列划线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3分) ( ) A晨 曦 ( x) 溯 游( s) 漱 口( sh) 着 落( zhu) B琐 屑 ( xio) 凋 零( dio) 贡 献( gng) 看 护( kn) C摇 曳 ( y)静 谧 ( m)轮 廓 ( ku)寂 寥 ( lio) D黄 晕 ( yn) 酝 酿 ( ning) 撑 伞( chng)卖 弄 ( nng) 答案: B 试题分析: B项中的 “琐屑 ”应读作 “xi”.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汉字的认读能力,主要是字音
3、 . 点评:学习和复习的过程中可以进行适当分类整理,误读积累,阶段总结等,尤其是误读误写字的积累。同时接近考试时要适当做一些强化训练,以及时查漏补缺。 下面语段的空白处,应依次填入的一组句子是( 3分) ( ) 不是所有的笑容都表达喜悦, _ ;不是所有的喝彩都表达赞颂,_ ;不是所有的顺从都表达虔诚, _ ;不是所有的顺利都表达成功, _ 。 (1)就像不是所有的反对都表达憎恶; (2)就像不是所有的眼泪都表达悲痛; (3)就像不是所有的沉默都表达否定; (4)就像不是所有的挫折都表达不幸。 A (1)(3)(2)(4) B (3)(2)(1)(4) C (2)(3)(1)(4) D (4)
4、(3)(1)(2) 答案: C 试题分析:整体感知这几句话,此段是一个排比段,整体句式为 “不是所有的 都表达 ,就像不是所有的 都表达 ” 。语段中有明显的语言标志,如“笑容、喝彩、顺从、顺利 ”,根据这些标志,第一个空应选 “眼泪 ”与 “笑容 ”相照应。第二个空应选 “沉默 ”与 “喝彩 ”相对应。第三个空应选 “反对 ”与 “顺从 ”相对应。第四个空应选 “挫折 ”与 “顺利 ”相对应。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语句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点评:整体把握句子,注意句子的内容,注意标志性词语,做好正确的搭配注意搭配时先找容易的、明显的、把握大的选择出来填上,然后再做其它搭配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5、( 3分) ( ) A当代作家赵丽宏的为你打开一扇门以深切的情感对文学作品作了生动的描述,读之使人更加亲近文学、热爱文学。 B小说社戏写了作者十一二岁时在平桥村夜航到赵庄 看社戏的一段生活经历,刻画了一群农家少年朋友的形象,表现了劳动人民淳朴、善良、友爱、无私的美好品德。 C三峡选自水经注,作者鹂道元,字善长,北魏人,著名的历史学家、散文家。 D斜塔上的实验是一篇人物传记,表现了伽利略不轻信权威、热爱科学、勇于创新、甘为科学献身的精神。 答案: B 试题分析: B小说中的人物是虚构的,所以 “我 ”不是作者本人。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的掌握情况。 点评:对于课本中所涉及到的课
6、文(现代文和文言文)的文学常识及其大致内容、主题要有正确的理解和识记, 不能迎合考试,只顾课外而丢掉课内,要明白课内篇目的重要性,同时坚持由课内到课外的原则,即在学习好课本内容的基础上加以拓展延伸。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3分) ( ) A内宜高速公路是连接省会成都和 “万里长江第一城 ”的重要交通要道。 B材料厂经过技术革新,成本下降了一倍,而产值却增长 10%。 C任何一个国家发展生产力的根本目的是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 D夜视技术是应用光电探测和成像器材,将肉眼不可视目标转换(或增强)成可视影像的信息采集、处理和显示技术。 答案: D 试题分析: A、句意不明确。内宜高速
7、指哪条?万里长城第一城是哪个城市? B、成本下降不能用倍数。 C、 “改善 ”“生活水平 ”搭配不当,应将 “改善 ”改为 “提高 ”。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修改病句的能力。 点评:了解常见病句类型及修改方法,是基本的应对策略。常见病因有成分残缺、成分赘余、搭配不当、用词不当、语序不当、结构混乱等。平时要注意正确表述,避免语病的发生;还可以与同学多交流,尤其是作文互评中,要按以上病因把句子加以衡量,给彼此寻找病句。这样语感会逐渐增强。如果在考试中凭语感一眼找不出来,就要静下心来按以上常见病因一一加以衡量, 只要多读几遍,相信一定能找到正确答案:的。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3分
8、) ( ) A长时间来,对网吧的整治很难取得显著成效,无形中助长了一些违法经营者的嚣张气焰,他们对国家的规定就更加 置若罔闻 。 B为了满足人们健康的需要,厂家 滔滔不绝 地推出了绿色食品。 C从小酷爱电脑的小明对计算机的操作非常熟练,已经到了 如火如荼 的程度。 D取缔黄色网站,净化网络环境,眼前 当务之急 的任务是加大执法力度。 答案: A 试题分析: B、滔滔不绝指话很多,说起来没个完。是形容人的说话的。而不能用于形容 人的行为。 C、如火如荼现在用来形容气势旺盛、热烈或激烈。 此处应为炉火纯青。 D、当务之急指当前事务中最急切要办的事。与句中的 “眼前 ”重复。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运用
9、成语的能力。 点评:所学课文中出现的词语、成语,包括文言文中出现的成语,是考查的重点。对于这些词语要做到知其意,善运用。平时要在积累上下工夫,对于易于混淆的词语成语要进行比较积累。 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 3分) ( ) A建筑的美感是朦胧的,但又可以是明确的;建筑的美感是抽象的,但又可以是具体的。 B写研究性文章跟文学创作不同,不能摊开稿纸搞 “即兴 ”。(其实文学创作也要有素养才能有 “即兴 ”。) C市政府对西溪湿地综合保护二期工程设计方案提出了 “生态化、差异化、功能化 ”的要求。 D中国石拱桥的光辉成就,是源自合乎科学原理的精妙设计?还是巧妙绝伦的施工技术? 答案: D 试
10、题分析: D项中的 “是源自合乎科学原理的精妙设计,还是巧妙绝伦的施工技术 ”是选择问句,选择问只在句末加问号,因此应把第一个问号改为逗号。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标点符号的运用能力。 点评:常用的点号有顿号、逗号、分号、句号、问号、冒号、叹号;常用的标号有引号、省略号、破折号、书名号、括号等。对于标点符号的考查有选择题 加标点题 修改题所以平时的学习中,我们要用心体会标点符号的用法,书写过程中也要做到尽可能正确的使用标点符号另外对于一些标点符号的特殊用法要加以积累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题目。( 14分) “种 ”出石油 据科学家粗略估算,全球绿色植物每年产生的碳氢化合物可达 300 亿
11、吨以上,只要将这些植物进行高压、高温加工,就能够制造出和石油成分相近的产品。目前。全球绿色植物 储存的能量,大约相当于 8万亿吨煤或 8亿吨石油。可以说,植物是一座巨大的储油库。 科学家研究发现,可用于制造石油的植物品种很多,不少乔木、灌木、海藻等含有极为可观的天然炼油物质。美国科学家选用了千余种最富生产能力的水藻进行实验,从其体内提取类脂化合物以化学的方法进行处理,从而转变成汽油和柴油。 前苏联的科学家经过引导性的实验进一步证实,从锯末中也可以提炼出人造石油,这种植物能源比传统的石油和煤具有更多的优越性。 首先,它便于就地生产利用,省却了远距离输送,因而成本比较低廉;其次,植物能源在燃烧过程
12、中,一般不会 形成有害物质,它所产生的二氧化碳也易于被植物吸收,对保护生态环境非常有利。 众所周知,石油是多种碳氢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许多植物也可直接产生碳氢化合物。倘若能够以适当的方法把这些碳氢化合物提取出来,我们就可以得到所谓的产绿色石油 ”。诺贝尔化学奖得主、美国的卡尔文教授,在一个人工石油植物种植场,种植了一种名叫 “尤加利 ”的树木。这种树木的茎和种子中均舍有这种可燃物质, 1000平方米土地每年产 5桶 “绿色石油 ”,每桶成本仅 20美元,而当时每桶石油的价格是 30美元。 他的成功,推动了全球的石油植物研究。 资料表明, 美国现已拥有一个上百万平方米的能源植物速生林,英国已批准
13、兴建一个石油植物园,瑞士已经制定出一个利用植物石油取代全国半数石油消耗量的计划。可以说,用不了多久,人类将 “种 ”出石油。 【小题 1】阅读本文后,说说石油为什么可以 “种 ”出来 _( 3分) 【小题 2】 “种 ”出来的石油有哪些优越性 _ _( 3分) 【小题 3】为了说明植物能源开发的经济价值,文章第 3段中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_ _( 4分) 【小题 4】本文第 段中画线句子的划线词能否删去 为什么 _ _( 4分) 答案: 【小题 1】因为不少植物都含有极为可观的类脂化合物,从中可以提取人造石油。( 3分) 【小题 1】点出成本低、利于环保即可。 【小题 1】
14、运用了列数字和作比较的方法,说明了这 种 “绿色石油 ”的成本低,产量高。( 1+3=4分) 【小题 1】不能删去。因为之前已有科学家研究发现了不少乔木、灌木、海藻等含有极为可观的天然油物质,前苏联科学家是在这个基础上证实了这一发现。“进一步 ”表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1+3=4分) 【小题 1】试题分析:选文第一段 “据科学家粗略估算,全球绿色植物每年产生的碳氢化合物可达 300亿吨以上,只要将这些植物进行高压、高温加工,就能够制造出和石油成分相近的产品。目前。全球绿色植物储存的能量,大约相当于 8 万亿吨煤或 8亿吨石油。可以说,植物是一座巨大的储油库 ”,由 此可知, “种 ”石油实
15、际是种可以提取石油的植物。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提取信息并概括的能力。 点评:回答这类题目,首先要确定提取答案:的范围,然后根据相应的文章内容进行概括,用通顺的切题的语句回答出来即可。 【小题 1】试题分析:选文第二段 “种植物能源比传统的石油和煤具有更多的优越性 ”可知下文就是介绍其优越性了, “首先 ”明显的语言标志, “它便于就地生产利用,省却了远距离输送,因而成本比较低廉 ”。 “其次 ”又一个明显的语言标志, “植物能源在燃烧过程中,一般不会形成有害物质,它所产生的二氧化碳也易于被植物吸收,对保护生态环境非常有利 ”。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提取信息并概括的能力。 点评:回答这类题目,首先
16、要确定提取答案:的范围,然后根据相应的文章内容进行概括,用通顺的切题的语句回答出来即可。提取答案:时,一定要注意文章中的语言标 志,能用原文语句回答的,可直接使用原文语句作答。 【小题 1】试题分析: “1000平方米土地每年产 5桶 “绿色石油 ”,每桶 1000平方米土地每年产 5桶 “绿色石油 ”,每桶成本仅 20美元,而当时每桶石油的价格是 30美元。 ”这句话中的 1000平方米, 5桶,是列数字,表明其产量高。而“每桶成本仅 20美元,而当时每桶石油的价格是 30美元 ”是运用数字进行了比较,突出其成本低。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的掌握情况。 点评:对于说明文的说明方
17、法,首先要知道有哪些,即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分类别、下定义 。其次要知道其特征及作用。在平时的阅读中,我们要不断加强练习。另外,说明方法的作用是由效果的关键词和其内容上的作用两部分组成的。效果关键词如准确、具体、形象生动、条理清晰的说明了等,内容上一般证明的是运用说明方法的句子之前的句子,而且大多证明本段的中心句。即说明方法及作用的答题是有规律可循的。 【小题 1】试题分析:首先回答不能删去。此词出自 “前苏联的科学家经过引导性的实验进一步证实,从锯末中也可以提炼出人造石油,这种植物能源比传统的石油和煤具有更多的优越性。 ”进一步表明是在之前的科学家研究的基础上,起到 了使说明准确
18、的作用。回答理由前,要把原句与去掉之后的句子比较一下,看看有什么区别,理由自然就显现了。 考点:本题考查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点评:分析说明文中的词语准确性,要把它放到语境中,体会出它的意思和用法,并将删掉该词的句子和原句加以比较。 回答这类题目,一般采用三步法,即首先回答不能,然后指出该词在原句中的意思和作用,接着说去掉会变成什么情况,如与实际不符或说法过于绝对等,这个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所以不能删掉。 阅读下面作品,完成题目,计 13分。 选择 他本在一家外企供职,一次意外,使他的左 眼突然失明。为此,他失去了工作,到处求职都因 “形象问题 ”连连碰壁。 “挣钱养家 ”的担子落在他
19、那 “白领 ”妻子的肩上。 妻子日渐感到他的老父亲是个负担,不止一次跟他商量把老人送到老年公寓去,他都没同意。一天晚上,他们在卧室里吵了起来,妻子嚷: “不把你爸送走,咱们就离婚! ” 第二天早饭时,父亲说: “有件事我想跟你们商量一下,你们每天上班,儿子又上学,我一个在家太冷清了,所以,我想到老年公寓去住,那里都是老人。 ” 他一惊,父亲昨晚果真听到他们争吵的内容了! “可是,爸 ” 他刚要说些挽留的话,妻子瞪着眼在餐桌下踩 了他一脚。 他只好又把话咽了回去 。 第二天,父亲就住进了老年公寓。 星期天,他去看父亲。父亲问他工作怎么样,身体好不好 他好像被人打了一记耳光,脸上发起烧来。 “你别
20、过意不去,我在这里挺好,有吃有住还有得玩 ” 父亲看上去很满足,可眼睛里却渐渐涌起一层雾。 几天来,他因父亲的事寝食难安。挨到星期天,又去看父亲,刚好碰到市卫生局的同志在向老人们宣传无偿捐献遗体器官的意义,问他们有谁愿捐,很多老人都摇头。父亲站了起来,问了两个问题:一是捐给自己的儿子行不行?二是趁活着捐可不可以 “ 我不怕疼!我也老了,捐出 一个角膜,生活还能自理,可我儿子还年轻呀,他为这只失明的眼睛,失去了多少工作的机会!要是能将我儿子的眼睛治好,我就是死在手术台上,心里也是甜的 ” 所有人都停止了谈笑,把震惊的目光投向老泪纵横的父亲。一股看不见的潮水瞬间将他裹围。他满脸泪水,迈着沉重的步子
21、,一步步走到父亲身边,和父亲紧紧地抱在一起 父亲用手给他捋了捋衬衣上的皱褶,疼爱的目光像一张网,将他兜头罩下。他再次哽咽,感受如灯的父爱,在他有限的视力里放射出了无限神圣的亮光。 当天,他就不顾父亲的反对,把父亲接回了家,至于妻子, 他已经做好最坏的 打算 。 【小题 1】第 段中画横线句子属于 _描写,表现了父亲_的心理。 ( 3分) 【小题 2】揣摩第 、 段中画波浪线的两句话,回答问题。 ( 2分) (1)“他只好又把话咽了回去 ”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_ _ (2)他已经做好的 “最坏的打算 ”是什么? _ _ 【小题 3】第 段中作者把 _比喻为 “潮水 ”,这个比喻形象地表现了_(
22、2分 ) 【小题 4】从全文看,父亲的 “选择 ”在文中具体指的是什么? ( 2分) (1) _ _ (2) _ _ 【小题 5】你对文中人物有什么评价?请任选其中一个人物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 (不少于 20字 ) ( 4分) _ 答案: 【小题 1】外貌 (或:神态、表情 ) 渴望被儿子关爱 (或:想和儿子住在一起 或:无奈、凄凉、痛苦 ) 【小题 1】 (1)怕妻子因此大吵大闹,与自己离婚。 (2)如果妻子真的提出离婚,就答应她的要求。 【小题 1】父爱给自己的感动 内心所受到的感动很深,很强烈,不可抑制。 (或:父爱 父爱的博大深厚 ) 【小题 1】 “(1)为让儿子过得安宁去住老年公寓
23、。 (2)要为儿子捐献角膜 【小题 1】略 (只要围绕文中人物的表现进行阐述,言之成理,语句流畅即可 ) 【小题 1】试题分析:句中的 “看上去 ” “满足 ”“眼睛里却渐渐涌起一层雾 ”可判断是写父亲的神态,描写是为表现人物的性格、心理,塑造人物形象服务的。“眼睛里却渐渐涌起一层雾 ”是内心感伤的表现,想哭又不愿哭出来,眼里含着泪花。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描写方法及其作用的掌握 能力。 点评:首先要知道描写方法种类、特点及其作用,然后才能准确判断并根据句子内容分析。分析作用时,要根据句子附近上下文的内容,有时还要结合全文内容与主题加以理解。 【小题 1】试题分析:一小题中他只好又把话咽了回去
24、的直接原因是 “妻子瞪着眼在餐桌下踩了他一脚 ”,题干中要求回答根本原因,由上文与妻子争吵的故事情节我们可知,根本原因是 “怕妻子跟自己离婚 ”。二小题根据尾段 “当天,他就不顾父亲的反对,把父亲接回了家,至于妻子 ”的语句,可知,妻子与他的矛盾焦点是父亲去不去老年公寓,不去就要与他离婚,既然现在不让父亲去老 年公寓了,自然是做好了与妻子离婚的最坏打算。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能力和提取信息的能力。 点评:结合文章的内容,揣摩故事情节的内在联系,弄清矛盾的焦点,将关键信息提取出来,运用得体的全面的语言作答。能用原文语句回答的,首选用原文语句。要求用原文语句回答,更要用原文语句了。 【小
25、题 1】试题分析: “一股看不见的潮水瞬间将他裹围。他满脸泪水,迈着沉重的步子,一步步走到父亲身边,和父亲紧紧地抱在一起 ”, “潮水 ”之前的修饰语是 “一股看不见的 ”,之后的表现是 “满脸泪水 ”,动作是 “一步步走到父亲身边,和父亲紧紧 地抱在一起 ”,由此我们可知,这股看不见的潮水是内心的感动。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语句的赏析能力。 点评:本句很明显是让把比喻的修辞手法分析清楚,分析时要结合语境答出效果。我们平时做这一类修辞题的时候要注意比喻句的构成,不管是明喻、借喻还是暗喻都可以还原成本体、喻词、喻体三部分。 【小题 1】试题分析:父亲是一个为了儿子宁可做出任何牺牲的人物形象,他先
26、是 “选择 ”在去老年公寓,为儿子维持了婚姻。后是为了儿子宁愿捐出眼角膜。读完全文即可得出结论。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标题的理解能力。 点评:对文章标题的理解一定 要结合文章内容。要求分析标题指代内容的,更要到原文中从前向后提取,注意一定要分析全面,不要遗漏。 【小题 1】试题分析:我们可以选父亲,这也是首选的角度,因为文中父亲的形象很鲜明,他爱儿子,体量儿子,为儿子着想,宁可为儿子牺牲自己,是一个具有深沉父爱的父亲。当然也可以选儿子,儿子虽然最初左右为难,但是最终还是选择了孝顺父亲,感恩父亲,算得上是一个好儿子。选妻子也可以,可以分析她的自私,冷漠等。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能力。
27、 点评:分析人物的形象,对人物做出评价时,一定要根据文章内容、人物的言行举止、人物 情感态度的变化等综合分析。概括时要做到既全面,又要突出重点。 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18分) (甲) 钱氏据两浙时,于杭州梵天寺建一木塔,方两三级,钱帅登之,患其塔动。匠师云: “未布瓦,上轻,故如此。 ”乃以瓦布之,而动如初。无可奈何,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贻以金钗,问塔动之因。皓笑曰: “此易耳,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则不动矣。 ”匠师如其言,塔遂定。盖钉板上下弥束,六幕相联如 箧,人履其板,六幕相持,自不能动。人皆伏其精练。 (乙) 开宝寺塔,在京师诸塔中最高,而制度甚精,都料匠预浩所造也。塔初成,
28、望之不 正而势倾西北。人怪而问之,浩曰: “京师地平无山,而多西北风,吹之不百年,当正也。 ”其用心之精盖如此。国朝 (宋朝 )以来,木工一人而已,至今木工皆以预都料为法。有木经三卷行于世。世传浩惟一女,年十余岁,每卧,则交手于胸为结构状,如此越年,撰成木经三卷,今行于世者是也。 ( 欧阳修预浩父女) 【小题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的意思。 ( 4分) ( 1) 方 两三级( )( 2)但逐层 布 板讫( ) ( 3) 贻 以金钗( ) ( 4)而 制 度甚精 ( ) 【小题 2】请选择与 “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 ”中的 “之 ”意思相同的句子( ) ( 3分) A至之市 B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29、C心之所向 D故时有物外之趣 【小题 3】翻译句子。 ( 4分) ( 1)盖钉板上下弥束,六幕相联如 箧,人履其板,六幕相持,自不能动。 _ _ ( 2)京师地平无山,而多西北风,吹之不百年,当正也。 _ _ 【小题 4】请用文中原话回答: ( 4分) ( 1)匠师以为塔动原因是 _ ( 2)喻皓指点的定塔方法是 _ 【小题 5】一个 “笑 ”字透露出喻皓什么样的心理活动?你从本文中得到什么启示? _( 3分) 答案: 【小题 1】( 1)才 ( 2)铺排 ( 3)赠给 ( 4)结构 【小题 1】 D 【小题 1】( 1)因为钉牢了木板,上下更加精密相束,上、下、左、右、前、后六面互相连接就像
30、只箱子,人踩在那楼板上,上下及四周板壁互相支撑,(塔)当然不会晃动。 ( 2)京城地势平坦无山,而多刮西北风,(风)吹之(塔)不用一百年,(塔)自然就正过来了。 【小题 1】( 1)未布瓦,上轻 ( 2)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 【小题 1】喻皓的 “笑 ”,一方面透露出他对匠师无能的嘲笑,另一方面也透露出他对解决 “塔动 ”这个问题胸有成竹,举重若轻。( 2)启示:看问题要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一个人的知识水平和认识能力高低,决定着他对事物判断的正确与否。 【小题 1】试题分析: “方 ”是文言文中的多义字,根据语境,应解释为 “才 ”。 “布 ”应为动词 ,根据语境译为 “铺排,铺 ”的意思。
31、 “贻 ”与现代汉语的意思相近,是 “赠送 ”的意思, “制度 ”,制造方法(这里指结构)。制即结构的意思。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字词的意思的能力。 点评:平时要有一定的文言知识积累,一些文言词语的常规用法是必须知道的。文下注解里面的词句,一定要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于心。并在此基础上,学会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另外根据语境去推断也是一种极佳的方法。 【小题 1】试题分析:题干中的 “之 ”是助词, 可译为 “的 ”。只有 D项中的 “之 ”是“的 ”。 A中的 “之 ”是动词, B中的 “之 ”为代词, C中的 “之 ”用于主谓之间。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的理解能力。 点评:文言词语
32、,包括实词和虚词两类。文言词语的考查以实词据多。考查的词语,一般为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词等。当然仍以课文下面的注解为主。学习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 【小题 1】试题分析:翻译时要注意,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落实。第一个句子中的关键词有 “弥 ”“ 箧 ” 履 等。 “弥 ”跟现代汉语中的意 思相近,是更加的意思。 “箧 ”是箱子的意思, 履 是动词用法,踩的意思。把各个词语的意思连缀起来,语意通顺即可。第二个句子语意明确,没有翻译上的障碍。将各个词语连缀起来即可。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文言语句的翻译能力。 点评: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
33、阅读的必考题。文言语句的翻译一般有两种方法,直译和意译,中考时常采用直译。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当然课外的文言语句翻译时,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小题 1】试题分析:第一 个小题,根据上下文内容理解,上文中的方两三级,钱帅登之,患其塔动 ”是担心这座塔晃动。下文中的 “乃以瓦布之,而动如初是匠师的做法。由此可知,中间的句子 “匠师云: “未布瓦,上轻,故如此。 ”是匠师认为塔动的原因。第二个小题,从文中找到 “皓笑曰: 此易耳,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则不动矣 ”则是喻皓指点的定塔方法。 考点
3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 点评:结合文章的内容,揣摩其中的原因,运用得体的全面的语言作答。一般原因不难揣摩,关键是语言的表达要全面简洁。组织语言的能力要在平时的阅读学习中不断积 累。 【小题 1】试题分析:根据 “笑 ”出现的原文附近内容,皓笑曰: “此易耳,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则不动矣。 ”匠师如其言,塔遂定。可知,喻皓的“笑 ”,是轻松的表现,因为内心已胸有成竹。同时,也是对匠师的嘲笑。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词语的理解能力。 点评:理解词语要结合词语出现的语句,还要结合下下文的内容,揣摩词语的内涵及表现出的人物心理。 “笑 ”所表现出来的心理,一般为 “愉悦 ”“轻松
35、 ”“开心 ”或 “讥讽 ”“嘲笑 ”。 诗歌鉴赏 诗歌赏析。 ( 4分) 十五夜望月 唐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 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小题 1】请简要分析 “树栖鸦 ”三字。 _ _( 2分) 【小题 2】 “不知秋思落谁家 ”中的 “落 ”字有何妙处? _ _ _( 2分) 答案: 【小题 1】 “树栖鸦 ”这三个字,朴实、简洁、凝练,既写了鸦雀栖树的情状,又烘托了月夜的寂静。 【小题 1】一个 “落 ”字,新 颖妥帖,给人以动的形象的感觉,仿佛那秋思随着银月的清辉,一齐洒落人间似的。 【小题 1】试题分析: “月光 照射在庭院中,地上好像铺上了一层霜雪,萧
36、森的树阴里,鸦鹊先后进入了睡香 ”由整句的意思看, “树栖鸦 ” 直白简洁描写了一种情景,即鸦雀栖树的情状,同时鸦鹊先后进入了睡香,表现了夜的静。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 点评:透过诗句的表面,看诗句描写的内容,结合整首诗理解其内涵。一般要从其内容与作用两方面加以理解。运用修辞的首选修辞,情感明显的还要写出思想感情。 【小题 1】试题分析: “落 ”字运 用了拟人的修辞,把无形的秋思写得有形。因此可以从修辞运用的角度加以分析。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诗歌语言的赏析能力。 点评:诗句中的字词句子的赏析和现代文语句的赏析一样,首先确定一个角度,然后分析其内容、情感等特点。运用修
37、辞的要首选从修辞的角度赏析。 语言表达 2012年 5月 31日是以 “创建无烟环境 ”为主题的第 25个 “世界无烟日 ”。据武汉市一项调查显示:烟民中女性比例高达 3% 4%,且呈上升趋势; 35% 的青少年接触过烟草。右边这幅漫画从某一侧面反映了这一现实问题。请根据漫画内容完成下面的说话题。( 4分) 【小 题 1】揣摩妈妈的话,其言外之意是: 【小题 2】听了妈妈的话后,女儿禁不住说道 : 答案: 【小题 1】答案:示例:抽烟容易使人衰老,你不要学我抽烟。( 2分。意对即可。) 【小题 1】答案:示例: 为了青春与健康,看来我还是不抽烟的好。 如果您早些戒烟,将会多活 10年,看来,我
38、们还是不抽烟的好。( 2分。意对即可。)( 2分) 【小题 1】试题分析: “言外之意 ”即话外音,根据题干中的 “2012年 5月 31日是以 “创建无烟环境 ”为主题的第 25个 “世界无烟日 ”。可知,这幅漫画意在宣传戒烟,所以妈妈的话外音即,不要学我抽烟,因为 抽烟使人衰老的快。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点评:理解漫画要整体理解,既要看画面上画了什么,还要看文字上写了什么,即要综合起来判断其寓意。对于人物的语言,要结合漫画的主题与寓意加以正确理解。 【小题 1】试题分析: 如果女儿听懂了妈妈话的意思,应该说 “既然吸烟使人变老,那我就不再吸烟 ”之类的话,这样才能与整个活动
39、的主题和漫画的寓意相符合。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 点评:语言交际要人有来言,我有去语,即要在听懂别人话的基础上,做出正确的回应。既要做到合情合理,又要语意通顺。 汤姆早年失去 双亲,被寄养在姨妈那里。在姨妈眼中,他是一个淘气、捣蛋的孩子。在学校也是一个令老师头疼的问题儿童。对他离家出走历险,从你的角度上讲,你赞同吗?请至少列举出 3个理由。( 50字左右)( 3分) 答 : 答案:(至少 3点,言之有理即可) 试题分析:根据题干中的 “早年失去双亲,被寄养在姨妈那里。在姨妈眼中,他是一个淘气、捣蛋的孩子。在学校也是一个令老师头疼的问题儿童 ”可知,他缺少父母的关爱,缺少人们的认同
40、,他孤独寂寞,这些都是造成他离家的原因。如果赞同,可以从这些角度去回答。如果不同意,可以从会让姨妈担心,会给学校惹更大的麻烦,会给学校同学留下更坏的印象等角度回答。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点评:此题为开放性题目,能自圆其说即可。但一定要在审清题目,抓住关键信息的基础上,做到言之有理,理由充分。平时要锻炼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勇于表达 ,慢慢会变会善于表达,逐渐形成一种语言表达的能力。 阅读下面的故事,用简洁的语言回答: 楚国人想偷袭宋国,便事先派人去测量 押樱 谇炒 髁 吮曛尽 br不料后来 阉 牵 簧 撸 晃匏 拱敫 罡系桨侗撸 园丛 吹谋曛就刀桑 峁 退酪磺 嗳耍 淮舐遥 缤 课
41、莸顾 话恪飧龉适赂嫠呶颐牵br_ _( 2分) 答案:事物是发展变化的 ,人们应根据事物的变化来调整自己的工作策略 试题分析:根据语段中的 “在浅处树立了标志 ”“ 后来 阉 牵 簧 摺笨芍挛锸欠 贡浠 模 岸 晃匏 园丛 吹谋曛就刀桑 峁 退酪磺 嗳恕北砻髅挥懈 菔挛锏姆 辜笆钡牡髡 髡椒秸耄 斐刹豢晒懒康乃鹗 br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 点评:理解语段及其道理,要把握其内容、主题 、寓意,做整体感知。整体感知,理解文章内容的时候,抓住关键的语句也是很重要的。 默写 “腹有诗书气自华 ”,请填写出下列诗文名句。 ( 10分) 【小题 1】 _,铜雀春深锁二乔。 (杜牧赤壁 ) 【小题 2】青山有幸埋忠骨, 。 【小题 3】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一词里依靠听觉和嗅觉来捕捉夏夜景物特征的两句诗是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