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2-2013学年江苏泰州永安初级中学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 (2分 ) A只要我们善于从生活中找 “米 ”,就会有写作之源。 B从前在家乡,我最爱看天上密密麻麻的繁星。 C “你是我的榜样。 ”有个人说: “我要是炼成你这样就好了。 ” D亲近文学,是一个人增长知识、提高修养、丰富情感的极为重要的途径。 答案: C 试题分析: C.“你是我的榜样。 ”有个人说, “我要是炼成你这样就好了。 ”某某说连接前后两句话,如果前后两句话是同一人说的,某某说后要用逗号。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点评:解答标点符号试题,至
2、关重要的就是要掌握常见标点符号的用法和作用,弄清标点符号的书写位置。标点符号有许多种特殊用法,比如 “法律条文 ”必须要用书名号,倒装疑问句的问号必须放在句末,在并列词语后有语气词用逗号等,需要我们在平时学习时注意积累并加以运用。 下列划线的成语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 (2分 ) A小米、玉米糁儿、红豆、红薯、红枣、红豆熬成的八 宝粥,占全了色、味、香,盛在碗里令人 赏心悦目 ,舍不得吃。 B班长提议星期天去敬老院参加义务劳动,大家 随波逐流 ,表示赞同。 C小李沉溺于网络游戏,已经到了十分危险的地步,他却不以为然, 我行我素 。 D文学作品对人的影响,是 潜移默化 的。 答案: B 试题分析:
3、A、赏心悦目:指看到美好的景色而心情愉快。 B、随波逐流:比喻没有坚定的立场,缺乏判断是非的能力,只能随着别人走。 C、我行我素:不管人家怎样说,仍旧按照自己平时的一套去做。 D、潜移默化:指人的思想或性格不知不觉受到感染、影响而发生了变化。经分析, B项的用法是错误的。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成语的能力。 点评:正确运用成语,要弄清楚一下几种类型的错误:一、看成语含义与前后文的修饰限制成分是否协调;二、看成语意思与所处的语境是否吻合,是否造成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三、看成语的褒贬感情色彩是否适合所在的语境;四、看成语适用的对象、范围和场合是否造成张冠李戴;五、看成语运用是否因望文生义而误用;六
4、、看成语是否因画蛇添足而造成前后内容重复。 现代文阅读 阅读周海亮的春光美一文,完成小题。 (20分 ) 街路划一条漂亮的弧线,探进公园深处。公园绿意盈盈,却有桃红 粉红轻轻将绿意打破。柳絮纷飞,落满松软的一地。鸽子们悠闲地散步,孩子们快乐地追逐,空气里弥漫着沁人心脾的花香。春天属于山野,属于城市,属于公园里每一朵勇敢开放的丑丑的小花。 公园的小径上走着一位女孩。女孩的棍子畏畏缩缩,慌乱且毫无章法。棍子戳戳点点,碰到了毫无防备的老人。 老人轻微地 “嘘 ”了一声。 “对不起, ”女孩急忙停下来, “对不起 戳痛你了吧 真的对不起,我是一个盲人 ” “没关系的, ”老人轻轻地笑, “我知道,你只
5、是有些不便。 ” “只是有些不便? ”女孩的神情霎时黯淡下来, “可是我看不见了 ,永远看不见了 就像现在,每个人都可以在这里欣赏春色,我却不能 ” “可是孩子,春色只是为了给人看吗?春天里的一花一草,只是为给人欣赏而存在吗? ” “难道不是吗? ” “当然不是。 ”老人说, “比如我面前就有一朵花。这朵花很小,淡蓝色,五个花瓣。也许它本该六个花瓣吧?那一个可能被蚂蚁们吃掉了 花瓣接近透明,里面是鹅黄色的花蕊 我可以看得见这朵花,然而你看不到。可是这朵花因为你没有看见它而开得松懈吗?还有那些有残缺的花儿,比如被虫儿吃掉花瓣,啃了骨朵,比如被风雨所折断,被石块所挤压,它们可曾因为它们 的残缺和大
6、自然给予它们的不公就拒绝开放吗? ” “孩子,你要知道,当秋天来临,所有春天开过的花儿,都会结成种子。就像我眼前的这朵小花,它也会结出它的种子 这与它的卑小无关 更与它的残缺无关 它是一朵勇敢的花儿,勇敢的花儿都是快乐和幸福的。 ” “花儿就像你,你就是花儿 为什么闷闷不乐呢?为什么要放弃开放的机会呢?为什么要放弃整个春天呢? ” “我没有放弃春天 可是我看不到春天 ” “你还可以去触摸春天。孩子,你可以触摸花草,触摸鸽子,触摸阳光与柳絮 其实盲人也是可以看到这世界的,却不是用眼睛,而是用心,用感觉,甚至,用爱 ” “您是说,用爱吗? ” “是的,孩子。只有用爱才能真正感受春天,读懂春天。我知
7、道你看不见春天,可是你的心里,难道不能拥有一个温暖而美好的春天吗?只要你还相信春天,那么对你来说,这世上就还有春天,你的心中就会万紫千红。我说的对吗,孩子? ” “可是我不知道这里的春天是什么样子的。奶奶,你愿意把你看到的告诉我吗? ” “当然可以,孩子,我很乐意 你的面前有一朵花儿, 蓝色的花儿,五个花瓣 你的旁边有一棵树,树长出嫩绿色的叶子 再旁边有一个草坪,碧绿的草坪,有人在浇灌 再往前,是一条卵石甬道,鸽子们飞过来了,轻轻啄着人们的手心 ” 女孩听得很是痴迷。她的表情随着老人的讲述而变化,每一种变化,都是天真和幸福的。似乎,女孩真的看到了整个春天。 女孩是笑着离开的。她的棍子在甬路上敲
8、打出清脆的声音。她步履轻松。她像春的精灵。 然后,老人轻轻拍拍她身边的导盲犬。她说: “虎子,我们该回家了。 ”她戴着很大的墨镜,悄无声息地走向春的深处。 选自青年博览(有删改) 【小题 1】细读全文,题目 “春光美 ”中的 “美 ”,除了景色美之外,还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4分) 【小题 2】联系上下文,品味下列句子,简要分析其表达作用。( 6分) ( 1)我知道,你只是有些不便。 ( 2)花儿就像你,你就是花儿。 【小题 3】文中的女孩,是因为明白了什么道理,才由先前的 “畏畏缩缩 ”变得“步履轻松 ”的?( 4分) 【小题 4】文章独具匠心,直到最后才告诉读者,老人也是一位盲人。说说这
9、样结尾有哪些妙处?( 6分) 答案: 【小题 1】老人善良美好的心灵、老人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老人讲述的深刻道理、女孩走出阴影变得积极乐 观。答到一点得 2分,答到两点得 4分。 【小题 2】( 1)委婉含蓄地体现了老人对盲女孩的尊重。( 2分)表现了老人的善良和爱心。( 1分)( 2)运用比喻,( 1分)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老人对女孩的希望和鼓励;虽残缺卑小,但仍然要像花儿一样勇敢开放,乐观生活。( 2分) 【小题 3】花儿的开放与残缺、卑小无关,任何生命都是有价值的,都可有所作为;( 2 分)一个人只要用心、用爱去感受世间万物,就能体会生活的美好。( 2分) 【小题 4】这样结尾使读者觉得老人
10、的形象更高大;( 3分)收到出人意料、回味无穷、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 3分) 【 小题 1】试题分析:题目中的 “美 ”不仅指景色美。还指 “老人的心灵美以及老人那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老人本身就是一位盲人,但他却能用乐观的语言来开导小女孩,这点精神是难能可贵的。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题目含义的能力。 点评:分析题目的含义,可以从两个角度来分析,一、表层上,二、深层上(文章的主题),这样来理解题目的含义会较为全面。 【小题 2】 试题分析:( 1)面对女孩的无意,老人并没有责怪女孩子,而是温和的说 “我知道,你只是有些不便 ”,一方面体现了老人对女孩的尊重,另一方面也表现了老人的善良和爱
11、心。( 2)把女 孩子比作花,生动形象的写出了女孩子的美好,从侧面表现出老人对女孩子的鼓励,希望她能够像花一样勇敢的开放、乐观的生活。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语句的能力。 点评:从词句所用的修辞手法或表现方法入手,分析词句的表达效果;从词语在句子中的成分、位置,从句子表达的内容、效果及所处位置等等方面,分析词语或句子的具体作用。 【小题 3】 试题分析:文中第 10段老奶奶说,花的开放与残缺、卑小无关,任何生命都是有价值的。这句话给予了女孩子极大的启示;文章第 15段老奶奶说,只要用心开花,用心感受世间万物,就能感受到生活的美好, 这句话让女孩子感触良深。老奶奶的一席话,让女孩子从阴影中走了出
12、来,决心用花一般的生活态度去对待生活,所以,脚步也由原先的 “畏畏缩缩 ”变得 “步履轻松 ”。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点评:分析文章的内容,先要浏览全文的内容,然后根据题干的要求,围绕 “老奶奶对小女孩所讲的话 ”来分析这种变化的原因。 【小题 4】 试题分析:结构上,出人意料,起到震撼人心的效果;内容上,点明主旨,突出老人的高大形象。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尾作用的能力。 点评:分析文章最后一段在文中的作用,可以从结构上与内容上这两 个方面来分析。如:结构上,出人意料,起到震撼人心的效果;内容上,点明主旨,突出老人的高大形象。 名著阅读。 (6分 ) 【小题 1】
13、国(国籍)著名作家 (人名)创作的汤姆 索亚历险记自问世以来,就以无穷的魅力吸引着全世界的青少年朋友。 【小题 2】 “洞中历险 ”是汤姆 索亚历险记中的精彩篇章。请借助阅读经历 ,完成下面两小题。 (4分 ) 与汤姆一起经历这次曲折、紧张的历险过程的另一个人物是谁?其中最能体现汤姆沉着、智慧的情节是什么? “洞中历险 “中,汤姆见到印第安人乔的身子,他吓得 ”撒腿就跑 “。请说出汤姆害怕见到印第安人乔的具体原因。 答案: 【小题 1】美 马克 吐温 【小题 2】 蓓姬;用风筝线探路的方法找到了出路。 他在法庭上当众指证过印第安人乔,所以害怕印第安人乔会杀了自己。 试题分析:汤姆索亚历险记是美
14、国作家马克吐温的代表之作,书中有许多精彩的情节,如: “洞中历险 ”这一情节,当汤姆和贝基陷入困境后,汤姆凭借沉着的性格一直安慰着贝基,就在寻找出口的过程中,遇到了汤姆曾经指证过的杀人犯印第安人乔,但是山洞中有回声,使乔无法辨别方 向,让汤姆和贝基从印第安人乔的眼皮底下逃脱。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文学名著的能力。 点评:名著导读着重考查考生对中外文学名著的了解情况和阅读状态。因此,解答文学名著题必须建立在阅读的基础之上,不仅要 “博闻强记 ”,还要有自己的独到见解。课标推荐的中外文学名著,对其名称、作者、主要人物形象、精彩的故事情节、内容提要等方面都要有所了解,深入思考,力求从作品中得到一定
15、的启发。 阅读鲁迅的社戏一文节选完成小题。 (10分 ) 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一出门,便望见月下的平桥内泊着一只 白篷的船,大家跳下船,双喜拔前篙,阿发拔后篙,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舱中,较大的聚在船尾。母亲送出来吩咐 “要小心 ”的时候,我们已经点开船,在桥石上一磕,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 于是架起两支橹,一支两人,一里一换,有说笑的,有嚷的, 夹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 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
16、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 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那火接近了,果然是渔火;我才记得先前望见的也不是赵庄。那是正对船头的一丛松柏林,我去年也曾经去游玩过,还看见破的石马倒在地下,一个石羊蹲在草地呢。过了那林,船便弯进了叉港,于是赵庄便真在眼前了。 【小题 1】从人物欣赏的角度,说说你阅读了第 段划线句子后的发现。 (3分 ) 【小题 2】品味划线词语的含义和表达效果。( 4分) 然而又 自失 起 来,觉得要
17、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小题 3】第 2自然段中 “两岸的豆麦 但我却还以为慢 ”属于景物描写,对于其作用,有 4种不同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 (3分 ) A描写了丰收在望的景象,歌颂了农民的辛勤劳动。 B描写了秀丽的景色,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C写美丽景色用以衬托船航行得快,表现出农家孩子划船技术的高超。 D写航行的速度及 “我 ”在看戏前急切而愉快的心情,表现 “我 ”对江南美景的热爱。 答案: 【小题 1】既写出了小伙伴的能干、开心,也表现了他们的善良、纯朴与协作精神。 【小题 2】忘记了自己的存在。表现了我沉浸在水乡美景中的愉悦、陶醉感受。 【小题
18、 3】 D 【小题 1】试题分析: “架、换 ”等动词以及 “说笑 ”等语言描写,表现了小伙伴的能干以及他们心情的愉快,最主要的是表现了他们的善良以及淳朴。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点评:第一段主要讲的是 “月下起航 ”的情景,运用具体的描写来表现我的迫切心情以及平桥村孩子的善良、淳朴等。根据画线句子来分析表达效果,只要抓住 “动作 ”等描写来分析即可。 【小题 2】 试 题分析:由于此时 “我 ”的心情是愉快、高兴的,在我的眼中,景色自然就很美,此情此景交融在一起,让我感到忘记了自己的存在,完全陶醉于其中了。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词语语境义的能力。 点评:根据词句原本意义,
19、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分析、推断词句的不同含义。如果问的是代词所指代的具体内容,就要从上下文中去寻找;如果是词句的特殊含义、言外之意或深层含义,就要结合具体语境,根据词性特点、句子形式、修辞手法等,去深入理解词句的真正含义。要特别注意,这类试题,往往不是要问词句的表面意义,如果简单地理解为词句的表层意思,就容 易理解偏差。 【小题 3】 试题分析:这部分主要写的是月下起航前去看戏的内容,在去赵庄的途中,描写了沿途的风光,有助于表现人物的心情以及我对劳动人民特殊的情感。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景物描写的作用的能力。 点评:景物描写的作用,一般有:( 1)渲染气氛,( 2)烘托人物的心情,( 3)推
20、动情节的发展,( 4)体现人物的心情。 阅读细菌与安全一文,完成小题。 (10分 ) 我们都知道细菌无处不在,即使是我们认为洗得很 “干净 ”的手上也充满了细菌。虽然多数细菌是无害的,但再多无害甚至有益的细菌,也改变不了有害细菌让我们寝食难安的事实。人们吃出问题的例子,只有一小部分跟细菌无关 比如河豚中毒或者对各种食物过敏,其他绝大多数都是细菌惹的祸。 到目前为止,加热仍然是杀死细菌的最有效手段。一般来说,在 121摄氏度下加热 15分钟以上。即使没有把细菌全部杀死,剩下的也成不了气候。但是许多食物要是加热到这种程度,就没法吃了。通常的食品加工,只是把细菌的量减少到一定浓度,不会对人产生危害就
21、 行了。 比如说牛奶,所谓巴氏灭菌的 “鲜奶 ”是把牛奶加热到 72度左右 15秒。经过这样处理,细菌量会减少到初始量的十万分之一,虽然还有不少,但是在冰箱里放两三周,细菌量也不会长到对人有害的地步。如果是超高温灭菌,则把牛奶加热到 135度以上, 1秒钟就可以杀死几乎所有的细菌,即使是放在常温下也能保证几个月没有问题。当然,这都是指密封保存的情况。如果对着瓶嘴喝一口,这些处理几乎就算白做了,其中的细菌生长速度会大大增加。其他食物也是如此。 无数食品科学家和工程师花了不计其数的工夫,想要找到比加热更好的杀死细菌的方式 。然而到目前为止,最经济实惠、广泛使用的还是加热。中餐原料有很多不注意卫生的
22、地方,但是中餐的安全问题却不严重,关键就在于中餐一般都是经过高温烹饪、现做现吃。西方的蔬菜多数是生吃的,所以从种植、运输、保存到分销的各个环节,都要进行严格监控。否则,沙拉吃下去,就开始拉肚子了。 对于个人来说,注意食品安全,良好的卫生习惯非常重要。厨房、冰箱都是藏污纳垢的地方,经常清洁(比如用酒精、醋等都有不错的效果),并且保持厨房通风干燥,有助于减少细菌。家里的食物,尽量减少存货,做饭做菜,尽量吃多少做多少。因为减价而囤积大量 原料,或者做一次饭吃上一两周,都会为细菌繁殖提供广阔的天空。尤其是很多特价的蔬菜、肉、蛋、奶、水果,特价的原因就是积压了很长时间,再买回家保存,简直就是考验自己对细
23、菌的抵抗力。 【小题 1】文中第 段加点的 “到目前为止 ”能否去掉,为什么 (3分 ) 【小题 2】你认为细菌与安全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 (3分 ) 【小题 3】本文认为应该保持怎样的良好卫生习惯? (4分 ) 答案: 【小题 1】不排除将来会有更有效的杀死细菌手段的可能性,使语言表达更加严密、准确。 【小题 2】吃的有害细菌越少,身体越安全。 【小题 3】经常清洁厨 房、冰箱;保持厨房通风干燥;减少食物的存放量,吃多少做多少;对食物一般要高温烹调。 【小题 1】试题分析:不能去掉,因为 “到目前为止 ”在时间上加以限制,表明加热是目前消毒的做好方法,但不排除将来会有更有效的杀菌方法,体现了
24、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能力。 点评:分析说明文语言的特色,可以按以下的方法:( 1)表态(删还是不删)。( 2)定性。如: “比较 ”“几乎 ”“相当 ”等词表程度修辞; “大约 ”“可能 ”“左右 ”等表估计, “多 ”“有余 ”等表数量。( 3)若删去,原来什么样的意思就变成 了什么样的意思了,不符合实际,太绝对了。( 4) xx词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周密性、科学性。 【小题 2】 试题分析:根据第一段中 “人们吃出问题的例子,只有一小部分跟细菌无关 ”这部分的内容分析出 “人们吃出问题,大部分都与细菌有关 ”。所以 “细菌与安全 ”之间的关系是 “
25、吃的细菌越少,人们的身体就越安全 ”。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点评:分析文章的内容,先浏览文章,然后锁定相应的段落概括相应的内容。如本道题,先读文章,了解了文章讲的内容为 “细菌与安全 ”,然后锁定第一自然段,概括出相应的内容。 【小题 3】 试题分析:根据第 5段的内容 “厨房、冰箱都是藏污纳垢的地方,经常清洁(比如用酒精、醋等都有不错的效果),并且保持厨房通风干燥,有助于减少细菌。家里的食物,尽量减少存货,做饭做菜,尽量吃多少做多少。因为减价而囤积大量原料,或者做一次饭吃上一两周,都会为细菌繁殖提供广阔的天空 ”概括出“怎样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 考点:本题考出学生概括
26、文章内容的能力。 点评:概括文章的内容,先浏览文章,然后锁定相应的段落概括相应的内容。如本道题,先读文章,了解了文章讲的内容为 “细菌与安全 ”,然后锁定第五自然段,概括出相应的内容。 文言文阅读 阅读郑板桥开仓济民一文,完成小题。 (14分 ) 郑燮,号板桥,清乾隆元年进士,以画竹、兰为长。曾任范县令,爱民如子。室无贿赂,案无留牍(公文)。公之余辄与文士畅饮咏诗,至有忘其为长吏者。迁潍县,值岁荒,人相食。燮开仓赈济,或阻之,燮曰: “此何时若辗转申报民岂得活乎 ?上有谴,我任之。 ”即发谷与民,活万余人。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 【小题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的意思。 (4分 ) 郑板桥开仓
27、 济 民 ( ) 曾 任 范县令 ( ) 值 岁 荒 ( ) 上有 谴 ( ) 【小题 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 “之 ”的用法相同 的一项是 (2分 ) 例句:或阻之 A观 之 正浓 B故时有物外 之 趣 C是吾剑 之 所从坠 D至 之 市 【小题 3】用 “ ”为下面的句子断句(划两处)。 (2分 ) 此 何 时 若 辗 转 申 报 民 岂 得 活 乎 【小题 4】翻译下列句子。 (4分 ) (1)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 (2)求剑若此,不亦惑乎?(刻舟求剑) 【小题 5】从文中可以看出郑板桥是一个怎样的人?( 2分) 答案: 【小题 1】 救济 担任 年、年成 责怪 【小题 2】 A 【小题
28、 3】 此 何 时 若 辗 转 申 报 民 岂 得 活 乎 【小题 4】( 1)(郑板桥)离任的时候,当地百姓沿途送他。( 2)像这样找剑,不是也很糊涂吗? 【小题 5】郑板桥是一个有才、清廉、勤政、爱民的好官。 【小题 1】试题分析:( 1) “济 ”根据具体的语境来理解意思。( 2) “任 ”根据具体的语境来理解意思。( 3)岁,古义,年成;今义,年龄。( 4)谴,谴责、责怪。 考点:本题考查对文言字词的理解的理解能力。 点评:文言实词的考查,最常见的命题形式是,指定文中若干个词让考生作解释。要求解释的词,一般为常见实词,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往往是命题的重点,当然也应该
29、成为同 学们备考的重点。在理解时,除了根据具体的语境,还要注意一些字的特殊用法。 【小题 2】 试题分析: A、代词,代二虫斗。 B、结构助词,的。 C、助词,无意义。 D、动词,到 -去。例句 “之 ”的意思为 “代词,代郑板桥。故,选 A项。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虚词的理解能力。 点评: “之 ”“于 ”“而 ”“以 ”“其 ”“为 ”“乃 ”“焉 ”等,我们要根据这些文言虚词的不同用法,结合例句进行归类积累,在此基础上才能有把握地完成虚词题。同学们不妨通过卡片的形式,识记常见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小题 3】 试题分析: “此 何 时 若 辗 转 申 报 民 岂 得 活 乎 ”这句
30、话的意思为 “现在是什么时候,如果辗转申报朝廷,老百姓哪里还能活啊? ”根据意思句子的节奏为 “此 何 时 若 辗 转 申 报 民 岂 得 活 乎 ”。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的节奏。 点评:正确地进行句中停顿,是以把握句子里的词意和语法结构为前提的,因此解答这类题时可以先将句子翻译出来确定地理解文意,把意思结合紧密的文字,看成一个 “意义单位 ”, “单位 ”与 “单位 ”之间往往需要一定的停顿;在分析语法结构时可先抓动词,把跟动词有关的前后各词联系起来,观察句子的整体,往前找主语,往后宾语,再旁及其它成分,这样就可以确定句子的语法结构,依此确定句中停顿。 【小题 4】 试题分析:翻
31、译( 1)时,注意 “去是离任的意思,之是的意思 ”,还要补充出省略的主语 “郑板桥 ”。翻译( 2)时,注意 “若是像的意思,惑是迷惑、糊涂的意思 ”,还要注意 “不亦 -乎 ”这一句式。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 点评:文言翻译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翻译的标准是三个字:信、达、雅。对于初中生而言,能达到前两个标准 “信 ”(准确无误)和 “达 ”(通顺流畅)就很不错了。因为中考要求文言翻译要直译,讲 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对关键词语的理解、特殊句式的判断要求较高。 【小题 5】 试题分析: “清乾隆元年进士,以画竹、兰为长 ”分析出郑板桥是 “有才 ”的人;“室无贿赂,案无留
32、牍(公文) ”分析出郑板桥是 “清廉、勤政 ”的人; “燮开仓赈济 ”分析出郑板桥是 “爱民 ”的人。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 点评:分析文章的人呢物形象,需在读懂文章的基础上,根据文章围绕这个人写的那几件事来分析这个人物的形象。分析人物形象,除了直接对该人物进行描写,还可以通过侧面描写来表现这个人物形象,直接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这样的人物形 象才会丰满。 诗歌鉴赏 阅读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一诗,完成第 7题。 (6分 )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小题 1】这首诗表现了诗人 情感。 (1分 ) 【小题
33、2】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一联中的 “生 ”和 “入 ”用得很妙,请说说妙在何处。 (3分 ) 答案: 【小题 1】乡愁乡思之情。 (“思乡之情 ”、 “乡愁 ”亦可 ) 【小题 2】 “生 ”“入 ”采用拟人手法,将 “日 ”和 “春 ”人格化,赋予它们人的意志和情思,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中蕴含哲理。 【小题 1】试题分析:海日东升,春意萌动,诗人放舟于绿水之上,继续向青山之外的客路驶去。这时候,一群北归的大雁正掠过晴空。雁儿正要经过洛阳的啊!诗人想起了 “雁足传书 ”的故事,还是托雁捎个信吧:雁儿啊,烦劳你们飞过洛阳的时候,替我问候一下家里人。这两句紧承三联而来,遥应首联,全
34、篇笼罩着一层淡淡的乡思愁绪。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体会诗人情感的能力。 点评:体会诗人的情感,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入手:( 1)诗歌的内容,( 2)诗人的处境,( 3)诗歌的写作背景等,从这些角度来分析诗人的情感,可以说是较为全面的。 【小题 2】 试题分析 : “海日 ”一联 “形容景物,妙绝千古 ”。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 “日生残夜 ”、 “春入旧年 ”,都表示时序的交替,而且是那样匆匆不可待,这怎不叫身在 “客路 ”的诗人顿生思乡之情呢?这两句炼字炼句也极见功夫。作者从炼意着眼,把 “日 ”与 “春 ”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提到主语的
35、位置而加以强调,并且用 “生 ”字 “入 ”字使之拟人化,赋予它们以人的意志和情思。妙在作者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海日生于残夜,将驱尽黑暗;江春,那江上景物所表现的 “春意 ”,闯入旧年,将赶走严冬。不仅写景逼真,叙事确切,而且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此句与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有异曲同工之妙。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句的能力。 点评:鉴赏诗句,从内容、情感、词语运用、修辞运用选一个角度,切忌面面俱到。 语言表达 根据拼音在横线上写出相应的汉字。 (4分 ) 翻开千家诗,诗作中丰富的颜色给生活涂上了
36、 xun丽的色彩: “红紫芳 fi”,“橙黄橘绿 ”, “白鹭上青天 ”,令人眼花 lio乱,心 kung神怡。 答案:绚 菲 缭 旷 试题分析:本段文字向我们展示了千家诗的魅力。文段中涉及到 “绚丽、红紫芳菲、眼花缭乱、心旷神怡,在书写这几个词语的时候,一定要结合具体的语境即词语的意思来书写。 “绚丽 ”的 “绚 ”意思为 “绚烂 ”,不能写成 “炫、眩 ”等;“红紫芳菲 ”中 “菲 ”意思为 “艳丽 ”,不能写成 “非、飞 ”等; “眼花缭乱 ”中 “缭 ”意思为 “缠绕 ”,不能写成 “聊、 、撩 ”等; “心旷神怡 ”中 “旷 ”意思为 “开阔 ”,不能写成 “矿 ”等。 考点:本题考
37、查学生根据具体语境写汉字的能力。 点评:根据具体语境写汉字,关键在于理解词语的意思,根据词语的意思正确书 写汉字即可。 专题与语文实践活动。 (8分 ) 【小题 1】根据阅读积累,补写以下读书摘记卡。( 4分) 主题 时间 2012 11 12编号 007 摘录:小小的花,也想抬起头来,感谢春光的爱 然而深厚的恩慈,反使他终于沉默。母亲呵!你是那春光么? 冰心繁星 春水 读后感: 答案:略 试题分析:语段的导语告诉我们,仿写的内容必须要体现 “大部头 ”的内容,同时要符合例句的格式。比如:时而在义气冲天的梁山泊里畅游,时而在美妙壮观的海底世界穿梭 。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仿写句子的能力。 点评:
38、根据例句仿写句子,要注 意例句的格式以及具体的语境来仿写就可以了。如本段文字的主要内容是读书的感受,仿写的句子,除了要与例句的格式一致,还要注意内容的一致。 试题分析: “母亲啊,你是那春光吗,把母亲比作春光,体现了母爱的伟大,根据 ”母爱的伟大 “来概括作品的主题为 “母爱 ”,读后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来谈即可。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制作读书卡片的能力。 点评:读书卡片包含 “主题、摘录的内容、读后感 ”等要素,读书摘记卡中的主题根据读书时摘录的内容来概括,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以及作品的主题来谈阅读感悟即可。 【小题 2】联系语境仿照画线句子再写两个句子,将某一名著的内容从侧面表达出来。 长大后
39、我不再满足于童话带给我的欢乐,于是瞄上了 “大部头 ”。我时而在鸟语花香的花果山上嬉戏,时而在曲径通幽的大观园中流连, , 。文学,成了我的良师益友。 ( 4分) 默写 根据提示补写名句或填写课文原句。 (8分, 一 每题 1分,第 题 4分 ) 【小题 1】 ,小人比而不周。 【小题 2】 ,登高必自卑。 【小题 3】东隅已逝, 。 【小题 4】东风不与周郎便, 。 【小题 5】走进唐诗宋词,我们可以充分感受到人们的月亮情结:十五夜望月中 “ , ”的诗句,既扩大了望月者的范围,又写出了天下离人的绵绵情思;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 )中 “ , ”的词句,让我们感受到了苏轼对弟弟苏辙的美好祝愿
40、之意。 答案: 【小题 1】君子比而不周 【小题 2】行远必自迩 【小题 3】桑榆非晚 【小题 4】铜雀春深锁二乔 【小题 5】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试题分析:默写( 1)时注意 “比 ”的写法。默写( 2)句时,注意 “迩 ”的写法。默写( 3)句时,注意 “榆 ”这个字的写法。默写( 4)句时,注意 “锁 ”这个字。默写( 5)句时,注意 “既扩大了望月者的范围,又 写出了天下离人的绵绵情思 ”以及 “让我们感受到了苏轼对弟弟苏辙的美好祝愿之意 ”的提示语。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背诵默写的能力。 点评:古诗文名句默写试题的题型主要是填写题,复习古诗文名句,首
41、先是要记诵清楚背诵的古诗文篇段和名句;其次是要正确理解古诗文篇段和名句的基本内容;第三是要记清楚古诗文名句中的每个字,默写古诗文名句不能写错别字。 作文 请以 “节日 ”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1)文体自选 (诗歌除外 )。 (2)不少于 500字,不出现真实校名、人名。 (3)书写工整规范。 (4分 ) 答案:略 试题分析:思考点一:传统节日映射民族的文化,是一个民族凝聚力的表征。端午节被韩国申遗的痛楚依然郁积在胸,如果我们中华民族连这些都淡漠了,我们拿什么面对世界?思考点二:洋文化的冲击像是迎面而来的海潮,退却后,遗留的是珍珠是贝壳抑或是石子苔藓?中国人应有所选择,不应一并收纳。思考
42、点三:话题涉及的范围很大,落笔时要选择小的切入点。今天的中国传统节日一言以蔽之: “吃 ” 春节吃分岁洒、新年酒,元宵节吃汤圆,端午节吃粽子,中秋吃月饼 “ 人散后,天如水 ”(丰子恺),繁华落尽,谁还会摸着肚皮关注精神、关注传统?要使得传 统节日能够发展传承,紧扣时代的脉搏,必须关注意识层面,提升精神层次。思考点四:外国节日在中国的红火不过是商家为赢利促销的 “造势 ”,是表象,是假象,人们根本忽略了其原有的宗教内涵。有的人冲着 “折价 ”“清仓 ”去赶趟儿 “血拼 ”一回,有的人是在忙里偷闲借洋 “节日 ”找乐子。思考点五:外国节日的到来,让比较内向的国人在 “母亲节 ”、 “父亲节 ”、
43、 “感恩节 ”打开心扉对父母、师长表达一份感恩之情。这种表面化、形式化的东西,多少让人感受一点温馨与和谐。思考点六:变了味的外国节。如,舶来的 2月 14日情人节即西方传统圣瓦伦丁节,本来 是为缅怀修士圣瓦伦丁和纪念人间真挚爱情的圣洁时刻,寄托着真善美的美好寓意。中国的年轻人早把这些抛到九霄云外,节日过得越来越火爆、激情,越来越散发出浓烈的性爱味、金钱味、商业味。北大教授孔庆东一针见血指出, “过节,应该是一种精神的洗礼,灵魂的检阅。而在中国,节的本质意义大都被消解、遗忘或者扭曲了。 ”思考点七: “节日腐败 ”让 “节 ”成了 “劫 ”。风气日下的社会,过节助长了腐败之风,收受贿赂、吃喝玩乐、滥发钱物、公费出游、串门跑官 种种腐败在节日中花样翻新地上演着、延续着。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点评: 随着多元文化的日益丰富,中国的传统节日日益被人们所忽视与淡忘。取而代之, “圣诞节 ”、 “愚人节 ”、 “情人节 ”等西方节日在我国却愈加盛行。这种现象在广大青少年中尤为常见。 所以,本篇习作意在引起同学们的反思,希望同学们能够重视祖国的传统节日,有助于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