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江苏盐城阜宁东沟中学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visitstep340 文档编号:289022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24.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2013学年江苏盐城阜宁东沟中学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12-2013学年江苏盐城阜宁东沟中学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12-2013学年江苏盐城阜宁东沟中学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2012-2013学年江苏盐城阜宁东沟中学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2012-2013学年江苏盐城阜宁东沟中学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2-2013学年江苏盐城阜宁东沟中学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早在南宋时期,注重耕读的朱熹,将自己的儿子送到当地的书院就学,并赋诗送子入板桥桐江书院勉学诗。要求根据上联,补全下联,你认为最恰当的是( )。 上联:汝若问儒风,云窗雪案深功夫。 下联:汝若问农事, 。 A绿阴冉冉遍天涯 B G乃一声山水绿 C万古荒凉楚水西 D晓烟春雨劳耕锄 答案: D 试题分析:上联是 “汝若问儒风,云窗雪案深功夫 ”,下联是 “汝若问农事, ”,横线上所填的内容应该跟上联 “云窗雪案深功夫 ”在形式上哪个相同,在内容上相关联。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拟写对联的能力。 点评:对联是对

2、偶,也叫楹联、楹帖、对子等 ,就是按一定的格式规则对句。对联的基本特征: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相应,节奏相合,平仄相协,意义相关。 “平仄 ”就是古人对声调的区分, “平 ”就是第一、二声(阴平、阳平),“仄 ”就是第三四声(上声、去声)。上联末字必仄,下联末字必平,通常竖写,贴挂时,上联居右,下联居左。 根据语境,为下面语段空格处选择合适的词语。 希望世间能有更多的人珍视自己的每一步 脚印,勤于 ,乐于重温,敢于 ,善于 ,让人生的前前后后能够互相灌溉,互相滋润。 (选自余秋雨收藏昨天) A.自嘲 B. 修正 C.记录 答案: C A B 试题分析:每个人所走过的路,首先要记住它,然后进行

3、批评和自我批评,最后,总结经验,多错误的进行修正。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选词填空的能力。 点评:解答选词填空类题目,联系具体语境,一要揣摩词语的轻重程度来适应语义和语境,例如 “陌生 ”与 “生疏 ”所表示的程度是不一样的, “陌生 ”表示初次接触,不熟悉, “生疏 ”则是以前有接触或熟悉,时间长了,变得不熟悉, 或因接触时间不长,次数不多而不熟悉;二要限定词义的范围;三要分清词性与语法功能;四凭借语感与第一印象来作答。 现代文阅读 阅读理解 一走进教室,我就感到有些蹊跷 安静里好像潜伏着一种与平时不同的意味。果然,师生相互问好后,我还没开口讲课,就发现全班 50多个学生都直勾勾地盯着我身后的黑

4、板。 为了让学生集中精力,我立即以平静的语调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我们上 ” “报告老师,您看黑板上! ”班上最活泼的女生王娜娜边站起来边喊道。 我一下子惊呆了,脑子里一片空白 原来黑板上有一行清晰的粉笔字: “高老师是 个 ”,后边还有一个不太清晰的 “坏 ”字。 这是我教学近十年来从未出现的情况,过去每当我上语文课时,黑板总是擦得干干净净,我的心情总是清清爽爽。 这几个字,显然是我有什么得罪学生的地方,他们是向我公开挑战。我仔细一看,这字体像是李晓的,昨天也是上第三节课时我批评过他。我的火一下子蹿得老高,真有怒发冲冠的感觉,但是转瞬间我控制住了自己,并决定改变教学内容。 我面带微笑地

5、说道 “同学们,今天,我们上说话课,题目有些同学已经知道,并替我写在了黑板上,谢谢这位同学! ”尽管我竭力表现真诚,但收效甚微,很多学生还是一脸不安的神色。 我用粉笔把不太清晰的 “坏 ”字描了一下,并添上了 “老师吗? ”,许多学生这才发出了善意的笑声,我趁热打铁,接着说: “我,就是你们的高老师,是个坏老师吗?今天,我愿意把一个真实的我向同学们介绍一下。 ”我详细介绍了我的生活和工作情况,也坦诚地承认了一些弱点和缺点。由于是谈自己,由于有刚才感情的反弹,我说起来感情充沛,如行云流水一般。 我说完,教室里出现 了短暂的沉静,接着爆发出一阵热烈的掌声,李晓眼中晶莹,手也拍得非常起劲。 这在我的

6、教学生涯中是第一次,我完全陶醉了,这掌声长长地在我脑海中回响。 我潇洒地在 “高老师 ”三个字底下画上了一道横线,擦掉了 “高老师 ”三个字,将题目改成了 “_ ,是个 _ 吗? ”要求道: “请各位同学考虑一下,完善题目,并以这个题目说一段话。 ” 李晓第一个举起手,这让我颇感意外。我让他站了起来,他说: “我的题目是李晓是那个写 高老师是个坏 这几个字的学生吗?。 ”a 我心中一惊,学生的眼光是多么犀利啊! 他讲得非常流畅,否定 了黑板上的字是他写的。尽管我心中不相信他的话,但对他的说话艺术还是赞许的。学生们又鼓起掌来,这掌声似乎比给我的更热烈。 掌声一落,王娜娜举起了手,她说: “我说话

7、的题目是王娜娜是个坏学生吗?。 ”她承认那行字是她写的,主要是想看一下老师是否有雅量,到底有多大的雅量。她说她不是个坏学生,高老师更不是个坏老师。今天,她感到教师的形象更加高大了。 我非常惊奇。但还是为她的活泼大胆而高兴,更为她的说话水平而高兴。全班学生的掌声又一次响了起来。我十分欣慰。 b从那以后,这三次不同凡响的掌声时时回响在我的耳边。 【小题 1】对文中加线句子 a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关键词是 “眼光 ”和 “犀利 ”) A.赞赏李晓勇于承认错误。 B.赞叹李晓敏锐地发现了老师对他的怀疑。 C.为李晓说话练习的题目新颖别致而感叹、吃惊。 【小题 2】对文中加线句子 b的理解,不恰当的

8、一项是 (注意题目要求与上题不一致) A “时时回响 ”虽是虚写,但反映了 “我 ”的真实感受。 B三次掌声的 “不同凡响 ”之处主要在于一次比一次更热烈、更有意义。 C三次掌声的 “不同凡响 ”之处还在于:不仅褒奖了三位说话人的口才,而且褒奖了三个人的坦诚。 D这句话指出三次掌声给 “我 ”的印象之深。 【小题 3】有关选文写法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文章的开头采用了设置悬念的手法,引人入胜。 B文章在刻画人物时运用了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 C文章首尾呼应,结构严谨。 D文章构思巧妙,究竟谁在黑板上写字的谜底揭开以后,出人意料。 【小题 4】下面有关 “我 ”心理活动的句子,按文中

9、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注意先后顺序) 我非常惊奇。 我完全陶醉了。 我十分欣慰! 我就感到有些蹊跷。 我颇感意外。 我一下子惊呆了。 我控制住了 自己。 A B C D 【小题 5】请从教学和性格两方面简要概括文中高老师的特点。 ( 1)教学特点: _ ( 2)性格特点: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2】 B 【小题 3】 C 【小题 4】 A 【小题 5】( 1)教学水平高,方法灵活。 ( 2)真诚、机智 【小题 1】试题分析: “我心中一惊,学生的眼光是多么犀利啊! ”,这是我让学生以 “_ ,是个 _ 吗? ”为题目说一段话时,听到李晓的题目时 “我 ”的反应, “眼光

10、”是说学生的观察力,犀利是说学生的观察力很敏锐,已经觉察到了老师对自己的怀疑。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重要句子含义的分析能力。 点评:怎样才能使思维直切要点,快速准确地分析其含义和作用呢?对于运用了修辞手法的句子含义的分析必须理清它所运用的修辞手法,根据所学修辞的知识,明确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然后把所用修辞去除,用自己平实的语言把反话说正,委婉说直,比喻说清楚,象征说明白。意思隐晦难懂的句子,或深奥,或抽象,或省略,我们应该把深奥说浅显,抽象说具 体,省略补完整。 【小题 2】试题分析: B.三次掌声的 “不同凡响 ”之处主要在于一次比一次更热烈、更有意义。说法错误,三次掌声每次都有其不同的

11、意义,给我留下的印象也非常深刻。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重要句子含义的分析能力。 点评:怎样才能使思维直切要点,快速准确地分析其含义和作用呢?对于运用了修辞手法的句子含义的分析必须理清它所运用的修辞手法,根据所学修辞的知识,明确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然后把所用修辞去除,用自己平实的语言把反话说正,委婉说直,比喻说清楚,象征说明白。意思隐晦难懂的句子,或深奥,或抽象,或省略 ,我们应该把深奥说浅显,抽象说具体,省略补完整。 【小题 3】试题分析: C.文章首尾呼应,结构严谨。此说法错误,文章在结构上没有首尾呼应,只是在结尾升华了文章的主题。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写作技巧的作用的分析理解能力。 点

12、评: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是指作家运用了哪些写作原则、规律和方法来塑造文学形象和表现作品的内容的。具体来说,对文章的表达技巧的分析主要指:一是作家在表达方式运用上的技巧和文体知识运用方面的技巧,二是修辞手法的运用和其他相关写作方面的技巧。对表达技巧题的考查多是主观题,需要组织文字准确的表述。表 述可采用三段式:技巧、内容、效果。也就是运用了什么技巧,表达了什么内容,达到了什么效果。多角度:条分缕析。有些文段所显示的表达技巧不只一个,所起的作用 (效果 )也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说尽的,而且高考题已取消了字数的限制,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我们完全可以从多个角度出发,条分缕析,答得更全面更详尽一些。特别是在

13、答赋分较高的概括性题目时,一定要设 等序号回答,这样清晰明白,显示了答题的深度和广度,也让阅卷老师一目了然。用术语:一要熟记一些使用频率较高的表达技巧的名称,如动静相衬、以小见大、虚实结合、欲扬先抑、托物言 志、承上启下、卒章显志、直抒胸臆、烘托渲染、对比、象征、反衬等等;二要了解一些常用技巧的作用,比如比喻的作用是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排比的作用是节奏鲜明,增强气势,便于抒情;第一人称真实,第二人称亲切,第三人称客观;三要了解一些常用程式,如体现了什么,强调了什么,强化了什么,营造了什么,表现了什么,还有深化了主题,点明了题旨等等。 【小题 4】试题分析:按照文章的叙事顺

14、序来看, “我 ”的心理变化的正确顺序应该是 我就感到有些蹊跷。 我一下子惊呆了。 我控制住了自己。 我完全陶醉了。 我颇感意 外。 我非常惊奇。 我十分欣慰!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人物心理活动的理解。 点评:根据文章的情节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可以从文章的情节,接着是人物的语言动作以及神态。要将人物的心理整合到文章中去等角度去揣摩。联系文中人物的语言、动作和文中叙述的事件,再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来分析人物的心理活动。 【小题 5】试题分析:因为我得罪了学生,当 “我 ”看到黑板上模模糊糊的字迹时,我并没有发火,而是急中生智,改动了个别字,并进行了深刻的自我剖析,这可以看出老师是如此真诚。并让学

15、生以此为话题来说话,学生的话匣子打开了,我跟学 生之间的误会也接触了,这真是一堂成功的课。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人物形象的评价能力。 点评:做人物形象分析类题目时,要结合人物具体的言行来分析其精神品质。平时在阅读文章时,要善于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和精神品质。 文化城市 到绍兴游沈园,纯因为陆游与唐琬凄艳动人的爱情悲剧所诱使。这座有着 800年历史的宋代私家园林,格局景致皆不出众。欣赏过苏杭精致园林,沈园像寻常小公园,雕饰简朴的亭台水榭,有待修整的荷花池,乏人问津的茶铺,在灿烂阳光下显得格外冷清。 然而,读过陆游钗头凤和沈园诗词,走在园林的每一步便 都有了不简单的感受。跨过放翁桥,凝视宋池里翠

16、荷田田,脑际闪现出了陆游名句: “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谧静无人的冷翠亭,红鲤悠游自在的葫芦池,残垣叫人心惊的孤鹤轩,没有暗香红影的问梅槛,不期然低吟 “桃花落,闲池阁 ”,望着入夏以来郁郁葱葱的 “宫墙柳 ”,历史长年徘徊不去,陆游的黯然长叹萦绕耳际,唐琬的凄怆泪痕重现眼前。于是,不起眼的园林有了历史文化的滋润,处处让人感动,再三流连,不舍离去。 历史文化有着化腐朽为神奇的力量,一个平淡无奇地方经它轻轻点染,竟能散发历久不衰魅力。只要读过宋词,只要懂得陆游,只 要曾经在感情道路上有过遗憾,便会不自禁地为沈园故事一再注入新元素,漫步寂寞花树间,黯然神伤。 出了沈园旧入口,眼前是一

17、座填平湖沼地兴建的新园林,进入观赏,都是仿古建筑,放眼尽属 “假 ”山 “假 ”石 “假 ”池,形式上洋溢宋代风采,却是一具缺了灵魂的躯壳。没有了文化意味与历史感受,再华美的园林也不过是一个主题娱乐公园,仅供人拍摄婚纱外景彩照,激不起心灵共鸣。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一个失去灵魂的城市,宛如高价商店的陈列品,以一组无意义的数字证明自己存在的价值。而文化其实就是生活,遗弃根与泥土般的血缘联系,城市将是一座空中 浮城。 土生土长的绍兴人怀念着老绍兴城,水道纵横,划着乌篷船行遍全城,生活内容如同鲁迅笔下的 “故乡 ”。二十年来天翻地覆的变化,使河道萎缩,多已成了臭水沟, “桥乡 ”里竟已难得见到像样的桥

18、。鲁迅故居前的街道遭截断围堵,建成流行步行街,筑起收费亭,入门票一年内涨了一倍。鲁迅故居被妥善保护起来,却也从此与大众生活隔绝了,进出的只有到此一游的观光客,故居左右涌现的是一间间贩卖鲁迅文化品牌的旅游商店。 生活在这样一座失忆的城市,或许最不需要的东西就是文化 。 城市文化需要百年千年的沉淀积累,有一群具备人文素养的居民生活其 间,继承它,维护它,滋养它,丰富它,最终形成文化名城。然而,毁灭这些文化几乎只需弹指间工夫,一个错误的行政决定,辛苦铸建的基业顿时灰飞烟灭,万劫不复。 绍兴回来整理数码相册,印象最深刻的仍是鲁迅童年乐园 百草园、三味书屋一角的鲁迅小书桌、以及闹市中心的古轩亭口、车辆人

19、潮熙攘的秋瑾纪念碑。仔细重看了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与药,绍兴在心中又增加了重量。 【小题 1】沈园给人的外在感受是什么? 答: 【小题 2】文章开头两段,用大量的篇幅叙说到绍兴游沈园,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 答: 【小题 3】试分析 文中画线句 “生活在这一座失忆的城市,或许最不需要的东西就是文化 ”的深刻含义。 答: 【小题 4】综观全文,作者认为 “文化城市 ”应具有怎样的特征?谈谈你对这些特征的看法。 答: 答案: 【小题 1】简朴、冷清、残破 【小题 2】( 1)结构上,引起下文,为下文论述作铺垫。( 2)内容上,说明“历史文化有着化腐朽为神奇的力量,一个平淡无奇地方经它轻轻点染

20、,竟能散发历久不衰魅力 ”。( 3)效果上,增加文采,使说理富有文学味道。 【小题 3】这座城市中的历史遗迹在商品经济浪潮的冲击下遭到很大程度的破坏,作者批评城市充满了急功近利的心态和纯粹商业的经营思维,使得文化没有了立足之地。 【小题 4】特征:需要百年千年的沉淀积累,有历史文化的滋润;有一群具备人文素养的居民生活其间;懂得怎样继承它,维护它,滋养它,丰富它。( 3分)第二问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小题 1】试题分析:文章第一段 “欣赏过苏杭精致园林,沈园像寻常小公园,雕饰简朴的亭台水榭,有待修整的荷花池,乏人问津的茶铺,在灿烂阳光下显得格外冷清 ”,从这里可以看出,沈园给人的感受就是简朴、

21、冷清、残 破。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把握事物对象特征的能力。 点评:事物特征是一事物区别于其它事物的标志,概括对象特征,可以从文章说明的内容入手,根据作者介绍的主要内容,我们可以看出他要突出的事物的特征。也可以抓住文章的中心句及关键性的词语。 【小题 2】试题分析:文章第一、二段讲的是对沈园的一些印象,在文章结构上,引起下文,为下文论述作铺垫,同时说明 “历史文化有着化腐朽为神奇的力量,一个平淡无奇地方经它轻轻点染,竟能散发历久不衰魅力 ”,也增加了文章的文采,使说理富有文学味道。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作者写作意图的分析能力 。 点评:推测写作意图就要知道写文章(段落、情节)是为了什么,达到什么

22、目的。它不仅要求了解内容,还要了解作者的口气,分析作者的叙述方法,这样才能推断出写作目的。除此外,还要注意文章的主题大意。虽然写作目的和文章大意是两回事,但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对于推测写作目的大有帮助。判断写作目的,还要注意作者材料的详略安排。 【小题 3】试题分析: “生活在这一座失忆的城市,或许最不需要的东西就是文化 ”,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意思是座城市中的历史遗迹在商品经济浪潮的冲击下遭到很大程度的破坏,作者批评城市充满了急功近利的 心态和纯粹商业的经营思维,使得文化没有了立足之地。这里的 “失忆 ”是忽略了一座城市的文化,这样更使人容易理解。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重要句子含义

23、的分析能力。 点评:怎样才能使思维直切要点,快速准确地分析其含义和作用呢?对于运用了修辞手法的句子含义的分析必须理清它所运用的修辞手法,根据所学修辞的知识,明确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然后把所用修辞去除,用自己平实的语言把反话说正,委婉说直,比喻说清楚,象征说明白。意思隐晦难懂的句子,或深奥,或抽象,或省略,我们应该把深奥说浅显,抽象说具体,省略补完整。 【小题 4】试 题分析:文章倒数第二段作者交代了他所认为的 “文化城市 ”应具有的特征: “城市文化需要百年千年的沉淀积累,有一群具备人文素养的居民生活其间,继承它,维护它,滋养它,丰富它,最终形成文化名城 ”。第二问是开放性是试题,能结合文章内

24、容来谈看法即可。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作者情感态度的理解。 点评:怎样才能切准情感把握的脉搏,深入地领会作者的情感态度?( 1)联系作品主旨,把握情感态度。在把握作者的情感态度时,往往可以借助或联系主旨来理解。( 2)结合关键语句,确定情感态度。作品中的关键性语句,常常出现在文首或文尾,或抒情 ,或议论,或含有深刻含义。这些语句,往往表明或暗示作品的主旨,从而也显示出了作者的情感态度。( 3)根据人物语言,分析情感态度。在分析作者的情感态度时,切不可忽视对文中人物语言的体味,要有结合语言看作者情感的意识,巧妙地将溶入其中的情感态度捕捉到。( 4)抓住景物特征,体会情感态度。景物描写,往往为了表

25、现与之相同相似、相关或相对、相反的情感。在分析作者的情感态度时,要善于根据文中的景物描写,由景及人,由表及里;赏其美景,知其深情;观其外表,知其内涵。 由莫言的获奖所想到的 近期,莫言在诺贝尔颁奖典礼晚宴上发表 获奖感言说 :“ 我还要感谢那些把我的作品翻译成世界很多语言的翻译家们,没有他们创造性的劳动,文学只是各种语言的文学,正是因为有了他们的劳动,文学才可以变成世界的文学。 ” 莫言的此次获奖,除了自身的努力外,译作家们真是功不可没。由陈安娜翻译的红高粱家族、天堂蒜薹之歌、生死疲劳等三本小说在瑞典出版,最近一本生死疲劳将在哥德堡书展上被隆重推荐。在中国当代小说家中,莫言是作品被翻译至国外的

26、数量第一人。目前,他的大部分长篇都被翻译成外文,其中红高粱家族有 16种译本,长篇小说酒国有 6种,丰 乳肥臀天堂蒜薹之歌等都有各种译本。 莫言的获奖感言,触及了中国文学走向世界的一个软肋:中国文学如何进一步走向世界?众所周知,文化事业要走向世界,离不开翻译工作。因此我认为我们很有必要大力加强翻译工作。 翻译工作是在科学发明、技术创新、文学创作、艺术创造领域的跨文化跨语言原创,并为促进上述领域的进步、发展和繁荣做出了巨大贡献,同时还提供了具有完全著作权意义上的作品,是一项富有创造性的劳动。试想一下:如果没有瑞典文译者陈安娜和瑞典的汉学家、出版家伦纳特 伦德贝里的努力,没有翻译家架起一座中国文学

27、通往世 界文学的桥梁,那么,莫言的获奖将是不可想象的。因此翻译工作的意义和价值相当深远。 从目前情况来看,当前中国翻译行业面临的最大困难是合格的翻译人才极度短缺。国内外译中有大量翻译人才, 但中译外的人才严重溃乏,青黄不接现象严重存在 。健在的老一辈翻译家,许多人已年事已高、力不从心了。同时,翻译工作的商业化和金钱化,也对文学作品中译外造成巨大冲击,许多人才无法静下心来从事文学作品的中译外工作。翻译人才的缺失,直接导致了我国在世界文化市场所占比重的低下,已经成为制约中国文化走出去的瓶颈。 据最近发布的中国文化对外翻译 出版发展报告( 1949 2009)指出,截止到 2011年年底,在 201

28、1年世界文化市场的格局中,美国、欧盟、日本、韩国和中国在世界文化市场所占比重依次为 43%、 34%、 10% 、 5%和 4%。 中国文学需进一步走向世界,必须要采取紧急的措施,重视培养翻译家队伍,特别是抓紧大力培养中译外的人才,吸引他们从事中译外的工作。中国外文局和中国翻译协会最近对进一步加强中国文化的对外译介出版提出了四点建议:一是要从国家语言能力和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高度关注和推进中国文化的对外翻译事业;二是要进一步加强国内外交流与合作,促 进中译外事业的国际化;三是要重视和加强中译外人才队伍建设,有效解决中国对外翻译事业所面临的人才短缺问题;四是要释放翻译服务业的产业潜能,逐步扩大中国文

29、化外译产业的市场效应和产业规模。相信这些建议一旦成为实施的举措,那么中国文学进一步变成世界文学将会大大提速。 一个莫言,现在代表中国,这当然很好;但是,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中国还有不少类似莫言这样的优秀作家,他们的作品因没有翻译成外文, “藏在深闺人未识 ”。让更多莫言式的作家为众所周知,中国的翻译家应责无旁贷地担当起来。 ( 2012年 12月 13日东方时评 ,有修改) 【小题 1】第 段画浪线句中有一个错别字是 ,它的正确写法是 【小题 2】第 段中 “藏在深闺人未识 ”在文中的含义是 【小题 3】第 段画直线句主要运用 论证方法,其作用是 【小题 4】上文第 至第 段在论证结构上属于

30、( ) A总分式 B并列式 C层进式 D对照式 【小题 5】上文中作者由莫言的获奖想到了 的问题,进而提出 的观点。围绕论点,作者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展开论述:( 1) ;( 2) ; ( 3) 答案: 【小题 1】溃 匮 【小题 2】优秀作家的作品没有翻译成外文,不为他人所知。 【小题 3】举例论证,具体有力地论证了翻译人才的缺失, 已经成为制约中国文化走出去的瓶颈 4 【小题 4】 C 【小题 5】中国文学如何进一步走向世界我们很有必要大力加强翻译工作( 1)翻译工作的意义和价值( 2)翻译工作所面临的最大困难及造成的后果( 3)加强翻译工作的建议(或措施) 【小题 1】试题分析: “溃 ”是

31、 “冲垮、垮塌、溃烂 ”的意思, “匮 ”是 “缺乏 ”的意思。这里我们是通过掌握、分析词语的意义来辨析 “溃 ”字的书写是否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汉字的书写能力,主要是字形。 点评:对汉字的书写,最常见的错误是形近致错,音近致错 ,形、音相近致错,随意简化字致错,意义相近而致错。字形的识记,一要通过读准字音,发现词语中汉字的书写错误;二要通过形声字的形旁来领悟词义,辨析字形;三要通过掌握、分析词语的意义来辨析字的书写是否正确,在理解词语含义的基础上去掌握字形,更不易出错,等等。学习和复习的过程中可以进行适当的分类整理,比如同音字、多音字、形近字积累等。同时要加强对常用汉字的书写练习和理

32、解运用。 【小题 2】试题分析: “中国还有不少类似莫言这样的优秀作家,他们的作品因没有翻译成外文, 藏在深闺人未识 ”,就是说,优秀作家的作品没有翻译成 外文,因而不为他人所知。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重要句子含义的分析能力。 点评:怎样才能使思维直切要点,快速准确地分析其含义和作用呢?对于运用了修辞手法的句子含义的分析必须理清它所运用的修辞手法,根据所学修辞的知识,明确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然后把所用修辞去除,用自己平实的语言把反话说正,委婉说直,比喻说清楚,象征说明白。意思隐晦难懂的句子,或深奥,或抽象,或省略,我们应该把深奥说浅显,抽象说具体,省略补完整。 【小题 3】试题分析: “据

33、最近发布的中国文化对外翻译出版发展报告( 1949 2009)指出,截 止到 2011年年底,在 2011年世界文化市场的格局中,美国、欧盟、日本、韩国和中国在世界文化市场所占比重依次为 43%、 34%、10% 、 5%和 4%”这句话列举了具体的几个数据,从这些数据来看,中国在世界文化市场所占比重是最少的,充分有力地论证了 “翻译人才的缺失,直接导致了我国在世界文化市场所占比重的低下,已经成为制约中国文化走出去的瓶颈 ”这一观点。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论证方法及其作用的分析。 点评:议论文的论证方法有多种,常用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引用论证、因果论证、理论论证

34、 等,在学习说明文的过程中熟练掌握各种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小题 4】试题分析:第 至第 段在论证结构上属于层进式,第 4段论证了“翻译工作是在科学发明、技术创新、文学创作、艺术创造领域的跨文化跨语言原创,并为促进上述领域的进步、发展和繁荣做出了巨大贡献,同时还提供了具有完全著作权意义上的作品,是一项富有创造性的劳动 ”,莫言小说的获奖就是得益于翻译。第 5段接着论述了中国翻译行业的局面:最大困难是合格的翻译人才极度短缺,翻译人才的缺失,直接导致了我国在世界文化市场所占比重的低下,已经成为制约中国文化走出去的瓶颈。第 6段接着论述了 “中国文学需进一步走向世界,必须要采取紧急的措施,重视培养翻

35、译家队伍,特别是抓紧大力培养中译外的人才,吸引他们从事中译外的工作 ”的重要性及目前所做得措施。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议论文论证结构的分析。 点评:议论文的基本结构由 “引论、本论、结论 ”三部分组成。一般的说,引论就是开头,本论就是主体,结论就是结尾。即开头必须提论题或论点,主体部分应选用材料并分次论证观点,结尾归纳总结。其中本论部分常见的论证结构有以下几种:层进式: “层层深入 ”式;对照式;并列式;总分式: “总论 分论 总论 ”式、 “总 论 分论 ”式、 “分论 总论 ”式。 【小题 5】试题分析:上文中作者由莫言的获奖想到了中国文学如何进一步走向世界的问题,进而提出 “我们很有必要

36、加强翻译工作由其是中译外的工作 ”的观点。围绕论点,作者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展开论述:第 4段 翻译工作的意义和价值,第 5段 翻译工作所面临的最大困难及造成的后果,第 6段 加强翻译工作的建议(或措施)。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论证思路的分析能力。 点评:分析议论文的论证思路,首先要找到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然后再看论证方法:举例论证、事实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 证、比喻论证、引用论证等。分析议论文某一段的论证思路就要考虑作者的论点,考虑他用什么作论据来证明它,怎样来论证,然后得出结论。 文言文阅读 昔有愚人,至于他家。主人与食,嫌淡无味。主人闻已,更 为益盐。既得盐美,便自念言: “

37、所以美者,缘 有盐故。少有尚尔,况复多也? ”愚人无智,便空 食盐。食已口爽 ,返为其患。 【注释】 更:改变。 缘:因为。 空:空口。 口爽:口味败坏。 【小题 1】下列句中划线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至于 他 家(愚人) B更为 益 盐(增加) C况 复 多也(再) D 返 为其患(通 “反 ”) 【小题 2】翻译下列句子。 所以美者,缘有盐故。 【小题 3】这则短文说明了怎样的人生哲理? 答案: 【小题 1】 A 【小题 2】味道鲜美的原因,是因为有了盐的缘故。 【小题 3】世间万事必须适中,过与不及都可能坏事。(或做任何事都要有个限度,恰到好处时美妙无比,一旦过头就会走向反面,哪怕

38、是好事也会给弄得很糟。)意思相近即可。 【小题 1】试题分析: A.“他 ”指的是他人,别人。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 点评:实词与虚词的积累,是培养阅读文言文能力的基础,理解文言文中词语的含义时,要联系原句来理解,不可孤立地理解单个字词的含义。另外,还要注意词语的特殊用法,比如古今异义词、动词的使动用法、通假字等,尽量做到翻译准确、恰当。 【小题 2】试题分析:翻译时,要注意把 “所以 ”(原因)、 “缘 ”(原因)这些字词翻译准确。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 点评:句子翻译也是文言文阅读的一个常考题型,翻译句子时,要注意抓住句中的关键词句,把关键词句翻译准

39、确,另外,还要注意对特殊句式的翻译,尽量做到通顺、流畅,表意 清晰。【小题 3】试题分析:故事梗概是:从前有一个愚笨的人,去亲戚家吃饭,主人在菜中加盐,菜都很美味可口。傻人以为盐既然那么好吃,回去每餐都买盐来吃好了,省得煮那么多菜。于是到了街上买了一大包的盐,回到家里急急打开,抓了一把放进口里。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干任何事情都要有一个限度,恰到好处时美妙无比,一旦过头就会走向反面,哪怕是好事也会给弄得很糟。真理再向前跨越一步,就变成了谬误。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涵的理解分析能力。 点评:解答本题时,要联系文章中的具体内容和语句,再结合作者的写作意图和自己的生活经历来 分析。 诗歌鉴赏 未选

40、择的路一诗中升华全诗旨意的诗句是_, _。 答案:未选择的路 而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 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 试题分析:这首诗表面上似乎是在写自然界的道路,但实质上暗示的却是人生之路。它告诉我们:人生的道路千万条,但一个人一生中往往只能选择其中一条。所以必须慎重;人生道路上不要随波逐流,而要经过自己的思考,作出独立自主的选择。 “而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 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 ”是全诗旨意的升华。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关键信息的提取、概括、筛选的能力。 点评:解答本题时,要认真阅读文章,理清文章思路,或按照作者的叙述顺序,来提炼、概括。具体做法一时从名词概念出发,提取由名词概念生发的信息或

41、包含概念的关键语句;二是抓住重要概念或重要语句,提取对其阐释的信息;三是从文章主旨、作者写作意图、观点和情感的角度出发,寻找有关的词语或句子;四是抓住寓意含蓄的句子,从上下文提取有关信息并转换,使这些语句的寓意具体化和明朗化。 当感觉到生活欺骗了你时,正确的态度是 _、 _。 答案:镇静 乐观 试题分析: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忧郁的日子里需要镇静。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 ”。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的理解。 点评:分析诗句所描写的内容时,要先理解原句的含义,在结合诗人的思想感情和写作背景,同时,要联系诗中的景、物、意象来理解。 语言表达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

42、 1)有一位经验丰富的老船长当他的船返航时忽然遇到可怕的风浪,这时老船长果断的命令水手打开货舱往里面灌水。随着货舱里水的增加,船慢慢下沉。依旧猛烈的大风对船 的威胁一点点减少。船安全了。 ( 2)某地著名景点有一段称为 “鬼谷 ”的地方,路窄坡陡,两边万丈深渊。每当导游带队到此时都会要求队员扛点或挑点东西。据说这里发生多次事故,都是迷路的游客在毫无压力的情况下掉下去的。而当地老百姓每天在这里挑着东西路过却从来没发生过事故。 读了两则材料后请分别写出他们的相似点: 给我们的启示是 。 答案:险中求胜 有时失也是得,急中生智,集中注意力可化险为夷。 试题分析:这两个故事都是在遇到危险是转危为安的,

43、第一则材料中的船长临危不惧,而是急中生智,转危为安。第二则材料中,游客们因为 集中注意力,才平安地走过了那段危险的路。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的阅读体验和感悟。 点评:做这类题目时,联系文中的人物和事件,再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人生的有益启示。 日本人向来自负。但在中国文字面前却格外地谦恭,据说日本民间曾对汉字选美,夺魁的是 “梦 ”入选的佳丽还有 “雪 ”“柔 ”等等。日本人对汉字的狂热痴迷由此可见一斑。汉字的音,形,义,皆是独特的魅力,足以让每一个接近它的人心旷神怡浑然忘我。作为中国人,我们更应该热爱汉字,相信你整张试卷的汉字都能书写得工整美观,请你也给汉字 “选美 ”

44、。选 出一个你认为最美的汉字,并从音,形,义,等方面说明其美的理由。 汉字 理由 答案:言之成理即可。 试题分析:中国的汉字具有音韵美、形体美、意蕴丰富的特点,任何一个汉字都有其独特的魅力。分析的时候要从音、形、义三个方面着手。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汉字的理解。 点评:汉字的造字法有象形、会意、形声等,理解汉字的含义我们可以通过造字法来分析,例如会意字,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形体会和,所以可以表示许多抽象的、用象形或指事难以表示的意义。例如 “休 ”字,从人从木,表现了人与树的关系 人倚树下,人们根据在野外劳动之后常于树荫下休憩的经验,就能理解这是休息的意思。 名著导读 未选择的路是 _(填作家国

45、籍)诗人 _写的一首具有象征意味的 _。 答案:美国 弗罗斯特 哲理诗 试题分析:罗伯特 弗罗斯特是 20世纪最受欢迎的美国诗人。他曾当过新英格兰的 鞋匠、教师和农场主。他的诗歌从农村生活中汲取题材,与 19世纪的诗人有很多共同之处,相比之下,却较少具有现代派气息。他曾赢得 4次普利策奖和许多其他的奖励及荣誉,被称之为美国文学中的桂冠诗人。只是在他的下半生才赢得大众对其诗歌作品的承认。在此后的年代中,他树立起了一位伟大的文学家的形象。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名著基本常识及主要内人物及其性格的把握。 点评:文学常识,顾名思义,指涵盖文化的各种常识,包括作家、年代、作品,文学中的地理、历史各种典

46、故、故事,也包括一般的人们众所周知的文学习惯。文学常识能提升人的文 学素养,改善一个人的文化形象,而掌握更多的文学常识对于我们成为一个有文化素养的人很有意义。所以,多多储备积累,有意识地积极主动地引用和运用文学常识,使得这些宝贵的民族文学精华融进自己的血液之中,成为自己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一部分。平时学习的过程中,对文学作品的作者、体裁、主人公等可以进行分类,以防混淆。对著名篇章的内容熟读并熟记。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写于 _(填作者名)被流放的日子里。 答案:普希金 试题分析: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的作者是普希金,亚历山大 谢尔盖耶维奇 普希金, 1799年 6月 6日(俄历 5月 26日)出生于沙俄莫

47、斯科, 1837年 2月 10日(俄历 1月 29日)逝世于圣彼得堡,是俄国著名的文学家、伟大的诗人、小说家,及现代俄国文学的创始人。 19世纪俄国浪漫主义文学主要代表,同时也是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现代标准俄语的创始人,被誉为 “俄国文学之父 ”、 “俄国诗歌的太阳 ”(高尔基), “青铜骑士 ”。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名著基本常识及主要内人物及其性格的把握。 点评:文学常识,顾名思义,指涵盖文化的各种常识,包括作家、年代、作品,文学中的地理、历史各种典故、故事,也包括一般的人们众所周知的文学 习惯。文学常识能提升人的文学素养,改善一个人的文化形象,而掌握更多的文学常识对于我们成为一个有文化素养的人很有意义。所以,多多储备积累,有意识地积极主动地引用和运用文学常识,使得这些宝贵的民族文学精华融进自己的血液之中,成为自己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一部分。平时学习的过程中,对文学作品的作者、体裁、主人公等可以进行分类,以防混淆。对著名篇章的内容熟读并熟记。 默写 根据提示补写名句或填写课文原句。 【小题 1】 _,君子好逑。 【小题 2】 ,则无败事。 【小题 3】 _,悠然见南山。 【小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