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苏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月迹》练习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unhappyhay135 文档编号:289481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0.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年苏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月迹》练习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2年苏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月迹》练习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2年苏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月迹》练习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12年苏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月迹》练习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12年苏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月迹》练习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12年苏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月迹练习卷与答案(带解析) 其他 划线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sh( )忽 j( )妒 面面相 觑 ( ) 争 执 ( ) 答案:倏 嫉 q zh 本文选自 ,作者是 , (时代)作家。 答案:月迹 贾平凹 当代 本文多用叠词,一切就着孩童的感受和心理来写,充满童真童趣。熟读课文,填空: 【小题 1】我们就都跑出门去,它果然就在院子里,但再也不是那么一个 的圆了,尽院子的白光,是 的 , 的,灯光也没有这般儿亮的。院子的中央处,是那棵 的桂树, 的枝 , 的叶,桂花还没有开,却有了 的骨朵儿了。 【小题 2】我们都面面相觑了,倏忽间,哪儿好像有了一种气息,就在

2、我们身后 ,到了头发梢儿上,添了一种 的 的感觉;似乎我们已在了月里,那月桂分明就是我们身后的这一棵了。 答案: 【小题 1】满满、玉玉、银银、粗粗、疏疏、疏疏、累累。 【小题 1】袅袅、淡淡、痒痒。 月亮历来是文人墨客所钟爱的描写对象,在不同作者的笔下被赋予不同的内涵,或比拟人世盛衰,或抒发思乡之情,或祝愿天下离人。请写出古诗词中你最喜欢的两句及其出处。 答案: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唐)杜甫旅夜书怀 ;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 (唐)张九龄望月怀远。 现代文阅读 院门外,便是一条小河。河水细细的,却漫着一大片的净沙;全没白日那么的粗糙,灿灿地闪着银光,柔柔和和地像水面了。我们从沙滩上跑过去

3、,弟弟刚站到河的上湾,就大呼小叫了: “月亮在这儿! ” 妹妹几乎同时在下湾喊道: “月亮在这儿! ” 我两处去看了,两处的水里都有月亮,沿着河沿跑,而且哪一处的水里都有月亮了。我们都看起天上,我突然又在弟弟妹妹的眼睛里看见了小小的月亮。我想,我的眼睛里也一定是会有的。噢,月亮竟是这么多的:只要你愿意,它就有了哩 。 我们就坐在沙滩上,掬着沙儿,瞧那光辉,我说: “你们说,月亮是个什么呢? ” “月亮是我所要的。 ”弟弟说。 “月亮是个好。 ”妹妹说。 我同意他们的话。正像奶奶说的那样:它是属于我们的,每个人的。我们就又仰起头来看那天上的月亮,月亮白光光的,在天空上。我突然觉得,我们有了月亮,

4、那无边无际的天空也是我们的了:那月亮不是我们按在天空上的印章吗? 大家都觉得满足了,身子也来了困意,就坐在沙滩上,相依相偎地甜甜地睡了一会儿。 【小题 1】你如何理解 两段中弟弟和妹妹说的这两句话? 【小题 2】如果要你说 “月亮是个什么 ”,你会怎么说? 【小题 3】孩子的童真在文中展露无疑,请找出一句试作分析。 【小题 4】本文写中秋之夜兄弟姐妹团聚,在祖母指引下共同赏月,作品基调温馨、融洽、积极、向上,下列诗句中哪一句的意境与它相似?( ) A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B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C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D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小题 5】古人说

5、“意有所极,梦亦同趋 ”,意思是说,心中有想去的地方,梦中也会同样前往。假设孩子们在沙滩上甜甜地睡了一会儿,还美美地做了一个梦,他们会梦到什么呢?请结合文章内容,大胆发挥想象,写一段话。不少于100字。 答案: 【小题 1】月亮美,所以希望得到;月亮象征着一切美好(大意对即可)。 【小题 1】略 【小题 1】 “我突然觉得,我们有了月亮,那无边无际的天空也是我们的了。 ”拥有月亮和天空,如此大的口气,也只有 “不知天高地厚 ”的孩童才讲得出,令人莞尔一笑。 【小题 1】 C 【小题 1】略 【小题 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 语句意思的能力。根据 “月亮 ”是美的化身这一特点以及 “孩子们对美的

6、追求 ”理解出 两段中弟弟和妹妹说的这两句话的意思为 “月亮是美的,是大家都想追求的 ”。 【小题 1】本题是一道开放题。面对这么美好的月亮,你定会有许多感想。比如:月亮是个人生,把人的一生都记录下来;月亮是一个在黑夜中发光的奇特石,为漆黑的晚上带来一片光明。 【小题 1】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语句的能力。鉴赏语句,可以从语句所用的修辞手法或表现方法入手,从句子表达的内容、效果及所处位置等等方面做具体的分析,然后表达出作者的情感即可。比如: “那月亮不是我们按 在天空上的印章吗? ”, “印章 ”之喻,想象奇特而又惟妙惟肖,如此高超的创造力,非得有一颗童心不可。 【小题 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内容

7、的能力。本文写中秋之夜兄弟姐妹团聚,在祖母指引下共同赏月,作品基调温馨、融洽、积极、向上,透露出一股淡淡的温情。 A、思乡之情。 B、战争期间特殊的思想情怀。 C、如诗如画的温馨之景。 D、流露出一种昂扬的乐观豪情。经分析, C答案:的意境与本文营造的意境基本一致。 【小题 1】本题考查学生的想象能力。面对这么美好的月色,假如做了一个梦,这个梦境定会很美。比如:在梦中,我是一只蜗牛。蜗牛走 得很慢,但是它有毅力。它一步一步向前爬,相信坚守心中的信念,总有一天会成功。它从地面出发,想爬到楼顶看明天的日出。刚刚被雨水冲刷过的楼房好滑,蜗牛好不容易爬上一点却又被无情地摔下去。它永远那么执着,相信只要

8、有心没有做不到的事。就这样,没有人注意这个可怜的小家伙一步一步地向楼顶爬去。它那个重重的房子啊,就是它的动力,它要带着房子靠近太阳。 甲:我们看时,那竹窗帘儿里,果然有了月亮,款款地,悄没声地溜进来,出现在窗前的穿衣镜上了:原来月亮是长了腿的,爬着那竹帘格儿,先是一个白道儿,再是半圆,渐渐地爬得高了,穿衣 镜上的圆便满盈了。我们都高兴起来,又都屏气儿不出,生怕那是个尘影儿变的,会一口气吹跑了呢。月亮还在竹帘儿上爬,那满圆却慢慢又亏了,末了,便全没了踪迹,只留下一个空镜,一个失望。奶奶说: “它走了,它是匆匆的;你们快出去寻月吧。 ” 乙:也许由于这里的山太高,峡谷太深,天空太过狭小,连月亮也上

9、来得很迟很迟。起初,峡里只能感觉到它朦胧的青光,和黄昏连在一起;而不知在什么时候,它忽然出现在山上。就像从山上生长出来,是山的一部分;像一块巨大的,磨平、发亮的云母石云母石:矿石,白色、黑色、带有深浅不同的褐色或绿色,是重 要的电气绝缘材料。这时,月亮和山的阴影,对比得异常明显 山是墨一般的黑,陡立着,倾向江心,仿佛就要扑跌下来;而月光,从山顶上,顺着深深的、直立的谷壑,把它那清冽的光辉,一直泻到江面。就像一道道瀑布,凭空飞降;又像一匹匹素锦,从山上挂起。这一天,正是中秋。 节选自方纪散文三峡之秋 【小题 1】甲段文字描述了变化的月影。月影是怎样变化的? 【小题 2】乙段作者看月为什么会有 “

10、忽然出现在山上,就像从山上生长出来 ”、“月亮和山的阴影对比得异常明显 ”的观感? 【小题 3】甲段写月侧重于突出月亮 的特点,而乙段 写月侧重于表现月色的 。 【小题 4】甲、乙两段都以月为描写对象,但风格各异。你更喜欢哪段文字?请说明理由。 答案: 【小题 1】白道儿 半圆 圆(满盈) 圆方 末了 没了踪迹 【小题 1】因为三峡的山太高太陡。 【小题 1】活泼的、运动的;清冽 【小题 1】略 【小题 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甲段文字描述了月影的变化,月影的变化只要抓住关键词即可准确的描述出来。如:白道 -半圆 -圆(满盈) -圆方 -末了 -没了踪迹。 【小题 1】本题考查学生

11、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乙文中 “也许由于这里的 山太高,峡谷太深,天空太过狭小 ”这些语句可以分析出三峡山很高很陡。所以看月者才会有 “忽然出现在山上,就像从山上生长出来 ”、 “月亮和山的阴影对比得异常明显 ”的观感。 【小题 1】本题考查学生文章内容的能力。根据 “款款地,悄没声地溜进来,出现在窗前的穿衣镜上了:原来月亮是长了腿的,爬着那竹帘格儿,先是一个白道儿,再是半圆,渐渐地爬得高了,穿衣镜上的圆便满盈了 ”等描写分析出甲文中的月亮是 “活泼的、运动的 ”。根据 “把它那清冽的光辉,一直泻到江面。就像一道道瀑布,凭空飞降;又像一匹匹素锦,从山上挂起 ”等描写分析出乙文中 的月亮是 “清澈

12、的、透明的。 【小题 1】本题考查学生评论文章的能力。评论文章,必须结合文章的内容,可以从作品的语言、结构、表现手法、主题、作者的情感等角度进行评论。本道题,我们可以从语言这个角度来评论的,比如: “把它那清冽的光辉,一直泻到江面 ”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的写出了江水清澈这一特点,从侧面表现出月亮的皎洁。 中秋节是我国民间的一个传统节日。农历八月十五晚上,一家人团聚在一起。赏明月,吃月饼,吟诵着 “月到中秋分外明 ”的诗篇。 从科学上来看,中秋月比其他的望月更亮是没有根据的。望月的时候,对地球而言,太阳和月亮位于正相反的方向。夏天,太阳从东北方向升起,在西北落下;望月则从东南方升

13、起,在西南方落下。冬天,正好相反。因此,夏天日光多,月光少,冬天日光少、月光多。中秋夜月光比夏天多,这就是说,从月出到月没的时间间隔比夏季每月的望日要长,半夜时月亮也要高些。这可能是使人感觉中秋 “月色倍明 ”的一个原因。 一个朔望月平均包含 29天 12小时 44分。朔是农历的每月初一,朔之后再经过14天 18小时 22分钟才是望;因此望月常不是在十五晚上而是在十六 晚上。由于朔望月的长度可以与平均值相差到 6小时,因此望月也可能延到十七晚上才发生。选样看来,中秋节晚上看到的月亮常不是满月,也就说不上比其他月份的满月更圆了。当然也有 “望 ”恰好发生于中秋夜的年份。 【小题 1】第二段中说

14、“冬天,情况正好相反 ”,请你根据文章提供的信息,说说冬天的情况是怎样的。 (2分 ) 【小题 2】联系全文看, “望 恰好发生于中秋夜的年份 ”时,该年的中秋节是不是月亮最圆的时候 为什么 (2分 ) 【小题 3】中秋节,人们往往因 “月圆而人不圆 ”,就会产生 “每逢佳节倍思亲 ”的感觉。下边的诗句都是写月亮的 ,哪一句表达了这种情感 (2分 )( ) A晓镜但愁云髯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李商隐无题 ) B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王建十五夜望月 ) C只今唯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 (李白苏台览古 ) D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张继枫桥夜泊 ) 答案: 【小题 1

15、】冬天,太阳从东南方升起,西南方落下;望月则从东北方升起,在西北方落下。 【小题 1】不是。如果中秋节晚上的月亮是满月,那它与其他的望月应该是一样的圆,不能说最圆。 【小题 1】 B 【小题 1】本题考查学生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概括文章的内容,先浏览文章的内容,然后根据题干,锁定相关的段落,概括出相应的内容即可。比如本道题,就从文章的第 2段进行概括,概括的内容为 “冬天,太阳从东南方升起,西南方落下;望月则从东北方升起,在西北方落下 ”。 【小题 1】本题考查学生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概括文章的内容,先浏览文章的内容,然后根据题干,锁定相关的段落,概括出相应的内容即可。比如本道题,根据第 3小节概括原因 “如果中秋节晚上的月亮是满月,那它与其他的望月应该是一样的圆,不能说最圆 ”。 【小题 1】本题考查学生对有关 月亮诗句的认知能力。 A、表达的是对人物的思念之情。 B、表达的是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C、表达得出是对时事变迁的感慨。 D、渲染一种迷蒙的氛围。所以,应该选 “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