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苏教版初中语文八下《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练习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brainfellow396 文档编号:289512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3.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年苏教版初中语文八下《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练习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2年苏教版初中语文八下《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练习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2年苏教版初中语文八下《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练习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2年苏教版初中语文八下《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练习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2年苏教版初中语文八下《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练习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2年苏教版初中语文八下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练习卷与答案(带解析) 其他 给划线字注音 1 璋 ( ) 2 褪 色( ) 3粉 蕊 ( ) 4 靛 ( ) 5 裸 子植物( ) 6花 卉 ( ) 7花 萼 ( ) 8蜜 腺 ( ) 9 虞 美人( ) 10三 棱 镜( ) 答案: zhng 2 tu 3 ru 4 din 5 6 hu 7 8 xin 9 y 10 lng 试题分析:璋,形声字,读 “zhng”;褪,形声字,读 “tu”;蕊,上下结构,上面草字头,下面三个心,读 “ru”;靛,一种深蓝色有机染料,读 “din”;裸,不能读成 “gu”,读 “lu”;卉 ,注意与 “贲 ”相区别

2、 ,读 “hu”;萼,在花瓣下部的一圈叶状绿色小片,读 “”;腺,不能读成 “qun”,应读 “xin”;虞,虎字头,下面是 “吴 ”,读 “y”;棱,注意与 “凌 ”相区分,应读 “lng”。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汉字的认读能力。 点评:正确读出汉字的读音 ,是学习语文的基本要求。学生平时要注意识记、积累,还要特别注意有无后鼻音的区别 ,以及多音字的归类。 改正词语中的错别字 不可明状( ) 别出新裁( ) 永往直前( ) 声色俱利( ) 大声急呼( ) 谈笑风声( ) 阴谋鬼计( ) 席以为常( ) 静影沉壁( ) 答案:明 名 新 心 永 勇 利 厉 急 疾 声 生 鬼 诡 席 习

3、壁 璧 试题分析:不可名状:形容无法用语言来形容。名,用言语说出。别出心裁:另有一种构思或设计,指想出的办法与众不同。心裁,心中的设计、筹划。勇往直前:勇敢地一直向前进。勇,勇敢。声色俱厉:说话时声音和脸色都很严厉。厉,严厉。大声疾呼:大声呼喊,引起人们注意。疾,快。谈笑风生:形容谈话时又说又笑,兴致很高,并 且很有风趣。生,产生。阴谋诡计:指暗地里策划坏的害人的坏主意。诡,欺诈,奸滑。习以为常:指某种事情经常去做,或某种现象经常看到,也就觉得很平常了。习,习惯。静影沉璧: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璧,圆形的玉。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对成语理解及书写能力。 点评:成语易写错别字,一个重要原因是

4、不能弄清楚成语的重要字词的意思。因此,明白其中的重要字词的意思,尤为重要。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一文作者 _,是生物学科普作家。文中引用的诗句 “蜂争粉蕊蝶分香 ”是唐朝温庭筠 _中的句子。 答案:贾 祖璋 惜春词 试题分析:贾祖璋( 19011988 )著名科普作家与编辑家。中国科学小品文的开拓者之一,中国科普作协第一届副理事长,中国民主促进会第四、五届中央委员。 “蜂争粉蕊蝶分香 ”出自惜春词,作者温庭筠。全文:百舌问花花不语,低回似恨横塘雨。蜂争粉蕊蝶分香,不似垂杨惜金缕。愿君留得长妖韶,莫逐东风还荡摇。秦女含 瓜蜓淘拢 詈齑 犊仗鎏觥 br考点:此题考查的是对文学常识的识记。 点评:文学常

5、识,是常考知识点,关键是背诵、积累。 选择题 句子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万紫 千红,红蓝交辉,都是花青素在不同的酸碱反应中所显示出来的。 首先有它的物质基础。 不论是红花还是红叶,它们的细胞液里都含有由葡萄糖变成的花青素。 细胞液是碱性时,花青素呈蓝色,碱性较强,就成为蓝黑色,如墨菊、黑牡丹等便是。 当细胞液是酸性时,花青素呈红色,酸性愈强,颜色愈红。 而当细胞液是中性时,则呈紫色。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 都在解释 “花儿这样红的原因 ”,都是对第 句进行的回答,故,第 句放在第一位;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揭示了其物质基础, 都是扣住第 句来说的,故

6、第 句放在第二位;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的物质基础便是花青素,所以第 放在第三位; 依次说明了细胞液是酸性、碱性、中性时,花青素呈现出的颜色;第 句是对 的总结。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对语句的排序能力。 点评:对语句的排序,首先需要整体把握语段内容;其次,要搞清楚各句之间的联系。 现代文阅读 语段阅读 (一)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 还有它生理上的需要。 光波长短不同,产生热效应也不同:红、橙、黄光波长,热效应大;蓝、紫光波短,热效应小。 花的组织,尤其是花瓣,一般都比较柔嫩。 野生状态中,在阳光强烈的地方,红、橙、黄花反射了热效应大的长光波,不致引起灼伤,有保护的作用。 在树林下、草丛间阳光弱的地方,

7、蓝花反射短光波,吸收微弱的热效应大的长光波,对它的生理作用有利。 【小题 1】联系上下文,指出加粗的 “它 ”指代什么。 ( 1)第 句中的 “它 ”: ( 2)第 句中的 “它 ”: 【小题 2】从这段文字的内容看,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的 “红 ”是指 “红 色 ”,还是指 “多彩 ”?为什么? 【小题 3】上文第 句指出红光波 “热效应大 ”,第 句说明红花 “反射 ”热效应大的长光波以保护自己,但第 句却说蓝花 “吸收 ”“热效应大的长光波 ”对它的生理作用有利。这样写前后是否矛盾?说说你的看法。(根据有关的限制性词语来回答) 【小题 4】上述文字主要运用了 _的说明方法。 【小题

8、5】分析上述文字的层次关系正确的一项是( ) A并列 B正反对比 C逐层推进 D先总说后分说 答案: 【小题 1】( 1)花儿 ( 2)蓝花 【小题 2】指 “多彩 ”。因为这段文字 中说到了多种颜色的花,所以这里的 “红 ”是指 “多彩 ”。 【小题 3】前后不矛盾。第 句说 “反射 ”,是因为 “红、橙、黄花 ”生长在 “阳光强烈的地方 ”。第 句说蓝花 “吸收 ”,则是因为它生长 “在树林下、草丛间阳光弱的地方 ”,而且在这些地方,即使是热效应大的长光波也变得 “微弱 ”了,惟其如此,才能对蓝花的 “生理作用有利 ”。 【小题 4】分类别 【小题 5】 D 【小题 1】试题分析: “它

9、”指代的内容,需要根据语境来确定。第一个 “它 ”所在的语境是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还有它生理上的需要。 ”显然,是指代 “花 ”。第二个 “它 ”所在的语境是 “蓝花反射短光波,吸收微弱的热效应大的长光波,对它的生理作用有利。 ” 显然,是指代 “蓝花 ”。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对代词指代内容的把握。 点评:代词指代内容,联系语境考察是关键。 【小题 2】试题分析:本段说明了由于光波长短不同,产生热效应也不同,不同颜色的花为了保护自己的生理需要,反射了热效应不同的长短光波。由此可见,花儿呈现出 “多彩 ”,是生理的需要。综合整个语段,解释了花儿 “多彩 ”的原因,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的 “

10、红 ”是指 “多彩 ”。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对重点词语的理解。 点评:对重点词语的理解,需要做到 “词不离 句,句不离段 ”,即联系语境进行考虑。 【小题 3】试题分析:语段内容前后是否矛盾,需要看前后说法的针对性。前后说法的针对性,需要特别注意 “根据有关的限制性词语来回答 ”。第 句说 “反射 ”,是因为 “红、橙、黄花 ”生长在 “阳光强烈的地方 ”。第 句说蓝花 “吸收 ”,则是因为它生长 “在树林下、草丛间阳光弱的地方 ”。综合这些信息,答案:便迎刃而解。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对语段内容的整体把握。 点评:解决此题,需要认真审题,特别注意括号内的 “根据有关的限制性词语来回答 ”。 【

11、小题 4】试题分析:分类别,就是将事物按照一定的标准分成若干类分别加以介绍说明。第 句,根据光波长短不同,对红、橙、黄的情况和蓝、紫的情况进行了分别介绍。第 两句,根据阳光强烈和阳光弱的不同,对反射、吸收长光波、短光波的情况分别进行了介绍。所以,运用的是分类别。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对说明方法的辨析能力。 点评:对说明方法的辨析,明确不同的说明方法的不同特征是关键。分类别,就是将事物按照一定的标准分成若干类分别加以介绍说明。明确了分类别的特征,便可辨认。 【小题 5】试题分析:第 句讲: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属于中心 句。 句紧扣第 句进行了解释,说明了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的原因。显然,

12、本段采用了先总后分的逻辑顺序。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对语段结构层次的分析能力。 点评:对语段结构层次的分析,要弄清语段各句之间的关系。把握中心句,可以迅速寻找到突破口。 (二) 核电站的一次性投资确实比火电站大一些。衡量电站的经济价值,还要核算电站运行后消耗的燃料、设备折旧维修、运行管理等费用。 30年来,国际上对煤电成本与核电成本所作的等值比较,显示出修建火电站实际出现的 低投入经济效应的负走向, 修建核电站则正相反。目前,已有几十个 国家建成 300余座核电站,总功率达 2 亿千瓦左右,绝大多数核电站已使核电成本降至煤电的 60左右。 现代经济价值观取得了又一次胜利。 至于核电站所出现的事故

13、,不足以否定其安全性。从核反应形式看,原子弹可以和核电站类比,但原子弹的 235铀浓度在弹体中高达 90,因此造成核链式反应的不可控性;而核电站采用的燃料是浓度低于 4的 235铀, 这样反应效应就与原子弹有了根本的区别。 从实际情况看,任何形式的电站,只要设计与管理出了问题,都可能导致事故发生。 1979年印度一座大坝水电站爆炸竞使 1.5万人丧生,当然这不是说切尔 诺贝利核电站核物质外泄夺走 31人的生命就值得庆幸。值得庆幸的是核电站系统工程技术有了新突破,使得核电站安全保险系数优于火电站。说到环境保护,最先进的火电站也难以让人作乐观的承诺,而核电站则别具优势。 【小题 1】根据上下文看,

14、第一段中的 “低投入经济效应的负走向 ”指的是什么? 【小题 2】第一段中的 “现代经济价值观取得了又一次胜利 ”指的是( ) A核电站在世界各地大量建成。 B绝大多数核电站获得了较高的经济效益。 C核电事业的发展再一次证明了现代经济价值观的科学性。 D在现代经济价值观的指导下,核电事业取得了胜利。 【小题 3】第二段中核电站的 “反应效应就与原子弹有了根本的区别 ”的原因是什么?(不超过 30个字) 【小题 4】选文第二段举 1979年印度一座大坝水电站爆炸竟使 1.5万人丧生的例子,是为了说明( ) A水电站事故造成的伤害比核电站造成的伤害大得多。 B核电站的安全系数要比水电站的安全系数大

15、得多。 C任何形式的电站都有可能发生意外事故。 D核电站会发生事故,水电站也会发生事故,不能因为核电站会发生事故就对其全盘否定。 【小题 5】选文第二段画线句中 的 “根本 ”一词强调了什么?(不超过 28个字) 【小题 6】对选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核电站投资高、消耗低、经济价值高。 B核电站的反应效应与原子弹的根本区别在于核电站不是核链式反应。 C核电站在安全保险系数和环境保护两方面都优于火电站。 D选文从三个方面说明了核电站的优势。 【小题 7】本文主要运用了 _的说明方法,将核电站与_、 _及 _进行对比,说明了核电站_、 _、 _等特点。 答案: 【小题 1】经济投资少而

16、效果却不佳。 【小题 2】 C 【小题 3】使用铀的浓度不同,因此核电站的反应是可控性的非核链式反应。 【小题 4】 D 【小题 5】强调核电站的反应效应与原子弹的反应效应是完全不同的,有着本质的区别。 【小题 6】 B 【小题 7】作比较 火电站 原子弹 水电站 虽投资高但经济价值大 安全系数大 在环境保护方面别具优势 【小题 1】试题分析: “核电站的一次性投资确实比火电站大一些 ”说明修建火电站投资小一些; “绝大多数核电站已使核电成本降至煤电的 60左右。现代经济价值观取得了又一次胜利 ”说明修建火电站经济效益不佳。 “低投入经济效应的负走向 ”指的便是投资小但经济效益不佳。 考点:此

17、题考查的是对信息的摄取及整合能力。 点评:解答此题,需要明确什么叫 “低投入经济 ”,什么叫 “效应的负走向 ”。回答这些问题,需要通读语段,准确摄取信息。 【小题 2】试题分析: “现代经济价值观取得了又一次胜利 ”指的是什么?联系第一段可知,指的便是核电事业的发展是符 合现代经济价值观的,具有无比的优越性。故选 C。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对短语的含义的理解。 点评:对短语的含义的把握,需要联系上下文综合考量。 【小题 3】试题分析: “反应效应就与原子弹有了根本的区别 ”是什么?联系上文,可知 “原子弹的 235铀浓度在弹体中高达 90,因此造成核链式反应的不可控性;而核电站采用的燃料是浓度

18、低于 4的 235 铀 ”。题目要求不超过 30 个字,因此,可这样进一步概括为:使用铀的浓度不同,因此核电站的反应是可控性的非核链式反应。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对信息的提取和概括能力。 点评:对信息的提取和概 括,首先是提取,然后再概括。 【小题 4】试题分析:第二段是在说明 “至于核电站所出现的事故,不足以否定其安全性 ”。接下来,运用的是举例子的说明方法,提到 1979年印度一座大坝水电站爆炸竟使 1.5万人丧生的例子,其作用显然也是为了具体说明 “至于核电站所出现的事故,不足以否定其安全性 ”。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对说明方法的作用的分析。 点评:所有的说明方法都是为了说明问题。第二段是说

19、明 “至于核电站所出现的事故,不足以否定其安全性 ”,本段的一切说明方法都是为说明这个问题服务的。 【小题 5】试题分析: “这样反应效应就与原 子弹有了根本的区别 ”中的 “根本 ”,是 “本质 ”的意思, “根本的区别 ”即 “本质的区别 ”,突出了核电站的反应效应与原子弹的反应效应是完全不同的。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词语表达效果的理解。 点评:明确词语的表达效果分两步走:第一步弄清词语的意思;第二步,联系语境,明确其在特定语境中所讲的意思。 【小题 6】试题分析:解答此题,首先要认真审题,注意题目中的 “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核电站的反应效应与原子弹的根本区别在于核链式反应的可不可控性。所

20、以, B项说法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对说明内容的把握。 点评:解答此题,可把 A、 B、 C、 D四项对照选文内容,逐项确认。 【小题 7】试题分析:选文第一段把核电站与火电站进行比较,可见核电站虽投资高但经济价值大;第二段将核电站与原子弹、水电站进行比较,可见核电站安全系数大、在环境保护方面别具优势。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对说明方法及其的作用的分析。 点评:对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的考查是说明文常考考点,需要加强训练。 (三)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最后要归功于人工选择。 自然选择进程缓慢,需要经过很长的时间才能显示它的作用。 人工选择大大加快了它的进程,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显著成果 。例如牡丹

21、,由自然 选择费了亿万年造成的野生原种,花是单瓣的,花色也只有粉红的一种。经过人工栽培,仅就北宋中叶( 11 世纪)那一个时期来说吧,几十年工夫,就由单瓣创造出多叶、千叶(重瓣)、楼子(花心突起)、并蒂等各种不同的姿态;由粉红创造出深红、肉红、紫色、墨紫、黄色、白色等各种不同的美丽色彩。再如大丽花,原产墨西哥,只有八个红色花瓣。人工栽培的历史仅二三百年,却已有上千种形状、颜色不同的品种。又如虞美人,经过培养,已有红、黄、橙、白各种颜色,却从来没有出现过蓝色。 19世纪末,美国的著名园艺育种家蒲班克,发现一株花瓣上好似有一层 烟雾的虞美人,特意培养,到 20世纪初,便育成了各种深浅不同的蓝色虞美

22、人,为花卉园艺增添了新的品种。 【小题 1】用一句话概括这段文字的内容。 答: _ 【小题 2】句 是 _问句,它的作用是 _。 【小题 3】句 和句 通过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相比较,目的是_。 【小题 4】为了突出人工选择的显著成就,作者采用的说明方法有 _。 文中列举牡丹、大 丽花和虞美人三个典型事例,分别从 _、 _、_等方面将自然生长的花同人工培育的花进行了比较。 【小题 5】 “人工栽培的历史仅二三百年,却已有上千种形状、颜色不同的品种。 ”句中的 “仅 ”字有什么作用? 答: _ 答案: 【小题 1】说明人工选择在加速花色变化过程中的作用。 【小题 2】设 引出本段文字说明的中心 【

23、小题 3】突出人工选择的优越性 【小题 4】作比较、列数字、举例子;时间长短 形状色泽 品种优劣 【小题 5】 “仅 ”字说明时间之短,突出人工培育的显著成果 【小题 1】试题分析:本段说明了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的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 “人工选择 ”,因为,人工选择加速了花色变化过程。联系这些信息,答案:便可得出。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对文段内容的概括能力。 点评:对文段内容的概括能力,是学习语文的最基本的能力,也是常考题型。 【小题 2】试题分析:句 是设问句,设问句的一个重要特征便是自问自答。先是自问,接着顺其自然,给出答案:。所以,设问句的重要作用便是引出下文。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对设

24、问句的特 征及其作用的把握。 点评:解答此题,把握设问句的特征是关键。 【小题 3】试题分析:句 和句 将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相比较,可见,自然选择进程缓慢,人工选择加快了植物的进程,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显著成果。这是人工选择的优越性。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对作比较的说明方法的作用分析。 点评:对作比较的说明方法的作用分析,首先,需要明确将什么和什么进行对比;其次,需要明确二者各自的特点。由此,便可知作比较的用意。 【小题 4】试题分析:作比较: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进行比较。举例子:列举了例如牡丹、大丽花、虞美人的例子。在举 一、二两个例子的同时,还列举了数字。文中列举牡丹从时间长短这一方面将自然

25、生长的花同人工培育的花进行了比较;文中列举大丽花从形状色泽这一方面将自然生长的花同人工培育的花进行了比较;文中列举虞美人从种优劣这一方面将自然生长的花同人工培育的花进行了比较。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对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的把握。 点评:对说明方法的辨析,关键是明确不同说明方法的各自特征。对说明方法的作用的分析,需要联系具体语境进行分析。 【小题 5】试题分析: “人工栽培的历史仅二三百年,却已有上千种形状、颜色不同的品种。 ” “仅二三百年 ”说明时 间之短,尽管时间短, “却已有上千种形状、颜色不同的品种 ”。联系语境, “仅 ”的准确说明了人工栽培的优越性。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对说明文词语表达作用的分析。 点评:对说明文词语表达作用的分析,需要联系语境,明确其在语境中所突出的意思。其在语境中所突出的意思,便是说明文词语的表达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