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2年苏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晏子使楚练习卷与答案(带解析) 其他 本文选自 ,这是一部 的著作。 答案:晏子春秋 内篇杂下;记载晏子言行 试题分析:本文选自晏子春秋 内篇杂下。晏子春秋是后人收集有关晏婴的言行编辑成书,共 8篇 分 215章 每章记述一事。其中以晏子即事劝谏景公治国利民 贤明为政的内容居多。 考点:考查文学常识积累。 点评:文学常识考试所比重虽不大,但是是常考题型,所以,要学生加强文学常识的积累。 结尾处写道: “王笑曰 ”,你觉得这写出了当时楚王什么样的心态? 答案:略(成理成文即可) 试题分析:文中讲到晏婴是齐国善于辞令的人,楚王想羞辱他,晏子却始终是站在国家的利益上,
2、用外交辞令回击楚王的一次又一次伤及国格的侮辱,战胜了楚王。故答题时,可从楚王 “自嘲 ”或者 “心悦诚服 ”任选一个角度,言之成理即可。 考点:考查揣测人物心理的能力。 点评:揣测人物的心态,一定要纵观全文,体会全文的意思,要符合人物的特点,和故事情节的发展。 解释下列的多义词: 【小题 1】使:得一人之使( ) 晏子将使楚( ) 使民善盗耶( ) 【小题 2】以:何以也( ) 以故东徙( ) 我以日始出 是去人近( ) 【小题 3】为: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 生于淮北则为枳( ) 答案: 【小题 1】劳动力;出使;让 【小题 2】用;因为;认为 【小题 3】是;成为 【小题 1】试题分
3、析:解答时,一方面靠学生的积累,另一方面考虑一下现在的意思: 用 派,差谴 让,令,叫 假若 奉命办事的人。再根据句意依次解释为:劳动力、出使、让。 考点:考查文言多义实词的辨析能力。 点评:文言文中实词的一词多义现象非常普遍,把握一词多义就要了解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和假借义。 【小题 2】试题分析: “以 ”在文言文中的意思较 多,例如: “来 ”、 “因为 ”、 “把 ”、 “用 ”、 “认为 ” 根据句子环境,我们可以判断依次解释为:用;因为;认为。 考点:考查学生对文言多义实词的积累能力。 点评:一词虽然出现多义,但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只能有一个意思,这就要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来选择来
4、确定。 【小题 3】试题分析:解释时,我们首先要看一下句子的意思,根据我们平时的积累,分别解释为:是;成为。 考点:考查文言多义实词的辨析能力。 点评: “为 ”在文言文中有着多个意思,成为、做、作为、是、以为、被 根据语言环境可以选择出正确的解释。 译句: 【小题 1】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 【小题 2】人固善盗乎? 【小题 3】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答案: 【小题 1】今天将要来楚国,我想侮辱他,用什么办法呢? 【小题 2】齐国人本来喜欢偷盗吗? 【小题 3】莫非楚地的水土让老百姓喜欢偷盗吗? 【小题 1】试题分析:翻译时,我们要抓住关键词,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此题的译文应
5、为:今天将要来楚国,我想侮辱他,用什么办法呢? 考点: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 点评:文言文翻译一般以直译为主。直译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字字落实。 【小题 2】试题分析:解答时,抓住关键词 “固:本来 ”、 “盗:偷盗 ”,句子可译为:齐国人本来喜欢偷盗吗? 考点:考查学生的翻译能力。 点评:我们要抓住关键词,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一定要注意语句通顺。 【小题 3】试题分析:翻译时,抓住 “得无:莫非 ”、 “善:擅长 ”等词,用顺畅的语句连接起来,可译为: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考点:考查学生将文言句子译成现代汉语的能力
6、。 点评:翻译方 法当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这样可以使二者相互补充,达到语句顺畅的目的。 楚王为什么想侮辱晏子?晏子又是怎样回击的? 答案:因为晏子是 “齐之习辞者 ”;机智设喻进行回击 试题分析:解答第一问时,联系上下文, “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 ”意思是说 “听说这个晏婴是齐国善于辞令的人,现在他要到我们楚国来,我想羞辱他,该怎么办呢? ”,故楚王想侮辱晏子的原因是 “晏婴,齐之习辞者也 ”;第二问,晏子以南橘北枳等机智设喻进行回击驳斥了楚王。 考点:考查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分析能力。 点评:从课文中我们可以看到 晏子外交语言的艺术,主要在于他成功地运用了逻辑严密的三
7、段式推理,以子之矛攻子之盾,比喻、类比等反驳方式和语言艺术。 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 【小题 1】之习辞者(习辞: ) 【小题 2】今方来,吾欲辱之(辱: ) 【小题 3】吏二缚一人诣王(诣: ) 【小题 4】齐人固善盗乎(固: ) 【小题 5】圣人非所与熙也(熙: ) 答案: 【小题 1】善于辞令,很会说话 【小题 2】羞辱 【小题 3】到 去 【小题 4】本来 【小题 5】同 “嬉 ”,戏弄 【小题 1】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文言实词的解释题,可用组词法来解释 习:习惯;辞: 言辞。我们可以推断他的意思是善于言辞。 考点: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积累能力。 点评:组词法解释文言实词时,一定要注意解
8、释完,要联系上下文,看一下语义是否连贯。 【小题 2】试题分析:做这个题时,我们运用组词法来解释 辱:侮辱,羞辱。再看句子的意思,这两个词均可以作为解释。 考点:考查课内文言实词的积累。 点评:课内文言实词的积累,学生们一定要下功夫,它是文言文阅读的基础。 【小题 3】试题分析:做这道题,我们可以运用句意来推断, “吏二缚一人诣王 ”意思是两个差役绑了一个人来见楚王。根据句意推断 “诣 ”可解释为 “到 去 ”。 考点:考查学生积累文言实词的能力。 点评:做这类题是,我们可以运用句意来推断,然后,用一个准确的词表达出来。 【小题 4】试题分析:解释时,我们可结合句子本身的语言环境和整段文字、整
9、篇文章的语言环境准确推断出,固:本来。 考点:考查学生对文中重点字词的解释能力。 点评:文言实词是构成文言文的主体,大多数文言实词具有实际意义,是文言文学习的重点,课内文言实词一定要强化积累,为理解课外文言文奠定基础。 【小题 5】试题分析:解答时,先不妨联系上下文, “熙 ”的本意在这里均不能使句意通顺,根据音同音近而相通 的现象大胆推断 “熙 ”就是通假字, “熙 ” 同“嬉 ”,戏弄。 考点:考查学生对通假字的积累。 点评:解读文言实词,通假现象也是非常重要的。通假的原则是 “音同 ”或 “音近 ”。因此,在一个句子中如果遇上不会翻译的 “障碍字 ”,不妨联系上下文,根据音同音近而相通的
10、现象大胆推断,只要在具体语境中能够讲通,则有可能就是通假字。 注意下列划线字的读音: 缚 一人( ) 酒 酣 ( ) 诣 王( ) 曷 为( ) 答案: f hn y h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字词注音题,缚( f)、酣( hn)、诣( y)、曷( h)。 考点:考查给字词注音的能力。 点评:这类题,主要考查学生平时对字音的积累,一定要注意文言字词的读音。 选择题 为了使上下句连贯,下面这句话的空缺处境入的最恰当的语句应是( ) 经过三年的努力, 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A我们不是把学习上的各种困难都克服了吗? B学习上的各种困难都被我们克服了, C把学习上的各种困难我们都克服了, D我们克服了学习上
11、的各种困难, 答案: D 试题分析:句子中 “经过三年的努力 ”是做状语, “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则是承接所选句子的省略了主语,所以可以排除 B 、 C两项, A项是一个反问句,与前后语意不连贯。所以选 D项。 考点:考查学生的语感。 点评:解答时,首先要考虑语句的语意连贯,再就是句子主要成分齐全,这就要求平时多注意训练学生的语感。 在 “批评和自我批评是 方法 ”句中的 “方法 ”前有如下四个修饰语,它们正确的排到顺序应是( ) ( 1)高思想 ( 2)有效的 ( 3)我党 ( 4)改正错误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多项定语的排列顺序简单来排列,大致是领属、数量、特点、性质、性
12、别。 “我党 ”是领属, “有效的 ”是特点, “改正错误 ”“ 高思想 ”是性质, “高思想 ”与 “方法 ”关系更近,所以顺序是 C项 。 考点:考查排列多项定语的顺序的能力 点评:在多项定语中,也可以按照表领属(时间或处所等);指名称或数量的短语;动词或动词短语;形容词或形容词短语;名词或名词短语(带 “的 ”的定语要放在不带 “的 ”的定语之前)来排列。 文言文阅读 (一) 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 “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 ”左右对曰: “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 何为者也 对曰: 齐人也。 王曰: 何坐 曰: 坐盗。 ” 晏子至,楚王赐晏
13、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 “缚者曷为者也 ”对曰:“齐人也,坐盗。 ”王视晏子曰: “齐人固善盗乎 ”晏子避席对曰: “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 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王笑曰: “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 【小题 1】晏婴在这场外交斗争中巧妙地运用了类比的手法,其中把 “淮南 ”比为 ,把 “淮北 ”比为 ;把 “橘 ”比为 ,把 “枳 ”比为 。 【小题 2】 “寡人反取病焉 ”中 “病 ”的意思是 ( ) A生病 B疾病 C窘迫,尴尬 D忌妒 【小题 3】从中可以看出晏子是怎样一个
14、人? 【小题 4】文中晏子与楚王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试分析这两个人物形象。 晏子: 楚王: 【小题 5】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大意。 【小题 6】 “吏二缚一人诣王 ”的目的是什么? 【小题 7】楚王戏晏婴,你认为是善意的还是恶意的?为什么? 答案: 【小题 1】齐、楚、不盗之民、盗贼 【小题 2】 C 【小题 3】晏子是一个善于辞令,机敏过 人的人。(其他意近也可) 【小题 4】楚王狂妄愚蠢;晏子机智灵活。楚王兴师动众,却显得心劳舌拙,不堪一击;晏子单枪匹马,却具有千钧之力,所向无敌。(意近即可) 【小题 5】叙述晏子出使楚国,用辞令战胜楚王,维护了国家尊严,表现了他外交上的机智。 【小题 6】
15、让楚王看见并借此侮辱晏子。 【小题 7】成理成文即可 【小题 1】试题分析:纵观全文,不难看出,晏子在这场外交斗争中巧妙地运用了类比: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 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可以看出,他把 “淮南 ”比为齐 国 ,把 “淮北 ”比为楚国 ;把 “橘 ”比为不盗之民,把 “枳 ”比为盗贼。 考点:考查学生对类比的理解能力。 点评:类比修辞是基于两种不同事物间的类似 ,借助喻体的特征 ,通过联想来对本体加以修饰描摩的一种文学修辞手法。 作用 类比的作用是借助类似的事物的特征刻画突出本体事物特征,更浅显形
16、象地加深本体事物理解,或加强作者的某种感情,烘托气氛,引起读者的联想。 【小题 2】试题分析:这道题是文言实词解释,学生可以根据积累,以及具体的句子环境,很容易的选出正确答案:是: C。 考点:考查学生的文言 实词的积累能力。 点评:文言文中的实词考查非常普遍,应该在平时多注意积累一下文言实词解释,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小题 3】试题分析:解答时,我们从晏婴的语言、行为等方面来分析,可以看出晏婴是一个晏子是一个善于辞令,机敏过人的人。 考点:考查学生概括人物特点的能力。 点评:人物特点一般分为外在特点和内在特点。例如外貌特点等属于外在特点,一般在文中可以找到,少部分的不解绍此类特点。内在特
17、点可根据人物的语言、行为、心理加以概括性的描述 【小题 4】试题分析:从事件是来对比 楚王想羞辱晏婴从而达到羞辱齐国的目的, 晏婴始终站在维护国家尊严的立场上驳斥楚王,最终胜利。从语言上对比,楚王言语无理无据,晏婴巧妙设喻,善用外交辞令,令其诚服。所以,二者的形象是:楚王狂妄愚蠢;晏子机智灵活。楚王兴师动众,却显得心劳舌拙,不堪一击;晏子单枪匹马,却具有千钧之力,所向无敌。 考点:考查人物形象的对比分析能力。 点评:要把握好文言文的人物形象,概括人物的性格的特点,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分析具体事件,事件反映人物的品格;分析正面描写,有外貌、神态、语言、动作、心理描写等;分析侧面描写,通过
18、写他人或他物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 【小题 5】试题分析:仔细阅读,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我们很容易概括出段落大意是:叙述晏子出使楚国,用辞令战胜楚王,维护了国家尊严。 考点:考查学生的理解概括能力。 点评:文言文阅读材料以语段为主,而整体感知文段内容是其中一大考点,大众化的题目就是直截了当地要求概括段落大意或中心内容。 【小题 6】试题分析:联系上下文,根据相应语句: “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 对曰: 齐人也,坐盗。 王视晏子曰: 齐人固善盗乎 ”,可以看出 “吏二缚一人诣王 ”的目的是让楚王看见并借此侮辱晏子。 考点:考查学生对文言 文内容的分析理解能力。 点评:做此类试题,一定要
19、仔细阅读文章,疏通文意,联系上下文,从而相关信息,并加以总结概括。 【小题 7】试题分析:这是开放性试题,可选去一个角度回答,感觉是善意的,可以从 “王笑曰: 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这句话去理解。感觉是恶意的,可以从楚王一而再再而三的羞辱晏婴这一方面理解。 考点: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述能力。 点评:这是开放性试题,观点学生可以自由选取,主要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述能力,言之有理即可。 (二)晏子谏因岛杀人 景公好弋,使烛邹主鸟而亡之。公怒,诏吏杀之。晏子曰: “烛 邹之罪有三,请数之以其罪而杀之。 ”公日: “可。 ”于是召而数之公前,曰: “烛邹 !汝为吾君主鸟而亡之,是罪一也;使吾君以鸟
20、之故杀人,是罪二也;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以轻士,是罪三也。 ”数烛邹已毕,请杀之。公日: “勿杀 !寡人闻命矣。 ” 【小题 1】晏子的本意是 景公,说他 。但是晏子却以 烛邹的姿态出现。这种以 的语言进行讽谏的方式方法,易于被人接受。 【小题 2】景公听了晏子列举烛邹 “罪状 ”的一番话后,说: “ ”从这可以看出景公是个 。 【小题 3】请简单谈谈景公听了晏子的话后不杀烛邹的原因。 【小题 4】请解释文中三 个 “使 ”的意思。 烛邹主鸟而亡之 ( ) 使吾君以鸟之故而杀人 ( ) 使诸侯闻之 ( ) 【小题 5】解释加点的词语。 使烛邹主鸟而亡之 ( ) 请数之以其罪 ( ) 以鸟之故
21、杀人 ( ) 景公好弋 ( ) 寡人闻命 ( ) 为吾君主鸟 ( ) 【小题 6】指出句子翻译正确的一句。 吏杀之 ( ) A.招集差吏杀了烛邹。 B命令主管官吏杀他。 C.诏告天下人要杀烛邹。 D告诉手下官吏杀人。 使烛邹主鸟而亡之 ( ) A.派烛邹管好主人的鸟,可是鸟死了。 B叫烛邹去喂养主人的鸟,可是鸟儿逃跑了。 C.让烛邹去管这些鸟,然而这些鸟都不见了。 D叫烛邹去主管禽鸟,可是这些禽鸟却亡失了。 于是召而数之公前 ( ) A于是把烛邹召到景公面前谴责。 B便把烛邹的罪状诏告天下。 C就把烛邹数落了一顿。 D于是景公把烛邹召来谴责了一番。 【小题 7】结合以上两则关于晏子的故事,说说
22、晏子在说理方面的技巧。 答案: 【小题 1】指责、重鸟轻人、谴责、委婉 【小题 2】 “勿杀 !寡人闻命矣。 ”能够接受批评,知过能改的人。 【小题 3】因为晏子的话已经表明,烛邹犯的过失还不至于被杀头,如真杀了烛邹,那景公就是 “重鸟轻人 ”,会失信于天下人,甚至会失掉民心。 【小题 4】 叫、派 使得 让 【小题 5】 死或逃走 谴责 因为 射 指教 主管 【小题 6】 B D A 【小题 7】善于立辞,很会说话。 【小题 1】试题分析:仔细阅读全文,我们理解文章的内容是:景公因为鸟丢失而想杀烛邹,晏婴欲指责、劝诫景公不要重鸟轻人。但是。他没有直接劝诫景公,而是谴责烛邹,从而委婉的指责景公
23、,并达到目的。 考点:考查学生理解劝诫方法的能力。 点评:劝谏类的文言文常考劝 谏的方法,一般自身设喻,类比等委婉的劝解方法,这样容易让人接受。 【小题 2】试题分析:景公听了晏子列举烛邹 “罪状 ”的一番话后说: “勿杀 !寡人闻命矣 ” ,意思是: “不要杀了,我已经领受你的教育了。 ”特别是 “闻命 ”一词,体现了景公是一个能够接受批评,知过能改的人。 考点:考查学生归纳人物特点的能力。 点评:分析景公主要从语言上来分析,抓住关键词 “闻命 ”,一个大王接受臣子的教育,可以提现出他是一个善于接受意见的人。 【小题 3】试题分析:首先我们理解一下晏婴列举的三条罪状以及所隐含的意思: 汝为吾
24、君主鸟而亡之,是罪 一也 你替我们君主主管养鸟却让鸟跑了,这是第一条罪状,暗示丢失鸟不致于获罪。 使吾君以鸟之故杀人,是罪二也 使我们国君因为鸟的缘故杀人,这是第二条罪状,暗示景公因鸟杀人是无稽之谈。 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以轻士,是罪三也 让诸侯听到了这件事,认为我们国君重视鸟却轻视人才,暗示真杀了烛邹,诸侯认为是重鸟轻人。 考点:考查学生提取文言文信息的能力。 点评:做题时,一定要理解相关语句的意思,并深刻领会深层次的意义或者是暗含的意思,提取相关信息。 【小题 4】试题分析:这是考查学生对文言文一词多义的理解,平时我 们积累了 “使 ”的一些意思:用;派,差谴;让,令,叫;假若;奉命办事
25、的人。再根据句意依次解释为: 叫、派 使得 让 考点:考查学生对文言文一词多义的理解运用。 点评:课外文言文字词解释的考查主要看平时我们对文言实词的积累运用能力的,考查在课外,功夫在课内。 【小题 5】试题分析:解答时,根据平时对课内文言文诗词的积累,以及联系句子意思,我们推断出: 使烛邹主鸟而亡之 (死或逃走 ) 请数之以其罪 (谴责 ) 以鸟之故杀人 (因为 ) 景公好弋 (射 ) 寡人闻命 (指教 ) 为吾君主鸟 (主管 ) 考点: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解 释能力。 点评: “考查在课外,功夫在课内 ”,解答此类题时,根据平时对相同词,类似语境的课内文言文实词的积累,以及联系句子意思,从而
26、很容易推断出词义, 【小题 6】试题分析:解答时,要看关键词是否翻译出来了, 吏:官吏;之:代指烛邹。故选 B。 使:派,让;主:主管;亡:死亡或逃走。故选 D。 召:召见;之:到;数:谴责。故选 A。 考点:考查翻译课外文言句子的能力。 点评:翻译文言句子,我们应抓住关键词,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用顺畅的语言表达出来。选择时,可以依此来排除。 【小题 7】试题分析:第一则体现晏婴巧妙设喻 ,善于外交辞令;第二则则是委婉,看似谴责烛邹,实则指责景公。纵观两则晏子的故事,我们可以看出晏子的说理技巧是善于立辞,很会说话。 考点:考查学生对说理技巧的理解。 点评:这类题,应该分别理解两则的说理技巧,然后找到二者的共同点。 作文 片断写作练习: 将晏子使楚中晏子驳斥楚王的一部分改成记叙文片断,注意增加适当的神态、语言、动作描写,避免对原文进行简单的翻译。 答案:略 试题分析:解答时,首先是理解文言文的意思,然后,运用描写人物的多种方法,将人物生动形象的表现出来,只要避免简单翻译即可。 考点:考查学生改写文言文的能力。 点评:文言文改写,一定要在真正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进行,注意增加适当的神态、语言、动作描写,艺术上深加工,避免简单翻译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