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学年湖南省益阳市箴言中学高一上期中考试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周芸 文档编号:290478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26.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学年湖南省益阳市箴言中学高一上期中考试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15学年湖南省益阳市箴言中学高一上期中考试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15学年湖南省益阳市箴言中学高一上期中考试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15学年湖南省益阳市箴言中学高一上期中考试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15学年湖南省益阳市箴言中学高一上期中考试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5学年湖南省益阳市箴言中学高一上期中考试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太阳大,地球小,太阳带着地球跑;地球大,月球小,地球带着月亮跑。 ”重温童谣,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 1】童谣中涉及的天体系统层次共有( ) A一个 B两个 C三个 D四个 【小题 2】地球上生命的存在得益于其 “得天独厚的位置 ”。具体是指:( ) 行星际空间安全稳定 太阳光照稳定 日地距离适中 地球自转周期适中 地球质量、体积适中 A B C D 【小题 3】保护地球家园,就是保护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地理环境。按其重要性而言,排序正确的是:( ) 行星地球 地球上的大气 地球上的水 地表形态

2、 A B C D 【小题 4】假如人类移居月球生活,下列可能发生在月球的现象是( ) 昼夜现象 电闪雷鸣 朝霞、晚霞 日食、月食 行走如跳远 A B C D 答案:【小题 1】 B 【小题 2】 A 【小题 3】 A 【小题 4】 D 试题分析: 【小题 1】童谣里出现了太阳、地球和月球,涉及的天体系统包括地月系和太阳系两个天体系统。答案:选 B。 【小题 2】 地球自转周期适中和 地球质量、体积适中,属于地球自身的条件,而题目要求是其 “得天独厚的位置 ”,具体指地球位于太阳系中,八大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行星际空间安全稳定, 对;位于太阳系中,太阳光照稳定, 对;日地距离适中, 对。答案

3、:选 A。 【小题 3】保护地球家园,就是保护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地理环境。按其重要性而言,首先是保护整体的行星地球;其次,地球上的大气是人类生存的基础,没有了大气,人类生存一分 钟都不行;再次,水是生命之源;最后,地表形态会影响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答案:选 A。 【小题 4】月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因此会有昼夜现象, 对;月球上没有大气,因此就没有电闪雷鸣和朝霞、晚霞现象, 错;在月球上只能出现日食,而不会发生月食, 错;月球上的地心引力比地球小,因此在月球上行走如跳远, 对。答案:选 D。 考点:该题考查天体系统、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的条件和月球自然地理环境特点。 在晚上,如把照相

4、机固定,取景框中心对准北极星附近的天空进行长时间曝光 (约 10小时 ),就可以得到一张北极星附近星辰运动 的照片。照片上的恒星会出现怎样的运动轨迹,请在下图空白出画出。 答案: 试题分析: 地球围绕地轴自转,地轴永远指向北极星,北极星附近星辰运动围绕北极星运动,因此对准北极星附近的天空进行长时间曝光 (约 10小时 ),就可以得到一张北极星附近星辰运动的照片。照片上的恒星会出现以北极星为中心的同心圆运动轨迹。如图所示。 考点:本题考查地球自转的规律及影响。 读 “某河流示意图 ”, 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 1】甲处地貌的形成与下列哪个因素无关( ) A中游落差小 B地转偏向力作用 C河流含沙

5、量大 D入海口潮差小 【小题 2】造成乙现象最终消失的原因是( ) A地壳运动 B风化作用 C侵蚀作用 D堆积作用 答案:【小题 1】 A 【小题 2】 C 试题分析: 【小题 1】图中甲处位于河流的入海口,形成冲积岛。该地貌的形成与地转偏向力作用、河流含沙量大和入海口潮差小等因素有关,而与中游落差小无关。答案:选 A。 【小题 2】 3月 21日之前太阳直射点都在南半球,南极地区比北极地区白昼持续时间长, 对。与图示地区相比,南极地区海拔高、冰川厚, 9月份平均气温较低, 错; 7月份,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南极点及周边相 应范围内温度低,气压高, 对;南极点及周边相应范围内海拔高,冰层厚,

6、对。答案:选 D。 考点:该题考查极点的太阳光照情况与自然环境特点。 读下面两幅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 1】图甲中 B处的地形名称是( ) A冲积扇 B河口三角洲 C山脊 D悬崖 【小题 2】图甲中河流堆积物从 B到 A处堆积的情况是( ) A颗粒大小不分,杂乱地堆积 B由 B处到 A处依次是黏土、粉砂、砂、砾石 C由 B处到 A处依次是砾石、黏土、粉砂、粗砂 D由 B处到 A处依次是砾石、砂、粉砂、黏土 【小题 3】图甲中 C处河段河谷形态及所受的外力作用分别是( ) A V形谷,流水侵蚀 B V形谷,流水沉积 C U形谷,流水搬运 D U形谷,冰川侵蚀 答案:【小题 1】 A 【小题

7、2】 D 【小题 3】 A 试题分析: 【小题 1】图甲中 B处位于河流流出山口处,由于地势变平,河道变宽,泥沙沉积,形成冲积扇。答案:选 A。 【小题 2】图甲中河流从 B到 A处是从上游到下游的过程,在河流的沉积过程中,大的先沉积,小的后沉积,因此,由 B处到 A处依次是颗粒由大到小的砾石、砂、粉砂、黏土的分布。答案:选 D。 【小题 3】图甲中 C处河段位于河流的上游,受流水侵蚀作用,河谷呈 V字形态。答案:选 A。 考点:该题考查河流的侵蚀和沉积作用形态。 下图是某地质构造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 1】从成因看,花岗岩生成的位置位于( ) A B C D 【小题 2】裸露在

8、山脊上的花岗岩,其形成经历的过程依次是( ) A固结成岩 风化剥蚀 侵蚀搬运 地壳抬升 B侵蚀搬运 岩浆侵入 地壳抬升 固结成岩 C地壳抬升 侵蚀搬运 岩浆侵入 风化剥蚀 D岩浆侵入 地壳抬升 风化剥蚀 侵蚀搬运 答案:【小题 1】 A 【小题 2】 D 试题分析: 【小题 1】从成因看,花岗岩属于侵入岩,是岩浆侵入岩层所形成的,生成的位置位于图中的 处。答案:选 A。 【小题 2】裸露在山脊上的花岗岩,其形成经历的过程首先要有岩浆的侵入作用,形成花岗岩,随着地壳的抬升,表层岩层受到风化剥蚀、侵蚀搬运等外力作用,花岗岩出露地表。答案:选 D。 考点:该题考查岩石的形成过程。 冰岛多火山,主要原

9、因是( ) A位于亚欧板块与美洲板块的碰撞边界上 B位于亚欧板块与美洲板块的张裂边界上 C位于非洲板块与亚洲板块的碰撞边界上 D位于非洲板块与美洲板 块的碰撞边界上 答案: B 试题分析: 冰岛位于欧洲的西北部地区,位于位于亚欧板块与美洲板块的张裂边界上,多火山。答案:选 B。 考点:该题考查板块的分布及边界的状况。 六大板块中,基本上以大洋为主的板块是( ) A太平洋板块 B印度洋板块 C南极洲板块 D北冰洋板块 答案: A 试题分析: 六大板块中,太平洋板块基本上以大洋为主。答案:选 A。 考点:该题考查板块的分布状况。 某中学开展研究性学习,坚持观测太阳高度的日变化,并作详细记录。以下是

10、 6月 22日观测记录,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观测时刻(北京时间) 5:10 12:40 20:10 太阳高度 0 7326 0 【小题 1】该学校的经纬度位置是( ) A 110E, 40N B 110E, 50N C 115E, 40N D 115E, 50N 【小题 2】 12月 22日,该校所在地的昼长约为( ) A 7小时 B 8小时 C 9小时 D 10小时 【小题 3】当该校于北京时间 6时整日出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太阳直射赤道 B北京市昼夜平分 C地球公转速度越来越快 D南极地区出现极夜现象 【小题 4】 7月 1日,该校同学观测日出时和日落时,太阳分别位于观测者的(

11、) A正东方、正西方 B东北方、西北方 C东南方、西北方 D东北方、西南方 答案:【小题 1】 A 【小题 2】 C 【小题 3】 D 【小题 4】 B 试题分析: 【小题 1】表格信息是 6月 22日观测记录,当该地太阳最高时,当地时间为 12时,而北京时间为 12:40,可以判断出该地的经度为 110E;该日当地的正午太阳高度为 7326,设该地的纬度为 X,根据太阳高度的计算公式 7326=90-( X-2326),经过计算, X=40。答案:选 A。 【小题 2】 6月 22日,该校所在地的昼长 =20:10-5:10=15小时, 12月 22日,该校所在地的昼长约 =24-15=9小

12、时。答案:选 C。 【小题 3】当该校于北京时间 6时整日出时,当地时间为 5:20,昼长夜短,太阳不直射在赤道上, A错;北京市昼长夜短, B错;地球公转速度有可能越来越快,也有可能越来越慢, C 错;南极地区出现极夜现象, D 对。答案:选 D。 【小题 4】 7月 1日,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太阳东北升、西北落,该校同学观测日出时和日落时,太阳分别位于观测者的东北方、西北方。答案:选 B。 考点:该题考查太阳高度的日变化规律、昼夜长短判断及日出日落方位。 读地球公转的 “二分二至 ”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 1】图中字母 C所代表的节气名称是( ) A春分 B秋分 C冬至 D夏至 【小题

13、 2】有关国庆节前后太阳直射点和地球公转速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球公转到 AB之间,速度减慢 B地球公转到 BC之间,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 C地球公转到 CD之间,速度逐渐加快 D地球公转到 DA之间,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 答案:【小题 1】 D 【小题 2】 D 试题分析: 【小题 1】仔细读地球的公转轨道图,图中字母 C 处,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上,所代表的节气名称是夏至。答案:选 D。 【小题 2】图中的四个位置代表地球公转的 “二分二至 ”日, A为冬至日、 B为春分日、 C为夏至日、 D为秋分日。国庆节前后地球公转在 D秋分日和 A冬至日之间,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答案:选 D。 考点

14、:该题考查地球公转规律和太阳直射点的周年运动规律。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阴影部分表示黑夜 ) 【小题 1】此时太阳直射的地理坐标是( ) A , B , E C , D , 【小题 2】此时有两条经线两侧日期不同,这两条经线是( ) A日界线本初子午线 B 0, 180 C 0, 150W D 150W, 180 【小题 3】此时北京时间和北极圈上日落的时间分别是( ) A 10时, 12时 B 12时, 16时 C 14时, 16时 D 18时, 18时 答案:【小题 1】 A 【小题 2】 D 【小题 3】 D 试题分析: 【小题 1】仔细读图,图中晨昏线与经线重合,说明为春秋两分日,

15、太阳直射在赤道上;图中的晨昏线为晨线,其与赤道的交点时间为 6点,本初子午线的时间为 10点,直射点( 12点)的经度为 30E。答案:选 A。 【小题 2】此时有两条经线两侧日期不同,这两条经线一条为人为日期变更线180经线,另一条为 0时线,根据上题的判断,经度为 150W。答案:选 D。 【小题 3】此时,根据上题的推断,本初子午线的时间为 10点,北京时间( 120E)的时间为 18时;该日为春秋两分日,北极圈上日落的时间是 18时。答案:选 D。 考点:该题考查日照图 的判读。 关于地方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地方时是因经度不同的时刻 B经度每隔 15o,地方时相差 1小时 C同

16、一经线上,地方时相同 D相对位置偏东地点的地方时要晚一些 答案: D 试题分析: 地方时是因经度不同的时刻, A对;经度每隔 15o,地方时相差 1小时, B对;同一经线上,地方时相同, C 对;相对位置偏东地点的地方时要早一些, D 错。答案:选 D。 考点:该题考查地方时的相关知识。 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是( ) A X射线 B Y射线 C黑子的多少和大小 D光斑的强弱 答案: C 试题分析: 黑子的多少和大小是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答案:选 C。 考点:该题考查太阳活动的标志。 小行星带位于( ) A水星与金星之间 B火星与金星之间 C火星和木星之间 D木星和土星之间 答案: C 试题分析:

17、 小行星带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属于识记的知识点。答案:选 C。 考点:该题考查小行星带的位置。 地球是太阳系中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其特殊性主要表现在:( ) A唯一有水的行星 B九大行星中质量最小 C既有自转运动,又有公转运动 D是太阳系中唯一有生命的行星 答案: D 试题分析: 地球是太阳系中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其特殊性主要表现在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有生命的行星, D对;地球并不是唯一有水的行星, A错;九大行星中质量最小的星球事海王星,不是地球, B错;既有自转运动,又有公转运动的星球并不只是地球, C错。答案:选 D。 考点:该题考查地球的特殊性。 太阳活动对地球造成的影响有( ) 引起潮

18、汐现象 干扰无线电短波通讯 产生 “磁暴 ”现象 诱发降水量变化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 潮汐现象主要是由于天体的引潮力造成的, 错;太阳活动会干扰无线电短波通讯, 对;产生 “磁暴 ”现象, 对;会诱发降水量变化, 对。答案:选 B。 考点:该题考查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发射到宇宙中的同步卫星应与( ) A地球自转的线速度相同 B地球自转的角速度相同 C地球公转的线速度相同 D地球公转的角速度相同 答案: B 试题分析: 地球同步卫星是人为发射的一种卫星,它相对于地球静止于赤道上空。从地面上看,卫星保持不动,故也称静止卫星,从地球之外看,卫星与地球以相同的角速度转动,角速度

19、与地球自转角速度相同,故称地球同步卫星。答案:选 B。 考点:该题考查同步卫星与地球自转速度的关系。 一艘航行于太平洋的船,从 12月 30日 12时 (区时 )起,经过 5分钟,越过了 180经线,这时,其所在地点的区时不可能是( ) A 12月 29日 12时 5分 B 12月 30日 11时 55分 C 12月 30日 12时 5分 D 12月 31日 12时 5分 答案: B 试题分析 : 一艘航行于太平洋的船,从 12月 30日 12时 (区时 )起,经过 5分钟,越过了180经线,如果其自西向东运动,会减一天,时间为 12月 29日 12时 5分;如果其自东向西运动,会加一天,时间

20、为 12月 31日 12时 5分;如果该船所经过的 180经线部分与日界线不重合,日期不变,时间为 12月 30日 12时 5分;其所在地点的区时不可能是 12月 30日 11时 55分。答案:选 B。 考点:该题考查日界线部分知识。 某一地点,以北是北半球的高纬度,以南是北半球的中纬度,以东是西半球,以西是东半球,该点位于( ) A经度 180、北极圈 B经度 180、北纬 60 C东经 160、北极圈 D东经 160、北纬 60 答案: D 试题分析: 高纬度与中纬度的界线为 60,以北是北半球的高纬度,以南是北半球的中纬度,该地纬度为 60N;东西半球的分界线为 20W和 160E,以东

21、是西半球,以西是东半球,该地的经度为 160E。答案:选 D。 考点:该题考查地球纬度划分和东西半球划分。 综合题 作图:请作出西九区的经度示意图。 要求 : 标明时区标准经线的度数; 标明时区的经度范围 答案:作图略 评分标准:标准经线 2分,时区边界经线每条 2分 试题分析: 地球上时区的划分原则为:每一个时区跨经度 15,以该时区的中央经线为中心,东西各占 7.5。西九区的中央经线的度数 =15*9=135W。该时区的经度范围为从 135W-7.5=127.5W向西到 135W+7.5=142.5W。 考点:本题考查时区的划分。 地球的自转线速度有一定的规律,如图所示,请根据地球自转线速

22、度的规律,总结一个数学公式来表示地球表面任意一点(地理纬度数为 )的线速度。(注意:公式中参数要注明含义) 答案: V=2Rcos/T V线速度、 R地球半径、 地理纬度数 T地球自转周期( 24小时) 试题分析: 从定义看,地球的自转线速度 =地球上的点自转运行的距离 /自转的时间。赤道上,地球自转的线速度 V=赤道的周长 /24 小时 =2R/T( V 线速度、 R 地球半径、T地球自转周期( 24小时)。 纬度的地区,地球自转的线速度 V=2Rcos/T。( V线速度、 R地球半径、 地理纬度数、 T地球自转周期( 24小时) 考点:本题考查地球自转线速度的规律与计算。 已知北京时间为

23、2013年 9月 26日 18时 20分: ( 1)求中时区区的区时。 ( 2)求 80W的地方时。 (只有结果,没有计算过程的不计分) 答案:( 1)中时区区的区时为: 9月 26日 10时 20分 ( 2) 80W的地方时为: 9月 26日 5时 试题分析: ( 1)中时区的中央经线为 0,该时区的区时为 0经线的地方时。北京时间为东八区的区时,当北京时间为 2013年 9月 26日 18时 20分时,中时区的区时=26日 18时 20分 8 小时 =9月 26日 10时 20分。 ( 2)北京时间为东八区的区时,是 120E经线的地方时,当北京时间(东八区)为 2013年 9月 26日

24、18时 20分时, 120E经线的地方时为 2013年 9月 26日 18时 20分时, 80W的地方时 =18时 20分 ( 120+80) *4分 =18时 20分 13时 20分 =9月 26日 5时。 考点:本题考查区时的确定和区时、地方时的计算。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陆地的河流流速比较急,带着上游冲刷下来的泥沙流到宽阔的海洋后,流速慢了下来,泥沙就沉积在河口附近,积年累月,越积越多,逐步形成高出水面的陆地,这就叫河口冲积岛。 材料二 长江三角洲历史演变图。 材料三 青藏高原一直是一个神秘的地方,如今科学家惊奇地发现这个世界最年轻的高原竟然以每年 7 30毫米的速度整体向

25、北和向东方向移动。这种推移变化量很小,属于毫米级的。 材料四 下图表示青藏高原移动的主要原因。 ( 1)说明河口冲积岛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有哪些? ( 2)描述材料二中古沙洲的生消变化过程? ( 3)近年来该地海岸线向近海移动的速度减慢,试说明其原因? ( 4)图中的山脉是 _,属于地质构造中的 _,板块 a为 _板块,板块 b为 _板块。 ( 5)根据图示,从地壳运动方面分析青藏高原移动的重要原因? 答案:( 1)流水堆积 (沉积 )作用;海水的顶托作用。 ( 2)河口地区由于落差小及海水的顶托作用,水流速度减慢,导致大量泥沙堆积,出露水面形成沙洲;泥沙继续堆积,陆地面积不断扩大,古沙洲逐渐和

26、大陆相连;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北岸堆积速度快。 ( 3)中上游植树造林,水土流失减少;三峡大坝等水利工程截留部分泥沙。 ( 4)喜马拉雅山;褶皱;印度洋;亚欧。 ( 5)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的碰撞还在继续,印度洋板块向北运动引起的挤压。 试题分析: ( 1)陆地的河流流速比较急,带着上游冲刷下来的泥沙流到宽阔的海洋后,海水的顶托作用,流速慢了下来,泥沙就沉积在河口附近,积年累月,越积越 多,逐步形成高出水面的陆地,这就叫河口冲积岛。说明河口冲积岛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有流水堆积 (沉积 )作用和海水的顶托作用。 ( 2)注意,既要答古沙洲的生长过程,又要答古沙洲的消亡过程。 ( 3)近年来该地海岸线向近海移动的速度减慢,其原因是河流运输到海洋的泥沙量在减少,而该泥沙减少的原因有植被护沙作用增加和工程留沙增加两个方面。 ( 4)材料四为青藏高原移动的主要原因图,图中的山脉为喜马拉雅山,该山脉是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相碰撞作用所形成的,从地质构造上看,属于褶皱。 ( 5)从图中板块运动的箭头看,青藏高原的移动原 因是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相碰撞,印度洋板块向北运动引起挤压而形成的。 考点:本题考查地质作用(内力作用、板块运动和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