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届河北永年县第二中学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twoload295 文档编号:290865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94.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届河北永年县第二中学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15届河北永年县第二中学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15届河北永年县第二中学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015届河北永年县第二中学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015届河北永年县第二中学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5届河北永年县第二中学高三 12月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有先秦思想家认为, “君上之于民也,有难则用其死,安平则尽其力 ”。据此可知这位思想家强调 A君主无为而治 B强化血缘等级 C推行礼乐仁政 D实行严刑峻法 答案: D 试题分析:依据所学知识材料属于韩非的话,其意为君主对于民众,危难时就要他们拼死作战,安定时就要他们尽力耕作,由此可知 A 强调无为不符合题意,B、与题干无关, C、为儒家思想,所以 A、 B、 C都不正确,材料符合法家的主张,所以选 D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百家争鸣 法家思想 周恩来曾回忆说 :“讲到中国革命的性质,今天似乎是老生常谈了

2、可是在六大( 1928年)时,这却是个很严重的问题 当时无论从莫斯科中山大学或从西欧回来的同志又都轻视理论,所以对革命的性质问题搞不清。 ”这表明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 A尚未确立明确的革命目标 B受到共产国际的强烈影响 C正确认识到农村根据地的地位 D已逐渐克服教条主义倾向 答案: B 试题分析: A项与史实不符合,所以排除 A项。 C项内容是在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的认识, D项也是在大革命失败后共产党才出现的变化,故答案:选择 B项。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国民大革命时期的共产党 1917年 3月,俄国临时政府成立不久,彼得格勒苏维埃宣布了一号法令,规定所有部队都应选举

3、产生士兵委员会,负责管理本单位的政治活动、监管本单位的武器。这反映出彼得格勒苏维埃 A行使中央政府的职权 B具有无产阶级政权的性质 C与临时政府全面对抗 D已经掌握全部军队指挥权 答案: A 试题分析:根据题干信息 “规定所有部队都应选举产生士兵委员会 ”, “ 负责管理本单位的政治活动 ”等信 息,可以知道这样的彼得格勒苏维埃政权是人民的政权,履行中央政府的职权,故 A 符合题意; B 项表述有一定合理性,但不符合题意;CD两项表述错误,明显不符合史实。故,正确答案:选 A。 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二月革命 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19231929年,美国的企业普遍使用流水线等先

4、进生产管理方式,提出了劳动生产率,同时在少数企业中工人可以领取养老金,享受带薪休假。这反映出当时在美国 A工人分享的经济发展成果有限 B科技未对经济发展发挥重大作用 C供给与需求保持基本平衡 D国家干预促进了 经济发展 答案: A 试题分析:科技未对经济发展发挥重大作用说法错误,所以 B不正确,材料无从体现供需关系问题,所以 C错误,国家干预经济是在罗斯福新政时开创的,所以 D不正确,依据材料 “在少数企业中工业可以领取养老金,享受带薪休假 ”可以得出 A项正确 考点: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 “自由放任 ”的美国 1929 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1960年,日、美修改 195

5、1年签订的军事条约,删除了原条约中驻日美军可以用于镇压日本内乱的条款,保留了原条约中美军驻扎日本、双方共同应对对日本领土上的任何一方的武力进攻等内容,签订了新的日美安全条约。这一条约的签订 A表明日美军事同盟受到削弱 B标志着亚太地区的力量对比改变 C反映出日本已经成为经济大国 D意味着美国在亚洲维持冷战政策 答案: D 试题分析:新的日美安全条约说明日美军事同盟在加强,而不是削弱,故 A项错误;美国在亚太地区一直维持着这种格局,没有发生改变,故 B项错误;日本已经成为经济大国是在 20世纪 80年代以后,不符合实际,故 C项错误;材料中 “日、美修改 1951年签订的军事条约 ”以及 “签订

6、了新的日美安全条约 ”说明美国在亚洲地区仍在维持冷战政策,故 D项正确 考点: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冷战 亚洲表现 英国学者约翰 凯伊在分析西欧经济时指出, “全球化 ”一词在 1990年取代“民营化 ”成为经济改革的标语。这一变化表明在西欧 A经济已经逐步走出滞涨 B凯恩斯主义取得主导地位 C信息技术得到广泛使用 D各国转而采用贸易保护政策 答案: A 试题分析: 70 年代经济危机后,西方经济进入滞胀阶段,表明凯恩 斯主义失灵,所以 B项错误,各国都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所以有民营化的潮流的出现,九十年代 “全球化 ”取代了 “民营化 ”说明西欧经济逐步恢复走出滞胀,从而改变了经济

7、发展标语,所以选 A 考点: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 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二战后西欧国家的经济发展 自秦汉至明清,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经历了由郡县两级制到州郡县三级制再到省道府县四级制的演变。这体现了 A中枢权力体系日趋完备 B中央对地方控制的加强 C各地经济联系日益密切 D经济发展区域化程度提高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用排除法,逐一分析四个选项:中枢权力体系日趋完备属于中央权力机构,与题干地方制度演变无关,故 A项错误; “郡县两级制到州郡县三级制再到省道府县四级制 ”,说明中央对地方控制逐渐加强,故 B 项正确; “经济联系日益密切 ”在材料中无从体现,故

8、C 项错误;“经济发展区域化程度提高 ”属于经济信息,与题干没有关系,不符合题意,故D项错误;综上, A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正确答案:选 B。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秦朝中央集全制度的形成 郡县制;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至明清君主专制 制度的加强 中央与地方的矛盾解决 1950年,东北人民政府规定在大区范围内对煤炭、钢材等多种生产资料统一分配,随后,东北地区计划分配的物资种类逐年增加。从 1953年起,计划分配调拨体制开始在全国铺开。这反映了中国计划经济体制 A是新生国家政权的基础 B随着行政区域的扩大逐步建立 C是在宪法原则下建立的 D随着工业化建设的进行而建立 答案: D

9、试题分析:新生国家政权的基础是公有制而不是计划经济体制,所以 A错误,计划经济体制的实行与行政区域的大小无关,所以 B错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于 1954年,所以 C说法错误,计划经济体制的实行是为了满足工业化对资金原料的需求而推行的,所以选 D 考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 改革开放后,中共中央明确将中共八大作为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开端。这是因为中共八大 A客观分析了当时的国内形势与主要矛盾的变化 B实现了工作重心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转变 C明确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D全面总结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经验 答案: A 试题分析

10、:工作重心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转变是十一届三中全会,所以 B错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是在中共十三大,所以 C不正确,全面总结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经验是毛泽东的论十大关系,所以 D不正确,中共八大客观分析了当时的国内形势与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正确探索,所以选 A 考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中共八大 路透社评论某国际组织时说, “作为一种独立于美苏两国领导的军事条约组织的道德力量,强调最初在万隆会议上获得赞成的和平共处原则。 ”这一国际组织是 答案: A 试题分析:由 “作为一种独立于美苏两国领导的军事条约组织的道德力量, 强调最初在万隆会

11、议上获得赞成的和平共处原则 ”得知这是不结盟运动组织。其它是错误的;所以选 A 考点: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当今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的发展 不结盟运动 据统计, 1992年全国辞去公职经商者达 12万人,未辞职而以各种形式投身商海者超过 1000万人,这种现象被称为 “下海潮 ”。这反映了 A市场经济改革成为社会共识 B多种经济成分开始共同发展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D计划经济开始转向市场经济 答案: A 试题分析:注意题中时间 1992年,联系当年的邓小平南方讲话和中共十四大召开,超过 1000万人不同程度的 “下海 ”经商,正是 A项的反映, BCD三项都开始于 20世纪 8

12、0年代的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考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 市场经济体制 列宁指出: “在经济战线上,由于我们企图过渡到共产主义,到 1921年春天我们就遭到了严重的失败。 ”此 “严重的失败 ”的主要原因是 A苏维埃政权农业税过重 B苏俄政策严重脱离现实 C分配领域的实物配给制 D苏俄敌对势力十分强大 答案: B 试题分析: 1921年春天我们就遭到 了严重的失败是因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造成的, 1921年,内战已经结束,但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没有结束,苏俄政策严重脱离现实,造成 “严重的失败 ”。 ACD均不符合 1921年春天的苏俄国情,所以均不能选。 考点:俄

13、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2011年,德国和法国共同编撰的 “讲述欧洲历史的教科书 ”历时五年终于完成,创造了编撰共同历史教科书的德法模式,即 “双方一直磨合到彼此就大部分争议问题达成共识,再开始共同编撰教科书 ”。编者认为这套书的最终目的是鼓励学生以批判的眼光看 待历史,不会只给一种答案:。据此判断,编撰此书体现了 A价值判断高于史实判断 B对于民族国家身份的认同 C历史共识需要批判思维 D批评思维比历史真实重要 答案: C 试题分析:从材料 “大部分争议问题达成共识,再开始共同撰写教科书 ”、 “最终目的,是鼓励学生以批判的眼光看待历史

14、”可知,强调的是历史共识需要有批评思维,故 C项符合题意。 A、 B两项的表述均与题意无关, D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故应选 C。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法德关系的发展变化 表 1是 1980年、 1996年世界不同类型国家进出口依存度表。据此判断正确的是 A国际贸易总体发展缓慢 B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 C区域经济集团化削弱 D各类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差距缩小 答案: B 试题分析: A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题中表格是世界不同国家进出口依存度,而不是贸易发展趋势,故排除。 B选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题中表格表明世界各国经济之间的相互依存度不断提高,从而说明经

15、济全球化趋势加强,故入选。 C选项观点错误,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与区域集团化并不相矛盾,区域集团化并没有削弱,故排除。 D选项观点错误,在经济全球化的 背景下,各类国家发展水平并没有缩小,而是在扩大,故排除。 考点: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经济全球化的世界 全球化趋势的加强 十月革命后,孙中山一面强调 “以俄为师 ”,一面强调 “不可学俄人之焦头烂额也 ”。据此可知孙中山主张 A借鉴代议制度,摒弃党国体制 B发展私人资本,预防国家资本垄断 C学习苏俄革命精神,不采用苏维埃制度 D推动土地革命,实现 “耕者有其田 ” 答案: C 试题分析:孙中山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代表人物,主张民主共和,强调学习苏

16、俄不等同于放弃原有的主张,所以 A 错误,二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才广泛实行,所以 B不正确,耕者有其田是新三民主义的内容,所以 D不正确,因此孙主张学习的是苏俄革命精神,但不学习苏俄的政治体制,所以选 C 考点: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三民主义思想演变的内外因素 晚清时期清政府实行专利制度,允许企业享有长时间生产经营垄断权。1912年北京政府规定专利保护期限最高为 5年。后财政总长周学熙等为其所设公司申请 30年的专利权时,未获批准。这反映了民国初期 A建立了系统完善的经济法制体系 B经济立法鼓励工商业自由竞争 C中央政府限制官营商业的发展 D经济法规得以完全遵照

17、执行 答案: B 试题分析:材料只涉及到专利问题,并不能说明有了完善的经济法制体系,所以 A错误,依据材料专利最高期限为五年,并不是针对官营企业而言的,所以C错误, D项中的完全过于绝对,材料体现专利最高期限为 5年并拒绝了周的三十年的申请,有利于防止垄断,所以选 B 考点: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和经济结构的变动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民族工业的 “短暂春天 ” 1900 1901年,上海地区 “言爱国者 ”,多积极讨论光绪帝之存废问题, “尚不知革命为何物 ”。这一现象反映当时 A革命派尚未开展救亡活动 B上海的社会风气相对保守 C废除帝制成为社会的共识 D改良仍然是社会主流思潮

18、答案: D 试题分析:回顾已学知识可知 1894年孙中山成立了兴中会,已经开启了救亡运动的历程,上海是较早开放的通商口岸社会风气相对较为开放,材料强调的是是否废除帝制之争,所以不能确定为都主张废除帝制,结合 “尚不知革命为何物 ”可知当时革命还没有成为社会主流,当时社会主流依然是改良,所以 A、 B、 C错误,故选 D。 考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维新思想 维新思想的影响 “礼之所去,刑之所取,失礼则入刑,相为表里者也 ”。东汉时的这一说法反映出当时 A礼制观念淡化 B儒法两家结合加深 C崇尚法家思想 D儒学独尊地位动摇 答案: B 试题分析:从 “礼、刑,相为表里者也 ”说明该思想是儒法

19、两家思想的结合;材料主张礼法并用,说明 A项错误;依据 “相为表里者也 ”说明不单独崇尚法家思想,故 C项错误; D项与材料意思相反。所以答案:选 B。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汉代儒学 史载,东晋时,太尉郗鉴为女择婿,遣人至朝廷重臣王导的家中 “遍观子弟 ”。王氏子弟各自修饰,以图被选,只有王羲之 “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 ”,被郗鉴认为是理想的女婿人选, “遂以女妻之 ”。这主要反映了当时 A女性地位低下 B婚姻讲究门第 C择婿方式独特 D大臣拉帮结派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 “遣人至朝廷重臣王导的家中 ”、 “王氏子弟各自修饰 ”等,结

20、合所学知识,解读题干信息,可知,题干的中心意思就是:婚姻不能够自主,有偏见,讲求的是门第、等级。故, B婚姻讲究门第,符合题意。正确答案:选 B;其余 A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 考点:中国古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 古代婚姻 北朝推行均田制,规定年满 15岁男子依照制度占有一定数量的耕地,按户缴纳赋税,并要求男子达到 l5 岁、女子达到 13岁,必须嫁娶,不得拖延。均田制的目的是 A抑制土地兼并 B促进人口增长 C增加财税收入 D稳定个体小农 答案: C 试题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均田制是国家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农民承担相应的赋税和徭役,材料所述税收为按户缴纳,并且规定子女达到

21、一定年龄就必须分家,可见分封制的目的在于配置个体小农户, 以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均田制不能起到抑制兼并的作用,与人口增长无关,应为培植个体小农,而不是稳定个体小农,所以 A、 B、 D说法错误,所以选 C 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北魏孝文帝改革 均田制 唐代否定了按门第选官的九品中正制及等额推荐的察举制,实行分科考试、差额录取的科举制,这反映出唐代 A官员特权受到否定 B君主集权得到强化 C选材注重知识水平 D选官重视思想品德 答案: C 试题分析:唐代科举制实行 “分科考试、差额录取 ”,选官主要依据是考试成绩,说明科举制注重才学,故项正确;科举制限制了官员特权,而不是否定,故项错误;科举

22、制主要把选官权力集中到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对君主集权效果不明显,故项错误; D是察举制选官标准,排除。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科举制 文献与考古表明,唐代中后期, “波斯锦 ”“胡锦 ”“番锦 ”通过丝绸之路,不断输入中国,内地也生产 “胡氏锦 ”。这表明 A外来文化改变了唐代的社会生活 B唐代中后期手工业趋于衰落 C外来的丝织技术 超过了唐朝 D中外文化交流互动日益深入 答案: D 试题分析: “波斯锦 ”“胡锦 ”“番锦 ”等通过丝绸之路,输入中国说明中外文化交流的加深,故 D项正确。材料并未涉及百姓衣食住行等方面的变化,排除 A。B说法与题干意思相矛盾。中国古

23、代丝织业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材料中没有显示丝织技术优劣比较的信息,排除。 考点:中国古代的经济结构和特点 古代手工业成就 丝绸之路 明中后期介绍商路、商业信息的书籍大量出现,徽商黄汴的天下水陆路程记载了全国 143条水陆交通路线的里程。这说明 A社会经济发展促成知识结构的更新 B印刷技术的进步促进了商业的繁荣 C商业类书籍为士子科举的必读书目 D商人成为知识的主要生产和传播者 答案: A 试题分析:依据材料,明朝后期出现了许多反映商路和商业信息的书籍,由此可以得出这是商品经济在文化领域的具体体现,经济的发展促使了新的知识的出现,所以 A正确,印刷术的出现不能起到推动商业发展的作用,材料没有涉

24、及到科举内容,材料所述书籍的编写者也并非都是商人,所以 B、 C、 D不正确。 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古代中国商业 明清商业发展的影响 清史稿记述,清代内阁 “沿明旧名,例称政 府 ”,但 “内阁实权,远不逮明 ”, “内阁宰辅,名存而已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A清朝前期以武立国 B六部分掌行政权力 C贵族特权不断削弱 D新的权力机构出现 答案: D 试题分析:材料中的 “内阁实权,远不逮明 ”“内阁宰辅,名存而已 ”是因为新的权力机构 军机处的出现架空了内阁,的表述符合题意。 A说法不符合题意;清朝六部一直在行使行政权,只是有的时候并不经过六部,表述有误;C信息与题材料无关

25、。故选 D。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军机处 公元前 123年的罗马索贿罪法规定 ,主持审理贪污受贿案件的裁削官应按照法定程序,从拥有一定财产的居民中挑选 50名陪审员,组成陪审团参与审判。由此建立起来的陪审制 A照搬了希腊的司法制度 B标志着罗马法律的日趋完备 C反映了罗马政体的改变 D体现了罗马司法程序的进步 答案: D 试题分析:雅典的司法法庭是直接民主,从公民中抽签选举产生,故 A 项错误;材料仅仅涉及到了索贿罪法这个方面,无法得出罗马法律的日趋完备,故 B项错误;此时的罗马仍是共和国时期,故 C项错误;从 “按照法定程序建立陪审制度 ”的信息可得出罗马司法程

26、序的进步,因此答案:为 D项。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罗马法 罗马发的演变 1920年 12月,毛泽东在致朋友的信中说: “我看俄国式的革命,是无可如何的山穷水尽你诸路皆走不通了的一个变计,并不是有更好的方法弃而不采,单要采这个恐怖的方法。 ”这表明在当时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成员看来 A俄国革命道路必须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B在中心城市举行武装暴动是当务之急 C暴力革命是进行社会改造的必然选择 D改良仍旧是改造社会行之有效的方法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题干的时间信息 “1920 年 ”可知 “俄国式的革命 ”指俄国十月革命,由题干 中的 “诸路皆走不通了的一个变计 ”可知中国革命必须采

27、用暴力革命的方式,故 C项正确;从时间信息上看, A、 B项与题干的历史阶段特征不符; D项与题干观点(主张暴力革命)相悖。 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俄国十月革命 十月革命的武装斗争的方式 卢梭和洛克都是著名的启蒙思想家。在下列洛克关于国家政治的主张中,与卢梭的主张不同的是 A议会君主制是最好的政府形式 B国家源于社会契约 C人民有权反抗和改变违约政府 D人人生而自由平等 答案: A 试题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启蒙思想家洛克主张社会契约,分权思想,强调行政立法和外交分属于议会和国王,由此可知其主张保留君主实行君主立宪,而卢梭主张民主共和,推翻君主制,所以选 A, B、 C两项是两者

28、的共同点, D项所述与 “国家政治 ”无关。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 专制下的启蒙 洛克、卢梭 1781 1783年间,美国邦联政府财政采用各州分摊的做法,要求各州上缴总计 l000万美元,部分州以各种理由推脱,结果邦联政府只收到不足 200万美元。这表明 A邦联政府可向各州征税 B全国性政府有名无实 C邦联政府 未获各州认可 D各州有明显分离倾向 答案: B 试题分析:依据材料中 “要求各州上缴总计 1000万美元,结果只收到不足 200万美元 ”说明邦联政府权力较弱, B符合题意, A项说法不正确,邦联政府是当时各州意志的体现,所以 C项错误,材料并没有体现各州的分离倾向,所以 D

29、项不正确。故选 B。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美国共和制的确立 邦联政府 清政府曾严禁商人参与朝廷饷银的汇兑业务, 1862年却准许户部请求,利用民间票号的资金和汇兑网络解决朝廷饷银的调度问题。这一变化反映出 A票号成为清政府财政的支柱 B太平 天国运动影响清政府财政运作 C洋务派开始控制国家金融体系 D清政府利用商人应对外国资本冲击 答案: B 试题分析:材料强调清政府运用民间票号的资金解决朝廷饷银的调度问题,不能说明其成为国家财政的支柱,洋务派强调学习西方的器物,而不是控制国家金融, 1862年处于太平天国运动时期,社会主要矛盾的阶级矛盾,所以应对外国资本冲击的说法不正确,所以应为解

30、决镇压太平天国的费用问题,所以 A、C、 D不正确,所以选 B 考点: 1840至 1900年列强侵华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太平天国运动 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 1899年美国照会英、德、俄、法、意、日等国,提出在中国实行商业机会均等的主张, 1900年又补充了保持中国领土和行政权力完整的条款。上述政策 A导致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 B使清政府改变了对义和团的态度 C扩大了美国在中国的权益 D推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答案: C 试题分析:依据所学,导致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的是马关条约,材料与清政府如何对待义和团无关,材料所述为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其影响为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扩大了美国在

31、中国的侵略权益,所以 A、 B、 D说法错误,所以选 C 考点:近代中国维 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 美国门户开放政策 综合题 十八大报告亮出 “始终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 ”的坚定态度后, “既要打老虎,又要拍苍蝇 ”就成为社会上的热门语句。其实自古以来,反腐倡廉就是一个永不冷却的话题。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从西周就开始了权力监督的制度建设。秦汉时期已有大量相关法规 ,如关于官吏调任与监察的效律和考核官吏为政情况的上计律等。唐朝时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专门的行政法典 唐六典 ,首次以法典的形式为行政监督提供了完备的法律根据。在此基础上 ,宋朝不仅大量充实 各项监察法

32、规 ,诸多行政制度也体现了权力监督理念。明清两朝也制定了专门的行政法典和比较完善的监察法。 白钢中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二 宋英宗欲擢王畴为枢密副使 ,封驳官钱公辅认为王畴 “素望浅 ”,不宜擢升。英宗不仅不采纳其意见 ,反而贬钱公辅为滁州团练使。 贾玉英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发展史 材料三 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制定反腐法律的国家。 1889年,英国颁布了第一部反腐败法,即公共机构腐败行为法。 1906年通过的防止腐败法将范围扩大到不仅包括公共机构的工作人员,而且包括公共机构本身。 在英国,政府对 议会负责,议会有权对政府进行监督。英国的司法机关完全独立于政府,司法机关可以通过普通法院的判决对政府及其官员

33、的行为进行监督。 舆论和新闻媒体的监督是对政府滥用职权的一种有效制约,使腐败行为更容易暴露在阳光下,因而在实际上对腐败行为起到了威慑作用。 英国反腐败机制 材料四 自 1938年 8月到 1943年,陕甘宁边区政府先后制定了惩治贪污暂行条例、惩治贪污条例等有关廉政建设的法规,在 1943年 2月召开的西北局高干会议上,边区政府对王震等 22名克己奉公,功绩卓著的干部以隆重的表彰和奖励,毛泽东逐一为每份奖状题字,使受奖者感到莫大的光荣。同一次会议上,王华亭等 6人因违法乱纪受到开除党籍或严重警告处分。 建党 85周年特稿:五个案例见证党的反腐之路 ( 1)根据材料一归纳古代中国权力监督的突出特点

34、。( 3分) ( 2)据材料三,概括英国反腐败的方式。( 3分)与材料二相比,英国近代的监察制度有什么进步之处?( 4分) ( 3)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指出陕甘宁边区政府的廉政措施有何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5分) 答案:( 1)特点 :权力监督制度建立时间 早;制定了相关的监察法律法规;相关法规不断发展完善( 3分) ( 2)方式:法制反腐;制度反腐;舆论反腐。( 3分) 进步之处:中国古代的监察体制是在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之下,体现皇帝的意志以加强皇权为目的(人治);而英国的监察体制则是在近代资本主义政体下,较充分地体现民意的监察体制,以法律来规范监察过程和结果(法治)。( 4分

35、) ( 3)历史意义:提高了党的威信;赢得了群众拥护支持;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抗战胜利奠定了基础。 (3分。任意三点即可。 ) 现实意义:廉政建设的经验对今天反腐倡廉有指导和借鉴意义。( 2分 ) 试题分析:( 1)结合材料我国的监督制度从西周就开始有了,说明开始的时间比较早;材料所说秦汉、唐、明清的法律中都有监督制度的内容,说明制定了相关的法律文件,宋代和明清不断的扩展和完善相关法律,说明与监督制度相关的法律在不断的完善。 ( 2)材料二提到了英国反复主要是制定完善的法律,政府运行中的相互监督,以及依赖舆论和媒体,体现出了其反腐的方式有法制反腐;制度反腐;舆论反腐。结合所学中国古代的监

36、察制度是为专制统治服务的,所以其实际效能有限的,而英国的监察制度则充分体现了民意,主要是通过法律来进行监督,效率较高 。 ( 3)结合当时所处的时代环境来加以回答, 1938年 8月到 1943年处于抗日战争时期,其廉政措施,提高了党的威信;赢得了群众拥护支持;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抗战胜利奠定了基础,对今天也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古代监察制度;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 监察制度 特点;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抗日根据地 民主政治建设 城市既是人类文明的核心区域,又是文明进步的前沿地带。自古以来,城市就是人类活动的中心地区,阅

37、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希腊早期城邦从村落发展而来,是若干村落联合的结果。村落的规模实际上也就决定了早期城邦的规模。小邦寡民不仅仅是城邦的外部表象,是在新的生产关系下形成的一种有效的组织形式。它使公民的生活更趋稳定,使希腊人在与自然界的抗争中更具优势。 当然,城邦的小邦寡民性也决定了早期希腊社会的发展空间和资源规模,规定了它们的政治和军事体制模式,从而为形成特色鲜明的希腊文明奠定了基础。 -杨共乐古代希腊城邦特征探析 材料二 西周时期出现了我国第一次城市建设高潮,并确立了天子都城十二里(边长 4 3公里)、公国都城九里( 边长 3 2公里)、侯伯国都城七里(边长 2 5公里)、子男都城

38、五里(边长 1 7公里)的都城建制。 材料三 材料四 近代中国城市化比率统计表(单位: %) 摘自中国城市及其文明的演变 材料五 英国的城镇化坚持以城乡规划为主体的公共干预政策。英国在城市化初期,由于人口和产业活动的迅速集聚而城市缺少必要的供水、污水和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导致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致命疾病的流行。自 19世纪中叶起,英国通过了一系列的法案,对环境卫生问题进行管理。 1909颁布的住宅与规划法成为世界上第一部城市规划法,标志着 规划成为重要的政府管理职能和引导城镇化进程的公开政策。同时,政府的公共政策在英国城镇化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1936年,伦敦郡通过了 “绿带开发限制法

39、案 ”,由伦敦政府购土地作为 “绿化隔离带 ”引导城市建设开发,减少对乡村环境和利益的损害。 周天勇中国向何处去 (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古希腊城邦的特点。( 5分) ( 2)材料二、三的城市建造分别体现什么特点?( 2分)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清时期城市经济发展出现的新现象。( 2分) ( 3)请阅读上表,说明近代中国城市化发展状况,( 2分)并分析 其原因。( 4分) ( 4)依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城市化进程的特点( 2分)以及初期存在的主要问题( 4分),并围绕此问题谈谈你对中国城市化有何建议。 (4分 ) 答案:( 1)希腊城邦是独立的政治单位,建立民主政治

40、 ;希腊城邦商品经济比较发达;小国寡民;文化繁荣 (任意三点即可得分。 5分) ( 2)( 1)特点:材料二体现了等级分明的特点;材料三体现了布局严谨,皇权为中心。( 2分) 新现象:专业城市兴起(出现了繁荣的工商业市镇);城市的经济功能加强;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任意两点即可得分。 2分) ( 3)整体上发 展缓慢;长江下游、南南沿海和两广地区城市化比率最高。( 2分) 原因:自然经济开始瓦解,但依然占据统治地位;通商口岸聚集地区,商品经济的繁荣,近代企业的兴办,使城市吸纳了大量农村劳动力。( 4分) ( 4)特点:注重规划,加强政府干预;注重立法。( 2分) 问题:城市化进程过快,基础设

41、施建设滞后;环境污染严重导致疾病流行;( 4分) 认识:要把环境保护规划作为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提高城市环境基础设施水平,建设污水处理等环境基础设施,完善环境监测网络。( 4分。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试题分析:( 1)本题结合所学知识不难 得出雅典城邦的特点为城邦独立的政治单位,建立民主政治 ;希腊城邦商品经济比较发达;小国寡民便于直接民主的实施;有着高度发达繁荣的文化人才辈出,产生了众多的思想家、哲学家。 ( 2)材料二中对天子、诸侯等不同等级的人的都城建制有着明确的规定,等级越高都城范围越大,体现了当时等级分明,材料三中明清北京城的布局以皇宫为中心,体现了皇权的至高无上,同时布局比较严谨

42、合理,第二问结合所学知识明清时期的商业加以回答即可。 ( 3)材料中 1983年相对于 1943年而言数字变化不大,说明我国城市化整体发展趋缓,同时长江中下游和东南 沿海以及两广地区比重较大,说明这些地区发展相对较快,其原因可以结合当时所处的时代环境加以回答,西方侵略导致自然经济的逐步瓦解,通商口岸城市发展较快,以及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推动了城市的发展 ( 4)依据材料 “英国的城镇化坚持以城乡规划为主体的公共干预政策 ”可以得出第一个特点为注重规划,加强政府干预,同时政府还制定了许多相关的法律,说明注重立法保障。依据材料 “由于人口和产业活动的迅速集聚而城市缺少必要的供水、污水和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导致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致命疾病的流行 ”即可以得出问题为城市化进程过快,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环境污染严重导致疾病流行。由此我们应该认识到在加快城市化进程的同时还应该搞好基础设施建设,防止相关问题的出现。 考点:古代希腊、雅典的政治文明 民主政治的摇篮 城邦的特点;古代中国的经 济 古代商业 城市化进程;世界经济 英国 城市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