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12学年四川宜宾横江片区初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proposalcash356 文档编号:301353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16.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2012学年四川宜宾横江片区初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1-2012学年四川宜宾横江片区初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1-2012学年四川宜宾横江片区初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1-2012学年四川宜宾横江片区初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1-2012学年四川宜宾横江片区初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1-2012学年四川宜宾横江片区初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我国所处的半球位置是 A东半球、南半球 B东半球、北半球 C西半球、北半球 D西半球、南半球 答案: B 四川历来有 “天府之国 ”的美称,其形成主要受惠于 A地形复杂多样 B雨热同期 C气候复杂多样 D夏季普遍高温 答案: B 敕勒歌中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现牛羊 ”,描述的是以下哪个地区的景色 A东北平原 B青藏高原 C内蒙古高原 D华北平原 答案: C 我国的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尤其是纵横交错的山脉,构成了地形的骨架,高原、平原、盆地和丘陵镶嵌其间。下列图中标示黄土高原的是答案: C

2、秦岭 淮河一线是我国东部地区最重要的一条地理界线,下列有关描述错误的是 A大致与我国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一致 B大致与我国 1月 0 等温线一致 C大致与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一致 D大致与我国 800mm等降水量线一致 答案: C 我国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是 A由西北向东南递减 B由南向西北递减 C由东北向西南递减 D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答案: D 我国的气候特征主要表现为 A季风气候显著,气候复杂多样 B季风气候显著,气候单一 C气候复杂多样,海洋性气候显著 D气候单一,海洋性气候显著 答案: A 我国唯一注入北冰洋的河流是 A松花江 B长江 C额尔齐斯河 D塔里木河 答案:

3、C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中的春风是 A西北风 B台风 C冬季风 D夏季风 答案: D 读图,下面 4个城市中位于长江上游的城市是 A重庆 B武汉 C南京 D上海 答案: A 天气预报说明天将有寒潮到来,你将做的准备是 A带好防雨用具 B多穿御寒的衣服 C带好雨伞防冰雹 D穿好皮靴以防暴雨 答案: B 寒假期间,张红随父母外出旅行。到达目的地时,她的衣着由厚厚的棉服,换成了凉爽的夏装,张红一家的旅行路线最有可能是 A从上海到乌鲁木齐 B从香港到成都 C从拉萨到北京 D从哈尔滨到海南岛 答案: D 下列地势变化,与我国地势变化相符的是 A. B. C. D. 答案: B 下列有关我

4、国各民族的地区分布状况的描述,正确的是 A汉族集中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 B少数民族集中分布在东部和中部 C各民族分布具有 “大杂居,小聚居 ”的特点 D各民族均匀分布 答案: C 从纬度位置来看,我国的大部分地区位于 A北温带 B南温带 C热带 D北寒带 答案: A 下列海域中属于我国内海的是 A黄海 B南海 C东海 D渤海 答案: D 北回归线穿过的省区,自西向东排列正确的是 广东 广西 云南 台湾 A B C D 答案: C “两湖两广两河山 ”所指的八个省级行政区中,互不相邻的一组是 A湖南、湖北 B广东、广西 C河南、河北 D山东、山西 答案: D 下列省区轮廓与其对应的简称错误的是

5、 A. B. C. D. 答案: C 车牌号为 “川 Q16888”的汽车属于哪个省级行政区 A四川省 B重庆市 C云南省 D浙江省 答案: A 下列省区中,既是我国每天最早迎来日出的省份,又是我国纬度最高的省份是 A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B海南省 C台湾省 D黑龙江省 答案: D 下列省级行政区的简称中与河流无关的是 A闽 B湘 C滇 D赣 答案: C 我国人口的突出特点是 A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 B人口基数小,人口增长慢 C城镇人口增长迅速 D人口的增长与经济发展不协调 答案: A 有关我国人口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口密度大致分界是漠河 腾冲 B东南多,西北少 C比较均匀 D西多东少 答案

6、: B 2010年统计数据显示:西藏国土面积为 122万平方千米,人口 270万;江苏国土面积为 10.26万平方千米,人口 7406万。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西部地区人口密度小,东部地区人口密度大 B平原地区人口多,高原、山地人口少 C西藏自治区面积大,所以人口密度也大 D江苏省地处沿海发达地区,所以人口多 答案: C 综合题 我们伟大的祖国,地理位置优越,国土辽阔,人口众多。读图并结合已学的地理知识,回答下列问题。(共 12分) ( 1)我国位于 大陆东部, 洋西岸,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陆地领土面积仅次于 和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陆上相邻的国家有 14个,其中邻国 是 。 ( 2)图中山脉

7、 东侧的地形区是华北平原,西侧的地形区是 。 ( 3)图中省区 B是 (名称), C是 (名称); D省的行政中心是 ; E省的简称是 ,其美称是 “春城 ”; F省的主要少数民族是 族。 ( 4)长江和黄河共同流经的省区是 省和四川省。 ( 5)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世界上人口第二的国家是 。 答案:(共 12分) ( 1)亚欧,太平,俄罗斯,蒙古。( 2)黄土高原。( 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北京市,长春,云或滇,高山。( 4)青海。( 5)印度。 读 “黄河流域图 ”,分析回答问题。(共 9分) ( 1)图中支流 B是 ,位于 省;支流 A是 。 ( 2)黄河以河口和孟津作为上、中、

8、下游的分界点,请用字母 C、 D在图中相应位置分别把河口和孟津标注出来。 ( 3) “黄河百害,唯有一套 ”,其中的一套指的是位于内蒙古境内,有 “塞上江南 ”美称的是 平原。黄河为其提供了丰富的( ) A.泥沙 B.灌溉水源 C.水能资源 D.金矿 ( 4)黄河下游出现 “地上河 ”的主要原因是 。 ( 5)黄河是我国的 “母亲河 ”,但历史上水患严重。你认为治理黄河的根本措施是。 答案: (共 9分 ) ( 1) B、汾河,山西。 A、渭河 ( 2)如图 。 ( 3)河套, B。 ( 4)中游流经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带来的泥沙在下游平原上沉积。 ( 5)在中游地区大力植树造林,搞好水土保持综

9、合治理。 读图 、图 ,回答 问题。(共 6分) 图 我国的季风区与非季风区 图 夏季风示意图 ( 1)图 中 A、 B、所代表的区域,表示季风区的是 ,表示非季风区的是 。(填字母) ( 2)读图 分析,影响我国的夏季风主要来自 (海洋或陆地),盛行的是偏 (南或北)风,下列符合夏季风的描述是( ) A、带来寒冷干燥的气流 B、带来温暖湿润的气流 ( 3)夏季风难以到达 B区域的原因是: 。 答案: (共 6分 ) ( 1) A , B。 ( 2)海洋 , 南 , B。 ( 3)距离海洋较远,且受到高大山脉的阻挡。 据中国国家地震台网测定,北京时间 2008年 5月 12日 14时 28分,

10、在四川省汶川县( 31O N,103E)发生 8.0级地震。人员伤亡惨重,全国各族人民齐心协力、众志成城、抗震救灾。读图,完成下列要求。(共 11分) ( 1)此次地震的震中,位于我国地势的 阶梯与 阶梯的交界地段。 ( 2)该地震波及范围广,图中示意受灾省区: 名称: A B C 。 简称: D E F 。 行政中心: H G 。 ( 3)我国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当地震发生时正确的避险方法是( ) A在室内迅速跳窗逃生 B在室内迅速抱头蹲在墙角 C在室外迅速抱住电线杆 D在室外迅速跑入建筑物内躲避 答案:(共 11分) (1) 第一级,第二级。 ( 2) A.四川省, B、云南省。 C.贵州

11、省。 D.渝, E.陕或秦, F.甘或陇。 H.武汉, G.太原。 ( 3) B。 阅读下列材料和地图,回答问题。(共 12分) 材料:前年入秋以来,我国西南等地区发生严重干旱,云南、贵州、广西、重庆、四川等 5 个省(区、市)遭遇历史罕见的特大旱灾,严重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 ( 1)五省区中, (省区)是我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我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壮族主要聚居在 (省区)。 ( 2) A山脉东 侧是 平原, C是我国最大内流河 河, D是 高原。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是 山脉的主峰。 ( 3) E是 江,它是我国 (汛期、结冰期)最长的河流,注入 海。 ( 4)长江水能资源十分丰富,有 “水能宝库 ”之称,图中 F、 G两处,适宜建大型水电站的是 处,主要原因是 。 ( 5)隋唐李煜曾有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的感慨。造成长江、黄河自西向东流的主要原因是 。 答案:(共 12分) ( 1)云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 (2)东北,塔里木,青藏,喜马拉雅。( 3)珠,汛期,南。( 4) F,地处阶梯交界地带,河流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 5)地势西高东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