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广东江门福泉奥林匹克学校七年级3月质量检测政治卷(带解析).doc

上传人:orderah291 文档编号:303946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32.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2013学年广东江门福泉奥林匹克学校七年级3月质量检测政治卷(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12-2013学年广东江门福泉奥林匹克学校七年级3月质量检测政治卷(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12-2013学年广东江门福泉奥林匹克学校七年级3月质量检测政治卷(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2012-2013学年广东江门福泉奥林匹克学校七年级3月质量检测政治卷(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2012-2013学年广东江门福泉奥林匹克学校七年级3月质量检测政治卷(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2-2013学年广东江门福泉奥林匹克学校七年级 3月质量检测政治卷(带解析) 单选题 某初中生小勇经常去网吧浏览一些不健康的信息,严重影响了学习。对此理解正确的有 小勇缺乏自我保护意识 小勇的行为是自主自强的表现 网吧老板违法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的社会保护 小勇有上网吧的自由,但浏览不健康信息的行为是不正确的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未成年人保护的相关内容,背景材料中小勇去网吧浏览一些不健康的信息的行为,是缺乏自我保护意识的错误行为,同时网吧允许未成年人进入也违反未成年人保护法的相关规定,因而 的说法都是正确的,D选项是正确答案:。第 种说法是对小勇行为

2、的错误认识,因而应排除。 考点:考查未成年人保护的相关知识点 点评:本题结合学生实际生活入题,体现了思想品德的生活化特征,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生活现象,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同时反思自己的行为,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均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江门市蓬江区棠下镇政府向区人民 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有关法律规定,责令辍学学生的监护人迅速让学生返校接受义务教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镇政府的做法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国家保护 镇政府的做法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司法保护 任何组织和个人都有保护未成年人的责任 读不读书是家里的事,镇政府和法院都管不着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背景材料中对未成年人实施保护的主体

3、是镇政府,因而 的说法是正确的, A选项是正确答案:。第 种说法本身表达有误,镇政府无法对未成年人实施司法保护,因而应排除;第 种说法本身也是错误的 ,因而也应排除。 考点:考查对未成年人保护的相关知识点 点评:本题在选择时稍有难度,因为背景材料中既提到了镇政府,也提到了人民法院,因而学生需准确审题,在理解题目意思的情况下才能正确作答,否则很有可能因粗心而导致出错。 能表示违法与犯罪关系的是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违法与犯罪的关系,违法行为包括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行为,因而 C选项是对二者关系的准确概括,是正确答案:。其他三个选项对二者关系的理解都是错误的,因而应排除。 考点:考查违法与

4、犯罪的关系 点评:本题以图片作为题干材料,生动形象,学生容易理解,能较好地考查学生的观察力、理解力及综合把握信息的能力,是一道非常实用的典型试题。 某校八年级学生王昊动一天在街闲逛,听说拨打 119电话不要钱,于是就在一个公共电话随意拨打了 119电话,谎称某地着火。王昊动同学的这种行为是 A违法行为 B是犯罪行为,应受到刑罚处罚 C是违纪行为,应受到纪律处分 D是一般的好玩行为 答案: A 试题分析:背景材料中学生谎报火警的行为属于行政违法行为,会扰乱社会秩序,因而 A选项是正确答案:。其他三个选项均是对这种行为的错误认识,因而应排除。 考点:考查对谎报火警行为的认识 点评:本题结合学生实际

5、生活入题,体现了思想品德的生活化特征,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生活现象,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同时也提醒学生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对学生的行为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据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调查,某市 2010少年罪犯中, 51的人有了不良行为,家长却不予过问或管不了。在江苏省 2008-2010年在押的少年犯中,犯错误后遭父母打的占 25 7。这一材料说明了做好 _,对青 少年避免违法犯罪,健康成长有着重要的作用。 A学校保护 B家庭保护 C社会保护 D司法保护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背景材料的表述中强调的家长对少年犯成长的影响,因而 B选项最符合题干的要求,是正确答案:。其他三个选项均与题干

6、无关,因而应排除。 考点:考查家庭保护的重要性 点评:本题考查家庭保护在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背景材料比较典型,学生在准确把握材料信息的基础上,结合教材相关知识不难作出准确判断。 王传根是独生子,父母都是知识分子,自小受到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和双亲的疼爱。上初中后,经不住诱惑,沉迷于黄色网站和光盘。学习成绩直线下降,竟发展到同他人拦路抢劫,强奸,不到 16岁就被判刑。这一典型事例告诫我们 人如果一味追求低级趣味,发展下去极有可能走上犯罪道路 要远离电脑和网络 应该遵纪守法,防微杜渐 要学会善于抵制各种不良的诱惑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背景材料中的人物由于不能抵制

7、不良诱惑,一味追求低级趣味,最终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因而 的 说法是我们应从此事例中得到的启示,D选项是正确答案:。第 种说法忽略了电脑和网络的有利影响,因而是错误的,应排除。 考点:考查如何远离违法犯罪的相关知识点 点评:本题结合学生实际生活入题,体现了思想品德的生活化特征,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生活现象,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同时本题引用同龄人的经历入题,能够给学生以思想上的触动,从而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 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意思是 ( )。 A人生不如意的事有八九件 B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人生难免有挫折 C人生一辈子老是不如意 D人生太苦,活着太累 答案: B 试题分析:人生不如意事十

8、常八九的意思是人的一生,有百分之八九十的事情都是不如意的事情,转化成学科语言为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人生难免有挫折,因而 B选项是正确答案:。其他三个选项都是对材料的误读,因而应排除。 考点:考查人生难免有挫折的相关知识点 点评:本题考查教材基础知识,属于此类知识点的典型考查方式,能够帮助学生从细节处把握教材基础知识,准确理解教材,吃透教材,夯实基础。 我国两部保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专门法律是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儿童权利公约 中 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我国为保护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专门制定了两

9、部法律,即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因而 D选项是正确答案:。 考点:考查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专门法律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教材基本知识点,有利于学生深入理解教材内容,准确把握教材,吃透教材,夯实基础。 陈洪有一天晚上 9点半学校自习回家,一打开家门,就闻到一股很浓煤气味,她知道者可能是自己家里的煤气罐漏气,于是陈洪同学就 迅速打开电灯 迅速找块湿毛巾捂住自己的鼻子 迅速打开窗户 想办法迅速关好煤气罐的开关后跑到房子外面 赶快用家里的电话告诉父母,然后在家里等父母回家处理。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在遇到危险时的正确处理方法

10、,在煤气泄漏的情况下,打开电灯和打电话产生的火星有可能引起爆炸,因而 的做法都是错误的,应排除, 的做法是正确的,有利于保护自身的安全,因而 B选项是正确答案:。 考点:考查未成年人如何进行自我保护 点评:本题以学生身边的生活场景入题,生活化气息浓郁,此种考查方式能够引导学生运用正确的方法进行自我保护,对学生的行为具有实际的指导意义,是一道非常不错的试题。 不良诱惑犹如病毒。拒绝不良诱惑必须要有 科学的态度 坚强的意志 培养兴趣和爱好 正确的方法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拒绝不良诱惑要有科学的态度、坚强的意志和正确的方法,因而 的说法是正确的, C选项是正确答案:。第 种说法中培

11、养正当的兴趣和爱好才有助于拒绝不良诱惑,因而其本身的说法有误,应排除。 考点:考查如何拒绝不良诱惑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教材基本知识点,有利于学生深入理解教材内容,准确把握教材,吃透教材,夯实基础。但本题第 种说法错误较为隐蔽,学生如果粗心极可能会出错。 判断一种行为是否犯罪,首先要看这种行为 A是否触犯法律 B是否 触犯刑法 C是否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D是否应受到刑罚处罚 答案: C 试题分析:犯罪有三个基本特征,即严重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和刑罚当罚性,本题背景材料中强调的是首先要看行为的哪种特征,严重危害性是犯罪最本质的特征,因而 C选项符合题干的要求,是正确答案:。其他三个选项均不符

12、合题干的要求,因而应排除。 考点:考查犯罪的最本质特征 点评:本题考查教材基础知识,属于细节内容,能够帮助学生从细节处把握教材基础知识,准确理解教材,本题在审题中尤其要注意题干的要求,否则容易因粗心而选错。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 _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故意伤害人致死 爆炸 抢劫 盗窃 放火 纠集他人结伙闹事,扰乱社会治安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死亡,强奸,抢劫,贩毒,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因而 的说法符合法律相关规定, D选项是正确答案:。 考点:考查未成年人犯罪的相关知识点 点评:本

13、题考查细节内容,也属于对教材的延伸和 拓展,能够帮助学生从细节处把握教材基础知识,准确理解教材相关内容,增强法律意识。 法律的显著特征有 国家制定和认可得的 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得 可以根据国家领导人的需要随时改变 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的约束力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法律的显著特征,法律是由国家制定和认可的,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的约束力,因而 符合题干的要求, D选项是正确答案:。第 种说法本身是错误的,因而应排除。 考点:考查法律的显著特征 点评:本题考查教材基础知识,属于此类知识点的典型考查方式,能够帮助学生通过对比把握教材基础知识,准确

14、理解教材,吃透教材,夯实基础。 今年年元旦前后,一种极力渲染暴力和恐怖的新年贺卡在市场上受到不少中学生的青睐。制售此类贺卡违反了未成年人保护法中有关 的规定。 A家庭保护 B学校保护 C社会保护 D司法保护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背景材料中制售渲染暴力和恐怖贺卡的行为违反了未成年人保护法中有关社会保护的相关规定,因而 C选项是正确答案:。其他三个选项均不符合题干的要求,因而应排除。 考点:考查对未成 年人实施保护的相关知识点 点评:本题考查教材基础知识,属于此类知识点的典型考查方式,能够帮助学生从细节处把握教材基础知识,准确理解教材,吃透教材,夯实基础。 自 2009年以来,中国反腐之网撒

15、向 “深水区 ”截至 2010年 10月,共有北京市原副市长刘志华、广东省政协原主席陈绍基、浙江省纪委原书记王华元、中石化集团原总经理陈同海、广西壮族自治区原副主席孙瑜、中核集团党组原书记原总经理康日新等二十余名省部级高官因违法乱纪被 “双开 ”并移交司法机关处理。这说明 ( ) 我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我国法律对全体社会成 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我国实施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 高级官员在我国违法犯罪群体中占据很大比例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我国反腐败工作的认识,背景材料中的高级官员因违法乱纪而受到法律的制裁说明我国实施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我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我国

16、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因而 的说法都是正确的, A 选项是正确答案:。第 种说法在材料中没有体现,因而应排除。 考点:考查法律特征等相关知识点 点评:本题考查教材基础内容,也属于重点知识,高频考点,此种考查方式能够引导学生从多个不同角度深入理解教材内容,准确把握相关知识点,构建知识网络,巩固基础知识,此题是一道非常不错的试题。 为了遵守未成年人保护法和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某网吧老板在开业时决定写一块牌子。据此请回答问题 【小题 1】你认为这块牌子上应该选的内容 A除节假日外,未成年人不得入内 B在校学生不得入内 C未成年人不得入内 D没有家长陪同,未成年人不得入内 【小

17、题 2】这个网吧老板的行为体现了未成年 人保护法中规定的 A家庭保护 B学校保护 C司法保护 D社会保护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2】 D 试题分析: 【小题 1】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有关社会保护的相关规定,网吧不得允许未成年人进入,因而 C选项是正确答案:。其他三个选项均是对相关规定的错误理解,因而应排除。 【小题 2】网吧老板自觉遵守相关法律规定,是以社会为主体对未成年人实施社会保护的具体表现, D选项是正确答案:。其他三个选项均不符合题干的要求,因而应排除。 考点:考查对未成年人进行社会保护的相关知识点 点评:本题属于专题式选择题。这种选择题,依托一个情境材料,围绕一个主题,从不

18、同角度设计两个小题,本题考查学生多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深入理解教材基础知识很有帮助。是一道非常不错的试题。 目前,有些中小学校只让学生学习必学课或必考的课程,这种行为 A是减轻中小学生负担的有效途径 B是为国家培养专门人才的具体表现 C违反了未成年人保护法关于学校保护的规定 D违反了未成年人保护法关于社会保护的规定 答案: C 试题分析: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十七条规定:学校应当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注重培养未成年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促进未成年学生全面发展。因而背景材料中的行为违反了未成年人保护法关于学校保护的规定, C选项是正确答案:。 考点:考查有

19、关学校保护的相关内容 点评:本题考查教材基础知识,属于此类知识点的典型考查方式,能够帮助学生从细节处把握教材基础知识,准确理解教材,吃透教材,夯实基础。 某犯罪嫌疑人犯贪污罪判处有期徒刑 7年,犯受贿罪判处有期徒刑 10年,决定合并执行有期徒刑 15 年,并处剥夺政治权利 3 年,没收个人全部非法所得。本案中该犯罪嫌疑人的附加刑是 A有期徒刑 7年 B有期徒刑 15年 C罚金 D剥夺政治权利和没收财产 答案: D 试题分析:附加刑包括罚金、剥夺政治权利和没收财产三类,本题背景材料中体现的附加刑是剥夺政治权利和没收财产这两种,因而 D选项是正确答案:。A和 B选项都是主刑,不符合题干的要求,因而

20、应排除; C选项的罚金在背景材料中没有体现,因而也应排除。 考点:考查对附加刑的理解 点评:本题考查教材基础知识,属于细节内容,能够帮助学生从细节处把握教材基础知识 ,准确理解教材,本题在审题中尤其要注意题干的要求,否则容易因粗心而选错。 “蝼蚁之穴溃千里之堤 ”、 “恶不积不足以灭身 ”这些古训告诉我们 A一个人如果不注意防微杜渐,就可能从小错发展到违法犯罪 B一般违法与犯罪有联系,但没有区别 C一般违法行为对社会危害不大,只要教育就行了 D违法的人应当受到刑罚处罚 答案: A 试题分析: “蝼蚁之穴溃千里之堤 ”、 “恶不积不足以灭身 ”这两句古训都比喻小事不注意,会造成大乱子。因而强调的

21、是一个人如果不注意防微杜渐,就可能从小错发展到违法犯罪的意思, A选项是正确答案:。 B选项本身的说法中一般违法与犯罪没有区别是错误的,因而应排除; C选项中一般违法行为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只要教育就行了是错误的,也应排除; D选项中犯罪的人才应受到刑罚处罚,本身的说法也是错误的,应排除。 考点:考查不良行为与违法犯罪行为的联系 点评:本题考查教材基础内容,也属于重点知识,高频考点,此种考查方式能够引导学生从多个不同角度深入理解教材内容,准确把握相关知识点,构建知识网络,巩固基础知识,此题是一道非常不错的试题。 下列观点不正确的是 A许多违法犯罪行为都是从占染不良习气开始的 B违法行为可分为

22、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行为 C刑事违法性是犯罪的最本质特征 D有了一般违法行为若不加以改正就可能滑向犯罪深渊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四个选项中, A、 B、 D三个选项的说法都是正确的,因而不符合题干的要求,应排除; C选项中犯罪的最本质特征应是严重危害性,不是刑事违法性,因而符合题干的要求,是正确答案:。 考点:考查一般违法与犯罪的相关知识点 点评:本题考查内容为教材基础知识点,也属于重点内容,此种考查方式有利于引导学生巩固基础知识,深入理解教材相关内容,准确把握相关知识点。在审题时 尤其要注意把握题干的要求,否则容易因粗心而导致出错。 章某因弟弟和同学小方发生矛盾,就捅了小方一刀,造成小方

23、重伤。张某的行为属于( ) 违纪行为 一般违法行为 犯罪行为 应受刑罚处罚行为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从背景材料的表述来看,章某造成小方重伤,行为的情节严重,对社会的危害性较大,因而可判断其行为是犯罪行为,应受刑罚处罚,因而 的说法是正确的, D选项为正确答案:。 两种说法是对背景材料的错误判断,因而应排除。 考点:考查对犯罪行为的理解 点评:本题考查的内容为教材基础知识,也是重点内容,但同时也属于易混知识点,学生需在认真审题的前提下,在牢固掌握教材相关内容的基础上才能作出正确选择。 下列做法符合未成年人保护法的有 父母把逃学的儿子送回学校 父母赌博成性 , 13岁的孩子流浪在

24、外 我国人民法院成立审理未成年人犯罪的法庭 政府建立和改善适合未成年人文化生活的活动场所 商贩向中学生偷售有暴力、恐怖内容的书刊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未成年人的几种保护,第 种做法符合家庭保护的要 求,第 种做法符合司法保护的要求,第 种做法符合社会保护的要求,因而 符合题干的要求, C选项是正确答案:。第 种做法违反家庭保护的相关规定,第 种做法违反社会保护的相关规定,不符合题干的要求,因而应排除。 考点:考查对未成年人的保护的相关知识点 点评:本题以学生身边的生活场景入题,生活化气息浓郁,学生更容易结合背景材料理解相关知识点,本题考查的内容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对有

25、关未成年人的几种保护的知识点进行了多角度整合,有利于学生构建知识网络,是一道非常不错的试题。 某校学生林某从一教师宿舍盗走财物,公安人员 到林某居住地调查时,不开警车,不穿警服,不扩大知情面,这体现了( )。 A对未成年人的司法保护 B对未成年人的家庭保护 C对未成年人的社会保护 D对违法犯罪行为的宽容和理解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背景材料中的未成年人属于违法犯罪未成年人,公安人员不开警车,不穿警服,不扩大知情面是对其进行司法保护的表现,因而 A选项是正确答案:。其他三个选项均不符合题干的要求,因而应排除。 考点:考查对司法保护的理解 点评:本题考查的内容为教材基础知识,也是重点内容,但同

26、时也属于易混知识点,学生特别容易将社会保护与司法保护相混淆,因而本题需在认真审题的前提下,在牢固掌握教材相关内容的基础上才能作出正确选择。 古语说: “勿以善小而不为,无以恶小而为之 ”下列能说明这句话蕴含的意义的是 ( ) 犯罪总是从一般违法开始的 一般违法和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只有防微杜渐,才能防患于未然 不要因为好的事小而去做,也不要因为坏的事小而不去做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 “勿以善小而不为,无以恶小而为之 ”的字面意思是:不要因为好的事小而去做,也不要因为坏的事小而不去做,其深层寓意是一般违法和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只有防微杜渐,才能防患于未然,因而

27、的说法是对材料的正确理解, A 选项是正确答案:。第 种说法只看到了材料的表象,不符合题干的要求,因而应排除。 考点:考查一般违法与犯罪的联系 点评:本题结合古语入题,体现了强烈的人文性,背景材料生动形象,能够引导理解教材相关知识点,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达到思想品德的多重教育目标,但本题稍有难度,学生可能不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 不容易排除第 种说法,另外第 种说法的表达有些欠妥,值得商榷。 做好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目的是 A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B保障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C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 D为国家培养更多的合格人才 答案: B 试题分析:未成年人身心尚未成熟,缺乏自我保护能力,因而需要国

28、家特殊保护,保障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因而 B选项是正确答案:。其他三个选项均不符合题干的要求,因而应排除。 考点:考查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目的 点评:本题考查教材细节内容,稍有难度,因为四个选项的表述均能体现保护未成年人工作的目的,因而需对选项进行反复比较,找出最佳答案:。 要预防和控制青少年犯罪就必须 A加强法制教育,提高青少年的法制观念 B加强对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 C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共同关心青少年的成长 D教育青少年要自觉守法、依法自律 答案: D 试题分析:要预防和控制青少年犯罪只靠加强对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和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共同关心青少年的成长是远远不够的,因而 B和 C选项应排除;通过

29、对 A和 D两个选项的比较, D选项更加强调青少年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更符合题干的要求,因而 D选项是正确答案:。 考点:考查如何预防和控制青少年犯罪 点评:本题比较有难度,在审题中尤其要把握题干要求,在此基础上对选项进行排除和反复对比后,才能得出正确答案:,否则很有可能因理解不到位而导致选错。 未成年人要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应该 依靠国家和社会的帮助 靠未成年人保护法保护 认真学法、依法自律 有理想、守纪律、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未成年人由于身心尚未成熟,缺乏 自我保护能力,因而可寻求外界保护,同时运用智慧和法律保护自己,还应增强法律意识,依法自律,但本题

30、题干中强调的是自我保护,因而 符合题干的要求, C选项是正确答案:。 考点:考查未成年人如何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点评:本题考查教材基础知识,属于此类知识点的典型考查方式,能够帮助学生从细节处综合把握教材基础知识,准确理解教材,吃透教材,夯实基础。 简答题 材料一: 2009 年以来,我国加大整治互联网低俗之风力度,依法关闭、严厉处罚传播低俗内容的违法网站,互联网 “卫生状况 ”明显改观。但遏制互联网低俗之风既要靠政府整 治,也要靠广大网民严格守法自律。 材料二:针对频发的校园安全事故, 2010 年 5 月 3 日召开的全国综合治理维护稳定工作会议强调:各级政府要以对人民生命安全高度负责的精神,

31、立即行动起来,加强学校、幼儿园安全保卫工作,坚决防止发生人身安全事故。 ( 1)知法: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那些保护?( 2分) ( 2)知法:我国制定的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专门法律有哪些? ( 2分) ( 3)守法:青少年可以运用哪些方法有效抵制各方面的诱惑?( 4分) 答案:( 1)材料一体现了社会保护,材料二体现了学校保护。 ( 2)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 3) 避开诱因法; 培养良好的兴趣爱好法; 专时专用法; 联想后果法; 请人监督法。 试题分析:第( 1)小题考查教材基础知识,学生需细审背景材料,结合教材知识进行表达。

32、第( 2)小题也考查教材基础知识点,学生在掌握教材相关内容的情况下不难作答。 第( 3)小题的考查内容也属于教材基础知识,难度不大,学生在审清问题的基础上结合教材内容进行表述即可。 考点:考查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相关知识点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所设置的问题清晰明确,有机整合了多个知识点,具有一定的综合性。本题在审题答题过程中,能够真正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行为,纠正自己的不恰当行为,从而达到思想品德的教育目标。 论述题 在一次关于一般违法和犯罪关系问题的讨论会上,甲同学说: “一般违法和犯罪没有区别,二者对社会都具有危害性。 ”乙同学说: “违法和犯罪是有区别的,一般违法对社会没

33、有危害性,而犯罪则对社会具有危害性,所以对犯罪要给予制裁。 ” 请你辨析这两个同学的观点。 答案:这两个同学的观点都不正确。( 1分) ( 1)甲 同学认为,违法和犯罪没有区别是错的,违法和犯罪是有区别的。他们的区别在于对社会的危害性不同,一般违法行为对社会的危害性较小,而犯罪对社会的危害性极大,已经达到触犯刑法的程度。( 3分) ( 2)乙同学认为,违法和犯罪是有区别的是正确的,但认为一般违法对社会没有危害性是错的。任何违法行为对社会都有危害性,只不过一般违法行为对社会的危害性较小或者较轻而已。不具有社会危害性的行为就构不成违法。( 3分) ( 3)作为未成年人,我们要认识清楚违法犯罪的危害

34、性,不做违反法律的事情。( 1分) 试题分析:本题属于辨析类试题,首先 应对材料中的观点进行判断,在判断的基础上结合教材相关知识分析其行为对为什么对,错为什么错,进而指出正确做法是什么。 考点:考查一般违法与犯罪的联系和区别 点评:本题考查教材基础知识,难度不大,考查形式较为传统,直截了当,清晰明白,学生在准确把握题目要求的情况下容易作答。本题能够帮助学生澄清一般违法与犯罪的联系与区别,巩固这一重点内容。 综合题 材料一 广东省某市公安局的统计报告显示,当前该市的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中,没有预谋的,只是一时冲动而违法犯罪的占 82.7%。未成年人步入歧途与不当交友,容易被人利用而意气 用事有关,也

35、与旷课、打架斗殴等不良行为有关。 材料二 2008年初,中央综治办和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在全国进行了闲散未成年人犯罪的情况调查,通过对其中 2000余名闲散未成年人抽样调查,结果如下: 闲散未成年人犯罪与不良行为的关系 不良行为的 不足 12岁的 12岁以上不足 13岁以上不足 超过 14岁的 开始平均年龄 13岁的 14岁的 不良行为的数量 1种 3种 5种 1种 所占总人数比例 10% 30% 50% 10% ( 1)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阐明了什么问题?( 2分) ( 2)请综合上述材料,分析上述问题产生的原因?(两点以上)( 4分) ( 3)要解决上述问题,你有哪些好的建议?(三点以上)(

36、4分) 答案:( 1)材料一说明该市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与其情绪冲动和不良行为有关。材料二说明闲散未成年人走上犯罪违法的道路,是从不良行为开始的,而 1214岁时不良行为的高发阶段。 ( 2) 正处于青春期,控制不良情绪的能力较差,容易冲动。 难以拒绝不良诱惑。 自身具有不良行为习惯。 没有及时矫正不良行为。 明辨是非和正确选择的能力较差。( 3)建议: 懂得自己在青少年阶段的基本责任,自觉完成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任务。 知道法律规定禁止的行为,法律禁止的坚决不做,铸造判断是非善恶的标尺。 积极遵守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自觉纠正不良行为,自觉抵制不良诱惑,防微杜渐,提高明辨是非和正确选择的能力。 慎

37、交友,交好友。热情帮助有不良行为的同学。 学会调控情绪,做情绪的主人,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试题分析:第( 1)小题属于说明类问题,学生需细审背景材料,用教材相关知识点进行概括。 第( 2)小题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学生可结合教材知识和个人的理 解灵活组织答案:,要注意从角度入手考虑问题。 第( 3)小题需以背景材料为基础,结合第( 2)小题的原因提出解决方法,对症下药,在表达时需结合教材知识,用学科语言进行表述,也要注意发散思维,从多个角度作答。 考点:考查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相关知识点 点评:本题综合了文字材料、图表等多种元素,巧妙整合了情绪与法律的知识点,综合考查学生的观

38、察力、理解力以及学以致用的能力,生活化气息浓郁,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体现了试题的正面教育功能,是一道难得的好题。 探究题 2010年 3月 23日,福建南平市实验小学门口发生一起持刀砍杀儿童事件,造成 8名儿童死亡、 5人重伤。近期,广西合浦、广东雷州、江苏泰兴、山东潍坊、陕西汉中等地相继发生多起校园砍杀事件,给我们敲响了校园安全的警钟。 公安部下发紧急通知,部署全国公安机关坚决严厉打击侵害师生安全的违法犯罪活动,进一步加强学校的安全保卫工作。 阅读上述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 1)材料中划线部分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什么保护?( 1分) ( 2)为什么要高度重视中小学的校园安全工作?

39、( 4分) ( 3)当我们的生命和健康受到侵害时,该怎么办?( 3分) ( 4)为了加强学校的安全保卫工作,你认为国家、学校、青少年学生应该怎么做?(各写二条)( 6分) 答案:( 1)学校保护或社会保护均可。( 1分) ( 2)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 未成年人生理、心理尚未成熟,缺乏自我保护能力,合法权益容易受到侵害; 家庭、学校、社会都可能存在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和损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现象; 未成年人犯罪逐渐成为了严重的社会问题。(其它言之有理的也可酌情给分)( 4分) ( 3) 打 “110”电话报警; 直接到附近的公安部门向公安人员求救; 通知家人、朋友向社会求救; 一旦

40、 受到伤害,要依法追究对方的法律责任,以讨还公道和获得赔偿。( 3分) ( 4)国家: 加强校园安全立法和执法,严厉打击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违法犯罪行为; 加大巡逻和排查力度,消除周边安全隐患。 学校: 加强安全常识教育,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落实安全保障措施,防止来历不明人员进入校内。 自己: 学习一些自我保护的方法,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配合学校,发现险情及时报告,勇于同违法违纪行为作斗争。 (一定要分类写出两点以上) 试题分析:第( 1)小题学生需细审材料,结合相关知识进行判断。 第( 2)小题考查教材基础知识点,也属于重点内容和高频考点,学生在准确把握教材相关知识的基础

41、上结合自己的见解作答即可,鼓励学生有多角度答案:。 第( 3)小题考查学生如何进行自我保护,学生可积极寻求外部保护,运用智慧和法律保护自己,本题具有一定的开放性,言之有理即可。 第( 4)小题属于对教材的拓展和延伸,考查学生的表达能力,学生在问题的基础上按题目要求从多角度组织答案:,本题较有难度。 考点:考查未成年人保护的相关知识点 点评:本题以社会热点事件作为背景材料,按照重大时政与学科知识结合的原则设置问题,体现学以致用的要 求,时代感强,有利于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本题的设问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和开放性,能够培养学生的多方面能力,是一道非常不错的试题。 九年级的张强和李伟本是同学,张强个子

42、大,身强体壮,经常欺负瘦弱的李伟,向李伟索要钱物,李伟不给就会遭到张强的打骂。终于,李伟忍无可忍,于 2010 年 3 月 13 日晚餐后,以请张强吃东西为由将他约到校外,两人见面后,李伟趁张强不备,用事先准备好的水果刀向张强连刺数刀后逃走。结果,张强倒在血泊中,后被路人发现送到医院,却因伤势太重抢救无效死亡。事发后,公安机关迅速将李伟抓获归案。 结合材料 ,运用所学知识回答: ( 1)李伟刺死张强的行为属于一般违法行为还是犯罪行为?为什么?( 4分) ( 2)事后,张强和李伟所在的学校准备开展系列化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以避免悲剧重演。对此,你认为可以采取哪些活动形式?( 4分) ( 3)作为

43、青少年,我们应该如何避免走向违法犯罪道路?( 4分) 答案:( 1)犯罪行为。( 1分)因为李伟的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触犯了刑法,应受刑法处罚。( 3分) ( 2)黑板报、手抄报、宣传栏;主题班会、辩论会、演讲比赛、知识竞赛;请律师或司法工作者来校举办法制讲座等。(三类,每类各 1分,共 3分。如果只答出某一类中的几种,如黑板报、手抄报、宣传栏,只能给 1分;如果每一类都答出了一种,如黑板报、主题班会、举办法制讲座,可以给 3分) ( 3)知道法律规定的禁止行为,不做违反法律的事情;防患于未然,自觉纠正不良行为; 热情帮助有不良行为的同学。 试题分析:第( 1)小题考查犯罪的基本特征,属于教材基础知识,重点内容,学生应对此深入理解。 第( 2)小题属于开放性的实践题,学生结合自身经历作答,言之有理即可。 第( 3)小题考查教材基础知识点,也是重点内容和高频考点,学生在掌握教材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可结合自己 的理解作答。 考点:考查犯罪的特征及如何远离违法犯罪的相关知识点 点评:本题背景材料紧密结合学生生活实际,生活气息浓郁,所设置的问题清晰明确,学生容易把握,考查内容为教材基础知识和重点内容,有利于学生巩固基础知识,本题在审题答题过程中,能够真正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行为,纠正自己的不恰当行为,从而达到思想品德的教育目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