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江苏泰州永安初级中学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花仙子 文档编号:304124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90.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2013学年江苏泰州永安初级中学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12-2013学年江苏泰州永安初级中学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12-2013学年江苏泰州永安初级中学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2012-2013学年江苏泰州永安初级中学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2012-2013学年江苏泰州永安初级中学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2-2013学年江苏泰州永安初级中学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如图,这是一个历史爱好者参观到的一处我国远古人类遗址,对这个牌正确的子文字解释应该是 A目前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的人类,距今约 170万年 B生活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的岩洞里,距今约 70万 20 万年 C生活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的山顶洞穴里,距今约 1.8万年 D位于浙江余姚河姆渡村,距今约 7000年 答案: A 试题分析:题干给出的历史信息是 :元谋人遗址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它是目前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的人类,距今约 170万年 .故选 A B生活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的岩洞里,距今约 70万 20 万年

2、的是北京人 ,不符合题意。 C生活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的山顶洞穴里,距今约 1.8万年的是山顶洞人 ,不符合题意。 D位于浙江余姚河姆渡村,距今约 7000年的是姚河姆渡原始居民 . 不符合题意。 考点:本题考查的我国远古居民元谋人遗址 点评:在平时教学中引导学生识图教材第四页我国远古人类主要遗址的分布图 。还可考查:元谋人生活在云南省。北京人:自然取火。山顶洞人:人工取火,进入 氏族社会;河姆渡人最早种植水稻等。 下面各项与法家思想相符合的是 A主张教化百姓,以 “礼 ”治国 B强调用 “刑罚 ”加强统治 C提出了 “无为而治 ”的思想 D主张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 答案: B 试题分析:

3、 A主张教化百姓,以 “礼 ”治国和 D主张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与儒家思想相符合 B法家是先秦诸子中对法律最为重视的一派。他们以主张 “以法治国 ”的 “法治 ”而闻名,而且提出了一整套的理论和方法。强调用 “刑罚 ”加强统治与法家思想相符合。故选此项。 C提出了 “无为而治 ”的思想是庄子的主张,与儒家思想相符合。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诸子百家的主张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比较判断能力,这种题型学生乐做也易做。诸子百家的主张较多容易混淆建议记关键词,贴标签。特别应记住他们的主张中积极地值得现代社会吸收利用。 如图,目前世界上所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是哪一项?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

4、A 是四羊方尊 B司母戊鼎:是目前已知的中国古代最大最重的青铜礼器 ,通高1.33米 ,口长 1.10米 ,口宽 0.79米 ,重达 832.84公斤 C 是三星堆青铜立人像。 D是战国编 钟。故选 B 考点:考查学生对青铜文物司母戊鼎的识别能力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观察判断能力。注意司母戊鼎的地位:世界现存最大的青铜器。和它的模型图。 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 “天府 ”也。这几句话说的是哪一重大水利工程的功能? A大禹治水 B三峡水利工程 C都江堰水利工程 D长城 答案: C 试题分析:做此题的关键是 谓之 “天府 ”也 “ 天府 ”即成都平原对此处有灌溉功能的是都江堰故选 C

5、 A大禹治水的区域在黄河流域。 B三峡水利工程 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简称三峡工程,是中国长江中上游段建设的大型水利工程项目。分布在中国重庆市到湖北省宜昌市的长江干流上,大坝位于三峡西陵峡内的宜昌市夷陵区三斗坪,并和其下游不远的葛洲坝水电站形成梯级调度电站。它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电站,也是中国有史以来建设的最大型的工程项目, D长城长城是古代中国在不同时期为抵御塞北游牧部落联盟侵袭而修筑的规模浩大的军事工程的统称。长城东西绵延上万华里,因此又称作万里长城。长城建筑于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代,现存的长城主要为建于十四世纪的明长城。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都江 堰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 ,考查学生材料分

6、析能力和识记能力。经常作为考点的我国著名的水利成就人物有大禹和李冰。还可考查都江堰的时间人物功能(防洪灌溉)得益的地方成都平原等。 郭沫若说: “一片甲骨惊天下。 ”主要因为甲骨文是 A目前我国发现最早的比较成熟的文字 B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 C商代的文字 D字母文字的起源 答案: A 试题分析: “一片甲骨惊天下。 ”道出了甲骨文的历史和社会价值,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时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甲骨文的内容可以隐略了解商朝人的生活情形,也可以得知商朝历史发展的状况。只有 A能体现题意。 B和 C说的仅是文字的载体和朝代不能体现题旨。 D字母文字的起源拉丁字母,拉丁字母渊源于希腊

7、字母,而希腊字母则是由腓尼基字母演变而来的。故甲骨文不是字母文字的起源。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甲骨文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 ,考查学生材料分析能力和基础知识的把握理解能力。学生要知道我国有文字可靠的历史从商朝 开始。汉字经过了 6000多年的变化 ,其演变过程是 : 甲骨文 金文 小篆 隶书 楷书 行书 (商 ) (周 ) (秦 ) (汉 ) (魏晋 ) 草书 . 长篇小说封神演义中的故事传说大约发生在( )。 A黄帝时 B夏朝时 C商末周初 D春秋战国 答案: C 封神演义,是一部中国古代神魔小说。 为明代陈仲琳(一说是许仲琳)所作,约成书于隆庆、万历年间。全书共一百回。其内容依托商灭周兴的历史

8、背景,用武王伐纣为时空线索,从女娲降香开书,到周文王姬昌封列国诸侯结束。故其中的故事传说大约发生在商末周初。故选 C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封神演义的了解。 点评:本题难度低,考查学生的课外阅读与课内知识结合的能力。学生要知道学好历史仅靠课本知识是不够的,要读一些适宜中学生的课外书:论语孟子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等。 “朝秦暮楚 ”反映了哪一时期的历史现象 A西周 B春秋 C战国 D秦朝 答案: C 试题分析:战国时期,秦楚两个诸侯大国相互对立,经常作战。有的诸侯小国为了自身的利益与安全,时而倾向秦,时而倾向楚。比喻人反复无常。故选 C 成语中的秦和楚是战国七雄。此题容易选 B ,故要了解成语的背景

9、。 D秦朝是统一六国后的秦朝,不是秦国。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成语故事朝秦暮楚 点评:本题难度低,考查学生的课外阅读与课内知识结合的能力。与春秋战国时代相关的成语有退避三舍 ,围魏救赵 ,卧薪尝胆 ,纸上谈兵 ,负荆请罪 ,邯郸学步 ,暗渡陈仓 ,破釜沉舟 ,孟母三迁 ,买椟还珠 ,一鸣惊人 ,狐假虎威 ,上下其手 ,杞人忧天 , 亡羊补牢 . 儒家的治国主张是 A以 “礼 ”治国 B以 “法 ”治国 C “无为而治 ” D “兼爱 ”“非攻 ” 答案: A 试题分析:儒家思想的核心是 “仁 ”,“仁者爱人 ”,由此衍生出 “仁政爱民 ”的治国思想 ,主张维护 “礼治 ”,提倡 “德治 ”,重视

10、 “人治 ”。故选 A B以 “法 ”治国是法家的治国主张。不符题意。 C “无为而治是道家的治国主张。不符题意 D “兼爱 ”“非攻 ”是墨家的治国主张。不符题意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儒家的治国主张 点评:本题难度低,考查学生识记课本基础知识的能力,诸子百家的观点主张是中国古典文化的精华,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吸收和利用对我们学习和生活有用的成分。 在战国后期的秦国,一个农民如果想免除劳役,最好的办法应该是 A当兵立军功 B不隐瞒犯法行为 C合理经商致富 D大量生产粮食和布帛 答案: D 试题分析:商鞅变法法令规定: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故在战国后期的秦国,一个农民如果

11、想免除劳役,最好的办法应该大量生产粮食和布帛故选 D A当兵立军功,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 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不符题意。 B不隐瞒犯法行为属于商鞅变法中的连坐法。 商鞅推行重农抑商的政策。规以农业为 “本业 ”,以商业为 “末业 ”。因弃本求末,或游手好闲而贫穷者,全家罚为官奴。 C不符题意。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商鞅变法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 ,考查学对历史知识的理解把握能力。学生要知道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了发展,军队的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强大的封建国家,为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最能代表两千多年前我国的音乐文化已达到很高水平的是( )。 A编钟 B铜钟 C古

12、筝 D笛子 答案: A 试题分析:战国编钟反映了战国时代中国音乐的高水平,历经两千多年仍能演奏各音阶的乐曲,音色纯正,音域宽广,工艺铸造优美,是中外器乐的典范。它是中国当时音乐艺术高度繁荣和社会生产力进步的共同产物,为我们研究古代音乐、古代社会礼仪制度和工艺铸造技术提供了宝贵的资料,是我们研究战国社会变化发展的重要依据。故选 A 铜钟是周朝贵族在祭祀、宴会等活动中使用的乐器。 古筝和笛子作为民族乐器发源很早,音色优美。现在都能人工制作,唯有编钟使历史文物,是无价之宝。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编钟。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 ,考查学对 历史概念的理解运用能力。学生要知道我国现存的编钟 1978年夏天出土

13、于湖北随县。 战国时期出现 “百家争鸣 ”局面的根本原因是 A私学的兴盛 B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大变革的出现 C频繁的争霸战争 D学术的繁荣和思想的活跃 答案: B 试题分析: A孔子的 “有教无类 ”思想打破了学在官府的局面。至使 “私学勃兴 ”。是 “百家争鸣 ”局面出现的结果; B政治因素:社会大变革;经济因素生产力的发展 (铁器和牛耕 ) 私田增多 井田制瓦解 封建土地所有制、封建剥削方式确立 地主阶级产生 要求政治变革维护其利益 思想领域百家 争鸣。二者是战国时期出现 “百家争鸣 ”局面的根本原因; C频繁的争霸战争使社会动荡不安,许多文人贤士产生了不同的文学见解。这样的社会状况为百家

14、争鸣提供了宽松的环境,是外因。 D学术的繁荣和思想的活跃 “百家争鸣 ”局面的表现。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战国时期出现 “百家争鸣 ”局面的根本原因 点评:此题难度较高。考查学生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要多角度分析从政治经济文化科技逐一分析。认清根本原因即是指导致事物发生变化的根源或者导致事物发生变化的最本质的原因,是指引起事物发展变化的诸多原因中起关健作用、决定作用的最重要的原因,一般是生产力、经济基础、社会存在、阶级本质、客观规律或是事物的内因等。 在传说中,炎帝和黄帝是 的部落联盟首领 A黄河流域 B长江流域 C珠江流域 D淮河流域 答案: A 试题分析:距今约四五千年,我国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

15、,活动者许多部落。炎帝和黄帝是黄河流域 的部落联盟首领,长江流域的九黎族联盟,以牛为图腾,首领就是蚩尤;黄帝部落联合炎帝部落在涿鹿一战大败蚩尤从此炎帝 黄帝部落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日后的华夏族。故选 A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炎帝和黄帝是黄河流域的部落联盟首领。 点评:本题难度低,考查学生识记课本基础知识的能力。学生要知道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南宋以前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重心都在北方。因为传说中黄帝对中华民族的贡献,后人尊称为人文初祖。海外华人常自豪地称自己为炎黄子孙。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的故事蕴含了对立事物能够互相转化的道理这跟我国古 代一位思想家的主张不谋而合。这位思想家是 A老

16、子 B墨子 C韩非子 D孙膑 答案: A 试题分析: A老子 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事物能够互相转化。符合题意故选此项。 B墨子 主张兼爱非攻 反对侵略战争,支持正义战争。 C韩非子 提倡改革,反对空谈仁义,提倡法治。 D孙膑 兵家鼻祖 军事格言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道家创始人老子的主张。 点评:本题难度低,考查学生识记课本基础知识的能力。学生要知道老子的学说记录在道德经里,他是春秋晚期人。 若要查阅孔子的言论,应从以下 什么书入手 ( ) A春秋 B诗 C书 D论语 答案: D 试题分析: D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论语

17、 A春秋相传由孔子据鲁国史官所编春秋加以整理修订而成,记载自公元前 722 年至前 481 年共二百四十一年间的史事,是中国最早的编年体史书。不符题意。 B诗又名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的诗歌(前 11世纪至前 6世纪)。是孔子整理的。 C书即尚书是中国最古老的皇室文集,是中国第一部上古历史文件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它保存了商周特别是西周初期的一些重要史料。尚书相传由孔子编撰而成 D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论语。故选此项。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论语 点评:本题难度低,考查学生识记课本基础知识的能力。要特别提

18、示学生论语不是孔子编纂或整理的。里面的经典名句至今指导着我们的学习和做人。半部论语治天下,值得一读。 孔子鼓励学生要独立思考,敢于坚持自己的意见。这叫做: A “三人行,必有吾师焉 ” B “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 ” C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 D “当仁不让于师 ” 答案: D 试题分析: A “三人行,必有吾师焉 ”教育学生要谦虚好学。 B “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 ”意思是学过的内容要经常练习它。 C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 意思是学习要有老老实实地学习态度。 D “当仁不让于师 ” 学生的见解和做法不一定比老师差。鼓励学生要独立思考,敢于坚持自己的意见。故

19、选 D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孔子的教育主张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把握能力。本题还可考查孔子的其他教育主张。如:创办私学 有教无类 因材施教等。 殷墟出土的甲骨文记录和反映了当时国王的活动以及王朝的政治经济情况。对研究哪一王朝的历史有重要价值? A夏 B商 C周 D秦 答案: B 试题分析:殷墟是中国商代后期都城遗址,位于中国河南安阳西北殷都区小屯村。商代从盘庚到帝辛(纣),在此建都达二百七十三年,是中国历史上可以肯定确切位置的最早的都城。殷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文献可考、并为考古学和甲骨文所证实的都城遗址。殷墟出土的甲骨文记录和反映了当时国王的活动以及王朝的政治经济情况。对研商

20、朝的历史有重要价值。故选 B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殷墟出土的甲骨文。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识记能力,有关甲骨文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韩非子是一部古书,里面有这样的记载: “上古时候 民众经 常生病。圣人出现以后,用钻木取火的方法使民众能吃到熟食,人们都非常高兴,于是推举他通知天下,称他为 燧人氏 ”。从这几句话中,我们可以得出远古人类怎样的信息? A远古人类发明了文字 B远古人类懂得用火烧烤食物 C远古人类会制作陶器 D什么信息也得不出来 答案: B 试题分析:由材料中 “ 用钻木取火的方法使民众能吃到熟食 ” 可知远古人类懂得用火烧烤食物。故选 B A黄帝时期,传说仓颉发明

21、文字,我国有文字可靠的历史从商朝开始。远古人类没有发明了文字,从材料中也得不到信息。 C原始农耕居民会制造陶器,远古人类不会制作陶器,材料中也得不到信息。 D什么信息也得不出来与 B相悖。 考点:本题考查远古人类的史实。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培养学生阅读分析能力。本题还可考查远古人类生存的时间 遗址 生活习性等。 “我来自元谋,你来自周口,牵起你毛茸茸的手,爱让我们直立行走。 ”这首在网络上颇为流传的诗句,让我国境内的远古人类蒙上了一层神秘而浪漫的薄纱。下列远古人类中,较早种植粟并居住于黄河流域的是(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半坡人 D河姆渡人 答案: C 试题分析:元谋人遗址在 云南省元谋

22、县 , 北京人的遗址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的山洞里过着采集和狩猎生活不会种粮食。陕西半坡原始居民较早种植粟并居住于黄河流域 ,浙江河姆渡原始居民较早种植水稻并居于长江流域 .故选 C 。 考点:本题考查的我国远古居民遗址的位置和种植的粮食作物。 点评:在平时教学中引导学生识图教材第四页我国远古人类主要遗址的分布图 。还可考查各自特征:元谋人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遗址。北京人:自然取火,过着采集和狩猎生活。半坡人和河姆渡人最早种植粟和水稻等。 相传,禹年老后,部落联盟推举舜为继承人。后来,舜又以同样的方式 传位给禹。这种通过推举产生部落首领的办法,后人称之为什么制度? A推举制 B世袭制 C分封制

23、 D禅让制 答案: C、 试题分析:。 A推举制 是汉至唐的选官制度, 是一种由下向上推选人才为官的制度。就推举制而言,推荐者若出于公心,举贤不避亲,也能选拔到优秀的人才,但它容易使推举人与被推举人之间结成特殊的施 、报恩关系。不符题意 B、世袭制通常指奴隶制和封建制国家的君主(国王或皇帝)职位,以父子相承,世代相传的制度。不符题意 C、分封制是古代皇帝或国王分封诸侯的制度。被封诸侯有自己的领地,在诸侯领地内皇帝或国王并没有直接的权力,始于周朝。不符题意 D、由题干得到的信息:推举即民主推选,舜 “能力比较强,大家都信服 ”即德才兼备者。符合禅让制的特点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禅让制的理解 点评

24、:禅让制是教学的难点。要弄清其实质即原始社会民主推选首领的制度。启继禹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家天下取代公天下。禅让制才退出历史舞台。 “父死子继,兄终弟及 ”,符合这一特征的制度是 ( ) A分封制 B禅让制 C等级制 D王位世袭制 答案: 七年 级开学后不久,某班转进一位新同学 .在向同学们作自我介绍时 ,他说 :“我的姓和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的名称是一样的 ”,他姓: A商 B秦 C夏 D周 答案: C. 试题分析: A、约公元前 1600年,汤战胜桀,夏朝灭亡,商朝建立。不符题意。 B、公元前 221年,秦灭六国,建立第一个 统一的 中央集权的 封建国家,秦朝。不符题意。 C.公元前 2

25、070年,禹建夏朝,这是我国第一个王朝。原始社会结束,奴隶社会开始了。故选此项。 D、牧野之战后商朝灭亡,周武王建立周朝。不符题意 考点:考查学生识记大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 点评:本题难度较低,考查学生对课本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还可考查夏朝建立的时间 人物 社会性质 大禹治水等知识点。 研究历史离不开文字资料,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秦朝 答案: C 商朝人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甲骨文。它已经具备了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目前已释读的甲骨文单字由一千多个。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商周的青铜器上铸刻的文字,叫做金文也称

26、铭文。金文比甲骨文规范。西周晚期,有 人将文字统一整理成一种样式,成为大篆秦朝统一文字,把小篆作为全国规范文字。后来又推广笔画更为简单的隶书。 公元前 1046年,周武王率军在牧野击败商朝军队,纣王自焚,商朝灭亡。这个事件叫 A大禹治水 B商汤灭夏 C盘庚迁殷 D武王伐纣 答案: D 试题分析: A大禹因治水有功被推举为部落联盟首领 ,随着生产的发展 ,私有财产增多 ,约公元前 2070 年 ,禹建立夏朝 . 不符题意 B约公元前 1600年 ,商汤灭夏 ,建立商朝。 不符题意 C盘庚迁殷 因为水患和政治动乱 ,商朝曾几次迁都 ,一直到商王盘庚迁都到殷 ,都城才闻能下来。 不符题意 D武王伐纣

27、指公元前 1046年,周武王率军在牧野击败商朝军队,纣王自焚,商朝灭亡。故选此项。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武王伐纣 点评:本题难度较低,考查学生对课本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还可考查武王伐纣的原因 性质 影响等。 公元前 1046年属于 A公元前 11世纪 40年代 B公元 11世纪 40年代 C公元前 10世纪 40年代 D公元 10世纪 40年代 答案: A 试题分析:年换算世纪的方法:年除以 100加 1,取整数。 1046100111。故是 11世纪。题干是公元前 很显然 B和 D是 错误的。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纪年法的应用。 点评:本题难度较低,考查学生计算年代的方法 .本题还可考查:公元前

28、和公元后相距时间用加法。公元与公元,公元前与公元前用减法。 为秦国以后兼并六国打下坚实基础的是: A李愧变法 B吴起变法 C邹忌改革 D商鞅变法 答案: D 试题分析: A李愧变法是魏国的。不符题意。 B吴起变法是楚国的。不符题意。 C邹忌改革 是齐国的。不符题意。 D秦国通过商鞅变法经济发展,军队战斗力增强,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为秦国以后兼并六国打下坚实的基础。故选此项。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商鞅变法的作用。 点评:本题难度低,考查学生课本基础知识,考查学生识记能力。本题还可考查商鞅变法时间 内容 性质等。 通过甲骨文卜辞四羊方尊司母戊鼎殷墟等遗物遗址我们可以了解: A夏朝历史 B商

29、朝历史 C周朝历史 D秦朝历史 答案: B 试题分析:商朝人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甲骨文。商朝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著名的青铜器有四羊方尊和司母戊鼎,商朝也称殷朝。殷墟是中国商代后期都城遗址,位于中国河南安阳西北殷都区小屯村。商代从盘庚到帝辛(纣),在此建都达二百七十 三年,是中国历史上可以肯定确切位置的最早的都城。殷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文献可考、并为考古学和甲骨文所证实的都城遗址。 由此通过这些遗物遗址,可了解商朝历史。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有关商朝的史实。 点评:本题还可考查商朝的商汤灭夏,盘庚迁殷,武王伐纣等。 春秋时期,楚庄王率兵大举北进,长驱直入周天子所在的伊水洛水流域,

30、并乘机向周王室询问九鼎的大小轻重,这就是成语 “楚王问鼎 ”的来历。这件事说明: A楚庄王很好奇,想知道鼎的大小轻重 B楚庄王向送给周天子更大更好的九鼎 C九鼎是王权的象征,楚庄王想取代周天子 D楚庄王想尊王攘夷,帮助周天子抵抗少数民族的进攻 答案: C 试题分析:春秋时期,诸侯不在听从天子的命令,天子反过来依附强大的诸侯,各国不断进行战争,强大的诸侯,迫使各国承认他的首领地位,成为霸主。九鼎是王权的象征, “楚王问鼎 ” 说明楚庄王想取代周天子。故选 C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楚庄王称霸。 点评:有关楚庄王称霸的成语除了楚王问鼎外,还有不明则已一鸣惊人等。 如图,春秋五霸中第一个称霸的是齐桓公,

31、他称霸的地点是在下图中的哪里? 答案: A 试题分析:齐桓公是齐国的国君,称霸的地点在 A处。 B处是晋国,是晋文公称霸之处。 C处是秦国有秦穆公在此称霸; D处是楚国有楚庄王在此称霸。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齐桓公称霸的地点。 点评:此题还可考查齐桓公称霸的原因。 山东又称齐鲁大地。 “齐鲁 ”的来历和的哪一制度有关? A禅让制 B分封制 C宗法制 D等级制 答案: B 试题分析: A禅让制是原始社会民主推选首领的制度。生存于传说时代的尧舜禹时期,德才兼备,威望高者优先。不符题意 B为了巩固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周王将两个最得力的人物:周

32、公和姜太公分别 封于今山东,建立鲁国和齐国。(山东作为地理名称始于 2000多年前的战国时期(公元前 475 年 -前 221 年),当时泛指淆山或华山以东的地区。山东作为政区名称,始于金代(公元 1115年 -1234年)。故山东又称齐鲁大地。 C宗法制是西周统治者创立的利用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护政治关系的上下尊卑贵贱秩序的社会政治制度,是分封制和井田制的基础,是调整统治阶级内部权力、财产继承与分配秩序的原 则。宗法制的基本原则是: “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 ”不符题意 D等级制 在奴隶社会或封建社会专制制度下用等级以区别人们政治地位的一种排序 ,那就等于说 ,等级制无非是支撑少数政

33、治上层人物施行专制的一种层次分明的社会架构。不符题意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西周的分封制。 点评:此题难度适中,考查对历史概念的理解和判断。通过分封巩固了疆土,是西周成为一个强大的国家,但后来王室衰微,中国出现春秋战国的纷争的分裂割据局面。 综合题 如图,阅读下列图片: 图一:炎帝陵 图二:黄帝陵 图三:大禹陵 请回答: ( 1)图一相关的人物对中华民族作出哪些贡献?( 2分) ( 2)图二所指的人物有什么事迹流传后世?( 2分) ( 3)图一、图二中的人物在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历史过程中有什么样的重要地位?( 2分) ( 4)人们最敬佩图三人物是因为哪一件事?这个传说反映了什么?( 4分) 答案:

34、( 1)相传炎帝改进农具,教人农耕,尝遍百草,发明医药,是中华原始农业和医药学的创始人,因此号称神农氏。他还发明陶器,开辟集市。 ( 2)相传黄帝造出宫室、车船、兵器,还让下属发明文字、历法、算术和音乐。 ( 3)炎帝和黄帝被尊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 4)大禹治水 反映了远古民众与自然灾害作斗争的伟大事迹禹是站在文明门槛上的一位伟人 ( 1)试题分析:图一相关的人物是炎帝,是中华民族的始祖之一,又称赤帝、烈山氏,距今约四千多年前生于厉山(今属湖北随县厉山),他与黄帝结盟并逐渐形成了华夏族,这才有了今天的炎黄子孙。相传炎帝改进农具,教人农耕,尝遍百草,发明医药,是中华原始农业和医药学的创始人

35、,因此号称神农氏。他还发明陶器,开辟集市。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炎帝的贡献。 点评:本题难度低,考查学生识记课本基础知识的能力。炎帝和他所带领的原始氏族先民,在长期的生产和实践中,创造了丰硕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为中华文明的发轫和中华民族的形成准备了最初的物质、文化基础。是传承几千年的中华民族文化之源,是凝聚全世界炎黄子孙的民族之魂,更是激励华夏儿女不屈不挠、顽强拼搏、创新奉献的精神之光。 ( 2)试题分析:图二所指的是黄帝,相传黄帝造出宫室、车船、兵器,还让下属发明文字、历法、算术和音乐。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黄帝的贡献。 点评:本题难度低,考查学生识记课本基础知识的能力。学生要知道黄 帝的事迹

36、有黄帝自己发明的,有他的部下仓颉发明的,还有他的妻子嫘祖发明的。 ( 3)试题分析:因为炎帝和黄帝的卓越贡献他们被尊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炎帝和黄帝的尊称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归纳历史知识和识记能力。至今,海外华人常自豪称自己为炎黄子孙,就是以他们为荣。 ( 4)试题分析:图三人物是大禹。他有最大的贡献是大禹治水,这件事使他受到后人的尊敬。反映了远古民众与自然灾害作斗争的伟大事迹, 禹是站在文明门槛上的一位伟人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大禹的贡献及评价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识 记和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学生要知道大禹除了治水有名外,还建立了我国第一个王朝。他是站在文明

37、门槛上的一位伟人。 春秋战国是我国历史上的政治大动荡社会大变革文化空前繁荣时期。请回忆所学内容,根据要求作答。( 15分) 了解春秋五霸 材料一 周平王即位,把都城迁到洛邑,以避开犬戎族的进攻。平王时候,周王室势力已经衰弱,诸侯以强并弱,齐楚秦晋开始强大起来,政权也由地方诸侯掌控。 ( 1)从材料一可以看出,当时诸侯已经不把周王室放在眼里,这与西周初年分封诸侯的初衷背道而驰。那么,西周初年实行分封制的主要目的是什 么呢?( 2分) ( 2)请列举春秋时期三个著名的霸主?( 3分) 答案: ) 为了巩固统治; (2) 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等; ( 1)试题分析:为了巩固统治,西

38、周实行分封制。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开发了边区,加强了统治,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 。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西周初年实行分封制的主要目的。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此题引出问题的方式较好,问法很自然,是个好题。 ( 2)试题分析:春秋时期,诸侯争霸著名的霸主有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 公、楚庄王等;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春秋时期霸主名称。 点评:本题难度低,考查学生识记课本基础知识的能力。注意首霸是齐桓公,要从两方面正确看待春秋争霸:积极作用:一是加速了奴隶制的瓦解和封建制的确立;二是加快了中国统一的步伐;三是促进了民族融合。 消极作用:

39、争霸战争连年不断,严重破坏了社会生产,人民遭受极大灾难。 走进诸子百家 材料二 由分立趋向统一的春秋战国时期,造就了孔子老子等一大批杰出的思想家,学术思想繁荣,形成了 “百家争鸣 ”的局面。其中,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思想家是孔子。 材料三 如图 墨子 孟子 庄子 韩非子 ( 1)据材料二,指出孔子创立的学派及其思想的核心。( 3分) ( 2)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要播出一期 “百家争鸣 ”的讲座,介绍春秋战国时期的著名思想家的主要观点。请你将材料三中的人物填写在相应的括号里( 4分) 顺其自然 ( ) 以法治国 ( ) 民贵君轻 ( ) 兼爱非攻 ( ) ( 3)学习 “诸子百家 ”思想后,围绕治理校

40、园内随便乱扔垃圾的行为,请你分别站在墨家道家儒家的立场上说一句话,表明你的立场。( 3分) 答案:( 1)儒家学派。 “仁 ”和 “礼 ” ( 2)顺其自然 ( 庄子 ) 以法治国 ( 韩非子 ) 民贵君轻 ( 孟子 ) 兼爱非攻 ( 墨子 ) ( 3)讲出三派观点,言之成理即可 ( 1)试题分析: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指出孔子创立的学派。他的思想的核心是 “仁 ”和 “礼 ”。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孔子创立的学派及其思想的核心 点评:本题难度低,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把握。学生要知道孔子不仅是大思想家也是大教育家。他的思想和教育主张对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意义。注意 “仁 ”是其思想

41、精髓。汉武帝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 4)试题分析:道家庄子的观点是:顺其自然;儒家孟子的观点是:民贵君轻;墨家墨子的观点是:兼爱非攻;法家韩非的观点是: 以法治国 考点:此题考查的诸子百家的思想主张 点评:本题难度低,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把握。诸子百家的主张较多容易混淆建议记关键词,贴标签。特别应记住他们的主张中积极地值得现代社会吸收利用。 ( 3)试题分析:墨:兼相爱,交相利,损害校园的环境也是在损害自己的健康。道:损人利己吾不为,损人不利己更不为。儒: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如果爱惜自己的外表就要爱惜校园的外表。 考点:此题考查的诸子百家的思想主张 的运用 点

42、评:本题难度中上,考查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讲出三派观点,言之成理即可。 阅读下列材料:( 15分) 公孙鞅曰:前世不同教,何古之法?帝王不相复,何礼之循? 各当时而立法,因事而制礼。礼法以时而定。臣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汤武之王也 ,不循而兴。殷夏之灭也 ,不易礼而亡。 商君书 更法 请回答: ( 1)文中的公孙鞅指的是谁?( 2分)变法的目的是什么?( 2分) ( 2)公孙鞅在谁的支持下进行了变法?( 1分)他变法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4分)(至少写出 4点) ( 3)他的变法对秦国产 生了怎样的影响?( 2分) ( 4)在春秋五霸中,哪一位国君也是因为注重改革而实现国家富强的?

43、( 2 分)他是重用谁进行改革的?( 2分) 答案:( 1)商鞅;变法图强或富国强兵 ( 2)秦孝公;主要措施见教材,答出四点即可。 ( 3)经济得到发展,国力大增;为其后兼并六国奠定了基础。 ( 4)齐桓公;管仲。 试题分析:( 1)分析材料的出处商君。及材料 “公孙鞅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文中的公孙鞅指的是商鞅;由材料 “臣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汤武之王也 ,不循而兴。殷夏之灭也 ,不易礼而亡。 ”概括得出:变法的目的是变法图强或富国强兵 ( 2)由( 1)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商鞅变法,回顾教材得知:公孙鞅在秦孝公支持下进行了变法。主要措施:奖励生产粮食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 2)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 3)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4)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 ( 3)经过变法经济得到发展,国力大增;为其后兼并六国奠定了基础。 ( 4)在春秋五霸中,齐桓公也是因为注重改革而实现国家富强的,他是重用管仲进行改革。成为春秋首霸。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商鞅变法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 分析材料和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和运用能力。材料选取典型,问题有梯度,考查全面,又做到了前后联系,是个角度不错的好题。也可再加上一问即( 5)通过以上史实,你得到哪些启示?国家要富强必须要改革,改革是国家发展进步的动力。达到学史借鉴的好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