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湖北鄂州第三中学七年级下期期中考试历史卷(带解析).doc

上传人:周芸 文档编号:304663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40.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2013学年湖北鄂州第三中学七年级下期期中考试历史卷(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2-2013学年湖北鄂州第三中学七年级下期期中考试历史卷(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2-2013学年湖北鄂州第三中学七年级下期期中考试历史卷(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12-2013学年湖北鄂州第三中学七年级下期期中考试历史卷(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12-2013学年湖北鄂州第三中学七年级下期期中考试历史卷(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2-2013学年湖北鄂州第三中学七年级下期期中考试历史卷(带解析) 选择题 隋朝开凿的大运河,在历史上的最大作用是 A巩固隋朝的统治 B沟通五大水系 C促进南北经济交流 D便利了南北交通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隋朝开凿的大运河意义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隋炀帝从 605年开始,开通了一条贯穿南北的大运河,目的就是要加强南北经济的交流,适应我国经济重心南移的趋势,本题选 C。 考点:隋朝大运河开凿的意义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察学生对大运河的识记和理解,隋朝大运河对当时南北经济的文化交流和发展,促进隋朝的巩固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隋朝大运

2、河流经今天的浙江、江苏、山东、河北、北京五个省市,通达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海河五大水系,希望同学们好好把握。 陆游书愤中有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的诗句,这里的 “大散关 ”至淮水是哪两个政权的分界线? A北宋与西夏 B北宋与辽 C南宋与辽 D南宋与金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宋金议和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正当抗金战场上捷报频传 ,金兵节节败退之时,宋高宗与宰相秦桧在 1141年和金达成和约:宋向金称臣;划定疆界,东以淮河中流为界,西以大散关(陕西宝鸡西南)为界,以南属宋,以北属金,绍兴和议确定了宋金之间政治上的不平等关系,结束了长达 10余年的战争状态,形成了

3、南北对峙的局面。因此陆游诗中的大散关诗南宋与辽的分界线,本题选 D。 考点:宋金和议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该题要从两方面看,对于南宋来说,和约是不平等的,但却维持了长久的和平,有利于双方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再次说明了,民族关系中,和是主流,战是次流,民 族间的友好合作是主题。 与下图人物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A统一蒙古 B统一全国 C建立元朝 D统一女真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成吉思汗历史功绩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公元1206年,在斡难河畔,蒙古各部首领召开了大会,一致推举铁木真为全蒙古的大汗,尊号成吉思汗。成吉思汗统一了蒙古, BCD项不符合题意,

4、本题选 A。 考点:成吉思汗的历史功绩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成吉思汗是一个军事天才,他的军事扩张,推动了蒙古部族的统一;但是他又过于崇尚武力,在占领大片土地之 后大肆屠杀,也没有能够主观的去推动社会生产力、文化等方面的发展,而是用游牧部落的模式去统治这些领土,客观上又阻止了社会的发展,同学们要学会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方法。 西藏成为国家正式行政区,由中央政府对其任官吏、驻扎军队、清查户口、征收赋税是在 A两汉时期 B唐朝 C宋朝 D元朝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我国西藏正式成为我国的行政区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元朝设宣政院管理 “吐蕃之境 ”,又在宣政院下

5、设吐蕃等处宣慰司都元帅府,管理政务和宗教,辖境包括今天的西藏全境、青海大部、四川一部和印度、巴基斯坦、尼泊尔等国的部分地区。 自此西藏成为中国一个行政区,由中央政府对其任官吏、驻扎军队、清查户口、征收赋税 ,本题选 D。 考点:西藏正式成为我国的行政区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元朝是我国民族关系融合的一个重要时期,实践证明,西藏自古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行省制度是我 国古代重要的政治制度,这些制度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内对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都起过重要的推动作用,对我国后世产生了重要影响,今天的省制和县制就是沿用中国古代的制度而来,同学们要细心把握和理解。 中国

6、古代的科技发明曾经对世界文明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观察下图,该项发明的名称是 A罗盘针 B司南 C指南针 D突火枪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指南针发明的认识,观察图片,这是最早的罗盘针模型,战国时期也叫司南,宋代出现了罗盘针(指南针)被广泛应用到航海上,ACD三项不符合题意,因此本题选 B。 考点:指南针的发明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察学生史论结合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求学生对历史知识要特别熟悉,然后要根据历史知识进行归类,宋文化是我国古代比较发达的文化,指南针对欧洲资本主义战胜封建统治阶级起了巨大作用,宋词闻名于世,科技发展,出现了许多都领先于世界的科技成就,对于宋文化的史实,同学们

7、要注意 识记和理解。 关于 “瓦肆 “(也称 ”瓦子 “)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给城市生活增添了生机 B出现在宋朝时期 C是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 D散布于广大农村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宋代娱乐生活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瓦子又称 “勾栏 ”、 “瓦肆 ”、 “瓦舍 ”,为表演场所,以极其丰富的曲艺说唱杂技等表演为内容,一种更为大众性的享乐消费异军突起。 瓦子出现的原因是宋代商品经济发达,在城市市民阶层形成而且不断发展壮大,市民文化生活丰富起来,他们休闲娱乐的场所就日益形成规模。并没有散布于广大农村, ABC符合瓦肆的特点,本题选 D。 考点:瓦子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察学生对历史

8、知识的识记能力,瓦子的出现反映了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瓦子的出现,丰富了民众生活,推动了文化发展,瓦子是教材的基础知识也是出题的重点,希望同学们用心识记。 元朝对台湾进行管辖的行政机构是: A宣政院 B澎湖巡检司 C福建省 D市舶司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我国元朝对台湾的管辖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台湾自古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三国时吴国大将卫温率船队到过夷洲,隋炀帝派使者出使琉球,元朝设澎湖巡检司管理台湾,澎湖巡检司作为对台湾进行管辖的行政机构,现在,中央人民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本题选 B。 考点:元朝对台湾的管辖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

9、的识记能力,历史基础知识是学生学习和识记的重点,要求学生对历史基础知识的识记一定要准确全面,并对基础知识要进行内涵和外延的理解和分析,对比,才能在解题的过程中应付自如。 苏轼的词作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突出体现的风格是: A豪迈奔放 B清新淡雅 C直白如画 D委婉真挚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宋词特点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宋词是宋代一种新的文学题材,尤以苏轼为代表,苏轼的词以充沛、激昂甚至略带悲凉的感情融入词中,写人状物以慷慨豪迈的形象和 阔大雄壮的场面取胜。赤壁怀古以豪迈奔放的特色再现了三国时期的历史史实, BCD不符合题意,本题选 A。 考点:苏轼的词 点评:本

10、题难度较小,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中国古代文学灿烂辉煌,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反映了唐宋元明清的时代特征,同学们还要注意,一定的政治经济在意识形态领域内的反映就是文学艺术,解题时要注意从另外两个方面寻找答案:。 元朝时期松江农家妇女黄道婆所作出的重大贡献是: A造纸术 B指南针 C棉纺织业 D印刷术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看看考场学生对宋元时期社会状况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黄道婆从黎族人学会运用制棉工具和织崖州被的方法。后来在松江府以东的乌泥泾镇,教人制棉,传授和推广 “捍 (搅车,即轧棉机 )、弹 (弹棉弓 )、纺 (纺车 )、织(织机 )之具和 “错纱配色,综线挈花 ”等

11、织造技术,把先进的纺织技术带到了中原ABD不符合题意,本题选 C。 考点:宋元时期的社会生活状况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宋元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继续发展的时候,也是民族关系复杂时期,这一时期,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许多 科技领先于世界,宋元文化是教材的基础知识也是考试命题的重点,同学们要注意是时间和理解。 我国现行人民币有金属币和纸币。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我国古代 A秦朝的圆形方孔钱 B汉朝的五铢钱 C北宋的 “交子 ” D南宋的会子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四川地区出现最早的纸币 -交子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交子是中国历史上最早出现的纸币,

12、出现在北宋真宗景德年间的四川地区,当时的金、银等货币过于沉重,而四川的成都为繁华的商业性城市,货币的需求量因商业的发展而增加,于是, 16家经济势力雄厚的成都富商联合发行了交子。它主要免除了人们特别是商人肩挑车载铁钱到处奔波之苦,便利了商品的交换, ABD不符合题意,本题选 C。 考点:最早的纸币 -交子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认识, “交子 ”的出现,便利了商业往来,弥补了现钱的不足,是我国货币史上的一大业绩。此外, “交子 ”作为我国乃至世界上发行最早的纸币,在印刷史、版画史上也占有重要的地位,对研究我国古代纸币印刷技术有着重要意义。 岳飞抗金的斗争是 A反对外来侵略 B

13、反对民族压迫 C反对外来压迫 D反对地主割据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南宋岳飞抗金性质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岳飞作为中国历史上的一员名将,其精忠报国的精神深受中国各族人民的敬佩。其率领的军队被称为 “岳家军 ”,在金兵中流传着 “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的名句,表示对 “岳家军 ”的最高赞誉,岳飞的抗金是为了反抗民族压迫,因此本题选 B。 考点:岳飞抗金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据说,在秦桧和他老婆的跪像前边,还有这么一副对联,是用这两个坏蛋互相埋怨、对骂的口气写的,更有意思:唉!仆本丧心,有贤妻何至若是?啐!妇虽长舌,非老贼不到今朝!题目 中的对联显示了人

14、民对抗金英雄岳飞的敬爱之情。 下图建筑的设计和主持建造者是 A李春 B祖冲之 C僧一行 D孙思邈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隋唐建筑艺术的认识,隋唐时期的建筑规模宏大,尤其是桥梁工程成就突出,根据所学知识,隋朝工匠李春设计并主持建造了赵州桥,隋朝时期工匠李春设计建造的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桥,这座桥设计科学,便于交通,造型美观,七百多年后,欧洲才建立类似的桥梁,本题选 A。 考点:隋唐文化中的建筑艺术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赵州桥是世界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比欧洲早七百多年,唐都长安也是这一时期建筑艺术的代表,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这些都是教材

15、的基础知识也是考试命题的重点,学生根据课本知识就能得出答案:。 中央电视台热播的电视连续剧贞观长歌,反映的内容与我国历史上哪位皇帝有关 A秦始皇 B汉武帝 C唐太宗 D唐玄宗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唐太宗历史功绩的认识,根据所学,唐太宗时期,由于唐太宗能任人为贤 ,知人善用 ;开言路 ,虚心纳谏 ,重用魏征等,出现了贞观之治的盛世局面,因此,贞观长歌反映的内容与唐太宗有关,本题 C。 考点:唐太宗的历史功绩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唐朝基本继承了隋朝的政治制度,其中三省六部制是我国古代重要的政治制度,它把丞相的权利一分为三,加强了君主专制,对于三省六部制

16、,同学们特别注意识记和理解,三省是指中书,尚书,门下,尚书下设六部,指吏,户,礼,兵,刑,工。 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灵魂,中华民族自古以来作出了不少的创造发明,其中唐朝时期创新的农业生产工具是 A耧车 B翻车 C水 排 D曲 犁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唐朝成就的认识,观察图片根据所学知识判断是农业生产工具曲辕犁,曲辕犁的出现标志唐朝的农业生产已经达到一个很高的成就,因此本题选 D。 考点:唐朝农业发展的成就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和归纳能力,中国古代生产力的发展依赖于生产工具的改进,曲辕犁和筒车的出现标志唐朝的农业发展到了一定水平,另外,同学们要注意把筒车和

17、三国时期出现的翻车进行对比,一个是灌溉工具,一个是动力装置,要注意区分,不要混淆起来。 唐太宗善于纳谏,他常说 “以古为镜,可以知 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被唐太宗比喻为 “可以知得失 ”的一面镜子是 A房玄龄 B魏征 C杜如晦 D姚崇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唐太宗善于纳谏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唐太宗时期,由于唐太宗能任人为贤 ,知人善用 ;开言路 ,虚心纳谏 ,重用魏征等,唐太宗把魏征比喻为可以知得失的一面镜子,因此,出现了贞观之治的盛世局面,本题选 B。 考点:唐太宗善于纳谏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学生对历史人物的识记能力,中国古代对人才的重用是政治得失的重要条件,

18、魏征对朝政失误的批评,对贞观政治纠谬补缺,多所裨益。太宗已感到自己不可一日离开他。太宗曾把魏征比作良匠,自己比作金子,金子原在矿石里,它之所以称贵,是由 “良冶锻而为器,便为人所宝 ”。 下列反映唐朝民族关系融洽的佳句,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回鹘衣装回鹘马 ” B “车书本一家 ” C “和同为一家 ” D “唐风洋溢奈良城 ”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 对唐朝民族关系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 ABC三项分别反映了唐朝和 渤海及吐蕃少数民族的关系,而 D 项 “唐风洋溢奈良城 ”的意思,是说唐朝的社会生活在奈良都能看到,根据所学,奈良城是今天日本的重要城市,因此反映了唐朝和日本的友好关

19、系。本题选 D。 考点:唐朝的民族关系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察学生对历史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唐朝的民族关系中 回纥,渤海和吐蕃都是教材的基础知识,属于较易题。另外唐朝和其它少数民族的关系,同学们也要注意识记和掌握。 唐朝时,我国对外友好往来呈现了前所未有的盛况,其原因不包括 A中国的对外交通比过去发达 B中国的经济文化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C唐朝的 疆域比过去大 D唐朝一些皇帝推行开明的对外政策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唐朝与亚非欧各国友好往来的原因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唐朝时期,政治清明,经济繁荣,国力强大,文化发达,交通便利,唐帝国闻名世界,唐朝通过陆路,海陆积极对外交往,引起了

20、各国对唐帝国的向往 和敬仰,唐朝和亚非欧各国的友好交往达到前所未有的盛况,所以 ABD三项符合题意, C项明显错误,因此本题选 C。 考点:唐朝对外交往兴盛的原因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和分析理解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对唐朝能够引起亚非欧各国 交往的因素找到,通过分析知道,唐朝经济繁荣,文化发动是吸引各国愿意和唐朝交往的主要因素,最后得出答案:即可。对于和这些国家交往的历史史实,同学们一定要下功夫去识记和理解。 唐朝时,有一位日本人去长安集市购买商品,你认为他不能买到 A用活字印刷的书籍 B茶叶 C青瓷 D唐三彩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唐代社会生活的认识,

21、根据所学知识, A项北宋平民毕 N发明了活字印刷后,便利了文化知识的传播, BCD都是唐代的日常生活用品,这位日本人在唐都长安不可能买到 A,本题选 A。 考点:唐代的社会生活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活字印刷的出现的改进,不仅促进了中国的文化传播,而且后来传到欧洲,对欧洲资产阶级战胜封建统治阶级也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四大发明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也是考试命题的重点,希望同学们引起重视。 你如果游览敦煌莫高窟,你将会乘车到今天的 A陕西 B宁夏 C甘肃 D内蒙古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隋唐文化中的石窟艺术,石窟艺术尤属甘肃敦煌莫高窟,石窟里有大量精美的壁画和形象生

22、动的彩塑,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正确选项是 C 考点:隋唐文化中的石窟艺术 点评:本题难度 较小,考察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解答此题要求学生对石窟艺术特别熟悉才行,石窟艺术是唐朝繁盛文化的代表之一,对于石窟艺术的内容和特点,同学们要特别注意掌握,另外唐朝文化的其它方面如书法,绘画,建筑等艺术的代表人物和代表作要特别关注。 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其治国举措的共同点是 A设节度使 B抗击突厥 C建立行省制度 D重用人才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唐代三位君主共同点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唐太宗善于纳谏,重用房玄龄、杜如晦、魏征,使唐朝出现了贞观之治的局面,武则天统治时期,重用姚崇宋景为相,发

23、展农业生产,创立武举制度,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继续向前发展,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唐玄宗统治时期,任用姚崇为相,唐玄宗尤其重视地方吏治,亲自考核县令的政绩,出现了政治清明,经济发展,社会安定的局面,人们称开元盛世,因此他们的共同点是重用人才,本题选 D。 考点:唐朝三位君主的共同点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学生对历史人物的识记能力,中国古代对人才的 重用是政治得失的重要条件,魏征对朝政失误的批评,对贞观政治纠谬补缺,多所裨益。太宗已感到自己不可一日离开他。太宗曾把魏征比作良匠,自己比作金子,金子原在矿石里,它之所以称贵,是由 “良冶锻而为器,便为人所宝 ”。 综合题 阅读唐朝诗歌:尽道隋亡为此河,至

24、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根据所学知识回答: ( 1)诗中 “此河 ”是指哪一条河?它是谁下令开凿的? ( 2)这条河的中心在什么地方? ( 3)该朝代的开国皇帝是哪位?他开科举制先河的目的是什么? 答案: ( 1)隋朝大运河 隋炀帝 (2分 ) ( 2)洛 阳 ( 2分) ( 3)隋文帝 改革选拔官吏的办法,通过分科考试选拔人才( 3分)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隋朝统治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解答如下: ( 1)阅读诗句,从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结合所学知识,判断此河是大运河, 605年,隋炀帝下令开凿大运河。大运河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和江南河四段,沟

25、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是世界上的伟大工程之一。 ( 2)根据所学知识,隋朝的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通涿郡,南到余杭,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是世界上的伟大工程之一。 ( 3)根据所学知识, 581年,杨坚建立隋朝,杨坚就是隋文帝。隋炀帝时期创立了科举制,其目的是要改变原来的选官制度,通过考试选拔人才。 考点:隋朝的统治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隋朝虽然短暂,但是却创立了一系列的政治制度,如三省六部制,科举制,大运河的开凿贯通了南北,有利于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对于隋朝的历史,同学们要注意对时间制度等的识记。 阅读以下材料:

26、 材料一: “苏湖熟,天下足。 ”(谚语) 材料二:元末反映草原地区蒙汉民族生活的诗句: “胡人有妇解汉音,汉女亦解调胡琴。 ” 请回答: ( 1)材料一是什么时期的谚语?反映出当时我国经济发展态势有何变化? ( 2)材料二诗句所表达的思想是什么?它与元朝统一有何关系? 答案: ( 1)南宋,( 1分)经济重心已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 2分) ( 2)蒙汉两族的差异越来越小,( 2分) 元朝的统一有利于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民族融合。( 3分)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我国经济重心南移和元朝政治经济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解答如下: ( 1)阅读材料一的谚语结合所学知识, “苏湖熟

27、”苏湖是指苏州,湖州两地,而这两地都位于太湖流域,天下足说明了南 宋时期经济重心已经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 ( 2)阅读材料二,从 “胡人有妇解汉音,汉女亦解调胡琴。 ”的信息可以看出胡人指蒙古族,胡汉人民杂居相处,相互学习和借鉴,蒙汉之间的差别越来越小。元朝的统一是我国历史上又一个少数民族政权统一中原政权的史实,元朝也是我国民族大融合时期,元朝的统一有利于民族间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促进了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考点:我国经济重心的南移和元朝的民族大融合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察学生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过程给我们很大的启示:社会安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 ,所以我们要坚

28、决维护和平,科技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统治者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切合实际的经济措施也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南宋后期许多蒙古人进人中原,中原人民迁往边疆地区,为后来元朝的民族大融合高潮出现创造了必要的条件,这一时期频繁的民族战争虽然给各族人民带来灾难,但也促使了各族人民的接触和交流,形成民族融合的新高潮,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阅读材料: 材料一:唐太宗说: “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 材料二: “外甥是先皇帝舅宿亲,又蒙降金城公主,遂和同为一家。天下百姓,普皆安乐。 ” 回答: ()材料一表明太宗实行的是怎样的民族政策 其中的 “夷狄 ”指的是什么? ()材料二记载了 8

29、世纪初期发生的一件什么事? “和同为一家 ”是指与哪个少数民族的关系? ( 3) “和同为一家 ”有什么意义? 答案: ( 1)它表明唐太宗实行的是开明、和平、友好的民族政策;夷狄指周边的少数民族;( 2分) ( 2)唐中宗接受尺带珠丹的请求,把金城公主嫁给他;( 2分)( 2)吐蕃(今藏族)( 1分) ( 3)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强了汉藏的友好关系。( 2分)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唐朝民族关系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解答如下: ( 1) 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从唐太宗的话中可以看出,唐太宗改变了以往对少数民族的歧视开始实行开明,和平,友好的民族政策,夷狄是指当时对周边少数民族的蔑称。

30、 ( 2)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继文成公主入嫁吐蕃后,唐中宗又把金城公主又入嫁吐蕃,吐蕃赞普尺带珠丹上书给唐朝皇帝,说吐蕃和唐朝已经 “合同为一家了。吐蕃是指今天的藏族。 ( 3)根据所学,唐朝和吐蕃的友好关系,进一步密切了唐蕃之间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也加强了汉藏的友好合作。 考点:唐朝的民族关系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唐朝文化兼容并 蓄,全面开放,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民族关系全面繁荣,唐朝经济和文化处于当时世界先进地位,对外交通比过去发达,统治者能实行较开放的对外政策,唐都长安是当时世界上人口最多,最为繁华、最为富庶和文明的城市,为世界各国人民所向往。唐朝的

31、开放传播了唐朝文化,不仅影响到亚洲文明的发展,而且促进了西方乃至世界文明的进步;同时也促进了本国经济文化的繁荣。 阅读材料: 1005年,宋辽达成议和。宋朝每年向辽纳银 10万两,绢 20万匹,双方约为兄弟之国。回答: ( 1)当时的宋朝建立者是谁?定都在哪? ( 2) “辽 ”的前称是什么?定都在哪? ( 3)宋辽议和盟约名称叫什么?宋辽议和有何影响? 答案: ( 1)宋太祖赵匡胤;东京( 2分) ( 2)契丹;上京;( 2分) ( 3)澶渊之盟;( 2分)宋辽之间 100多年保持和平往来,经济文化交流得到加强。( 2分)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北宋的建立和宋代民族关系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

32、解答如下: ( 1)根据所学知识, 960年春,后周禁军统帅赵匡胤,奉命带兵北上,到了开封东北的陈桥驿,遂发动兵变, “黄袍加身 ”,回师都城,夺取了后周政权,定国号为 “宋 ”,史称 “北宋 ”,定都东京,赵匡胤就是宋太祖。 ( 2)根据所学知识,契丹族首领阿保机建立了辽政权,都城是上京。 ( 3)根据所学知识, 1004年,辽萧太后与辽圣宗亲率大军南下,深入宋境。宋真宗想迁都南逃,因宰相寇准的劝阻,才勉强至澶州督战。宋军坚守辽军背后的城镇,又在澶州城下射杀辽将萧挞览。辽害怕腹背受敌,提出和议。宋真宗畏敌,历来主张议和,与 1005年 1月与辽订立屈辱的和约,规定宋 每年送给辽岁币银 10 万两、绢 20 万匹。因澶州在宋朝亦称澶渊郡,故史称 “澶渊之盟 ”;澶渊之盟后,宋辽边境出现了 100多年和平安定的局面,有利于人民的生产生活,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得到了加强。 考点:两宋时期的民族关系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辽宋金的民族关系有战有和,但和是主流,有利于双方的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也有利于民族间的融合和发展,战是次要的,不利于经济的发展,同时还说明,中华民族的历史是由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民族间的战争有正义非正义之分,没有侵略和被侵略之说,同学们要注意这 一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