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福建厦门大学附属科技中学初一下期中考试生物卷(带解析).doc

上传人:confusegate185 文档编号:304734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07.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2013学年福建厦门大学附属科技中学初一下期中考试生物卷(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12-2013学年福建厦门大学附属科技中学初一下期中考试生物卷(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12-2013学年福建厦门大学附属科技中学初一下期中考试生物卷(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012-2013学年福建厦门大学附属科技中学初一下期中考试生物卷(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012-2013学年福建厦门大学附属科技中学初一下期中考试生物卷(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2-2013学年福建厦门大学附属科技中学初一下期中考试生物卷(带解析) 选择题 从个体上看,人的发育是从一个细胞开始的,这个细胞是( )。 A精子 B卵细胞 C受精卵 D体细胞 答案: C 试题分析:多细胞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时,精子与卵细胞融合形成受精卵,受精卵不断分裂、生长,进而分化形成多细胞生物个体,而多细胞生物个体的所有细胞都是由最初的同一个受精卵分裂、生长、分化来的,受精卵的细胞核中含有遗传物质染色体,里面带有遗传信息,这些信息是生物体建造自己生命大厦的蓝图,所以人类生命起点是受精卵的形成。 考点:新生命的开始。 点评:此题为基础题,较易,解答此题需熟知胚胎的发育过程。 图中甲、

2、乙表示人体呼吸运动中的膈肌(用 a表示)所处的两种状态。据图判断甲、乙所处的呼吸状态是( )。 A甲吸气 、乙呼气 B甲呼气、乙吸气 C甲、乙都吸气 D甲、乙都呼气 答案: A 试题分析:呼吸运动是指人体胸廓有节律的扩大和缩小的运动,包括吸气过程和呼气过程,呼吸运动主要与肋间肌和膈肌的运动有关,人在平静状态下,肋间肌收缩时,肋骨向上向下运动,使胸廓的前后径和左右径都增大,同时膈肌收缩,膈顶部下降,使胸廓的上下径都增大这样胸廓的容积就增大,肺也随着扩张,外界空气通过呼吸道进入肺,完成吸气的过程,相反呼气与之过程大致相反,甲图表示膈肌收缩,吸气,乙图表示膈肌舒张,呼气,综上所述 B、 C、D选项错

3、误,只有 A选项正确。 考点:呼吸运动的过程。 点评:此题考查了呼气过程中膈肌的变化,有一定的难度,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呼吸运动的过程,可结合模拟实验图进行记忆。 血液的组成包括( )。 A血清和血细胞 B血浆和血细胞 C血浆和红细胞 D血浆和血小板 答案: 试题分析:血液是人体内物质运输的载体,包括血浆和血细胞两部分,血浆是淡黄色半透明的,其主要成分是水,占血液成分的 90%以上,其余的蛋白质、葡萄糖、无机盐等营养物质,此外还有代谢的废物,所以血浆的主要作用是运载血细胞,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的废物,血细胞 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红细胞富含血红蛋白,主要功能是运输氧气,白细胞能够做变形

4、运动,穿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吞噬细菌,血小板的主要功能是止血和加速凝血。 考点:血液的组成成分。 点评:此题是基础题,较易,可联系血液的分层实验解答此题。 用显微镜观察人血永久涂片时,看到数量最多、呈圆饼状、显红色的细胞是 ( )。 A白细胞 B红细胞 C血小板 D血红蛋白 答案: 试题分析:在三种血细胞中,红细胞的数量最多,成年人每立方毫米血液里红细胞的数量,男子为 500万个左右,女子平均为 420万个左右,血小板的含量为每立方毫米血液中 10万 -30万个,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呈双面凹的圆饼状,数目最多,白细胞比红细胞大,呈圆球状,有细胞核,数目最少,血小板是血液中最小的血细胞,形状不规

5、则且无细胞核,数目较多,但比红细胞要少。 考点:血细胞的特点。 点评:此题为基础题,熟记三种血细胞的特点,便可解题。 人的三种血细胞生理功能各不相同,其中具有包围吞噬病菌功能的是( )。 A血浆 B红细胞 C白细胞 D血小板 答案: C 试题分析:血液是人体内物质运输的载体,包括血浆和血细胞两部分,血浆是淡黄色半 透明的,其主要成分是水,占血液成分的 90%以上,其余的蛋白质、葡萄糖、无机盐等营养物质,此外还有代谢的废物,所以血浆的主要作用是运载血细胞,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的废物,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红细胞富含血红蛋白,主要功能是运输氧气,白细胞能够做变形运动,穿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

6、织,吞噬细菌,血小板的主要功能是止血和加速凝血。 考点:血液的组成成分。 点评:此题是基础题,难度一般,能够熟练掌握血液的成分和主要功能,即可解题。 显微镜下观察小鱼尾鳍的毛细血管时,应该寻找( )。 A血液流往头部的血管 B 血液往尾部流的血管 C红细胞单行通过的血管 D血流速度最快的血管 答案: C 试题分析:判断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依据是:从主干流向分支的血管是动脉,由分支汇集而成的血管是静脉,红细胞单行通过的是毛细血管,其中毛细血管的特点是:管腔最细,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管壁最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血流速度最慢,这些特点都有利于血液与组织细胞间进行物质交换,故 C符合题意。 考

7、点:血管的类型。 点评:此题为基础题,难度一般,能够使用显微镜观察到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情况,并能识别各血管的名称。 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是( )。 A心脏 B动脉 C静脉 D毛细血管 答案: D 试题分析:毛细血管数量大,分布广,血管的内径小,仅有 8-10微米,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管壁非常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管内血流速度最慢,这些特点有利于血液与组织细胞充分地进行物物交换,因此,连通最小的动脉和静脉与毛细血管进行物质交换无直接关系。 考点:血管的类型。 点评:此题是基础题,较易,熟知血管的类型和特点,即可解题。 人体的心脏位于( )。 A胸部右侧 B胸部左侧 C腹部

8、左侧 D腹部右侧 答案: B 试题分析:人的心脏位于胸腔中部稍偏左下方,左右两肺之间,大致与自己的拳头那么大心脏昼夜不停地跳动,推动着血液在血管内流动。 考点:心脏的位置。 点评:此题是基础题,较易,熟记心脏的位置,即可解题。 如图是心脏结构示意图,图中 、 分别是( )。 A左心房、右心室 B右心房、左心室 C左心室、右心房 D右心室、左心房 答案: A 试题分析:心脏有四个腔:上面有左心房和右心房,下面有左心室和右心室,题干图示中 、 分别是左心房、右心室。 考点:心脏的结构。 点评:此题是一道基础知识题,较易,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心脏的结构,可结合结构图进行记忆。 下列哪个部位没有防止血

9、液倒流的瓣膜 ( )。 A心室与动脉之间 B静脉血管 C心房与静脉之间 D心房与心室之间 答案: C 试题分析:在心房与心室之间,在心室与离开心室的血管之间,都有瓣膜,连接左心室和主动脉的动脉瓣、连接右心室和肺动脉的动脉瓣、连接左心房和左心室的房室瓣和连接右心房和右心室的房室瓣,血液流过后,瓣膜就会合上,瓣膜具有防止血液倒流的作用,静脉血管中也存在着瓣膜,它们均起单向阀门作用,使血液只能 从心房流向心室,由心室流向动脉,而不能倒流。 考点:瓣膜的作用。 点评:此题是基础题,难度中等,熟知血液不能倒流的原因是因为有瓣膜吗,即可解答。 血液流入小肠壁前与流出小肠壁后,所含成分的变化特点是( )。

10、A氧增加了,养料增加了 B氧增加了,养料减少了 C氧减少了,养料增加了 D氧减少了,养料减少了 答案: C 试题分析:吸收是指通过消化道壁进入循环系统的过程,小肠是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全部的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和部分水、无机盐、维生素都在小肠中被吸收,血液流入小肠壁后,因为进行生理活动氧气减少了,因为吸收养料增加了,所以血液流入小肠壁前与流出小肠壁后相比,所含成分的变化特点是是氧减少了,养料增加了。 考点: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点评:此题是基础题,难度一般,能够掌握营养物质吸收的主要部位是小肠,便可解答此题。 人体内下列结构中,能把静脉血变成动脉血的部位是( )。 A心

11、脏 B肺部毛细血 管 C肝脏 D头部毛细血管网 答案: B 试题分析: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肺泡中的氧气进入血液,这样,血液由静脉血变成了动脉血,血液流经身体各部分的组织细胞周围的毛细血管(包括肾脏、肝脏和心脏)时,与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将运来的营养物质和氧气供给细胞利用,将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带走,这样,血液由动脉血变成了静脉血。 考点:血液循环的途径。 点评:此题为基础题,难度一般,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血液循环的途径,可结合示意图理解血液循环的途径以及血液的变化情况。 氧气进入人体后 最终到达( )。 A肺 B心脏 C血液 D组织细胞 答案: D 试题分析

12、:外界空气中的氧通过呼吸的四个过程,最终到达组织细胞,组织细胞利用呼吸从外界获取的氧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供细胞生命活动利用,产生的二氧化碳也通过呼吸全过程排到外界空气中。 考点:组织细胞的气体交换。 点评:此题是基础题,难度一般,能够熟练掌握气体交换的过程,即可解题。 鼻腔内表面粘膜中毛细血管的作用是( )。 A灭菌 B温暖空气 C湿润空气 D过滤空气 答案: B 试题分析:呼吸系统由肺和呼吸道组成,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呼吸道都有骨或软骨作支架,这可以保证呼吸道内的气流通畅,此外,鼻腔前部的鼻毛、鼻腔表面的黏液和气管内壁上的纤毛和

13、黏液,也在保证气流通畅方面有一定的功能,呼吸道还具有温暖、清洁和湿润进入体内空气的作用,鼻腔黏膜内的丰富的毛细血管能预热吸入的冷空气,鼻毛和鼻腔内的黏液能阻挡和粘住吸入的灰尘和细菌,鼻腔内的黏液还能杀灭一些细菌并能湿润吸入的空气,嗅细胞与人的嗅觉有关。 考点:呼吸道的组成和功能。 点评:此题为基础知识题,难度一般,熟练掌握呼吸道的组成和功能,进行解题。 从进化的角度看,人类和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 )。 A长臂猿 B大猩猩 C森林古猿 D北京猿人 答案: C 试题分析:在距今 1000多万年前,森林古猿广泛分布于非、亚、欧地区,尤其是非洲的热带丛林,后来由于环境的变化,森林古猿朝两个方面进化,一

14、部分森林古猿仍然以树栖生活为主,慢慢进化成了现代类人猿,如黑猩猩、猩猩、大猩猩、长臂猿等,另一支却由于环境的改变被迫下到地面上来生活,慢慢的进化成了人类,可见人类和类人猿的关系最近,是 近亲,它们有共同的原始祖先是森林古猿。 考点:人类的起源。 点评:此题是基础题,较易,熟记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即可解题。 人体内产生精子和卵细胞的生殖器官分别是( )。 A睾丸和子宫 B睾丸和卵巢 C输精管和输卵管 D前列腺和子宫 答案: B 试题分析:男性的精囊、输精管、睾丸、阴茎等构成了男性的生殖系统,女性的卵巢、输卵管、子宫、阴道等构成了女性的生殖系统,其中男性产生生殖细胞 -精子的器官是睾丸,同时睾丸也

15、可以分泌雄性激素,又属于内分泌器官,是男性的主要生殖器官,女性产生生殖细胞 -卵细胞的器官是卵巢,同时卵巢也可以分泌雌性激素,又属于内分泌器官,是女性的主要生殖器官,故 B符合题意。 考点:生殖系统。 点评:此题为基础题,熟练掌握男女生殖系统的结构及功能,即可解答,可结合图形记忆。 胎儿在母体内发育期间需要大量养分,胎儿从母体获取养分的结构是( )。 A卵巢 B输卵管 C子宫 D胎盘和脐带 答案: D 试题分析:胎儿生活在子宫内半透明的羊水中,通过胎盘、脐带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从母体中获得营养物质和氧,胎盘呈扁圆形,是胎儿和母体交换物质的器官,胎盘靠近胎儿的一面附有脐带,脐带与 胎儿相连,胎盘

16、靠近母体的一面与母体的子宫内膜相连,胎盘内有许多绒毛,绒毛内有毛细血管,这些毛细血管与脐带内的血管相通,绒毛与绒毛之间则充满了母体的血液,胎儿和母体通过胎盘上的绒毛进行物质交换,而胎儿产生的废物也是经胎盘由母体排出体外的。 考点:胚胎的发育和营养。 点评:此题是基础题,难度一般,熟知胎儿通过胎盘、脐带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即可解题。 在青春期,人体经历明显变化的方面应当包括 ( )。 形态发育 性发育 器官功能增强 性成熟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青春期是一个生长和发育发生重要变化的时期,其中身高突增是青春期的一个显著特点,另外,神经系统和心、肺等器官的功能也显著增强,青春期是人一

17、生中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 ,进入青春期之后,男孩和女孩的性器官也都迅速发育,可见 A符合题意 . 考点:青春期的发育特点。 点评:此题是基础题,只要熟练掌握了青春期发育的主要特点,即可正确答题。 正处在生长发育时期的青少年,需补充更多的( )。 A糖类 B蛋白质 C脂肪 D维生素 答案: B 试题分析:蛋白质是人体需要的六大类营养物质之一,瘦肉、鱼、奶、 蛋和豆类等食物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它是构成组织细胞的基本物质,也是人体生长发育、组织更新、生命活动的调节等的物质基础,另外,蛋白质也能氧化分解为人体提供一部分能量,但供能的主要物质是糖类,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快,需要从食物中摄取大量的

18、蛋白质,所以,应多吃一些奶、蛋、鱼、肉等含蛋白质丰富的食物。 考点:营养物质的作用。 点评:此题为基础题,较易,掌握人体需要的六大类营养物质的作用及其食物来源,即可解题。 小明不爱吃蔬菜,近期刷牙时牙龈经常出血。他体内可能缺少 ( )。 A维生素 A B维生素 B C维生素 C D维生素 D 答案: C 试题分析:人体一旦缺乏维生素,就会影响正常的生长和发育,还会引起疾病,如图: 小明在刷牙时经常发现牙龈出血,这是坏血病的表现,是体内缺乏维生素 C造成的,新鲜蔬菜和水果中富含维生素 C应注意补充。 考点:营养物质的作用。 点评:此题为基础题,难度一般,几种主要的维生素缺乏症及食物来源是常考点,

19、多加注意,可结合表格中的内容比较记忆。 幼儿因缺钙患佝偻病,单纯服用钙片一段时间后没有疗效时,医生建议幼儿服用钙片的同时服用 ( )。 A维生素 A B维生素 B C维生素 C D维生素 D 答 案: D 试题分析:食物中缺乏某种维生素或维生素的吸收利用发生障碍,就会引起物质代谢失常,影响正常生理功能,以致表现为维生素缺乏症,例如维生素 D促进人体对钙、磷的吸收和骨骼的发育,因此,体内缺钙的人在补钙的同时,还要加服维生素 D,否则,摄入的钙不会被吸收,缺钙易患佝偻病、骨质疏松等。 考点: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 点评:此题为基础题,难度一般,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熟记维生素 D有促进钙磷吸收的作用。

20、 肝炎病人怕吃油腻的食物,其主要原因是( )。 A唾液分泌过少 B胃液分泌过少 C胆汁分泌过少 D肠液分泌过少 答案: C 试题分析:脂肪的消化始自小肠,小肠中的胰液和肠液含有消化脂肪的酶,肝脏分泌的胆汁不含消化酶,但对脂肪有乳化作用,能把脂肪变成微小的颗粒,增大脂肪与消化酶的接触面积,从而有利于脂肪的消化,肝炎患者的肝脏分泌胆汁的能力差,影响了脂肪的消化,因而肝炎患者厌食油腻的食物。 考点:各种消化腺的位置和功能。 点评:此题是基础题,考查了肝脏的功能,难度一般,熟记功能有:分泌胆汁,促进脂肪的消化。 吃馒头时越嚼越甜,这是因为( )。 A淀粉在口腔内被分解成麦芽糖 B淀粉在口腔内被分解成葡

21、萄糖 C唾液在口腔内淀粉的作用下变成了麦芽糖 D唾液在口腔内淀粉的作用下变成了葡萄糖 答案: A 试题分析:馒头中主要含淀粉,淀粉属于糖类,但淀粉没有甜味,在口腔里的唾液淀粉酶的催化作用下,淀粉与水反应能产生有甜味的麦芽糖。 考点: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 点评:此题考查了淀粉的消化过程,解题的关键是熟记淀粉在口腔内被初步消化称麦芽糖。 人的生命需要营养物质维持,人体内消化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是( )。 A胃 B小肠 C大肠 D食道 答案: B 试题分析: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这是与小肠的结构特点相适应的:小肠长约 5 6m,小肠内具有肠液、胰液和胆汁等多种消化液,肠液、胰

22、液中含有消化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酶,胆汁能促进脂肪的消化,小肠内壁有环形皱襞,皱襞上有小肠绒毛,增大了消化和吸收的面积,小肠绒毛内有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都是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的,有利于营养物质被吸收进入小肠内壁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中。 考点: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点评:此题考查了小肠的结构特点,较易,能够熟练掌握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小肠具有 一系列与其功能相适应的结构特点,即可解题。 食物中的蛋白质、脂肪、淀粉在消化道内开始被消化分解的顺序是( )。 A淀粉 蛋白质 脂肪 B淀粉 脂肪 蛋白质 C脂肪 蛋白质 淀粉 D蛋白质 淀粉 脂肪 答案: A 试题分析:淀粉在口腔

23、中开始消化,部分淀粉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转变成麦芽糖,在小肠处彻底消化为葡萄糖,蛋白质在胃内开始初步消化,最终在小肠内被消化为氨基酸,脂肪在小肠内被消化成甘油和脂肪酸。 考点: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 点评:此题为基础知识题,难度一般,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填空题 血液各种成分中,能运输氧气的是 ;运输营养物质的是 ;能加速血液凝固的是 。 答案:红细胞 血浆 血小板 试题分析:血液是人体内物质运输的载体,包括血浆和血细胞两部分,血浆是淡黄色半透明的,其主要成分是水,占血液成分的 90%以上,其余的蛋白质、葡萄糖、无机盐等营养物质,此外还有代谢的废物,所以血浆的主要作用是运载血

24、细胞,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的废物,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红细胞富含血红蛋白,主要功能是运输氧气,白细胞能 够做变形运动,穿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吞噬细菌,血小板的主要功能是止血和加速凝血。 考点:血液的组成成分。 点评:此题是基础题,难度一般,能够熟练掌握血液的成分和主要功能,即可解题。 综合题 人体血液循环系统由心脏和 组成, 是在其中流动的组织。图是血液循环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注意 内填标号) 图中 5所指的是 ,内流 血。 图中 7所指的是 ,内流 血。 血液由 2射出,流经 5、 6到 3的循环途经叫 。 由 M到 N 处,血液中气体成分发生的变化是 。 心壁最厚的是 ,

25、它是 循环的起点。心房与心室之间,心室与动脉之间都有 ,保证血液不倒流。 答案:血管 血液 ( 1)肺动脉 静脉 主动脉 动脉 ( 2)肺循环 ( 3)氧气含量减少,二氧化碳含量增加(或动脉血变成静脉血) ( 4) 4左心室 体 瓣膜 试题分析: ( 1)左心房连通肺静脉,右心房连通上下腔静脉,左心室连通主动脉,右心室连通肺动脉, 5肺动脉、 6肺静脉、 7主动脉、 8上下腔静脉都是与心脏相连的血管,流静脉血的血管有 5肺动脉、 8上下腔静脉。 ( 2)血液循环包括体循环和肺循环,体循环的路线为:左心室 主动脉 全身各级动脉 全身各处毛细 血管 全身各级静脉 上下腔静脉 右心房,肺循环的路线为

26、:右心室 肺动脉 肺部毛细血管 肺静脉 左心房, 2是右心室,所以是肺循环。 ( 3)由 M到 N 处,是体循环,体循环的路线为:左心室 主动脉 全身各级动脉 全身各处毛细血管 全身各级静脉 上、下腔静脉 右心房 右心室,经过体循环,血液由动脉血变为静脉血。 ( 4)由于心房只是把血液从心房压入心室,而心室需要把血液压入到全身,所以,心室壁比心房壁厚,左心室是体循环的开始,路线比较长,需要较大的压力,而右心室是肺循环的开始,路线比较短,压力不需太大,所以,左心室壁比 右心室壁要厚,所以,在心脏的四个腔中,左心室壁最厚,心房、心室间有房室瓣,心室、动脉间有动脉瓣,能够保证血液按照一定的方向流动。

27、 考点:心脏的结构以及血液循环。 点评:此题为基础题,难度一般,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心脏的结构以及血液循环,可结合示意图进行掌握。 根据 “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内的血液流动 ”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图所示在低倍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情况 (箭头表示血流的方向 ),据此判断: 所示血管 _ _ 所示血管是 _ (2)血液在标号 _ _所示血管中流动最快; 红细胞在标号 _ _所示血管中呈单行通过。 答案:( 1)毛细血管 静脉 ( 2) 试题分析:判断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依据是:从主干流向分支的血管是动脉,由分支汇集而成的血管是静脉,红细胞单行通过的是毛细血管,其中毛细血管

28、的特点是:管腔最细,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管壁最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血流速度最慢,这些特点都有利于血液与组织细胞间进行物质交换,所以 是动脉, 是毛细血管, 是静脉,动脉血管内血流速度最快。 考点:血管的类型。 点评:此题为基础题,难度一般,能够使用显微镜观察到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情况,并能识别各血管的名称。 我们的生存离不开空气。外界空气经过进入肺,肺泡适于进行气体交换的结构特点是: a.肺泡壁 ,由 层上皮细胞构成; b.肺泡外缠绕丰富的 。分析下表数据,与吸入的空气相比,人体呼出的气体中, 的含量减少, 的含量增加。 气体 吸入的空气 呼出的气体 氮气 78% 78% 氧气 21%

29、 16% 二氧化碳 0.03% 4% 答案:很薄 一 毛细血管 氧气 二氧化碳 试题分析:肺的功能单位是肺泡,肺泡外缠绕着毛细血管,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 浔。 挥幸徊闵掀赴 钩桑 视诜闻萦胙 褐 浣 衅 褰换唬 毖 毫骶 闻葜芪 拿 秆 苁保 敕闻萁 衅 褰换唬 闻葜械难跗 窖 豪铮褐卸 趸 嫉呐 缺确闻莸母撸 趸 祭 椒闻堇铮 羝 懦鎏逋猓杂胛 氲目掌 啾龋 颂搴舫龅钠 逯校 跗 暮 考跎伲 趸 嫉暮 吭黾印 br考点:肺的结构特点。 点评:此题为基础题,较易,能够熟练掌握肺泡适于气体交换的特点,进行解题。 下面的图解表示吸气过程中空气进入体内所经过的结构, 请填写完整。 ; ; 。 答案:

30、咽 气管 肺 试题分析:鼻、咽、喉、气管、支气管构成呼吸道,是气体进出的通道,肺是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交换在肺里完成,是呼吸的主要器官,呼吸道和肺构成了人体的呼吸系统,完成人体的呼吸这一生理功能。 考点:呼吸系统的组成。 点评:掌握系统的概念,了解呼吸系统的组成及功能,即可轻松解题。 图是营养学家设计的中国居民的 “平衡膳食宝塔 ”,从上至下分为油脂类、奶制品类、动物食品类、果蔬类和谷物类等五层。 (1)分析宝塔中的各类食物,共包含了六大类营养物质 ,分别是 、脂肪、 、水、 、 。 (2)我们每天摄取的食物中, 类占的比例最大,因为它是人体最重要的供能物质。 (3)位于中国居

31、民的 “平衡膳食宝塔 ”中最顶层,应该少吃的一类食物是 。 (4)从平衡膳食的角度评价下面三位同学的早餐食谱。甲:两个馒头,一杯可乐;乙:一个鸡蛋,一杯开水;丙:一个鸡蛋、一个馒头、一杯鲜橙汁。选择其中最合理的一份食谱,并简要说明选择理由: 。( 2分) 答案:( 1)糖类 蛋白质 无机盐 维生素 ( 2)糖 ( 3)油脂类 ( 4)丙 丙的营养合理 试题分析:( 1)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它们的作用不同,蛋白质、糖类、脂肪能提供能量,水、无机盐、维生素不提供能量,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蛋白质还能被分解,为人体的生理活动提供能量,糖类是人体

32、最重要的供能物质,脂肪是人体内备用的能源物质。 ( 2)由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我们每天都要吃较大比例的谷类食物,因为谷类食物中含大量的淀粉,淀粉在口腔中被初步消化成麦芽糖,淀粉被消化的主要场所是小肠,在小肠中被最终消化成葡萄糖,糖类是主要的供能物质,能为人体提供能量。 ( 3)在 “平衡 膳食宝塔 ”底层的食物需要量多,越往上需要量越少,最顶端需要量最少。 ( 4)合理营养就是指膳食中所含的营养素种类齐全,数量充足,比例适当,并与身体的需要保持平衡,平衡膳食是合理营养的核心,健康食谱,要合理营养、均衡膳食,食物应多样化,荤素搭配要合理,营养全面合理,鸡蛋含丰富的蛋白质,馒头主要提供淀粉类,一杯

33、鲜橙可提供水分和维生素等,丙食谱营养全面,较合理。 考点:膳食宝塔。 点评:此题为基础题,难度一般,关键是掌握人体需要的营养物质及其作用,会分析表中的数据,结合题意答题。 分析图表,回答问题。 图中三条曲线分别表示食物中的蛋白质、淀粉、脂肪三种成分经过消化道时被消化的情况。下端字母分别表示组成消化道的各个器官,试据图回答: (1)曲线甲是 _的消化,曲线乙是 _的消化,曲线丙是 _的消化。 (2)蛋白质在 _和 _中被消化,其消化的最终产物是 _。 答案:( 1)蛋白质 脂肪 淀粉 ( 2) C胃 D小肠(序号和名称要对应才得 1分,两个内容可以对调) 氨基酸 试题分析:图示中 A、 B、 C

34、、 D依次为口咽、食道、胃、小肠,淀粉在口腔内被初步消化, 在小肠内被最终消化,蛋白质在胃内被初步消化,在小肠内被最终消化,脂肪只能在小肠内被消化,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由图示可以看出,三类营养物质都在 D区域内被消化,所以 D为小肠,乙只能在 D内被消化,所以乙是脂肪的消化,甲在胃内被初步消化,所以甲是蛋白质的消化,丙在口腔内被初步消化,所以丙是淀粉的消化,淀粉的消化从口腔开始,口腔中的唾液淀粉酶能够将部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当淀粉和麦芽糖进入小肠后,由于小肠中的胰液和肠液中含有消化糖类的酶,因此,淀粉等糖类物质在小肠内被彻底消化为葡萄糖;蛋白质的消化是从胃开始的, 当食物中的蛋白质进入

35、胃以后,在胃液的作用下进行初步消化后进入小肠,小肠里的胰液和肠液含有消化蛋白质的酶,在这些酶的作用下,蛋白质被彻底消化为氨基酸;胆汁中不含消化酶,但胆汁对脂肪有乳化作用,使脂肪变成微小颗粒,增加了脂肪与消化酶的接触面积,有利于脂肪的消化,脂肪在胆汁、肠液、胰液的共同作用下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 考点: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点评:关于 “淀粉、蛋白质和脂肪的消化曲线 ”的题是常见的一个题型,有一定的难度,解答的关键是知道淀粉、蛋白质和脂肪的起始消化部位,以及横坐标所代表的消化道各器官 的名称。 探究题 某同学做 “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的实验,具体过程如下,回答有关问题: 试管编号 1

36、 2 3 馒头碎屑或块 碎屑适量 碎屑适量 馒头块适量 唾液有无 2毫升唾液 A 2毫升唾液 是否搅拌 充分搅拌 充分搅拌 不搅拌 保温 37度水浴保温 10分钟 加入碘液 2滴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证明 “唾液对馒头有消化作用 ”,在 2号试管的 A处应加入 _ _,与 1号试管起 _作用。 (2)为了证明 “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 ”对馒头有消化作用,应选用 _两支试管进行对照实验。 (3)实验结果是 _号试管中的物质遇到碘液不变蓝,原因是 _ _。 (4)通过以上实验可知,口腔对淀粉既能进行 _消化,又能进行_消化。 答案: (1)2毫升清水 对照 ( 2) 1、 3 ( 3) 1

37、 淀粉被分解了 ( 4)物理性 化学性 (顺序可以调换) 试题分析:( 1)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它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对照实验,要探究唾液对馒头的消化作用,要以唾液为变量设置对照实验,因此,在 2号 试管里应加清水,这样就与1号试管形成了一组以唾液为变量的对照实验, ( 2)要探究 “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 ”对馒头的消化作用,应以该条件为变量设置对照实验,即选用表中的 1号试管和 3号试管形成对照实验, ( 3) 1号试管中,馒头里的淀粉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分解为麦芽糖,因此滴加碘液不变蓝。 ( 4)食物的消化包括物理性消化和化学性消化,在口腔内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是对食物的物理性消化,它能使食物和唾液充分混合,从而促进了唾液对淀粉的化学性消化,牙齿在口腔内既能进行化学性消化又能进行物理性消化。 考点:探究发生在口腔的 化学消化。 点评:此题是道探究淀粉消化的题目,难度一般,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几个知识点:淀粉在口腔里经过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变成麦芽糖,淀粉遇到碘液会变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