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江苏省泰州市民兴实验中学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ownview251 文档编号:304997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212.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2013江苏省泰州市民兴实验中学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2012-2013江苏省泰州市民兴实验中学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2012-2013江苏省泰州市民兴实验中学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2012-2013江苏省泰州市民兴实验中学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2012-2013江苏省泰州市民兴实验中学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2-2013江苏省泰州市民兴实验中学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单位换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 ) A 3.75m=3.75m100=375cm B 3.75m=3.75100cm=375cm C 3.75m=3.7510-2cm=0.375cm D 3.75m=3.75m100cm=375cm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长度单位的进率进行换算 1m=100cm,换算的步骤为:原来的数字、乘号、进率、后来的单位: 3.75m=3.75100cm=375cm,故选 B 考点:长度的单位及换算 如图甲是某物体运动的 v-t图象,则图乙中能相应表示出该物体运动的 s

2、-t图象的是( ) 答案: C 试题分析:由甲图象知:横轴代表时间,纵轴代表速度,物体保持一定的速度运动,所以是匀速运动 A图像横轴代表时间,纵轴代表路程,随着时间的变化,路程保持一定数值,位置没有变化,说明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故 A错误;B图像横轴代表时间,纵轴代表路程,开始路程随时间的延长而增大,后半段路程不变,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故 B错误; C图像横轴代表时间,纵轴代表路程,路程随时间的延长而增大,并且增大 程度相同,也就是成正比,说明物体做匀速运动,故 C正确; D图像横轴代表时间,纵轴代表路程,路程随时间的延长而减小,最后为零,说明物体做减速运动,故 D错误故选 C 考点:速度与物体运

3、动 我国已成功实现三次载人航天飞行,在飞船发射升空阶段航天员被固定在座舱内。选取下面哪个物体作为参照物时,航天员在此阶段是静止的( ) A飞船的座舱 B天空中的云朵 C地面上的发射架 D太平洋上跟踪监测的测量船 答案: A 试题分析:用来判断一个物体是否运动的另一个物体,叫做参照物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要看这个物体与所选参照物之间是否有位置变化若位置有变化,则物体相对于参照物是运动的;若位置没有变化,则物体相对于参照物是静止的在飞船发射升空阶段航天员被固定在座舱内,航天员和飞船座舱之间没有发生位置的变化,以飞船座舱为参照物,航天员是静止的在飞船发射升空阶段,航天员和太空中的云朵(地面

4、上的发射架、太平洋上跟踪监测的测量船)之间发生了位置的改变,以太空中的云朵(地面上的发射架、太平洋上跟踪监测的测量船)为参照物, 航天员是运动的故选 A 考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参照物及其选择 下列数据是小明对身边的一些物理量值的估计,其中最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 A教室地面到天花板的高度大约为 30m B一般中学生的质量大约为 200kg C成人步行的速度大约为 1.1 m/s D人剧烈运动后脉搏每次约 2s 答案: C 试题分析:不同物理量的估算,有的需要凭借生活经验,有的需要简单的计算,有的要进行单位的换算,最后判断最符合实际的是哪一个一层楼的高度在 3m左右,教室的高度与楼层的高度差

5、不多,故 A选项不符合实际;成年人的质量在 65kg左右,中学生的质量比成年人小一些,在 50kg左右,故 B选项不符合实际;成年人步行的速度在 4km/h=4 m/s1.1m/s,故 C符合实际;正常情况下人的脉搏跳动一次的时间不到 1s,剧烈运动后跳动的速度更快,故 D选项不符合实际故选 C 考点:长度的估测;质量的估测;时间的估测;速度与物体运动 根据公式 可知( ) A运动的路程越长,速度就越大 B运动的时间越长,速度就越大 C速度与时间成反比 D单位时间内运动的路程大,速度就大 答案: D 试题分析:速度是为了描述物体运动快慢而引入的物理量,是指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计算公式为

6、速度是路程和时间的比值在相同时间内,物体运动的路程越长,速度就越大, A选项时间未知,故 A错误;运动相同的路程,物体运动的时间越长,速度就越小, B选项路程未知,故 B错误;路程相等时,速度与时间成反比, C选项路程未知,故 C错误;物体单位时间内运动的路程大,其速度就越大,故 D正确故选 D 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如图所示,将凸透镜看做是眼睛的晶状体,光屏看做是眼睛的视网膜,烛焰看做是眼睛观察的物体。拿一个近视眼镜 给 “眼睛 ”戴上,光屏上出现烛焰清晰的像,而拿走近视眼镜则烛焰的像变得模糊。那么在拿走近视眼镜后,下列操作能使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像的是( ) A将光屏适当远离凸透镜 B将蜡

7、烛适当远离凸透镜 C将光屏适当移近凸透镜或将蜡烛适当移近凸透镜 D同时将光屏和蜡烛适当远离凸透镜 答案: C 试题分析:近视眼镜是凹透镜,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拿一个近视眼镜给“眼睛 ”戴上,光屏上出现烛焰清晰的像,故蜡烛烛焰的像实际上在光屏前;拿走近视眼镜则烛焰的像变得模糊,原因是烛焰清晰的像在光屏的前面,可以将光屏前移缩小像距或将蜡烛适当移近凸透减小物距镜以增大像距的方法使烛焰清晰的像承接在光屏上故选 C 考点:凸透镜成像的应用;远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 小阳在利用蜡烛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当凸透镜的焦距是 15 cm,点燃的蜡烛放在距凸透镜 35 cm 处,在凸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观察到

8、烛焰清晰的像。这个像一定是( ) A倒立、放大的实像 B正立、放大的实像 C倒立、缩小的实像 D正立、放大的虚像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进行判断:当 u 2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摄像机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当 f u 2f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幻灯机、投影仪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当 u f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放大镜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凸透镜的焦距是 15cm,点燃的蜡烛放在距凸透镜 35cm处, u 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选 C 考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烛焰、凸透镜、光屏处于如图所示的位置时,恰能在光

9、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利用这一成像原理可以制成( ) A幻灯机 B照相机 C放大镜 D潜望镜 答案: A 试题分析: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当 u 2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摄像机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当 u=2f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当 f u2f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幻灯机、投影仪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当u=f时,无像,经凸透镜折射后的光线是平行的,没有会聚点;当 u f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放大镜就是根 据这个原理制成的;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越大,像距越小,成的像越小;物距越小,像距越大,成的像越大由图知,像距大于物距,所以此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幻灯机、投影仪都是根据这个

10、原理制成的,故 A符合题意;照相机是根据物距大于 2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实像的原理制成的,此时像距小于物距,故 B不符合题意;放大镜是根据物距小于焦距时,成正立、放大虚像的原理制成的,故 C不符合题意潜望镜是根据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制成的,故 D不符合题意故选 A 考点: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从岸边看水中的鱼,看到 “鱼 ”的位置与实际位置不同。下列模 型能解释此现象的是( ) 答案: D 试题分析:光在两种不同介质的分界面处发生折射时,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当光由空气斜射入水或其它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光从水或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时折射角大于

11、入射角,即空气中的角始终是大的,并且折射光路是可逆的看水中的鱼,是看到由鱼发出或反射的光进入人眼,所以 A、 C错误光由水中斜射入空气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远离法线,看到鱼的位置比其实际位置要浅故选 D 考点:光的折射光路图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太阳能热水器,将光能转化为热能 B红外线具有热效应 C紫外线最显著的性质是它能使荧光物质发光 D紫外线易穿过臭氧层 答案: D 试题分析:太阳能热水器,吸收光能转化为水的热能(内能),故 A正确但不符合题意;红外线的热效应很强,应用红外线的热效应比较强,制成红外线加热器,红外线夜视仪,电视遥控器,热谱仪等等,故 B正确但不符合题意;紫外

12、线有很强的荧光效应,能使许多物质发出荧光日光灯和农业上诱杀害虫用的黑光灯,都是用紫外线来激发荧光物质发生的,故 C正确但不符合题意;自然界的主要紫外线光源是太阳,太阳光透过大气层时波长短于 290nm的紫外线为大气层中的臭氧吸收掉,故 D错误符合题意故选 D 考点:太阳能的利用;红外线;紫外线 生活中的很多现象可以用学过的物理知识加以解释。下列解释错误的是( ) A游泳后,刚从水中出来,感觉比较冷,这是因为人身上水分蒸发带走热量 B “下雪不冷化雪冷 ”,这是因为雪在熔化时吸热 C天气很冷时,窗玻璃上会出现冰花,这是一种凝固现象 D取出在冰箱中被冷冻的冰糕,放一会儿,发现糕外层出现小水珠,这是

13、液化现象 答案: C 试题分析:在一定条件下,物体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之间会发生相互转化,这就是物态变化;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各种物态变化中,熔化、汽化、升华是吸热的;凝固、液化、凝华是放热的游泳后,刚从水中出来,感觉比较冷,这是因为人身上水分蒸发(汽化吸热)带走热量,故 A正确但不符合题意;“下雪不冷化雪冷 ”,这是因为雪在熔化时吸热,导致气温较低,故 B正确但不符合题意;天冷时,玻璃上出现的冰 花,是由气态的水蒸气直接变为固态的冰形成的,属于凝华现象,故 C错

14、误符合题意;从冰箱中刚取出被冷冻的冰糕,周围的水蒸气遇到冷的冰糕液化为小水珠附着在外层,故 D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 C 考点: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液化及液化现象;凝华的定义和特点 试按温度计的使用步骤,把下面的叙述依次排列为( ) a观察温度计的示数 b让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 c估计被测物体温度 d选取适当的温度计 e取出温度计 A abcde B dcbae C cdbae D dcabe 答案: C 试题分析:温度计的使用方法是:( 1)根据待测物体温度变化范围,选择合适量程的温度计;( 2)使用前认清温度计的最小刻度值,以便正确读数;( 3)使用时应把温

15、度计的玻璃泡跟被测物体充分接触,不要碰到容器的侧壁或底部,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方可读数;( 4)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物体,视线必须与温度计内液柱的上表面相平故选 C 考点:温度计的使用 控制噪声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下面一些关于控制噪声的措施所能起到的作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摩托车安装消声器是为了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B在城市中禁鸣汽车喇叭是 为了阻断噪声的传播 C体育馆、剧院的内墙要用吸音材料来装饰是为了防止噪声产生 D在飞机旁工作的人员要佩带有耳罩的头盔是为了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答案: D 试题分析:减弱噪声有三条途径:( 1)在声源处减弱;( 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 3)在耳朵处

16、减弱摩托车安装消声器是为了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 A错误;市区内汽车喇叭禁鸣是在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 B错误;吸音材料可以在噪声的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 C错误;佩带有耳罩的头盔是为了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 D正确故选 D 考点:防治噪声的途径 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震耳欲袭 ”主要说明声音的音调高 B “隔墙有耳 ”说明固体也能传声 C “闻其声而知其人 ”主要根据音色来判断的 D用声波清洗钟表,说明声具有能量 答案: A 试题分析:声音的三大特征分别是响度、音调和音色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它与振幅和距发声体的距离有关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频率有关音色是指声音的品质与特色,

17、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音色是不同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震耳欲聋 ”主要说明声音大,所以指的声音的响度大,故 A符合题意墙壁是固体,固体 可以传声,故 B不符合题意;不同人说话的特点不同,即音色不同,所以 “闻其声知其人 ”说明可以根据音色来判断说话者,故 C不符合题意用声波清洗钟表,说明声具有能量,故 D不符合题意故选A 考点:声音的传播条件;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声具有能量 实验题 小明想比较几种材料(衣服、锡箔纸、泡沫塑料)的隔音性能,除了待检测的材料外,可利用的器材还有:音叉、机械闹钟。在本实验中适合作声源的是 _: 小明将声源放入鞋盒内,在其四周塞满待测材料。他设想了下面

18、两种实验方案,你认为比较好的是 _。 A、让人站在距鞋盒一定距离处,比较所听见声音的响度。 B、让人一边听声音,一边向后退,直至听不见声音为止,比较此处距鞋盒的距离。 通过实验得到的现象如表格所示,则待测材料隔声性能由好到差的顺序为_。 答案:机械闹钟; B;泡沫、锡纸、衣服 试题分析:实验声源应该选择声音稳定,有节奏的声音,机械闹钟发出的声音有节奏,声音较为稳定,适合做实验声源;实验方案中要能直观的比较,靠听到声音的响度来直观感觉不恰当,具有很大的误差,方案不适合;而测量听不到 声音的距离较为直观,具有可靠性;根据距离可以判断隔音效果,距离越长说明隔音效果越差,距离越短说明隔音效果越好由表格

19、数据可知,泡沫的距离最短,说明隔音效果最好;锡箔纸的距离最长,说明隔音效果最差故答案:为:机械闹钟; B;泡沫、锡纸、衣服 考点:声音的综合利用;声音的传播条件 小明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 “探究光的反射规律 ”的实验。 ( 1)使光线以不同角度入射进行实验,测量结果如右表所示。由此可得 “在反射现象中,反射角 _入射角。 ” ( 2)将一束光贴着纸板 A沿 EO 射到 O点,若将纸板 B向前或向后折,目的是探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是否在 _内,此时,在纸板 B上 _(选填“能 ”或 “不能 ”)看到反射光线。 ( 3)若将一束光贴着纸板 B沿 FO射到 O点,光将沿图中的 _方向射出。

20、答案:等于;同一平面;不能; OE 试题分析:( 1)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2)在实验过程中,将纸板向前或向后折,是为了验证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此时在纸板 B上将不能看到反射光线( 3)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若沿反射光线的方向入射,则反射光线沿入射光线的方向射 出当光贴着纸板 B沿 F0射到 O点,光将沿 OE方向射出故答案:为:等于;同一平面;不能; OE 考点:光的反射定律 常用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是利用液体的 _性质制成的。如图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_,物体 A的长度是 _cm。秒表的读数是 _S。温度计的示数是 _0C。 答案:热胀冷缩; 1mm; 2.30;

21、99.8; 8 试题分析:温度是描述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常用温度的测量工具是温度计,它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原理制成的;刻度尺的分度值是刻度尺相邻两刻度线表示的长度使用刻度尺时要明确其分度值,起始端从 0开始,读出末端刻度值,就是物体的长度,起始端没有从 0 刻度线开始的,要以某一刻度线为起点,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起始端所对刻度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图中刻度尺上 1cm之间有 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 0.1cm=1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1mm;物体 A左侧与 3.00cm对齐,右侧与 5.30cm对齐,所以物体 A的长度为 L=5.30cm-3.0

22、0cm=2.30cm;秒表的中间的表盘代表分钟,周围的大表盘代表秒,秒表读数是两个表盘的 示数之和由图知:在秒表的中间表盘上, 1min中间有两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5min,指针在 “1”和 “2”之间,偏向 “2”一侧,所以分针指示的时间为 1min=60s;在秒表的大表盘上, 1s之间有 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 0.1s,指针在39.8s处,所以秒针指示的时间为 39.8s,即秒表的读数为 60s+39.8s=99.8s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先要弄清楚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读数时视线与液柱最高处所对刻度相垂直,并注意区分温度是零上还是零下图示温度计上10 之间有 10个小

23、格,所以一个小格代 表的温度是 1 ,即此温度计的分度值为 1 ;此时的温度为 8 故答案:为:热胀冷缩; 1mm; 2.30; 99.8; 8 考点:液体温度计的构造与工作原理;温度计的使用及其读数;时间的测量;长度的测量 在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的实验中,将发光体 S(箭头形状的发光二极管,长为 2 cm)、凸透镜 T、光屏 P安装在光具座上进行试验,如图所示。固定凸透镜 T,将发光体 S放在离凸透镜 4 cm处,移动光屏 P,如果找不到像,则记录光屏上光斑的特征;如果在光屏上出现清晰的像,则记下像的特征,测出光屏 P到透镜 T的距离和像的长度。然后, 将物距依次增加 2 cm,重复上

24、面的实验。实验数据如下表,根据表中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次数 物距 u/cm 像距 v/cm 像的长度 /cm 像的特征 l 4.0 光般大小变化 只有圆光斑 2 6.0 光般大小变化 只有圆光斑 3 8.0 光般大小不变 只有圆光斑 4 10.0 40.0 8.0 倒立的箭头 5 12.0 24.0 4.0 倒立的箭头 6 14.0 18.7 2.7 倒立的箭头 7 16.0 16.0 2.0 倒立的箭头 8 18.0 14.4 1.6 倒立的箭头 9 20.0 13.3 1.3 倒立的箭头 ( 1)凸透镜 T的焦距为 _cm。 ( 2)物距 u在 _范围时,在光屏上总成倒立、放大的实

25、像。 ( 3)当物距从开始再到逐渐增大时,则像的大小 _,像距 _。(均填 “变大 ”“变小 ”“不变 ”“先变小后变大 ”或 “先变大后边小 ”) ( 4)当物距等于 7cm时,物体在光屏上 _(填 “一定会 ”“一定不会 ”“可能会 ”)成像。分析表中成倒立实像的实验数据,当物像间距( u+v)最小时,成在 光屏上的像的长度 _(填 “大于 ”“小于 ”或 “等于 ”)发光体的长度。 ( 5)请你根据上表提供的信息,再找出一条规律 _。 答案:( 1) 8( 2)大于 8cm小于 16cm( 3)变小;变小( 4)一定不会;等于( 5) f 8cm成实像或 f 8cm成虚像或 f 16cm

26、成倒立缩小实像 试题分析:( 1)若将发光体 S放在焦点处,则发出的光经凸透镜后,平行于主光轴,则在光屏上会出现一个与凸透镜等大的圆形的光斑,而只有将发光体 S放在 8cm处时,光斑大小不变,可知此处即为焦点,则凸透镜 T的焦距为8cm( 2)凸透镜的焦距 f=8cm,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 2f u 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即物距 u在大于 8cm小于 16cm范围时,在光屏上总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3)由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可知,当物距从开始再到逐渐增大时,则物距增大、像距变小,像变小( 4)因为凸透镜的焦距 f=8cm,所以当 u=7cm时, u 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不能在光

27、屏上成像分析表中成倒立实像的实验数据,当物像间距( u+v)最小时,即物距为 16cm和像距为16cm时,此时( u+v)最小,则成在光屏上的像的长度为 2cm,正 好等于发光体的长度( 5)由表中信息可知: f 8cm成实像, f 8cm成虚像, f 16cm成倒立缩小实像等故答案:为:( 1) 8( 2)大于 8cm 小于 16cm( 3)变小;变小( 4)一定不会;等于( 5) f 8cm成实像或 f 8cm成虚像或 f 16cm成倒立缩小实像 考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填空题 一辆汽车在上海到南京的高速公路上行驶,汽车上的速度表指针如图所示,则汽车从图中位置行驶到南京还需 _h

28、。 答案: .2 试题分析:题中路旁标志牌的含义分别为:此地距离南京还有 120km图中汽车速度计显示汽车的速度为 100km/h汽车从图中位置行驶到南京还需的时间为 故答案:为: 1.2 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如图是十字路口处安装的监控摄像头,它可以拍下违章行驶的汽车照片,摄像头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A、 B是一辆汽车经过十字路口时,先后拍下的两张照片,可以看出汽车是 _摄像头( “靠近 ”、 “远离 ”)。观察照片可以发现,几乎看不见车内的人,但车的外表却很清晰,是因为车内的人_,摄像头几乎无法成像。夜晚,为了不影响司机开车,车内的灯应 _。 答案:靠近;光线较暗;关闭 试题分析:凸

29、透镜成像的规律:当 u 2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摄像机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当 u=2f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当 f u2f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幻灯机、投影仪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当u=f时,无像,经凸透镜折射后的光线是平行的,没有会聚点;当 u f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放大镜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越大,像距越小,成的像越小;物距越小,像距越大,成的像越大摄像头的镜头相当于凸透镜, U 2f 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 像,汽车的像越来越大,物距越来越小,所以汽车靠近摄像头观察照片可以发现,几乎看不见车内的人,是因为车内的人反射的光很弱,摄像头几乎无

30、法成像为了防止车前的玻璃形成平面镜成像,夜晚,车内不应开灯,这样车内的光线较暗,更有利于看清外边的交通状况故答案:为靠近;光线较暗;关闭 考点:凸透镜成像的应用;光的反射 如图所示,一束光在空气和玻璃两种介质的界面上反生了反射和折射,请判断: _是入射光线, _是折射光线, _是界面,玻璃在_(选填 “AB面的左方 ”、 “AB面的右方 ”、 “CD面的上方 ”或 “CD面的下方 ”) 答案: EO; OG; AB; AB的左方 试题分析:由光的反射定律和折射规律可知,折射光线、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及法线都在同一平面内;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由图可知, CD是

31、EOF的角平分线,是法线;根据反射定律、折射规律,单独在法线 CD一侧的光线 EO 为入射光线, OF为反射光线, OG为折射光线, AB是界面,入射角为 EOC,折射角为 GOD,因为 EOC GOD以及当光从玻璃中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故 AB的左侧为玻璃故答案:为: EO; OG; AB; AB的左方 考点:光的反射定律;光的折射规律 一束光从空气斜射到某液面上发生反射和折射,入射光线与液面成 30角,反射光线与折射光线的夹角为 83,则反射角的大小为 _,折射角的大小为 _。 答案: ; 37 试题分析: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

32、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可归纳为: “三线共面,两线分居,两角相等 ”光的折射规律: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它透明介质中时,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 法线在同一个平面上;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着增大;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改变光从水或其它透明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和折射的规律作图 设入射角为 ,折射角为 ,则 AOD= DOB=由题意知,人射光线与液面成 30角,则入射角为 90-30=60;则折射角 =180-60-83=37故答案:为: 60; 37 考点:光的反射定律;光的折射规律 王芳同学站

33、在竖起的穿衣镜前 5米处,她的像到镜 面的距离为_m,若她以 0 5m/s的速度向镜移动 6秒后,此时像的大小_(选填 “变大 ”、 “变小 ”或 “不变 ”),现将一块和镜面一样大的木板放在镜子后面 1m处,如图所示,这时她 _(选填 “仍能 ”或 “不能 ”)在镜中看到自己的像。 答案:;不变;仍能 试题分析:平面镜成像特点,物与像大小相等,物与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物与像连线与镜面垂直,平面镜中成的是虚像由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王芳同学站在竖起的穿衣镜前 5米处,她的像到镜面的距离为 5m;物体在平面镜中成像大小跟物体的大小有关,跟平面镜的大小和离平面镜的远近都没有

34、关系,所以不管他是靠近平面镜还是远离平面镜,像的大小都不会改变;由于成的像是虚像,在镜面后放置物体是不影响成像的,故王芳同学仍能在镜中看到自己的像故答案:为: 5;不变;仍能 考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 完成以下填空:( 1) 6.8108nm=_m;( 2) 5m/s=_km/h; ( 3)一枝新铅笔的长度: 0.175_; 答案:( 1) 0.68;( 2) 18;( 3) m 试题分析:物理量不同单位间的换算,换算的步骤为:原来的数字、乘号、进率、后来的单位( 1) 1nm=10-9m, 6.8108nm=6.810810-9m=0.68m;( 2)1m/s=3.6km/h, 5

35、m/s=53.6km/h=18km/h;对生活中常见物体长度的估测,结合对生活的了解和对长度单位的认识来作答( 3)中学生伸开手掌,大拇指指尖到中指指尖的距离大约 20cm,一枝新铅笔的长度比 20cm小一些,在17.5cm=0.175m左右故答案:为:( 1) 0.68;( 2) 18;( 3) m 考点:物理量的单位及单位换算 人眼是世界上最精密的 _(填 “照相机 ”“幻灯机 ”或 “放大镜 ”),晶状体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只有成像在视网膜上才会看清物体。小莉看不清黑板上的字,她向黑板靠近几步就看清了,说明她是 _(填 “近视 ”或 “远视 ”)眼。如果小莉仍坐在原位,为

36、了使物体的像刚好落在小莉的视网膜上,她应该配戴适当度数的 _透镜制作的眼镜来矫正视力。 答案:照相机;近视;凹 试题分析:人眼中的晶状体形状中间厚,边缘薄,相当于凸透镜晶状体把光线会聚到视网膜上,成一个倒 立缩小的实像,相当于一台小型的照相机近视眼的晶状体把光线会聚在视网膜之前,可以看清近处的物体,但远处的物体则看不清需要佩戴凹透镜进行矫正,利用凹透镜的发散作用,把光线的会聚点移到视网膜上,呈现一个清晰的像故答案:为:照相机;近视;凹 考点:近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眼睛及其视物原理 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通常有两种(如图甲、乙),其中甲是_;乙是 _。 答案:相同的时间内,比较通过的路程;相同

37、路程内,比较所用的时间 试 题分析:日常生活中我们常用两种方法来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一是相同路程比较时间,时间少运动快;二是相同时间比较路程,路程长运动快由图 a可知,三人运动的时间相同,而三人通过的距离不同,所以此图是利用在相同时间内比较通过的路程来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由图 b可知,三人通过的路程相同,但三人运动的时间不同,所以此图是利用在相同路程内比较所用的时间来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故答案:为:相同的时间内,比较通过的路程;相同路程内,比较所用的时间 考点:运动快慢的比较 一辆汽车在公路上正常行驶 30 min,通过的路程是 27 km,则汽车行驶的速度是 _km/h,合 _m/s,表示的物理

38、意义是_。 答案:; 15;汽车每秒通过的路程是 15m 试题分析:已知汽车的路程与运动时间,由速度公式可以求出汽车的速度; 15m/s表示汽车每秒通过的路程是 15m故答案:为: 54; 15;汽车每秒通过的路程是 15m 考点:速度的计算;速度与物体运动 如甲图所示,用竖直悬吊的泡沫塑料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时,泡沫塑料球被弹起,这个现象说明 _。又如乙图所示,当敲响右边的音叉时,靠在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上的小球会弹起,这是由于_将右边音叉的振动传给了左边音叉的缘故,同时该现象也能说明声音具有 _。 答案:发声体在振动;空气;能量 试题分析: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声

39、音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声音既能够传递信息,又能够传递能量用竖直悬吊的泡沫塑料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时,泡沫塑料球被弹起,这个现象说 明正在发声的音叉在振动;当敲响右边的音叉时,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振动,靠在左边音叉的小球能弹起,这说明左边的音叉也在振动,这是空气将右边音叉的振动传给了左边音叉,说明声音能传递能量故答案:为:发声体在振动;空气;能量 考点:声音的产生;声与能量 计算题 下表是福州至厦门 D6201次列车沿途部分站点的到站、发车时刻表。请根据该表回答下列问题:( 6分) ( 1)列车从福州到莆田的平均速度为多少? ( 2)列车在 7 55时的速度为多大? 答案:( 1) 15

40、0 km/h( 2) 0 试题分析:( 1)从表格中可知,列车从福州到莆田行驶的路程 s=105km-0km=105km;列车从福州到莆田的时间 t=7h54min-7h12min=42min=0.7h;列车从福州到莆田的平均速度 ;( 2)由表得, 7 55时列车处于静止状态,故速度为零 答:( 1)列车从福州到莆田的平均速度为 150km/h;( 2)列车在 7: 55的速度为零 考点:速度的计算;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综合题 汽车追尾是高速公路上常发生的交通事故,其重要原因是遇到意外情况时不能立即停车。研究发现,司机从看到情况到踩刹车需要一段时间,这段时间叫反 应时间;在反应时间内汽车要保持

41、原速前进一段距离,这段距离叫反应距离;从踩刹车到车停止,汽车还要前进一段距离,这段距离叫制动距离,如图所示。 下表是一个机警的司机驾驶一辆保养得很好的汽车,在干燥的水平公路上以不同的速度行驶时,测得的反应距离和制动距离。 ( 1)利用上表数据,算出该司机的反应时间大约是 _s;(保留两位小数) ( 2)由这个测试可见, _是影响汽车制动距离的主要因素; ( 3)请在下图中画出从司机看到情况开始计时,到汽车停止的这段时间内,汽车运动的 v-t图象。(不需准确描点) 答案:( 1) 0.67s( 2)速度 ( 3) 试题分析:( 1)在反应时间内汽车仍以原行驶速度行驶,根据公式 将反应距离和原行驶

42、速度代入即可求出驾驶员的反应时间,但要注意行驶速度的单位用国际单位制单位根据第一组数据,反应时间 ;根据第二组数据,反应时间 ;根据第三组数据,反应时间;该司机的反应时间是0.67s ( 2)从表格中数据可以看出,三次测试中,随着行驶速度的增大,刹车距离随着增大,所以影响制动距离的主要因素是行驶速度 ( 3)汽车的刹车过程分为反应距离和制动距离,反应 距离内汽车以原行驶速度匀速行驶,制动距离内汽车受到摩擦力作用均匀减速,最后停止运动,根据规律作出大致的 v-t图象,如图 故答案:为:( 1) 0.67s( 2)速度( 3)如图 “五一 ”假期,小明一家驾车外出旅游。一路上,所学的运动学知识帮助

43、他解决了不少实际问题。( 8分) ( 1)经过某交通标志牌时,小明注意到了牌上的标志如图所示。小明想了想,马上就明白了这两个数据的含义:从交通标志牌到上桥距离为 18 km,通过这段公路时,汽车的行驶速度不能超过 40 km/h。若小明爸爸驾车通过这段路程用时 30 min,则汽车 的速度为 _km/h,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试计算从标志牌到上桥最快要用 _min。 ( 2)当汽车行至某高速公路人口处时,小明注意到这段高速公路全长 180 km,行驶速度要求为:最低限速 60km/h,最高限速 120km/h。小明看了一下手表,此时正好是上午 10 00,他很快算出并告诉爸爸要跑完这段路程,

44、必须在哪一段时间内到达高速公路出口处才不会违规。请你通过计算,说明小明告诉他爸爸的是哪一段时间? 答案:( 1) 36; 27( 2) 11 3013 00 试题分析:( 1)已知小明爸爸通过 18km的路 程,用时 30min,利用速度公式即可求得汽车行驶的速度: ;求从标志牌到上桥最快用多少时间,已知了路程,就必须得出此时的最大速度,题目已告知 “汽车的行驶速度不能超过 40km/h”,那么所有的条件都已给出,利用速度公式的变形式 即可求解: =27min ( 2)路程已知为 180km,根据给出的 “最高 ”和 “最低 ”限速,先求出最快、最慢各需多少时间,结合现在的时间,即可得到所求的

45、时间段最慢走完所用时间;最快走完所用时间 ;现在时间是上午 10 00所以小明告诉他爸爸的那段时间是 11 30 13 00答:小明告诉他爸爸的那段时间是 11: 30 13: 00 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作图题 画出图中凹透镜的入射光线; 答案: 试题分析:凹透镜三条特殊光线: 延长线过另一侧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 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其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焦点 过光心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传播方向不改变经凹透镜折射后的光线与主光轴平行,那么入射光线的延长线过焦点如下图所示: 考点:透镜的光路图 画出图中 AB经凸透镜后所成像的大概位置(要求反映出所成像的性质

46、) 答案: 试题分析:根据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进行作图: u 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f v f; 2f u 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v 2f; u 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如图 AB的 u 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AB, 2f v f如图 考点:凸透镜成像规律 在图中画出物体 AB的平面镜中所成像; 答案: 试题分析:平面镜成像特点,物与像大小相等,物与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物与像连线与镜面垂直,平面镜中成的是虚像即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利用这一对称性作出 AB的像分别作出物体 AB端点 A、 B关于平面镜的对 称点A、 B,用虚线连接 A、 B即为 AB在平面镜中的像如图: 考点:平面镜成像的相关作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