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2届吉林省油田第二中学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过程不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 ) A天原化工厂用食盐水生产烧碱 B宜宾城区住户烧天然气煮饭 C南岸建筑工地上倾倒鹅卵石 D五粮液厂用粮食酿酒 答案: C 试题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A、用食盐水生产烧碱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烧碱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B、燃烧天然气煮饭的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和水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在工地上倾倒鹅卵石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用粮食酿酒的过程中有新物质酒精的生成,属于
2、化学变化。故选 C 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在托盘天平两端各放一只烧杯,调节至平衡。在两只烧杯里各加入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然后向左右两烧杯中分别放入质量相等的镁和铝,待充分反应后,镁有剩余,则还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 ( ) 天平保持平衡 铝也有剩余 天平指针偏向放镁的 一方 天平指针偏向放铝的一方 A只有 B 和 C 和 D只有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镁、铝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析。 Mg+2HCl=MgCl2+H2 24 73 2 2Al+6HCl=2
3、AlCl3+3H2 54 219 6 18 73 2 由上面的各物质的质量比可知,消耗等质量的盐酸,铝的用量比镁少;结合题意, “在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中分别放入质量相等的镁和铝,充分反应后,镁有剩余 ”可知,铝也应有剩余,则盐酸都完全反应,由于氢气来自于盐酸,故完全反应的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生成的氢气的质量相等,由于天平原来是平衡的,故放出等质量的盐酸后天平仍平衡。故选 B 考点:金属的化学性质,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点评:此题是一道天平平衡问题,解题的关键是要能够分析出反应过程中生成的氢气的质量,因为天平原来是平衡的,故指针的偏转主要是要看生成氢 气的质量的多少。 有反应:
4、 8A + 3B2 = C2 + 6D(其中 A、 D是化合物, B2、 C2是单质)。若13.6g A与 21.3g B2恰好完全反应,生成 32.1g D,已知 C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28,则 B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 ) A 14 B 16 C 32 D 35.5 答案: D 试题分析:利用实际反应中的四种物质的质量关系,来确定反应中各物质的质量比;再根据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质量比,计算 B的相对原子质量。 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若 13.6gA与 21.3gB2恰好完全反应,生成 32.1gD,则生成 C2的质量 =13.6g+21.3g-32.1g=2.8g; 设 B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5、x 8A + 3B2 = C2 + 6D 6x 28 21.3g 2.8g 6x: 28 =21.3g: 2.8g 解得 x=35.5g,故选 D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点评:本题有别于一般化学方程的计算,是利用物质的质量比,由一种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计算另一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注意区分,计算质量时与化学式前面的系数无关,计算相对分子质量时与化学式前面的系数有关。 下列物质其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 ) A氯气( Cl2) B二氧化氯( ClO2) C臭氧( O3) D次氯酸钙 Ca(ClO)2 答案: B 试题分析:氧化物是含有两种元素且其中一种元素是
6、氧元素的化合物,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A、氯气( Cl2)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错误; B、二氧化氯( ClO2)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且有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正确; C、臭氧( O3)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错误; D、次氯酸钙 Ca(ClO)2 是由钙、氯、氧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属于氧化物,错误。故选 B 考点: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氧化物的判断,抓住氧化物的特征、熟悉常见的物质的组成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染发时常用到的着色剂 对苯二胺,化学式为 C6H8N2,是一种有毒化学药品,有致癌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对苯二胺中
7、含有 N2分子 B对苯二胺中碳、氢、氮元素的质量比为 6:8:2 C对苯二胺由 6个碳原子、 8个氢原子和 2个氮原子组成 D对苯二胺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表达式为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对苯二胺的化学式 C6H8N2进行分析。 A、对苯二胺是由对苯二胺分子构成的化合物,该分子由碳、氢、氮三种原子构成,不可能含有氮气的分子,故 A说法错误; B、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 =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原子个数之比,故 C6H8N2中碳、氢、氮三种元素的质量比是 =( 126): 8:( 142) =18: 2: 7,故 B说法错误; C、对苯二胺是由碳、氢、氮三种元素组成的,而对苯二胺分子是由碳、氢、氮
8、三种原子构成的,故 C说法错误; D、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 = 100%,则对苯二胺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 = ,正确。故选 D 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元素质量比 的计算,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难度不大,熟练掌握化学式的意义,以及化学式的计算,即可做出正确判断。 英国科技人员研制出自动灭火陶瓷砖,这种砖砌成的房屋发生火灾时,在高温烘烧下,砖会裂开并喷出氦气和二氧化碳。自动灭火陶瓷砖的灭火原理是 ( ) A清除可燃物 B隔绝氧气 C降低可燃物着火点 D降低温度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灭火的原理分析判断。 A、砖裂开并喷出的氦气和二氧化碳,能
9、使可燃物与氧气隔离,而不是清除可燃物,故错误; B、由于砖裂开并喷出的氦气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稳定,且不支持燃烧,故能起到隔绝氧气的作用,而灭火,正确; C、可燃物的着火点是可燃物的固有性质,一般不会降低,故错误; D、砖裂开并喷出的氦气和二氧化碳,能使可燃物与氧气隔离,而不是降低温度,故错误。故选 B 考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点评:理解和熟练掌握灭火的原理是解题的关键,即隔绝氧气、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撤离可燃物是灭火的三种基本原理,只要能满足其中之一就可以阻止燃烧的发生。 对下列现象的微观解释中,不正确的是 ( ) A用搜救犬搜救地震中被埋在废墟下的幸 存者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B用水银温度计
10、测量体温温度升高,原子间的间隔变大 C液态水变成水蒸气后,化学性质没有变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 D 25m3的石油气加压可装入 0.024m3的钢瓶中分子的大小发生改变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微粒的性质分析,微粒都很小,在不断运动,构成物质的微粒间有间隔;微粒的运动速度和间隔受温度影响。 A、用搜救犬能搜救地震中被埋在废墟下的幸存者,是因为带有幸存者气味的分子在不断地运动,最后运动到搜救犬的鼻腔中去了,正确; B、用水银温度计测量体温,温度升高时,水银体积膨胀 的原因是原子间隔变大,正确; C、水变成水蒸气后,化学性质没有变是因为相同物质的分子,其化学性质相同,正确; D、 25m3的石油
11、气加压可装入 0.024m3的钢瓶中,是因为分子间的间隔随压强增大而减小,而不是分子的大小发生了改变,错误。故选 D 考点: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 点评: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就是指利用分子与原子的 “质量小,体积小,总是在不停的运动,彼此之间有间隔;同种分子(或原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或原子)性质不同。 ”的性质,以及它们的概念和本质区别等,来分析、解决实际 问题。 煤气中添加少量有特殊臭味的乙硫醇 (化学式 C2H5SH),可以提醒人们预防煤气泄露。乙硫醇在煤气燃烧过程中也可充分燃烧,其反应方程式为 2C2H5SH + 9O2 点燃 4CO2 + 2X + 6
12、H20, 则 X 的化学式为 ( ) A SO2 B SO3 C CO D H2SO4 答案: A 试题分析: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C2H5SH + 9O2 点燃 4CO2 + 2X + 6H20可知, 反应前 反应后 碳原子 4 4 氢原子 12 12 硫原子 2 0 氧原子 18 14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变化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可判断生成物的 2个 X分子中含有 2个硫原子和 4个氧原子,则每个 X的分子是由 1个硫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则物质 X的化学式为 SO2。故选 A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式的推断,利用质量守恒定律中的原子守恒来推断是常用的方法,
13、学生应注意守恒思想在解题中的重要作用。 下列物质的用途与其化学性质相关的是 ( ) A用金属汞作温度计中的液体 B用液氮祛除面部的小瘤、痣 C用二氧化碳作温室气体肥料 D用大理石作装饰材料 答案: C 试题分析: 物质的化学性质是指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的物理性质是指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 A、金属汞用作温度计中的液体,利用的是汞能热胀冷缩的性质,不需要化学变化来表现,属于物理性质; B、用液氮祛除面部的小瘤、痣,利用的是液氮气化吸热降温以造成局部麻醉的性质,不需要化学变化来表现,属于物理性质; C、由于二氧化碳是参加光合作用的反应物之一,所以二氧化碳可用作温室气体肥料,
14、利用的是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D、用大理石作装饰材料,利用的是其外观的美观性,不需要化学变化来表现,属于物理性质。故选 C 考点 :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分析物质的性质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如果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就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 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 ) A倾倒液体 B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C点燃酒精灯 D加热试管中液体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分析。 A、倾倒液体时,瓶塞要倒放在桌面上,试剂瓶口要紧靠试管口,标签要向着手心慢慢倾倒,操作正确; B、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要先将导管放入水中,然后双手握住试管
15、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说明气密性较好,操作正确; C、点燃酒精灯时,要用火柴点燃,如果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个酒精灯,会引起酒精失火,造成危险,操作错误; D、加热试管中的液体,要先均匀预热,然后再固定集中加热,操作正确。故选 C 考点:实验操作注意事项的探究 点评: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是做好化学实验的基础,学生要在平时的练习中多操作,掌握操作要领,使操作规范。 填空题 氢气、氧气和二氧化碳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三种气体,但它们的性质有许多不同之处。例如, 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其余不能。请你再从不同角度找出其中一种气体与另外两种气体性质不同之处,举出两例: (1) (2) 答案:( 1)
16、氢气能燃烧,其余不能 ( 2)通常状况下,氢气密度比空气小,其余比空气密度大 试题分析:根据物质的性质分析,如密度、可溶性等,来分析其中一种气体与另外两种气体性质不同之处;在氢气、氧气和二氧化碳三种气体中只有氢气能燃烧,而另两种物质不能燃烧;通常状况下,只有氢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小,另两种物质的密度比空气的大。 考点:氢气的物理性质,氧气的化学性质,氢 气的化学性质与燃烧实验 点评:本题较简单,主要考查学生对常见气体的性质的认识,学生应熟悉常见气体的性质,并能从不同角度来分析它们的性质的不同。 鲜鸡蛋在进行呼吸作用时,通过蛋壳表面的大量微小空隙呼出二氧化碳,为了停止鸡蛋的呼吸作用,达到保鲜的目的,
17、人们常用石灰水作为鸡蛋的保鲜剂,其原理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答案: Ca(OH)2+CO2=CaCO3+H2O 试题分析:根据题意可知,由于鲜鸡蛋在进行呼吸作用时,是通过蛋壳表面的大量微小空隙呼出二氧化碳的,故为了停止鸡蛋的呼吸作用,达到保鲜的目的,可将微小空隙 堵住,所以我们可以将鸡蛋放入石灰水中,因为石灰水与产生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可将小空隙堵上,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CO2=CaCO3+H2O。 考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练掌握二氧化碳的性质,即可轻松解答。 我国食盐加碘防治碘缺泛病,碘盐就是在普通食盐中加入碘酸钾 (KI
18、03)。 碘酸钾高温下容易分解,化学方程式是 2KIO3 2KI+302,该反应前后,碘元素的化合价是 (填 “升高 ”、 “降低 ”或 “没变 ”)。 答案:降低 试题分析:根据化合价的原则, “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 ”,已知钾的化合价为 +1价,氧的化合价为 -2价,设 KIO3中碘元素的化合价为 x,则( +1) +x+( -2) 3=0,解得 x=+5价;设 KI中碘元素的化合价为 y,则( +1)+y=0,解得 y=-1价,由于 +5 -1,所以反应前后碘元素的化合价降低。 考点: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 点评:本题考查元素化合价的计算,学生应注意对题目中有用信息的抽取,正
19、确利用化学式和常见元素的化合价,结合化合价的计算原则 “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 0”来计算。 有些食品袋里装有一小袋铁粉作保鲜剂,有人称它为 “双吸剂 ”,这里的 “双吸 ”是吸收空气中的 这两种物质。有一袋铁粉使用了一段时间,表面已经生锈,但经过验证它还可以继续使用,其验证方法是加入过量稀盐酸,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则证明还可以继续使用,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答案:氧气和水蒸气 有气泡产生, Fe+2HCl=FeCl2+H2 试题分析:根据铁生锈的条件进行分析,铁在有水和氧气并存时易生锈,即 “双吸 ”是吸收空气中的水和氧气;根据题意, “双吸剂 ”经过验证,还可以继续使用,说明还
20、有部分铁粉剩余,故加入过量稀盐 酸后,有气泡冒出,因为铁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故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Fe+2HCl=FeCl2+H2。 考点:食品干燥剂、保鲜剂和真空包装的成分探究,书写化学方程式 点评:本题考查了铁作为保鲜剂的原理以及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完成此题,可以依据铁生锈的条件以及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书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时要注意配平。 人们常说: 高原上缺氧 海产品中含锌 胃酸过多 硬水中含镁离子。请用化学符号表示: 中的 “氧 ” ; 中的 “锌 ” ; 中的 “酸 ” ; 中的 “镁离子 ” 。 答案: O2 Zn HCl Mg2+ 试题分析:根据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
21、的意义分析解答。 高原上缺氧的氧是指氧气,故表示为 O2; 海产品中含锌,指的是锌元素,故元素符号表示为 Zn; 胃酸是指盐酸,依据化合物的书写方法表示为 HCl; 根据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 1个电荷时, 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所以镁离子表示为 Mg2+。 考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点评:化学式、离子符号、元素符号等化学用语的书写是中 考的重要考点之一,学生应能熟练应用化学用语并理解其意义来解答问题;这就要求学生在日常学习中要加强练习,理解应用。 计算题 用 1000t
22、含氧化铁 80的赤铁矿石,理论上可以炼出含铁 96的生铁的质量是多少? 答案: t 试题分析:由赤铁矿石的质量、氧化铁的质量分数可求出参加反应的氧化铁的质量;根据题意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利用氧化铁与铁的质量比,以及生铁中铁的质量分数,可计算出炼出生铁的质量。 解:设理论上可以炼出含铁 96%的生铁的质量为 x Fe2O3 + 3CO 2Fe + 3CO2 160 112 1000t80% 96%x 160: 112 =1000t80%: 96%x 解得, x=583t 答:理论上可以炼出含铁 96%的生铁的质量为 583t。 考点:含杂质物质的化学反应的有关计算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含杂
23、质物质的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注意代入方程式计算的必须是纯物质的质量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简答题 右图是钙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及钙原子结构示意图,请根据信息回答问题: 钙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 钙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 (填 “得 ”或 “失 ”)电子; 钙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中, m的数值是 。 答案:( 1) 40.08 ( 2)失 ( 3) 20 试题分析: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个小格所提供的信息,结合原子结构示意图分析。 ( 1)由钙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可知钙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40.08; ( 2)由钙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其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为 2,小于 4个,故钙
24、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电子; ( 3)根据 “在原子中,原子序数 =核内质子数 =核电荷数 =核外电子数 ”,故在钙原子中, m=2+8+8+2=20。 考点: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 点评:本题属基础知识考查题 ,主要考查了元素周期表的应用以及原子结构示意图的知识,所以同学们要熟练掌握这部分知识,并能灵活运用。 自然界本身就存在着氧循环和碳循环,通常情况下空气组成是固定的 ( 1)举例说明在自然界中消耗 CO2和产生 CO2的途径。( 1分) ( 2)在同学中存在两种不同观点: 空气中 CO2越多越好 空气中 CO2越少越好或最好没有。你认为以上观点是否正确?说
25、明理由。( 2分) 答案:( 1)植物的光合作用 化石燃料的燃烧,动植物的呼吸 ( 2)两种观点都不正确,若 CO2含量高,会加剧温室效应;若 CO2含量少或没有,会影响植物的光合 作用,因此要维持空气中 CO2含量的相对稳定 试题分析:( 1)自然界中的碳循环,就是碳元素以气体的形式通过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在自然界中循环;大气中的二氧化碳( CO2)被陆地和海洋中的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转变为氧气;然后通过生物或地质过程以及人类活动(例如,生物呼吸、岩石圈中的碳酸盐分解或酸化、可燃物燃烧和物质缓慢氧化等),又以二氧化碳的形式返回大气中。 ( 2)二氧化碳过多会引起温室效应,过少会影响生命运动,
26、因为二氧化碳不但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而且动物的呼吸神经中枢也需要二氧化碳进行刺激才能工作,没有二氧化 碳则呼吸运动无法正常进行,所以过多过少都不好。 考点:自然界中的碳循环,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 点评:解答这类题目时,就要理解和熟记自然界中碳循环的原理和全部的过程,了解二氧化碳对环境的两方面影响,只有这样才能顺利解答。 探究题 实验室常用下列装置制取和收集气体,请根据下图回答有关问题。 (1)如果用高锰酸钾制取 0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你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你不能选择的收集装置是 。 (2)小伟同学用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 (3)若用
27、右图装置进行 “排空气法 ”收集 CO2,请把图中的 “导气管 ”补画完整。答案:( 1) 2KMnO4 K2MnO4+MnO2+O2 A D ( 2) CaCO3+2HCl=H2O+CO2+CaCl B 试题分析:( 1)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发生装置,实验室用固体高锰酸钾加热分解制取氧气,属于 “固体加热型 ”,故发生装置应选 A;加热高锰酸钾分解制取氧气的同时,还生成了锰酸钾、二氧化锰,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KMnO4 K2MnO4 +MnO2 + O2;由于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所以不能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D。 (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用的是石灰石固体和稀盐酸在常温下反应,即
28、CaCO3+2HCl=CaCl2+H2O+CO2,属 “固液不加热型 ”,故应选择发生装置 B来制取二氧化碳。 根据排空气法的原理,由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集气瓶内的空气的密度大,所以气体应该从长导管进入,使瓶内压强增大,将空气通过短导管压出瓶外,二氧化碳则保留在集气瓶内。 考点: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与选取方法,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书写化学方程式 点 评:常见气体的发生装置,依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可分为 “固体加热型 ”和 “固液常温型 ”两种装置;常用气体的收集装置,依据气体的溶解性、密度及其是否与水或者空气的成分发生反应,可分为 “排水法 ”、
29、 “向下排空气法 ”、“向上排空气法 ”三种装置来收集。 ( 5分)小强同学分别取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盐酸,大小、形状都相同的某种金属 X、 Al、 Cu 进行实验,实验现象记录如下 Al X Cu 现象 开始时 几乎无气泡产生 产生气泡速度慢 无气泡产生 一段时间后 产生气泡速度快 产生气泡速度慢 无气泡产生 回答下列问题: ( 1)实验开始时,铝表面几乎无气泡产生的原因是 _ _。 ( 2) Cu表面始终无气泡产生的原因是 _。 ( 3)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_ 。 ( 4)如果金属 X的活动性比铁弱,且金属 X与稀盐酸反应后生成易溶于水的XCl2。向只含有 XCl2、 CuC
30、l2两种溶质的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出的固体中加入稀盐酸,没有气泡产生。则滤液中一定含有的金属阳离子是 (用离子符号表示)。 答案:( 1)铝表面有一层氧化铝薄膜 ( 2)铜不能与稀盐酸发生反应 ( 3) AlXCu( 1分) (4) Fe2+ 、 X2+ 试题分析:( 1)铝是比较活泼的金属,在常温下就能够和氧气反应,在表面形成了致密的氧化铝薄膜,对铝起到了保护作用;故实验开始时,铝表面几乎无气泡,是因为表面的氧化铝与盐酸反应,接着铝才会与盐酸反应。 ( 2)铜是不活泼的金属,它不能和盐酸反应,所以没有气泡产生。 ( 3)根据与盐酸反应产生气泡的速度判断,产生气泡越快的
31、金属,活动性越强,故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Al X Cu。 ( 4)金属 X的活动性比铁弱,铜的活动性也比铁弱,所以把铁加入 XCl2、CuCl2两种溶质的溶液中时,铁能够把这两种物质都置换出来,由于 X的活动性比铜强,故生成的 X会置换 CuCl2溶液中的 Cu;故在实际反应时,首先是最不活泼的 Cu被全部置换出来,之后 X才能被置换出来;结合题意,向滤出的固体中加入盐酸没有气泡产生,说明 X没有被置换出来;而由于铁与 CuCl2发生了置换反应,生成了亚铁离子,故滤液中一定含有的金属阳离子是 Fe2+ 和 X2+。 考点:金属活动性的探究 点评:在解答该类题目时,就是要根据已经
32、掌握的金属活动性顺序,选择合适的酸或者是盐的溶液来进行反应比较;注意在多种物质反应 时,总是会把最不活泼的全部置换出来之后才能置换较活泼的金属,这是解此类题的关键。 推断题 A、 B、 C、 D、 E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五种无色气体,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 请写出你的推断结果(写化学式): (1) A为 ; B为 ; C为 ; D为 ; E为 。 (2)写出下列转变的化学方程式 : 反应 : 反应 : 答案:( 1) A: O2 B: CO2 C: CO D: H2 E: CH4 ( 2) CH4+2O2 CO2+2H2O CO+CuO Cu+CO2 试题分析:( 1)根据图示可知,氧化铜
33、能与气体 D反应生成水,则 D应为氢气( H2);气体 A能与 D反应生成水,则 A应为氧气( O2);氧化铜还能与气体 C反应生成气体 B,则 C可能为一氧化碳( CO), B可能为二氧化碳( CO2);又因为 A能与气体 E反应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则 E可能为甲烷( CH4),将以上物质代入框图验证,符合题意,正确。 ( 2)反应 是甲烷在氧气中燃烧的反应,故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H4+2O2CO2+2H2O;反应 是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反应,故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O+CuO Cu+CO2。 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书写化学方程式 点评:在解 此类题时,先要找准 “题眼 ”,即有特征的物质或反应现象等,再根据题中的条件进行有目的假设,然后沿着假设进行推导,只要各步都满足,假设就成立;如不满足,可再假设,再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