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2年北师大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 1.2唐太宗与贞观之治练习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隋朝的统治繁荣一时,但很快便因隋炀帝的暴政而被农民起义所覆灭,与它类似的朝代是 A秦朝 B东汉 C西晋 D东晋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唐王朝的建立史实的识记。依据北师大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 2课唐太宗与贞观之治,第一子目唐王朝的建立中的内容: “隋炀帝继位后,进一步巩固和发展统一大业。但因连年大兴土木,多次发动对外战争,不惜民力,酷虐残暴。 ”可知,隋朝的灭亡是暴政所致,在四个选项中, A选项秦朝也是由于暴政所致,故选 A。 考点:唐王朝的建立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唐王朝的建立史实
2、的识记。对于这一内容,还可以考查唐朝建立的时间、概况和影响。 唐太宗善于用人和纳谏的根本目的是 A当贤明君主 B减少决策失误 C笼络人才 D维护封建统治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唐太宗的用人和纳谏史实的识记。依据北师大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 2课唐太宗与贞观之治,第二子目唐太宗的用人和纳谏中的内容: “唐太宗认识到,只有虚心纳谏因君主个人的失误而导致王朝灭亡。他鼓励臣下直言,并能从谏如流。 ”可知,唐太宗能够纳谏的主要原因是吸取隋亡的教训,而他善于用人和纳谏的根本目的是维护自身统治,维护封建统治,故选 D。 考点:唐太宗的用人和纳谏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唐太宗的用人和纳谏史
3、实的识记。对于这一内容,还可以考查唐太宗的用人和纳谏的概况和影响。 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备法典是 A秦律 B隋律 C唐律疏议 D开皇律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贞观新政史实的识记。依据北师大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 2 课唐太宗与贞观之治,第三子目贞观新政中的内容: “唐朝在隋律的基础上,多次修订法令,删繁就简,化重为轻。唐律疏议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备法典,在历史上对亚洲各国产生了重大影响。 ”可知,故选 C。 考点:贞观新政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贞观新政史实的识记。对于这一内容,还可以考查贞观新政的内容和作用。 下列关于 “贞观之治 ”出现原因的叙述,错误的是 A唐太宗注
4、意吸取隋亡的教训,轻徭薄赋,减轻人民负担 B唐太宗善于用人, 重视纳谏,政治比较清明 C农民占有一定土地,生产时间有所保证 D以前统治者奠定了雄厚的经济基础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贞观新政史实的识记。依据北师大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 2课唐太宗与贞观之治,第三子目贞观新政中的内容: “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国力增强,被誉为 贞观之治 。 ”可知,贞观之治跟唐太宗的励精图治是分不开的,唐太宗用人和纳谏、实施新政都是 “贞观之治 ”出现原因,因此 ABC选项是正确的。 D选项李世民继承皇位是626年,唐王朝建立不久,唐朝没有雄厚的经济基础,故选 D。 考点
5、:贞观新政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贞观新政史实的识记。对于这一内容,还可以考查贞观新政的内容和作用。 下列叙述,不属于隋朝灭亡的原因的是 A多次发动对外战争 B酷虐残暴的统治 C大兴土木工程 D国家财政困难,军费不足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唐王朝的建立史实的识记。依据北师大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 2课唐太宗与贞观之治,第一子目唐王朝的建立中的内容: “隋炀帝继位后,进一步巩固和发展统一大业。但因连年大兴土木,多次发动对外战争,不惜民力,酷虐残暴。 ”可知, ABC选项都是隋朝灭亡的原因,故选 D。 考点:唐王朝的建立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唐王朝的建立史实的识记。对于
6、这一内容,还可以考查唐朝建立的时间、概况和影响。 唐太宗能够纳谏的主要原因是 A接受隋亡教训 B有名谏臣魏征 C他是开明君主 D三省制的要求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唐太宗的用人和纳谏史实的识记。依据北师大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 2课唐太宗与贞观之治,第二子目唐太宗的用人和纳谏中的内容: “唐太宗认识到,只有虚心纳谏因君主个人的失误而导致王朝灭亡。他鼓励臣下直言,并能从谏如流。 ”可知,唐太宗能够纳谏的主要原因是吸取隋亡的教训,故选 A。 B选项是表现。 CD选项也是重要原因。 考点:唐太宗的用人和纳谏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唐太宗的用人和纳谏史实的识记。对于这一内容,还可以
7、考查唐太宗的用人和纳谏的概况和影响。 贞观年间,唐朝中央政府三省的运转机制是 A尚书 中书 门下 B中书 门下 尚书 C尚书 门下 中书 D门下 中书 尚书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贞观新政史实的识记。依据北师大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 2课唐太宗与贞观之治,第三子目贞观新政中的内容: “唐朝沿袭和完善隋代的 三省六部 制。三省中,中书省替皇帝起草政令,门下省负责审核,最后交由尚书省执行。 ”可知,唐朝中央政府三省的运转机制是中书 门下 尚书,故选 B。 考点:贞观新政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贞观新政史实的识记。对于这一内容,还可以考查贞观新政的 内容和作用。 被唐太宗比喻为
8、“知得失 ”的一面镜子的是 A房玄龄 B魏征 C马周 D常何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唐太宗的用人和纳谏史实的识记。依据北师大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 2课唐太宗与贞观之治,第二子目唐太宗的用人和纳谏中的内容: “唐太宗认识到,只有虚心纳谏因君主个人的失误而导致王朝灭亡。他鼓励臣下直言,并能从谏如流。魏征敢于直言,前后上谏二百多次,经常提醒唐太宗要吸取隋亡的教训,居安思危,慎始慎终,被唐太宗比喻为可以 知得失 的一面镜子。 ”可知,被唐太宗比喻为 “知得失 ”的一面镜子的是魏征,故选 B。A选项是大唐 “贞观之治 ”的主要缔造者之一。 C选项唐初大臣。 考点:唐太宗的用人和纳谏 点评
9、: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唐太宗的用人和纳谏史实的识记。对于这一内容,还可以考查唐太宗的用人和 纳谏的概况和影响。 “天子者,有道则人推而为主,无道则人弃而不用,诚可畏也 ”这句话是谁对君民关系的认识 A唐高祖 B唐太宗 C唐玄宗 D唐高宗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唐太宗的用人和纳谏史实的识记。依据北师大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 2课唐太宗与贞观之治,第二子目唐太宗的用人和纳谏中的内容: “唐太宗认识到,只有虚心纳谏因君主个人的失误而导致王朝灭亡。他鼓励臣下直言,并能从谏如流。魏征敢于直言,前后上谏二百多次,经常提醒唐太宗要吸取隋亡的教训,居安思危,慎始慎终,被唐太宗比喻为可以 知得失
10、 的一面镜子。 ”“天子者,有道则人推而为主,无道则人弃而不用,诚可畏也 唐太宗 ”可知,这句话是唐太宗对军民关系的认识,故选 B。 考点:唐太宗的用人和纳谏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唐太宗的用人和纳谏史实的识记。对于这一内容,还可以考查唐太宗的用人和纳谏的概况和影响。 唐太宗从隋朝灭亡之中吸取的最重要的教训是 A皇帝必须任用贤臣 B必须善于纳谏 C必须轻徭薄赋 D认识到君与民的关系是舟与水的关系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唐太宗的用人和纳谏史实的识记。依据北师大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 2课唐太宗与贞观之治,第二子目唐太宗的用人和纳谏中的内容: “李世民经历了隋末的社会大动荡,亲
11、眼看到庞大的隋帝国在农民战争风暴中迅速崩溃,受到极大的震撼。唐太宗认识到,只有虚心纳谏因君主个人的失误而导致王朝灭亡。 ”可知,唐太宗从隋朝灭亡之中吸取的最重要的教训是君与民的关系是舟与水的关系,故选 D。 ACD选项是具体做法。 考点:唐太宗的用人和纳谏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唐太宗的用人和纳谏史实的识记。对于这一内容,还可以考查唐太宗的用人和纳谏的概况和影响。 自隋唐以来,负责选用、考核官吏的中央部门是 A吏部 B户部 C礼部 D工部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贞观新政史实的识记。依据北师大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 2课唐太宗与贞观之治,第三子目贞观新政中的内容: “唐朝沿袭
12、和完善隋代的 三省六部 制。吏部负责选用、考核官吏。 ”可知,负责选用、考核官吏的中央部门是吏部,故选 A。 B 选项负责管理户口、赋税。 C 选项掌管礼仪。D选项负责土木兴建。 考点:贞观新政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贞观新政史实的识记。对于这一内容,还可以考查贞观新政的内容和作用。 下列内容中,属于唐太宗的政治主张的是 皇帝要勤于政事 皇帝要居安思危 大臣要廉洁奉公 政府要轻徭薄赋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唐太宗的用人和纳谏史实的识记。依据北师大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 2课唐太宗与贞观之治,第二子目唐太宗的用人和纳谏中的内容: “唐太宗认识到,只有虚心纳谏因
13、君主个人的失误而导致王朝灭亡。他鼓励臣下直言,并能从谏如流。魏征敢于直言,前后上谏二百多次,经常提醒唐太宗要吸取隋亡的教训,居安思危,慎始慎终,被唐太宗比喻为可以 知得失 的一面镜子。 ”可知,唐太宗主张居安思危,故 是唐太宗的政治主张。依据“在赋役制度方面,唐朝减少百姓服劳役天数,并规定可用交纳实物的方式代替服役,使人身束缚逐渐松弛。 ”可知,唐政府要轻徭薄赋,故 是唐太宗的政治主张,因此故选 B。 考点:唐太宗的用人和纳谏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唐太宗的用人和纳谏史实的识记。对于这一内容,还可以考查唐太宗的用人和纳谏的概况和影响。 隋唐的三省六部制完善了自秦以来的中央集权制度,其积极
14、意义在于 A解决了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B有利于选拔人才,保证政治清明 C加强了皇权 D提高了政府工作效率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贞观新政史实的识记。依据北师大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 2课唐太宗与贞观之治,第三子目贞观新政中的内容: “三省六部间既分工合作,集思广益,提高效率,又互相牵制,加强了以皇帝为核心的中央集权。 ”可 知,三省六部的积极意义在于提高了政府工作效率,故选 D。 AB选项不符合史实。 C选项表述正确,但不是积极意义。 考点:贞观新政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贞观新政史实的识记。对于这一内容,还可以考查贞观新政的内容和作用。 下列关于 “贞观之治 ”的认识,正确
15、的是 A社会安定,政治清明,百姓富足安康,是封建时代有名的 “治世 ” B唐太宗个人作用是这一局面出现的决定性因素 C唐太宗知人善任,虚怀纳谏是这一局面出现的重要因素 D隋末农民战争迫使唐高祖吸取教训,调整政策,从而出现了 “贞观之治 ”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贞观新政史实的识记。依据北师大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 2课唐太宗与贞观之治,第三子目贞观新政中的内容: “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国力增强,被誉为 贞观之治 。 ”可知,唐太宗知人善任,虚怀纳谏是这一局面出现的重要因素,故选 C。 ABD选项都是错误的。 考点:贞观新政 点评:本题难度中等,主要考
16、查贞观新政史实的识记。对于这一内容,还可以考查贞观新政的内容和作用。 为唐代盛世奠定了基础的是 A唐高祖 B唐太宗 C唐玄宗 D唐高宗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 查学生对贞观新政史实的识记。依据北师大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 2课唐太宗与贞观之治,第三子目贞观新政中的内容: “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国力增强,被誉为 贞观之治 。 ”可知,唐太宗的励精图治为唐代盛世奠定了基础,故选 B。 考点:贞观新政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贞观新政史实的识记。对于这一内容,还可以考查贞观新政的内容和作用。 填空题 618年,贵族李渊父子以关中为根据地,起兵反隋,建立了 _,
17、定都长安,最后兼并各割据势力,全国又归于 _,李渊就是 _。 答案:唐朝 统一 唐高祖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唐王朝的建立史实的识记。依据北师大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 2课唐太宗与贞观之治,第一子目唐王朝的建立中的内容: “贵族李渊父子以关中为根据地,于 618年建立唐朝,定都长安,最后兼并各割据势力,全国又归于统一,李渊就是唐高祖。 ”可知,故填唐朝 统一 唐高祖。 考点:唐王朝的建立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唐王朝的建立史实的识记。对于这一内容,还可以考查唐朝建立的时间、概况和影响。 李世民于 626年继承皇位,改年号为 “_”,他就是历 史上有名的_。他明白治理好国家的关键是 _,
18、他知人善任,尽量做到_、 _。 答案:贞观 唐太宗 选贤用能 唯才是举 兼收并用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唐太宗的用人和纳谏史实的识记。依据北师大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 2课唐太宗与贞观之治,第二子目唐太宗的用人和纳谏中的内容: “李世民于 626年继承皇位,改年号为 “贞观 ”,他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唐太宗。他明白治理好国家的关键是选贤用能,他知人善任,尽量做到唯才是举、兼收并用。 ”可知,故填贞观 唐太宗 选贤用能 唯才是举 兼收并用。 考点:唐太宗的用人和纳谏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唐太宗的用人和纳谏史实的识记。对于这一内容,还可以考查唐太宗的用人和纳谏的概况和影响。 综合题 阅读下面
19、材料: 上(唐太宗)与群臣论止盗。或(有人)请重法以禁之;上哂之曰: “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耳。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 ” ( 1)材料中反映了唐太宗怎样的政治主张 ( 2)唐太宗采取这样的主张,根本目的是什么 答案:( 1)减轻对人民的剥削和压迫,轻徭薄赋,选 用廉洁的官吏。 ( 2)根本目的在于维护其统治。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贞观新政史实的识记。第( 1)问从材料中唐太宗的答语内容 “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 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 ”可知,唐太宗反对使用严刑峻法治标,而是
20、要治本,通过轻徭薄赋,选用廉洁的官吏,减轻对人民的剥削和压迫。第( 2)问依据北师大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 2课唐太宗与贞观之治,第二子目唐太宗的用人和纳谏中的内容: “李世民经历了隋末的社会大动荡,亲眼看到庞大的隋帝国在农民战争风暴中迅速崩溃,受到极大的震撼。唐太宗认识到, 只有虚心纳谏因君主个人的失误而导致王朝灭亡。 ”可知,唐太宗吸取了隋朝灭亡的教训,才会有这样的主张,而他这样主张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其统治。 考点:贞观新政 点评:本题难度中等,主要考查贞观新政史实的识记。对于这一内容,还可以考查贞观新政的内容和作用。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 1)( 3)题: 尝谓侍臣曰: “夫以铜为镜,可以
21、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常宝此三镜,以防己过。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 ” 贞观政要 论任贤 ( 1)说这话的是谁?在他统治时期出现了怎样的政治局面? ( 2)为什么 他感到 “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 ”? ( 3)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 ”,学习历史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用过去留下的经验和教训 答案:( 1)唐太宗李世民。 “贞观之治 ”。 ( 2)大臣魏征敢于直言,前后上谏二百多次,就像一面镜子,使唐太宗随时可以知道自己的过失。所以,魏征去世,唐太宗觉得好像失去一面镜子,十分伤感。 ( 3)略,言之有理即可。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唐太宗的用人和纳谏史实的识
22、记。第( 1)问依据材料中 “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 ”可知,认为魏征的去世使他失去了一面镜子,因此说这话的人就是唐太宗李世民。依据北师大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 2课唐太宗与贞观之治,第三子目贞观新政中的内容: “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国力增强,被誉为 贞观之治 。 ”可知。第( 2)问考查魏征去世,是失去镜子的原因,依据北师大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 2课唐太宗与贞观之治,第二子目唐太宗的用人和纳谏中的内容: “他鼓励臣下直言,并能从谏如流。魏征敢于直言,前后上谏二百多次,经常提醒唐太宗要吸取隋亡的教训,居 安思危,慎始慎终,被唐太宗比喻为可以 知得失 的一面镜子。 ”可知,魏征的劝谏就是李世民治理国家的一面镜子,因此他的去世,使唐太宗失去了镜子。第( 3)问从唐太宗李世民的虚怀纳谏,成就了 “贞观之治 ”,我们应该吸取其经验和教训,在制定政策时要集思广益,吸收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使政策更趋合理科学。 考点:唐太宗的用人和纳谏 点评:本题难度中等,主要考查唐太宗的用人和纳谏史实的识记。对于这一内容,还可以考查唐太宗的用人和纳谏的概况和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