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2014年沪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第一章1.3练习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ownview251 文档编号:306993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03.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同步]2014年沪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第一章1.3练习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同步]2014年沪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第一章1.3练习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同步]2014年沪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第一章1.3练习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同步]2014年沪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第一章1.3练习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同步]2014年沪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第一章1.3练习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同步 2014年沪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第一章 1.3练习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 2014 常德)在物理实验中,往往要对物理量进行多次测量,有的是为了减小误差,有的是为了寻找规律下列四个实验中,通过多次测量减小误差的是( ) A在探究 “并联电路干路和支路的电流有什么关系 ”时,测量多组对应的干路电流和支路电流 B在探究 “液体的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 ”时,多次改变液体密度、深度,测量对应的压强 C在探究 “电阻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时,多次更换电阻丝,测量对应的电流 D在测量 “某种物质的密度 ”时,测量多组质量与体积 答案: D 试题分析:解决此题要知道初中物理实验进行多次测量目的是什么

2、,一是为了求平均值,提高准确度,减小误差;二是为了寻找普遍规律根据题意探究多次测量提高精度的,就需要将多次测量结果取平均值 解: A、在探究 “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与各支路电流的关系 ”时测量多组对应的干路电流和各支路电流,是为了探究干路电流和各支路电流的关系,找到普遍规律故 A选项不符合题意; B、在探究 “液体的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 ”时,多次改变液体密度、液体深度,测定对应的压强是为了探究液 体压强与密度深度的关系,找到普遍规律故 B选项不符合题意; C、在探究 “电阻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时,多次更换电阻丝,测量对应的电流是为了探究电阻与电阻丝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的关系,找到普遍规律故

3、C选项不符合题意; D、在 “测量某种物质的密度 ”时,测量多组对应的质量和体积值,用分别求出密度取平均值的办法来减小误差,提高准确度故 D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 D 点评:物理实验中,以 “探究 ”二字开头的课题,多次测量的目的一般是发现规律;以 “测量 ”二字开头的课题一般是减小误差 ( 2014 扬州)如图是课本中的 四个实验,哪个实验与其他三个实验的物理思想方法不同( ) A 烛焰随着声音节奏晃动 B 电流周围存在磁场 C 验证电磁波的存在 D 水流使水轮机转动,电流使灯泡发光 答案: D 试题分析:明确各个实验的实验原理,找到其共同地方,了解物理中各种思想方法的应用如转换法、类比法、等

4、效法、控制变量法等 解: A、烛焰随着声音节奏晃动,把扬声器的振动转化为烛焰的晃动,运用了转换法; B、磁场是看不见摸不到的,通过通电导体附近磁体方向的变化体现出来,运用了转换法; C、电磁波是看不见摸不到的,通过扬声器发出的声音证明电磁波的存在,运用了转换法; D、水路中水轮机的作用类似于电路中的小灯泡;水路中水流类似于电路中的电流,运用了类比法 故选 D 点评:透过现象去分析本质,要寻找出问题的相似性,正确理解各种物理方法在实验中的应用 ( 2014 相城区模拟)在实验中经常遇到现象或效果不明显的问题,我们需要对实验进行优化改进,下列采取的措施不合理的是( ) A在测量纸锥下落的速度时,为

5、了方便时间的测量,选用锥角较大的纸锥 B在探究平面镜成像时,为了使棋子的像清晰一些,用手电筒对着棋子照 C在估测大气压值时,为了便于弹簧测力计的测量,选用较大容积的注射器 D在探究红外线的热效应时,为了使温度计示数变化明显,将玻璃泡涂黑 答案: C 试题分析: A、物体运动过程中受到空气阻力的作用,纸锥的锥角不同受到的阻力大小也不同; B、人眼能够看清物体,是因为物体有光线进入人眼,探究平面镜成像是,观察的是棋子,而不是平面镜; C、熟悉大气压强的测量方法; D、用温度计测试不同光的热效应时,可以讲温度计的玻璃泡涂黑,从而使示数变化更加明 显 解: A、锥角大时,受到的空气阻力增大,测量结果更

6、准确此选项合理; B、物体成像要清晰,就必须让物体(棋子)有足够光线射向平面镜才能成像,而不是让平面镜(玻璃板)上有足够的光线此选项合理; C、大气压变化值不变,注射器容积越大,测力计变化越小此选项不合理; D、用温度计观察红外线的热效应时,把玻璃泡涂黑,是因为黑色吸热速度最快,可以使示数变化明显此选项合理; 故选 C 点评:本题考查了多方面的知识,需要同学围绕 “对实验进行优化改进 ”这一中心,逐项分析,判断正误 ( 2014 漳州模拟)若给你一只 弹簧秤、一杯水、细线和一个金属块,你能完成下列四种实验中的哪几种?( ) 测金属块的质量; 测金属块浸没在水中的浮力; 金属块的体积; 测金属块

7、的密度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在所给的实验器材中,有细线和弹簧秤,可测出金属块的重力,依据重力的变形公式可得到金属块的质量; 又给出了一杯水,可联想到用 “称重法 ”来测得金属块完全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大小; 然后再根据阿基米德原理看能间接得到什么条件,进一步确定能测出的物理量 解:利用弹簧秤可以直接测出物体的重力,结合公式 G=mg的变形公式 m= 可以求解金属块的质量 m; 把金属块用细线悬挂在弹簧秤上,将金属块完全浸没在杯内的水中,此时弹簧秤示数变小,根据弹簧秤的示数差可求金属块浸没在水中的浮力 F 浮 ; 由阿基米德原理: F 浮 =水 gV 排 可得: V 排 =

8、 , 水 作为已知条件,可测出金属块的体积 V=V 排 ; 已测得金属块的质量为 m,根据密度公式可得: = ,则金属块的密度可得 因此所给的四个条件都能用所给的实验器材测出,故选 D 点评:在此题中,利用 “称重法 ”来测得金属块完全浸没在水中时所受到的浮力,是解题的关键所在 ( 2014 镇江)下列是教材中的几个探究案例,哪一个与另外三个研究方法不同( ) A “探究动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实验中,比较小车动能大小的方法 B “比较纸锥下落的快慢 ”实验中,比较纸锥运动快慢的方法 C “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因素 ”实验中,比较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方法 D “探究影响电流热效应的因素 ”实验

9、中,比较电阻丝产生热量多少的方法 答案: B 试题分析:研究问题的方法有很多,如 “控制变量法 ”、 “等效替 代法 ”、 “类比法 ”、 “理想模型法 ”、 “转换法 ”等,可以先分析题中的四个选项分别用了哪一种研究方法,然后再找出不同的 解: A、 “探究动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实验中,采用比较小车被推动的距离从而比较动能大小,采用的是转换法; B、 “比较纸锥下落的快慢 ”实验中,比较纸锥运动快慢采用相同距离比时间的方法,采用的是控制变量法; C、 “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因素 ”实验中,比较液体内部压强是通过 U形管两边液面高度差的不同比较的,采用的是转换法; D、 “探究影响电流热效

10、应的因素 ”实验中,比较电阻丝产生热量是通过温度计的示数 不同实现的,采用的是转换法 由此可见, ACD采用的都是转换法,只有 B采用的是控制变量法 故选 B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物理方法的了解和掌握,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比较简单 ( 2014 高港区二模)为了研究光的传播,我们引入了 “光线 ”,下列研究问题的方法与此相同的是( ) A通过小灯泡的亮暗,分辨电流的大小 B通过磁感线研究磁场的分布 C通过水流来学习电流 D通过扩散现象感知分子的运动 答案: B 试题分析:光线实际不存在,是人们为了形象的描述光的传播规律而假想出来的,是 “模型法 ” 解: A、电流的大小无法直接观察,但灯泡的

11、亮暗能够直接观察,通过比较灯泡亮度的变化间接知道电流的大小,采用的是 “转换法 ”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B、磁感线实际不存在,是人们为形象地描述磁场分布而假想出来的,属于建立模型法此选项符合题意; C 水流、电流都客观存在,水流能看到,电流无法直接观察,但两者的形成有相似之处,研究方法是 “类比法 ”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D、分子的运动一般不能直接感受到,但扩散现象却可以直接感受到,用直接感受到的扩散现象间接知道了分子的运动,采用的是 “转换法 ”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 B 点 评: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熟悉基本的物理研究方法在实际问题中能够识别和应用 ( 2014 香洲区一模)在物理实验中,通常

12、要进行多次实验,如: “研究凸透镜成像 ”时要多次改变物距找像; “测量物体长度 ”时多次测量; “研究并联电路电流规律 ”时换用不同灯泡多测几组数据; “用电压表、电流表测电阻 ”,测量多组电压和电流值其中属于从不同情况下探究普遍规律的多次实验是( )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解决此题要知道初中物理实验进行多次测量目的是什么,一是为了求平均值,使测得的数据更准确,减小误差;二是为了寻找普遍规律根据题意探究寻找普遍规律的,就不需要取平均值 解: “研究凸透镜成像 ”时要多次改变物距找像; “研究并联电路电流规律 ”时换用不同灯泡多测几组数据; 这两个选项是测量来找到普遍规律 “测

13、量物体长度 ”时多次测量; “用电压表、电流表测电阻 ”,测量多组电压和电流值 这两个选项是采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办法来减小误差; 故选 D 点评:本题考查了从初中物理实验中区分寻找普遍规律的实 验,属于常见的考题 ( 2014 龙安区一模)在研究和学习物理学的过程中,方法是不可缺少的 “比值法 ”是对与多个因素有密切关系的某个物理量做出表达的一种思想方法例如速度的概念就是通过比值法建立起来的下列物理量中不是用这种方法建立起来的是( ) A功 B功率 C热值 D比热容 答案: A 试题分析:比值定义法,就是在定义一个物理量的时候采取比值的形式定义;用比值法定义的物理概念在物理学中占有相当大的比

14、例,比如速度、密度、压强、功率、比热容、热值等等 解: A、功等于力与在力的方向移动距离的乘积,不是采用的比值定义法,符合题意; B、功率是做功与做功时间的比值,是采用的比值定义法,不符合题意; C、热值等于热量与质量的比值,是采用的比值定义法,不符合题意; D、比热容是热量与温度变化和质量乘积的比值,是采用的比值定义法,不符合题意; 故选 A 点评:比值定义法是物理学方法中的重要方法,在初中物理概念定义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 2014 江都市一模)在实验的基础上进行推理是研究物理问题的一种方法,通常称之为理想实验法,如牛顿第一定律的得出就是采用了这种方法下列研究 过程中也采用了这一方法的是(

15、) A探究压力作用效果的影响因素 B探究动能影响因素 C探究电功大小影响因素 D探究真空不能传声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是对物理学方法的考查,解答时首先要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建立过程,然后回忆各个实验当时的过程情景,并与牛顿第一定律实验相对比,从而找到最佳答案: 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建立是在科学实验的基础上,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并进一步通过推理得出的(实际上不受摩擦力的物体根本不存在),所以该实验主要是利用了实验推理法形成了牛顿第一定律 A、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用的是控制变量法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B、探究动能影响因素的实验运用的是控制变量法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C、探究电功大小影响因

16、素用的是控制变量法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D、真空不能传声的实验是建立在真实实验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推理(向外抽气体,只是越来越少,不可能抽成真空)形成结论,该实验是运用了实验推理法,其形成原理同牛顿第一定律相同此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 D 点评:本题的解题关键是先了解牛顿第一定律实验的实验过程,然后逐个实验进行回忆,寻找其相似性 ( 2014 宿迁)在探究 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时,发现水平面的粗糙程度会影响小车运动的距离,水平面越光滑,小车运动距离越远,在此基础上通过科学推理得到了牛顿第一定律以下物理问题所采用的研究方法与此相同的是( ) A探究动能跟哪些因素有关 B通过墨水的扩散现象研究分子的运动

17、 C用磁感线描述磁场 D真空不能传声 答案: D 试题分析:有不少实验由于条件限制难以实现,在大量可靠实验基础上经过概括、抽象、推理得出规律的一种研究问题的方法,但得出的某些规律却又不能用实验直接验证,这种研究方法叫实验推理法,又称理想实验法 解: A、动能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探究动能跟哪些因素有关时,采取的是控制变量法;不符合题意; B、分子热运动,肉眼看不见的,在不知不觉中发生的,研究分子运动与温度的关系是通过墨水的扩散现象分析得出的;采取的是转换法,不符合题意; C、磁感线是为了描述磁场的方向和强弱而引入的一条条假想的曲线,它实际并不存在,所以磁场用磁感线来描述所采用是模型法;不符合

18、题意; D、真空能否传声的探究过程 -先实验:钟罩内的空气越来越少,声音越来越低;再推理:如果没有空气,在真空状态,声音将无法传播;采用的是实验推理法,符合题意 故选 D 点评:本题的解题关键是先了解牛顿第一定律实验的实验过程,然后逐个实验进行回忆,寻找其相似性 ( 2014 咸宁)通过一些直接感知的现象,经过合理的推测来认识无法直接感知的事实,是常用的一种物理方法下列推测不合理的是( ) A现象:轻质球 a、 b靠近时相互吸引推测: a、 b两球一定带异种电荷 B现象:一滴墨水扩散到整杯清水中推测:分子在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C现象:白光通过三棱镜后变为彩色光推测:白光不是单色光 D现象:通

19、电导线能使小磁针发生偏转推测: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磁场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用到物理学方法 “推理法 ”即:在实验基础上经过概括、抽象、推理得出规律的一种研究问题的方法,但得出的某些规律却不能或不容易直接观察或实验验证 解: A、带电体能够吸引不带电的轻小物体,因此根据轻质球 a、 b 靠近时相互吸引,不能推测: a、 b两球一定带异种电荷,故 A推测不合理; B、一滴墨水扩散到整杯清水中是扩散现象,扩散现象证明了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故 B推测合理; C、白光通过三棱镜将其分解为七种颜色的色光,该现象证实了太阳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这七种颜色的色光组成的,故 C推测合 理;

20、D、当小磁针受到力的作用时可发生偏转,所以可推测螺线管周围有磁场,故C推测合理 故选 A 点评:本题的解题关键是先了解 “推理法 ”的实验过程,然后回忆所学内容,得到答案: ( 2014 泰安)伽利略的理想实验将可靠的事实和理论结合起来,如图是伽利略的理想实验,让小球从斜面 AO上某处静止释放,沿斜面滚下,经 O点滚上斜面 OB有关他的理想实验程序内容如下: ( 1)减少第二个斜面 OB的倾角,小球在这个斜面上仍能达到原来的高度,但这时它要运动的远些 ( 2)两个对接的斜面中,使静止的小球沿一个斜面滚下,小球将 滚上另一个斜面 ( 3)如果没有摩擦,小球上升到释放的高度 ( 4)继续减少斜面

21、OB的倾角,小球到达同一的高度时就会离得更远,最后使斜面 OB处于水平位置,小球沿水平面做持续的匀速直线运动 有关理想实验程序先后顺序排列的正确选项是( ) A.事实( 2) 事实( 1) 推论( 3) 推论( 4) B.事实( 2) 推论( 1) 推论( 3) 推论( 4) C.事实( 2) 推论( 3) 推论( 1) 推论( 4) D.事实( 2) 事实( 1) 推论( 4) 推论( 3)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伽利略 “理想斜面实验 ”的思维过程 ,只要明确了伽利略“理想斜面实验 ”的实验过程即可正确解答 解: 根据实验事实( 2)得出实验结果:如果没有摩擦,小球将上升到释放时

22、的高度,即( 3),进一步假设若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小球在这斜面上仍然要达到原来的高度,即得出( 1),继续减小角度,最后使它成水平面,小球将沿水平面做持续匀速运动,即( 4),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看到,如果小球从一端滚下,一定会滚到另一侧,故 是事实;故选项 C正确 故选 C 点评:伽利略理想实验将可靠的事实和理论思维结合起来,以实验事实为基础,开辟了崭新的研究物理的方法道路 ( 2014 广州)如图,小明把蜡烛 A放在玻璃板前某位置时,另一支外形相同的蜡烛 B恰好与蜡烛 A所成的像完全重合仅根据这步实验,小明就提出:“若将蜡烛 A移到其他位置,玻璃板所成的像始终是与物等大的 ”他这一提法属

23、于( ) A猜想 B评估 C设计实验 D实验结论 答案: A 试题分析: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解: 小明把蜡烛 A放在玻璃板前某位置时,另一支外形相同的蜡烛 B恰好与蜡烛 A所成的像完全重合仅根据这步实验,小明就提出: “若将蜡烛 A移到其他位置,玻璃板所成的像始终是与物等大的 ”他这一提法属于猜想与假设 故选 A 点评:科学探究是一种重要的实验方法,会利用科学探究法探究物质的知识 ( 2014 乌鲁木齐)下列哪个规律不能用实验直接验证( ) A欧姆定律 B牛顿第一定律 C焦耳定律 D阿基米德原理 答案:

24、 B 试题分析: “推理法 ”即:规律不能直接用实验验证,只能在实验的基础上经过概括、抽象、推理得出 解: 欧姆定律、焦耳定律、阿基米德原理都是直接通过真实的实验数据得出的结论,其结论形成方法与牛顿第一定律不同,所以 A、 C、 D都不能选; 牛顿第一定律的建立是在大量实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概括推理得出的(实际上不受摩擦力的物体根本不存在),所以该实验主要是利用了实验推理法形成的,所以 B选项正确 故选 B 点评:本题的关键是了解 “推理法 ”的实验过程,然后回忆所学内容,即可解决 ( 2014 泰安)在 “比较水与煤油吸收热量时温度升高的快慢 ”实验中,需要控制某些变量,以下做法多余的

25、是( ) A采用完全相同的加热方 式 B采用酒精灯加热时,酒精灯里加热的酒精量相同 C取相同质量的水和煤油 D盛放水和煤油的容器相同 答案: B 试题分析:在 “比较水与煤油吸收热量时温度升高的快慢 ”实验中,影响水和煤油升温快慢的因素有质量、物质的种类、加热的热源等,同时要求实验时的容器等也应该相同据此来做出判断 解: A、实验中,应采用完全相同的加热方式,保证在相同的时间内提供相同的热量,故有必要,不合题意; B、实验中,酒精灯里所加的酒精量对升温的快慢不会造成影响,属多余的量,符合题意; C、实验中,必须取相同质量的水和煤油,符合控制变量法的要求,故有必要,不合题意; D、实验中,盛放水

26、和煤油的容器也会影响其吸热与升温的情况,故应使容器保持相同,故有必要,不合题意 故选 B 点评:从控制变量法的角度,考查了影响水与煤油吸收热量时温度升高快慢的因素有哪些,并对实验中的控制要求做出判断 ( 2014 贵港)下列电学实验,都可以通过调节滑动变阻器来测量多组电流和电压,其中为了减小实验误差的是( ) A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 B伏安法测电阻 C练习使用滑动变阻器 D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 答案: B 试题分析:在电学实验中,通过调节滑动变阻器来测量多组电流和电压值一般有两类作用,一是为了得到多组数据,寻找普遍规律,避免实验结果的偶然性;二是为了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减小实验的误差对照各选项中

27、的实验内容,看其符合上述作用中的哪一种,即可做出判断同时,滑动变阻器的作用还体现在通过其调节实现对个别变量的控制 解: A、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是在多次实验的基础上,总结电流与电阻的关系,不是用来减小误差,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B、在 “伏安法 ”测电阻器电阻的实验中,要通过多次测量,得到多个电阻值,再求其平均 值,是为了减小实验误差,符合题意; C、练习使用滑动变阻器能起到改变电压,但多次测量不能取平均值,多次测量是为了找到规律,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D、在探究 “电流跟两端电压的关系 ”时测量多组对应的电流和电压值,是为了探究导体中的电流和导体两端电压的关系,找到普遍规律,此项不符合题意 故

28、选 B 点评:对于测量性实验,多次测量的目的一般是为减小误差;对于探究性实验,多次测量的目的一般是发现、总结规律,避免规律的片面性 ( 2014 呼和浩特)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在探究 “动能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的实验中,先 研究质量一定时,动能与速度的关系,研究问题的方法是 “控制变量法 ” B同步卫星相对于地球上的建筑物是静止的 C如果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 D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一切物体都有惯性 答案: ABD 试题分析:( 1)动能的大小与质量和速度有关实验时用控制变量法分别探究; ( 2)地球自转,卫星绕地球同方向,同角度的转动,卫星和

29、地球上的建筑物之间没有发生位置的改变,以地球上的建筑物为参照物,卫星是静止的; ( 3)如果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 ( 4)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惯性的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质量大的物体惯性就大,质量小的物体惯性就小 解: A、在探究 “动能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的实验中,先研究质量一定时,动能与速度的关系,研究问题的方法是 “控制变量法 ”,所以 A正确; B、地球自转,卫星绕地球同方向,同角度的转动,卫星和地球上的建筑物之间没有发生位置的改变,以地球上的建筑物为参照物,卫星是静止的,所以 B正确; C、作用在

30、同一个物体 上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所以 C错误; D、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所以 D正确 故选 ABD 点评:本题考查了物理学研究方法、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二力平衡条件和惯性的特点,是一道综合性题目 ( 2014 毕节市)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大量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推理而概括出来的,下列实验中也应用了这种研究方法的是( ) A 探究声音能否在真空中传播 B 探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C 用磁感线描述磁场 D 探究水沸腾时,温度的变化的特点 答案: A 试题分析:解决此题要知道常用的物理学研究方法有:等效法、模型法、比较法、分类法

31、、类比法、科学推理法、控制变量法、转换法等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大量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推理而抽象概括出来的,运用的是科学推理法 解: A、探究声音能否在真空中传播,运用的是科学推理法;所以 A符合要求; B、探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运用的是控制变量法;所以 B不符合要求; C、在研究磁现象时,用磁感线来描述磁场运用的是模型法;所以 C不符合要求; D、探究水沸腾时,温度的变化的特点,是通过温度计示数的变化来体现,运用的是转换 法;所以 D不符合要求 故选 A 点评:本题考查了物理中的科学研究方法的种类区分,注意在初中物理中灵活应用这些研究方法 ( 2014 台州)下列实验需采用控制变量法的是(

32、) A伏安法测电阻 B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C研究晶体的熔化特点 D研究温度和 pH对酶活性的影响 答案: D 试题分析:首先明确控制变量法的含义 -物理学中对于多因素(多变量)的问题,常常采用控制因素(变量)的方法,把多因素的问题变成多个单因素的问题每一次只改变其中的某一个因素,而控制其余几个因素不变,从而研究被改变的这个 因素对事物的影响,分别加以研究,最后再综合解决,这种方法叫控制变量法;然后对每个选项中的探究过程进行分析,确定各自采用的方法,就能确定符合题意的选项 解: A、伏安法测电阻,只需要电阻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电阻的电流即可,不需要应用控制变量法; B、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33、,只需要测出一定量的空气的体积和这些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即可,不需要应用控制变量法; C、研究晶体的熔化特点时,只需要测量晶体熔化过程中温度的变化,不需要应用控制变量法; D、温度和 pH 对酶的活性都有影响,所以在研究温度和 pH 对酶活性的影响时,采 用的是控制变量法 故选 D 点评:控制变量法是物理实验最常用的探究方法,在掌握其基本方法的基础上要学会利用这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 2014 雨花台区一模)在 “比较物体运动快慢 ”的过程中,通常的方法是 “比较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距离 ”,或者是 “比较相同的路程所用的时间 ”来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下列四个实验中所运用的方法与此不同的是( )

34、A研究物体的重力与质量关系 B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C研究不同液体的压强跟液体密度的关系 D研究物体的动能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系 答案: A 试题分析:物理学中对于多变量的问题,常常采用控制变量的方法,把多变量的问题变成多个单变量的问题;每一次只改变其中的某一个变量,而控制其余几个变量不变,从而研究被改变的这个变量对事物影响,分别加以研究,最后再综合解决,这种方法叫控制变量法;它是科学探究中的重要思想方法,控制变量法是初中物理中常用的探索问题和分析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之一 解:一是在相同的时间内比通过的距离,二是通过相同的路程比所用的时间,这是一种常用的物理方法即控制变量法; A、研究物体的重力与质量关系的实验中,我们的目的是通过多次测量来总结归 纳出物理规律的普遍性和正确性;采用的是归纳法,所以 A符合题意 B、研究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C、研究不同液体的压强跟液体密度的关系; D、研究物体的动能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系;都应用了控制变量法;所以 BCD都不符合题意; 故选 A 点评:解决此题要知道常用的物理学研究方法:控制变量法、等效替代法、模型法、比较法、归纳法、分类法、类比法、转换法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