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学年四川宜宾县横江片区七年级上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outsidejudge265 文档编号:308068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82.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2014学年四川宜宾县横江片区七年级上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13-2014学年四川宜宾县横江片区七年级上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13-2014学年四川宜宾县横江片区七年级上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013-2014学年四川宜宾县横江片区七年级上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013-2014学年四川宜宾县横江片区七年级上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3-2014学年四川宜宾县横江片区七年级上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我来自元谋,你来自周口,牵起你毛茸茸的手,爱让我们直立行走。 ”这首在网络上颇为流传的歌谣,让我国境内的远古人类蒙上了一层神秘而浪漫的薄纱。下列远古人类中,生活在周口店的是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半坡人 D河姆渡人 答案: B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我国境内的远古居民相关内容,解题时抓住 “生活在周口店 ”,回顾已学知识可知 1929年,在北京西南周口店的山洞里,我国考古工作者发现了一个完整的远古人类的头盖骨化石,这就是震惊世界的北京人,故选 B。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北

2、京人 下列哪两次战役决定着秦王朝的成与败 垓下之战 城濮之战 长平之战 巨鹿之战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秦朝兴亡的历史,回顾已学知识可知公元前 260年,秦国拉开了与赵国长平之战的序幕,是古今中外战争史上最为残酷的杀害战俘的一次战役,秦国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为以后统一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 础。公元前 207年,巨鹿之战,是秦末农民大起义中,项羽军破釜沉舟,一举击败20万秦军,使秦军遭受巨创,并迫使另 20万秦军不久投降。而项羽则确立了在各路义军中的领导地位。经此一战,秦朝名存实亡,由此分析可知 符合题意,故选 B。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统一国家的建立 秦朝兴亡

3、 公元前 221年,秦灭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这种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思想来源于 ( ) A儒家思想 B墨家思想 C道家思想 D法家思想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法家的思想主张及秦朝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的建立,回顾已学史实可知法家主张变革,提倡法治,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由此分析可知 D符合题意,而儒家、墨家、道家均与中央集权无关,故选 D。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统一国家的建立 秦朝中央集权的建立 将下图所示的各种货币统一为圆形方孔钱,这一史实发生于 ( ) A夏朝 B商朝 C春秋 D秦朝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

4、学生对秦朝巩固统一措施的准确理解与识记,回顾已学知识可知秦灭六国后,秦始皇规定在全国统一使用圆形 方孔钱,同时还采取其他措施巩固统一,由此分析可知 D符合题意,而在夏朝、商朝、春秋时期的货币都是比较混乱,故选 D。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统一国家的建立 秦朝巩固统一措施 曾有人形容秦朝时 “赭衣塞路,囹圄成市 ”,意思是道路上挤满了穿囚衣的犯人,监狱里关满了人,如同集市一样。这些现象说明秦朝时期 ( ) A社会治安混乱 B国民素质不高 C人民法制观念淡薄 D刑法严酷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秦始皇时期的严刑峻法,提取题干中信息 “道路上挤满了穿囚衣的犯人,监狱里关满了人 ”可得

5、出当时犯罪的比较多,究其原因是秦朝在统治上最大的特点崇尚法家思想,实施刑法非常残酷,有连坐法,诛族,由此导致题干中的现象出现,故选 D。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统一国家的建立 秦朝严刑峻法 陈胜、吴广起义与历代农民战争不一样,其独特的历史作用是 ( ) A首先提出平分田地的口号 B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着后人起来推翻残暴的统治 C以大无畏的精神,推翻了封建王朝 D攻占郡县,沉重打击了地 主阶级的统治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秦末农民起义历史作用的准确理解与认识,联系已学知识可知陈胜吴广在中国封建社会里首举义旗,领导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鼓舞着后来千千万万农民反抗封

6、建统治的斗争;虽然由于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失败了,但它沉重打击了秦王朝,为推翻秦王朝奠定了基础,由此分析可知 B符合题意,故选 B。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统一国家的建立 秦末农民起义 史书记载:主父偃说上曰: “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 侯之。 ”于是上从其计。文中 “上 ”指的是 ( ) A秦始皇 B汉高祖 C汉武帝 D唐太宗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 “推恩令 ”及学生阅读材料理解分析的能力。回顾已学知识额控制汉武帝接受主父偃的建议,颁布 “推恩令 ”,规定诸侯王可以把王国分给其他子弟,新封的侯国归中央直接统辖的郡管理,从而巧妙地削弱了诸侯王封国势力,故选 C。 考点:人教新课标

7、七年级上册 大一统汉朝 推恩令 中国过去有种说法叫半部论语治天下,这种说法除了有对论语的赞美,还隐含有儒家思想被奉为中国封建社会正统思想的意思。中国的读书人只有学习儒家思想才能到朝廷担任官职的情况最早出现在 A秦始皇时 B汉 武帝时 C隋炀帝时 D明太祖时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史的相关内容,回顾已学知识可知儒家思想称为中国社会的正统思想的在汉武帝时期,他接受了董仲舒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的主张,所以最早是汉武帝时期,由此分析可知 B符合题意,故选 B。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大一统汉朝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 能够进入国家高等学府深造,是莘莘学子梦寐以求的

8、愿望。汉武帝时期的学生要进入全国的最高学府接受儒学教育,必须到 ( ) A长安 B洛阳 C咸阳 D开封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汉武帝时期儒学教育的准确识记。解题时学生必须在对汉武帝 “独尊儒术 ”的作法、举措了解的基础上进行推导才能得出正确答案:。由已学史实可知汉武帝为推行儒学而兴办太学,太学设置在长安,故选A。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大一统汉朝 儒学教育 为巩固统一,秦始皇与汉武帝在经济方面实施的相同措施是( ) A统一文字 B统一货币 C统一度量衡 D盐铁官营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秦始皇与汉武帝经济措施相关史实,查阅历史资料得知秦始皇和汉武帝所执行的

9、政策中就只有 B是一样的,统一货币。其他的都没有相同,统一文字、统一量衡只有秦始皇的时候,而盐铁官营是汉武帝时候行使的政策,据此 B符合题意,故选 B。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秦王扫六合、大一统汉朝 秦始皇、汉武帝 长城是中华民族不屈的象征,一位外国人曾这样评价: “一个能够修筑长城的民族是没有任何困难克服不了的。 ”秦长城的主要功能体现在( ) A扩大秦朝疆域 B炫耀国威 C划定国界 D军事防御工程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秦长城的相关史实。依据已学知识可知秦始皇让蒙恬负责,修筑了西起临洮,东至辽东的城防,蜿蜒万余里,用来抵御匈奴,这就是闻名中外的 “万里长城 ”,是我国鼓捣

10、劳动人民智慧和独创性的象征,由此分析 D符合题意,故选 D。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秦王扫六合 长城的修筑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 毛泽东在沁园春 雪中提及了古代多位君王。其中 “汉武 ”最主要的功绩是( ) A创立中央集权 B结束割据,实现国家统一 C巩固大一统局面 D统治期间出现盛世局面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汉武帝大一统的措施的史实,根据所学知识,西汉汉武帝时期,政治,经济,军事都出现了兴盛的局面,儒家学说创立后,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历史命运,战国时期儒家学说不符合统治者统一的需要,不被重用,秦朝建立后遭到了焚书坑儒的命运,到西汉汉武帝统治时期,由

11、于政治经济都实现了大一统,思想方面也要大一统,儒生董仲舒发挥了儒家学说,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的建议,汉武帝欣然接受,从此儒家学说成为国家的统治思想并一直延续下来。 A 项是秦朝建立后创立的, B 项是秦嬴政的历史功绩,D是文景帝时期的局面,故选 C。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大一统汉朝 汉武帝大一统措施 西汉初年,在文帝和景帝的治理下,汉朝出现了一个社会稳定,国家繁荣的时期,历史上把这段时期称为 “文景之治 ”。你认为形成文景之治局面的原因有哪些( ) 皇帝提倡节俭,以身作则 政府减轻人民的各种负担 注重农业的发展 重视 “以德化民 ” 推行儒学教育 A B C D 答案: C 试

12、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景之治的相关内容,联系已学知识可知汉高祖和他的后继者汉文帝、汉景帝等,吸取秦亡的教训,减轻农民的要义、兵役和赋税负担,注重发展农业生产,他们还提倡节俭,并以身作则,重视 “以德化民 ”,社会比较安定,北行富裕起来,历史称这一时期的统治为 “文景之治 ”,据此 符合题意,故选 C。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大一统汉朝 文景之治 一部电视剧开篇序幕中说:他建立了一个国家前所未有的尊严,他给了一个族群挺立千秋的自信,他的国号成了一个民族永远的名字。请问,这里的 “他 ”指的是( ) A秦始皇 B汉武帝 C唐太宗 D成吉思汗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汉武帝的历史功绩

13、,提取题干中的关键信息 “国家前所未有的尊严 ”“国号成了一个民族永远的名字 ”,可以推断出题干中的 “他 ”指的是汉武帝,由已学史实可知汉武帝时期的国号是 “汉 ”,而题干中的民族指的是汉族,由此分析可知 B符合题意,其他选项均不合题意,故选 B。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大一统的汉朝 汉武帝 我们常用 “五谷丰登 ”来形容丰收,我国已经齐备 “五谷 ”农作物的时期是( ) A夏朝 B商朝 C夏商 D商周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我国农作物 “五谷 ”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五谷 ,古时称稻、黍 (小米 )、粟、麦、豆为五谷,后代称为 “五谷 ”的农作物 ,商周时期已经齐备,夏

14、朝时期农作物的种植进一步扩大,商朝时期我国还不具备 “五谷 ”农作物,故选 D。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夏商西周兴亡 商周经济发展 2004年 4月,传媒报道,韩国拟将 “端午节 ”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消息传来立即在中国引起强烈反响。 “端午节 ”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是为纪念哪一历史人物而设立 A孔子 B李冰 C屈原 D大禹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历史 文化名人屈原。根据对联中的 “离骚、诗赋、楚国 ”等词可知,这幅对联歌颂战国时期伟大的爱国词人屈原。屈原战国时期楚国人、他的主要作品有离骚、九章、九歌、天问等。在诗中抒发了炽热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表达了对楚国的热爱,体现了他对理想的不

15、懈追求和为此九死不悔的精神。他创造的 “楚辞 ”文体在中国文学史上独树一帜,与诗经并称 “风骚 ”二体,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积极影响。屈原虽忠事楚怀王,但却屡遭排挤,怀王死后又因顷襄王听信谗言而被流放,最终于五月五日投汨罗江而死。我国人民为纪念他,将每年农历五月初五都要定 为端午节。故选 C。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中华文化勃兴(一) 屈原 下列关于春秋时期诸侯争霸战争的评价正确的有( ) 争霸战争给社会带来种种灾难 在争霸过程中,有些诸侯国被消灭,出现了一些疆域较大的国家,有利于国家走向统一 在争霸过程中,许多国家都以改革加强了自身的力量 华夏族和其他各族频繁接触,促进了民族融合。 A

16、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春秋时期诸侯争霸和兼并战争的认识,该题是组合型选择题,适宜用排除法,争霸战争破坏了社会经济,给人民带来了灾难,战争中大国兼并小国,有利于国家的统一,为了在争霸中处于有利地位,许多国家都进行了改革,著名的有商鞅变法,李悝变法,吴起变法,战争中华夏族和其它少数民族接触频繁,促进了民族融合,因此 都对,本题选 A。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春秋战国纷争 春秋争霸和兼并战争 下面这些对北京人一天生活的描述,正确的是( )。 A一个北京人在原始森林中用弓箭射死了一头野兽 B大家很 高兴,马上钻木取火烧烤捕到的野兽 C将吃剩下的野兽肉放入陶罐内,待明天食

17、用 D晚上,大家住在洞穴中,洞口燃着一堆大火以驱赶野兽和照明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有关北京人的相关史实。解题时抓住关键词 “北京人 ”,回顾已学知识可知北京人还没有发明弓箭,不会钻木取火,使用的是依然是天然火,而且不会制作陶罐,由此分析可知 D符合题意,故选 D。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北京人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我国古代远古人类中最早会用骨针缝制衣服,懂得爱美的是 A元谋人 B河姆渡 原始居民 C北京人 D山顶洞人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山顶洞人的生活状况, “最早会用骨针缝制衣服,懂得爱美 ”是解题的关键,回顾已学知识可知距今约

18、三万年的北京山顶洞人会使用人工取火,已用骨针缝制衣服,懂的爱美,由此分析可知 D符合题意,故选 D。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山顶洞人 最能证明 “中国是水稻的故乡 ”的原始人类遗址是: A北京人遗址 B河姆渡人遗址 C半坡人遗址 D大汶口人遗址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河姆渡居民生活的相关史实,解题时注意关键信息 “水稻 ”,联系已学知识可知我国很早就出现了原始的农耕,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距今约七千年的河姆渡原始居民,就种植水稻,由此分析可知 B符合题意。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原始的农耕生活 河姆渡原始居民 人类社会是由低级到高级往前发展的,

19、这是一个客观规律。有几位同学将我国境内出现的几类原始人进行了先后排列。哪一位同学的排列符合这一规律?( ) A小明:元谋人、北京人、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山顶洞人 B小芯:北京人、元谋人、山顶洞人 、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 C小华:元谋人、山顶洞人、北京人、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 D小丽: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我国境内的原始居民的准确认识,解题时注意 “人类社会是由低级到高级往前发展 ”,其实就要是依据时间的先后顺序进行排列,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元谋人出现在距今约 170万年,是我国境内已知最早人类;北京人距今约 7020 万年;山顶洞人距

20、今约 3万年;河姆渡人距今约 7千年;半坡原始居民距今约五六千年,由此分析可知 D符合题意。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原始的农耕生活 半坡、河姆渡原始居民 2011年 4月 5日上午万众嘱目的辛卯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在河南省新郑市隆重举行。共同的血缘、相同的情怀使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吸引了大批海外游子。这一盛世国业现已成为海内外炎黄子孙寻根团聚的重大节日。此举,是因为黄帝 A曾经打败了炎帝 B发明了文字 C是中华文明之祖 D编制了乐谱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皇帝相关内容的准确记忆。黄帝是我国原始社会末期一位伟大的部落首领,是开创中华民族文明的祖先。他用玉作兵器,造舟车弓矢。他的妻子能养

21、 蚕,其史官仓颉创造了文字,其臣大挠创造了干支历法,其乐官伶伦制作了乐器。其卓著的功绩,深受历代人民所敬仰,被尊为 “元祖 ”、 “始祖 ”、 “初祖 ”,故选 C。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华夏之祖 皇帝 2011年 3月底,中国国家博物馆将中华第一鼎 -“司母戊鼎 ”正式更名为 “后母戊鼎 ”。右图为该鼎腹部的文字拓片,其文字属于 A甲骨文 B金文 C隶书 D楷书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商周青铜文化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后母戊鼎,是商王祖庚或祖甲为祭祀母亲戊而作的祭器,是中国商周时期青铜器的代表作,原称 “司母戊鼎 ”或 “司母戊大方鼎 ”。 此鼎初始被定名时,鼎内铭文专

22、家释读其上铭文为 司母戊 ,然而随着更多同时期青铜器被发现,目前专家多认为应当释读为 后母戊 。甲骨文是商朝比较成熟的文字, B金文起于商代,盛行于周代,是由甲骨文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文字, C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书法艺术, D也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书法艺术,本题选 A。 考点:商周时期的青铜文化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 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甲骨文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在我国古代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是研究商周时期的重要资料来源,青铜文化中的青铜器司母戊鼎,四羊方尊等在教材中表述清楚,是基础知识也是考试命题的重点,对于商周时期的文化成就,同学们要用心去识记和理解。 老师让欣欣做组长。她却推选能力

23、比较强,大家都信服的朱娟做组长,同学们感叹:这是 的再现啊 ! A推恩令 B王位世袭 C禅让 D大一统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禅让制度的准确的理解,解题时注意 “推选能力比较强 ”,相传尧年老时,征求各部落首领 的意见,推举舜做他的继承人,舜年老后,采用同样的办法把位置让给治水有功的禹,这种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历史上称之为 “禅让 ”。故选 C。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华夏之祖 尧舜禹的 “禅让 ” 左传中记载:在一个重要的仪式上,司空 (官名 )冉季代表周天子向周武王之弟康叔分赐疆土,司徒 (官名 )陶叔代表周天子向康叔分赐平民、奴隶。这一仪式反映出西周实行的制度

24、是( ) A禅让制 B世袭制 C奴隶制 D分封制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西周的分封制, “周天子向周武王之弟康叔分赐疆土 ”是解题本题的关键,联系已学知识可知西周为了巩固统治,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天子作战,通过分封制,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西周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由此分析可知 C 符合题意,故选 D。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夏商周的兴亡 分封制 “他对内整顿朝纲,对外 尊王攘夷 ,终于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就了春秋五霸之首。 ”他就是春秋五霸中的( ) A周武王 B齐

25、桓公 C晋文公 D秦王嬴政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春秋争霸的相关史实,联系已学知识可知齐桓公执政以来,在管仲的辅佐下,经过了内政、经济、军事等多方面改革,有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和军事实力,适时打出了 “尊王攘夷 ”的旗帜,以诸侯长的身份,挟天子以伐不服,由此分析可知 B符合题意,故选 B。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春秋战国的纷争 春秋五霸 著名学者余秋雨的生花妙笔,曾经给人们留下了一段优美的文字: “就在秦始皇下令修长城的数十年前,四川平原上已经完成了一个了不起的工程,它的规模从表面 上看远不如长城宏大,却注定要稳稳当当地造福千年。长城的社会功用早已废驰,而它至今还在为无数田地输送

26、汩汩清流。 ”请从此判断,余秋雨笔下的 “它 ”应是指 A都江堰 B郑国渠 C大运河 D六辅渠 答案: A 试题分析:解答本题的关键词是 “四川平原上已经完成了一个了不起的工程 ”。结合已学知识可知郑国渠是最早在关中建设大型水利工程,大运河是隋朝隋炀帝时期修建的。六辅渠是古代关中地区六条人工灌溉渠道的总称,是汉武帝元鼎六年,左内史倪宽主持修建。大运河在隋朝修建。 B、 C、 D均不符合题意。都江堰是战国时期秦属太守李冰主持修建的,都江堰消除水患、灌溉农田、两千多年来一直造福四川人民。 A符合题意,故选 A。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大变革的时代 著名的都江堰 唐朝诗人杜牧有一首诗写道: “

27、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其中的 “清明 ”是 24个节气之一。我国测定一年分为 24个节气是在 A夏朝 B战国 C西周 D商朝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我国古代历法上的成就。夏朝我国就发明了历法,所以叫“夏历 ”,也就是今天的农历。商朝时期,我国历法逐渐完备、一年分 12个月、大月三十 天,小月二十九天,闰年增加一个月。周朝主要在天文学方面取得成就,如鲁国天文学家关于哈雷卫星的最早记载、日食记录等。战国时期人们测定出一年 24个节气,以便安排农业生产 ,这是历法上的重大成就。 B符合题意。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中华文化的勃兴(一) 历法 妈妈领着小明去看中医,某位自称

28、是 “神医 ”的人,给小明看一看气色,问了问病情,听了听小明的声音,就给小明开了药方。小明对妈妈说: “这个神医可能是冒牌的 ”。小明的判断依据是( ) A他没给小明切脉 B他没有给小明量血压 C他没有问小明吃了什么东西 D他对小明不够客气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扁鹊有关中医学的史实内容,回顾已学史实可知战国时期的神医扁鹊发明了 “望、闻、问、切 ”四诊法,题干中的中医的诊断过程没有 “切 ”的步骤,所以小明对妈妈说 “这个神医可能是冒牌的 ”,故选 A。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中华文化的勃兴(一) 扁鹊诊病法 以下是四位同学设计的春秋战国时期四个故事的题目,其中错误的一个是

29、( ) A尊王攘夷的齐桓公 B退避三舍的晋文公 C纸上谈兵的楚庄王 D卧薪尝胆的越王勾践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春秋战国纷争的相关内容,联系已学知识齐桓公打出了 “尊王攘夷 ”的旗帜,以诸侯长的身份,挟天子以伐不服, A符合史实;晋文公重耳在晋献公时遭到迫害逃到楚国,承诺楚国和晋国的军队在作战时相遇,晋国的不对会退避三舍, B符合史实;纸上谈兵指的是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年轻时学兵法,谈起兵事来父亲也难不倒他。后来他接替廉颇为赵将,在长平之战中。只知道根据兵书办,不知道变通,结果被秦军大败,据此 C不合史实,符合题意。故选 C。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国家的产生与社会的

30、变革 春秋张国纷争 综合题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0分 ) 材料一: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 材料二:丞相王绾说:天下初定,应该实行分封制。李斯说:不行,当初周是因为分封,诸侯的权利太大,造成长期的战争的局面,现在应该实行郡县制。他们都说自己的建议好,向秦始皇推荐。 材料三:一天张三拿了原齐国的刀币钱来到市场想买牛,结果发现市场上的人争论不休,原来他们拿者各自的钱,谁也不愿意接受对方的钱,他只好叹口气回了家。一次,原魏国人李四到街上去买了三尺布,可回到家一看不足三尺于是回去找老板理论,可老板认为自己是 按标准裁的布坚决不退。两人把官司打到秦始皇那里。 (

31、 1)材料一中的秦王是谁(写出姓名)?请写出他完成扫六合行动的时间起止。( 3分) ( 2)针对材料二中反映的不同建议,秦始皇选择了谁的建议采取了那种制度?(2分 ) ( 3)针对材料三中反映的问题,秦始皇采取什么办法解决? (2分 ) ( 4)你认为秦始皇在我国历史上最大的功绩是什么? (1分 ) 答案: (1)嬴政 、公元前 230年 前 221年 ( 2)李斯 郡县制 ( 3)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 ( 4)完成国家统一 试题分析:第( 1)问,主要考查的秦朝的统一相关内容,由材料中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可知主要阐述的秦始皇嬴政于公元前 230年到公元前

32、221年统一六国,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 -秦朝的相关史实。 第( 2)问,考查秦朝实施郡县制的相关内容,材料中丞相王绾建议继续实施分封制,而李斯则认为分封制会导致诸侯的势力太大,威胁中央的权利,建议实施郡县制,最后秦始皇采纳的李斯的建议在全国推行郡县制。 第( 3)问,主要考查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材料主要阐述了秦朝统一后,货币与度量衡的混乱,于是秦始皇统一货币 ,在全国统一使用圆形方孔的铜钱;统一度量衡,对尺寸、升斗、斤两等作出整齐划一的规定。 第( 4)问,考查秦始皇的历史功绩,回顾已学知识可知从公元前 230年到前221年,秦王嬴政陆续灭掉了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

33、的中央集权的国家。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秦王扫六合 ” 秦朝的统一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4分) 材料一 古时候洪水泛滥成灾,百姓过着悲惨的生活。 A带着人们疏导的办法治理洪水,他治水 13年,三过家门而不入,终于制服了洪水,让老百姓过上了定的日子。 材料二 秦国 B和儿子一起,带 领人民化害为利,在岷江流城修建了大型的水利工程,使成都平原在为 “天府之国 ”。 请回答: ( 1)材料一和材料二中的两位水利专家 A和 B分别指的是谁?( 2分) ( 2)材料二中秦国的大型水利工程指的是什么?( 1分)秦朝还有一著名的水利工程又是什么?( 1分) 答案:( 1)大禹 李冰 ( 2

34、)都江堰 灵渠 试题分析:第( 1)问,主要考查古代对水利方面由贡献的历史人物,由材料中“疏导的办法治理洪水 ”“治水 13 年,三过家门而不入 ”可判断出指的是大禹治水;由 “秦国 ”“岷江流城修建了大型的水利工程 ”“成都平原在为 天府之国 ”等 关键信息可判断出指的是李冰。 第( 2)问,考查秦朝都江堰的修建相关内容,回顾已学及上题的解决,可得出秦国的大型水利工程指的是由李冰父子修建的都江堰,另外在秦始皇派兵统一东南、岭南等地区后,为了开放经济,兴修了灵渠,沟通了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秦王扫六合 ” 都江堰的修建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7分) “知之为知

35、之,不知为不知。 ”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 -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 1) 这三句话出自哪一古代典籍?( 1分) ( 2)这三句 话的意思是什么?( 3分) ( 3)请用一句话评价说话人在我国历史上的地位。( 1分) ( 4)结合材料,谈谈对你的学习生活有何启示(或学习打算)?( 2分) 答案:( 1)论语 ( 2)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样才是真正的智慧;学习了以后时常复习,也是令人高兴的事;三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 ( 3)大思想家、大教育家 ( 4)学习要及时复习、要谦虚地向别人学习等。 试题分析:第( 1)问,主要考查学生论语内容

36、的准确掌握, 由材料中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可判断出其出自论语一书。 第( 2)问,考查学生论语内容的准确理解,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意为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样才是真正的智慧;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意为学习了以后时常复习,也是令人高兴的事;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意为三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 第( 3)问,主要考查学生对孔子的评价,回顾已学知识可知孔子是中国古代的大思想家和大教育家、政治理论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第( 4)问,主要考查学生分析认识的能力,解答本题需要围绕材料,及学习生活

37、等方面归纳 分析即可,如在学习中,我不能不懂装懂,要及时复习功课,要谦虚地向别人请教学习等、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中华文化的勃兴(二) 孔子 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6分) ( 1)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作用有: 国家承认 ,允许自由买卖。( 1分) ,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 1分) 按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 的特权。( 1分) 在地方上推行 ,由国君派官吏治理。( 1分) ( 2)答完上述问题后,你认为商鞅变法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 2分) 答案:( 1)土地私有、奖励耕织、贵族、 县制 ( 2)秦国经济发展,军队战斗力加强,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

38、建国家。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商鞅变法相关史实的准确识记。第( 1)问,主要考查变法的主要内容,公元前 356年,商鞅开始变法,其主要内容: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第( 2)问,考查学生对商鞅变法历史作用的准确理解,回顾已学知识可知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 强的封建国家。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大变革的时代 商鞅变法 组员小华帮助百家争鸣电视台招聘一些栏目主持人,有下列人员最后入围,请你帮忙给

39、他们安排最合适的节目主持。( 4分) 入围人员:孔子 庄子 孙武 韩非 人与自然 ( ) 法制在线 ( ) 军事天地 ( ) 教育论坛 ( ) 答案:庄子 韩非子 孙武 孔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百家争鸣中思想家思想主张的准确识记,联系已学知识可知战国时期道家代表人物庄子治理国家要顺其自然,无为而治;韩非子的思想主张变革,提倡法治;孙武是兵家的鼻祖,春 秋时期杰出的军事家,著有孙子兵法是世界上最早的兵书;孔子是儒家的创始人,是大思想家,大教育家,以此分析便可得出正确答案:。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中华文化的勃兴(二) 百家争鸣 阅读下列材料:( 11分) 材料一 “书籍被烧残,其

40、实还在其次,春秋未年以来,蓬蓬勃勃的自由思索的那种精神,事实上因此而遭受了一次致命的打击。 ” 郭沫若 材料二 “凡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 董仲舒 : 材料三 请回答 (1) 材料一中 “致 命的打击 ”指的是哪一事件? “蓬蓬勃勃的自由思索的 ” 指的又是什么历史现象 ( 2分) (2)材料二中董仲舒所说的主要意思是什么(结合教材内容回答) 在他的建议下汉武帝采取了什么措施 ( 1+2分) (3)材料二中的 “孔子之术 ”指的是哪一学派 它的创始人是谁 ( 2分) ( 4)材料三反映的是汉武帝创办的什么机构?该现象

41、和材料二有什么联系?( 2分) ( 5)材料一、二所采取措施截然不同,但统治者的目的却一样,请回答出来。( 2分) 答案:( 1)焚书坑儒、百家争鸣 ( 2)把儒家思想作为封建正统思想,其余各家思想均受到排斥;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 3)儒家 孔子 ( 4)大学 因果关系 ( 5)加强思想控制 试题分析:第( 1)问,主要考查秦朝建立后巩固统一的措施,由材料中 “书籍被烧残 ”等信息可以判断出材料中 “致命的打击 ”指的是秦始皇为了加强思想控制,接受李斯的建议发布焚书令,史称 “焚书坑儒 ”,由 “春秋未年以来 ”可知 “蓬蓬勃勃的自由思索的 ” 指的是百家争鸣。 第( 2)问,主要考查学生对

42、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的准确理解与认识,材料中引文主要强调了把儒家思想作为封建正统思想,排斥其余 各家思想,在此基础上,汉武帝实施了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 第( 3)问,主要考查孔子及儒家思想,由材料中的 “孔子之术者 ”“董仲舒 ”等关键信息可以推断出 “孔子之术 ”指的是孔子创立的儒家学派。 第( 4)问,以图片的形式考查学生运用已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依据已学知识可知,汉武帝时期,大力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举办太学,材料中图片就是太学,是我国古代的最高学府,以儒家经典为主要教材,不学习其他各家的学说,是汉武帝推行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的必然结果,因此两者是因果关系。 第( 5)问,考查学生的比较归纳分析的能力,材 料一阐述了秦始皇的 “焚书坑儒 “,材料二阐述了汉武帝时期采纳董仲舒的建议实施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两者都是思想方面的措施,都是为了加强思想控制。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统一国家的建立 焚书坑儒、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