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3-2014学年江苏仪征市大仪中学七年级上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生活在距今约二十至七十万年前,还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但手脚分工明显,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已经会使用天然火 ”。根据这些特点,请你判断他属于 A北京人 B山顶洞人 C半坡居民 D河姆渡居民 答案: A 试题分析: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七十万年前,还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但手脚分工明显,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已经会使用天然火,故选 B。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中华文明的起源 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竞相改革成为时代风潮。推动这一风潮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A战争频繁 B诸侯争霸 C百家争鸣 D铁器
2、和牛耕的推广 答案: D 试题分析:因为社会生产力大发展,进而推动了社会政治格局的变化。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既然当时战国社会正逐步因经济发展而进步,封建社会那么随之而来的改革也会伴之左右,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故选 D。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大变革的时代。 在战国后期的秦国,一个农民如果想要免除徭役,最好的办法应该是 A当兵立军功 B不隐瞒犯法行为 C合理经商致富 D大量生产粮食和布帛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商鞅变法。秦国商鞅变法规定,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和免受惩罚,故选 D。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大变
3、革的时代。 商鞅变法的措施中,对当代行政管理制度有深远影响的是 A允许土地私有 B重农抑商 C实行 “连坐法 ” D推行县制 答案: D 试题分析:商鞅推行县制,以县为地方行政单位,废除分封制。这有效地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政治的安定和经济的发展。这是我国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有利于地方管理和民族团结,对后世影响极大。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大变革的时代。 某电视台要招聘栏目主持人,假如时光倒流到两千多年前,你认为最适合担当法制空间栏目主持人的是 A孟子 B墨子 C老子 D韩非子 答案: D 试题分析:韩非子(约前 280-前 233),是中国战国时期(前 27
4、5-前 221)著名的哲学家、法家学说集大成者,所以选 D。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中华文化的勃兴。 你的朋友考试成绩不理想,你想劝他(她)说: “一次考试失败了不要紧,只要你找出失利的原因,继续努力,下次一定会考好的。说不定,正是因为这次考试没考好,你才能及早发现问题,坏事可能变成好事。 ”这时,你可以引用以下哪家的思想作为论据? A儒家思想 B道家思想 C墨家思想 D法家思想 答案: B 试题分析:道家思想中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即矛盾对立的双方是可以在一定的条件下相互转化的,材料中的 “及早发现问题,坏事可能变成好事 ”就是其体现,故选 B。 考点:人教新课标
5、七年级上册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中华文化的勃兴。 2013年 4月 20日上午 8点零 2分,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发生 7.0级地震。我们为他们祈福的同时,自然不会忘记 “四川成都平原上有一个了不起的工程 它至今还为无数民众输送涓涓清流。 ”下列历史人物中,主导修筑这个“了不起的工程 ”的是 A禹 B李冰 C商鞅 D李春 答案: B 试题分析:材料中的 “四川成都平原上有一个了不起的工程 ”是指都江堰,他的设计和主持修筑着是秦国蜀守李冰,故选 B。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中华文化的勃兴。 妇好是商王的王后。一年夏天,北方边境发生战争,妇好自告奋勇,要求率兵前往,
6、商王犹豫不决,占卜后才决定派妇好起兵,结果大胜。这个故事最早可能记载在 A龟甲或兽骨上 B竹简或木牍上 C丝帛或麻布上 D宣纸上 答案: A 试题分析:负责占卜的人在判断吉凶之后,才将卜问的内容书写、刻画在甲骨上。除了卜吉凶之外,有部分甲骨文是用来记事的。故选 A。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中华文化的勃兴。 历史文物是后人了解历史 的第一手资料。通过如图所示文物,我们可以了解哪一时期的历史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汉朝 答案: B 试题分析:材料提供的图片是司母戊鼎和甲骨文,这些都是我国古代商朝时候的著名代表性文化成就,司母戊鼎和甲骨文分别代表我国当时的青铜铸造和
7、文字成就。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夏、商、西周的兴替。 战国时期,楚庄王大举北进,长驱直入到洛水流域,并询问九鼎的大小轻重,这里的 “九鼎 ”象征着 A王权 B财富 C王宫 D武器 答案: A 试题分析:九鼎,顾名思义,是九只大宝鼎。九,象征着极致、最大、最高、最好、最权威。在远古时代,国以鼎为贵,九鼎象征着国家拥有各地统一的至高王权。故选 A。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春秋战国的纷争。 人们常将山东称作齐鲁大地,将河北称作燕赵大地。这源于西周实行的 A分封制 B郡县制 C科举制 D行省制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西周的
8、政治制度,由关键词齐鲁 ,和时间提示西周,可知是分封制,答案:选 A,行省制是元朝开始实施的,科举制是隋唐才开始的,郡县制是秦朝才推广到全国。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统一国家的建立 “秦王扫六合 ” 。 夏、商、西周三朝灭亡的共同原因是 A建国者没有打好基础 B不注意与周边少数民族的关系 C最后一个国君暴虐残酷 D内部发生严重的叛乱 答案: C 试题分析:因为当时三朝最后君主荒淫无道 ,政策阻碍了当时生产力的发展,人民连连哀怨,导致国民反动,最终导致灭亡,而其它三项虽然也有关联,但不足以造成人民哀怨,人民反动,所以选 C。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国家的产生和 社会的变革 夏、商、西
9、周的兴替。 2008年北京奥运会吉祥物福娃贝贝的头部纹饰 ,借鉴了我国原始居民彩陶中的鱼纹装饰图案。这种鱼纹装饰彩陶的制作者是 A北京人 B河姆渡原始居民 C半坡原始居民 D大汶口原始居民 答案: C 试题分析:最早是半坡原始居民的陶器上出现的,在陕西西安半坡氏族居民的陶瓷鱼纹装饰出现的背景是到了新石器时代中晚期, 随着制陶技术的发展,人们的审美能力显著提高,出现了彩陶,彩陶器物是使用有色陶土烧制,坚固性增强并且表面光滑,对鱼纹装饰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中华文明的起源 原始的农耕生活。 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吃到大米饭,下列哪个地方的先民最早可以品尝香喷喷的大米饭呢
10、A北京周口店 B陕西半坡村 C山东大汶口 D浙江河姆渡 答案: D 试题分析:河姆渡氏族位于浙江余姚河姆渡村 ,距今约 7000年,是长江流域氏族聚落的代表。那里的居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还用动物骨骼制作工具。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之一。河姆渡居民主要种植水稻。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中华文明的起源 原始的农耕生活。 如图是中国象棋棋盘。传说象棋是舜的弟弟象发明的,所以叫 “象棋 ”。如果这种说法成立,那么中国象棋最早应出现于 A原始社会 B西周 C夏朝 D商朝 答案: A 试题分析:传说象棋是舜的弟弟象发明的,所以叫 “象棋 ”。如果这种说法成立,那么中国象棋最早应出现于舜所生存
11、的年代,即原始社会,故选 A。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中华文明的起源 华夏之祖。 传说中 13年三过家门而不入,终于治好了洪水的是 A黄帝 B尧 C舜 D禹 答案: D 试题分析:大禹为了治好水患 ,救民于水火之中 ,在治水的过程中 ,经过家门三次 ,也没进去探望他的母亲 .后来水患终于得到解决 ,人们用三过家门而不入来表示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故选 D。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中华文明的起源 华夏之祖。 一代伟人孙中山的诗句 “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 ”,反映了我们经常讲的 “上下五千年 ”的历史是从下面哪一人物开始 A炎帝 B禹 C黄帝 D启 答案: C 试题分析:按照古
12、代的传统说法,从传说中的黄帝到现在,大约有四千多年的历史,通常叫做 “上下五千年 ”。故选 C。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中华文明的起源 华夏之祖。 传说中的 “神农尝百草 ”,发明医药,成为中华原始农业和医药业的创始人的是 A黄帝 B炎帝 C舜 D禹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炎帝的功绩。传说中的 “神农尝百草 ”,发明医药,成为中华原始农业和医药业的创始人的是 “神农氏 ”炎帝,故选 B。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中华文明的起源 华夏之祖。 公元前 21世纪比公元前 16世纪 A早 50年 B早 500年 C晚 50年 D晚 500 答案: B 试题分析:每个世纪是 100
13、年的时间,在公元纪年的方法里,公元前的世纪是数越大出现的时间越早,所以公元前 21世纪比公元前 16世纪早 500年。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纪年方法 公元纪年。 公元前 1046年武王伐纣,商朝灭亡,西周建立,与之相关的史实是 A炎黄战蚩尤 B商汤灭夏 C牧野之战 D春秋争霸 答案: C 试题分析:牧野之战又称 “武王伐纣 ”,是周武王联军与商朝军队在牧野(今河南省淇县南、卫河以北)进行的决战。故选 C。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夏、商、西周的兴替。 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9分) 材料一 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三分魏蜀
14、吴,二晋前后延。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宋元明清后,皇朝自此完。 朝代歌 材料二 “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 于是封功臣谋士 封弟周公旦于曲阜。 ” 史记 周本记 材料三 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 论语 材料四 如图:战国形势图 请回答: ( 1)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的建立者是谁?写出商朝末年著名的暴君。( 2 分) ( 2)材料二涉及了西周时哪一政治制度?周王实行这一制度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2分 ) ( 3)材料三反映的是春秋时期哪个著名的霸主称霸?请再列举一个这一时期著名的霸主( 2分) ( 4)写出材料四图中战国七雄中 A、 B、 C所代表的国家名称。(
15、3分) 答案:( 1)禹。纣。(各 1分) ( 2)分封制。为了巩固统治。(各 1分) ( 3)齐桓公( 1分);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宋襄公(任意一个, 1分) ( 4) A 是齐国, B 是楚国, C 是秦国。(各 1分) 试题分析:( 1)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是夏朝,建立者是禹。夏朝,中国史书记载的第一个世袭王朝。一般认为夏朝是一个部落联盟形式的国家。中国历史上的 “家天下 ”,就是从夏朝的建立开始的。这也是我国奴隶社会开始的标志。商朝末年著名的暴君是纣。 ( 2)由材料二中的 “褒封神农之后于焦 ”、 “封功臣谋士 ”、 “封弟周公旦于曲阜 ”等信息可以知道这是在讲西周时期的分封制。
16、分封制下,纣王将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分封,受封者要服从周王的命令,派兵随从打仗等。主要目的是为统治的巩固。 ( 3)根据材料三中的 “管仲相桓公 ”可以知道这是反映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齐桓公的,所以应该是齐桓公。其他的春秋五霸的霸主还有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宋襄公。考生只要回答出其中的一个即可。这一题主要考查学生的 识记能力。 ( 4)战国七雄指历史上东周战国时期七个最强的诸侯国的统称。春秋时期无数次战争使诸侯国的数量大大减少,到战国时期实力最强的七个诸侯国分别是齐、楚、燕、韩、赵、魏、秦,这七个国家被史家称作 “战国七雄 ”。图中的 A是齐国, B是楚国, C是秦国。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
17、级上册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夏、商、西周的兴替;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春秋战国的纷争。 阅读下材料,回答问题 :( 8分) 材料一 卫鞅曰: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意思是治理国家不一定只用一种方法,只要对国家有利,就 不必效法古代的制度)。故汤武不循(遵循)古而王,夏殷不易(改变)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 ”。孝公曰:“善。 ”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材料二 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 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其徭役)。事末利(工商业)及怠惰而致贫者,举以为孥(奴隶)。宗室非有军功者,不得为属籍(享受特权)。 材料三 商君相秦十年
18、,宗室贵戚多怨望者。 后五月而秦孝公卒,太子立。公子虔之徒告商君欲反,发吏捕商君。 秦惠王车裂商君以徇,曰: “莫如商鞅反者! ”遂灭商君之家。 以上均摘自史记 商君列传 请回答: ( 1)材料一中卫鞅还有一个名字叫什么?( 1分)他的理论属于哪家学派的思想?( 1分) ( 2)变法得到哪位君主的支持而得以实行?( 1分)材料二反映了变法中哪些措施 ( 2分) ( 3)从材料三可以看出 “商君 ”的结局如何?有人说,这意味着 “商君 ”变法的失败。你同意这种观点吗?为什么? ( 3分) 答案:( 1)商鞅(或公孙鞅);法家。(各 1分) ( 2) 秦孝公。奖励军功,奖励生产,重农抑商(答对一点
19、得 1分) ( 3)商鞅被处死。( 1分)不同意。( 1分)因为经过商鞅变法,秦国富强起来,国力大增,为以后兼并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答对一点即可, 1分)因此可以说变法成功了。 试题分析:( 1)根据材料一中的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可以知道这就是我们在春秋战国时期学到的商鞅变法时期的商鞅,他还有一个名字叫公孙鞅。 “故汤武不循(遵循)古而王,夏殷不易(改变)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 ”这些信息体现了他采用的是法家思想。 ( 2)商鞅变法得到了当时秦国的秦孝公的支持。根据材料二中的 “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 ”可知其措施是奖励军功的规定。根据材料二中的 “戮力 本业耕织,
20、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其徭役)。事末利(工商业)及怠惰而致贫者,举以为孥(奴隶) ”可知是采用了重农抑商或者奖励耕织的措施。 ( 3)根据材料三中的 “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 ”、 “秦惠王车裂商君以徇 ”可知商鞅的结局是被处死。 “商君 ”变法是否失败不是以商鞅被处死作为评判的标准,是否失败是看商鞅变法的结果,根据结果可以知道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因为经过商鞅变法,秦国富强起来,国力大增,为以后兼并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因此可以说变法成功了。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大变革的时代 。 下面是中外历史学家对一位重要的中国历史人物的评价,阅读材料后,结合所学知识回
21、答问题:( 8分) (他)堪称人类历史上也许最成功的哲学、道德和伦理体系的创始人。 罗兹 墨菲亚洲史 (他)因抱改革天下之宏愿,故政治活动之外更注意于教育,开中国史上民间自由讲学之第一声。 钱穆国史大纲 (他)是了不得的教育家。他提出的教育哲学可以说是民主、自由的教育哲学,将人看作是平等的。 胡适 请回答: ( 1)他是春秋时期的谁?( 1分) ( 2)作为伟大的思想家,他开创了哪个学派?( 1分)他的思想主要由哪两部分组成?( 2分) ( 3)作为教育家,他突出体现 “将人看作是平等的 ”的教育主张是什么?( 1 分)由此,他 “开中国史上民间自由讲学之第一声 ”的具体行动是什么( 1分)
22、( 4)他的思想在战国时期被谁继承和发展的?( 1分) ( 5)他的言行都记录在哪本书里?( 1分) 答案:( 1)孔子( 1分) ( 2)儒家( 1分); “仁 ”和 “礼 ”( 2分) ( 3)有教无类( 1分);首创私学( 1分) ( 4)孟子( 1分) ( 5)论语( 1分) 试题分析:( 1)根据材料中的 “最成功的哲学、道德和伦理体系的创始人 ”、“政治活动之外更注意于教育,开中 国史上民间自由讲学之第一声 ”、 “了不得的教育家。他提出的教育哲学可以说是民主、自由的教育哲学,将人看作是平等的 ”可以看出是指孔子。 ( 2)作为伟大的思想家,孔子开创了春秋时期的儒家学派。他的思想主
23、要由“仁 ”和 “礼 ”组成。孔子把 “仁 ”作为最高的道德原则、道德标准和道德境界。 “礼 ”,强调的是 “名位 ”。也就是孔子所谓的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作为伦理道德的 “礼 ”的具体内容,包括孝、慈、恭、顺、敬、和、仁、义等等。 ( 3)作为教育家,他突出体现 “将人看作是平等的 ”的教育主张是有教无类。有教无类是指教育面前人人平 等,每个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 .教育没有高下贵贱之分 . 孔子的学生中就是各种阶层的人都有,所以他主张有教无类。他 “开中国史上民间自由讲学之第一声 ”的具体行动是首创私学。 ( 4)孟子(前 372年 -前 289年),名轲,字子舆(待考,一说字子
24、车或子居)。战国时期鲁国人,鲁国庆父后裔。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著有孟子一书。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 “亚圣 ”之称,与孔子合称为 “孔孟 ”。 ( 5)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所以说孔子的言行都记录在里面。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中华文化的勃兴。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十二届人大第一次会议上指出: “中华民族具有 5000多年连绵不断的文明历史,创造了博大精深的
25、中华文化,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中共十八大明确提出要 “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 5分) 请结合所学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如思想、文学、史学、艺术等,选取 其中一个或几个方面,就 “如何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谈一下你的观点和看法。 要求:题目自拟,史论结合,条理清楚,语言流畅,富有历史特色和时代信息,字数不少于 100字。 答案:分数设置参考:题目, 1分;继承方面(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2分;发展创新方面, 1分;传播方面, 1分。 评分标准:第一层次:没有答题或完全离题,不得分。第二层次:认识片面,或有史无论,简单罗列史实,采用自
26、己的语言进行评述;或有论无史,与史实联系不密切,得 12 分,无题目扣 1分。第三层次:有史有论,且史论结合基本正确合理,但在知识和认识 上有少量错误,或条理上不够清晰,逻辑上不够严密,得 34 分。第四层次:史论结合,观点明确,史实准确,评述合理,条理清晰,逻辑严谨,得 56 分。 如学生语言富有个性魅力,观点有独到创新之处,卷面条理、规范,书写工整,可酌情加 12 分,但总分不能超过 6分。若学生答案:少于 50字,一般得分不应超过 2分。 试题分析:这一题是个非常新颖的试题,旨在考查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态度,同时借写小论文的形式考查到学生的多种能力,如语言表达能力、史论结合的能力以及准确选材的能力,能力要求较高。还有就是这一题需要学生具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而且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所以对阅卷人的要求也比较高,是不可多得的好题之一。按照评分标准答题就可以。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中华文化的勃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