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3-2014学年江苏省宜兴市实验中学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不能传播声音的是( ) A真空 B木头 C空气 D水 答案: A 试题分析: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真空不能传声,选 A。 考点:声音传播需要介质 一个人沿路行走经过某一盏路灯,在走路过程中,路灯照射人,人的影子长短在变化,其变化情况是( ) A逐渐变短 B逐渐变长 C先变短再变长 D先变长后变短 答案: C 试题分析: “一个人沿路行走经过某一盏路灯 ”,说明人与路灯之间距离先越来越近,后越来越远。人离路灯越近,影子越短;人离路灯越远,影子越越长。所以人的影子长短的变化情况是 “先变短后边
2、长 ”。 考点:光的直线传播,影子的形成,现象中蕴含的物理知识。 平面镜中的 “花 ”的大小取决于( ) A花本身的大小 B平面镜的大小 C花到平面镜的距离 D平面镜放置的高低 答案: A 试题分析:镜中的 “花 ”是花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像与物等大,像的大小由物的大小决定,平面镜中的 “花 ”的大小取决于花本身的大小, A正确。 考点:平面镜成像特点,视角。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只有红色的物体才会发出红外线 B红外线具有热效应 C紫外线最显著的性质是它能使荧光物质发光 D过量的紫外线照射对人体有害 答案: A 试题分析:红外线是波长比红光长的非可见光。所有高于绝对
3、零度( -273.15 )的物质都可以产生红外线, A不正确。红外线的热效应和紫外线的荧光效应是红外线和紫外线特有的性质, B、 C正确,紫外线强烈作用于皮肤时,可发生光照性皮炎,皮肤上出现红斑、痒、水疱、水肿、眼痛、流泪等; D正确。 考点:红外线、紫外线性质。 一支铅笔与在平面镜中的像互相垂直,则铅笔与镜面间的夹角为 ( ) A 30 B 45 C 60 D 90 答案: B 试题分析:平面镜成像中,物与像关于平面镜对称,沿镜面对折,物与像重合,所以物与镜面的夹角等于像与镜面的夹角,因为物与镜面的夹角与像与镜面的夹角之和等于物与像之间的夹角,而物(铅笔)与像互相垂直,即物与像夹角为 90o
4、,所以铅笔与镜面间的夹角为 90o/2=45 o。 B选项正确。 考点:平面镜成像特点,对称,空间想象力,作图能力。 下列四种物理现象中,不能说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物理现象是( ) A平面镜成像 B日食 C影子 D看不见不透明物体后面的物体 答案: A 试题分析: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不能说明光沿直线传播, A对; B、C、 D选项都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现象,能说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错。 考点: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平面镜成像原理。 下列现象是描述一定质量的酒精在不同条件下蒸发快慢的情况,其中最能说明酒精蒸发快慢跟它表面积有关的是( ) A温度不等的酒精分别装入相同的容器中,放在同处,蒸
5、发快慢不同 B温度相 等的酒精分别装入相同的容器中,放在不同处,蒸发快慢不同 C温度相同的酒精分别放入口径不同的容器中,放在同处,蒸发快慢不同 D温度相同的酒精分别放入口径不同的容器中,放在不同处,蒸发快慢不同 答案: C 试题分析: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通常有三个:液体温度,液体表面积,液体表面空气流速,要说明酒精蒸发快慢跟它表面积有关,必须保证酒精温度与酒精表面空气流速相同,而表面积不同,对比各选项, A选项 “温度不等 ”,错; B选项 “装入相同的容器中 ”说明表面积相同,错; D选项放在不同处说明空气流速可能不同,错; C选项符合要求。 考点: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控制变量法。 把一盆
6、 0 的水放入 0 的房间内,则( ) A水一定结成冰 B一定有少量水结冰 C一定变成冰水混合物 D水一定不结冰 答案: D 试题分析: 0oC的水只有继续放热才会结冰,将 0 的水放入 0 的房间内,水和房间内等温,无法进行热传递, 0 的水无法向 0 的房间内放热,所以水一定不会结冰, D选项正确。 考点:水凝固的条件,热传递的条件。 有四位同学进行 “用温度计测水温 ”的实验操作,分别如下图中 A、 B、 C、D所示,其中正确的是( ) 答案: C 试题分析:用温度计测液体温度,温度计液泡要放在液面以下,不能与容器壁或容器底部接触,读数时视线要保持水平。 A图中液泡与容器壁接触,错; B
7、图液泡没放到液面以下,错; D图读数时视线没有保持水平,错; C图正确。 考点:温度计测液体温度的方法 夏天,有时能看到自来水管的表面出现许多细小的水珠,也就是我们平常说的 “夏天,金属会出汗 ”,对于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下列解释中正确的是( ) A水管有孔,水渗了出来 B水管是与空气接触,所以是空气在水管上液化所致 C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在水管上液化所致 D是水蒸发形成的 答案: C 试题分析:与无水处见水,首先联想到空气中水蒸气无处不在,水蒸气液化的条件是遇到低温物体放热液化。自来水管温度相比较夏天的气温低很多,对比选项,可确定 C正确。水管有孔会喷水或渗出较大水珠,不会是细小水珠,通常不会大
8、面积出现, A错;空气是混合物,水蒸气遇到温度相对较低的物体会液化,其他气体常温下不会液化, B错;水蒸发成看不见的水蒸气,不会是小水珠, D错。 考点:液化,水蒸气,用物理知识解释自然现象。 南极的平均气温为 -25 ,最低气温 -88 3 ,在那里考察队用的液体温度计是酒精温 度计而不用水银温度计,这是因为( ) A酒精比水银颜色更浅 B酒精凝固点比水银凝固点更低 C酒精沸点比水银沸点更低 D酒精气体无毒,水银气体有毒 答案: B 试题分析:温度计使用何种液体与颜色可排除 A,此题情景酒精与水银都不会沸腾,与沸点无关,排除 C,对于知道水银凝固点约 -39oC比酒精凝固点约 -117oC高
9、的同学来说,很快可确定 B选项正确; D选项有迷惑性,但只要仔细读题,从南极的最低气温 -88 3 与各选项比对,也会猜想出 B选项更合理。 考点:审题能力,分析问题能力,酒精、水银凝固点。 时间: 2013年 10月 10日 12: 00,地点:初二( )教室。有以下情景:( ) 情景一:小红等几位同学在收看江苏文艺频道播放的音乐欣赏 情景二:小黄在看课外书籍 情景三:小马在讲台前拍球 情景四:还有几位同学围坐在一起大声争论着问题 对于小黄而言,属于噪声的是: A只有情景一 B只有情景四 C只有情景三 D情景一、情景三、情景四都是 答案: D 试题分析:从声学角度看,一切杂乱无章的声音都是噪
10、声,从环保角度看,一切影响工作、学习、休息等的声音都可称为噪声。小黄在看课外书籍,情景一、情景三、情 景四都会对他产生影响,对于小黄而言都属于噪声。选 D 考点:物理学中的噪声,环境噪声。 在演示声音产生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泡沫塑料球,球被多次弹开在此实验中,泡沫塑料球的作用是( ) A使音叉的振动尽快停下来 B使音叉的振动时间延长 C将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 D使声波多次反射,形成回声 答案: C 试题分析:实验目的是演示声音是如何产生的,而音叉振动的幅度很小,很难看到,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泡沫塑料球,音叉的振动将球多次弹开,从小球被弹开可推测出音叉在振动,这
11、是物理研究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方法,叫转换法。比如,我们从灯泡发光可推测出有电流流过灯泡。 C正确。 考点:转换法, 让钢琴和手风琴都发出 C调的 “do”,我们能区分开是钢琴还是手风琴的声音,是依据( ) A它们声音的高低的不同 B它们的音调不同 C它们的响度不同 D它们的音色不同 答案: D 试题分析:不同材质与结构的物体发声音色不同,人们常用这一特征来辨别发声体。声音的高低不同是指音调不同,题中也明确告诉我们 “钢琴和手风琴都发出 C调的 “do”, A错, B错;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 C错; D对。 考点:声音音色特性的应用,声音的特性。 关于声音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声音是由物
12、体振动产生的 B音调由振幅决定,振幅越大,音调越高 C物体振动的次数叫频率 D声强级为 dB,是指此时没有声音 答案: A 试题分析: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 A对;音调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振幅决定响度, B错;物体 1秒钟振动的次数叫频率, C错; dB是指人耳刚能感受到的声强级,不是没声音, D错。 考点:声音是怎样产生的,音调与频率有关,频率, 0db含义。 实验题 某种物质的熔液其温度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试分析: ( 1)该物质是晶体还是非晶体?答 ( 2)这种晶体的熔点是多少? ( 3)固液共存的时间有几分钟? 答案: (1) 晶体 (2) 0摄氏度 (3) 4min 试题分析:观察图像
13、发现该物质溶液在降温过程中, 2min到 6min之间 4min内继续放热 ,温度保持 0 不变,晶体凝固时继续放热,温度保持凝 固点不变,所以该物质是晶体,熔点等于凝固点为 0 ,固液共存时间为熔化过程(保持温度不变)所用时间 4min. 考点:晶体熔化特点,熔点和凝固点,固液共存,图像信息读取。 小红在做 “探究平面镜成像 ”的实验时: (1)应选择 _(选填 “平板玻璃 ”或 “平面镜 ”)来进行实验,其目的是 。该实验最好在 (填 “较明亮 ”或 “较黑暗 ”)的环境中进行。 (2)应选取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 A和 B,其目的是 。 (3)如图所示,小红将点燃的蜡烛 A放在镜前,观察到镜
14、后有蜡烛 A的像 A。接下来的操作及达到的要求是: 。 (4)若在像 A位置放一块光屏,光屏上能不能承接到蜡烛 A的像。答: 。这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 _(选填 “虚 ”或 “实 ”)像 . (5)下表是小红记录的实验数据,通过分析得出了 “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等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 ”。对此你的评价是: 实验次数 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 /cm 像到平面镜的距离 /cm 1 10 10 答案: (1)平板玻璃 便于找到像的位置 较黑暗 ( 2)便于比较像与物的大小 ( 3)移动蜡烛 B,使蜡烛 B与 A重合 ( 4)不能 ( 5)一次实验不能得到科学的结论 试题分析:( 1)选 “平板玻璃 ”,像侧
15、的物与像都可见,目的是 “便于找到像的位置 ”,若环境光线太强,看不清像,最好在 “较黑暗 ”的环境中进行。( 2)将未点燃的大小相同的蜡烛放到像处, “便于比较物与像的大小 ”。( 3)下一步要比较物与像的大小,所以 “移动蜡烛 B,使蜡烛 B与 A的像 A重合 ”。( 4)平面镜所成像是反射光线反向延长线交点,光屏上 “不能 ”承接到蜡烛 A的像,是“虚像 ”。( 5)只做了一次实验,不能排除偶然性, “一次实验不能得到科学的结论 ”。 考点:平面镜成像规律,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实验过程与方法,实验结论评价。 在研究光的反射定律的实验中,如右图所示第一步(图甲),需要改变 的方向,观察反射光
16、线方向怎样改变,并记录每次实验的 和 的度数,根据记录的数据得出相应的结论。 第二步(图乙),把纸板的右半面 F向后折,则不能看到反射光线。根据这一现象可得出的结是: 此时反射光线是否存在?答: 。(填 “存在 ”或 “不存在 ”) 答案:第一步 入射光线 入射角 反射角 第二步 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存在 试题分析:从题中 “观察反射光线方向怎样改变 ”,可联想到第一步需要改变 “入射光线 ”的方向;从 “度数 ”可联想到前两 空填 “入射角 ”和 “反射角 ”;第二步纸板的右半面 F向后折, F上看不到反射光线,原 因是反射光线还在原来的位置, “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
17、同一平面内 ”,反射光线 “存在 ”。 考点:光的反射定律,探究光的反射定律实验方法与过程。 在 “观察水的沸腾 ”实验中,当水温升到 90 时,每隔 1min读一次温度计的示数。直到水沸腾 3min后停止读数,数据记录如下表; 时间 min 0 l 2 3 4 5 6 温度 90 94 96 98 98 98 ( 1)某次数据没有记录,当时温度计示数如下图所示,其漏填的数据应为 ; ( 2)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在小方格纸上画出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 3)从图像可以看出水的沸点是 _ 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 _(填“升高 ”、 “不变 ”或 “降低 ”) ( 4)由水的沸点判断当时的大气压
18、_(填 “大于 ”、 “等于 ”或 “小于 ”)标准大气压 ( 5)水在沸腾过程中须继续加热,停止加热则沸腾停止,由此你可得出结论: 。 答案:( 1) 92 ( 2)见下图 ( 3) 98 不变 ( 4)小于 ( 5)沸腾要吸热 试题分析:( 1)观察温度计图片,其分度值为 1 ,漏填的数据应为 92 。( 2)描点连线作出时间 温度图像。( 3)从表中(或观察图像)可知水的沸点是 98 ,水沸腾过程中温度保持 “不变 ”;( 4)水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点是 100 ,气压越低沸点越低,当时的大气压 “小于 ”标准大气压。( 5)停止加热则沸腾停止,说明 “沸腾要吸热 ”。 考点:水的沸腾实
19、验过程,图像法处理数据,数据分析,沸点与气压关系,温度计读数。 如图所示,将一只通电的小电铃放在连通于抽气机的玻璃罩内,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用抽气机把玻璃罩内的空气逐渐抽出,将会发现 (2)如果把空气又逐渐地 通入玻璃罩内,将会发现 (3)此实验说明了 。 答案: (1) 声音逐渐变小 (2) 声音逐渐变大 (3) 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试题分析: (1)空气逐渐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越来越稀薄 (空气密度越来越小 ),声能损失越来越大,将会发现 “声音逐渐变小 ”; (2)把空气又逐渐地通入玻璃罩内,空气密度越来越大,声能损失越来越小,将会发现 “声音逐渐变大 ”,实验说明空气越稀薄,声音
20、传播越困难,推理可得如果玻璃罩内没有空气,声音将无法传播。说明 “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 考点:声音传播的条件,依据客观事实归纳推理得出科学结 论。 做完 “装满水的杯子里还能放多少回形针 ”的实验,小红对实验的结果感到非常吃惊,同时对 “放入回形针多少的影响因素 ”进行了猜想指出列出的猜想中,不合理的是( ) A杯子的材料 B杯口的大小 C杯里所盛的液体 D杯子的生产厂家 答案: D 试题分析:实验证明了装满水的杯子里还能放很多回形针,首先梳理出实验中使用的器材:杯子、水、回形针,要对 “放入回形针多少的影响因素 ”进行猜想,回形针保持不变,所以杯子、水的相应变化可能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
21、对照各选项, A、 B选项与杯子有关, C选项与水(液体)有关,它们有可能影响实验结果。 D选项与实验器材没有直接关系,对实验结果影响的可能性极小, D不合理。 考点:实验情景回顾或情景想象,科学猜想。 有三个同学在家里用实验探究纸片、塑料薄膜、棉布对电视机遥控器遥控信号的阻挡能力他们的探究过程分别是: 甲同学在自己家中,将纸片放在遥控器与电视机之间,手指按遥控器控制键,如果遥控器能对电视机起控制作用,则增加纸片的数量如此重复实验,逐渐增加纸片的层数,直到遥控器不能控制电视机为止,记下纸片的层数 乙同学在自己家中用塑料薄膜按照与甲同学同样的方法进 行实验,记下塑料薄膜的层数 丙同学在自己家中用
22、棉布按照与甲同学同样的方法进行实验,记下棉布的层数 他们的实验结果已经记录在下面的表格中: 学生 使用材料 能完全阻挡遥控信号的最少层数 甲 纸片 14 乙 塑料薄膜 20 丙 棉布 10 分析:从三位同学的记录中,可得出的结论是: 棉布比纸片和塑料薄膜更有效地阻挡电视机遥控器发出的控制信号 回答问题: ( 1)电视机遥控器是利用下列选项中哪个工作的 ( ) A.红光 B.红外线 C.紫外线 D.超声波 ( 2)分析得出的结论是否靠? ( 3)请你指出三位同学的探究过程存在的一些问题。至少三点。 答案:( 1) B ( 2)不可靠 ( 3) 没有控制遥控器相同 没有控制遥控器到电视机距离相同
23、没有控制电视机,有道理就可以。 试题分析:电视机普遍使用红外线遥控器,( 1)选 B;( 2)从问题( 3)可明显看出分析得出的结论 “不可 靠 ”;( 3)该实验应控制变量,读题可知 没有控制遥控器相同 没有控制遥控器到电视机距离相同 没有控制电视机相同 没有控制材料的厚度相同 收看频道相同等,合理即可。 考点:读题能力,电视机遥控器,对实验过程和结论的评价。 填空题 入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是 300,则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是 度,如果入射光线垂直射到镜面上,那么反射角是 度 答案: 0 试题分析:入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是 300,所以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入射角)为 90o-30o=60o
24、,所以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等于 60o,则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是 60o+60o=120o,填 120,如果入射光线垂直射到镜面上,反射光线逆着入射光线返回,入射光线、法线、反射光线三线重合,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等于 0o,填0 考点:入射角与入射光线、镜面间夹角关系(互余);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等于入射角加上反射角。光线垂直入射特点。 光在 中传播速度最大,其大小为 m/s光在 沿直线传播。 答案:真空 3108 同种均匀介质 试题分析:真空中光的传播速度最快,为 3108m/s,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考点:光的传播速度最大的条件,光的最大传播速度,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 一位年轻护
25、士在忙碌中用同一只体温计连续测了甲、乙、丙三人的体温,只是测甲前把体温计用力甩几下,测得的读数是 37.2 ,中途 没有将水银甩回玻璃泡,结果乙、丙的体温读数均为 37.8 ,问:甲的体温真实值应为 ,乙的体温真实值应为 ,丙的体温真实值应为 。 答案: .2 37.8 37.8 试题分析:用体温计测体温前,必须将水银甩回玻璃泡。 y甲前水银被甩回玻璃泡,读数 37.2 是甲的真实体温,虽然没有将水银甩回玻璃泡就开始测乙,但读数为 37.8 ,高于 37.2 ,所以测得的是乙的真实体温,接着不甩温度计测丙,读数为 37.8 ,没有升高(不会降低),丙的体温有可能低于 37.8 也有可能等于 3
26、7.8 ,所以丙的体温真实值为 37.8 。 考点:体温计使用方法,对不当使用体温计后果的评估。 下列各种现象各属于什么物态变化: 夏天吃冰棍儿解热,属于 ; 铁水浇成铁杆,属于 ; -10 的寒天,冰冻的衣服变干,属于 ; 寒冷的冬天窗玻璃上结了一层冰花,属于 ; 答案: 熔化 凝固 升华 凝华 试题分析: 夏天吃冰棍儿,冰棍儿吸热熔化成水,填 “熔化 ”; 铁水(液态)浇成铁杆(固态),物体由液态变成固态叫 “凝固 ”; -10 的寒天,冰冻不会熔化,衣服变干 ,说明固态冰直接吸热变成气态水蒸气,属于 “升华 ”; 寒冷的冬天窗玻璃气温很低,空气中的水蒸气迅速放热变成固态,属于 “凝华 ”
27、。 考点:物态变化,熔化,凝固,升华,凝华。 你一定做过或观察过对碘粒加热的实验。将装有碘粒的玻璃管按如图所示的方式固定好,然后用酒精灯对玻璃管内的碘粒加热,你将会观察到碘由固态的变成了 的碘。这是碘发生的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现象。这一变化过程需要 (填 “吸热 ”或 “放热 ”) 答案:气态 升华 吸热 试题分析:用酒精灯对玻璃管内的碘粒加热,固态碘吸热直接变成 “气态 ”的碘,碘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发生了 “升华 ”现象,固体升华需要 “吸热 ”。 考点:加热碘状态改变特点,升华条件。 100 的水蒸气和 100 的开水比较,其冷热程度 (填 “相同 ”或“不相同 ”),被 100 的水蒸
28、气烫伤要比被 100 的开水烫伤严重得多,这是因为 。 答案:相同 水蒸气液化要放热 试题分析:温度是反映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水蒸气和开水的温度都是100 ,冷热程度相同; 100 的水蒸气液化成 100 的开水过程中要放出大量热量,致使比 100 的开水烫伤更严重,填 “水蒸气液化要放热 ”。 考点:温度定义,液化条件。 炎热的夏天,发现中暑患者后,常常把患者扶到通风处,并在患者身上擦上酒精,这里用到的主要物理道理是: ( 1) ( 2) 。 答案:( 1) 蒸发要吸热 ( 2)空气流动加快使蒸发加快 试题分析:酒精在常温下容易吸热蒸发致冷,降低患者体温,( 1)蒸发要吸热或蒸发致冷;把患
29、者扶到通风处,( 2)空气流动加快使蒸发加快。 考点:液体蒸发条件,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银幕常用粗糙的白布做成,其优点在于:一是利 用 使坐在各处的观众都能看到画面,二是白布能反射 颜色的光,能使观众看到色彩正常的画面。 答案:漫反射 各种色光 试题分析:光线照在粗糙的白布上发生漫发射,漫反射的光线射向各个方向,使坐在各处的观众都能看到画面;要使观众看到色彩正常的画面,必须能看到各种色光,白布能反射各种色光。分别填 “漫反射 ”、 “各种色光 ”。 考点:漫反射条件、特点,白色物体反射色光的特点。 湖边的路灯距湖面高 3米,湖水深 5米,映在平静湖水中灯的 “倒影
30、 ”是 像(填 “实 ”或 “虚 ”),它是由于光的 形成的,该 “倒影 ”距离湖面 米。 答案:虚 光的反射 3 试题分析:映在平静湖水中灯的 “倒影 ”是灯在湖水中所成的像,原理等同于平面镜成像(光的反射),是 “虚 ”像,由于光的反射形成,平面镜成像中像与物到镜面(湖面)的距离相等,灯到湖面距离 3米,所以该 “倒影 ”距离湖面也是 3米。 考点:平面镜成像原理,平面镜成像特点。 体育课上,老师一声 “向前看齐 ”,队伍很快就排直了。实际上是每位同学前面的一位同学,如果挡住了前面所有的同学,就可使队伍站直了,这可以用 来解释 。彩色电视机呈现出的各种色彩可以用三种基本颜色混合的来解释,这
31、三种基本颜色称为三原色,它们是红、 、 。 答案:光沿直线传播 绿 蓝 试题分析:每位同学前面的一位同学 “如果挡住了前面所有的同学 ”,是说前面所有同学向后反射的光线都被前面的一位同学挡住而看不到,说明他们在一条直线上,因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如果哪位同学不在这条线上,后面的同学就能看到他。可以用 “光沿直线传播 ”来解释;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分别填上绿 蓝。 考点:光沿直线传播的应用,光的三原色红、绿、蓝。 用大小不同的力弹奏同一个琴键,发出声音的 不同(选填 “音调 ”、“响度 ”或 “音色 ”下同);用大小相同的力弹奏不同的琴键,发出声音的 不同;用大小相同的力在不同的乐器上弹奏同一
32、个音,发出声音的 不同。 答案:响度 音调 音色 试题分析:用大小不同的力弹奏同一个琴键,琴键的振幅不同,发出声音的 “响度 ”不同,用大小相同的力弹奏不同的琴键,发声的响度相同,同一架琴中不同琴键发声的音色相同,所以发出声音的 “音调 ”不同,用大小相同的力在不同的乐器上弹奏同一个音,不同乐器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 “音色 ”不同。 考点:声音的特性,决定声 音特性的因素。 作图题 1)请完成图 (1)中的光路图,并标出反射角的度数 2)A为人眼位置,请用光路图作出图 (2)中通过小窗中所观察到的范围 3)用对称法作出图 (3)中物 AB在平面镜是的像 答案: 试题分析: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先过入射点作出法线(虚线,与镜面垂直),得出入射角为 90o-30o=60o,在法线另一侧作出反射角 =入射角 =60o,如图( 1)所示;图( 2)中两条光线以外的光线无法进入人眼,两条光线之间阴影部分为通过小窗中所观察到的范围;如图( 3),根据物与像关于镜面对称,分别过 A、B两点作镜面垂线段,并延长至镜面垂线段两倍长的 A/、 B/两点,连接 A/B/为AB在平面镜中的像。 考点:光的反射定律,光路作图,光的直线传播作图,平面镜成像对称法作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