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学年江西景德镇市八年级上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ideacase155 文档编号:308896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3.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2014学年江西景德镇市八年级上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3-2014学年江西景德镇市八年级上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3-2014学年江西景德镇市八年级上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3-2014学年江西景德镇市八年级上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3-2014学年江西景德镇市八年级上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3-2014学年江西景德镇市八年级上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对于 “中国人为什么会在鸦片战争中失败 ”这一问题,你认为最根本的原因在于 A中国武器落后 B战备不足 C清政府妥协退让 D封建制度腐朽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鸦片战争失败原因的准确理解,解题本题注意关键词 “最根本的原因 ”,联系已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中中国战败根本原因是制度上的差距,腐朽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无法对抗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 ,这是清政府在鸦片战争中失败的根本原因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 鸦片战争 中国失败的原因 近代先进的中国人不断探索救国道路,其中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的是 A维新派

2、 B洋务派 C顽固派 D革命派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维新派主张的准确理解与记忆,联系已学知识可知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主张学习西方思想文化,实行君主立宪制,改革教育制度,要求鼓励发展民族工商业,因此 A符合题意,故选 A。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 近代化探索 戊戌变法 口号往往带有强烈的政治色彩,具有明显的时代气息,下列口号属于 “五四运动 ”时期的是 驱除鞑虏,还我中华 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取消二十一条 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五四运动的准确理解与认识,回顾已学知识可知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是孙中山三民主义之一,

3、 属于辛亥革命时期的口号; 属于五四运动时期的口号。 1919年 5月 4日,北京大学等校学生三千多人在天安门前集会演讲,他们要求 “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 “取消二十一条 ”“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五四爱国运动由此爆发。故选 B。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 五四爱国运 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五四运动 2010年 7月,一位老者动情地写了一首诗: “一声惊雷震九天,南湖八十九年前,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红旗漫卷映河山 ”。这首诗赞颂的历史事件是 A武昌起义爆发 B新文化运动掀起 C中国共产党诞生 D同盟会的成立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中国共产党诞生的相关内容,由材料中 “南湖八十

4、九年前 ”可知发生在 1921年的南湖,据此结合已学史实可判断出材料赞颂的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共一大即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1921年 7月 23日在上海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故选 C。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 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20世纪的大幕拉开了 ”,紫禁城依然巍峨庄严,但太和殿前却留下了中国在 20世纪的第一年所遭受的国耻。材料中中国在 20世纪的第一年所遭受的国耻是指 A马关条约的签订 B瑷珲条约的签订 C北京条约的签订 D辛丑条约的签订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八国联军侵华的内容,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抓住 “20世纪

5、的第一个国耻 ”这个限定语,马关条约的签订是在 1895 年,瑷珲条约的签订是在 1858年,北京条约的签订是在 1860年,辛丑条约的签订是在 1901年,据此判断选 D。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 八国联军侵华 辛丑条约 “这一场持续了约三十五年的运动,是一种浮于表面的近代化尝试,它只采纳了西方文明中那些具有直接实用价值的东西,而另一些更为可取的方面 却完全被忽视了 ”。材料中具有直接实用价值的东西,包括 A议会制度和民主思想 B军事技术和生产技术 C科学技术和民主思想 D议会制度和机器生产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洋务运动的主要认识,解答这一题我们可以直接从题目告知的持续时间入

6、手。题目告诉我们,这场运动持续时间是 35年,且 “是一种浮于表面的近代化尝试,它只采纳了西方文明中那些具有直接实用价值的东西 ”,由此可判断材料阐述的知洋务运动,洋务运动从 1860年开始,一直到 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才以失败告终,且主要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所以 B选项是正确的。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 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 2012年 5月,中共党史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了陈独秀画史一书,书中收录的珍贵照片里,奠定陈独秀 在中国近代史上重要地位的史实是 A开展洋务运动 B倡导百日维新 C领导辛亥革命 D发动新文化运动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新文化运动的相关内容,题干中

7、陈独秀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发起人和旗帜,中国文化启蒙运动的先驱,五四运动的总司令,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行者,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中共早期最高领导人,由此可知 D符合题意,而 ABC均与陈独秀无关,故选 D。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 新文化运动 陈独秀 2012 年,日本政府无视中方严正声明,公然介入力推钓鱼岛 “国有化 ”计划,因此,媒体评论说,钓鱼岛 主权之争将会是第三次中日战争的导火索,第一次中日之间的战争是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甲午战争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以热点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对甲午中日战争的理解与认识,符合题干中 “第一次中日之间的战争 ”是发生

8、在 18941895 年甲午中日战争,而鸦片战争发生在 18401842 年,第二次鸦片战争发生在 18561860 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发生在 19001901 年,故选 D。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 侵略与反抗 甲午中日战争 某历史剧中有一段如下的君臣对话,据此判断该历史剧的名称最有可能是 臣:万岁,政治上,我们应该准许官民上书言事,改革政府机构,裁辙冗员,这样我们可以提高政府的办事效率。 君:平民百姓怎么有资格给朕上书呀? 臣:万岁,那当然是一些官员子弟。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虎门销烟 D、辛亥革命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戊戌变法内容的准确理解与记忆,联系已

9、学知识可知从1898年 6月到 9月,光绪帝按维新派意图,发布了一系列变法令,主要内容有: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新人士,由此可知材料内容与戊戌 变法相一致。故选B。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 戊戌变法 戊戌变法内容 法国某报刊上有一幅政治漫画,内容为 “义和团杀外国人为野蛮 ”, “外国人杀义和团为文明 ”,据此判断,此漫画的创作背景是 A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C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D甲午战争爆发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义和团运动的理解,题干中漫画中把义和团杀外国人视为野蛮,而把外国人杀义和团视为文明,作者通过漫画讽刺这一现象,意在抨击西方殖民侵略。由

10、此可知材料主要反映的是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侵略斗争。故选 B。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 侵略与反抗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这些杰出人物试图把近代国家的形态移植到儒家社会之上,当他们越自觉地从传统中寻找依据,技术与物质上取得的某种成功,不是用来为中国展示一个新的旅程,而是加强了旧有的逻辑 ”,这里所述的 “杰出人物 ”包括 A林则徐 B李鸿章 C康有为 D孙中山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史料,提炼信息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找准材料中的有效信息,材料中 “这些杰出人物试图把近代国家的形态移植到儒家社会之上 ”“技术与物质上取得的某种成功 ”可判断出材料主要阐述的是洋务运动倡导者们,而选

11、项中只有 B符合题意,故选 B。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 洋务运动 李鸿章 斯塔夫里 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 “三次灾难性战争使中国受到巨大的刺激,第一次是 1840-1842年同英国的战争,第二次是 1856-1860年同英法的战争,第三次是 1894-1895年同日本的战争 ”。第二次战争后,中 国首先作出的反应是 A自强新政 B维新变法 C民主革命 D思想改造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理解与认识,联系已学知识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发生在 1856-1860年,之后中国的洋务派兴起了洋务运动,提出了师夷长技以自强,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因此第二次战争后,中国首先做

12、出的反应是自强新政, A符合题意,而 BCD在时间上不合题意,故选 A。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 洋务运动 师夷长技以自强 在山东威海市刘公岛上,建有 “甲午海战纪念馆 ”,下列史实比较符合在馆内展开的有 邓世昌血战 黄海 左宗棠收复新疆 日军制造旅顺大屠杀 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甲午中日战争的相关内容,解题关键是 “甲午海战纪念馆 ”,答案:要与甲午战争有关,回顾已学知识可知 发生在甲午中日战争, 与甲午战争有关, 发生在甲午中日战争, 与甲午战争无关,因此 符合题意,故选 C。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 甲午中日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海战

13、“清政府完全处于列强的控制之下,成为洋人的朝廷,永远禁止中国人民成立或加入反帝性质的组织。 ”这里分析的是 A鸦片战争的危害 B马关条约的影响 C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危害 D辛丑条约的危害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辛丑条约的内容,联系已学知识可知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有 “惩办义和团运动中参加反帝 斗争的官员,永远禁止中国人成立或参加反帝性质的组织 ”,从此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故选 D。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 八国联军侵华 辛丑条约 “这场大火,令亲王奕 放弃了追随皇兄 “狩猎 ”承德的想法,他决心留下来也只能留下来,以避免这些真敢放火的 “英夷 ”、 “法夷 ”们毁坏整

14、个都城 ”, 引发这场大火的战争是 A第一次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第二次鸦片战争相关内容,由材料中 “真敢放火的 “英夷 ”、 “法夷 ”们毁坏整个都城 ”,英法联军放大火,联系已学知识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一路烧杀,攻入北京,闯进圆明园,火烧圆明园,故选 B。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 火烧圆明园 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4分) “呜呼国民!我最亲爱最敬佩有血性之同胞!我等含冤受辱,忍痛被垢于日本之密约危条,以及 山东问题,青岛归还问题 为中日直接交涉之提议矣 归还青岛,

15、取消中日密约,军事协定,以及其他不平等之条约,公理也,即正义也。 ” 请回答: ( 1)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发表上述 “宣言 ”的是哪个群体?( 1分)说说是什么引发了上述宣言的发表?( 1分) ( 2)请写出五四运动前期和后期的两个中心城市。( 2分) 答案:( 1)青年学生( 1分) 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1分) ( 2)北京 上海 ( 2分)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获 取信息及运用已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由材料中 “山东问题,青岛归还问题 ”“归还青岛,取消中日密约 ”等信息可判断出材料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的消息传到国内,青年学生发表的宣言,成为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

16、线。 ( 2)考查学生对五四运动过程的具体掌握情况,回顾已学知识可知五四运动分为两个阶段, 5月 4日到 6月 5日是第一阶段运动的中心在北京,以青年学生为主力,第二阶段是 6月 5日以后,运动中心转移到上海,以工人阶级为主。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五四运动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6分) 美国 芝加哥华语乐坛报刊文说: “为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和道路,中国的革命先行者们曾作出巨大牺牲,直到 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才使中国人民找到了一个核心,一个实现振兴中华的主心骨。 ” 请回答: ( 1) “为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和道路 ”,近代中国各阶层有识之士进行了哪些重

17、要探索?请列出一项。( 1分)如何理解 “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人民找到了一个核心,一个实现振兴中华的主心骨 ”?( 2分) ( 2)请写出与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相关的现代节日。( 1分)在这个神圣日子到来之季,你认为这些为了中国革命而奋斗的先辈们留 给我们的精神财富是什么?( 2分) 答案:( 1)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动等(任选一例)( 1分)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2分) ( 2)七一建党节( 1分)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爱国主义等(言之有理即可)( 2分) 试题分析:本题属于简单的问答题,考查学生对教材基础知识的准确掌握及运用的能力。( 1)主要考查近代中国各阶

18、层的探索,解题时围绕 “为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和道路 ”组织答案:,回顾已学知识可知近代中国各阶层有识之士进行探索是:洋务派的洋务运动、维新派的戊戌变法、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辛亥革命、激进民主主义者的新文 化运动等,只需一例即可。 ( 2)考查学生对中国共产党成立的相关内容理解,联系已学知识可知,为了纪念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规定每年的 7月 1日定为建党节,在这个圣神的日子里,我们应该缅怀先烈,学习他们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爱国主义等,言之有理即可。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 近代化的探索 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阅读下列

19、材料并回答问题( 10分) 材料一 自今以后,大皇帝恩准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 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 令英人按照下条开叙之例,清楚交纳货税,钞饷等费用。 材料二 第二款:中国将管理下开地方之权并将该地方所有堡垒、军器工厂及一切属公物件,永远让与日本 第二、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 材料三 西历本年二月初一日,上谕以永禁或设、或入与诸国仇敌之会,违者皆斩 如复滋伤害诸国人民之事,或再有违约之行,必须立时弹压惩办,否则该管之员,即行革职,永不叙用。 请回答:( 1)材料一出自哪一条约?该条约的签订能否如清政府幻想的可保存长久和平?试举一例史实甲乙说明。

20、( 3分) ( 2)材料二出自 哪一条约?日本在该条约中获得了材料一中英国所没有的哪一项特权?( 2分) ( 3)材料三出自什么条约?( 1分)该条约所述规定说明了什么?( 2分) ( 4)材料一到材料三所示条约的规定,反映了中国近代社会发生着怎样的变化?( 2分) 答案:( 1)南京条约( 1分) 不能( 1分)如 1856年第二次鸦片战争或 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或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等(任选一)( 1分) ( 2)马关条约,开设工厂( 2分) ( 3)辛丑条约( 1分)说明清政府已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2分) ( 4)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一步步 加深( 2分) 试题分析:本

21、题属于简单的材料型阅读分析题,解题时注意阅读材料,提炼信息与已学知识的结合。( 1)考查学生对两次鸦片战争相关内容的理解与认识,由材料中 “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 ”可以判断出材料选自南京条约,反映了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本质,因此清政府幻想的条约的签订可保存长久和平使不可能实现的,后来的历史证明了这一点,如 1856年第二次鸦片战争或 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或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等。 ( 2)考查学生对马关条约内容的准确理解。由材料中 “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 ”可以判断该材料出自马关条约,条约中日本获得了英国所没有的在中国开设工厂的权利,帝国主义的对中国的侵略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 3)考查学生对辛丑条约内容的准确理解,由材料中 “永禁或设、或入与诸国仇敌之会 ”“即行革职,永不叙用 ”等信息可判断材料反映的是辛丑条约的内容,反映了政府已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 4)考查学生近代不平等条约条约影响的认识,南京条约是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标志,马关条约的签订使中 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三个条约内容的变化反映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一步步加深。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 侵略与反抗 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