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学年海南三亚市实验中学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周芸 文档编号:309113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7.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2014学年海南三亚市实验中学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3-2014学年海南三亚市实验中学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3-2014学年海南三亚市实验中学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3-2014学年海南三亚市实验中学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3-2014学年海南三亚市实验中学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3-2014学年海南三亚市实验中学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单选题 小刚在日记中写道:早上起来在三亚河边散步,看见小草翠绿、树影婆娑,听到虫鸣鸟叫、人群喧闹,闻到清新空气、百花芳香时,我感受到万物欣欣向荣,世界充满无限希望。小刚有这样的感受是因为( ) A世界因虫鸣而充满希望 B世界因小草而充满活力 C世界因生命而生动精彩 D世界因空气而相互依存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教材知识,生命是地球上各种生物体特有的现象,生命是自然界最珍贵的财富,世界因生命的存在而精彩动人。人是生命发展的最高阶段,人类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他们共同构成了这个美丽而神奇的生命世界。 所以本题选择

2、 C答案:。 考点:本题考查我们应珍爱生命,世界因生命而精彩。 作为三亚市实验中学学生的我们都知道,骑电动车上学存在安全隐患,所以我们学校有明文规定学生是不能骑电动车上学的,这属于了对同学们的( ) A社会保护 B家庭保护 C司法保护 D学校保护 答案: D 试题分析:家庭保护,要求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依法履行对未成年人监护的职责和抚养的义务,尊重未成年人受教育的权利;学校保护,要求学校等教育机构依照法律的规定,对未成年人进行教育,并对他们的身心健康和合法权益实施保护;社会保护,要求全社会创造一种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司法保护,要求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以及司法行政部门等依法

3、履行职责,对未成年人实施专门保护措施。材料中是学校要求学生去做的事,体现的是对学生的学校保护,所以本题选择 D答案:。 考点:本题考查正确认识对未成年人的四种保护。 正值青春 期的未成年学生,容易受到烧伤、溺水、被勒索、交通事故等伤害。避免这些伤害,最有效的对策是( ) A学习法律常识 B遵守交通规则 C学习火灾逃生常识 D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答案: D 试题分析:自我保护能力,是一个人生存所需要的重要能力,树立自我保护意识,掌握自我保护本领,是健康成长所必需的。由于未成年人阅历不够丰富,心理不够成熟,体质也不够强健,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比较薄弱,很容易受到伤害。 A、 B、 C、 D的做

4、法都是避免伤害的方法,但最有效的对策是 D答案:。 考点:本题考查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是避免意外伤害的最有效对策。 一般违法和犯罪的相同点是( ) 都具有社会危害性 都违反了我国法律 都违反了我国刑法 都要受到刑罚处罚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凡是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做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违法行为包括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行为,都对社会具有危害性,都应该受到法律的制裁,犯罪行为违反了我国刑法,应该受到刑罚处罚, 观点正确, 观点错误,所以本题选择 D答案:。 考点:本题考查一般违法和犯罪的相同点。 2011年 5月 11日,犯罪嫌疑人石某因涉嫌故宫博物院展品被盗案

5、被公安机关依法抓获,这说明( ) A一般违法可能导致犯罪 B违法不一定是犯罪 C法律具有强制性的特征 D违反法律应受到刑罚处罚 答案: C 试题分析:一般违法如果不及时制止,有可能走上犯罪的道路 ,A观点正确;违法行为包括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行为,犯罪行为应该受到刑罚处罚, D观点错误,违法不一定是犯罪的观点是正确的,材料中强调的是公安机关依法抓获犯罪嫌疑人,是说法律具有强制性的特征, A、 B观点不合题意,所以本题选择 C答案:。 考点:本题考查法律具有强制性的特 征。 上海市闵行区人民法院少年法庭实行 “圆桌审判 ”方式。这种法庭设计有利于减轻未成年被告人的恐惧与抵触心理,更好地贯彻对未成年

6、被告人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这说明( ) A未成年人违法不受法律制裁 B未成年人只享有权利不履行义务 C司法机关对未成年人实施特殊保护 D未成年人应依法维护自己的权益 答案: C 试题分析: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未成年人违法同样受到法律制裁, A 观点错误,权利和义务具有一致性,没有无权利的义务,也没有无义务的权利, B观点错误,未成年人应依法维护自己的权益观点正确,但不合题意。司法保护,要求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以及司法行政部门等依法履行职责,对未成年人实施专门保护措施。材料中正是体现的对未成年人的司法保护,所以本题选择 C答案:。 考点:本题考查对未成年实施司法保护的表现。 手机作为

7、现代化的移动通信设施,它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但它带来的黄色垃圾短信 ,也干扰着人们的生活。对此,你认为正确的是( ) A不必大惊小怪,不会导致违法 B中学生自然而然就能抵制黄色短信的诱惑 C禁止中学生用手机,就不会受到毒害 D黄色短信危害身心健康,我们应拒绝 答案: D 试题分析:手机对于我们来说既有积极影响,也有消极影响。 C观点错误,黄色垃圾短信危害身心健康,我们应该加强自我防范意识,增强自我保护的能力,加以拒绝, B、 D观点错误,不良行为如果不加以及时制止,有可能走上犯罪的道路, A观点错误,所以本题选择 D答案:。 考点:本题考查应自觉抵制不良诱惑。 当你遇到下图情况时,应当( )

8、A奋不顾身,以死相搏 B赶快回避,免受伤害 C拨打 “110”报警 D暗中观看事情发展 答案: C 试题分析:违法犯罪分子是凶狠、狡猾的,青少年在与其斗争时,即要有 “胆 ”,更要有 “谋 ”。特别是在双方对比悬殊的情况下,不要与其硬拼,要讲究智斗,尽量减少不必要的伤亡,比较巧妙地或者借助社会力量将不法分子抓获。 B观点错误,同违法犯罪行为做斗争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 A、 D 观点错误,都不是与犯罪分子最斗争的方法。所以本题选择 C答案:。 考点:本题考查与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既要勇敢还要机智。 从法律的角度看, “蝼蚁之穴,溃千里之堤 ”、 “恶不积不足以灭身 ”等名言告诉我们( ) 犯

9、罪行为往往是从犯小错开始的 犯些小 错不要紧,但不能犯大错 有错不改会越走越远,任其发展下去,就可能陷入犯罪的泥潭 “小错不断,大错不犯 ”的思想是错误的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社会是复杂的,无数事实说明,许多违法犯罪行为都是从沾染不良习气开始的。开始是沾染上了坏思想、坏习气;有了不良行为不加以改正,任其发展,便会干一些违法的事;若再不回头,就会越走越远,直至滑向犯罪的泥潭。一般违法和犯罪之间没有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 “小错不断,大错不犯 ”的思想是错误的, 观点错误,把含 的答案:排除,本题选择 D答案:。 考点:本题考查一般违法和犯罪之间的关系。 某校七年级( 2)班学生冀

10、志在放学回家的路上,看见王某等人手持凶器拦截本校学生要钱,遂上前制止,却遭到王某等人的围攻。冀志见他们人多势众,就假装胆怯躲开,寻找机会报警。冀志的行为是( ) A制止违法犯罪行为的惟一手段 B机智勇敢地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的表现 C缺乏见义勇为精神的表现 D自私、懦弱的表现 答案: B 试题分析:违法犯罪分子是凶狠、狡猾的,青少年在与其斗争时,即要有 “胆 ”,更要有 “谋 ”。特别是在双方对比悬殊的情况下,不要与其硬拼,要 讲究智斗,尽量减少不必要的伤亡,比较巧妙地或者借助社会力量将不法分子抓获。冀志同学的做法正是体现了他的勇敢机智, A、 C、 D观点错误,所以本题选择 B答案:。 考点

11、:本题考查与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既要勇敢又要机智。 下列不属于磨砺坚强意志品质的行为是( ) A如果爱睡懒觉,那就从明天开始坚持按时起床 B做起事来虎头蛇尾 C把 “今日事今日毕 ”作为座右铭,而且说到做到 D根据自己的实际,把学习、体育锻炼、休息和饮食等活动安排好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教材知识,磨砺坚强意志品质的方法有:明确提出锻炼意志的任务;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自我控制、自我调节的能力;持之以恒,善始善终。 A、 C、 D方法都是磨练坚强意志的好方法,做起事来虎头蛇尾是没有良好的行为习惯,所以本题选择 B答案:。 考点:本题考查磨砺坚强意志品质的方法。 下图漫画不能告诉我们( )

12、A男生女生交往要学会拒绝对方 B男生要学会尊重女生,女生可以不尊重男生 C男生女生要自然大方地进行交往 D男生女生交往要注意时间、场所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教材知识,男女同学要自然地、大方地进行交往,建立纯洁的友情。在表达友谊时,既不必羞怯忸怩,也不要神神秘秘。要学会尊重对方,包括尊重对方的人格、尊重对方的意愿。不要随便干扰别人的生活和学习。要学会自爱、自重,爱护自己的尊严和名誉,珍惜自己的人品和人格,并且懂得保护自己。懂得自爱,才能赢得对方的尊重和友谊。男女生交往一定要注意交往的原则:自然交往,适度。 A、 C、 D观点正确, B做法错误,本题应选择 B答案:。 考点:本题考查男、女生

13、如何正常交往。 当我们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正确的做法是( ) A及 时寻求法律帮助 B及时找人揍他一顿 C采取一切手段进行报复 D逆来顺受、忍气吞声 答案: A 试题分析:当我们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既不能忍气吞声,也不能私自报复。因为,逆来顺受、忍气吞声会纵容违法行为;私自报复打击,以牙还牙也会给自己造成危害。正确的做法是及时寻求法律帮助,通过合法的途径维护自身的权益。 B、 C、 D观点错误,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 A。 考点:本题考查我们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应该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保护的对象是( ) A未满 18周岁的我国公 民 B年满 14周岁

14、、未满 18周岁的我国公民 C未满 16周岁的我国公民 D年满 16周岁、未满 18周岁的我国公民 答案: A 试题分析:根据教材知识,凡未满 18周岁的公民都是未成年人。 16周岁以上不满 18周岁的公民,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未满 16周岁的我国公民是没有民事行为能力的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保护的对象是未满 18 周岁的公民,所以本题选择 A 答案:。 考点:本题考查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保护的对象是未满 18周岁的我国公民。 国家广电局发出通知,要求全国所有电视台在观众收视率最为集中的黄金时段,不得播放渲染凶杀、暴力题材的影视剧,而代之

15、适合青少年观看的优秀影视剧。对这一举措,不正确的理解是( ) A国家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创造良好条件 B国家重视对青少年的教育、引导和保护 C国家要求对青少年实施更好的家庭保护 D青少年健康成长需要国家给予特殊关注 答案: C 试题分析:未成年人的生理、心理都不成熟,缺乏自我保护的能力。党和国家对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无限关怀,制定了未成年人把护法。在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对家庭保护、学校 保护、社会保护、司法保护做出了明确的规定,为保护我们设置了四道防线。从国家广电局发出通知的内容可以看出,国家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给予特殊关注,重视对青少年的教育、引导和保护,这是对青少年实施的社会保护,而不是家庭保护,所

16、以本题选择 C答案:。 考点:本题考查国家关注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对未成年人加以特殊保护。 修订后的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二十五条规定:对于在学校接受教育的有严重不良行为的未成年学生,学校和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互相配合加以管教。对待这些有严重不良行为的未成年学生 ,我们应该( ) 拒绝和他们友好交往 帮助他们,使他们享受美好人生 原谅他们的一切行为 帮他们矫正不良行为,共同进步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对待有严重不良行为的未成年学生 ,我们应该帮助他们,帮他们矫正不良行为,共同进步,使他们享受美好人生,如果拒绝和他们友好往来,就有可能使他们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观点错误,有些错误可以原

17、谅,但有些行为是不能原谅的, 观点错误,把含 的答案:排除,本题应选择 A 答案:。 考点:本题考查怎样正确对待严重不良行为的未成年学生。 简答题 观察下图漫画,回答下面问题: ( 1)图中人物的哪些行为属于不良行为,哪些属于违法犯罪行为?( 4分) ( 2)图中人物的人生轨迹给我们哪些启示?( 6分) 答案:( 1)其中的不良行为是:上网、吸烟( 2分) 违法犯罪行为是:吸毒、抢劫( 2分) ( 2) 违法犯罪行为往往是从小错开始的,不良行为和违法犯罪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3分) 我们应该认真学习法律知识,做到有错就改,防微杜渐,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好少年( 3分) 试题分析: ( 1)不良行为

18、包括旷课、夜不归宿;携带管制刀具;打架斗殴、辱骂他人;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偷窃、故意毁坏财物;参与赌博或者变相赌 博;法律规定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入的营业性歌舞厅等场所;违法犯罪行为是有社会危害性,都应该受到法律的制裁。图中人物属于不良行为的是上网、吸烟;违法犯罪行为是吸毒、抢劫。 ( 2)图中人物从不良行为走到了违法犯罪的人生轨迹,可以看出违法犯罪行为往往是从小错开始的,不良行为和违法犯罪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我们应该认真学习法律知识,做到有错就改,防微杜渐,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好少年。 考点: ( 1)本问考查正确区分不良行为和违法犯罪行为。 ( 2)本问考查一般违法和犯罪之间没有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

19、。 在 “面对敲诈,该不该交钱 ”的讨论会上,小明同学认为如果被敲诈的钱数额不大,就干脆给算了,而且也不值得报案。你认可小明同学的观点吗?运用所学的知识对小明同学的观点进行分析说明。 答案:( 1)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2分) ( 2) 这样做不仅不能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而且还会给社会带来一定的危害,不利于弘扬社会正气,不利于社会的稳定。( 5分) 我们要学会用法律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这样才能更好地维护法律的尊严,也是敢于和善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的表现。( 5分) 试题分析:辨析题首先要分辨观点的正误,然后再说明正误的理 由。小明同学的观点是错误的。这样做不仅不能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而且还会

20、给社会带来一定的危害,不利于弘扬社会正气,不利于社会的稳定。我们要学会用法律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这样才能更好地维护法律的尊严,也是敢于和善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的表现。因为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 考点:本题考查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 某中学附近一家电子游戏室门口的显眼处,虽挂着 “非节假日,禁止中小学生进入 ”的标志牌,但实际上是来者不拒,甚至允许学生欠账玩游戏。年仅 13岁的七年级学生刘楠,经 常逃学来这里玩游戏,学习成绩一落千丈。刘楠的父母遂让其辍学,并把他送到附近的水泥厂打工。 请阅读上述材料后,运用相关法律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 1)游

21、戏室老板、刘楠的父母、水泥厂是否违反了未成年人保护法 为什么 ( 8分) ( 2)假如你是刘楠,你会怎么做呢 ( 7分) 答案:( 1)是( 1分) 因为: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营业性电子游戏机室,不能向中小学生开放;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尊重未成年人接受教育的权利,不得使在校接受义务教育的未成年人辍学;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招用未满 16周岁的未成年人,国家另有规定的除外。 ( 2)首先,我会依法自律,痛改前非,认真学习。其次,我会争取父母的谅解,让自己返校读书,完成学业。同时,我还要向有关部门举报水泥厂招用 16岁以下的未成年人,以制止这种违法行为(三点 7分,两点 5分) 试题分析: (

22、1)游戏室老板、刘楠的父母、水泥厂违反了未成年人保护法。因为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营业性电子游戏机室,不能向中小学生开放;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尊重未成年人接受教育的权利,不得使在校接受义务教育的未成年人辍学;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招用未满 16周岁的未成年人,国家另有规定的除外。( 2)假如我是刘楠, 我会依法自律,痛改前非,认真学习,完成规定年限的受教育的义务。其次,我会争取父母的谅解,让自己返校读书,完成学业。同时,我还要向有关部门举报水泥厂招用 16岁以下的未成年人,以制止这种违法行为,因为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 考点:( 1)本问考查未成年人保护法保护未成年人的

23、法律规定。 ( 2)本问考查未成年人应怎样保护自己,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据报道,几年来,我国以网吧和网络游戏为代表的 “网络产业 ”规模及产值以几何级数增长,但同时因为缺乏保证行业承担社会责任的机制,导致衍生出了诸多社会难以承受的 “副产品 ” 遍及全国上千万的网瘾青少年和以引诱青少年上瘾为目的的畸形网络产业。让上千万的孩子染上了难以治愈的 “网瘾 ”,而且在价值观和生活方式上直接、间接地危害了一代人。 阅读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 1)青少年受到什么诱惑?这对他们会造成什么伤害?( 7分) ( 2)请你对现在还沉迷于网吧的同学提几点建议。( 8分) 答案:( 1) 青少年受

24、到来 自网络的不良诱惑。( 2分) 这些诱惑容易导致青少年荒废学业,影响身体健康,思想堕落,甚至走上违法犯罪道路。(两点 5分) ( 2)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把自己的主要精力放在学习上,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回报父母,奉献社会,展示自己的风采;培养正当的兴趣爱好,以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来坚决抵制不良诱惑;果断地脱离玩伴与游玩场所,放弃不良行为要从现在开始。 (其它建议言之有理即可 ) 试题分析: ( 1)从材料中可以看出,青少年上网成瘾,也就是他们受到来自网络的不良诱惑。这些诱惑容易导致青少年荒废学业,影响身体健康,思想堕落,甚至 走上违法犯罪道路。 ( 2)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把自己的主要精力放在学习上,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回报父母,奉献社会,展示自己的风采;培养正当的兴趣爱好,以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来坚决抵制不良诱惑;果断地脱离玩伴与游玩场所,放弃不良行为要从现在开始。 考点:( 1)本问考查不良诱惑的表现和危害。( 2)本问考查抵制不良诱惑的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