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3-2014湖北武汉十一滨江初级中学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 B卷(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是小华同学测量身边物体记录的结果,其中正确的是 A一本新华字典的厚度约 3.5 mm B一支新铅笔的长度约 0.175 m C一枚壹角硬币的厚度约 1.9 cm D一根头发丝的直径约 710-3 m 答案: B 试题分析:一本新华字典的厚度约 3.5 cm,故 A错,一枚壹角硬币的厚度约1.9mm,故 C错,一根头发丝的直径约 710-3mm,故 D错,只有 B一支新铅笔的长度约 0.175 m正确。 考点:长度单位的估测。 用质地密实的薄纸做成一个纸锅,在纸锅中盛有适量的水,放在火上加热,过一会儿
2、水沸腾了,而纸锅却不会燃烧,这主要是因为( ) A纸的着火点低于火焰的温度 B纸的散热性能很好 C水的沸点不变且低于纸的着火带点 D纸的着火点低于水的沸点 答案: C 试题分析:水在标准大气压时水的沸点是 100摄氏度,当达到水的沸点时,水开始沸腾,水沸腾时继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物体要燃烧必须是得达到物体的着火点,由于水的沸点远远低于纸的着火点,所以纸锅不会燃烧,故 C 正确。 考点:沸腾及沸腾的条件。 下列是对我们 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热现象的解释,其中正确的是: A冬天清晨花草上的霜是凝固而形成的 B衣柜里的樟脑丸变小是因为樟脑丸蒸发了 C冬天在菜窖里放几桶水,利用水凝固放热防止菜被冻坏 D
3、发烧时在身体上擦些酒精降温是因为酒精的温度低 答案: C 试题分析:冬天清晨花草上的霜是凝华而形成的,故 A错,衣柜里的樟脑丸变小是因为樟脑丸升华了,故 B错,发烧时在身体上擦些酒精降温是因为酒精蒸发吸热,故 D 错,只有冬天在菜窖里放几桶水,利用水凝固放热防止菜被冻坏,说法正确,故 C正确。 考点:物态变化的应用。 如图所示,描述晶体凝固过程的曲线是 ( ) 答案: A 试题分析:凝固放热,温度降低,而 B C 图像温度在上升,故错误,晶体有固定的凝固点,而 D图像没有,故 D错,只有 A图像符合晶体凝固的特点, A正确。 考点:晶体凝固图像的应用。 关于水的物态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4、 A水蒸气在高空中遇冷液化成小水珠,此过程吸收热量 B冰山上的积雪只能先熔化成水,再蒸发成水蒸气,此过程吸收热量 C江河湖海中的水蒸发成水蒸气,此过程吸收热量 D水蒸气在高空遇冷凝华成小冰晶,此过程吸收热量 答案: C 试题分析: 水蒸气在高空中遇冷液化成小水珠,此过程放热,液化放热,故 A错,冰山上的积雪还可以直接升华为水蒸气,故 B错,水蒸气在高空遇冷凝华成小冰晶,此过程放热,凝华放热,故 D错,只有 C江河湖海中的水蒸发成水蒸气,此过程吸收热量,说法正确,故 C正确。 考点:物态变化,吸热与放热。 如图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会被多次弹开这个实验是用来探究 A声音
5、能否在真空中传播 B声音产生的原因 C音调是否与频率有关 D声音传播是否需要时间 答案: B 试题分析:如图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会被多次弹开,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波具有能量,故这个实验是用来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 B正确。 考点:声音的产生。 通常人们会从噪声的产生、传播及接收三个环节控制噪声下列措施中,属于在产生环节控制噪声的是 A临街的房屋安装隔音玻璃 B学校附近禁止汽车鸣笛 C在高噪声环境下工作的人戴耳罩 D在城市道路旁安装隔声板 答案: B 试题分析:减弱噪声的方式,阻止噪声的产生,阻断噪声的传播以及防止噪声进入人耳这样三种方式,在产生环节控制噪声
6、属于阻止噪声的产生, A属于阻断噪声的传播,不符合题意, C属于防止噪声进入人耳,不符合题意, D属于阻断噪声的传播,不符合题意,只有 B属于阻止噪声的产生也就是在产生环节控制噪声,符合题意。 考点:控制噪声的方式。 关于声学的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声音包括次声波、超声波和听得见的声 B市区里种草植树能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C我们无法听到蝴蝶飞过的声,是因为它发出声的音调太低 D回声是声音的一 种反射现象 答案: A 试题分析: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人耳听不见的声波包括超声波和次声波,此外还有听得见的声波,故 A错误符合题意,减弱噪音的方式有三种,声源处,传播过程中和人耳处,市区里种草植
7、树能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B正确不符合题意,我们无法听到蝴蝶飞过的声,是因为它发出声的声波频率太低,低于 20Hz,也即是音调太低,不在人耳的听觉范围内,故 C正确不符合题意,当声波碰到一个障碍物时,它会弹回来,我们会再听到这个声音,这种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回声,故 D正确不符合题意,因此只有 A错误符合题意。 考点:声音 的产生与传播。 在同一个教室中,将一支温度计玻璃泡上涂上酒精,用扇子扇,则温度计的读数怎样变?将另一支温度计玻璃泡直接用扇子扇,则温度计的读数怎样变?以下答案:正确的是 A前者不变,后者变小 B前者不变,后者变大 C前者变大,后者不变 D前者变小,后者不变 答案: D 试题分
8、析:在温度计玻璃泡上涂上酒精,用扇子扇,这样加快了空气的流动,有利于加快酒精的蒸发,蒸发吸热,所以温度计示数变小,而另一支温度计上没涂酒精,直接用扇子扇,由于玻璃泡上没有酒精即没有液体,那就不会有蒸发,温度也就不会变化,故温度计示数不变 。 考点:温度计的正确使用。 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路程与时间的关系为 s=vt。如图所示,甲、乙两直线分别是两运动物体的路程 s和时间 t 的关系的图像,由图像可知两运动物体的速度大小关系是 A v甲 v乙 B v甲 v乙 C v甲 =v 乙 D条件不足,不能确定 答案: A 试题分析:根据题意,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甲、乙两直线分别是两运动物体的路程 s和时
9、间 t 的关系的图像,横坐标表示 t纵坐标表示 s,由速度的计算公式 v=s/t得直线甲乙的斜率就是甲乙速度,观察图知,甲的斜率大于乙的斜率,故 v甲 v乙 A正确。 考点:匀速直线运动的 s-t图像。 关于测量误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误差就是实验中产生的错误 B认真测量可以避免误差 C测量误差偏大,表示测量值比真实值偏大 D测量误差不能绝对避免,但可尽量减小 答案: D 试题分析:误差是指在测量时,测量结果与实际值(真实值)之间的差值,故A错,误差不同于错误,错误是可以避免的,而误差不可避免,只能减小,故B错, D正确。 考点:误差与错误的区别。 敦煌曲子词中有这样的诗句: “满眼风波多
10、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 ” 其中 “看山恰似走来迎 ”和 “是船行 ”所选的参照物分别是 A船和山 B山和船 C地面和山 D河岸和流水 答案: A 试题分析:我们选参照物时,不能选研究对象本身为参照物,本题中, “看山恰似走来迎 ”意为山在动,研究对象是山,所以不能选山为参照物,故 B错,如果选地面为参照物,地面和山之间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是静止的额,故 C错,同样如果选河岸为参照物时,河岸与山之间的位置也没发生变化,有是静止的,故 D也错,而当我们选船为参照物时,船和山之间的位置发生了变化, “是船行 ”意为船在动,研究对象是船,不能选船为 参照物,选山作为参照物,山和
11、船之间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故 A正确。 考点:参照物。 小汽车匀速行驶在公路上,坐在副驾驶位置的小红观察到小汽车速度表的指针始终在 110km/h位置处,在超越相邻车道上同向匀速行驶的另一辆大客车的过程中,小红发现自己经过该车的时间约为 5s,则下列四个选项中最接近大客车速度的是 A 36km/h B 108 km/h C 144 km/h D 180km/h 答案: B 试题分析:小汽车的速度是 110km/h=30m/s,超车时间 5s行驶的距离是 150m,大客车的车长约为 10m,根据题意 5s内大客车行驶了 150m-10m=140m,根据速度计算公式 v=s/t即大客车的速度为 14
12、0m/5s=28m/s=100.8km/h,故 B最接近, B正确。 考点:速度的计算。 “频闪摄影 ”是研究物体运动时常用的一种实验方法。摄影在暗室中进行闪光灯每隔一定的时间闪亮一次,底片就记录下这时物体的位置。下图是甲、乙两个网球从左向右运动时的频闪照片,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球运动的时间比乙球短 B甲、乙两球运动的时间基本相同 C甲球的运动速度基本保持不变 D乙球的运动速度越来越小 答案: C 试题分析:观察甲乙图可知,甲乙在开始和结束的位置相同,表面它们通过的路程相同,但看图可知甲频闪摄影了 5次,乙是 3次,因为已知闪光灯每隔一定时间闪亮一次,所以甲运动的时间比乙长,故 A B错,
13、乙图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等,路程在不断增长,故速度也在不断增大,故 D错,甲图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同,故甲做匀速直线运动,故 C正确。 考点:匀速直线运动与变速直线运动的应用。 下列四个句子:( 1)这首歌调太高,我唱不上去;( 2)引吭高歌;( 3)她是唱高音的;( 4)请勿高声喧哗其中 “高 ”字指音调的是 A( 1)( 2) B( 2)( 4) C( 1)( 3) D( 3)( 4) 答案: C 试题分析:声音的高低叫做音调,频率决定声音的音调高低,频率大音调高,听起来尖细,频率小音调低,听起来低沉,把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度叫响度,用振幅来描述物体振动的幅度,声源的振幅越大,
14、产生声音的响度越大,这首歌调太高指音调高,引吭高歌指响度大,她是唱高音的指音调高,请勿高声喧哗指响度,故 C正确。 考点:声音的特性。 实验题 ( 5分)如图甲是某种物体熔化时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像(假设在加热过程中物质的多少不变,单位时间内吸收的热量相同)。 这种物质的固体属于 _(选填 “晶体 ”或 “非晶体 ”),判断的依 据 。 如图乙,在某一时刻,用温度计测得物质的温度为 _ 。 在第 10分钟时,此物质处于 _(选填 “固 ”、 “液 ”或 “固液共存 ”)态。 在第 20分钟时,此物质处于 _(选填 “固 ”、 “液 ”或 “固液共存 ”)态。 答案:( 1)晶体 熔化时吸热温
15、度不变 -6 ( 2)固液共存 液 试题分析:晶体在熔化过程中继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继续上升,观察图甲,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 0摄氏度不变,故该物质是晶体,观察图乙液柱上表面对应的刻度在 0摄氏度以下,温度计的分度值是 1摄氏度,故读数为 -6摄氏度,观察图甲,该物质在 AB端处于固态,在BC 端处于固液共存状态,在 CD 端处于液态,在第 10 分钟时刚好处在 BC 端,故为固液共存,在第 20分钟时刚好处于 CD端,故为液态。 考点:晶体的熔化。 ( 7分)在做 “观察水沸腾 ”的实验时, ( 1) 所用的液体温度计是利用液体 _的性质制成的。为了完成本次实验
16、,由表格知,应选用测温物质为 _的温度计 . 测温物质 凝固点 /0C 沸点 /0C 水银 -39 357 酒精 -117 78 A组同学用的是如图甲所示装置,他们测出的水温将偏 _ (选填 “高 ”或“低 ”)。 ( 2)图乙是 B组同学在实验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此时水的温度是 _ 。 ( 3) B、 C两组同学虽然选用的实验装置相同,但将水加热到沸腾用的时间不同,他们绘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丙所示。分析图像可知:水的沸点是 _ ,当时的大气压 _ (选填 “”或 “=”) l标准大气压; B、 C组得到 b、 c两种不同图像的原因可能 _ _。 答案:( 1)热胀冷缩 水银 高 (
17、2) 92 ( 3) 98 水的质量不同 试题分析:温度计是利用了液体的热胀冷缩原理制成的,观察图乙和图丙,可知水的沸点都高于酒精的沸点 78摄氏度,故为了完成本次实验应选用测温物质为水银的温度计, 用温度计测液体温度时,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能碰到容器底和容器壁,而本题中酒精灯给水加热,容器底的温度高于水的温度此时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容器底,故测出的水温偏高,首先判断温度计示数是 0 摄氏度上,每一小格代表 1摄氏度,观察图乙,示数为 92摄氏度,液体沸腾时继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看图丙知保持 98摄氏度不变,故水的沸点为 98摄氏度,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 100摄氏度,气压越高沸点就越高,故
18、判断当时的大气压低于标准大气压, B、 C组得到 b、 c两种不同图像,两个小组水初温相同,开始沸腾的时间不同,根据 Q=cm t知,可能是水的质量不同 。 考点:水沸腾的实验。 ( 6分)( 1)如图甲所示,用竖直悬挂的泡沫塑料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泡沫塑料球被弹起,这个现象说明 ;如图乙所示,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这个现象说明_.若在月球上做甲乙实验,能看到球被弹起 是 实验。 ( 2)如图所示,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先让一端伸出桌边短一些,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然后一端伸出桌边长一些,再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使钢尺两次振动幅度大致相同 .比较
19、两种情况下,第 _次钢尺振动得快,它的音调 _(填 “高 ”或 “低 ”),这说明音调与 _有关 . 答案:( 1)发声体在振动 声音能传递能量 (空气能传声) 甲( 2)一 高 振动频率 试题分析:图甲泡沫塑料球被弹起,说明音叉在振动,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图乙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说明空气能传声也说明了声音能传递能量,若在月球上做甲实验,泡沫塑料球能被弹起,因为只要音叉振动,小球就会被弹起,而乙图则不能,因为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声,保证振动幅度相同,改变钢尺的长度即是改变钢尺的频率,钢尺伸出桌边越短,振动越快,频率越大,音调越高,说明音
20、调与振动频率有关。 考点:声音的产生,音调与频率。 ( 5分)( 1)如下左图所示是某物质熔化时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 根据该图像你能获得哪些有价值的信息 ,请写出两条: 信息一: 。 信息二: 。 ( 2)如上右图所示,夏天里把一大块冰放在塑料袋中,过一段时间后,冰变成了水,这是 _现象,塑料袋没有漏水,但是在塑料袋外面却出现一层水珠,这是 _现象,其中放热的物态变化主要发生在 _(填 “袋内 ”、 “袋外 ”或 “袋内和袋外 ”)表面; 答案:( 1)该物质是晶体,该物质的熔点是 80摄氏度,熔化时吸热温度不变 ( 2) 熔化 液化 袋外 试题分析:晶体在熔化过程中继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
21、变,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做熔点,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继 续上升,曲线上升为熔化,下降为凝固,观察图可得到这些信息,如该物质的熔点是 80摄氏度,该物质是晶体等,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变化叫做熔化,冰变成水,为熔化,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叫做液化,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在塑料袋外成小水珠,这是液化现象。 考点:液化现象。 ( 7分)小明在 “测小车的平均速度 ”实验中,设计如图的实验装置:小车从斜面顶端静止滑下,图中数字分别表示小车到达 A、 B、 C 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其中 AC 间长 20cm, B为中点。 ( 1)该实验根据公式 进行测量的 ( 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 ( 3
22、)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m/s,小车通过前半程的平均速度 通过后半程的平均速度(填 “大于 ”、 “小于 ”或 “等于 ”) ( 4)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 A点后才开始计时,会使所测全程时间偏 , 平均速度偏 ( 5)下图中四个速度随时间的关系图象,能反映出小车下滑运动的是 。(选填如下图中的选项字母) 答案:( 1) v=s/t ( 2) 小 ( 3) 0.067 小于( 4)小 大 ( 5) C 试题分析:测小车平均速度是根据公式 v=s/t进行测量的,斜面坡度越小,小车运动的时间越长,越便于计时,看 图已知小车通过全程的路程为 20cm即 0.2m,时间为 3
23、s,故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v=s/t=0.2m/3s=0.067m/s,根据题意,小车通过前半程和后半程的路程相同为 10cm即 0.1m,前半程时间为 2s,后半程时间为 1s,根据速度公式 v=s/t.知小车通过前半程的平均速度小于通过后半程的平均速度,如果过了 A点才开始计时,那将会比实际时间小,根据速度公式v=s/t.知速度则偏大 .后半程速度大,即速度随时间增大而增大选项 C对。 考点:测小车平均速度的实验。 ( 7分)微风吹过,金属管风铃发出悦耳的声音。小 明想探究管子发出声音的频率与长度、直径的关系。他选取了材料与管壁厚度都相同、长度和直径都不同的三根直管,将它们用细线悬挂
24、,敲击后,测出各自发出声音的频率,数据如下表: 编号 长度 /cm 直径 /cm 频率 /Hz 1 1.50 2131 2 31.00 2.00 1284 3 48.50 2.50 656 ( 1)用刻度尺测量 1号管长度如图所示,刻度尺的读数是 cm,分度值是 ( 2)三根管中音调最低的是 号。 ( 3)根据表中数据,能否得出 “管子发出声音的频率随长度、直径的增大都会减小 ”的结论?请说明你的理由。 答: (能 /不能); 理由: ( 4)小明发现悬挂的金属管发出声音时在做有规律的摆动,认为金属管发出的声音是由于摆动所产生的。请设计一简单的实验来检验小明的想法,简要写出实验方案和判断方法。
25、 实验方案: ;判断方法 答案:( 1) 20.50 1mm ( 2) 3 ( 3)不能 没有控制变量 ( 4)将金属管悬挂,轻推使其摆动,若能听到其发声,则说明发声是由其摆动产生的,反之则不是由摆动产生的。 试题分析:图中刻度尺的单位是 cm,所以分度值为 1mm,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即示数为 20.50cm,音调与频率有关,频率越小音调越低,根据表格知 3号管频率最小,故 3号管音调也最低,没有控制变量,因此根据表中数据不能得出 “管子发出声音的频率随长度、直径的增大都会减小 ”的结论,实验方案是将金属管悬挂着,轻推使其摆动,若能听到发声,证明小明猜想正确,反之错误。 考点:刻度
26、尺的使用,音调与频率。 填空题 ( 3分)小华同学每天步行上学,他很想知道从自家到学校的距离,进行了如下探究。 ( 1)小华在学校跑道上以上学步行速度步行 100m,测得 用时 80s,则他步行速度为 m/s。 ( 2)小华步行上学需 20min,则他家到学校的距离是 m。 ( 3)为了保证测量结果比较准确,除计时准确外,还必须控制步行 不变。 答案:( 1) 1.25 ( 2) 1500 ( 3) 速度 试题分析:根据速度的计算公式 v=s/t,得他步行速度为v=s/t=100m/80s=1.25m/s,20min=1200s根据 s=vt得他家到学校的距离 s=vt=1.25m/s*120
27、0s=1500m,小华想测他从家到学校的距离,即除需保证计时准确外,还有必须控制步行的速度匀速,这样得到的 结果才相对准确。 考点:速度的应用。 ( 3分)医院抢救中暑病人时,会在病人的额头上大面积地擦酒精。这种疗法的依据是 。 发生火灾时,要使用液态二氧化碳的灭火器。这种灭火器是在常温下用 的办法使二氧化碳气体液化装入钢瓶中里的。使用时需要注意手先放到钢瓶的木柄上,然后再打开螺帽,否则会因二氧化碳在 时要吸收大量的热而对使用者造成伤害 答案:酒精蒸发吸热制冷 压缩体积 汽化 试题分析:蒸发是指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一种汽化现象,蒸发吸热,故在病人的额头上大面积地擦酒精是利用了酒精蒸发吸热,降
28、低病人体温的原理,常温下二氧化碳是气态的,灭火器是在常温下用压缩体积的办法使二氧化碳气体液化装入钢瓶中里的,液态的二氧化碳在常温下很快汽化,汽化时吸热,温度降低,会对使用者造成伤害,而木柄不善于传热,因此手要握在木柄上 考点:液化和汽化 ,吸热和放热。 ( 2分)春节晚会上,在观看演出的过程中,我们虽然没有看到乐队却能分辨出是何种乐器发声,这主要是因为不同乐器所发声音的 _是不 同的,这些乐器的声音是通过 传到观众的耳中。 答案:音色 空气 试题分析:音色也叫音品,反映的是声音的品质,它与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以及发声方式等因素有关,我们虽然没有看到乐队却能分辨出是何种乐器发声,是根据不同乐器所发声
29、音的音色辨别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这些乐器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到人耳中的。 考点:声音的特性,声音传播的条件。 计算题 ( 5分)小星利用节假日到上海去看望奶奶,他来到镇江火车站看到列车运行时刻表的一部分如图所示,他比较了特快 T131和动车组 “和谐号 ”D413的运行时间后,决定乘坐动车组 “和谐号 ”D413前往上海若两列车均正常运行,试问: 往上海方向(里程: 270km) 车次 到达时间(镇江) 开车时间(镇江) 终点站(上海) T131 09: 43 09: 45 12: 30 D413 10: 04 10: 06 11: 36 ( 1)动车组 “和谐号 ”D413比特快 T131
30、少运行多少时间? h ( 2)动车组 “和谐号 ”D413从镇江到上海的运行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为多少千米时?合多少米秒? 答案:( 1) 1.25 ( 2) 180 50 试题分析: T131从 09: 45到 12:30共用时 2小时 45分钟, D413从 10:06到11:36共用时 1小时 30分钟 ,2小时 45分减去 1小时 30分等于 1.25小时,故动车组 “和谐号 ”D413比特快 T131少运行 1.25h, 1小时 30分钟等于 1.5小时,动车组 “和谐号 ”D413从镇江到上海的运行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为v=s/t=270km/1.5h=180km/h,1m/s=3.6km
31、/h,故 180km/h=50m/s. 考点:平均速度的计算,单位的换算。 ( 5 分)利用声纳可以探测海底深度,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是 1530m/s。 ( 1)声速与 和 有关。 ( 2)某探测船 利用声呐从海面处垂直向海底发射超声波,经 0.8s接收到反射回来的声音信号。计算海底障碍物到海面的距离是多少? 答案:( 1)介质种类 温度 ( 2) 612m 试题分析: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声速都是不一样的,固体传声效果最好,其次是液体再次是气体,同时还和温度有关,平时我们所说的声在空气中的速度为 340m/s,是指在温度为 15摄氏度的情况下,故声速与介质种类和温度有关,海底障碍物到海面的距离 h=1/2vt=1/2*1530m/s*0.8s=612m. 考点:声音的传播。回声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