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四川自贡富顺板桥中学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卷(带解析).doc

上传人:livefirmly316 文档编号:310290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36.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届四川自贡富顺板桥中学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卷(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13届四川自贡富顺板桥中学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卷(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13届四川自贡富顺板桥中学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卷(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2013届四川自贡富顺板桥中学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卷(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2013届四川自贡富顺板桥中学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卷(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3届四川自贡富顺板桥中学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卷(带解析) 选择题 19世纪 60-90年代的洋务运动是中国逐渐汇入到工业文明大潮中的重要事件。洋务运动中,洋务派兴办同文馆等新式学堂,对中国历史发展起到的主要作用是 A培养了了解西方的改革人才 B传播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 C改变了中国落后的封建教育体制 D刺激了中国经济的发展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洋务运动的内容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洋务运动的内容有:一前期以自强为旗号创办一批近代军事工业,二后期以求富为旗号创办一批近代民用工业,三建立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军,四建立学校,派遣留学生,设立京师同文馆,京师同文馆是清末

2、第一所官办外语专门学校。全称京师同文馆。初以培养外语翻译、洋务人才为目的,由恭亲王奕 于 1861年 1月奏请开办。属总理事务衙门。以外国人为教习,专门培养外文译员。课程开始时只设英文,后来增设法文、德文、俄文、日文。同治六年又添设算学馆,教授天文、算学,培养 一大 批人才,本题选 A。 考点:洋务运动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察学生对历史问题的识记能力和对历史问题的理解能力,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经济,军事,国防,教育近代化的历程,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读懂题目的意思,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判断出答案:,另外和本题有关的洋务运动的背景,内容,评价都要全面的去掌握。 某班历史兴趣小组在自主学习和探究 “蒸汽时代

3、 ”的到来一课之后,有四人分别写出了历史小论文,他们立论的题目是:甲:工业革命是从蒸汽机的投入使用开始的;乙:美国人在交通运输领域率先取得新突破;丙:工业革命所带来的社会问 题;丁:工业革命使欧美资产阶级确立了对世界的统治。其中,符合史实,说法正确的有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该历史兴趣小组的立论题目中甲题目错误,工业革命的开始以哈格里夫斯发明的珍妮机的使用为标志的,乙立论正确,美国人富尔顿 1807 年发明汽船,因此美国人在交通运输领域率先取得新突破,丙立论正确,工业革命使生产力发展,但也带来了环境和生态

4、等社会问题,丁立论正确,工业革命后,欧美资产阶级进行了殖民扩张和掠夺,从而确立了欧美资产阶级对世界的统治,因此,符合史实,说法正确的有 3个,本题选 C。 考点: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就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工业革命发展了社会生产力,提高了劳动效率,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工业革命的发明创造是命题的重点,同学们要注意识记,三次工业革命的发明:第一次工业革命:蒸汽机,火车,汽船。第二 次工业革命:内燃机,汽车,电灯,飞机。第三次工业革命:电子计算机,互联网。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 ” 是对民生问题重要性的认识。民生问题是当前我国 “十二五 ”规划所关注的焦点,也是古

5、今中外各国政府非常重视的问题。 19世纪 60年代,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共同关注的民生问题是 A引进西方先进技术 B大力发展教育 C提倡文明开化 D解决农村土地问题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俄国 1861年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的比较的认识,分析题目,改革前两国都是落后的封建国家,两国改革后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 展道路,方式都是自上而下的改良方式,改革后都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改革都对土地问题进行了规定,这是对民生的关注, ABC 不符合题意,本题选 D。 考点:俄国 1861年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的比较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察学生比较历史问题的能力,比较题要找出比较项,两个变法

6、都有变法的目的,性质,措施和结果以及意义影响等,找出比较项然后再进行分析判断,最后得出正确的答案:。 构建和谐社会是人类的共同理想,在不同的时期和不同的国家,构建和谐社会所面临的主要历史任务各不相同。在美国南北战争时期,林肯政府构建和谐社会面临的历 史任务是 摆脱英国殖民统治 平定南方分裂叛乱 废除黑人奴隶制 废除农奴制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美国内战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 摆脱英国殖民统治是美国独立战争的任务, 平定南方分裂叛乱是美国内战的任务,南北战争爆发后,美国面临着分裂的危险, 废除黑人奴隶制 ,南北内战是北方的资本主义和南方的奴隶主种植园经济的矛盾造成的

7、,内战中,;林肯颁布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废除农奴制是俄国 1861年改革的任务,排除 ,本题选 A。 考点:美国内战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美国南北战争是美国历史上的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通过内战,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为北方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是考试出题的重点,所以同学们要对美国南北战争的起因,经过,意义,影响都要掌握好 列宁说: “我们在夺取政权的时候便知道,不存在将资本主义制度具体改造成社会主义的既存方法, 我们必须根据实践作出判断。 ”苏联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做出的探索是 走城市夺取政权的道路 实行新经济政策 实行高度集中的政治

8、经济政策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体制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苏俄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探索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 走城市夺取政权的道路是苏俄武装革命的道路,不属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实行新经济政策是列宁面对严重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进行的实行市场经济的政策,通过一定限度的恢复资本主义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的措施,属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实行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政策,列宁死后,斯大林领导苏联人民进行了社会主义建设,逐渐形成了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中国改革开放形 成的经济模式,排除 ,本题选 A。 考点:苏俄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

9、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组合型选择题以容量大,考查的信息范围广而著称,考察对知识点可以是知识归类,可以是评价分析,可以是异同比较,解题的思路是将备选内容置于这些知识点中观察,根据题目要求对这些内容进行分析,作出正确的评价。由此启示我们在复习中,对凌乱的历史知识要加以梳理和整理。 “由于美苏都有强大的政治经济军事实力,也有各自的势力范围,那么,形成两个以它们为核心的互相对立的政治军事同盟就是不可避免的。 ”材料论述了美苏 “冷战 ” A形成的原因 B开始的标志 C结束的标志 D产生的影响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美苏冷战形成原因的认识,解答的关键是 “由于美苏都有强大的政治经济

10、军事实力,也有各自的势力范围 ”这说明了战后美苏两国各自拥有强大的政治经济,军事实力,同时又都拥有实力范围,根据所学知识,1946年 3月 ,英国前首相丘吉尔在美国富尔顿发表的反苏、反共演说 ,又称铁幕演说正式拉开了 冷战的 序幕,杜鲁门主义的提出是冷战开始的标志,马歇尔计划的实施是杜鲁门主义的具体运用,北约和华约的成立把冷战推向高潮, BCD不符合题意,本题选 A。 考点:冷战政策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 “冷战 ”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为遏制共产主义运动,维护和巩固资本主义秩序采用的手段,其特点就是为了遏制共产主义,采用除战争外的任何手段。冷战 政策的

11、(内容)及标志: 1揭开冷战序幕标志 :丘吉尔发表 铁幕演说 2政治方面: 杜鲁门主义 ( 1947)全球扩张,全面冷战(宣言书) 3经济方面: 马歇尔计划 ( 1947)资本主义稳定欧洲,控制欧洲 4军事方面:北约集团成立( 1949),与 “华约 ”对峙,造成世界不安宁,势 均力敌,不敢轻易动武 下列图片展示了当今世界一些重要组织的标识,代表世界上最大经济体的标识是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欧共体的认识,分析图片,图 A是世界贸易组织的旗帜, B是欧共体旗帜,根据所学知识,为了促进自身经济发展。在美苏争霸中维护自身安全 ,提高国际地位 ,1965年 4月 8日,

12、法、意、联邦德国、荷、比、卢 6 国签订了布鲁塞尔条约,决定将欧洲煤钢共同体 、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和欧洲经济共同体统一起来,统称欧洲共同体。条约于 1967年 7月 1日生效 。欧共体总部设在比利时布鲁塞 尔。 C图片是区域性组织, D是联合国的旗帜,本题选 B。 考点:欧共体的成立 点评:本题难度较大,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分析理解和识记能力,欧共体的成立促进了整个欧洲的政治与经济的稳定发展;增强了欧洲人的 “欧洲公民 ”意识;并在整体上提高了欧洲的国际地位。推动了世界格局的多极化发展,同学们要好好掌握这一内容。 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 ) ( 1)把中国文化传到西方( 2)宣扬国威 (3)加强与

13、海外联系( 4)到达非洲东海岸、红海沿岸( 5)促进南洋的开发 A( 1) (2)(3) B (2)( 3)( 4) C( 3)( 4)( 5) D (2)(3)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郑和下西洋目的的认识,结合所学知识,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为了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也是为了宣扬国威,因此( 1)( 4)( 5)不符合题意,排除,本题选 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察学生对中外航海活动的分析对比能力,郑和下西洋时间之长、规模之大、范围之广都是空前的。对发展中国与亚洲各国家政治、经济和文化上友好关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新航路开辟后使世界连接为一个整体,是世界被发现的时代,同学们要对郑

14、和下西洋和新航路开辟的时间,规模,意义和影响进行分析比对,特别要注 意和西欧早期的殖民扩张进行对比,以区分它们之间的根本不同。 “以和为贵 ”“和平交往 ”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在古代对外交往中体现这一优良传统的是( ) ( 1)丝绸之路( 2)鉴真东渡( 3)戚继光抗倭( 4)郑成功收复台湾 A( 1)( 2)( 3) B( 2)( 3)( 4) C( 1)( 2) D( 3)()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中国古代对外交往的认识,分析该题得知,( 1)丝绸之路,张骞通西域开辟了一条丝绸之路,丝绸之路 ”把西汉同中亚许多国家联系起来,促进了它们之间的政治,经济和军事,文化的交流,

15、2)鉴真东渡,鉴真是唐朝的僧人,他东渡日本进行中日文化交流,( 3)戚继光抗倭( 4)郑成功收复台湾都是抗击外来侵略的民族英雄,排除( 3)(),本题选 C。 考点:中国古代对外交往的史实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察学生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对外交往有利于加强和世界各国的经济文化联系,闭关政策只能导致国家落后,国家实力是保证对外交往的重要的物质基础,所以,我们要坚持改革开放,增强国家实力,为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为了加强对北方和西北边疆的统治,清朝设置了( ) A北庭都护府和安西都护府 B北庭 都护府和西域都护府 C岭北行省和甘肃行省 D乌里雅苏台将军和伊犁将军 答案: D 试题

16、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清朝民族关系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为加强对北方的统治,清朝设立了乌里雅苏台将军,清朝平定大小和卓的叛乱,设置伊犁将军,有利于新疆地区的稳定,大大加强了中央政府对新疆的管理,说明了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题目中 A,B,C 三项和题意不符,本题选 D。 考点:清朝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察学生解读历史材料信息和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清朝的政治,经济,文化,对外政策,民族关系 对中国封建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尤其是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影响尤甚,它导致了清朝最终落后于西方国家,最后在鸦片战争中一败涂地,同学们对这些内容要注意识记和理解。 西方学者认为:

17、 “中国的发明替宗教改革开路,并使推广民众教育成为可能 ”据材料推断,这里所说的 “发明 ”应该是指( ) ( 1)造纸术()火药()指南针()印刷术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中国四大发明之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明的认识,解答的关键是 “中国的发明替宗教改革开路,并使推广民众教育成为可能 ”根据所学知识,纸发明以前,人们主要的书写工具是竹木简,竹木简比较笨重,携带非常不变,影响了文化的传播和交流,东汉时期,宦官蔡伦改进了造纸术,蔡伦用树皮,麻头和旧渔网做原料,改进了造纸术,改变了过去用竹木简书写不方便携带的现状,印刷术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

18、一。它开始于隋朝的雕版印刷,经宋仁宗时的毕升发展、完善,产生了活字印刷,并由蒙古人传至了欧洲,所以后人称毕升为印刷术的始祖。中国 的造纸术和印刷术为知识的广泛传播、交流创造了条件,对欧洲资产阶级战胜封建统治阶级做出了贡献,因此本题选 C。 考点: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明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明和改进,不仅促进了中国的文化传播,而且后来传到欧洲,对欧洲资产阶级战胜封建统治阶级也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四大发明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也是考试命题的重点,希望同学们引起重视。 热兵器时代的军事防御工程我认为首数马奇诺防线,那么冷兵器时代你认为是下列哪一个( ) A赵

19、州桥 B大运河 C长城 D故宫 答 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长城的认识,秦朝时期为了防止匈奴的入侵,秦始皇修筑了西起临洮(现在甘肃一带),东到辽东(今辽宁省的东部和南部及吉林省的东南部地区)的长城,到明朝时,明朝的两个劲敌北方的蒙古和东北地区的女真人主要集中在辽东、西及它的西部和西北地区,而蒙古还有相当部分活动在长城北及西北诸省之地。又重新修缮了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的长城,根据所学知识,本题选 C。 考点:秦朝的长城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察学生对历史问题的识记能力,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最伟大的奇迹,是中国悠久历史的见证,与天 安门、兵马俑一起被世人视为中国的象征。同时,长

20、城于 1987年 12月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2007年 7月 7日,长城成为世界新七大奇迹之一。是考试命题的重点,希望引起同学们的注意。 被外国称为 “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的是 A本草纲目 B天工开物 C资治通鉴 D红楼梦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宋应星天工开物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天工开物是中国古代一部综合性的科学技术著作,有人也称它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著作,作者是明朝科学家宋应星。外国学者称它为 “中国 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作者在书中强调人类要和自然相协调、人力要与自然力相配合。 A项是药学著作, C项是北宋司马光写的史书, D是反映封建社会兴衰的小说,本题选 B

21、。 考点:宋应星的天工开物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天工开物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著作,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科技著作,其特点是图文并茂,注重实际,重视实践,书中记述的许多生产技术,一直沿用到近代,如此书在世界上第一次记载炼锌方法等。 下列事件对世界影响大,对旧制度的打击最大的是( ) 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B美国独立战争 C法国大革命 D新中国成立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彻底性的认识,此题的关键是理解 “,对旧制度的打击最大 ”语句,法国大革命是一次彻底不妥协的资产阶级革命,人民群众三次武装起义,把革命推向前方,把革命坚决

22、进行到底,打击封建制度,法国大革命对世界 影响也很大,它激励着亚非拉美 的资产阶级革命运动和民族独立运动, ABD不符合题意,本题选 C。 考点:法国大革命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能力,法国大革命经历了很多曲折,但最终还是确立了资产阶级共 和制度,证明了 “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正确性,另外法国大革命的背景,经过,曲折,意义和影响同学们都要好好掌握和理解。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的共同点是 A最终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B推翻了封建专制制度 C打败了外国的武装干涉 D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要求找出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的共同

23、点,首先分析,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前这三个国家的情况,英法是封建专治的国家,英国的斯图亚特王朝的专制统治和法国的波旁王朝的专制统治阻碍了两国资本主义的发展,美国是受英国控制的殖民地,英国殖民统治也阻碍了北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产阶级革命后,英法两国由封建国家变成了资本主义国家,美国也摆脱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变成一个独立的资本主义国家,所以这三国革命都是促进了本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选项 A, B,C都符合一国或两国的情况,所以排除,本题选 D。 考点: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 的相同原因 点评:本题难度较大,考察同学们的分析比较能力,比较题要先找出比较项,本题的三国资产阶级革命都有原因,经过,意义和影

24、响,要从这些方面去找相同和不同点,要求学生对三国革命前后的社会状况以及资产阶级革命过程,原因,性质,意义影响都要全面系统的掌握后并分析比较判断后才能解答。 14-16 世纪,世界历史发生着深刻而巨大的变化,一个崭新的时代即将到来,下列事件为新时代的到来创造条件的是 文艺复兴运动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新航路的开辟 法国大革命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 14-16世纪西欧文艺复兴,新航路的开辟和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以及法国大革命的认识,分析题目, 两项是西欧发生的资产阶级曙光的历史事件,这些历史事件为支持和规模时代的到来创造了条件,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法国大革命分别是资产阶

25、级革命时代的开始和深入的历史事件,本题选 C。 考点:文艺复兴,新航路的开辟和英法资产阶级革命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察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分析理解能力,另外,文艺复兴,新航路的开辟和英法资产阶级革命的背景,经过,性质,意义和影响也是考试命题的题点,务必要全面掌握。 1923年,梁启超曾说: “革命成功将近十年 觉得社会文化是整套的,要拿旧心理运用新制度,决计不可能,渐渐要求全人格的觉醒。 ”这句话揭示了 A维新派主张建立共和国 B新文化运动的历史必然性 C国民革命结束了封建专制制度 D辛亥革命具有坚实的群众基础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新文化运动的发生是历史必然性的认识,解答的关键是

26、要弄清楚梁启超说的话的意思, “渐渐要求全人格的觉醒 ”是说必须从思想上来解决根本问题,这体现了新文化运动的发生是历史的必然,根据所学知识,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新 青年,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开始,新文化运动以民主科学为旗号,以北京大学为基地,以新青年为主要阵地,向以孔教为首的思想发动猛烈攻击, ACD不符合题意,本题选 B。 考点:新文化运动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察学生对历史问题的史记能力,新文化运动是教材中的基础知识也是考试命题的重点,学生一般根据所学知识就能直接得出答案:,所以送分题。 近代化就是在经济上实现工业化,在政治上实现民主化的过程,中国的近代化在这两大领域的开启性事件分别

27、是 A洋务运动和辛亥革命 B五四运动和戊戌变法 C实业救国和辛亥革命 D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中国近代化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洋务运动创办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开启了中国军事和经济近代化的进程,但是洋务运动只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而没有涉及到政治制度,后来的戊戌变化开始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维新派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开启了中国政治民主化的进程,因此本题选 D。 考点:中国经济工业化和政治民主化近代化的进程 点评:本题难度较大,考察学生对历史问题的分析理解能力,解答本题需要具备两种能力,一是要对洋务运动,戊戌变化,辛亥革命的基本史实识记清楚,二是要对 洋务运动,戊戌

28、变法,辛亥革命的内容进行理解,最后才能得出答案:。因此对于历史问题,我们要知道是什么,更要知道为什么。 有诗写道: “生死攸关转折点, 左 倾错误受批判。重新确立领导人,党和红军脱危险。 ”此诗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五四运动 B中共诞生 C遵义会议 D挺进中原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红军长征时期遵义会议的认识,题目中的 A项是反帝爱国运动, B项是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史实, C项是党在 1935年召开的一次生死攸关的会议,遵义会议在危机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中国革命,挽救了红军,是党史上重要的一次会议, D项是解放战争时期的历史史实,本题本题选 C。 考点:遵义会议的内容以及影响 点评:

29、本题难度较小,考察学生对中共党史上挽救党,挽救红军,挽救中国革命的遵义会议识记能力,中共党史上有几次重要的会议,如八七会议,遵义会议,党的七大,党的七届二中全会等等,党史上的重要会议是命题的重点,同学们对这些重要的会议要一一掌握对比,遵义会议在教材中属于基础知识,是送分题。 在 20世纪第二个十年间,堪称中国历史转折之里程 牌的事件是( ) A鸦片战争和中华民国成立 B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 C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 D中华民国成立和新文化运动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 20世纪第二个十年中国历史转折事件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 A事件发生的时间分别是 1840年和 1949年,不符合

30、题意, B事件发生的时间分别是 1919年和 1921年,也不符合题意, C事件发生的时间分别是 1911年和 1919年,属于 20世纪第二个十年间,因此本题选 C。 考点: 20世纪第二个十年中国历史转折事件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察学生的识记能力,另外,该题考察的角度很多,比如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的原因,性质,阶段,初步成果,意义以及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等都是命题的题点,五四运动的导火索在教材中属于基础知识,学生根据史实能直接回答,属于送分题。 硝烟散尽,回望历史,抗战精神将化为永恒,它激励着我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下列与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无关的是 A中国人民实现了真正

31、的和平与民主 B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 C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做出了突出贡献 D是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反 抗外来侵略取得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抗战胜利意义的认识,根据所学,抗战胜利是中国人民近百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帝国主义的完全胜利,是中华民族由危亡走向振兴的历史转折点。抗战胜利,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提供了一个弱国战胜帝国主义强国侵略的经验和范例,也促进了民族觉醒和唤起了民族团结的巨大力量。这一切都为民主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力地配合和援助了世界各国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所以 BCD是

32、抗战胜利的意义, A项是在新中国 成立后,中国人民才实现了真正的和平与民主,本题选 A。 考点:抗战胜利的意义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察学生对抗日战争的分析理解能力,此题跨度较大,信息量丰富,需要学生对近代中华民族的抗争要有个整体的认识,从鸦片战争中的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到抗日战争中华民族的胜利,其间出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他们的英勇斗争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所以同学们学习历史知识不仅要具有识记能力,还要具有对历史人物和事件有理解和分析能力,不断提高自己的历史能力。 “文章合为时而著 ”,高考作文题也能彰显时代精神。 1956年全国高考作文题是 我生活在幸福的年代里。这里 “幸福的年代 ”的含

33、义是 A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使人民过上好日子 B大跃进运动使人民丰衣足食 C人民公社化运动改善了人民生活 D改革开放使人民走上致富之路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 1956年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1953年,我国开始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到1956年底,基本完成,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公有制的转变,标志找社会主义革命取得胜利,也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建立,1956年全国高考作文题是我生活在幸福的年代里。所以这里 “幸福的年代 ”的含义是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建立,本题选 A。 考点: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点评:本题难度较

34、小,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三大改造是我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在三大改造中,党和政府采取了正确的策略,使社会主义改造顺利进行,在社会主义改造工作的后期,也存在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等缺点。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基础。 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 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主要是因为它 A恢复了邓小平的职务 B做出了党的工作重心转移的战略决策 C提出了与时俱进 D决定平反冤假错案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意义的认识,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

35、中全会召开,会议的主要议题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这表明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由原来的以阶级斗争为主转移到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现了工作重心的转移。 ACD不符合题意,本题选 B。 考点: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党的历史上重要转折的会议,中国从此走上了改革开放的道路,党的历史上一共有三次工作重心的转移,第一次是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形成,标志着中国革命的重心从城市转移到 农村,第二次解放战争胜利后,召开了党的七大,党的工作重心从农场又转移到了城市,第三次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从以阶级斗争为

36、纲转移到社会主义建设上来的决策,同学们要注意掌握。 深圳后海社区居民张先生说: “我亲眼看到深圳一天天地长大、一天天地发展繁荣起来。深圳 30年 的变化真可以说是天翻地覆啊! ”张先生所见所感 说明改革开放符合民心 标明改革开放顺应了时代潮流 印证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证明我国步入了发达国家行列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改革开放以来深圳变化的认识,此题也是组合型选择题,解答该题型主要方法是排除法,从提干中找出一个或两个不符合题意的内容,排除掉,题目中的 证明我国步入了发达国家行列明显错误,我国现在还处在发展中阶段,是发展中国家,排除 ,答案:就出来 了,本题选 A

37、。 考点:改革开放来深圳的变化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广东是一座历史悠久的省份,它见证了旧中国受屈辱的历史,也见证了广东新时期改革开放的辉煌成就,广东很多的历史故事都能在近现代找到历史的影子,学生要注意对近现代广东的历史进行归纳梳理,从整体上对比广东的变化,从中受到启发和借鉴。 张大爷收藏了以党代会为主题的一组纪念邮票 中共七大 中共十二大 中共十三大 中共十五大。他想根据每一次党代会的主要内容定几个关键词,请你帮帮他。( ) A 毛泽东思想 中国特色 基本路线 邓小平理论 B 主要矛盾 中国特色 市场经济 科学发展 C 经济建设 国企改革 计划经济 中国特色

38、 D 迎接胜利 走自己的路 一国两制 三个代表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党的几次代表大会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 中共七大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中共十二大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中共十三大明确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中共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因此这几次党的会议的主题 A最合适,本题选 A。 考点:党的几次重要会议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察 学生对中共党史上几次会议的识记能力,中共党史上有几次重要的会议,如八七会议,遵义会议,党的七大,党的七届二中全会等等,党史上的重要会议是命题的重点,同学们对这些重要的会议要一一掌握对

39、比,重点掌握。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发展迅速, GDP 对世界的贡献从 1%提高到 9%,国际影响力日增。下列成就不属于改革开放新时期的是 A重返联合国 B初步建立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框架 C祖国统一大业取得重大进展 D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颁布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改革开放新时期成就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 A项是新中国 70年代取得的外交成就,不属于改革开放新时期的成就, BCD是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新成就,本题选 A。 考点:改革开放新时期的成就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 1978年,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邓小平做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40、,极大提高了劳动人民的生产积极性,有效的利用外资和外国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使中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中国的国力增强,人民生活富足,改革开放取得了重大成就,实践证明,改革开放是中国强国富民的必 经之路,十一届三中全会是考试命题的重点,对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时间,内容,意义和影响同学们要重点识记和理解。 我国是世界上能造核武器、自行研制发射人造卫星的第五个国家,标志我国在空间技术领域跻身于世界先进国家行列的是 A 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 1967年,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C 1966年,导弹核武器实验成功进行 D 1970年,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

41、考察学生对新中国航空航天成就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 AB项原子弹,氢弹的爆炸成功,打破了帝国主义对中国 的核 讹诈, C项是我国国防科技的又一大进步, D项是 1970年 4月 24日,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一号火箭送入地球轨道升空,在太空昼夜不停地向全球播放 “东方红 ”乐曲和遥测信号,向全世界宣布中国已进入宇宙空间。本题选 D。 考点:中国航空航天成就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长征一号运载火箭的研制成功和东方红 1号卫星的发射成功,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它标志着中国自此正式跨入了航天时代,同时也是中国拥有洲际核打击能力的公开宣言。长征一号的发

42、射成功,由此开创了中国航天史的新纪元,使中国成为继苏、美、法、日之后世界上第五个独立研制并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你的手伸过世界最辽阔的海洋来和我握手 二十五年没有交往啊 !”周恩来总理和美国总统尼克松的握手表明了 ( ) A中美两国领导人亲密无间 B中美两国正式建交 C中美两国关系的 “坚冰 ”开始 “融化 ” D中美两国消除了矛盾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 70年代中美关系解冻的认识,根据所学, 1972年 2月 21日,美国总统尼克松抵达北京,受到周恩来总理等中国领导人的欢迎。 2 月 28日,中美上海联合公报发表,宣布中美两国关系走向正常化。周恩来总理和美国总统尼克松的

43、握手表明了中美关系的坚冰开始融化,从此,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利坚合众国的关系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本题选 C。 考点:中美关系的解冻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中美关系的解冻是我国外交战线的重大胜利,意义重大,结束了长期的对话,开始了两国关系的新阶段,提高了两国的战略地位,改变了国际 战略格局,对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有重大的意义,有利于两国的经济、贸易、科技、文化、金融等各方面的交流与发展,中国处于美苏之间的关键性制衡地位,使中国战略地位空前提高,尼克松访华,促使西方国家同中国建交,形成中国外交史上第三次建交高潮。 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2分) 20世纪,

44、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和无尽的痛苦。今天也存在一些让国际社会动荡不安的因素,特别在亚洲地区局势更加复杂和动荡不安,西亚地区冲突不断,时有局部战争。东亚国家之间的摩擦不断,有的国家已经剑拔弩张,已经严重威胁到了世界 的和平与稳定。根据已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 从根本上来讲,两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最根本原因是什么原因?罪魁祸首是谁?( 2分) 2,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和最惨烈的战役分别是什么?( 2分) 3, “一战 ”给欧洲的帝国主义国家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和损失,刺激广大被压迫、被奴役国家的觉醒,中国在觉醒、变化。请问 “一战 ”给中国的经济和思想带来了什么变化( 2分) 4, “二战

45、 ”的转折点是什么?什么事件把 “二战 ”的规模扩大到最大?什么会议对“二战 ”后的世界格局有深远影响?( 3分) 5,中国为 “二战 ”作出了重大的牺牲,也有重大的贡献 。列举两例中国为打败法西斯国家而作出的贡献( 2分)。 6,战争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和无尽的痛苦,当今社会你认为怎样处理国际事务才能最好的避开战争?( 1分) 答案: 1,经济 德国 2,萨拉热窝事件 凡尔登战役 3,民族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 4,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太平洋战争爆发(日本偷袭珍珠港) 雅尔塔会议 5,台儿庄战役 百团大战 6,协商与对话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两次世界大战的认识,根据所学知

46、识解答如下: ( 1)根据所学知识,两次世界大战都是由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 衡造成的(或经济原因),一战的罪魁祸首是德国。 ( 2)根据所学知识, 1914年 6月 28日,奥匈帝国的王储在南斯拉夫的萨拉热窝遇刺,由此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这就是萨拉热窝刺杀事件,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一战中协约国和同盟国在凡尔登进行激战,双方都投入了百万兵力厮杀,双方死伤无数,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体现了战争的残酷。 ( 3)根据所学知识,一战期间帝国主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使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得到了一个发展的机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爆发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

47、主义,中国从此 找到了正确的思想理论。 ( 4)根据所学知识,根据所学知识,斯大林格勒会战,又称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是二战中前苏联卫国战争的主要转折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也是人类历史上最为血腥和规模最大的战役之一。战役包括下述部分: 1942年 5月德军横扫苏联西南地区,逼近斯大林格勒;德国空军对苏联南部城市斯大林格勒的大规模轰炸行动;德军攻入市区;市区巷战;苏联红军反击;最终合围全歼轴心国部队。法西斯集团损失官兵近 150万人,约占其苏德战场总兵力的 1/4。苏军斯大林格勒会战的胜利扭转了苏德战场的局势,不仅成为苏德战争的转 折点,而且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历史性转折的主要标志。根据所学知识, 1941年12月,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二战规模扩大, 1945年,英法美三国首脑在雅尔塔召开会议,会议确定了对德国军事占领,彻底打败法西斯主义和军国主义,决定战后成立联合国,对战后影响最大。 ( 5)抗战中中国军队奋勇杀敌,李宗仁率国民党军队取得了台儿庄战役的胜利,彭德怀组织八路军一百多个团发动了百团大战,在敌后战场向日军发动了进攻,支持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 6)根据理解处理当今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