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3届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初三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2011年诺贝尔化学奖被授予以色列科学家丹尼尔 谢赫曼,以表彰他在发现准晶体方面所作出的突出贡献。准晶体可能具有下列性质,其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密度低 B耐磨损 C导电性差 D抗氧化性强 答案: D 试题分析:物质的化学性质是指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的物理性质是指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 A、密度低,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来表现,属于物理性质; B、耐磨损,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来表现,属于物理性质; C、导电性差,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来表现,属于物理性质; D、抗氧化性强,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来表现,
2、属于化学性质。故选 D 考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分析物质的性质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如果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就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 某混合气体 N 可能是由 H2、 CO、 CO2中的一种或两种组成,为了解其组成情况,某同学设计了如下装置进行实验(假设 NaOH 溶液可以完全吸收 CO2)。 下表中是对可能出现的实验现象的描述,据此推测气体 N 的组成结果正确的是: 可能出现的 实验现象 气体 N 的组成X中液体Y中黑色粉末 Z中液体 A 不浑浊 变成光亮的红色 不浑浊 H2 B 不浑浊 变成光亮的红色 变浑浊 CO和 CO2 C 变浑浊 变成
3、光亮的红色 不浑浊 H2和 CO2 D 变浑浊 变成光亮的红色 变浑浊 H2和 CO 答案: AC 试题分析: X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若不变浑浊,则说明气体中不含二氧化碳;由于 X和 Y中间使用了氢氧化钠溶液,故无论原气体中是否含有二氧化碳,进入 Y中的气体不再含有二氧化碳,故若 Z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有二氧化碳产生,即原气体中含有一氧化碳,反之,说明气体中没有一氧化碳;若 Y中黑色粉末变为光亮的红色,说明气体中有还原性的气体。故选 AC 考点: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氢气的化学性质与燃烧实验 点评:理解和熟练掌握氢气
4、、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性质,以及相关反应的现象,是解答本题的关键;对于不能直接检验的,要检验其反应的产物。 下图是某兴趣小组设计的四个实验装置 ,其中实验目的能够达到的是:答案: BC 试题分析:根据实验原理分析。 A、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是利用可燃物在集气瓶中燃烧,消耗集气瓶中的氧气,以引起明显的压强差,而使外界的水进来补充,而用硫粉来实验时,由于生成了二氧化硫气体,故集气瓶内压强变化不大,所以水进入量很少,错误; B、由于高锰酸钾固体在受热条件下易分解生成氧气,所以发生装置要选 “固体加热型 ”,而由于氧气不易溶解水,所以可以用排水法收集,正确; C、铜片上的白磷和红磷都是可燃物,周围都
5、有可取,而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达到一定的温度(着火点);而水中的白磷和铜片上的白磷,同样都是白磷,且水中的白磷的温度还高 但是却没有燃烧,说明燃烧需要空气或氧气,故能探究燃烧的条件,正确; D、由于本实验的反应为 Na2CO3+2HCl=2NaCl+CO2+H2O,即生成物中有气体,而整个装置又处于开放状态,故导致反应后无法称量到二氧化碳的质量,所以不能用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错误。故选 BC 考点: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探究燃烧的条件,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点评:本题属于实验方案评价题,解答本题时,要认真观察图示,分析实验装置设计的原理及依据、设计思路、现象是否明
6、显等,并以此对方案进行评价。 某同学设计了下列实验 (括号内是所用的药品或操作),你认为可行的是: A验证铁、铜、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铁丝、银丝、硝酸铜溶液) B鉴别固体:氧化铜、二氧化锰(观察颜色) C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少量的一氧化碳 (点燃) D除去铁粉中混有的银粉(加入稀盐酸,洗涤,过滤) 答案: A 试题分析:根据相关物质的性质分析。 A、由于铁丝能与硝酸铜溶液反应,故能证明铁比铜活泼;而银丝与硝酸铜溶液不反应,说明铜比银或活泼,故能验证铁、铜、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正确; B、由于氧化铜和二氧化锰都是黑色固体,故通过观察颜色,不能区分,错误; C、由于二氧化碳不可燃,也不支持燃烧,故能
7、起到隔绝氧气的作用,所以二氧化碳中混有少量的一氧化碳,是不能用点燃的方法除去的,可以通过灼热的氧化铜,错误; D、除去铁粉中混有的银粉,不能用稀盐酸,因为稀盐酸能与主要物质铁粉反应,而不与杂质反应,错误。故选 A 考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物质除杂或净化的探究,气体的净化(除杂) 点评:熟记常见物质的性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要注意基础知识的积累。 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 关系的是: A向一定量的二氧化锰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 B加热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固体 C向两份完全相同的稀盐酸中分别加入锌粉、镁粉 D将水通电电解一段时间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具体变化时的物质量的
8、关系,结合图像分析判断。 A、向一定量的二氧化锰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产生水和氧气,但由于二氧化锰是该反应的催化剂,故其质量不变,错误; B、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固体,会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其中二氧化锰是生成物,故其质量会随反应的进行而增大,错误; C、向两份完全相同的稀盐酸中分别加入锌粉、镁粉,随着金属的不断加入,稀盐酸最终会完全反应,故它们最后生成的氢气应相等,错误; D、将水通电电解一段时间,生成的氢氧气体的体积比为 2:1,正确。故选 D 考点:催化剂与催化作用,实验室制氧气的反应原理,金属的化学性质,水的电解 点评:本题是化学反应中定量
9、关系和图象相结合的题型,题目难度较大;要准确解答此类题,关键要对化学反应知识熟练,并能结合 图象的数学意义,综合考虑;图象的意义要抓住三点: 抓图象的起点, 抓图象的终点, 抓图象的变化过程。 金属 Ni、 Mn分别放入其他三种金属 X、 Y、 Z的盐溶液中,反应的结果和有无金属析出的情况如下表所示。 X盐溶液 Y盐溶液 Z盐溶液 Ni 无 无 有 Mn 无 有 有 它们的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A X Mn Y Ni Z B Z Ni Y Mn X C Z Mn Y Ni X D X Mn Ni Y Z 答案: A 试题分析:根据金属与盐溶液反应的情况,判断金属的活动性。根据题意, N
10、i与 X盐溶液和 Y盐溶液不反应,而能与 Z盐溶液反应,说明 Ni的活动性比 X、 Y弱,比 Z强; Mn与 X盐溶液不反应,而能与 Y盐溶液和 Z盐溶液反应,说明 Mn的活动性比 X弱,比 Y、 Z强,故它们的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X Mn Y Ni Z。故选 A 考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点评:理解和熟练掌握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是解答这类题的关键,即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氢之前的金属能从酸中置换出氢,活动性强的金属能将活动性弱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苯甲醇(化学式为 C7H8O)在医疗上曾做溶剂来溶解青霉素钾盐 减轻注射时 的疼痛,但由于不断有试验数据显示,苯甲醇与臂肌挛
11、缩存在相关性,会造成患者 “青蛙腿 ”。因此,该方法已逐渐被淘汰。下列有关苯甲醇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苯甲醇中 C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77.8% B苯甲醇是由 7个碳原子、 8个氢原子和 1个氧原子构成的 C苯甲醇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物质 D苯甲醇含有苯甲醇分子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苯甲醇的化学式为 C7H8O 来分析。 A、根据元素的质量分数 = 100%可知,苯甲醇中 C元素的质量分数 = 100%=77.8%,正确; B、苯甲醇是由苯甲醇分子构成的,而 1个苯甲醇分子中含有 12个 C原子、 8个 H原子和 1个 O 原子构成的,错误; C、由苯甲醇的化学式为 C7H8O,可
12、知该物质是由 C、 H、 O 三种元素组成的,正确; D、苯甲醇含有苯甲醇分子,正确。故选 B 考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化学式的宏观与微观意义,以及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查资料可知,在化学反应中元素化合价升高的物质做还原剂。定向爆破常伴有反应: 2Al+Fe2O3 Al2O3+2Fe,此反应中还原剂 是: A Al B Fe C Fe2O3 D Al2O3 答案: A 试题分析:根据反应物的得氧和失氧来判断,得氧的是还原剂,失氧的是氧化剂;故在化学反应 2Al+Fe2O3 Al2O3+2Fe中,铝得氧是还原剂,氧
13、化铁失氧是氧化剂。故选 A 考点:氧化还原反应 点评:熟记氧化还原反应的特点,是解题的关键,要能从反应物的得氧和失氧的角度来分析判断。 逻辑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以下推理合理的是: A因为 H2O 和 H2O2的组成元素相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 B因为蜡烛燃烧生成 CO2和 H2O,所以蜡烛组成里一定含有 C元素和 H元素 C稀有气体最外层电子数一般为 8,所以最外层电子数为 8的粒子一定是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 D因为化合物都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所以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化合物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物质的组成和结构等分析。 A对于由分子构成的物质来说,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
14、质的最小微粒, H2O和 H2O2的组成元素相同,但它们的分子构成不同,因此它们的化学性质不同,错误; 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蜡烛燃烧生成 CO2 和 H2O,说明反应后有碳、氢、氧三种元素 ,故反应前也应有三种元素,又因为反应物质中有氧气,故可判断蜡烛中一定有碳、氢元素,可能有氧元素,正确; C稀有气体最外层电子数一般为 8,但最外层电子数为 8的粒子,不一定是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因为大部分离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一般也为 8,错误; D化合物都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但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化合物,如氢、氧混合气体中就含有不同种元素,但属于单质组成的混合物,错误。故选 B
15、 考点: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原子的构成,物质的分类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但考查的知识点较 多,熟记相关基础知识是解题的关键,在解此类题时,可熟记一两个特例,便于更快捷的判断。 运用化学知识可以解决许多实际问题。下表中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 安全常识 B 区分常见物质 天然气泄漏 立即打开换气扇 油锅着火 立即用水扑灭 预防煤气中毒 确保烟道畅通 O2和 CO2 用澄清石灰水 H2和 N2 闻气味 食盐和白醋 观察颜色 C 物质的性质与用途 D 日常生活经验 N2性质稳定 作保护气 H2具有可燃性 作气体燃料 CO具有还原性 冶炼金属 去除衣服上油污 用
16、汽油洗涤 使篝火更旺 把木柴架空 硬水软化 加入明矾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已有化学知识分析。 A、天然气泄漏,不能立即打开换气扇,因为开关闭合会产生电火花,有可能引发爆炸;油锅着火,不能立即用水扑灭,因为油的密度小于水,油在水上,水不能起到隔绝空气的作用,可用锅盖盖灭;确保烟道畅通,有利于煤气逸出,能预防煤气中毒,错误; B、由于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而氧气不能,故 O2和 CO2能用澄清石灰水区别; H2和 N2都是没有气味的,故闻气味无法区别;食盐和白醋都是无色的,故观察颜色无法区别,错误; C、 N2性质稳定,故可作保护气; H2具有可燃性,故可作气体燃料; CO具有还原性
17、,故可冶炼金属,正确; D、由于油污能溶解于汽油,故去除衣服上油污,可用汽油洗涤;把木柴架空,能增大与空气中氧气的接触面,使燃烧更充分,故篝火更旺;硬水软化,可用加热或煮沸的办法,使可溶性钙镁化合物沉降出来,从而达到软化的目的,错误。故选 C 考点:易燃物和易爆物安全知识,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常见气体的用途,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硬水与软水 点 评:本题难度不大,但考查的知识点较多,熟记相关基础知识是解题的关键,此外,具体解答时,可采用排除法,会更便捷些。 下图为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 “ ”和 “ ” 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前后原子数目发生改变 B反应前后分子
18、种类没有改变 C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D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个数比为 1 2 答案: C 试题分析:设 表示 A原子, 表示 B原子,则根据该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可知,该反应可表示为 A2+B2=2AB A、由微粒的微观模拟示意图可知,反应前、后的原子的种类和个数都没有发生改变,错误; B、由微粒的微观模拟示意图可知,反应前、后的分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错误; C、由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可知,该反应为两种单质生成一种化合物的化合反应,正确; D、由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可知,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个数比为 1: 1,错误。故选 C 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反应类型的判定 点评:分子是由原
19、子构成的,且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是单质分子,不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是化合物分子。试题通过给出微粒的模型,考查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对基 本概念的理解与运用能力,以检测考生从微观角度认识化学的意识和能力。 今年,我省出现旱情,部分地区水资源紧缺。有关部门呼吁,人人都应该树立保护水资源的意识,养成节约用水的习惯。下列节水措施中不正确的是: A洗过菜的水用来浇花 B尽量杜绝自来水的跑、冒、滴、漏现象 C工业废水处理后循环使用 D少喝水,不洗澡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节水措施分析。 A、洗过菜的水用来浇花,属于一水多用,可以节约水资源,正确; B、尽量杜绝自来水的跑、冒、滴、漏现象,可减少不必要的浪费,可以
20、节约水资源,正确; C、工业 废水处理后循环使用,可以节约水资源,正确; D、水是人类生存所必须的,不能为了节约用水而少喝水,不洗澡,错误。故选 D 考点:保护水资源和节约用水 点评:理解和熟记常见的节水措施,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所以同学们在平时的学习中要注意这一方面的知识的积累。 下列符号表示正确的是: A 2个氮分子: 2N B 2个碳酸根离子: 2CO32 - C氧化铝中铝元素的化合价: 2O3 D 4个氢原子: 2H2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分析。 A标在物质化学式前面的数字表示分子的个数,故 2个氮分子表示为 2N2,错误; B根据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
21、离子的元素符号或原子团的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 1个电荷时, 1要省略,由于碳酸根离子带 2个单位负电荷,故可表示为 CO32-, 2个碳酸根离子就在其前再加 2,故表示为 2CO32-,正确; C据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在其化学式中该元素的正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且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由于氧化铝中铝元素的化合价为 +3价,故表示为2O3,错误; D标在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的个数,故 4 个氢原子表示为 4H,错误 。故选 B 考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
22、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 将 “神舟八号 ”飞船送入太空的是 “长征二号 ”F运载火箭,火箭工作中发生 的反应为 C2H8N2 + 2R = 3N2 + 4H2O + 2CO2;其中 R的化学式是 : A N2O4 B NO2 C N2O D CH4 答案: A 试题分析: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2H8N2+2R=3N2 +4H2O+2CO2可知, 反应前 反应后 C原子 2 2 H原子 8 8 N 原子 2 6 O 原子 0 8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变化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可判断反应物 2R分子中含有 4个 N 原子和 8个 O 原子,则 1个 R分子中含有 2
23、个 N 原子和 4个O 原子,故物质 R的化学式为 N2O4。故选 A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式的推断,利用质量守恒定律中的原子守恒来推断是常用的方法,学生应注意守恒思想在解题中的重要作用。 用分子观点解释右图漫画中小女孩的话,正确的是: A分子质量小 B分子间有间隔 C分子体积小 D分子在不断运动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微粒的性质分析,由于烟草燃烧后产生的有害物质的分子在不断的运动,最后运动到不吸烟的人的鼻腔中,使不吸烟的人造成被动吸烟。故选 D 考点: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 点评:熟练掌握微观粒子的特征是解题的关键,即粒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粒子之间
24、有间隙,粒子都是不断运动的,且粒子间的间隔受温度和压强的影响。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双氧水属于单质 B不锈钢属于纯净物 C干冰属于氧化物 D P4属于化合物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物质的分类知识分析。 A双氧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故属于氧化物,错误; B不锈钢是铁的合金,含有铁和碳等物质,故属于混合物,错误; C干冰是由碳、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故属于氧化物,正确; D P4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故属于单质,错误。故选 C 考点:单质与化合物的判别,纯净物与混合物的判别,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 点评:理解和熟练掌握物质的分类知识,熟记常见物质的组成,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谚语
25、诗词中蕴含着科学道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真金不怕火炼 ”是说黄金熔点很高 B “众人拾柴火焰高 ”是指可燃物越多,则着火点越低,越容易着火 C “百炼成钢 ”与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蕴含的化学原理相同 D “水滴石穿 ”包含有化学变化 答案: D 试题分析:运用所学化学知识分析。 A、 “真金不怕火炼 ”是说黄金的化学性质稳定,在高温下也不易发生化学反应,错误; B、 “众人拾柴火焰高 ”是指可燃物越多,燃烧放出的热量越多,错误; C、 “百炼成钢 ”是指生铁经锤炼后其中的碳转化为二氧化碳,故发生的是化学变化;而 “铁杵磨成针 ”发生的是物理变化,错误; D、 “水滴石穿 ”是二
26、氧化碳、碳酸钙和水反应 生成了碳酸氢钙的过程,故包含有化学变化,正确。故选 D 考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燃烧与燃烧的条件,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但涉及的知识点较多,属于对基础知识的考查,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加强相关知识的储备。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 A、闻气体的气味时,不能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味(防止中毒),要用手在瓶口轻轻扇动,使少量气体进入鼻孔,错误; B、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时,要把导管的一端放入水中,用手握住试管外壁 ,如果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正确; C、点燃酒精灯,要用火
27、柴点燃,严禁用一盏点燃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酒精灯,否则有可能造成失火,错误; D、向试管中加入块状固体时,要先将试管平放,再将块状固体放在试管口部,然后将试管慢慢竖起来,让块状固体滑到试管底部,如图示放入,则可能会砸碎试管,错误。故选 B 考点:实验操作注意事项的探究 点评: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熟悉常见仪器的使用方法与注意事项,掌握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是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 填空题 现实生活中,氨气多用作致冷剂及农用化肥,其实它还是一种清洁能源,它在纯氧中完全燃烧生成水和氮气。最近,科学家用一种含钼的化合物作催化剂,在常温下就能完成氨的合成,从而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使得液氨有望取代液氢成为新一
28、代绿色能源请你根据下表信息分析用氨取代氢气的优点: 颜色、气味 熔点( ) 沸点( ) 25 水中溶解度( g/L) 标况下密度 ( g/L) 氨气 无色、刺激性 -77.7 -33 456 0.6942 氢气 无色、无味 -259.2 -253 0.0015 0.0899 ( 1)由于氨气比氢气沸点 ,所以更易 ,便于储存和运输。 ( 2)氨气泄漏时易被发现是因为 ,同时它 ,便于处理。 答案:高 液化 有刺激性气味 易溶于水 试题分析:( 1)根据表格可知 , 氨气的沸点是 -33 ,氢气的沸点 -253 ,故氨气的沸点比氢气的沸点高,故更容易液化。 ( 2)由于氨气具有刺激性气味,所以泄
29、漏后容易觉察到;根据表格可知,氨气易溶于水,故便于处理。 考点: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 点评:本题较简单,只要细心审题,抓住氨气的性质,即可轻松解答。 碳在地壳中的含量不高,但它的化合物数量众多 ,而且分布极广。 根据所学知识回答:( 1)图 为碳原子的结构示意图,碳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 ,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 ,(填 “活泼 ”或 “不活泼 ”)。 ( 2)图 、 、 对应三种碳单质:图 单质的名称是 ,图 单质的名称是 ,图 单质的化学式是 。 ( 3)由碳和氯元素组成的一种化合物中碳为 +4价,氯为 -1价,其化学式为 。 答案:( 1) 4,不活泼; ( 2)金刚石,石墨, C60; (
30、 3) CCl4 试题分析:( 1)由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碳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 4;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若少于 4个,一般容易失去电子形成阳离子;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若多于 4个,一般容易得到电子形成阴离子,由于碳元素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 4,故不易得电子,也不易失电子,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 2)根据碳单质的结构可知,图 的碳原子的排列方式是空间网状结构,具有这种结构的单质是金刚石;图 的碳原子的排列方式是层状结构,具有这种结构的单质是石墨;图 是由 60个原子构成的分子,形似足球,具有这种结构的单质是 C60。 ( 3)已知 C为 +4价, Cl为 -1价,根据 “在化合物中,正
31、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 ”的原则,结合化学式的书写方 法 “正价在左,负价在右 ”可知,由 C和 Cl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CCl4。 考点:碳元素组成的单质,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点评:熟记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是解题的关键;了解碳元素组成的几种碳的单质的性质存在着差异,是由于它们的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通过一段时间的化学学习,我们熟悉了许多物质。请从 氮气; 石墨; 氧气; 氢气; 纯碱; 一氧化碳中,选择相应的物质填空(写化学式): ( 1)最清洁的燃料是 ; ( 2)常用于食品防腐的是 ; ( 3)家庭制作馒 头添加的 “碱 ” ; ( 4
32、)可用作干电池电极的是 ; ( 5)炼钢时需要的助燃剂是 ; ( 6)具有可燃性的有毒气体是 ; 答案:( 1) H2 ( 2) N2 ( 3) Na2CO3 或 Na2CO3 H2O( 4) C ( 5) O2 ( 6) CO 试题分析:根据常见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分析。 ( 1)由于氢气燃烧只生成水,没有污染,故为最清洁的燃料,故化学式是 H2; ( 2)由于氮气性质不活泼,故常填充于食品袋,用于食品防腐,故化学式为N2; ( 3)家庭制作馒头添加的 “碱 ”,不是碱,而是盐,是碳酸钠,因为碳酸钠能与面粉发酵产生的酸反应,且能产生气体,故为 Na2CO3; ( 4)石墨具有优良的导电性,故可用
33、作干电池的电极,化学式为 C; ( 5)炼钢时需要的助燃剂是氧气,因为氧气具有助燃性,化学式为 O2; ( 6)具有可燃性的有毒气体是一氧化碳,故化学式为 CO。 考点:常见气体的性质,常用盐的用途,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点评:本题较简单,熟练掌握常见物质的组成特点和性质,以及常见物质的化学式即可轻松作答。 计算题 钙是人体必须的常量元素, 每日必须摄入足够量的钙。目前市场上的补钙药剂很多,下图是某种品牌的补钙药品的部分说明书。 XX钙片 药品规格 每片含 CaCO3 0.625g 用法用量 每次一片,每天 2次 请回答下列问题: ( 1) CaCO3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
34、 ( 2)如果按用量服用,每天摄入钙元素的质量为 g。 答案:( 1) 100 (1分) ( 2) 0.5(2分) 试题分析:( 1)根据相对分子质量 =各元素相对原子质量与原子个数的乘积之和可知, CaCO3的相对分子质量 =40+12+163=100。 ( 2) CaCO3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 为 100%=40% 根据题意,每次服用一片,每天 2次,每片含 CaCO30.625g,则每天摄入钙元素的质量为 0.625g240%=0.5g。 考点:相对分子质量计算,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计算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只要学会根据化学式中原子的个数和相对原子质量进行计算即可。 用氢气还原氧化铜的方法
35、测定某氧化铜样品的纯度(杂质不与氢气反应),同学们设计了以下实验装置,准确称取 15克干燥样品进行实验 【查阅资料】 无水硫酸铜为白色固体,遇水变成蓝色。 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做干燥剂。 请根据资料回答: ( 1)在实验中,乙装置的作用是 ( 2)准确称取完全反应前后装置丙和丁的质量如表: 装置丙 装置丁 反应前 48.8克 161.2克 反应后 46.5克 163.9克 小丽想根据装置丁的质量变化进行计算,请帮小丽求出氧化铜样品的纯度(写出计算过程) ( 3)小明根据装置丙的质量变化计算,发现小丽结果偏大。请分析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可能是 A装置的气密性不好 B空气中的水分被丁处浓硫酸吸收 C
36、通入的氢气量不足 D氧化铜没有完全被还原 答案:( 1)检验氢气中水分是否全部被吸收 ( 2) 80% ( 3) B 试题分析:( 1)根据图示分析,氢气通过浓硫酸,是为了除去氢气中的水分,而无水硫酸铜遇到水会由白色变蓝色,所以再通过无水硫酸铜就是检验浓硫酸是否把氢气中的水分完全除尽。 ( 2)由于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故丁中浓硫酸质量的增加量就是反应生成的水的质量,再根据水的质量,利用反应的方程式中水与氧化铜的质量比,计算出氧化铜的质量,最后计算纯度即可。 解:根据浓硫酸质量的增加量就是生成的水的质量可知,生成水的质量=163.9g-161.2g=2.7g。 设要生成 2.7g水需要参加反应的氧
37、化铜的质量为 X。 H2 + CuO Cu + H2O 80 18 X 2.7g 解得 X=12g 则氧化铜的质量分数 = 100%=80% ( 3)根据题意,小丽根据装置丁的质量变化进行计算的结果偏大,说明丁装置中吸收的水的量偏大,故其原因是由于浓硫酸与空气相通,吸收了空气中的水分而变大。故选 B 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点评:本题主要是利用图表及反应方程式来分析和解决化学计算中的有关问题,要求学生有较强的数据分析能力;解题的关键是要明确浓硫酸的增加量即为反应生成水的质量,然后根据相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并依据已知量对未知的应求量进行求解计算即可,注意解题要规范;此外,最后的问题探究,
38、要考虑浓硫酸的吸水性,不仅吸收了生成的水,而且吸收了空气中的水。 简答题 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通过艰辛的努力,终于提出了现代元素周期表的雏形。下表为元素周期表的部分元素的相关信息,利用下表回答相关问题 (1)请画出 16号 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 化学反应中该原子比较容易 (填 “得到 ”或 “失去 ”)电子变成离子,该离子符号是 ; (2) 表示的是 (填符号); (3)上表中最活泼的金属元素与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 (填化学式,任意填写一种); (4)上表中第二、三周期元素最外层电子数的变化规律是 _ _。 答案:( 1) 得到 S2- ( 2) ( 3) N
39、a2O(或 Na2O2) ( 4)由 18依次递增 试题分析:( 1)根据元素周期表的规律可知, 16号元素位于第 15、 17号元素之间,故其核外共有 3层电子,且最外层电子数是 6,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的画法,可画出该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由于原子核外的最外层有 6个电子,故在化学反应中该原子容易得到 2个电子,而达到 8电子的稳定结构,因此该粒子带 2个单位的负电荷,故表示为 S2-。 ( 2)根据该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其质子数为 13,故为硫元素,又核外有10个电子,故为阳离子,且带 3个单位正电荷,故表示为 Al3+。 ( 3)上表中最活泼的金属元素是钠元素,而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40、氧元素,故二者形成的化合物为 Na2O(或 Na2O2)。 ( 4)观察表中第二、三周期中各元素最外层电子数的变化可以看出,最外层电子数从左到右由 1依次递增到 8。 考点: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 点评:理解和熟练掌握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并能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判断元素的化合价,会根据化合价书写化学式。 下列是初中化学部分重要的实验或实验装置请按要求填空: A水的电解实验 B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 C探究二氧化碳性质 D气体制备装置 ( 1) A实验玻璃管 中产生的气体是 ,与玻璃管 中产生的气体体积比为 。 ( 2) B实验如果实验数据小于
41、 21%,可能原因是 (写出一点);( 3) C实验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是 ; ( 4)写出用 D装置制取一种气体单质的化学方程式 答案: (1)氢气 2:1 ( 2)装置漏气(或加热时间短,反应不充分;或铜的量太少,氧气没完全反应;或未冷却至室温就读数等) ( 3)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能灭火,密度比空气大 ( 4) 2H2O2 2H2O+O2等(若写制氢气则为 0分) 试题分析:( 1)根据电解水时的 “氢二氧一 ”分析,即电解水生成的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是 2: 1,结合图示可知,玻璃管 中气体较多,所以 中收集的应该是氢气,则玻璃管 中为氧气。 ( 2)保证本实验成功的关键是: 装置气
42、密性要好, 反应物铜的量要足量, 要冷却至室温再读数;如果实验中测定的氧气体积分数小于 21%,则可能的原因是气密性不好或铜的量不足,亦或没有冷却至室温就读数等,因为这样会导致装置中的压强变化不够大,则活塞移动的距离也就不够大。 ( 3)根据图示可知,下面的蜡烛要先熄灭,上面的蜡烛后熄灭,说明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且密度比空气大。 ( 4)由于 D装置的发生装置是固液体常温下反应制气的 装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实验室用双氧水分解制氧气,或用稀硫酸和锌粒反应制取氢气,均可采用该装置制取;而 D装置的收集装置为向上排空气法,故知该气体的密度要比空气大,故为双氧水分解制氧气,故化学方程式为
43、 2H2O2 2H2O+O2。 考点:电解水实验,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与选取方法,空气组成的测定,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 点评: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本题是教材实验的有效延伸,掌握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与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 某学习小组围绕 “实验室制取气体 ”进行研讨。请你参与完成下面 的问题。 ( 1)原理分析:实验室制取 CO2的化学方程式为 。 不用碳酸钠与盐酸反应制取 CO2的原因是 。 ( 2)发生装置:图 装置中仪器 a的名称是 。实验室常用无水醋酸钠固体与碱石灰在加热的情况下制甲烷,其发生装置应选图 (填序号)。 ( 3)收集装置:实验室收集氨气应
44、采用的方法是 。收集有毒气体二氧化硫时,常采用图 收集装置,气体应从 (填字母)端通入。 ( 4)实验操作:通常实验室制取氢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填序号),检查该装置气密性的操作是 。若利用图 用排水法收集氢气,则水从 (填字母)端排出。 ( 5)实验反思:在加热氯酸钾制 O2的过程中,发现产生 O2的速率很慢,经检查不是氯酸钾变质,也不是装置气密性不好,你认为最可能的原因是 。 答案:( 1) CaCO3+2HCl=CaCl2+H2O+CO2 反应快,不易控制 ( 2)锥形瓶 ( 3)向下排空气法 c ( 4) 先将长颈漏斗进行液封,然后将导管的一端放入水中,双手紧握仪器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
45、冒出即气密性良好。(或先用止水夹夹住橡皮管,然后往长颈漏斗中加入水至形成一段高于试管内液面的水柱,静置水柱高度不变,则装置气密性好。) c ( 5)未加 MnO2(或未加催化剂) 试题分析:( 1)实验室常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同时还生成氯化钙和水,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aCO3+2HCl=CaCl2+CO2+H2O;由于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的速度过快,故不易控制。 ( 2)根据实验室常用仪器回答,图 装置中仪器 a 的名称是锥形瓶;根据题意,实验室常用无水醋酸钠固体与碱石灰在加热的情况下制甲烷,故属于 “固体加热型 ”,其发生装置应选图 。 ( 3)由于氨气的相对分子质量小于空气的
46、平均分子质量,故可知其密度小于空气,又因为氨气极易溶于水,故只能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由于 二氧化硫的密度大于空气,故若用图 收集装置收集时,气体应从长管 c进入,从下向上排空气。 ( 4)实验室常用固体锌粒和稀硫酸在常温下反应,制取氢气,故属于 “固液体不加热型 ”,其发生装置应选图 。根据气密性检查的原理分析,装置的气密性检查,是利用给装置受热,使其内部气压增大而实现的,而由于该装置有两个出口,故检查气密性时,应先堵住一个出口;如先将长颈漏斗进行液封,然后将导管的一端放入水中,双手紧握仪器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即气密性良好。(或先用止水夹夹住橡皮管,然后往长颈漏斗中加入水至形成一段高于试管
47、内液面的水 柱,静置水柱高度不变,则装置气密性好。)由于氢气的密度小于水,故若利用图 用排水法收集氢气,氢气应从短管 b 进入,从上往下排水,则水会从长管 c排出。 ( 5)由于氯酸钾要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和加热的条件下,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结合题意可知,产生 O2的速率很慢的原因应是未加催化剂。 考点: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与选取方法,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书写化学方程式 点评:熟记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原理和操作注意事项,是解题的关键;此外,本题的重点是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 置的选取方法,要学会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选择发生装置,根据制取气体的溶解性和密度的大小选择收集气体的方法。 推断题 X是两种金属氧化物组成的混合物,为了研究混合物的成分,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已知金属氧化物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物和水; C是两种金属单质的混合物。 (1)x中含有的金属元素是 _, F是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