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广西大学附属中学九年级10月月考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孙刚 文档编号:310542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68.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届广西大学附属中学九年级10月月考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13届广西大学附属中学九年级10月月考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13届广西大学附属中学九年级10月月考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2013届广西大学附属中学九年级10月月考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2013届广西大学附属中学九年级10月月考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3届广西大学附属中学九年级 10月月考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变化中有一种变化与其他三种变化有着本质的不同,它是 A纸张燃烧 B火药爆炸 C粮食酿酒 D湿衣服晾干 答案: D 试题分析: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则属于化学变化;反之,则是物理变化。 A、纸张燃烧的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和水的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B、火药爆炸的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物质的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粮食酿酒的过程中,有新物质酒精的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湿衣服晾干的过程中 ,没有新物质的生成,只是水的状态发生了改变,属于物理变化。故选

2、 D 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下列净水操作中,单一操作相对净化程度最高的是 A静置沉淀 B吸附沉淀 C过滤 D蒸馏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净水措施分析,由于蒸馏得到的是蒸馏水,属于纯净物,而静置沉淀、吸附沉淀、过滤之后的水仍是混 合物,故净化程度最高的是蒸馏。故选 D 考点:水的净化 点评:熟记水的净化方法,以及物质的分类知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加热氯酸钾制氧气时,如果不加少量二氧化锰,其后果是 A没有氧气放出 B放出氧气速度慢 C生成氧气总量少 D反应慢,生成

3、氧气少 答案: B 试题分析:二氧化锰是氯酸钾受热分解的催化剂,催化剂的特点是:能够改变(加快或减慢)化学反应速率,而在化学反应前后,自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没有改变,且催化剂只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对生成物的质量无影响。故加热氯酸钾制氧气时,如果不加少量二氧化锰,只会导致放出氧气的速率慢。故选B 考点: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 点评:熟记催化剂的 “一改变,两不变 ”的特性,即 “能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而反应前后,自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改变 ”,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在用向上排气法收集氧气时,检验氧气是否收集满了,应将带火星的木条 A伸 到集气瓶的上部 B放到集气瓶口部 C伸到集气瓶的底部 D伸到

4、集气瓶中部 答案: B 试题分析:检验氧气是否收集满,只要证明瓶口有氧气,就能说明氧气已收集满,而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故检验集气瓶中是否收集满氧气的方法是,将带火星的小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说明已满。故选 B 考点:氧气的检验和验满 点评:气体的验满一定要在瓶口,而不能进入瓶内,并根据各自的性质,如验满氧气时是根据氧气的助燃性;检验二氧化碳时是根据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的性质。 某学生欲称 4.3g氯化钠,他在左边托盘上放了 4g砝码,又把游码移到 0.3g处,然后在右边托盘上加氯化钠直至天平平衡,这时托盘上的氯化钠的实际质量是 A 4.3g B 3.7g C 4.0g D 4.6g

5、 答案: B 试题分析:天平正确称量时,左盘物质的质量 =右盘砝码的质量 +游码的质量,故当药品与砝码放颠倒了位置时,砝码的质量 =药品的质量 +游码的质量,所以根据题意,在左盘放了 4g砝码,把游码移到 0.3g处,这时托盘上的氯化钠的实际质量是 4g-0.3g=3.7g。故选 B 考点:称量器 托盘天平 点评:本题考查天平的使用,理解天平的使用原理是解题的关键,即左边 =右边+游码。 某同学用量筒量取液体,初次仰视读数是 19毫升,倒出部分液体后再俯视读数是 11毫升,则该同学倾出的液体是 A 8毫升 B大于 8毫升 C小于 8毫升 D无法判断 答案: B 试题分析:读取量筒内液体的体积,

6、应平视凹液面的最低处;仰视量取液体,读数偏小,量取的实际液体偏大,所以仰视液面读数为 19ml,实际要比 19ml大,可假设为 20ml;俯视液体,读数偏大,量取的实际体积正好偏小,所以俯视液面读数为 11ml,实际要小于 11ml,可 假设为 10ml,所以倒出液体的体积是 20ml-10ml=10ml,大于 8ml。故选 B 考点:测量容器 量筒 点评:在读取量筒内液体的体积时,不能仰视或俯视,视线要与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 下列工业、农业和日常生活中的用水方式不宜提倡的是 A不间断放水漂洗衣物 B农业上对农作物采用滴灌供水 C工业用水循环使用 D打扫教室时,先喷洒水后扫地 答案: A 试

7、题分析:根据水资源的保护和节约用水的措施分析。 A、不间断放水漂洗衣物,会浪费大量的水资源,不宜提倡; B、农业上对农作物采用滴灌供水,可以节约用水,可以提倡; C、工业用水循环使用,可以节约用水,可以节约用水,可以提倡; D、打扫教室时,先喷洒水后扫地,可以防止扬尘,可以提倡。故选 A 考点:保护水资源和节约用水 点评:理解和熟记保护水资源和节约用水的方法,以及与之相关知识等,是解题的关键。 下列关于原子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原子是化学变化的最小微粒 ,但原子可以再分 B核外电子在原子核外的空间里作高速运动 C一切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 D原子可以构成分子 ,也可以构成物质 答案:

8、C 试题分析:根据原子的性质和构成分析。 A.在化学变化中,原子是不变的,故原子是化学变化的最小微粒 ,但原子仍然可以再分,原子可分成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正确; B.原子核外存在着巨大的空间,核外电子在原子核外的空间里作高速运动,正确; C.大多数的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但氢原子的原子核中就没有中子,错误; D.原子可以构成分子 ,也可以构成物质,如金属,非金属固体和稀有气体等,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正确。故选 C 考点:原子的定义与构成 点评:理解和熟练掌握原子的定义与构成的知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据报道,上海某医院正研究用放射性碘治疗肿瘤,这种碘原子的核电荷数是 53,相对原子质量

9、是 125,下列关于这种原子的说法错误的是 A质子数是 53 B核外电子数是 53 C中子数是 53 D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是 125 答案: C 试题分析 :根据在原子中,质子数 =核电荷数 =核外电子数,结合已知条件 “碘原子的核电荷数是 53”判断,该原子的原子核内有 53个质子,其核外电子数是 53,故 A、 B正确;又由于电子的质量可以忽略不计,故原子的质量都集中在原子核上,即相对原子质量 =核内质子数 +核内中子数,结合碘原子相对原子质 量是125可知,碘原子的中子数 =125-53=72,故 C错, D正确。故选 C 考点:原子的定义与构成,原子与离子的关系 点评:对于原子来说,核

10、内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 =核电荷数,相对原子质量 =核内质子数 +核内中子数,要熟记这两个等式。 下列各物质前者属于混合物,后者属于氧化物的是 A水空气 B自来水氧气 C矿泉水冰水混合体 D高锰酸钾双氧水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物质的分类方法分析判断。 A、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氧化物;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故 A错误; B、自 来水是由水和一些可溶性的杂质组成的,属于混合物;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故 B错误; C、矿泉水是由水和多种矿物质组成的,属于混合物;冰水混合体是水的两种状态的共存物,其实是一种物质 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11、纯净物,属于氧化物,故 C正确; D、高锰酸钾是由钾、锰、氧三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双氧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氧化物,故 D错误。故选 C 考点: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 点评:解答本题,要严格按定义分析,要能从物质种类的多少和元 素的种类来分析解答,并应熟悉常见物质的组成及常见混合物的主要成分。 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 A质子 B中子 C电子 D原子核 答案: D 试题分析: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由于核外电子的质量很小,约是质子质量的 1/1836,故可忽略不计,所以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故选 D 考点:原子的定义

12、与构成 点评:理解和熟记原子的定义与构成,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是解题的关键。 1995年 3月 20日早晨,日本东京多处地铁车厢同时发生了一起 “沙林 ”毒气侵袭事件,导致 5000多人中毒,这一事件说明了 A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 B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C分子由原子构成 D分子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微粒的性质分析,之所以出现多处地铁车厢同时发生中毒事件,是因为 “沙林 ”毒气的分子在不断的运动,不断的向四周的空气中扩撒,并最终运动到了 5000多人的鼻腔中,造成多人中毒。故选 B 考点: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 点评:熟练掌握微观粒子的特征是解题的关键,即粒

13、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粒子之间有间隙,粒子都是不断运动的。 下面是表示气体粒子的示意图,其中 “ ”和 “ ”分别表示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那么其中表示混合物的是 答案: C 试题分析: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为纯净物,不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为混合物。 A、图中的 6 个分子构成相同,为同种物质的分子,所示物质为纯净物,错误; B、图中的 7 个分子构成相同,为同种物质的分子,所示物质为纯净物,错误; C、图中的 7 个分子 ,可分为 2 种,故为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所示物质为混合物,正确; D、图中的 7 个分子构成相同,为同种物质的分子,所示物质为纯净物,错误。故选 C 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

14、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 点评:试题通过给出微 粒的模型,考查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对基本概念的理解与运用能力,以检测考生从微观角度认识化学的意识和能力。 某水域中鱼类大面积死亡,调查得到的结果如下: 居民向该水域排放含磷洗涤剂; 有大量运输船在水里航行; 水域中有适量的水草; 上游化工厂向水域排放废水; 鱼类把水中的氧气消耗光了; 鱼呼吸时产生的二氧化碳溶解于水中; 水域沿岸的农民种植作物时施用了过量化肥农药。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有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水域中鱼类大面积死亡,与水体污染有关,据此分析判断。 居 民向该水域排放含磷洗涤剂,会使水质富营养化,造成大量藻类的过度生长,使水体缺氧

15、,鱼类死亡,正确; 有大量运输船在水里航行,不会造成鱼类大面积死亡,错误; 水域中有适量的水草,可为鱼类提供氧气,不会使鱼类死亡,错误; 上游化工厂向水域排放废水,能使水体造成污染,导致鱼类死亡,正确; 鱼类不可能把水中的氧气都消耗光了,错误; 鱼呼吸时产生的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了碳酸,但酸性很弱,不会使鱼类死亡,错误; 水域沿岸的农民种植作物时施用了大量化肥农药,随降水进入水体,会污染水体,使鱼类死亡,正确。故选 A 考点:水资源的污染与防治 点评:水资源的污染是指大量污染物质排入水体,超过水体的自净能力使水质恶化,水资源的污染来源主要有工业污染、农业污染和生活污染三个部分。 氧气是我们身

16、边常见的物质,以下有关氧气的叙述正确的是 A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都是氧化反应 B鱼、虾等能在水中生存,是由于氧气易溶于水 C氧气具有可燃性 D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反应一定是化合反应 答案: A 试题分析:根据氧气的性质和用途分析。 A. 物质与氧的反应,叫做氧化反应,故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都是氧化反应,正确; B.鱼、虾等能在水中生存,是由于水中能溶解少量氧气,且氧气能支持呼吸,但不是氧气易溶于水,是不易溶于水,错误; C.氧气能支持燃烧,但不可燃,错误; D.化合反应是指多种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的化学反应,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反应不一定是化合反应,如蜡烛的燃烧就生成水和二氧化碳两种物质,错误。故

17、选 A 考点:氧气的性质和用途,氧化反应,化学反应类型的判断 点评: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物质的用途反映物质的性质,熟记氧气的性质和用途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若用 “ ”表示氢原子,用 “ ”表示氧原子,则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可表示为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分子是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故水的化学性质是由水分子保持的,而每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结合微粒结构示意图可知, C为水分子。故选 C 考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点评:理解和熟记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以及分子与原子的联系和本质区别等相关的知识,是解题的关键。 下列物

18、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空气 B自来水 C矿泉水 D蒸馏水 答案: D 试题分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混合物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 A、空气是由氮气、氧气、稀有气体和二氧化碳等物质组成的,属于混合物,错误; B、自来水是由水和一些可溶性的杂质组成的,属于混合物,错误; C、矿泉水是由水和多种矿物质组成的,属于混合物,错误; D、蒸馏水是由一种物质 水组成的,属于纯净物,正确。故选 D 考点: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分类,解答时要分析物质的组成,如果只由一种物质组成就属于纯净物,如果由多种物质组成就属于混合物。 如图,在一个盛有澄清石灰水的容器中 有一支燃着的蜡

19、烛,现用一只杯子将蜡烛罩住,猜想一下,杯子内会有什么现象发生 A蜡烛燃烧不变,液面不变 B火焰逐渐熄灭,液面下降 C蜡烛燃烧更旺,液面上升 D火焰逐渐熄灭,液面上升 答案: D 试题分析:蜡烛燃烧消耗了杯子中的氧气,同时生成了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不可燃也不支持燃烧,故随着蜡烛的燃烧,杯子中的氧气越来越少,蜡烛的火焰会逐渐熄灭;又二氧化碳能和澄清石灰水反应,故杯子内的压强减小,水就会进入杯子,液面上升。故选 D 考点: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 点评:熟记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是解题的关键,所以同学们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加强相关知识的识记。 目前我国许多城市和地区定期公布空气质量报告,在空气质量报告中,

20、 一般不涉及 A二氧化硫 B二氧化碳 C氮氧化合物 D可吸入颗粒物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空气质量监测的项目分析,目前计入空气质量监测的项目有,可吸入颗粒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臭氧,故在空气质量报告中,一般不涉及的是二氧化碳。故选 B 考点: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 点评:熟记空气的主要污染物,了解了空气质量监测的指标是解答此题的关键,还要明确 CO2不属于大气污染物,但是 CO2排放过量会引起 “温室效应 ”。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色火焰 B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会火星四射, D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答案: A 试题

21、分析:根据硫、红磷、木炭、铁丝等物质在氧气或空气中燃烧的现象分析判断。 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不产生火焰,错误; B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并放出大量的热,正确; 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黑色物质,正确; D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大量的热,正确。故选 A 考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 点评:实验现象的描述是化学实验考查的重点,要注意反应条件,要能区分叙述产物与描述现象的不同, “烟 ”与 “雾 ”, “光 ”与 “火焰 ”的不同,白色与无色的不同等。 填空题 右图所示装置可收集气体,若收集 O2由 口进入;收集 H2由 口进入

22、;若将集气瓶中充满水,则气体由 口进入。 答案: b a a 试题分析:用图示装置来收集气体, O2应由 b进入,因为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进入后氧气在集气瓶下方向上排空气; H2应由 a进入,因为氢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小,进入后氢气在集气瓶上方向下排空气;若先将装置中充满水,则气体由 a进入,因为气体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小。 考点: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与选取方法 点评:气体的收集装置的选择与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有关,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用向上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用向下排空气法;难溶于水和不易溶于水的气体,用排水法。 化学实验操作的 “先 ”与 “后 ”,对化学实验结果、师生安

23、全等具 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在进 行化学实验时,若遇到下列情况,应如何操作: ( 1)给试管中的药品加热,必须先 ,后集中加热。 ( 2)点燃可燃性气体(如 H2)时,都要先 ,后点燃。 答案:预热 验纯 试题分析:( 1)给试管中的药品加热时,要先均匀加热,后集中加热,可防止试管局部受热过高而造成破裂。 ( 2)点燃可燃性气体前,一定要先检验气体的纯度,以防止点燃发生爆炸。 考点:实验操作注意事项的探究,易燃物和易爆物安全知识 点评: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熟悉常见仪器的使用方法与注意事项,掌握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是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 下列粒子 质 子 原子 中子 电子 分子 原子核 用序

24、号填空。 带正电的是 ,带负电的是 , 不显电性的是 。 答案: 试题分析: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原子可分为原子核和核外电子(带负电),原子核一般可分为质子(带正电)和中子(不带电),故原子核带正电;由于质子和中子所带电荷相等,电性相反,故整个原子不带电,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故分子也不带电。故带正电的是原子核和质子,带负电的是电子,不带电的是中子、原子和分子。 考点:原子的定义与构成,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点评:本题较简单,主要考查了物质的微观构成粒子的知识,只要熟练掌握原子的定义与构成的知识,即能轻松解答。 净化水的方法有多种: (1)加入活性炭是起 _作用 ;在乡村没有活性炭,常加入

25、_来净水 (2)天然水中含有许多杂质,实验室常用 方法除去水中不溶性杂质,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漏斗、烧杯和 ,其作用是 (3)某同学发现自己过滤后水依然浑浊,请帮他找出一种可能的原因 : (4)常用的沉淀、吸附、过滤、蒸馏等净水操作中降低水的硬度的是 _。 (5)下图是制取蒸馏水的装置,水中 加碎瓷片的目的是 ,指出图中冷凝水的进水口 (填 A或 B) 答案: (1)吸附 明矾 (2)过滤 玻璃棒 引流( 3)滤纸破损等 ( 4)蒸馏 ( 5)防止暴沸 B 试题分析:( 1)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在净化水的过程中,活性炭用来吸附水中有毒有味的物质;生活中常使用明矾来净水,明矾形成的胶体能把水中固体

26、小颗粒吸附一起形成较大的颗粒,加快沉降。 ( 2)除去水中不溶性的固体杂质,要用过滤的方法,过滤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漏斗、烧杯和玻璃棒,其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 ( 3)滤液仍浑浊的原因可能是:滤纸破损、过滤器内的液面高于滤纸边缘,都会导致待滤液不经过滤直接进入下面的烧杯中,从而出现浑浊;还有,盛装滤液的烧杯不洁净,也会造成滤液仍浑浊。 ( 4)沉淀、吸附、过滤只是除去水中不溶性的固体颗粒或有毒有味的物质,并不能改变水中可溶性钙镁离子的量,因此不能达到软化硬水的目的;而蒸馏则是把水蒸发后再冷凝,得到的是蒸馏水,是纯净物,当然不含可溶性钙镁离子,故是软水。 ( 5)实验室制取蒸馏水的装置中,为防

27、止液体暴沸,应加碎瓷片,冷凝管应从下口 B进水,上口出水,以保证水能充满冷凝管,起到充 分冷凝的作用。 考点:水的净化,过滤,硬水与软水,实验室制取蒸馏水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有关水的净化的知识,难度不大,熟练掌握相关基础知识,以及正确的实验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是解题的关键。 右图是有关氧气的知识网络图(条件略),请填空: ( 1)物质的化学符号为 。 ( 2)得到物质 的反应表达式: ;属于 反应(填化合或分解,下同) ( 3)由 反应制取氧气的反应表达式: ;属于 反应 答案: (1) P2O5, Fe3O4 (2)硫 +氧气 二氧化硫 ,化合反应 ( 3)过氧化氢 水 +氧气,分解反应 试题

28、分析: ( 1)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故化学式为 P2O5;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黑色固体四氧化三铁,故化学式为 Fe3O4。 ( 2)根据氧气的性质实验,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刺激性气味气体,故 的反应表达式为:硫 +氧气 二氧化硫,由于该反应是两种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故属于化合反应。 ( 3)过氧化氢溶液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故 反应的表达式为:过氧化氢 水 +氧气,由于该反应是一种物质反应生成了两种物质,故属于分解反应。 考点: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氧气的化学性质,书写文字表达式,化学反应基本类型的判断 点评:熟练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氧气的化学性质是

29、解题的关键;关于文字表达式的书写,要先依据反应原理找出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并据此书写。 ( 1) 2010年世博会 5月 1日在我国上海开幕。下列设计或活动能体现 “低碳 ”理念的是 。 A用牛奶等废弃饮料纸包装制成环保椅、环保垃圾桶和节目册等 B利用老厂房进行改造成宝钢大舞台、船坞等重要演出场地 C世界自然基金会( WWF)于 6月 5日举办音乐会,演出过程中 “熄 灯一小时 ”,这一小时演出舞美所需电力均由太阳能蓄电池供电。 D中国国家馆所有的门窗都采用 LOM-E玻璃,将阳光转化为电能并储存起来,为建筑外墙照明提供能量 E超过 1000辆的新能源汽车服务于世博 ( 2) “低碳 ”

30、生活、人人有责。如果你想去上海参加世博会,请你在交通、餐饮、生活等方面提出一条符合 “低碳 ”理念的做法: 。 答案: ABCDE 不使用一次性筷子等 试题分析:( 1)根据低碳的含义进行分析,低碳就是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 A用牛奶等废弃饮料纸包装制成环保椅、环保垃圾桶和节目册等参观者服务设施,是对纸制品的回收再利用,符合低碳理念,正确; B利用老厂房进行改造成宝钢大舞台、船坞等重要演出场地,避免了因重复建设而消耗更多的能源,符合低碳理念,正确; C电力由太阳能蓄电池供电,既节能,又减少了污染,符合低碳理念,正确; D中国国家馆所有的门窗都采用 LOM-E 玻璃,将阳光转化为电能并储存起来

31、,为建筑外墙照明提供能量,既节能,又减少了污染,符合低碳理念,正确; E新能源的使用,能有效减少二氧化碳等物质的排放,符合低碳理念,正确 。故选 ABCDE ( 2) “低碳 ”理念在交通、餐饮、生活等方面具体的低碳的做法:乘公共交通工具出行,尽量不用一次性木筷或面巾纸或塑料袋,少买不必要的衣物或过度包装的商品,用完电器拔插头,将空调温度调高一度等。 考点: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 点评:倡导 “低碳 ”生活、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低碳 ”是指在生产和生活中不排放或少排放二氧化碳气体。 简答题 右图是电解水的示意图。 ( 1)写出试管 A、 B内收集到的气体名称: A内气体是 , B内气体是 。

32、 ( 2)该反应能得出的结论是 该反应的表达式为 ( 3)水中常常加入氢氧化钠或硫酸等物质 其目的是 ( 4)电源正极上产生的气体常常低于理论值,找出一点可能的原因: 答案:( 1)氢气、氧气 ( 2)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水 氢气 +氧气 ( 3)增强水的导电性等 ( 4)氧气比氢气易溶于水等 试题分析:( 1)根据 “正氧负氢,氢二氧一 ”可知,电解水时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 2: 1,结合图示, A试管中的气体的量比B试管多,故 A试管是氢气, B试管是氧气。 ( 2)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故该反应的表达式为:水 氢气 +氧气;由于该反应的生成物是氧气

33、 和氢气,而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的,氢气是由氢元素组成的,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元素的种类不变,可知该反应中的反应物 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故水是一种化合物。 ( 3)由于水的导电性很弱,故常常要在水中加入氢氧化钠或硫酸等物质,以增强水的导电性。 ( 4)由于氧气不易溶于水,即还是能少量溶于水的,故会使电源正极上产生的氧气体积低于理论值。 考点:电解水实验,书写文字表达式 点评:理解和熟记电解水实验的有关操作、现象、结论或推论等,是解题的关键,特别要熟记 “正氧负氢,氢二氧一 ”这句话。 小李将一勺蔗糖 放在水里,过一会儿他发现蔗糖不见了,他喝一口水发现水变甜了。以上现象表明分子具

34、有哪些性质 ( 1) ( 2) ( 3) ( 4) 答案:( 1)分子很小( 2)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 3)分子间有间隔 ( 4)同种分子的性质相同 试题分析:根据微观粒子的特征分析。 ( 1)一勺蔗糖放在水里,过一会儿不见了,说明蔗糖分子在不断的运动; ( 2)看不见,说明分子很小,肉眼不可见; ( 3)蔗糖分子能运动到其他地方,说明分子间有间隔,蔗糖分子和水分子,进入了相互的间隔中去了; ( 4)喝一口水发现水变甜了,说明同种分子的性质相同。 考点: 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 点评:熟练掌握微观粒子的特征是解题的关键,即粒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粒子之间有间隙,粒子都是不断运动的,

35、且粒子间的间隔受温度和压强的影响。 小汤拿出一瓶他买的矿泉水又引来激烈的讨论,有的说它是软水,有的说它是硬水。请你验证它是软水还是硬水: 你用的试剂 现象及结论 答案: 你用的试剂 现象及结论 肥皂水 有丰富泡沫的是软水 (有大量浮渣的是硬水) 试题分析:硬水是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软水是不含或含有较少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区分硬水与软水,一般采用肥皂水,取适量的矿泉水加入一定量的肥皂水,如有丰富泡沫的,则是软水;如有大量浮渣的是硬水。 考点:硬水与软水 点评:本题较简单,熟练掌握硬水与软水的异同点,以及二者的区分方法和现象,是解题的关键。 下图是某学生在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装置

36、图: 写出标号仪器的名称: a b c d e f 指出图中的 4处主要错误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文字(或化学符号)表达式: 装满氧气的集气瓶应 (填正或倒)放在桌面上。 (5)如果用排水法集气时,当观察气泡 放出时就可以收集。当停止反应时,如果先熄灭酒精灯,再把导管从水槽里撤出,造成的后果是 。 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细铁丝前端系一根火柴的作用是 ;集气瓶里预先要装 ,其作用是 。 在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反应中,二氧化锰是 ,它的作用是 。 答案:( 1) a是试管, b是酒精灯, c是铁架台, d是导气管, e是集气瓶,f是水槽。 ( 2) 试管口未略向下倾斜 加热时

37、灯芯触到试管 试管口未塞棉花 导管深入试管太长 ( 3)高锰酸钾 锰酸钾 +二氧化锰 +氧气。 ( 4)正 ( 5)连续均匀 水倒吸引起试管炸裂 ( 6)引燃(或预热)铁丝 少量水(或一层细沙) 防止熔化物溅落炸裂集气瓶 ( 7)催化剂 催化作用 试题分析:( 1)根据实验室常用仪器回答,图中仪器 a的名称是试管, b是酒精灯, c是铁架台, d是导气管, e是集气瓶, f是水槽。 ( 2) 试管口未略向下倾斜,如管口有冷凝水倒流,则会导致试管炸裂; 加热时灯芯触到试管,利用的是焰心加热,使试管受热不均匀而炸裂; 试管口未塞棉花,会有高锰酸钾颗粒随氧气流进入导气管,甚至水槽; 导管深入试管太长

38、,不利于氧气的排出。 ( 3)高锰酸钾在受热的条件下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故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高锰酸钾 锰酸钾 +二氧化锰 +氧气。 ( 4)由于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故装满氧气的集气瓶应正放在桌面上。 ( 5)如果用排水法集气时,当观察气泡连续均匀放出时就可以收集。当停止反应时,如果先熄灭酒 精灯,再把导管从水槽里撤出,会导致水槽中的水被倒吸入试管,造成灼热的试管遇冷水炸裂。 ( 6)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铁丝的一端系一根火柴的作用是:通过火柴的燃烧给铁丝预热,提高铁丝的温度,利于铁丝燃烧,故火柴杆起引燃作用;还要注意在集气瓶瓶底铺一层细沙或放少量的水,防止反应生成的熔化物溅落,炸裂集气瓶。 ( 7)由于在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反应过程中,二氧化锰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没变,故二氧化锰是该反应的催化剂,它起的是催化作用。 考点: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氧气与碳 、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催化剂与催化作用,书写文字表达式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实验,熟练掌握实验的操作步骤、注意事项和反应现象等,是解题的关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