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江苏省仪征市大仪中学九年级上学期末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unhappyhay135 文档编号:310684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729.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届江苏省仪征市大仪中学九年级上学期末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2013届江苏省仪征市大仪中学九年级上学期末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2013届江苏省仪征市大仪中学九年级上学期末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2013届江苏省仪征市大仪中学九年级上学期末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2013届江苏省仪征市大仪中学九年级上学期末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3届江苏省仪征市大仪中学九年级上学期末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日常生活中的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答案: B 试题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A、湿衣服晾干的过程中,只是水由液态变成了气态,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燃放鞭炮的过程中有二氧化硫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朝玻璃片吹气的过程中,只是水由气态变成了液态,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玻璃镜破碎的过程中,只是玻璃形状大小发生了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 B 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

2、别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下图是四位同学对某化学符号的各种意义进行的描述,他们描述的是 A O3 B SO2 C CO D H2O2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四位同学的描述,利用排除法来解答。 A、 O3可表示臭氧、一个臭氧分子、一个臭氧分子是由三个氧原子构成的、臭氧是由氧元素组成的,即是由同种元素组 成的,错误; B、 SO2可表示二氧化硫、一个二氧化硫分子、一个二氧化硫分子是由两个氧原子和一个硫原子共三个原子构成的、二氧化硫是由氧元素和硫元素组成的,即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正确; C、 CO

3、可表示一氧化碳、一个一氧化碳分子、一个一氧化碳分子是由一个氧原子和一个碳原子共两个原子构成的、一氧化碳是由氧元素和碳元素组成的,错误; D、 H2O2可表示过氧化氢、一个过氧化氢分子、一个过氧化氢分子是由两个氧原子和两个氢原子共四个原子构成的、过氧化氢是由氧元素和氢元素组成的,错误。故选 B 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点评 :理解和熟记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是解答本题的关键,化学式的意义一般是指宏观上表示该物质及该物质的元素组成,微观上表示该物质的构成。 下图是工业上制备氢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不同的 “球 ”代表不同原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图中能表示氢分子的是 “ ” B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

4、数目不变 C该反应中共涉及两种单质和两种化合物 D该反应中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的个数比为 1:1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制备氢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其中反应物的分子中,有一个分子是由 4个 原子与 1个 原子共 5个原子构成的,另一个分子是 由 2个 原子和 1个 原子共3个原子构成的,两种分子都是由不同种原子构成的化合物的分子;生成物的分子中,一个分子是由 1个 原子与 1个 原子构成的化合物的分子,另三个分子都是由 2个 原子构成的单质分子。 A、氢气是由氢气分子构成的,每个氢分子是由 2个氢原子构成的,在图示中,只有分子 为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因此,该分子能表示氢分子,正确; B、根据反

5、应示意图可知,反应前有 6个 原子、 1个 原子、 1个 原子,反应后仍有6个 原子、 1个 原子、 1个 原子,所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正确; C、根据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的反应物是两种化合物,生成物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不正确; D、根据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中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的个数都是 1个,因此分子的个数比为 1:1,正确。故选 C 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化学反 应的实质 点评: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且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是单质分子,不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是化合物分子。试题通过给出微粒的模型,考查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对基本概念的理解与运用能力,以检测考

6、生从微观角度认识化学的意识和能力。 光合作用可以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 6CO2 6H2O X 6O2 试推断 X的化学式,并计算总面积为 1.76 m2的叶片 10个晴天可以合成 X的质量(每平方米叶片每天吸收 5 g二氧化碳) 选项 A B C D X化学 式 CH2O - CH2O C6H12O6 (C6H10O5)n X的质量 / g 24 30 60 88 答案: C 试题分析: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6CO2 6H2O X 6O2可知, 反应前 反应后 碳原子 6 0 氢原子 12 0 氧原子 18 12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变化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可判断生成物 X分子中含有 6

7、个碳原子、 12个氢原子和 6个氧原子,则物质 X的化学式为 C6H12O6。 根据植物每天每平方米需吸收 5g二氧化碳,可知 1.76平方米的叶片十天可能吸收二氧化碳为 1.76510g=88g;设 1.76平方米的叶片十天可以合成 C6H12O6的质量为 x,则 6CO2 6H2O C6H12O6 6O2 264 180 88g x 264: 180=88g: x 解得, x=60g。 故选 C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化学式的推断,利用质量守恒定律中的原子守恒来推断是常用的方法,学生应注意守恒思想在解题中的重要作用;至于第二问根据化学反应方

8、程式的计算,较简单,只要注意书写格式的规范,以及计算步骤的完整即可。 下列实验中,有黑色固体生成的是答案: BD 试题分析:根据实验现象分析。 A、混合氨气和氯化氢气体,反应生成 NH4Cl(白色)固体小颗粒,错误; B、蜡烛不完全燃烧,会生成炭黑,正确; C、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白色)固体,错误; D、加热碱式碳酸铜,分解生成氧化铜(黑色固体)、水和二氧化碳,正确。故选BD 考点:基本实验的实验现象 点评:本题较简单,熟记基本实验中的物质的颜色和状态,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013年 1月 4日,国家发改革委宣布对韩国三星等六家企业合谋操纵液晶面板价格实施处罚 。 MBBA是一种

9、液晶材料,其化学式为 C18 H21NO。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有 A MBBA由三种元素组成 B一个 MBBA分子中共含有 39个原子 C MBBA中氢元素质量分数最大 D MBBA中碳、氧元素质量比为 27:2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 MBBA的化学式 C18H21NO分析判断。 A、 C18 H21NO是由碳元素、氢元素、氮元素和氧元素四种元素组成的,错误; B、一个 C18 H21NO分子是由 18个碳原子、 21个氢原子、 1个氮原子和 1个氧原子,共41个原子构成的,错误; C、根据化合物中某 元素的质量分数 = 100%,可知 C18 H21NO中, C%= 100%, H%

10、= 100%, O%= 100%, N%= 100%;由此判断,元素质量分数最大的是 C,错误; D、 C18 H21NO中碳、氧元素质量比 =( 1812): 16=27:2,正确。故选 D 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原子的有关数量计算,元素的质量分数的计算,元素质量比的计算 点评:理解物质的组成与结构,掌握有关化 学式的计算方法,了解化学式的书写及其意义,是解题的关键。 下列有关生铁和钢的叙述说法,正确的是 A生铁是炼钢的主要原料 B生铁、钢的硬度都比纯铁大 C高炉炼铁的废气可以直接排放 D生铁可以完全溶解在足量稀盐酸中 答案: AB 试题分析:生铁和钢都是铁的合金,因含碳量不同,它们的内

11、部结构不同,导致它们的性能和用途相差很大。 A.炼钢的原理就是在高温条件下,用氧气或铁的氧化物把生铁中所含的过量的碳和其它杂质转为气体或炉渣而除去,从而得到钢,正确; B.由于含碳量越高,硬度就越大,故生铁、钢的硬度都 比纯铁大,正确; C.由于高炉炼铁的废气中含有大量一氧化碳,所以不可以直接排放,错误; D.由于生铁中含有碳,故不可能完全溶解在足量稀盐酸中,错误。故选 AB 考点:生铁和钢 点评:解答这类题目,就要熟记和理解生铁和钢的组成元素、主要区别、分类用途、机械性能和冶炼的等相关知识,这样才能正确解答。 汽车、电动车一般使用铅酸蓄电池。某铅酸蓄电池用的硫酸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28%,若用

12、 1L( 1000 mL)98%的浓硫酸溶液(密度为 1.84 g mL 1)配制该硫酸溶液,配制时需要加入蒸馏水的体积为 A 1660 mL B 1803.2 mL C 4600 mL D 4636.8 mL 答案: C 试题分析:利用 98%的浓硫酸配制 28%的稀硫酸,可通过加水稀释的方法来实现,在加水稀释前后,溶液中溶质质量不变;据此,分别找出稀释前、后的溶液的质量,以及各自的溶质质量分数,然后根据溶质质量 =溶液质量 溶质质量分数,列式计算即可。 设需要加入蒸馏水的体积为 x 1L1000ml/L1.84g/cm398%=( 1L1000ml/L1.84g/cm3+x1g/cm3)

13、28% 解得, x= 4600mL。故选 C 考点 :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 点评:解答稀释类的问题,要熟记 “溶液加水稀释时稀释前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不变 ”,这是解题的关键。 将 27 g铝粉、 56 g铁粉分别与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充分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右图。下列叙述与该曲线图相符的是 A 表示铁粉与稀硫酸反应的情况 B反应结束,铝、铁均完全反应,硫酸有剩余 C反应结束,硫酸完全反应,铝、铁均有剩余 D反应结束,硫 酸、铁均完全反应,铝有剩余 答案: CD 试题分析:根据题意,铁、铝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 Fe+H2SO4

14、= FeSO4+H2, 2Al+3H2SO4=Al2(SO4)3+3H2 56 98 2 54 294 6 A由于金属铝的活动性比铁强,则在相同时间内金属铝与稀硫酸反应放出氢气的速率大于铁;结合图示,可判断曲线 表示铝与稀硫酸的反应,错误; B根据金属与氢气的质量比可知, 27g铝粉完全反应可放出氢气的质量= 27g=3g,而 56g铁粉完全反应放出氢气的质量 = 56g=2g,结合图示可知反应结束后所得氢气质量相等,因此可判断反应结束后两金属粉末一定不会均完全反应,错误; C若反应中两金属都有剩余,则稀硫酸完全反应,由于稀硫酸等质量、等质量分数,则所得氢气质量一定相等,这种情况与图示所示结果

15、一致,正确; D由于 27g铝粉完全反应时消耗硫酸的质量大于 56g铁粉完全时消耗硫 酸的质量,所以,当铁粉与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时,由于稀硫酸不足铝粉剩余,此时等量的稀硫酸完全反应所产生氢气的质量相等,这种情况与图示结果一致,正确。故选 CD 考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 点评:解答本题除了要掌握相关化学知识之外,还要能看懂图像,在讨论图象问题时,要从反应物是否完全反应的角度考虑,考虑问题要全面,才能正确作答。 “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辱 ”。下列有关金属的叙述不科学的是 A小孩经常咬铅笔,会导致铅中毒 B生活中最常见的铁合金是生铁与钢 C青铜是人类最早使用的 合金

16、D用磁铁区分铁片与铝片 答案: A 试题分析:根据已有化学知识分析判断。 A铅笔芯的主要成分是石墨和黏土,不含铅,错误; B生铁和钢是生活中最常见的铁合金,正确; C人类最早使用的合金是青铜,正确; D由于铁片能被磁铁吸引,而铝片不能,故可用磁铁区分铁片与铝片,正确。故选 A 考点:物质的性质与用途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的是生产、生活中的相关的化学知识,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各种物质的性质方面的知识。 温度升高时,温度计内的酒精柱会上升,从微观角度分析,其原因是 A酒精分子的体积变 大 B酒精分子的数目增多 C酒精分子的运动减慢 D酒精分子之间的间隔增大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微粒的

17、性质分析:温度计内的酒精柱之所以会上升,是因为酒精受热膨胀,即酒精体积增大,而体积增大是因为酒精分子之间的间隔增大的缘故,而非酒精分子的体积变大,故 A错;另外,由于此过程是物理变化,酒精分子没有改变,故分子数目也不会变,故 B错;温度升高时,分子的能量增加,分子的运动速率加快,故 C错。故选 D 考点: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 点评: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就是指利用分子与原子 的 “质量小,体积小,总是在不停的运动,彼此之间有间隔;同种分子(或原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或原子)性质不同 ”的性质,以及它们的概念和本质区别等,来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实验结束后,下列仪

18、器的放置方法正确的是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 A、实验结束后,酒精灯不用时,要用灯帽盖灭,错误; B、实验结束后,胶头滴管要洗净后,胶头向上放入烧杯中存放,不能横放于桌面上,否则残留的液体可能会腐蚀胶头或者污染试验 台,错误; C、试剂瓶取用时,瓶塞应倒放;但取完药瓶后,要盖上瓶塞存放,否则药品可能会变质,错误; D、实验结束后,用过的试管要洗刷干净,口向下放在试管架上晾干,正确。故选 D 考点:实验操作注意事项的探究 点评: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熟悉常见仪器的使用方法与注意事项,掌握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是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 把少量下列物质分别放到水中,搅拌

19、后可以得到无色澄清溶液的是 A植物油 B面粉 C蔗糖 D高锰酸钾 答案: C 试题分析:溶液的本质特征是均一性、稳定性,属于混合物。 A、植物油不溶于水 ,与水混合后形成的混合物不均一、不稳定,属于乳浊液,错误; B、面粉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后形成的混合物不均一、不稳定,属于悬浊液,错误; C、蔗糖易溶于水,能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正确; D、高锰酸钾易溶于水,能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但高锰酸钾溶液是紫红色的溶液,错误。故选 C 考点: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悬浊液、乳浊液的概念及其与溶液的区别 点评:解答本题要分析物质的水溶性,如果物质易溶于水,就能够和水形成

20、溶液,如果物质不溶于水,就不能够和水形成溶液。 人体缺少下列某种元 素,会引起食欲不振、导致发育不良的是 A锌 Zn B碘 I C钙 Ca D铁 Fe 答案: A 试题分析:一些必需的微量元素对人体的作用非常大,人体每天都应摄取适量的微量元素,否则会患各种疾病,可根据微量元素的生理作用进行分析解答。 A、锌影响人体发育,缺锌会引起食欲不振,生长迟缓,发育不良,儿童摄入不足会导致发育停滞、智力低下,所以正确; B、碘是甲状腺激素的重要组成成份,缺碘会患甲状腺肿大,所以错误; C、钙主要存在于骨骼和牙齿中,使骨和牙齿具有坚硬的结构支架,幼儿和青少年缺乏会患佝偻病,老年人缺乏会 患骨质疏松,所以错误

21、; D、铁元素是合成血红蛋白的主要元素,缺乏会患贫血,所以错误。故选 A 考点:人体的元素组成与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 点评: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是中考考查的热点之一,掌握人体化学元素的分类、生理功能、食物来源、缺乏症、摄入时的注意事项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因此在平时的学习中要注意积累相关知识。 汽车安全气囊内的物质能在碰撞后 10s内迅速反应,生成一种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该气体是 A氧气 B二氧化碳 C氮气 D稀有气体 答案: C 试题分析:在空气中,按体积分数计算, 氮气为 78%,氧气为 21%,稀有气体为 0.94%,二氧化碳为 0.03%,其它物质为 0.03%,故空气中含

22、量最多的气体是氮气。故选 C 考点: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熟练掌握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只有这样才能对相关方面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某含铁化合物的溶液能在碱性环境下长期稳定存在,且具有较强的灭菌消毒功能,该化合物是一种绿色、无污染的净水剂,其化学式为 Na2FeO3。则其中铁元素的化合价是 A 2 B 3 C 4 D 6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化合价 的原则, “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 ”,已知钠的化合价为 +1价,氧的化合价为 -2价,设 Na2FeO3中 Fe元素的化合价为 x,则( +1)2+x+( -2) 3=0,解得 x=+

23、4价。故选 C 考点: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 点评:本题考查元素化合价的计算,学生应注意对题目中有用信息的抽取,正确利用化学式和常见元素的化合价,结合化合价的计算原则 “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 0”来计算。 为保证某些玻璃仪器具有良好的密封性,常把玻璃的接触面处磨毛(也称磨砂),下列常用仪器中,没有经过磨毛处理的是答案: D 试题分析: 根据常用仪器的用途分析。 A、分液漏斗的活塞需要磨砂处理,这样也可以防止液体从活塞口漏出; B、滴瓶的滴管与瓶子之间必须接合紧密,防止瓶内容易挥发的物质挥发,或空气进入使瓶内物质变质,所以要磨砂处理; C、广口瓶用于盛放固体药品,需要密封保存,所以要磨

24、砂处理; D、烧瓶常用做反应容器,不需要磨砂。故选 D 考点:常用仪器的名称和选用 点评:磨砂处理是让化学器具之间的接触面更光滑、接合更紧的一种方法,一般来说储存化学 药品的容器都要磨砂。 目前人类所使用的能量主要来自于化学反应。下列变化中实现了由化学能转化成电能的是 A家庭烧煤取暖 B在家用电器中使用干电池 C利用海洋潮汐发电 D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 答案: B 试题分析:分析一种变化过程存在哪些能量变化形式,关键是分析该过程中可能存在哪些形式的能量的变化。 A、家庭烧煤取暖,是通过煤在空气中燃烧提供热量来实现的,属于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和光能,错误; B、干电池的原理是通过金属锌片和里面的酸性

25、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从而产生电流的,是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正确; C、利用海洋潮汐发电,是利用海水在潮涨潮落时推动发电机发电的,属于机械能转化为电能,错误; D、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属于电能转变成化学能的过程,错误。故选 B 考点: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能量变化 点评:物质的状态变化一般伴随着能量变化,物理变化中不一定存在能量变化,但物质的化学变化过程一定伴随能量变化,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能量的来源和利用的基础。 “中东有石油,中国有稀土 ”,稀土是重要的战略资源。下图是稀土元素铈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原子序数为 58 B铈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C元素符号为 Ce D

26、相对原子质量为 140.1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个小格所提供的信息分析。 A、在元素周期表的一个小格中,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故铈原子的原子序数为 58,正确; B、根据元素汉字名称的偏旁可辨别元素的种类,铈元素名称带有 “金 ”字旁,因此属于金属元素,错误; C、在元素周期表的一个小格中,右上角的符号为该元素符号,故铈元素符号为 Ce,正确; D、在元素周期表的一个小格中,元素名称 下方的数字是相对原子质量,且相对原子质量是有单位的,其单位为 “1”,可省略不写,正确。故选 B 考点: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点评:解答本题,就要了解并熟练掌握元素周期表中的一个小格

27、所提供的每一个信息,以及原子中的数量关系。 下列关于氧气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氧气可用于食品保鲜 B氧气可用于医疗急救 C氧气是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 D氧气是空气的主要成分之一 答案: A 试题分析:根据氧气的性质和用途分析判断。 A、食物腐败的过程,是缓慢氧化的过程,故食物保鲜就要使食物与氧气隔绝,错误; B、 氧气能供给呼吸,故可用于医疗救护,正确; C、自然界中的燃烧,主要是物质和氧气发生的剧烈的氧化反应,说明氧气化学性质比较活泼,正确; D、按体积分数计算,氧气约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正确。故选 A 考点:氧气的用途,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氧气的性质和氧气的

28、用途等内容,难度较小,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要求学生要熟练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填空题 ( 11分)化学实验、化学符号、科学探究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方法 请将体现下列实验操作目的的正确选项,填在对应的横线上。 A防止药品污染 B防止 试管破裂 C防止实验误差 D防止液体溅出 加热试管时,先均匀加热,后集中加热 ; 量取液体时,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保持平视 ; 过滤时,混合液沿玻璃棒慢慢倒入漏斗中 。 用化学符号表示: 2个铁原子 4个氢分子 2个碳酸根离子 人体内含量最多的物质 硫酸铁中铁元素显 +3价 从下列灭火的原理中,选择合适的序号填空 A.隔绝氧气 B.隔绝可燃物 C.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 用灯

29、帽盖灭酒精灯 吹灭蜡烛 用剪刀剪断燃着蜡烛的烛芯棉线灭燃 答案:( 1) B C D( 2) 2Fe 4H2 2CO32- H2O 2(SO4)3 ( 3) A C B 试题分析:( 1)根据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 加热试管时,要先均匀加热,后集中加热,防止局部受热过高,而使试管破裂,故选 B; 量取液体时,视线要与凹液面最低处保持平视,可以减小实验误差,故选 C; 过滤时,混合液要沿玻璃棒慢慢倒入漏斗中,可以防止液体溅出,故选 D。 ( 2)根据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分析解答。 一个原子用元素符号表示 ,表示多个原子,就把数字写在元素符号前面,故 2个铁原子表示为 2Fe; 根

30、据标在化学式前面的数字表示分子的个数可知,故 4个氢分子表示为 4H2; 根据标在离子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离子的个数可知, 2个碳酸根离子表示为2CO32-; 人体内含量最多的物质是水,即 H2O; 根据标在元素符号正上方的数字表示该元素化合价的数值可知,硫酸铁中铁元素显 +3价表示为 2(SO4)3。 ( 3)燃烧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可燃物、空气或氧气、温度达到可燃 物的着火点,故灭火的原理即是破坏燃烧的条件即可。 用灯帽盖灭酒精灯,是利用灯帽隔绝了氧气,故选 A; 吹灭蜡烛,是空气的流动带走了热量,使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故选 C; 用剪刀剪断燃着蜡烛的烛芯棉线灭燃,属于移离了可燃物,故选

31、 B。 考点:实验操作注意事项的探究,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燃烧与灭火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但涉及的知识点较多,属于对基础知识的考查,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加强相关知识的储备。 ( 8分)水是生命之源,溶液遍布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下列微粒结构图示中,能表示水分子的是 A B C D 鱼类可以在自然界的水中呼吸,是因为水中溶解有 。 A O2 B 2o C O D O2- 水是常用的溶剂,下列溶液所用的溶剂不是水的是 A稀盐酸 B生理盐水 C碘酒溶液 D葡萄糖注射液 向水中加入 后振荡,可以根据产生泡沫多少来鉴别硬水和软水 A稀硫酸 B食盐 C肥皂水 D石灰水 硬水对生活的危害很大,生活

32、中经常通过 降低水的硬度 A蒸馏 B煮沸 C过滤 D消毒 下列反 应中,属于有水生成的化合反应是 ;有水生成的分解反应是 A.氢气燃烧 B.二氧化碳通入石灰水 C. 电解水 D.加热碳酸氢铵 给 45 g溶质质量分数为 8%的稀硫酸通直流电(实质是水在通电条件下分解 ,硫酸没消耗)一段时间后,下列各组数据中,合理的是 A B C D 溶质质量分数 H2SO4 10% 10% 12% 12% 正极气体质量 (g) 1 8 2 32 负极气体质量( g) 8 1 32 2 答案:( 1) B ( 2) A ( 3) C( 4) C (5)B (6)A ; D (7)B 试题分析:( 1)分子是由原

33、子构成的,每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共 3个原子构成的,故选 B。 ( 2)呼吸作用都是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鱼类之所以可以在水中呼吸,是因为水中溶有一定量的氧气,故选 A。 ( 3)在溶液中能溶解其它物质的物质是溶剂,一般来说,液体与非液体组成的溶液,液体是溶剂;液体之间组成的溶液,量多的是溶剂;在溶液中有水时,水为溶剂;不指明的都认为水是溶剂。 A稀盐酸,由于没有说明溶剂,故溶剂为水; B生理盐水,溶质是固 体氯化钠,溶剂为水; C碘酒溶液,溶质为固体碘,溶剂为酒精; D葡萄糖注射液,溶质是葡萄糖,溶剂为水。故选 C ( 4)硬水是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软水是不含或含较

34、少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一般可用肥皂水检验,与肥皂水混合后,起泡沫多的是软水,起浮渣多的是硬水,故选 C ( 5)硬水软化,实际上就是设法除去硬水中的钙、镁化合物,使之软化成软水,工业上和科学实验中常采用蒸馏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而生活中通过煮沸水也可以降低水的硬度,故选 B。 ( 6)根据基本反应类型的特征判断。 化合反应,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 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的化学反应;即反应物是多种,生成物是一种。 分解反应,是由一种物质反应,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的化学反应;即反应物是一种,生成物是多种。 A.氢气燃烧,是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水,故属于化合反应; B.二氧化碳通入石灰水,生成碳酸钙沉

35、淀和水,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是两种物质,既不属于化合反应,也不属于分解反应; C. 电解水,是水在通直流电的条件下,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故属于分解反应; D.加热碳酸氢铵,生成氨气,水和二氧化碳,故属于分解反应。 所以,属于有水生成的化合反应是 A,有水生成的分解反应 是 D。 ( 7)根据 “正氧负氢,氢二氧一 ”,结合图示可推出:由于 1试管中气体体积少,且 1试管中电极连接的是电池的正极,所以应该是氧气; 2试管中气体体积较多,且 2试管中的电极连接的是电池的负极,所以应该是氢气。根据反应的方程式2H2O 2H2+O2,可知 H2与 O2的质量比为 4:32=1:8,故选 B。 考点:微粒观

36、点及模型图的应用,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氧气的用途,溶液、溶质和溶剂的相互关系与判断,软水与硬水,反应类型的判定,电解水实验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但涉及的知识点较多,属于对基础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的考查,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加强相关知识的储备和相关技能的训练。 (9分 )碳及其化合物在生活中应用广泛。 下列用途中,主要利用了物质的物理性质的有 。(填序号) 将小块金刚石镶在玻璃刀头上用来裁玻璃; 将石墨用于制作电极; 一氧化碳用作气体燃料; 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一氧化碳可用于炼铁。 干冰的物质类型不属于 。(填序号) A混合物 B纯净物 C化合物 D氧化物 一氧化碳与赤铁矿 (主要成分 F

37、e2O3)炼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一氧化碳燃烧时火焰呈蓝色,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在汽车尾气系统中装置催化转化器,可将一氧化碳和一氧化氮有毒气体转化为无毒的二氧化碳和氮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某生态农业对农家肥料进行综合利用,经发酵得到一种含甲烷的混合气体。该气体中的甲烷( CH4)可用来还原氧化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H4+4CuO CO2+2 +4Cu 上述 “ ”内对应产物的化学式为 ; 实验过程中可观察到,氧化铜变为 色; 该反应中,铜元素的化合价是否发生改变 (填 “是 ”或 “否 ”); 用足量的 CO和 CH4分别还原两份等质量的氧化铜,则两个反应生成铜的质量比

38、为 答案:( 1) ( 2) A ( 3) Fe2O3 3CO 2Fe 3CO2 (4) O2 2CO 2CO2 (5) 2NO 2CO 2CO2 N2 (6) H2O 红 是 1:1 试题分析:( 1) 将小块金刚石镶在玻璃刀头上用来裁玻璃是利用了金刚石硬度大的性质, 将石墨用于制作电极是利用了石墨具有良好导电性的性质, 干冰用于人工降雨是因为干冰升华时会从周围空气中吸收热量,空气中的水蒸气迅速冷凝变成水滴,上述性质均不通过化 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均属于物理性质; 一氧化碳用作气体燃料是利用了一氧化碳的可燃性, 一氧化碳可用于炼铁是利用了一氧化碳的还原性,均需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均属于

39、化学性质。故选 ( 2)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干冰中只含有一种物质,故属于纯净物;干冰是由碳、氧两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故属于化合物;干冰由两种元素组成且有一种是氧元素,故属于氧化物。故选 A ( 3)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在高温的条件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Fe2O3 3CO 2Fe 3CO2 ( 4)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CO O2 2CO2 ( 5)根据题意,反应物是一氧化氮与一氧化碳,生成物是二氧化碳和氮气,反应条件是催化剂,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NO 2CO 2CO2 N2 ( 6) 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H4+4CuO CO2+

40、2 +4Cu可知, 反应前 反应后 碳原子 1 1 氢原子 4 0 铜原子 4 4 氧原子 4 2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变化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可判断生成物的分子中比反应物的分子中少 4个氢原子和 2个氧原子,由于方框前有数字 2,则 方框内物质的化学式为 H2O。 氧化铜的颜色为黑色,反应后生成的铜是红色的。 反应前氧化铜中铜元素的化合价为 +2,反应后生成单质铜,故化合价为 0,故铜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改变。 用足量的 CO和 CH4分别还原两份等质量的氧化铜,由于氧化铜是等质量的,故其中所含铜的质量是相等的,则反应后,还原出来的铜的质量也相等,故质量比为: 1:1。 考点:化学性质

41、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铁的冶炼,物质的简单分类,书写化学方程式,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但考查的 知识点较多、综合性较强,掌握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本质区别、物质分类的知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 8分)根据下表回答问题。 温度 / 0 20 40 60 80 100 溶解度 ( g/100g水) NaCl 35.7 36.0 36.6 37.3 38.4 39.8 KNO3 13.3 31.6 63.9 110 169 246 40 时,氯化钠固体的溶解度是

42、g/100g水。 60 时在 100g水中加入 100g硝酸钾固体 ,充分溶解后所形成的溶液是 溶液( “饱和 ”或 “不饱和 ”)。 将上述 中溶液降温到 20 时,析出的晶体质量是 g 工业上将硝酸钾和氯化钠的热混合溶液 (两者均己达到饱和 )冷却至室温,析出晶体。 析出的晶体中主要物质是 ; 关于剩余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序号); A只含氯化钠,不含硝酸钾 B含有氯化钠,又含有硝酸钾,且只有硝酸钾达到饱和 C含有氯化钠,又含有硝酸钾,且两者都达到饱和 20 时,将 18克氯化钠溶解在 80克水中,应至少蒸发 g 水才能形成饱和溶液。蒸发时要用到玻璃棒,其作 用是 。 A搅拌促进溶解

43、B加速蒸发 C防止液滴飞溅 D引流缓冲 右图为硝酸钾的溶解度曲线。 M、 N两点分别表示硝酸钾的两种溶液。下列做法能实现 M、 N间的相互转化的是 A从 MN:先将 M升温再将其蒸发掉部分水 B从 MN:先将 M升温再将加入适量固体硝酸钾 C从 NM:先将 N降温再加入适量固体硝酸钾 D从 NM:先过滤出适量固体硝酸钾再降温 答案:( 1) 36.6 ( 2)不饱和 ( 3) 68.4 ( 4)硝酸钾( KNO3) C (5)30 B C( 6) AB 试题分析:( 1)根据表格可知, 40 时,氯化钠固体的溶解度是 36.6g/100g水。 ( 2)根据表格可知, 60 时,硝酸钾固体的溶解

44、度是 110g/100g水,故在 60 时在100g水中加入 100g硝酸钾固体,充分溶解后所形成的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 3)根据表格可知, 20 时,硝酸钾固体的溶解度是 31.6g/100g水,故将上述( 2)中溶液降温到 20 时,析出的晶体质量是 100g-31.6g=68.4g。 ( 4)根据表格可知,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但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大,而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不大,故降温时两种晶体都会析出,但是由于硝酸钾的溶解度变化大,故降温后析出的晶体中主要物质是硝酸钾,含有少量氯化钠;剩余溶液主要含有氯化钠,还含有少量的硝酸钾,由于是晶体析出状态,

45、所以两者都达到饱和,故选 C。 ( 5)根据表格可知, 20 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 36.0g,即在 20 时,将 18克氯化钠溶解在 50克水中,恰好饱和,故在 20 时,将 18克氯化钠溶解在 80克水中,应至少蒸发 80g-50g=30g水才能形成饱和溶液;蒸发时要用到玻璃棒,其作用是加快蒸发速度防 止液体局部过热而使液滴飞溅,故选 BC。 ( 6)溶解度曲线上的点和曲线上方的点表示的是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溶解度曲线下方的点表示该温度下的不饱和溶液,故 M点是 20 时的饱和溶液, N点是 50 时的不饱和溶液,且 N点表示的不饱和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分数比 M点表示的饱和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分数

46、大。 A.从 MN,就是把 20 时硝酸钾的饱和溶液,变为 50 时的不饱和溶液,由于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即温度由 20 升高至 50 时,由于溶解度的变大,溶液已变为不饱和溶液,但此时溶质质量分数不变;若此时再将其蒸发掉部分水 ,则溶质质量分数变大,故 A正确; B从 MN,同上,升温后溶液已变为不饱和溶液,若此时再加入适量固体硝酸钾,则溶质质量分数变大,故 B正确; C从 NM,就是把 50 时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变为 20 时的饱和溶液,由于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即温度由 50 降低至 20 时,由于溶解度的变小,溶液变为饱和溶液,且有溶质析出,故此时溶质质量分

47、数变小;若此时再加入适量固体硝酸钾也不溶解,故 C错误; D从 NM,是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故无不溶固体存在,无法过滤出适量固体硝酸钾,错误。故选 AB 考点:固 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结晶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蒸发与蒸馏操作,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 点评:本题考查溶解度知识的具体应用,对学生深入理解溶解度的概念有一定帮助,理解和熟练掌握溶解度的定义、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等知识,是解题的关键。 探究题 ( 24分)下图所示为实验室常用的实验装置: ( 1)写出下列仪器名称: a ; b 。 (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填装置的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