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江苏省泰州中学附属初中九年级二模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ideacase155 文档编号:310891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77.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届江苏省泰州中学附属初中九年级二模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13届江苏省泰州中学附属初中九年级二模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13届江苏省泰州中学附属初中九年级二模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013届江苏省泰州中学附属初中九年级二模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013届江苏省泰州中学附属初中九年级二模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3届江苏省泰州中学附属初中九年级二模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汽油挥发 B燃放鞭炮 C瓷碗破碎 D铜丝折弯 答案: B 试题分析: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则属于化学变化;反之,则是物理变化。 A、汽油挥发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的生成,只是汽油状态的改变,属于物理变化; B、燃放鞭炮的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硫等物质的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瓷碗破碎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的生成,只是瓷碗的形状发生了变化,属于物理变化; D、铜丝折弯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的生成,只是铜丝的形状发生了变化,属于物理变化。故选 B 考

2、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下列图像中有关量的变化趋势与对应叙述关系正确的是 A向一定质量盐酸中加镁粉至过量 B向一定量的稀硫酸中滴加水 C向盐酸和氯化铁混合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至过量 D高温煅烧一定质量的石灰石 答案: A 试题分析:根据具体的反应分析。 A、向一定质量盐酸中加镁粉至过量,镁会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氢气,故溶液的质量会增大,直至盐酸完全反应,溶液质量不再改变,正确; B、稀硫酸呈酸性,其 pH 7,加水后酸性减弱, pH逐渐增大,而图象中 pH在减小,

3、错误; C、向盐酸和氯化铁混合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由于首先是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故开始无沉淀出现;当盐酸消耗完,氯化铁才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错误; D、石灰石高温煅烧后剩余固体主要是氧化钙,故质量不可能为零,错误 。故选 A 考点:金属的化学性质,碳酸钙、生石灰、熟石灰之间的转化,酸碱溶液的稀释,盐的化学性质 点评:本题是化学反应中定量关系和图象相结合的题型,题目难度较大;要准确解答此类题,关键要对化学反应的知识熟练掌握,并能结合图象的数学意义,综合考虑;图象的意义要抓住三点: 抓图象的起点, 抓图象的终点, 抓图象的变化过程。 对下列实验中出现的异常情况的原因分析,合理的是

4、A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混合时无明显现象,说明它们一定没有反应 B某同学用石灰石与盐酸制得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时未见浑浊,可能是盐酸浓度过大 C某同学用块状石灰石与稀硫酸制取 CO2时,始终收集不满,说明装置一定漏气 D检验某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时滴加几滴稀盐酸,没有气泡,说明一定没有变质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相关物质的性质分析。 A、由于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故无明显现象,错误; B、浓盐酸具有挥发性,会挥发出氯化氢气体,故生成的二氧化碳中会混有氯化氢气体,当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时,二氧化碳与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但由于氯化氢溶于水又会生成盐酸,能与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

5、水和二氧化碳,故不见浑浊现象,正确; C、石灰石(碳酸钙)与稀硫酸反应,生成微溶的硫酸钙,会附着在石灰石上,阻碍了石灰石与稀硫酸的进一步反应,故收集不满,不一定是装置漏气,错误; D、由于盐酸会首先与氢氧化钠反应,故滴加几滴稀盐酸,会没有气泡产生,错误。故选 B 考点:中和反应及其应用,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酸的化学性质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熟练掌握相关物质的性质,并能够据此对于反应中所出现的异常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向氢氧化钠溶液中不断滴入盐酸,得到如下曲线,下列有关判断错误的是 A a点时溶液中溶质有氢氧化钠和氯化钠 B b点溶液中仅有 1种溶质 C c点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 D

6、a、 b、 c三点的溶液中相等的量: Na+数目和水的质量 答案: CD 试题分析:根据溶液 pH随滴入盐酸溶液的体积变化的曲线分析。 A、 a点时,溶液的 pH已经变小,说明氢氧化钠溶液已和滴入的盐酸反应,且生成氯化钠和水;但此时溶液的 pH仍 7,即氢氧化钠还没有完全反应,故此时所得溶液中的溶质为剩余的氢氧化钠和生成的氯化钠,正确; B、 b点时,溶液的 pH=7,即表示盐酸和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故溶液中仅有 1种溶质 氯化钠,正确; C、 c 点时,溶液的 pH 7,即溶液显酸性,所以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错误; D、由于氢氧化钠溶液和滴入的盐酸反应,生成了氯化钠和水,故溶液中水

7、的质量增大,错误。故选 CD 考点:中和反应及其应用,溶液的酸碱性与 pH值的关系 点评:本题是化学反应中定量关系和图象相结合的题型,题目难度较大,理解和熟练掌握溶液的酸碱性与 pH值的关系,以及中和反应及其应用的知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欲除去不纯物质中的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用试剂和方法均正确的是 选项 待提纯物质 选用试剂 操作方法 A H2( H2O) 浓硫酸 洗气 B CaO( CaCO3) 盐酸 蒸发、结晶 C CuSO4溶液(硫酸) 氧化铜 过滤 D Cu( Fe) 稀硫酸 过滤、洗涤、灼烧 答案: AC 试题分析:根据主要物质和杂质的性质的不同来分析。 A、杂质水蒸气能被浓硫

8、酸吸收而除去,而主要物质 H2 不反应,也不会被吸收,故通过盛有浓硫酸的洗气瓶后,能除去氢气中的水蒸气,正确; B、由于主要物质 CaO 和杂质 CaCO3都会与盐酸反应,故都会被除去,错误; C、杂质硫酸能和氧化铜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而主要物质 CuSO4溶液不反应,故能除去 CuSO4溶液中的杂质硫酸,正确; D、杂质 Fe能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而主要物质 Cu不反应,但经过滤、洗涤后灼烧,铜会被氧化成氧化铜,带入了新杂质,错误。故选AC 考点:物质除杂或净化的探究 点评:一般的除杂质题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 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 反应时不能加入新的

9、杂质,这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下列各组物质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且形成无色溶液的是 A NaCl BaCl2 Na2CO3 B KNO3 HCl CaCl2 C H2SO4 FeCl3 NaNO3 D NaOH HNO3 NH4NO3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题意结合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分析。 A、 BaCl2 和 Na2CO3 两种物质会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故不能大量共存,错误; B、 KNO3、 HCl、 CaCl2三种物质间不能结合生成沉淀、气体或水,故能大量共存,且不存在有色离子,正确; C、 H2SO4、 FeCl3、 NaNO3三种物质间不能结合生成沉淀、气体或水,故能大量共存,但由于 F

10、eCl3呈黄色,故不符合题意,错误; D、 NaOH和 HNO3能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硝酸钠和水; NaOH与 NH4NO3间也能反应生成硝酸钠、水和氨气,故不能大量共存,错误。故选 B 考点:离子或物质的共存问题 点评:根据复分解反应的条件,物质间若能互相结合生成沉淀、气体或水,则物质不能共存;另外,解答本题还要注意能得到无色透明溶液,即不能含有明显有颜色的铜离子、铁离子和亚铁离子等。 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下列操作错误的是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 A、取用药品时,打开试剂瓶后,瓶塞要倒放在桌面上,正确; B、用托盘天平称量药品时,要遵循 “左物右

11、码 ”的原则,图示操作正好相反,错误; C、读取量筒中液体体积时,要平视凹液面的最低处,正确; D、溶解氯化钠时,用玻璃棒不断的进行搅拌,可以加速溶解,正确。故选 B 考点:实验操作注意事项的探究 点评: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熟悉常见仪器的使用方法与注意事项,掌握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是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 先取甲、乙、丙、丁四种金属粉末,分别投入相同浓度的稀盐酸中,只有甲、乙能产生气体,乙反应更剧烈;再取一小块丁投入丙的硝酸盐溶液中,丁的表面有丙析出。则甲、乙、丙、丁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 A甲乙丙丁 B乙甲丙丁 C丁丙乙 甲 D乙甲丁丙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题意,结合金属活动性顺序分析

12、。甲、乙、丙、丁四种金属粉末,分别投入相同浓度的稀盐酸中,只有甲、乙能产生气体,说明甲、乙均在H前,且乙反应更剧烈,即说明乙甲 H;而丙、丁不反应,则说明丙、丁在 H后;又丁投入丙的硝酸盐溶液中,丁的表面有丙析出,说明 H丁丙,故甲、乙、丙、丁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乙甲丁丙。故选 D 考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点评:理解和熟练掌握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是解答这类题的关键,即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氢之前的金属能从酸中置换出氢,活动性强的金属能将活动性弱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镁带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生成黑色固体 B将 SO2通入紫色 KMnO4溶液,溶液变蓝

13、 C薯片上滴加碘水,薯片变蓝 D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生成红色沉淀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相关实验现象分析判断。 A、镁带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生成的是白色固体(氧化镁),错误; B、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能与高锰酸钾溶液反应,使溶液褪色,错误; C、碘遇淀粉变蓝,薯片中含有大量淀粉,故薯片上滴加碘水,薯片变蓝,正确; D、硫酸铜溶液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蓝色氢氧化铜沉淀,错误。故选C 考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鉴别淀粉、葡萄糖的方法与蛋白质的性质,碱的化学性质 点评:实验现象的描述是化学实验考查的重点,解答时应从物质的颜色变化等方面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

14、论。 据报道,专家对东城河底淤泥的一项调查实验表明,底层沉积的淤泥中铅、镍、铬、锌等重金属含量,已经超 过了城市的土壤的重金属含量。这里提到的铅、镍、铬、锌是指 A元素 B原子 C分子 D单质 答案: A 试题分析: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淤泥中的铅、镍、铬、锌等重金属,都是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于淤泥中的,不可能以分子、原子或单质的形式存在,故都是指元素。故选 A 考点: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 点评:理解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了解物质的组成和物质的构成的知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科学家发现了纯碳新材料 “碳纳米泡沫 ”,下列关于 “碳纳米泡沫 ”叙述正确的是 A是单

15、质 B是一种新型的碳化合物 C是混合物 D和金刚石的性质完全相同 答案: A 试题分析:根据题意分析, “碳纳米泡沫 ”是纯碳新材料,即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由于 “碳纳米泡沫 ”和金刚石是两种不同的物质,故性质不同。故选 A 考点:碳元素组成的单质 点评:理解和熟练掌握单质与化合物,纯净物与混合物的区别,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下列生活中的做法,不利于节约用水的是 A用淘米水浇花 B用洗过衣服的水冲马桶 C隔夜的白开水直接倒掉 D洗手打肥皂时暂时关闭水龙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节约用水的方法分析。 A、用淘米水浇花,属于一水多用,可以节约用水; B、用洗过衣服的水冲马桶,属于一水多用,可以节

16、约用水; C、隔夜的白开水还能喝,直接倒掉是浪费水,不利于节约用水; D、洗手打肥皂时暂时关闭水龙头可以节约用水。故选 C 考点:保护水资源和节约用水 点评:节约用水,就是要提高水的利用效益,使用新技术、改革工艺和改变习惯可以减少大量工农业和生活用水。 2013年初, “雾霾 ”笼罩中国。下列关于雾霾的有关说法或治理措施科学的是 A “调整工业结构、能源结构 ”是控制污染的有效途径 B只要带口罩,就不怕雾霾天气对人体产生伤害 C研制可降解塑料,有效控制 “PM2.5”出现 D焚烧垃圾,能有效防止 “雾霾天气 ”出现 答案: A 试题分析:可吸入颗粒物是加重雾霾天气污染的主要原因,据此分析。 A

17、 “调整工业结构、能源结构 ”是控制污染的有效途径,能减少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的含量,有利于雾霾的治理,正确; B戴口罩只能阻挡颗粒物被吸入人体,不能减少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的含量,错误; C研制可降解塑料,能有效控制 “白色污染 ”,但无法控制 “PM2.5”等可吸入颗粒物的出现,错误; D焚烧垃圾 ,会产生大量的烟尘,故会增加 “雾霾天气 ”的出现,错误。故选 A 考点:防治空气污染的措施 点评:理解和熟记防治空气污染的措施,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尤其是空气质量日报和其中的污染指数等,是解此类题的关键。 大功率锂电池的负极材料 Li4Ti5O12(已知 Ti: +4价),则 Li(锂)的化合价是

18、 A +2 B +3 C +4 D +1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化合价的原则, “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 ”,已知 Ti的化合价为 +4价, O 的化合价为 -2价,设 Li4Ti5O12中 Li元素的化合价为 x,则有 4x+( +4) 5+( -2) 12=0,解得 x=+1价。故选 D 考点: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 点评:本题考查元素化合价的计算,正确利用化学式和常见元素的化合价,结合化合价的计算原则 “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 0”来计算即可。 化学与人类的生活的关系非常密切,下列说法你认为正确的是 A燃烧法可以鉴别羊毛和蚕丝 B铵态氮肥和熟石灰不能混合使用 C黄

19、曲霉素可用作抗生素 D钢铁腐蚀、汽油燃烧均属于缓慢氧化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已有知识分析。 A、羊毛和蚕丝的主要成分都是蛋白质,燃烧时都有烧焦羽毛的气味,故用燃烧法不能鉴别羊毛和蚕丝,错误; B、铵态氮肥与碱性物质混合后会反应,并放出氨气,会降低肥效,熟石灰显碱性,所以铵态氮肥和熟石灰不能混合使用,正确; C、黄曲霉素有毒,不能用作抗生素,错误; D、钢铁腐蚀是钢铁与空气中的氧气和水发生的缓慢的氧化反应,汽油燃烧则是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错误。故选 B 考点:棉纤维、羊毛纤维和合成纤维的鉴别,铵态氮肥的检验,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亚硝酸钠、甲醛等化学品的性质与人体健康 点评:本

20、题考查的知识点 较多,但难度不大,熟练掌握相关基础知识,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填空题 ( 1)以下内容请你用最合适的化学式或微粒符号填空: 碳酸氢铵中的阳离子 ; 2个碳酸分子 ; 最简单的有机物 ; 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 ; 地壳里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 ( 2)生活中处处有化学。铁锅是厨房中常用的炊具,请用所学的化学知识填空。 铁锅作炊具主要是利用铁的 性。 铁锅手柄上使用的塑料属于 (填 “合成材料 ”、 “无机材料 ”或 “复合材料 ”)。 使用铁锅有利于人体健康,主要是因为 。 请你说出一个厨房中防止铁锅生锈的方法 。 答案: NH4+ 2H2CO3 CH4 N2 A

21、l 导热性 合成材料 补充铁元素,预防缺铁性贫血 保持清洁干燥 试题分析:根据已有知识分析。 ( 1)根据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分析。 碳酸氢铵是由铵根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构成的,故其中的阳离子为铵根离子;根据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或原子团的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 1个电荷时, 1要省略,由于 1个铵根离子带 1个单位正电荷,故可表示为 NH4+; 根据标在化学式前面的数字表示分子的个数可知, 2个碳酸分子表示为2H2CO3; 最简单的有机物是甲烷,故化学式为 CH4; 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氮气,故化学式为 N2; 地壳里含量最多的金

22、属元素是铝,故元素符号为 Al。 ( 2)根据题意,结合所学化学知识分析。 铁锅作炊具,主要是利用铁具有良好的导热性; 有机合成材料主要包括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三大类,故塑料属于合成材料; 铁元素是合成血红蛋白的主要元素,缺乏会患缺铁性贫血,而使用铁锅能补充铁元素,预防缺铁性贫血; 铁生锈,是铁与空气中的氧气和 水共同作用的结果,故防止铁锅生锈的原理就是破坏铁生锈的条件,具体方法如保持清洁干燥等。 考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书写化学式,合成材料的使用及其对人和环境的影响,人体的元素组成与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金属的锈蚀与防护 点评:本题涉及的知识面较广,知识点较多,不仅考察了学

23、生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还考察了物质的分类等多方面知识,这就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要注重对基础知识的识记和积累。 通过一年的化学学习,相信你已经初步掌握了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有关知识。请结合图示回答问题。 ( 1)写出图中标示的仪器名称: , 。 ( 2)实验室用 KMnO4制取 O2,应选用的发生装置为 (填字母序号,下同),收集装置可选用 ,取用 KMnO4药品时,应选用仪器 ,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 3)注射器 C可用于检查装置 E的气密性,步骤如下: 向锥形瓶中加入少量水至下端处。 将注射器 C连接到装置 E的导管口处。 缓慢拉动注射器 C的活塞,观察

24、到 ,表示装置 E的气密性良好。 ( 4)实验室用装置 E制取 CO2时,如用注射器 C替换长颈漏斗,优点是 。 答案:酒精灯 集气瓶 D F或 G A 2KMnO4 K2MnO4+MnO2+O2 产生气泡 便于控制反应速率 试题分析:( 1)根据实验室常用仪器回答,图中仪器 的名称是酒精灯,仪器 的名称是集气瓶。 ( 2)实验室常用加热高锰酸钾分解制取氧气,同时还生成了锰酸钾和二氧化锰,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KMnO4 K2MnO4 +MnO2 + O2;由此可知,该反应是固体的受热分解反应,故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应选 D;由于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且不易溶于水,因此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25、 G,或排水法收集 F;由于 KMnO4是粉末状药品,故取用 KMnO4药品时,应选用药 匙,即仪器 A。 ( 3)检查装置气密性的原理是通过气体的发生装置与辅助容器中的液体(一般是水)构成一个密闭装置,依据改变密闭装置内压强时产生的现象(如冒气泡、形成水柱、液面的升降等)来判断其气密性的好坏;根据题意,缓慢拉动注射器 C的活塞,会使装置 E的空间增大,压强减小,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可观察到长颈漏斗下端有气泡逸出,此时表示装置 E的气密性良好。 ( 4)用装置 E制取 CO2时,如用注射器 C替换长颈漏斗,可控制稀盐酸的加入量,从而控制反应的速率。 考点: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与选取方

26、法,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书写化学方程式 点评:熟记氧气的实验室制法、装置的气密性的检查是解题的关键;此外,本题的重点是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取方法,要学会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选择发生装置,根据制取气体的溶解性和密度的大小选择收集气体的方法。 简答题 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 CH4),我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甲烷燃烧的产物产生了兴趣,请你参与: 【提出问题】:甲烷燃烧后生成哪些物质? 【查阅资料】:含碳元素物质完全燃烧生成 CO2,不完全燃烧生成 CO;无水CuSO4遇水变蓝。 【猜想与假设】甲 CO2 H2O ; 乙 CO H2O; 丙 NH3 CO

27、2 H2O; 丁 CO2 CO H2O 你认为 同学的猜想是错误的,理由是 。 【实验探究】:为了验证上述猜想与假设,将甲烷在一定量的 O2中燃烧的产物依次通过下列装置: ( 1) A、 B装置的顺序能否颠倒?(填 “能 或 “否 ”) 。 ( 2)实验中用纯净 O2而不用空气的原因是 。 ( 3)实验中观察到 A中无水 CuSO4变蓝, B、 D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中红色粉末变成黑色,由此推断 同学猜想成 立。 ( 4)请写出 B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中红色粉末变成黑色的化学方程式: 、 。 【反思与交流】:为避免有毒的 CO污染环境,所以含碳元素的物质燃烧必须满足的条件是 。 答案:

28、丙 不含 N 不可能生成 不能 防止空气中成分干扰实验结果 丁 氧气充足 试题分析:【猜想与假设】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由于反应物是甲烷和氧气,共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不含有氮元素,故生成物中不可能生成氨气,所以丙同学的猜想是错误的。 【实验探究】( 1)如果 A、 B装置的顺序颠倒,由于石灰水中有水,故从石灰水中出来的气体就会含有水,就不能证明原混合气体中是否含有水。 ( 2)由于空气中本身就含有水分和二氧化碳,故若在空气中燃烧,就无法验证生成的混合气体中是否含有水和二氧化碳,因为无法判断是反应生成的水和二氧化碳,还是空气中的水和二氧化碳。 ( 3)根据实验现象

29、分析, A中无水 CuSO4变蓝,说明混合气体中有水; B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混合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由于 B中的石灰水不仅能验证二氧化碳的存在,还能除去二氧化碳,故 D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中红色粉末变成黑色说明气体中含 有具有还原性的气体,且能与氧化铁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即说明混合气体中含有一氧化碳,由此推断丁同学猜想成立。 ( 4) B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是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O2+Ca(OH)2=CaCO3+H2O; C中红色粉末变成黑色,是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Fe2O3+3CO 2F

30、e+3CO2。 【反思与交流】根据题意,由于可燃物不完全燃烧会生成一氧化碳,污染环境,所以要让可燃物完全燃烧,所以需要充足的氧气。 考点:实验探究 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书写化学方程式 点评:对于验证型实验探究,要熟记物质的性质或变化规律,根据给出的实验设计方案,进行实验、分析和探究,并通过观察、记录和分析的实验现象,来验证该物质的性质或变化规律等;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当检验二氧化碳和水时需要先检验水的存在,除去二氧化碳和水时需要先除去二氧化碳后除水。 探究题 某工厂用电解饱和食盐水的方法生产氯气、烧碱、氢气等化工产品(反应的

31、化学方程式: 2NaCl+2H2O=2NaOH+H2+Cl2),这种工业成为 “氯碱工业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对该厂生产的烧碱样品进行如下探究。 I定性探究 【提出问题】烧碱样品中含有哪些杂质? 【猜想】猜想一:可能含有 Na2CO3,作出此猜想的依据是 (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 猜想二:可能含有 NaCl,作出此猜想的依据是 (用简洁的文字表述)。 II定量探究 【提出问题】烧碱样品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是多少呢? 【设计实验】小婉同学设计探究方案后进行实验并测得数据如下: 请你利用小婉同学测得的数据计算烧碱样品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请列出计算过程)。 【交流与反思】小强同学认为小婉同学设计的

32、探究方案不够严密,其理由是: ( 1)探究方案中没考虑氢氧化钠的吸水性。 ( 2)探究方案中因缺少 (填操作名称),导致测得的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偏小。 答案: 从电解后溶液中析出时有少量 同时析出 91.5% 洗涤 试题分析:【猜想】猜想一:由于氢氧化钠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即 CO2+2NaOH=Na2CO3+H2O,因此烧碱样品中可能有碳酸钠。 猜想二:由于氯化钠可能没有全部反应,因此可能有氯化钠的剩余,所以烧碱样品中可能有氯化钠杂质。 【设计实 验】根据题意,向烧碱样品中加入稀盐酸,有二氧化碳气体的生成,说明样品中含有碳酸钠,并可由二氧化碳的质量,结合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3、,求出碳酸钠的质量;另向烧碱样品中加入稀硝酸和硝酸银,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样品中含有氯化钠,并可由氯化银沉淀的质量,结合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求出氯化钠的质量。 解,设 20g样品中含有碳酸钠的质量为 x,氯化钠的质量为 y。 Na2CO3+2HCl=2NaCl+H2O+CO2 106 44 x 0.22g 106: x=44: 0.22g 解得, x=0.53g NaCl+AgNO3=AgCl+NaNO3 58.5 143.5 y 2.87g 58.5: y=143.5: 2.87g 解得, y=1.17g 则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 = 100%=91.5%, 答: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是 91.5%

34、【交流与反思】根据题意,小婉同学在过滤得到氯化银沉淀后,没有洗涤,直接晾干称量,这样氯化银表面就会有氢氧化钠溶液的附着,所以称得的质量偏大,则计算的氯化钠的质量就偏大,故导致测得的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偏小。 考点: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碱的化学性质,盐的化学性质,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点评:对于验证型 实验探究,要熟记物质的性质或变化规律,根据给出的实验设计方案,进行实验、分析和探究,并通过观察、记录和分析的实验现象,来验证该物质的性质或变化规律等;关于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难度不大,只要根据相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并依据已知量对未知的应求量进行求解计算即可,注意解题要规范。 推

35、断题 右图是一定条件下相关物质的转化关系,其中 A 是只含两种元素的纯净物,B、 C、 E、 F均是初中常见的无色无味的气体。 (1) 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C_ E_ F_ H_。 (2) 写出符合反应 的一个化学反应方程式: , (3) 写出反应 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 答案: O2 CO2 H2 CaCO3 Fe+2HCl=FeCl2+H2 2CO+O2 2CO2 试题分析:根据题意, E通入澄清石灰水,有白色沉淀 H生成,即 E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因此 E是二氧化碳,则 H是碳酸钙;又因为 B、 C两种无色无味的气体点燃能生成 E二氧化碳,则可知 B、 C分别为一氧化碳和氧气中的一

36、种;而 A是只含两种元素的纯净物,且 A能与气体 B在高温下反应,生成 E二氧化碳和 D,且 D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气体 F;若 B为一氧化碳,则 A应为金属氧化物, D为金属单质,且只要是活泼金属,即能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氢气,故 F为氢气,符合题意。 ( 1)根据上面的分析,可知 C是氧气,故化学式为 O2; E是二氧化碳,故化学式为 CO2; F是氢气,故化学式为 H2; H是碳酸钙,故化学式为 CaCO3。 ( 2)根据题意,反应 是活泼金属与稀盐酸的反应,生成相应的盐和氢气,故符合要求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可以是 Fe+2HCl=FeCl2+H2。 ( 3)反应 是一氧化碳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O+O2 2CO2。 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书写化学方程式 点评:在解此类题时,先要找准 “题眼 ”,即有特征的物质或反应现象等,再根据题中的条件进行有目的假设,然后沿着假设进行推导,只要各步都满足,假设就成立,如不满足,可再假设,再验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